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四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四

——欧洲在求同存异中发展航天事业

2009年1月,欧空局公布2009年计划完成的航天任务:发射三颗地球探测卫星、两颗科学探测卫星,分别是“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OCE)、“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研究卫星”(SMOS)、“极地冰层探测卫星”、赫歇尔(Herschel)和普朗克(Planck);为哈勃望远镜提供技术支持,继续积极参加国际空间站的活动;俄罗斯“联盟”火箭和意大利的“织女星”火箭都将于2009年首次在欧洲库鲁航天中心发射等。年底,规划中的若干任务已经完成。

一、欧洲寻求合作,也寻求自主能力

欧洲各国尝试从一体化角度出发,讨论多种合作问题。1月,欧空局启动“太空态势感知”的计划,准备耗资6400万美元,监视太空碎片并设立防止太空碰撞的统一标准。3月30日-4月2日,欧空局将在德国召开第五届欧洲太空碎片大会。5月29日欧洲负责航天活动的部长们代表欧空局成员国与欧盟成员国聚会布鲁塞尔,参加第六届航天大会。大会议题包括:要求采取措施调动现有新事物支持体系结构;特别关注了卫星通信技术为欧洲居民与企业带来宽带的潜在能力,呼吁欧委会、欧空局、欧盟及欧实用文档

空局成员国考虑在未来宽带项目上整合卫星技术;强调迅速完成欧盟GMES初始运行计划规则的重要性等。7月30日,欧委会公布了第7个框架计划航天主题下的请求议案。10月15日-16日,各界代表们参加了欧洲太空目标大会,讨论了旗舰项目“伽利略”/“欧洲同步卫星导航覆盖服务”(Galileo/EGNOS )与“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此外,欧洲各国正在就增加欧洲民用航天支出展开积极对话,计划从2014年起将民用航天支出增加至少50%,达到60亿欧元(88.6亿美元),以带动火星样本返回任务和宇航员发射任务。这些活动意味着欧洲在进一步寻求加强航天领域活动的一致性。

欧洲航天强国的航天工业发展也各有侧重。法国国防预算议案建议军事卫星通信私有化。法国政府在9月30日向法国议会提交议案,法国国防部2010年国防预算请求要将法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出售给私营运行商。卫星能力中将有90%租给法国政府,另外10%通过商业方式出租给其他政府。选择与工业界合作,在卫星通信方面从系统-采办模式向服务-采办模式转变的决定,是在国防预算筹备工作中确定的。此外,法国希望军事太空项目能获得欧盟其他国家的财政支持。英国加强航天工业发展,具体表现在:(1)欧空局首次在英国建立研究中心,将关注于气候变化和机器人太空探索,并研究确保未来太空任务不污染其他行星的方法。(2)英国航天工业预计未来10年将快速增长。(3)2010年成立本国航天局。将替代现有的英国国家航天中心,成为英国实用文档

太空探索活动唯一的协调组织。英国科学与创新部部长称,如果民用航天政策不作出重大的改变,英国在未来三十年将失去参与太空探索国际计划的机会。德国考虑无人探月任务。德国宇航事务主管称,德国应努力在2015年执行无人探月任务。这项任务将耗资约15亿欧元(21.2亿美元),历时5年。它将鼓励工业界研发新技术。

二、欧洲寻求新的运载能力,航天装备能力得到增强

在发展航天运载器上,欧洲一方面提高已有火箭的运载能力,推进在研项目的发展;一方面在积极寻求新的技术方案。

“阿里安”火箭能力将得到运载能力,“联盟”和“织女星”火箭项目则面临压力。欧洲阿里安商业发射联盟正向“阿里安”-5 ECA火箭上加装多个小型调节器,以此来增加该运载火箭400公斤的商业载荷运载能力,预计在2010年末实现。增加的能力将使得“阿里安”- 5 ECA 火箭可以运送两颗总重为9100公斤的通信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相比之下,“联盟”和“织女星”火箭的开发与使用则不够顺利。由于火箭发射前需要进行为期6个月的火箭及发射台兼容性试验,因此“织女星”和“联盟”火箭的首次发射可能将推迟至2010年10月。此外,两枚新型运载火箭还面临成本挑战。

实用文档

英国商业宇宙飞船与第二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都将在2010年首航。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建造的搭载游客上太空旅行的商业宇宙飞船“太空船二

号”(SpaceShipTwo)已经完工,准备在2010年初进行首次试航,此后“太空船二号”将被正式用于开展太空旅行业务。目前已有300人预定了太空旅行舱位。这一方案吸引了美国军方的注意。欧空局第二艘ATV“约翰尼斯•开普勒”也预计2010年发射升空。未来三年内,ATV每年都将执行飞行任务。太空货运飞船的研发对于欧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欧洲将加入国际空间站任务。

