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知识大全

书法学习基础知识大全

怎样学习书法?怎样才能学好书法?古今优秀的书法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借鉴。这里跟同学们谈谈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要循序渐进

就字体来说,一般先学楷书(也有从隶体入手的),再学行书及其它字体。楷书点画分明,结构平稳,用笔方法齐备,便于学习。因此,先学楷书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当然,先学楷书,并不是说,等到楷书学好了,才能学行、草。一般地说,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方法较为熟练后,即可学习行、草书。楷书与行、草书交替学习,还可以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就某一字体来说,先学笔画,再学笔顺、偏旁、部首及结构。以楷书为例,笔画是楷书的基本部分,犹如“机器”上的“零部件”,先有“零部件”才好组装“机器”;掌握或基本掌握楷书的笔

画后,才能再按笔画顺序组合偏旁部首,以至完整的独体或合体结构的汉字。当然,先学笔画,并不是说,等到笔画学好了再学写字。一般地说,从笔画入手,更符合学习规律;而在学习偏旁部首和结体的过程中,又可进一步掌握笔画的写法。

就字的大小来说,先学写大楷,后学写小楷。先学写大楷,好处有三:

1、大楷笔画较粗、较长,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的步骤比较明显,便于理解,宜于练习,如有病笔也显露得较清楚,易于纠正。

2、先学写大楷,有利于锻炼腕力和臂力。

3、先学写结构开张的大楷,待结体基本法则掌握后,再缩小就不难了。若先写小楷,则容易

养成拘谨的习气,放大写反而写不好。

就专与博的关系来说,先专学一体,后博学多家。先从一体入手,集中精力,把运笔和结构特点掌握好,领悟精神,融会贯通,就能举一反三,再学同一字体的其它风格或别的字体也就不难了。初学就想“博”,必定贪多嚼不烂;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今天学“柳”,明天学“颜”,

也必定欲速而不达。博学多家,要以专学一体,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古今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在专学的基础上再集众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要持之以恒。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当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好的。书法的基本功,包括动手能力、鉴赏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长期坚持勤学苦练,是决定每个学书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刻苦磨砺,是决不会有什么“妙手”

和“神来之笔”的。被尊为“书圣”的晋代王羲之,以至唐宋各名家,哪一个不是持之以恒苦练

数十年才成功的呢?“墨池”“笔冢(zhǒng)”等等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说明他们成功的秘

诀在于苦练和有恒。在当代,像古人那样勤学苦练而卓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我国第一个书法教授、中国书协副主席尉天池就是其中之一。他六岁受家教而开始学习书法,50年代初期在

师范学校读书时,练习书法自觉而刻苦,后来进南京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执教书法期间,他先后师承着名书法家沈子善先生、书法大师林散之先生,至今数十年如一日,博习精研篆、隶、草、楷、行诸体,尤其擅长行、草书,自成“苍劲浑厚、潇洒豪放、秀逸清奇”的艺术风格,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前人和今人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学习书法,就要以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只要方法对头,日复一日,年复一日,苦练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三、要在字外下功夫。

书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习书法,除需要循序渐进地勤学苦练外,还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也就是说,学书法还要在字外下功夫。

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有句名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明读书对书

法学习的重要性。书法表现的是汉字,书法创作又与文学紧密结合,因此,学习书法,要读一些文学书、文字书,如古典诗词、名篇散文、文学着作等,提高文学、美学和艺术修养;读一些书法理论着作,了解书法的原理,掌握书法艺术内在的规律,更直接有助于书法水平的提高。学习书法,要加强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书法艺术讲究笔墨情趣、节奏韵味、整体布局等。它与绘画、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狂草艺术,据说是因为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得到启示而成功的。书法与绘画更有内在的联系。有人说:“书画

同源,各艺同辙。”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书法作品必定具有线条美、墨韵美、空间美、意境美。高明的书法家还善于捕捉和提炼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现象,把它溶入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据说王羲之为了研究执笔和运笔,曾仔细地观察鹅在池中浮游的神态,从中悟出写字的道理。唐代书法家怀素,夏日观看天上奇峰般的云彩,夜间静听嘉陵江的涛声,从中激发起书法创作的灵感。今天,我们学习书法,在加强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把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用到书法艺术中来。

学习书法,还要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常言说:“书为心画”,“书如其人”。书法作为一门以

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必然要渗入书法家一定的情思、气质、个性、审美情趣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说明加强道德情操修养对学习书法的

重要性。

二、书写工具

毛笔书法工具,主要有笔、墨、纸、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房四宝”。了解各种书写工具

的性能和特点,懂得如何选择、使用和保养,是学好毛笔书法的重要条件。

一、笔

我国的毛笔,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毛笔的品种越来越多,制作也越来越精细。

毛笔的种类很多,按笔锋的软硬性能分,有硬毫、软毫、兼毫三种。硬毫笔,用刚性的兽毛制作。常用的有狼毫笔(用黄鼠狼毛制)、紫毫笔(用兔箭毛制)、鼠须笔(用鼠须制)、鬃毫笔

(用猪鬃制)等。硬毫笔的特点是锐利劲健而富有弹性。软毫笔,用弹性较弱的动物毛制作。

常用的有羊毫笔(用羊毛制)、鸡毫笔(用鸡绒毛制)等。软毫笔特点是柔软圆润,容易濡墨。

兼毫笔,用软毫和硬毫按比例配制而成。常见的有紫羊毛笔(兔毛与山羊毛各用一半配制而成

的叫“五紫五羊”。七成兔毛与三成山羊毛配制而成的叫“七紫三羊”)、紫狼毫笔(山兔毛与黄

鼠狼毛合制而成,又称“乌龙水”)、白云笔(黄鼠狼毛与山羊毛配制)。兼毫笔的特点是刚柔兼济,软硬适中。

按笔毫(位于锥形笔头中心的一簇毛称主毫,周围的一层毛叫副毫)的长度分,毛笔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三种。长锋笔的笔锋长,蓄墨多;短锋笔的笔锋较短、较钝,蓄墨较少;中锋笔介于二者之间。

按笔头的大小分,有大楷、中楷、小楷,还有写对联、屏条用的屏笔、联笔,写匾额、招牌用的提斗笔,写特大字用的揸笔,写特小字用的圭guī)笔等(如图)。

毛笔的种类

据用料和加工的情况,毛笔杆上往往标有“极品”、“精制”、“加料”等字样,并有“净”、“纯”、“宿”之分,有的还刻印品名。

毛笔产地很多,以浙江省吴兴县(湖州)善琏镇所产的“湖笔”最为有名。此外,湖南产的“湘笔”,安徽(huī)宣城等地产的毛笔也很有名。

怎样选用毛笔?