欧洲还打算拥有自己的载人飞船,英国喷气发动机有限公司(REL)还提出采用新发动机技术的“云霄塔”太空飞机方案。《国际飞行》杂志2月报道了欧洲未来运载火箭计划的四种演示器,包括(1)过渡性试验载具(IXV),项目始于2005年,旨在测试再入技术,包括热防护系统、制导、导航和热结构,将于2012年底进行一次飞行验证。(2)低温上面级技术(CUST)演示器,旨在通过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获得膨胀循环发动机的成熟技术。(3)大推力发动机(HTE)演示器,将研发可用于液氢和液体甲烷燃料的分级燃烧技术。(4)固体推进演示器,将设计、建造并试验一种灵活的演示器平台,使不同推进剂的热点火变得灵活。

实用文档

多种类型的航天器升空,增强了欧洲航天装备能力。2009年,欧洲有5个军事航天器入轨,分别是法国两颗“螺旋”导弹预警卫星,意大利军事通信卫星“西克拉尔”-1B和德国军用通信卫星COMSATBw-1,法国“太阳神”-2B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其中,“螺旋”虽然只是演示器系统,不过可以为法国提供导弹发射的重要红外数据,使欧洲不再依赖美国的红外数据。该项目于2004年启动,两颗120千克的“螺旋”微卫星将运行在椭圆轨道上,收集地面上的红外成像,在轨寿命18个月。“螺旋”平台基础是“无数”(Myriade)卫星,地面控制系统设在图卢斯。

“西克拉尔”-1B将为意大利军方提供战略与战术通信。意大利国防部将利用SICRAL系统保障国土安全;“西克拉尔”项目将与法英部署的军事卫星一道,满足北约对太空通信的需求。COMSATBw-1是一个安全中继平台,作为战略指挥基础设施的支柱和与德国国防军战术武装部队的接口,它将为任务部队处理大量安全信息,包括声音、传真、数据、视频和多媒体应用。系统预计在2010年底前开始正常运行,是执行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网络中心战方案的重要一步。与意大利和德国不同,英国军事卫星通信能力目前已经接近极限,可用的在轨卫星(主要来自三颗新的“天网”-5卫星、三颗老“天网”-4卫星,以及商业租赁卫星)能力足以满足当下需求,但如果需求持续增加,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出现。“锡拉库扎”是法国的军事通信卫星,12月法国国防

实用文档

采办局授出巨额合同,加速建造“锡拉库扎”-3军事通信卫星系统的地面站,为军事通信提供保障。

在侦察卫星方面,刚刚发射的法国第二代光学成像卫星“太阳神”-2B分辨率据称已经达到0.5米;法国第三代“昴宿星”(Pleiades),分辨率0.7米;德国政府正在考虑筹建“高分辨率光学系统”(Hi-ROS)地面分辨率可达0.5米,彩色分辨率为2米;西班牙也计划推动两用成像卫星计划——Ingenio是西班牙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也是首颗由西班牙航天工业部门建造的卫星,该卫星寿命7年,光学成像仪器黑白分辨率为2.5米,彩色分辨率为10米。欧洲还试图将各国分散的雷达和光学航天器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用于监视、侦察与观测的多国天基成像系统”(MUSIS),欧空局和欧洲委员会正在规划的军民两用“哥白尼”(即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地球观测项目也是要实现多国雷达与光学航天器的统一运行。通过促进军事航天器的一体化运行,欧洲军事航天装备的整体能力将大幅提高。

不过MUSIS与GMES二者境遇不同。2月,意大利国防部与意大利航天局合作的第二代“商业发射地中海盆地观测小卫星星座系统”(Cosmo SkyMed )地球观测雷达卫星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多国天基成像系统”(MUSIS)的组成部分;3月,欧洲防务局批准MUSIS;6月,欧洲防务采办局监事会在第20次会议上通过了MUSIS集实用文档

成决定。年初,欧委会与欧空局在布鲁塞尔签署GMES修订合同,把2008年2月签署的初始合同的范围扩展到太空段项目的第二阶段。GMES太空段项目第二阶段(2009年-2018年)与正在实施的第一阶段(2006年-2013年)重叠。第二阶段将完成首批五颗“哨兵”卫星的研发,并将确保用户能够获取地球观测数据。不过10月欧空局官员表示不会为“哨兵”地球观测卫星投资1/3的经费,尽管这是欧委会的要求,而且GMES还然缺少明确的数据访问政策,各国对国家地球观测卫星系统(其卫星是GMES 体系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未达成一致意见。

除了5个军事航天器,欧洲陆续入轨的航天器还有:3月17日,“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OCE)升空,将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对人类研究海洋和气候变化也将有所帮助,4月消息,卫星的先进电离子推进器系统已开启且运转正常。5月14日,“赫歇尔”望远镜及“普朗克”探测器升空。两个探测卫星将对宇宙进行持续观测。7月29日,英国UK-DMC 2、英国/西班牙Deimos 1、西班牙电信卫星Nanosat 1B入轨。前二者将加入国际灾难监视星座;后者将用来演示基础太空技术。9月23日,6颗欧洲纳米卫星升空,这些小卫星是欧洲大学提供的教育卫星,旨在测试新技术。10月1日,西班牙“亚马逊”-2电信中继卫星,覆盖面积涵盖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10月29日,NSS-12卫星与Thor-6卫星入轨,前者是SES全球公司的电视与通信卫星,后者是挪威运营商的电信卫星。11月2日,“土壤实用文档

湿度与海洋盐度”(SMOS)卫星和欧洲在轨自主计划的第二颗演示卫星(Proba-2)入轨。这些航天器将在深空探测、电信及试验等各领域发挥作用。

三、欧洲卫星防务市场增长强劲

2009年,“阿里安”火箭完成次发射,将个航天器送入轨道。年初,阿里安航天公司向阿斯特里姆航天运输公司订购35枚“阿里安”-5 ECA火箭,这批火箭将于201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目前总计有49枚“阿里安”-5火箭正在生产中,连同即将在法属圭亚那发射场投入使用的“织女星”火箭和“联盟”火箭,阿里安航天公司将确保长期为客户提供发射服务。

尽管航天工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研究显示:欧洲卫星防务市场增长强劲。美国著名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 7月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欧洲卫星防务市场2009年收益将达11亿美元,到2018年将达24亿美元。按照欧洲防御战略通信市场评估,欧洲国防向远征部队的转型使得卫星通信成为一体化平台与保护部队的首要方式。

四、欧洲重视国际合作

实用文档

欧洲的国际合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伽利略”导航卫星任务与深空探测方面开展的合作。“伽利略”卫星平台正在测试中。12月,首颗伽利略卫星的工程模型已经完成平台集成测试,这些测试工作是迈向建造发射并首批四颗伽利略卫星的重要一步。伽利略在轨验证阶段将使用四星构成的小规模星座和小数量的地面站验证系统设计。一颗样机飞行模型卫星与三颗飞行模型卫星将被集成并接受测试。它们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由“联盟”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发射。此前,欧洲政府及工业界官员称,欧委会已经减少2009年“伽利略”导航计划订购的卫星数量。

欧空局与NASA联合探测火星。6月29日-30日,欧空局(ESA)科学与机器人探索任务主管会见NASA科学部副部长达成协议:启动火星探测联合任务(MEJI),为两国航天机构明确并执行火星科学的、项目和技术目标提供框架;11月NASA局长博尔登与欧空局局长多尔丹签署火星项目合作意向书,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联合规划火星任务亮起绿灯;12月17日,欧空局成员国最终批准与NASA合作的火星探测计划。欧空局局长多尔丹表示,将为2016年和2018年的任务出资8.5亿欧元(12.3亿美元)。

其它可能的合作还包括:NASA与ESA签署备忘录进行民用航天运输合作;俄欧召开太空探索合作国际研讨会公布太空合作的想法;日德签署研发卫星灾难监视合作意实用文档

向书;俄罗斯、德国将联合探索宇宙暗物质;欧洲、日本计划增加本国空间站货运飞船的发射次数;欧洲欲购买俄罗斯“联盟”飞船增加前往空间站的机会。(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王若衡)

实用文档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开始进行火箭科研和试验。首枚中国自行研制并发射 的火箭DF-1是从苏联进口技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具有射程1000公里。 196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 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人造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197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运载火箭。在此期间,中国自行研制了长 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2C等系列火箭。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商业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这标 志着中国首次进入国际卫星通信市场。 1997年:中国成功发射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将“福州卫星 电视广播地面转发站”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自主设计、 发射和控制卫星的能力。 2003年:中国首次以载人方式进入太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 成功进行了21小时的太空飞行。 2024年:中国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这次发射是中国航 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进入探月阶段。 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首艘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这是中国载人空 间站工程的重要一步,为后续的空间站模块研发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做 好准备。 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首枚长征四号C火箭,将“群星一号”高分 辨率遥感卫星和“群星二号”星座试验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这是中国 航天史上的又一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发展卫星遥感技术。

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并于2024年成功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这是中国自主运营的货运飞船,为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补给和运输能力。 以上只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一些重要事件,中国航天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自主发射能力和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未来,中国航天技术将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包括空间站的建设、深空探测和火星探测等。