首先,要注意毛笔本身的质量。毛笔质量如何,决定于笔头部分。质量好的笔头,锋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硬圆润,刚健有力,即“尖、齐、圆、健”。“尖”,指笔锋尖锐如锥,蘸墨书写时,无论轻提重按,还是圆转方折,笔锋都能收聚不散;“齐”,指把锋润开捏扁平展时,笔

毛整齐,有利于书写时做到“万毫齐力”;“圆”,指笔头腹部圆浑饱满,呈圆锥形,这样的毛

笔吸墨量大,运笔时不散锋、书写的点画力感强;“健”,指笔锋富有弹性,劲健有力,笔毛

铺开弯曲后收拢,能挺直而不变形。用这种笔书写时,有助于写出有筋骨的笔画。质量好的毛笔,还具备笔头端正,笔毛匀纯,笔颖不老(泛黄色)不嫩(泛绿色)等特点。笔杆也是毛笔的

重要部分,要求圆而直,长短粗细适中。

其次,要根据书写需要以及使用的纸张确定。一般来说,写大字用大笔,用柔性的笔;写小字用小笔,用刚性的笔。写棱角分明、刚劲挺拔的字,宜用硬毫;写丰满圆润、质朴浑厚的字,宜用软毫;写规矩峻厉的字,宜用短毫;写奔放流畅的行草,宜用长锋。用软性纸(如宣纸、

毛边纸、元书纸等)写字,宜用硬毫或兼毫;用硬性纸(如有光纸等)书写,则宜用软毫。这样才能收到刚柔相济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只要基本功扎实,功力深厚,用较大的笔照样能写好较小的字;无论用软毫、硬毫、兼毫,都能在任何一种纸上,得心应手地写出好字来。

初学书法,对毛笔的质量不必苛求,基本符合书写要求就行。平时练字,不宜用硬毫笔,一般使用长锋羊毫大楷笔,书写3-5厘米见方的字为好。由于用软毫笔运笔书写难度较大,运笔

中的病笔也容易暴露。因此,坚持用长锋羊毫练字,从难要求,并注意纠正运笔中的错误,有利于掌握运笔方法,有利于练出笔力。

新笔的使用,要懂得开笔和蘸墨的方法。开笔,就是把新笔浸在清水里(温水或冷水),让笔

头上的胶质溶化,待笔毛泡开后,洗净胶质,挤干笔头中的水分,再蘸墨使用。新笔蘸墨时,要注意挤干水分,将笔尖“点”入砚池,墨从笔尖吸入,这样能使“笔酣而墨饱”,书写时墨从

笔尖自然流出。写字时,还需要掭(tiàn)笔,以根据写字大小及所写书体而控制笔头的含墨量。

毛笔保养得好,才能经久耐用。平时写完字,要洗净毛笔。洗时要慢慢在水里摇动,洗净后要挤掉水分,把笔尖捋(lǚ)直,并套上笔套,或笔头朝下挂在笔架上。新毛笔和不常用的毛笔,要放在盒内。盒内还可放一些卫生丸,以防虫蛀。

二、墨

我国用墨的历史也很悠久,制墨的工艺向来着称于世。

墨的品种很多,但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油烟墨,一类是松烟墨。

油烟墨主要用桐油、猪油等动植物烧烟,再加入胶、麝(shè)香、冰片等加工制成的。油烟墨属上等墨,质地坚结细腻,耐磨,颜色乌黑发亮,只是胶质较重。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加胶及药材、香料配制加工而成的。其特点是颜色乌黑,少光泽,胶质较轻,入水易化。

油烟墨和松烟墨皆适用于写毛笔字。如用于书法创作,则油烟墨更好些。

品评墨的质量,一般以“质细、胶轻、色黑、声清”为标准。质细,指墨的质地细腻滋润,无

杂质,无气泡,或气泡极少、极小,结构紧密,研磨出的墨粒细;胶轻,指墨中配入的胶质少,磨成的墨浓而不泥、不粘、不涩、不滞;色黑,指色泽黑亮,墨中泛紫光的最好,纯黑次之,泛青光的又次之;声清,指研磨或敲击时声音清脆、不粗浊。

另外,还可以从墨的气味中品评优劣。好墨内香而外不香,研磨时溢出阵阵芳香。

选用墨应根据实际需要。一般说,写大字的墨,可以粗些;写小字的墨,宜细腻些。写大字,用含胶重的墨,有助于发挥笔力;写小字,胶要轻些,以免运笔时笔锋行走不畅。在软性纸上写字,墨细腻些为好;在硬性纸上写字,墨粗些也无妨。用硬毫写字,墨需磨得浓些;用软毫笔,墨淡些便于挥运。写楷书,墨宜浓些;写行草书,墨稍淡,写时更流畅。初学书法,用墨不要过于讲究,可用普通的墨块磨墨练习,也可用成品墨汁。

用墨块磨墨书写,要注意三点:一要逐量加水。磨墨得用干净的砚台,开始时加少许清水,快磨浓时再适当加水,加水后再磨。需要加几次水,看写多少字而定,磨到浓淡适宜,够用即可。宋代朱长文在《墨池编》中说:“研墨要凉,凉则生光;墨不宜热,热则生沫。”二要重按轻磨。磨墨时,应保持墨锭与砚面基本垂直,稍微重按,轻轻移动。可前后移动,也可转圆移动。三要擦干保存。墨汁磨得够用时,应将墨锭取出,用纸擦干包好,放进塑料袋内,防止墨锭因受潮而胀裂,或变形变质,或因干裂而破碎。

用墨汁书写,要注意两点:第一,瓶中不能加水。墨汁内含防腐剂,掺水就会引起化学反应,腐败变质、发臭。第二,不要用带水的笔头直接插入墨汁瓶中蘸墨。平时写字,一般要有砚台,也可准备盘子、小碗之类的容器,用多少倒多少。同学们平时练字,用普通墨汁就可以了。如果要在宣纸上进行书法创作,那么最好选用价格稍贵的书画墨汁,如“一得阁”“曹素功”等。三、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对人类的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书法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纸的种类很多,一般分文化用纸和书画用纸。在书画用纸中,以宣纸最佳。

宣纸因产地中心在宣州(今安徽宣城)而得名。宣纸以檀树皮为原料,纤维细长,拉力较强,具有质地细洁光亮、吸水性好、柔韧耐入等优点,被称作“纸中之王”,并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宣纸的种类很多。按吸水性分,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吸水性强,易受墨渗化,宜于写行、草书等快速流动的字。如写楷、隶、篆等速度较慢的字时,墨宜浓些,蘸墨也要适量,宁少勿多。熟宣是生宣经过工艺处理而成,吸水性能弱,常用于写正楷、隶书。半生半熟宣,性能介于生宣与熟宣之间,适宜写行书、楷书,也可作草书。宣纸有厚薄之分,单宣较薄。夹宣、夹贡、玉版笺则较厚。纸幅也大小不一,常用的有三尺宣、四尺宣、六尺宣等。

除宣纸外,书法用纸还有皮纸、毛边纸、元书纸、竹帛纸、七都纸、连史纸等。

纸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宣纸虽佳,但价格较高。平时练字,可选经济实惠的毛边纸、元书纸等。待写字水平提高以后,搞创作时,再选用适当的宣纸。

四、砚

砚,又称砚瓦、砚池。它和墨的历史同样悠久。

砚的种类,根据制砚的材料区分,有石砚、玉砚、陶砚、砖砚、金属砚、橡皮砚等。最实用而又适于磨墨的是石砚。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南烂柯山西麓(lù)端溪)、歙砚(产于安徽歙