中国六十年航天路

中国六十年航天路 六十载创造辉煌成就,中国航天腾飞之路 中国航天事业与共和国的强大发展同行,如今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国经过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开辟了一条腾飞和崛起之路。我国航天事业在科学技术落后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困难情况下,从研制导弹和探空火箭起步,到实现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此,我们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在庆祝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不仅是自己的一份责任,而且也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航天技术成果丰硕,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我国从1970年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遨游,到20 09年4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遥感6号卫星成功。特别是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75次发射成功,共有80多颗国产卫星入轨运行。火箭运载能力大为提高。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从1999年到2008年圆满完成神舟飞船4次不载人试验飞行和3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从1人1天试验飞行到多人多天开展空间实验活动,从载人舱内活动到进行太空行走的重大技术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和掌握航天员出舱技术的国家。2004年启动嫦娥月球探测工程,三年后的2007年即实现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绕月飞行,对月球进行了初步探测并拍摄发回地球表面照片,迈出了深空探测技术的第一步。 这些航天技术的成就和进步,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天应用效果显著,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成功的各类人造卫星已有80多颗,各类应用卫星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航天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绩。通信卫星的通讯能力大幅提高,气象卫星实行多星并行观测,陆地资源和海洋监测卫星稳定运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卫星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平台化发展。我国包括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微电子、计算机、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以及诸多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我国航天技术转移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促进并牵引了众多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天精神孕育形成,拥有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四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四 ——欧洲在求同存异中发展航天事业 2009年1月,欧空局公布2009年计划完成的航天任务:发射三颗地球探测卫星、两颗科学探测卫星,分别是“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OCE)、“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研究卫星”(SMOS)、“极地冰层探测卫星”、赫歇尔(Herschel)和普朗克(Planck);为哈勃望远镜提供技术支持,继续积极参加国际空间站的活动;俄罗斯“联盟”火箭和意大利的“织女星”火箭都将于2009年首次在欧洲库鲁航天中心发射等。年底,规划中的若干任务已经完成。 一、欧洲寻求合作,也寻求自主能力 欧洲各国尝试从一体化角度出发,讨论多种合作问题。1月,欧空局启动“太空态势感知”的计划,准备耗资6400万美元,监视太空碎片并设立防止太空碰撞的统一标准。3月30日-4月2日,欧空局将在德国召开第五届欧洲太空碎片大会。5月29日欧洲负责航天活动的部长们代表欧空局成员国与欧盟成员国聚会布鲁塞尔,参加第六届航天大会。大会议题包括:要求采取措施调动现有新事物支持体系结构;特别关注了卫星通信技术为欧洲居民与企业带来宽带的潜在能力,呼吁欧委会、欧空局、欧盟及欧实用文档

空局成员国考虑在未来宽带项目上整合卫星技术;强调迅速完成欧盟GMES初始运行计划规则的重要性等。7月30日,欧委会公布了第7个框架计划航天主题下的请求议案。10月15日-16日,各界代表们参加了欧洲太空目标大会,讨论了旗舰项目“伽利略”/“欧洲同步卫星导航覆盖服务”(Galileo/EGNOS )与“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此外,欧洲各国正在就增加欧洲民用航天支出展开积极对话,计划从2014年起将民用航天支出增加至少50%,达到60亿欧元(88.6亿美元),以带动火星样本返回任务和宇航员发射任务。这些活动意味着欧洲在进一步寻求加强航天领域活动的一致性。 欧洲航天强国的航天工业发展也各有侧重。法国国防预算议案建议军事卫星通信私有化。法国政府在9月30日向法国议会提交议案,法国国防部2010年国防预算请求要将法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出售给私营运行商。卫星能力中将有90%租给法国政府,另外10%通过商业方式出租给其他政府。选择与工业界合作,在卫星通信方面从系统-采办模式向服务-采办模式转变的决定,是在国防预算筹备工作中确定的。此外,法国希望军事太空项目能获得欧盟其他国家的财政支持。英国加强航天工业发展,具体表现在:(1)欧空局首次在英国建立研究中心,将关注于气候变化和机器人太空探索,并研究确保未来太空任务不污染其他行星的方法。(2)英国航天工业预计未来10年将快速增长。(3)2010年成立本国航天局。将替代现有的英国国家航天中心,成为英国实用文档