(shè)县龙尾山)、洮(táo)砚(产于甘肃临洮县洮河)、红丝砚(产于山东益都县)等,都是有名的石砚。

砚的形状除方形外,还有圆形、蛋形、斧形等。质地好的石砚,细而不滑,坚而不燥,发墨而不损毫。因此,挑选石砚时,首先要看石质,其次要看造型、石品和石色的利用、花色纹样的设计。初学书法,石砚不必讲究,有一方普通石砚即可。

启用新砚时,要擦洗掉砚上的蜡质或油质。每次用毕应洗净余墨或墨渣,且要盖好。洗砚宜用冷水,不要沾染油污或曝晒。平时可在砚中储放清水,以保持砚心湿润。

三、其他用具

一、笔架

笔架是挂笔、放笔的用具,分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笔架又有圆形、棱形、方形、长方形之分。立式圆形笔架的立柱上装有转盘,转盘周围有许多笔钩,用的时候,可以旋转;立式长方形笔架又叫“笔屏”,这类笔架一般用木料制成,框上雕刻各种图案,既可挂笔,又能起到装饰书

房的作用。卧式笔架又叫笔床,形状像并排的“山”字,通常摆在桌上供放笔用,这类笔架一

般由金属、玉石、陶瓷、塑料等制成。

二、笔筒

笔筒是插笔的用具,其形状有圆形、方形、菱形等。制作材料有竹子、木料、陶器、金属、玉石、玻璃和塑料等。

三、笔洗

笔洗是洗笔的用具,其形状多为长方形、方形和圆形。制作材料有陶瓷、玻璃、塑料等,日常用碗、大些的瓶子也可以代作笔洗。

四、镇纸

镇纸又叫纸镇,是镇压纸张、书籍的用具。书写时,用它压纸,可以使纸保持平整,不致移动。其形状大多为尺形,也有方形、卵形、棱形、球形。材料有青铜、玉石、陶瓷、木料加铅等。毡垫毡垫是书写时垫纸的用具,我们写毛笔字时,墨水常渗透纸背,易粘污桌面,如用纸垫在下面,部分墨水被纸吸收,写出的字就会受到影响。而毡垫不吸水,用它垫在纸下,墨水全部留在纸上,写出的字就能保持墨润,有精神。选择毡垫宜选纯毛制品,毛要短,面要平,一平方米大小就可以了。

四、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写字姿势

写字姿势,又叫身法。写毛笔字,身体各部位需要协调配合。一点一画,往往“皆须尽一身之

力而送之”。一身之力如何用到写字上,与姿势有着直接的关系。正确的姿势,不仅有利于发

挥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把字写好,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学习书法,必须注意书写姿势的端正。

写毛笔字的姿势,主要有坐势和立势两种。

坐着写字,是常用的姿势。凡写小于三寸见方的字,一般均取坐势。

坐势的基本要求:头正、身直、肩平、胸舒、臂开、足稳。

头正:就是头部端正,略向前倾,目光注视着笔处,双眼与纸面保持30-35厘米的距离。有

的人写字时头偏侧着,不仅不利于把字写得端正,而且会损伤视力。

身直:就是身子坐直,腰脊挺起。这样,形成居高临下之势,下笔沉着有力。若弯腰弓背,重心就会前倾,手自然感到沉重费劲,不仅写不好字,也有害身体健康。

肩平,就是双肩自然放松,保持平衡,切忌一高一低,一前一后。一般来说,身子坐正肩也就平了。

胸舒,就是胸部舒展,与桌沿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切忌胸部紧贴桌沿。

臂开,就是双臂自然地左右舒展放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成均衡姿势。切忌双臂紧贴肋部,或左臂乱动乱放。

足稳,就是双脚左右分开,稳踏地面。两脚分开的距离,大致与肩宽相等;两脚分得太开,或脚尖踮起,或两腿交叉,都会使身体失去平衡,影响书写效果。

写较大的字或在特殊条件下写字,坐着难于适应,这就要采取立势。立势又有两种,一是立势俯写,一是立势题壁写。常用的是立势俯写。

立势俯写的基本要求是:头俯、身躬、臂悬、足开。

头俯,就是头向正前方俯向桌面,与纸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视线正、视角合适,既能照顾全局,也有利于下笔准确。

身躬,就是上身略向前弯,倾斜度要适当。

臂悬,就是右手腕和肘部全部悬空。用腰推动肩,肩带动腕,这样有利于行气。悬笔写字时,左手可自然地按在桌上或略向后伸张,以提领全身之力和取得平衡。

足开,就是两脚分开,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使身体自然平衡,便于发挥全身之力。

二、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又叫指法。写毛笔字,要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执笔方法,有三指执笔法、四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等。在这几种执笔方法中,五指执笔法是古今书法家公认的也是最通行的执笔方法。

五指执笔法,据说起源于钟繇(yóu)、王羲之,后传于欧阳询、颜真卿、禇(chǔ)遂良、陆希声等名家。陆希声概括为五字,即扌厌、押、钩、格、抵,并详加说明。现代着名书法家沈尹默经过深入研究,又将五字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号联系,作了精辟而通俗的阐述:

扌厌:就是按,用大拇指指肚斜而仰一点的部位贴住笔杆内侧,由内向外用力。

押:就是压,用食指的第一节紧贴笔杆的外侧,由外向内用力。

钩:就是用中指第一节钩住笔杆的外侧,由外向内用力,加强食指的力量。

格:是顶的意思,用无名指指甲根部至第一节偏上部顶住笔杆右内侧,由右内向左外推,与钩的用力方向相对,用以加强大拇指的力量。

抵:就是用小指紧紧地抵着无名指,以增加无名指的力量。

在五指执笔法中,自然形成了两组相对应的力,一组是大拇指和食指,一组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前者为基本力,后者为辅助力。五指执笔法:使五个手指个个发挥作用,不仅将笔杆捉稳,运笔灵活,而且由于“五指齐力”,有利于表现出书写的笔力。

运用五指执笔法,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指实,就是五个手指要着着实实地将笔杆约束住,使身体的力量能通过执笔的手指传导至笔杆、笔毫,便于根据书写情况控制毛笔的提按力度。掌虚,就是执笔的手掌心要空虚,以可容下一个乒乓球为好。掌虚,则证明手指弯曲度合适,毛笔与纸面形成的角度合适,力量用得上,运笔不受阻。掌竖,就是执笔时尽量使手掌竖起来。掌竖则笔直、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腕平,就是手腕与桌面平。这样,便于运腕。一般说,掌竖则腕平。腕平则掌竖,可以保证笔直、锋正,四面势全。

第二,笔杆垂直。写字时,笔杆与纸面要尽量保持垂直状态。只有笔杆垂直,笔尖才能在笔画的中心运行。即“中锋行笔”,使写出的点画具有力度和立体感。

第三,运动灵活。执笔不能过紧或过松,过紧则有碍于运笔的灵活,也难以达到“力至笔端”

的书写要求;过松,则无法控制住手中的毛笔,毛笔失控,不听使唤,那就根本谈不上运动灵活。

此外,执笔还有一个位置高低的问题。执笔的高低,要根据所写字体与字形大小灵活掌握。写小字执笔应低些,写大字执笔宜高一点;写同样大小的字,楷书执笔应低些,便于控制住笔,