航天器太阳帆板发展史

航天器太阳帆板简单介绍 XX XXXX XXXXXXXXX 摘要:近几年世界各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关注越来越大,航天器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而作为航天器的主流能源供给系统的太阳电池阵也在技术、结构等方面不断地得到提升,逐步适应各种高难度复杂的航天要求。本文便是针对航天器中太阳帆板的相关资料进行的整理,主要包括其分类、各相关技术的研究已经国内外的现今研究成果。 关键词:航天器太阳帆板;太阳翼;太阳电池阵;…… The Brief of Spacecraft Solar Panels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the global world is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space industry, and the study of spacecraf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As the mainstream of the spacecraft’s energy supply systems, the solar array is getting better in technology, structure and so on, to adapting to all kinds of the harder and harder space requirement.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for something about the spacecraft solar panels, from the collations. It mainly includ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research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spacecraft solar panels; solar wing; solar array;……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自20世纪初,人类就开始探索太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梳理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为读者呈现航天事业的壮丽历程。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在“东方1号”飞船中绕地球一周。 3.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4. 1971年4月19日,苏联宇航员塔斯金和达曼成为了第一对在太空中握手的人。 5. 1978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球卫星导航时代。 6. 1986年1月28日,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7. 1998年11月20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卫星——“东方红1号”。 8.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9. 2008年9月25日,中国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器——神舟7号,宇航员浩然和刘伯明在太空中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10. 2011年7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发射,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结束。 11.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3号,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面软着陆。 12. 2015年12月21日,美国私人企业SpaceX成功将火箭送入轨道,并成功回收了火箭的第一级。 13. 2019年4月11日,以色列发射了首个登月探测器“贝瑞甘”,但最终未能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14. 2020年5月30日,SpaceX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龙飞船2号,这是美国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射载人航天器。 15. 2021年7月23日,日本的“丰田”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日本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上是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是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继续探索太空,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航天大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的发展历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1月2日,月球1号在苏联升空 1959年12月6日,美国也成功有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航天器。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火星1号探测器飞越火星,以尝试失败告终。 1965年11月28日,美国水手4号行星际探测器飞越火星。 1969年3月27日,美国水手7号探测器发回126张照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1年前苏联火星2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 1971年5月28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发回照片。 1972年5月30日,美国水手9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发回7329张照片。 1973年7月25日,前苏联火星5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了数天。 1974年2月24日,前苏联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结果没有公布。 1975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于8月20日和9月9日在火星着陆,发回了5万多张照片和大量的数据。197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9月5日和8月20日发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 1989 前苏联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于7月7日和7月20日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失踪。 1993 美国火星观察者在预定即将到达火星轨道之前失踪。 1996 俄罗斯“火星—96"航天器发射失败。 1996 火星环球勘探者发射升空, 1997年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1998 美国发射火星气候探测器。 1999年9月23日,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9 美国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 2003年6-2 欧洲宇航局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 2003年6-8 美国太空总署发射“火星探测漫步者-A”探测器。同年6-25 发射了“火星探测漫步者-B”探测器。 航天飞机发展历程: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两天的飞行主要验证其安全发射和降落的能力,这开创了人类航天的一个新时代。 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实现黑夜发射,6天后又在黑夜降落,宇航员队伍中的布拉福德是第一位“登天”的黑人。 1984年2月3日,“挑战者”号再次发射,在7天的飞行任务中宇航员首次进行了不系带的太空行走,此后宇航员“太空漫步”成为航天飞机任务中经常出现的画面。 1984年10月5日,又是“挑战者”号,首次搭载了7名宇航员升空,其中女宇航员凯瑟琳·苏利文成为第一位太空行走的美国女性,从此航天飞机经常运送7名宇航员。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此后美宇航局暂停了航天飞机发射任务。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5名宇航员释放了一颗卫星,并完成了几项科学实验,这标志着航天飞机项目再次走上正轨。 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人类有了观察遥远宇宙的“火眼金睛”。1992年9月12日,“奋进”号升空,这架航天飞机成为宇航员马克·李和简·戴维斯的“婚礼特快”,这两位宇航员是第一对在太空缔结良缘的夫妇。

世界航天简史

世界航天简史 航天,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手段,自从人类登上月球以来,各国纷纷加强了对航天技术的投入与研究。本文将以世界航天的历史为线索,揭示航天发展的关键节点与里程碑,带领读者一起回顾航天史上的重要时刻。 一、早期航天探索 航天事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早期。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搭乘的是前苏联的“沙鼠1号”。此后,美国也发起了一系列的航天探索计划,并于1969年成功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送上了月球表面,成为第一个登月成功的国家。 二、航天技术的突破与进步 1. 重要的航天发射器 航天历史上,各国相继研制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航天发射器。其中,苏联的联盟号和前苏联的质子号是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发射器。联盟号于20世纪60年代首飞,成为苏联载人航天的主力发射器。而质子号更是于1963年首次发射,并至今仍在服役中。 2. 空间站的建造与运营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开始建造和运营空间站,为宇航员提供了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国际空间

站(ISS),该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合作建设的,于1998年首次发射,至今仍在持续使用。 三、航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 卫星技术与通信 航天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卫星技术。通过发射卫星,人类可以实现遥感、导航、气象等多个领域的探测与测量。此外,卫星通信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无线通信成为可能。 2. 深空探索与探测器 除了载人航天,无人探索航天也是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就开始发射航天探测器探索地外空间。其中,美国的“旅行者”号、火星探测车和中国的“嫦娥”号月球探测器都是航天探测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未来航天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航天技术的期望也日益增长。未来的航天探索将朝着更深的空间探索、更高的载人航天水平和更智能的航天器发展方向前进。同时,航天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为地球带来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总结: 世界航天简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探索精神。通过回顾航天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了解了各国航天发展

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

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 航天技术是指人类利用火箭、卫星等工具探索和利用太空的科学技术 领域。20世纪以来,航天技术经历了从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发展过程,世 界各国通过航天探索和应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果和技术突破,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0世纪初,俄罗斯的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契科夫斯基提出了火箭运 载工具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案,奠定了现代航天技术的基础。随着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纳粹德国在战争中大规模地投入火箭的研发和应用,其 V-2火箭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发射的导弹,并为后来的航天技术 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战结束后,冷战的爆发促使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航天技术上的竞争。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 一号。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的极大震动,也标志着航天技术竞赛的开始。 随后,美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展开了“阿波罗计划”,最终成功在1969年将人类首次送上了月球。苏联也在航天技术领域迅速发展,成为 有能力进行太空行走、建立空间站等实际操作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航天技术发展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 的时期,探索活动的重点逐渐向科学研究和探索太阳系其他行星转移。美 国的“旅行者”号探测器于1977年发射,经过多年飞行后分别探测到了 木星和土星。此外,苏联也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如“金”号、火星“车”等,成功地解除了月球、火星和金星的神秘面纱。 进入21世纪,航天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除了美国和俄罗斯, 其他国家,如欧洲、日本、中国等也加入了航天技术领域。中国在2003

年成功发射了首颗载人航天器,成为第三个具备独立发射航天器能力的国家。中国还在后续的任务中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和天宫一号空间站,并 计划后续任务,如登陆月球和火星。 在太空探索方面,近年来火星成为了人类最感兴趣的目标之一、美国 的“好奇号”火星车于2024年成功登陆火星,开展了关于火星的科学研究。此外,欧洲的“火星快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希望号”也是近 年来成功登陆火星的代表。 除了科学探索,航天技术在通信、定位导航、气候预测、灾害监测等 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靠近地球轨道的低轨卫星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提供了高速、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和定位服务。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远程监 测地球的气象、地质、环境等信息,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总的说来,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到应用的过程,取得了 惊人的成就。航天技术不仅推动了科学进步和人类知识的拓展,也为人类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航天技术将会更加深入地探索太空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航天发展历程

航天发展历程 航天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3年,美国著名发明 家威尔伯·赖特(Wilbur Wright)和奥维尔·赖特(Orville Wright)成功制造并飞行了世界上第一架驱动器官能动力飞机。 随后的几十年间,航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起到了重要的军事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将远大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空。 直到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地球上第一颗人造卫 星“斯普尼克1号”,这标志着人类航天的时代正式开启。不久 之后,美国也成功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航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当人类首次成功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后,航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进行了人类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同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 德在“自由1号”飞船中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之后的几年,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航天竞赛。1969年7月 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个登上月球表面的人类。 此后,航天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建立了太空站、实施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发射了多颗行星探测器等等。不仅如

此,还有私营企业也开始参与到航天领域,不断推动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象征之一。世界各国纷纷共同努力,探索更远的太空,探索未知的星系和宇宙秘密。航天业的发展也催生了航天旅游等新的商业模式,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航天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又辛苦的探索和实践。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与发现只是刚刚开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航天技术将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向着空间站的建立又迈近了一步。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以及相应的军事及政治影响,同时为我国未来空间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空间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见,世界航天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呈现出低成本化的趋势。 运载工具方面:航天飞机回归飞船 在航天运输工具方面,这种趋势表现为航天飞机开始向飞船回归。 随着2011年7月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事实上,当1969年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时候,就希望能通过提高运载工具的使用率来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 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候,这种飞行器成为当时乃至到现在都是功能最强、用途最广的万能运输器。航天飞机运载能力超强,能将一些无法用运载火箭发射的航天器送上太空;其上设置有起重能力很强的机械臂,可以在轨道上精确布置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国际空间站就是由航天飞机组装起来的;能够在轨回收、检修卫星,更换或升级卫星的组件;可以作为实验平台,在成员密封舱内进行医学、生命科学、对地观测、天文观测、材料加工、制药等实验。 可是,在最关键的降低发射成本上,却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实践证明,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费用高达4至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它返回地面后要进行大量维修工作。而由此导致的发射间隔变长,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使用成本的提高。而且,由于航天飞机实现的功能过多使其过于复杂使其安全性大打折扣。至今5架航天飞机有两架失事,共14名航天员牺牲。 美国的航天飞机在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就是在其退役后今天看也是如此。但是,它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导致得不偿失。现在,美国的航天运载工具又回归到飞船上,开始研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更安全、多用途可重复使用的飞船。据新闻报道,美国航天局计划于2014年初,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对猎户座飞船进行飞行测试,未来它将替代航天飞机的人员运输功能,而货物运输将由无人的货运飞船完成。 至此,各航天大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使用技术成熟可靠成本相对低廉的飞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人造卫星方面:卫星小型化平民化 迄今各国已经向绕地轨道上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卫星,它们几乎都是政府和公司斥巨资推动的庞大工程的成果。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卫星构造日益复杂,设计时间有增无减,设计生产需要和使用众多项目科学家及研究中心的参与。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子器件、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技术取得的进展,卫星已经可以大幅度瘦身,微小卫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通常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而立方体卫星是微小卫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 立方体卫星的大小跟玩具的包装盒差不多,其背后的构想是为卫星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卫星尺寸和重量规格,并把多颗卫星整合成火箭的一个有效载荷,通常搭乘其他费用更高的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一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一 ——太空进入 能力进一步在亚洲扩散 2009年,日本和印度航天发展有显著进步,日本使用新型大推力火箭H2B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H2转移飞行器,开启日本国内航天计划新纪元;印度则在积极研发自主低温上面级,试图实现火箭本土化。两国都发射了新的间谍卫星,分辨率达0.6米-1米;两国的月球任务都有新的收获。此外,亚洲的伊朗、朝鲜、韩国也都在尝试发射卫星入轨。 一、日本新型大推力火箭H2B发射H2转移飞行器 1.日本将军事航天纳入宇宙开发战略 2009年6月,日本宇宙开发战略总部通过《宇宙基本计划》,这是日本第一个航天总体战略。文献对未来5年的重点项目给予预算支持,还提出未来10年内准备开发的项目。例如:开发导弹预警卫星或天基传感器、独立的天基导航和定位能力、军事通信卫星、高分辨率成像侦察卫星、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等。该文献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安全将作为日本近期太空活动的重点与核心。 2.空间运载能力有大幅提升 实用文档