而行书、草书要求挥洒灵便,执笔应略高些。执笔高低并无绝对分寸,只要掌握稳当,运笔伸展自如即可。

五、运腕和运笔

一、运腕

运腕,就是写毛笔字时,腕部随着运笔的上提下按、轻重徐疾而作相应摆动的方法,又叫腕法。写毛笔字,如果仅仅用手指,则力量微弱,范围也受限制,写大一点的字就难以适应。所以要指、腕、肘(zhǒu)三者相互配合,而关键在于发挥腕的力量。执笔在指,运笔则靠腕,运腕

有保持中锋、开展笔势、充分调动全身力量、灵活进行提按顿挫(cuò)的作用。运腕与不运腕、写出的笔画有强弱、厚薄之分,活泼、呆滞之别。书法家们常讲“运腕必灵”,就是强调运腕

的作用。

运腕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着腕

就是右手腕直接贴在桌上。其优点是手腕有依托,不打颤,执笔位置低,可更稳固地控制毛笔,适于写蝇头小字。缺点是腕部被固定,活动范围局限在指上,回旋余地小。

2、枕腕

就是用左手垫在右腕的下面,或者用竹片(名叫搁臂)作枕来垫起右腕。这种运腕方法,因为

腕下有东西支撑、手腕抬高,所以除了具有着腕法的优点外,还稍微扩大了活动范围,适于写一般的小字。缺陷是活动范围仍有限度,写稍大一些的字便不适用。

3、提腕

就是用肘部撑在桌面上,使手腕提起来,又叫按肘提腕法。其优点是肘按桌上,右手仍有依托,而腕部提起来扩大了活动范围,能较充分地发挥腕力,因而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运腕方法。初学写字,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缺陷是活动范围仍有限制,只适宜写中字。

4、悬腕

就是腕和整个右臂全部悬空,将活动轴心移到肩上,也称悬臂。古人曾说:“悬腕则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悬腕的优点在于旋转幅度广阔,可以不受任何牵制而自如运转,使全身的力

量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过,这种方法初学写字的人较难掌握,也不大适用于坐势。

选用哪种运腕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坐着写字,主要用提腕法,立势则要用悬腕法。写小字、中字,可分别采用着腕法、枕腕法、提腕法,写大字则宜用悬腕法。初学写字可用着腕法、枕腕法,写一段时间后,则要转用提腕法、悬腕法练习。

二、运笔

1、运笔

也称用笔,就是笔毫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

前人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对运笔的方法总结出不少的经验,有些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法则。每写一笔画,都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步;笔锋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

下先上。”笔的运行要“收藏笔锋,逆入平出”,“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不能呆板地平来直去。当然,各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

法则的发展和变化。这里介绍几种基本的运笔方法。

2、起笔

指笔画的开始。起笔的方法,有顺锋(出锋),有逆锋(藏锋)。

3、行笔

指笔锋在纸上运行,交换起落,不断提按的动作。

4、收笔

指写到一画的末尾如何把笔收束。收笔的方法有出锋(露锋),有回锋(藏锋)。

5、按笔

就是将笔锋按下,使其有力地着纸,可使笔画线条变粗变重。轻按叫“蹲”,重按叫“顿”,顿

后转锋叫“挫”。

6、提笔

就是为了使笔画线条变得略细一些或出锋,而将笔稍微提起。笔画的转折处与笔画间的连带处,大都用提笔。提笔应注意高低轻重适度。提笔与按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交错进行,就使点画间的起笔、行笔、收笔产生轻重不同的力量,呈现出粗细深浅等丰富多样的变化。

7、顺锋

就是笔锋顺着笔画的方向落笔入纸。

8、逆锋

就是落笔或收笔时,采取与笔画进行的方向相逆的笔锋。又称“倒插法”。

9、转锋

指笔锋在转弯处按弧线转过,写出不带棱角的笔画形态,即所谓“转以成圆”。

10、折锋

指笔锋在转弯处稍停,再以折线转过去,写出带棱角的点画,即所谓“折以成方”。又有虚折、实折之分。向右运行的横画,先向左上方落笔,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收笔时向右下方稍顿,再折而向左收笔,竖画及斜画均以此类推。这叫虚折,笔行至方角转折处,笔锋不作圆转而取翻垫,这叫实折。

11、回锋

就是笔行尽处,笔锋原处倒回或通过转折后倒回。

12、出锋

就是笔行尽处,笔锋高提离纸,锋出笔画之外。

13、藏锋

指落笔、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内,不让锋芒外露,使笔画两端含蓄而有力。起笔藏锋用逆锋,收笔藏锋用回锋。

14、露锋

就是笔锋在点画中显露出来,起笔露锋用顺锋,收笔露锋用出锋。

15、侧锋

指笔毫尖端的锋芒不在点画的中央而偏向点画的一侧,所以又叫偏锋。

16、中锋

在行笔中、笔毫铺开以后,笔毫尖端的锋芒在笔画的正中间运行,所以又叫正锋。这是书法中最基本的运笔方法。

17、方笔

指起笔和收笔处呈现出带有方形的棱角。其运笔的方法是将笔锋逆入斜切,即写竖画时欲下先上,写横画时欲右先左。撇、捺等画以此类推。在行笔中间将笔锋铺开,收笔处用顿笔折回。这种笔画自然厚重遒劲。

18、圆笔

指起笔、收笔及折画的转折处呈现出圆劲的形状。其运笔方法为:逆入平出,下笔时用裹锋,即不使笔锋分散开来,然后提笔运行,写到末尾,不顿不折,一驻即收。这样笔画圆润透逸。上述各种运笔方法,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写字运笔的时候,不可能也不应当用分解的方法死搬硬套,而要从中参酌(zhuó)变化,补偏救弊(bì),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程度。

运笔的基本要求是:从落笔、行笔到收笔的全过程,都要保持中锋行笔。保持中锋行笔,关键在于恰当地运用提按的方法。提按的作用,不仅能使笔锋与纸面保持最大限度的垂直势态,而且随时可以将运行过程中偏离点画中心线的笔锋,及时调整过来。

六、书法的品式

一、手卷

手卷是书画横幅中比较长的,因为不便于悬挂,只便于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又因为“手卷”比较长,所以被人们称为“长卷”。

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手卷的内容可

以是:

1、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

2、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如果是由独立的字、幅组成,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隶、篆都有的。

3、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混合穿插联结起来,这种类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书法家的共同创作,也可以是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如果是一位书画家,自己做诗,自己书写,自己根据诗的意思作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绝”。

手卷的尺寸比较短的一般也有八、九米,长的能达到二十米以上,它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从南宋开始,一般的手卷高度都将近三十厘米,现在手卷尺寸也大概如此。

二、横批

横批是书画横幅的一种品式,始于宋代。横批与手卷的区别在于:横批比较短,手卷却很长;横批可以悬挂观赏,手卷不能悬挂。横批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悬挂在对联的上端或门额、窗顶上,放在对联上端的横批,文字内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照应。这类横批一般只限三四个字,书写,过去大多从右向左写这类横批,现在如果不是放在对联上方的,也可以从左向右写,尺寸不要太长,放在对联之间,有中堂的上方的横批,长度不应该超过对联和中堂的宽度之和;门额、窗顶上的横批长度不要超过门窗的宽度。横批的高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