2009年9月11日,日本使用独立研制的新型大推力火箭H2B发射H2转移飞行器(HTV),为国际空间站提供重要的新能力。H2B火箭是日本主力火箭H2A的升级版本。H2B火箭长56.6米,重531吨,是使用液氧和液氢为推进剂的二级式火箭。H2B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发射能力约8吨,空间站转运飞行器轨道的最大发射能力达16.5吨。H2A和H2B火箭组合使用,能满足更广泛的发射需求;通过提高运载能力实现一枚火箭发射多颗卫星,削减发射成本,使日本的航天产业更具活力。日本方面认为,这次发射活动开启日本国内航天计划新纪元。11月2日,HTV在第三次脱轨机动后,成功再入大气层。HTV演示飞行成功完成最后目标,运走国际空间站上垃圾,完成为期52天的所有任务。 另外,因继续开发费用过多、市场前景不明等原因,日本政府决定停止与民间企业合作进行的中型运载火箭GX火箭研发计划。日本打算研发的另一个项目是三级“先进固体火箭”(ASR),该火箭由IHI宇航公司建造,未来将发射中型科学有效载荷,预计在2010年开始全尺寸研发工作,在2012年或2013年首次发射。 3.两度测试拦截弹,日美合作联合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经费将遭削减 9月16日,日本自卫队日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成功试射国产的“爱国者”-3拦截弹。日本航空自卫队以雷达探测到来袭靶弹,接着发射“爱国者”-3将其摧毁。这是日本自去年9月以来第二次成功试射该型拦截弹,也是首次成功试射国产实用文档

航天器的发展史

航天器的发展史 摘要:航天器的发展使人类的活动从地面延伸到太空,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航天器的发展是紧紧依赖于各学科的发展的,材料、动力学等自然学科对它们的发展有直接的关键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就。关键词: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卫星探索神舟飞船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航天器的出现使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地球大气层扩大到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太空时代的开端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航天器和飞机特征的航天飞机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美国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至今,航天器还都是在太阳系内运行,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的发射表示着前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呈球形,外径0.58米,外伸4根条形天线,重83.6公斤,卫星在天上正常工作了三个月。虽然卫星只是一个小球,但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天的梦想,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59年1月前苏联再次发射卫星名为月神1号成为第一个飞跃月球的空间飞行器。后来发射的月神3号成为了第一个发回了月球远端照片的探测器。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当然,美国也认识到了太空的重要性。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三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三 ——俄罗斯为导航卫星系统立法送新一 批航天器入轨 2009年,俄罗斯为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立法,并将一批新的航天器送入轨道,同时还对导弹试验孜孜以求。 一、俄罗斯为导航系统立法,准备调整宇航工业结构 2009年俄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推进其在卫星、航天运输等方面的快速发展。2月4日,俄罗斯联邦议会正式公布有关导航活动的“格洛纳斯”联邦法律。这是俄罗斯关于卫星导航的首个法律,允许用于和平目的与防御目的,实现全俄覆盖,并规定了网络用户的相关权利与责任等。5月,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表示,尽管目前面临经济危机,俄罗斯不会削减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导航项目的投资。 年中,普京主持了宇航工业重组大会,讨论“建立有效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宇航工业的状况”的问题。此前,总理普京在回顾过去两年成实用文档

就时表示,火箭和航天工业企业共获得了超过6.09亿美元的资金,并强调这些资金的一半已经用于生产设备的技术升级。他还表示“安加拉”火箭,以及新的通信、导航、地球遥感航天器的研发优先项目应该得到重视。 二、积极开发新的运载能力,37个航天器入轨 未来两年,新型“联盟”火箭、“安加拉”火箭将陆续起飞,新型载人飞船也在开发中,国际空间站新型舱段已经升空。 两枚俄罗斯“联盟”火箭已于11月运往法属圭亚那,预计在2010年第二季度首次从法属圭亚那发射,有效载荷为英国Avanti通信公司的Hylas 电信卫星。此次发射是俄罗斯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俄罗斯从中所获益处甚多,其中包括减少对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12月初,长期推迟的“安加拉”火箭已经完成一系列的地面测试,首飞日期推迟到2012年。“安加拉”火箭主要计划从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发射,以降低对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新的火箭系列将弥补并最终替换俄罗斯现有“轰鸣”和“质子”运载火箭系实用文档

世界未来航天发展历程

世界未来航天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航天探索 自从人类认识到天空中存在着更广阔宇宙的存在后,航天探索的种子开始在世界各地发芽。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 林成功地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并绕地球一周的人类。此后,世界各国开始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进行宇宙探索的竞争。 第二阶段:登月之旅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推动促成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和巴兹·奥尔德林的橄榄枝登月任务。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月任务。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航天事业迈向了全新的高度。 第三阶段:空间站建设与科学研究 随着登月的成功,航天活动逐渐从单一的探索转向了长期在太空中存在和研究的目标。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成为世界各国合作的象征。1998年,美国和俄罗斯合作发射了第一个国际空间 站的模块。自那时起,国际空间站成为了各国科学家进行太空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第四阶段:商业航天的崛起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开始投资和开展商业航天活动。2008年,SpaceX成功地将一艘载人飞船送 入太空,成为首家在轨道运输领域实现突破的私人企业。此后,商业航天公司充满活力地竞相争夺合同,向国际空间站和其他目的地运送货物和宇航员。

第五阶段:深空探索与殖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如火星和其他星球。私人企业和国际合作项目相继宣布了计划,包括登陆火星、建立永久定居地等。这一阶段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了太阳系的深空探索时代,并为未来的殖民铺平了道路。 第六阶段:科幻成为现实 未来航天的发展可能带来更多的突破和惊喜。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努力研究和开发无人驾驶航天器、光子推进系统、星际旅行等概念,希望将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变为现实。这一阶段代表着对于航天技术的更深入探索和应用,为人类开启了更为广阔的未来。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二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二 2009年,美国航天发展重大事件包括:调整在欧部署导弹的战略规划与航天装备计划,关注太空态势感知和赛博空间问题;推进本国导弹防御计划,以及军事航天与载人航天能力建设;深空探测上,两次撞月,发现了月球上的水。 一、调整战略规划,高度关注赛博空间问题 (一)在欧导弹防御计划有重大调整,新财年改变国防预算投资方向 2009 年9,美国宣布放弃在东欧部署用于拦截远程与洲际弹道导弹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改为在欧洲其他地点部署拦截中近程导弹的海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对东欧导弹防御计划进行重新设计和配置,目的是更有效地应对伊朗导弹的潜在威胁。新的系统将全球部署,全球输出。最初将围绕陆基“爱国者”、“宙斯盾”舰载“标准导弹”-3、网络化指挥与控制系统,以及改进的传感器。它将模仿目前韩国与日本联合防御中使用的舰载防御系统。新计划还欢迎俄罗斯加入其导弹防御能力,为了共同的战略利益扩大防御规模。新计划包括四个阶段。 美国国防部在2010财年国防预算中,对航天装备计划做出了若干调整。为降低卫星项目成本,美国国防部决定不再寻求成本高昂的通用卫星,转而研制复杂程度底、使用实用文档

寿命相对较短、用于特定任务和区域的卫星系统,目的是将先进技术尽早转化为可用能力和装备。 (二)关注太空与赛博空间,成立赛博司令部 2009年3月14日-20日,美军在内利斯空军基地进行了“施里弗”-5太空战军事演习。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把这次军演的时间设定为2019年,美军及其盟军处于一场区域性冲突中,太空能力与赛博能力受到攻击,多处战场空间中的能力被毁坏。“施里弗”军演始于2001年,2009年的“施里弗”-5军演聚焦战略层面,集合国家所有要素用于作战,满足国家目标。通过“施里弗”-5军演,美军获得若干关键经验教训,主要集中在太空和赛博空间的整合、对太空态势感知存在至关重要的需求、联合参与者的军力倍增能力,以及把商业太空能力融入整体作战中的需求。 此后,多位军界首脑多次强调太空与赛博空间的重要性。9月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凯勒将军在2009年空军协会的年度空天大会上讨论太空与赛博空间的未来时,强调太空与赛博空间能力是现代军队作战的关键,这些能力为美军提供了超越对手的能力。因此,我们维持并支撑这种优势地位是至关重要的。11月,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希尔顿在2009年空军联合全球作战会议上,把太空、赛博空间及威慑形容为当实用文档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整理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 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 1947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 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 / 16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2 / 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