还有一类横批是用于挂在书房或其它厅室的侧面墙上的,一般都挂在比较向阳的一面。这一类横批字数可多可少,字数多写成多行的要从右向左写,三五个字写成一行的,既可以从右向左写,也可以从左向右写。这一类横批的长度以不超过墙面宽度的二分之一为宜,高度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现在的建筑每层住房都不很高,作为室内装饰的这一类横批用途很广。

横批用各种字体书写都可以,有人认为由于隶书比较扁,书写横批能表现出左右开张的意趣。

清何绍基楷书横披

三、中堂

中堂,是一种比较大型的立轴字幅。一般用于悬挂在厅堂正面墙居中的位置上。清代刘鹗(è)《老残游记》第三回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说的就是

中堂这一书画通用的品式。

中堂这种品式的产生和应用,可以追溯(sù)到唐代以前,它是由“帧画”演化过来的,虽然

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但作为书画品式的名称,是直到明代才有的。

中堂的文字,文体可以是诗、词、歌、赋、一般散文等,字体则真、行、草、隶、篆等都可,风格当然也可以是多样的,但要求端庄、肃穆、宽博、高雅。

由于中堂是比较大型的字幅,它画心的尺寸,一般宽度不少于二尺;宽与高之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高大于宽的;二是高、宽相等,即正方形的;三是高略小于宽的。

四、对联

对联是左右两条立幅相对称的一种书法品式,又叫对子,这种品式来源于过去的“桃符”,桃

符是指我国古代人们在新年的时候挂在大门两侧的桃木板子,上面画上神像,据史料记载,第一幅正式写成的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对联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品式是由诗词演变而来的,联语的字数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甚至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书写对联可以使用各种字体,但是寿联、挽联等通常要求庄严、工整,宜使用真书、行楷或隶书。

上联和下联的尺寸要完全相同,宽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高度一般为宽度的四倍以上。字数少的短联通常只写一行,字数多的长联可写成两行或者更多行;上联和下联的行与列要绝对一致,各行列的字数要对应相等;最后一行可以不是满行,但是上下联最后一行的字数必须相等。

两行以上的比较长的对联在写法上有两种安排,一种是上联从右向左写,下联从左向右写,这叫“门”字形。另一种是上下联都从右向左写,这叫“羽”字形。通常的写法是“门”字形。

如果悬挂对联,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五、屏条

屏条,简称屏,是书画的又一种立幅品式,也叫“一堂”,就是一整套的意思。屏条这种品式在宋朝较为流行,到了明清就更加盛行了。

屏条通常悬挂在厅堂的正面或侧面墙上,也可以顺序等分地分别挂在中堂的两侧。因此,组成屏条的数目,应当是成双的,而且最少由四条组成,多的由十二条组成,如宋朝黄庭坚所写的《幽桐赋》行草屏条。

从文字内容来说,屏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组成屏条的各条是可以独立成幅的,其内容可以相互有关联,也可以相互没有什么关联,甚至可以不是一位书家所书,也不限于一种字体。另一种是组成屏条的各条,其全部内容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一首或一组诗词),不能分开独自成幅,而且只能使用同一字体。如宋朝苏东坡所书的《前赤壁赋》行书屏条和《后赤壁赋》行书屏条,都是各由六条组成的,其中各条是不能独自成幅的。

此外,还有一种屏条,不仅其全部文字内容是一个整体,而且为了保持这种内容的整体性,在装潢上对每两条相衔接的地方都一概不加边,这种屏条南方叫作海幔(又叫海幕),北方叫作通景屏。这种屏条品式,书法用得少,国画则通常用。

组成一套的各屏条,其画心的尺寸必须完全一致,书写和悬挂屏条的顺序都要由右而左。

六、条幅

条幅,是书画中常用的立幅品式之一。有人认为条幅是从宋代兴起的,并且是由屏条演化而来的。有人则认为条幅的出现远远先于宋代,并且屏条是由条幅扩展而来的。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是有根据的,唐末、五代书画家滕胜华的诗句“养鹅条幅里,不费米粮钱”中说的条幅就是条幅画。宋朝米芾曾说:“得传师单条,大字以宗。”这里所说的“传师单条”就是唐代书法家沈传师的条幅字。此前,被隋炀帝杀害的诗人薛道衡生前曾有影射隋炀帝暴虐的诗句:“条幅短歌吟易水,不教奸暴入门来。”这分明是说他家里挂着一幅以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为内容的条幅,用意在于不让奸臣暴君进他的家。可见条幅作为书画的品式,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了。

条幅是现代极为流行的一种书画品式,可以适用的场所很多,一般斋、堂、馆、店的许多墙壁空白处,都可悬挂。也正因为这样,条幅在书写内容方面应当特别注意区分不同场所的不同要求。条幅画心的尺寸,也要因地制宜。现在的一般居室适宜用三尺宣纸对开。

七、册页

册页,也叫作册叶,是书画作品分页装潢成册的一种作品形式。《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道:“十个还不成幅,爽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这“字画册页”指的就

是分页装潢成册的作品形式。

册页这种书画品式从唐朝开始使用。在唐朝以前,使用手卷,但是不方便观赏,所以从唐朝开始,有人把手卷加以切割,装成单页;但是又因为经常翻单页容易零乱,不便保存,进而装潢成册。后来册页多用来征集和收藏名家的手迹,不拿出来展览。

册页的页数都是偶数,最少四页、八页,最多十二页、十六页、二十四页等。

以前都是将大小规格差不多的作品装裱成册页,现在通常是买来现成的空白册页,再请书画家们题字作画。

册页有很多种装潢形式:(1)蝴蝶装,左右都能翻,从右开始印刷;(2)推蓬装,上下都能翻,从上面开始印刷;(3)经摺装。多用于装裱经书,碑帖;(4)个别还有用统一规格的副页夹住

单面,组装成册的形式。

一本册页的内容,可以全是书法,也可以全是国画,还可以既有书法又有国画。如果在同一个页面里,一半是书法,一半是国画,那么书法应该从上面或左面开始印刷,国画从下面或右面开始印刷。

十、牌匾

牌匾也叫牌额、匾额,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

牌匾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祭庆匾,第二类是宫殿、亭阁等的名称匾,第三类是装饰匾,第四类是招牌匾。一般用于标明单位名称、从上至下写的叫牌,横着写的叫匾。

牌匾这种品式除了标明单位名称以外,一般字数都很少,常见的是三四个字,因此牌匾的书法字体较大。

牌匾的字体一般以真、行、隶为多;特别要指出的是招牌匾一般不用草书和古文字书写;装饰匾完全不限。

十一、一字书

一字书就是只写一个字的一种书法品式,这种品式明清时期比较流行。一字书根据用法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庆祝凭吊的,比如祝寿写寿字,贺婚写“喜”字;第二类是用于自

勉的,有点像座右铭,如“忍”、“慎”、“和”等;第三类是用于艺术欣赏的。

七、书法作品上的款识

款识,简称“款”,指在书法作品正文之外所题写的文字。

署款最初是因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什么叫款识呢?原先是指古代刻在钟鼎彝(yí)器上的

记载年代等的文字,后来被人们作为考证鉴别的标志之一,并且移用到书画作品上题写姓名、

年月等等。特别是自元、明、清以来,书画家们越来越重视署款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并刻意追求款识的艺术效果,因而有“妙款一字抵千花”之说。

事实的确如此,一件完整的书画作品,通常都由正文、款识和印章三者构成,尽管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层次,但其他二者,特别是署款处理得好坏,将明显地影响通篇的艺术效果。款署得好,往往可以使作品正文的行气、章法有所增色或得到补救,并因此而更加神采焕发。在这里,署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则会损害整个布局,甚至使作品归于失败。

款有双款和单款之分。双款包括上款和下款,单款只有下款,没有上款。如果所留署款的空白较多,而署款又只有下款廖廖数字的,就叫做穷款。一般说,款识的内容包括正文的作者姓名、篇名、书者必要的记叙、受书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这些是上款的内容,还包括书写时间,书写者的姓名,籍贯及书写地点,这些是下款的内容。

一、题跋(bá)

题跋,也叫题记。实际上“题”是“题”,“跋”是“跋”,放在正文前面的叫做“题”,放在正文后面的叫做“跋”,正如清代段玉裁所说:“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

题跋有书家自己题跋和其他人题跋。他人题跋大多是对以前书法作品的真伪、优劣给予评定,也有今人的墨迹为得到他人夸奖而请名家题跋的。

书家自己题跋的内容主要指书法作品正文的作者姓名、篇名和书家自己或评点正文或记事言情、表露心境的简短文字。其中书家或评点正文或记事抒情的文字很重要,但又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其实,这常常是书家署款美学意蕴的主要所在,廖廖数语,但却耐人寻味,有时就像“诗

之眼”,一两个字,其味无穷。

明、清以来一些着名书家的跋语非常精美,这里略举数例,以供欣赏。

明代书家文征明行书《游虎丘诗卷》的跋:“夏月酷暑,无以为遣。偶得佳纸,援笔聊仿山谷

墨法。”从这个跋语中,可以体会到书家“游于艺”的高雅而闲适的心境。

明书家董其昌自书《和子由论书》行草卷的跋:“山谷以东坡书为本朝第一,故书此诗。”书

家崇敬苏氏兄弟文才的心迹,由此可见。

清代书家郑板桥行书横披《难得糊涂》的跋(bá):“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不是在政治和生活中饱经风霜的人,是

难以体会出其中的辛酸的。

总之,题跋仅占一块小小天地,但它是书家心灵的印证,是书法艺术创作大展雄才之地,是书家和欣赏者彼此沟通思想和情感,使书法艺术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的重要之地。

二、礼语

礼语也叫敬语,指款识上常用的一些礼节性的词语,礼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受书者的尊称,常用的字词有大、尊、令、恩、仁、贤、吾等。比如尊公(指别人的父亲),令堂(别人的母亲),仁兄(自己的兄长),贤弟(自己的弟弟),吾友(我的朋友)。

第二类是书者的谦称,一种是谦虚地表明自己没有才华,常见的是给自己加上一个“愚”字,

如愚父(我的父亲),愚兄(我的兄弟),愚儿(我的儿子)。一种是表明自己的辈份晚,常用的有后生、后学、晚生、末学等。

第三类是书者向受书者求教的词:常用的有正、教、鉴、雅、惠、属等,如正笔、正字、指正、法正、指教、赐教、大鉴、赏鉴、雅玩、惠存等。

除求教性的词语外,还有一些一般性的用语,如留念、存念、补壁。

款识中的礼语还有的在末尾写上“学书”、“拙笔”、“试笔”等字样的。

三、记时

书法作品署款中的记时有人主张用新历即公元阳历注时,强调的是笔墨书写当随时代,还有人主张沿用旧历即阴历注时,强调保持民族特色和传统习惯,其实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如果用新历记时,方法很简单,照日常应用文书写就行了。假如用旧历记时法,那么其中讲究很多,特别是有许许多多的别称需要弄清楚。

1、记年

书法作品记年采用的“干支”记年法。“干”是“天干”,“支”是“地支”。所谓“干支”是天干地

支的简称。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记年,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六十年一个循环,俗称“六十年花甲子”,参加下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56、巳末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戊60、癸亥

干支次序表

2、记季

旧历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即旧历正、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古时兄弟姐妹的排行,有孟、仲、季的次序,(孟为

老大,仲为老二,季为三)孟为长,仲为次,季为三,根据这个,正、二、三月分别为孟春、

仲春、季春,四、五、六月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七、八、九月分别为孟秋、仲秋、季秋;

十、十一、十二月分别为孟冬、仲冬、季冬之称。季节还有一些别称,如春的别称有阳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三春、九春等。夏的别称有朱夏、朱明、昊天、长嬴(yíng)、三夏、九夏等。秋的别称有素秋、金秋、商秋、商节、素商、素节,金天,高商、三秋,九秋等,冬的别称有寒冬、安宁、玄英、三冬、九冬等。

3、记月

旧历月的别称尤为复杂,而且有种种不同的来历。归纳起来,每个月的别称大略如下: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征月、早月、太月、扬月、陬(zōu)月、十三月、春阳、初阳、首阳、孟阳、孟陬、肇(zhào)春、端春、初春、早春、上春、新正、月正、开岁、发岁、肇岁、三之日、孟春、太簇、寅(yǐn)月等。

二月:如月、杏月、丽月、令月、仲阳、四之日,仲钟、大壮、酣春、仲春、夹钟、卯(mǎo)月等。

三月:蚕月、桃月、桃浪、花月、嘉月、夬(jué)月、禊(xì)月、桐月、三春、暮春、晚春、杪(miǎo)春、末春、雩(yú)风、季春、姑洗、辰(chén)月等。

四月:乏月、槐月、仲月、麦月、清和月、阴月、余月、槐夏、首夏、初夏、维夏、正阳、纯阳、麦候、孟夏、中吕、巳月等。

五月:蒲月、榴月、皋(gāo)月、恶月、郁蒸、小刑、鸣蜩(tiáo)、仲夏、午月等。

六月:且月、荷月、季月、暑月、伏月、焦月、三夏、暮夏、晚夏、杪夏、极暑、溽暑、溽月、精阳、季夏、林钟、未月等。

七月:巧月、瓜月、霜月、相月、凉月、初商、肇秋、初秋、首秋、早秋、新秋、上秋、孟秋、夷则、申月等。

八月:壮月、桂月、获月、正秋、桂秋、仲商、仲秋、南吕、酉月等。

九月:玄月、菊月、咏月、朽月、暮秋、晚秋、杪秋、穷秋、凉秋、三秋、暮商、季商、杪商、霜序、季白、季秋、无射、戌月等。

十月:良月、吉月、阴月、露月、正阳月、坤月、小春月、小阳春、开冬、上冬、初冬、孟冬、应钟、亥月等。

十一月:辜月、葭(jiā)月、寒月、雪月、龙潜月、一之日、中冬、仲冬、黄钟、子月等。

十二月:冰月、腊月、嘉平月、严月、涂月、暮节、星回节、穷节、穷纪、暮岁、暮冬、穷冬、杪冬、严冬、残冬、末冬,二之日,腊冬、季冬、大吕、丑月等。

4、记日

旧历记日的别称比较复杂,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1)三浣(huàn)记日

所谓“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个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

二十日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记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记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记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类推。

(2)月相记日

所谓“月相记日”就是根据月亮盈亏的变化记日。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fěi)”,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后”,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huì)。(3)特殊记日

习俗上对一些特殊的日子给以别称,如:

正月初一:元日、元旦、元正、元朔、元春、元辰、正朝、三元、改旦、履端等。

正月初二到初十:分别称为履端二日、履端三日……履端十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八:谷日、谷诞。

正月十五:元宵、元夜、元夕、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二月初二:龙抬头。

二月十二:花朝、百花生日。

二月十五:中春。

三月初三:重三、三巳、上巳、上除、禊日、修禊日。

四月初三:展上巳。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阳、端午、重五、重午、午日、菖(chāng)节、蒲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六月初六:重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七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初五:天长节。

八月十五:中秋、秋节。

八月十八:潮头生日。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登高节、老人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二十四:交年、小年、媚灶日。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款识的处理

1、款识的位置

根据书法作品的品式,款识的位置安排也有所不同,条幅、屏条、手卷、扇面等上下款一般放在正文之后;中堂横批和镜片上下款可以都放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分开放在正文的前面和后面。款识的章法安排要考虑到整幅作品的布局,在书写正文的时候,就应该把款识的位置和章法考虑好,防止正文把款识的位置挤掉,或给款识留下过空的地方。

2、款识的字体

根据书法作品正文字体的不同,款识的字体也要有所不同,如果正文是行书或草书,款识可以采用与正文相近或相同的字体;如果正文是篆书、隶书或楷书,那么款识一般采用比较活泼流畅的字体,如行楷、行草等。一般说来,款识的字要比正文写的更为轻松一些,洒脱一些。

3、款识的字号

款识的字号一般要比正文的字号小一些,但每件作品的情况有所不同,款字究竟小多少,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款识的字体虽然比正文小,但因为它是承接正文的,除榜书和对联外,一般不要再换小笔署款,以免影响整篇作品的气韵。

七、印章的使用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少了印章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法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形式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

救布局上的不足,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表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逸、寓意不闲的章,还可寄托书法家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法家都非常重视印章,甚至自己精心研制印章,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1、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姓为姓,名为名,古人还有字号。如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也可以。署款为名,印章用字;署款用字,就用姓名章;署款有姓,就用名章;署款没有姓,或不落款的,应该用姓名章,以方便人家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是卑幼写给尊长的,方形最好,圆形也可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以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差不多。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后字、号章。

朱文(阳文)印白文(阴文)印

?

2、闲章

闲章也叫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qián)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叫“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章,

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根据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斋号章:世传斋号章始于唐代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这种风气渐渐盛行,书家几

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说:“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就是讲的斋号章。

②雅趣章:就是古时的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

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摹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③年号章: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O年、八

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④月号章: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2)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3)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

一边,压角章却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4)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它的内容多为书法家的籍贯,也用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钤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

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3、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史料记载,鉴赏章也是起源于唐代,宋代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都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更多,

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该看字画的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准。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qián)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下可掌握如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的大小应该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配,以与题款的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也可以,不能大于题款的字。如果落款的字比较细小,可以用小联珠印。一幅作品钤盖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这样显得平稳一些。如果是几个人合作完成书法作品,几个人的印章大小应该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的数量古时候喜欢用单数,印的数量不要太多,过多容易显得杂乱,甚至喧宾夺主。

3、位置适当。

钤印要慎重的选择位置,密的地方不够紧凑,可以用印章补一下;松的地方如果觉得空当,可以用印章充实,如同挪动小小的秤砣,以使画面均衡。姓名和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恰当,如果题款下有空白,就钤在署款的下方,如果没有空白,就盖在署款的左边。款尾的印章要有适当的间隔。一幅作品同时钤盖引首章和压角章,不要放在一边。压角章可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呈对角呼应之势。

4、轻重权衡。

根据印章的色彩,朱文印份量比较轻,白文印份量比较重,墨色淡雅的作品可以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的作品可以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相映成趣。如果一幅作品钤盖几个印,印色应该分出主次,如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显得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要与作品的书体风格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就不能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就不能钤盖隽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而且要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

八、印泥的使用与保养

印泥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在一起制造而成。朱砂密度大,油脂密度小,如果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甚至粘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或牙制的桨(不要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着一个方向,

不要来回绕。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要先揩擦干净,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

书法学习知识大全

书法学习基础知识大全 怎样学习书法?怎样才能学好书法?古今优秀的书法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借鉴。这里跟同学们谈谈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要循序渐进 就字体来说,一般先学楷书(也有从隶体入手的),再学行书及其它字体。楷书点画分明,结构平稳,用笔方法齐备,便于学习。因此,先学楷书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当然,先学楷书,并不是说,等到楷书学好了,才能学行、草。一般地说,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方法较为熟练后,即可学习行、草书。楷书与行、草书交替学习,还可以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就某一字体来说,先学笔画,再学笔顺、偏旁、部首及结构。以楷书为例,笔画是楷书的基本部分,犹如“机器”上的“零部件”,先有“零部件”才好组装“机器”;掌握或基本掌握楷书的笔 画后,才能再按笔画顺序组合偏旁部首,以至完整的独体或合体结构的汉字。当然,先学笔画,并不是说,等到笔画学好了再学写字。一般地说,从笔画入手,更符合学习规律;而在学习偏旁部首和结体的过程中,又可进一步掌握笔画的写法。 就字的大小来说,先学写大楷,后学写小楷。先学写大楷,好处有三: 1、大楷笔画较粗、较长,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的步骤比较明显,便于理解,宜于练习,如有病笔也显露得较清楚,易于纠正。 2、先学写大楷,有利于锻炼腕力和臂力。 3、先学写结构开张的大楷,待结体基本法则掌握后,再缩小就不难了。若先写小楷,则容易 养成拘谨的习气,放大写反而写不好。 就专与博的关系来说,先专学一体,后博学多家。先从一体入手,集中精力,把运笔和结构特点掌握好,领悟精神,融会贯通,就能举一反三,再学同一字体的其它风格或别的字体也就不难了。初学就想“博”,必定贪多嚼不烂;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今天学“柳”,明天学“颜”, 也必定欲速而不达。博学多家,要以专学一体,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古今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在专学的基础上再集众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要持之以恒。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当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好的。书法的基本功,包括动手能力、鉴赏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长期坚持勤学苦练,是决定每个学书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刻苦磨砺,是决不会有什么“妙手” 和“神来之笔”的。被尊为“书圣”的晋代王羲之,以至唐宋各名家,哪一个不是持之以恒苦练 数十年才成功的呢?“墨池”“笔冢(zhǒng)”等等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说明他们成功的秘 诀在于苦练和有恒。在当代,像古人那样勤学苦练而卓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我国第一个书法教授、中国书协副主席尉天池就是其中之一。他六岁受家教而开始学习书法,50年代初期在 师范学校读书时,练习书法自觉而刻苦,后来进南京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执教书法期间,他先后师承着名书法家沈子善先生、书法大师林散之先生,至今数十年如一日,博习精研篆、隶、草、楷、行诸体,尤其擅长行、草书,自成“苍劲浑厚、潇洒豪放、秀逸清奇”的艺术风格,

书法常识100题

书法知识百题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 甲骨文是指殷商期间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 书后刻和以刀代笔挺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剖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 的用笔、结字、章法三因素。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印迹,并且笔划 有弹性,应该是由近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 ? 金文是指殷周期间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称铜为金,因此把刻在青铜器 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因为这类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 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钟鼎铭文,字凹人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 叫做识 (音炽 )。钟鼎铭文一般记录当时人们纪典、野猎、讨伐等活动的状况以及制造原由等,这些文字属于大篆。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起于商朝先期,中后期开 始流行。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 商朝先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嗣子鼎》《宰甫卣》等,笔划丰满柔韧,结 体庄重沉稳,体势恢弘。西周金文比较流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 等,风格多姿多彩,笔划遒劲峻拔,结体自然且变化无常,笔法圆润精严,行 款疏密有致、朴茂雍容。西周后期的金文使大篆发展成熟。 4.什么是 xx?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述游猎、行乐的四言诗, 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其笔划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 用笔遒劲圆润,拥有春秋战国期间秦文字的模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一致六国从前的全部文字统称为大篆,包含甲骨文、金文 (钟鼎文 )、籀文、古文等。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始皇为一致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 大篆的基础上联合六国文字加以订正、整理,一致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后代为了划分秦从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7.秦朝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会稽刻石》等。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谨慎均匀、庄重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 ?圆形两种,质地一般为泥质灰陶制品。瓦当文是秦汉期 间瓦当上所刻的文字。 内容多为吉语。不一样种类的建筑物,其瓦当文字的风格不一,官署用瓦 书体方正谨慎,私宅用瓦书体开朗多变,姿态妍美,书体皆为阳文篆书。 9.隶书是如何产生的 ? 隶书是在草篆的长久书写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大篆的发展派生出了小篆和 古隶,秦一致中国后,小篆成了唯一的官体文字。隶变的对象集中到小篆上, 小篆开始担当还没有成熟的古隶的新母体。古隶为民间俗体文字,历史上的任 何俗体都是以正体为改革对象的。小篆的规范一致促进古隶以小篆为改革对象,加速了隶变过程,使隶书快速成熟起来。 10.什么是 xx? 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点。东汉碑刻上的隶书,工整 精良,结体扁平,布白均匀,风格多样,笔势生动,笔划形态丰富多变,波挑 分明。 后代把这一期间的隶书称为“xx。” 11.xx 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 《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衡方碑》 《鲜于璜碑》等。

硬笔书法知识点总结

1.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朝。 2.周朝建立初期,便将书法列为“六艺”之一。所谓“六艺”,就是古时所称的“_礼、乐、射、御、书、数”,并用六艺为启蒙学童以及教养国子的主要课程,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3.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4.“楷书”又叫正书。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 5.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6.临池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7.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 8.硬笔行书,俗称连笔字,除书写工具不同外,和毛笔行书一样,实质上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9.行书书写时,笔画省简不多,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省简较多,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则称为行草。 10.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行。 11.行书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给人以流动潇洒之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12.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写毛笔字,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写硬笔字,执笔在指,运笔也在指。 13.行书的运笔较为迅速,各笔画之间讲究相互呼应,这就出现了细若游丝、若断若连的痕迹,即所谓的牵丝。 14.硬笔,主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和书法笔,以出水流畅,笔尖不拉纸为宜。 15.钢笔水有纯蓝、蓝黑和碳素墨水之分。一般说来,碳素墨水浓度适宜,色质纯正,不易褪色,效果较好。 16.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利于写好字,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写字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7.学习硬笔书法离不开临摹。摹帖注重结构,临帖偏重笔意。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摹帖,后临帖,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循序渐进,形神兼备。 18.汉字形体的最小书写单位是笔画。写字时,由落笔到抬笔,叫做一笔或一画。 19.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挑、钩、折练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本功。 20.先写撇笔,再折笔用力向右上挑出,叫做撇折挑 21.偏旁部首是汉字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分的话,大致是位于左旁或右旁的叫做偏旁,位于字头或字底的叫做部首。 22.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隔纸描写的方法叫摹帖,比照着字帖写叫临帖 23.摹临字帖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 24.有的人单字写得还可以,但组成篇章就难看了。这里的问题是不善于处理字与字、词与词的关系,不善于把握行气。 25.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需要签名,古人称之为花押,是很郑重的事情。

书法知识大全

书法知识大全 金明毅 1.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条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变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从谈笔力了。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 2.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何谓挪让 ? "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点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鸟"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 3. 间架有哪些要求? 字的间架,要求大小、长短、宽窄、斜正得宜。 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方面的基本法则。 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 用指力去拨动笔管,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无法运转了。而且,用指力运笔,笔不踏实,写出的字也是虚浮无力的。 古人执笔有“龙眼”“凤眼”之说,是怎样执法? 所谓“龙眼”“凤眼”,只是一些故弄玄虚的说法,实际上是最要不得的。“龙眼”执法,是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笔管前面,无名指的第一节节骨在笔管里面推顶,拇指右边指肉擫在笔管左

书法基本知识

书法基本知识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 中考范围:篆、隶、草、楷、行。 一、篆书: 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横竖一样粗细,均无折角,古朴端庄。 篆书隶书 二、隶书: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端庄典雅,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 三、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方正,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端庄大方,间距相同,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柳体是指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字的总称。匀衡瘦硬,斩钉截铁,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严谨工整,紧凑中不失疏朗。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颜真卿《多宝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 四、行书: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字体潇洒飘逸,行云流水,有连笔,但字与字不相连。王羲之书法被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点画飞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笔势狂放不羁,书写笔走龙蛇,字体龙飞凤舞,狂放恣意,错落有致,大小不一,间距不同。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 张旭作品怀素作品 毛主席书法

学习书法入门知识

学习书法入门知识 学习书法入门知识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要传承中华文化,学习书法!以下是学习书法入门知识,一起了解其学习方法吧! 书法入门:如何学习书法【1】 一、历代书法名人名语 历代书法名人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他们提供的经典名语为初学书法者提供了入门的捷径,更有权威性。 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值得细细品位。 1、孙过庭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2、项穆 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3、王羲之 (1)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 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2)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3)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4、颜真卿 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5、欧阳询 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6、蒋和 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7、陈绎 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8、项穆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 曰肥。 曰瘦而已学习书法的入门知识和技巧学习书法的入门知识和技巧。 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 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9、张怀瑾 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 10、卫夫人 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学习书法的入门知识和技巧 二、怎样练书法 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 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 不可中途懈怠。

(完整版)中国书法常识集锦

中国书法常识集锦 1.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演变,目前公认的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2.“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清?梁《承晋斋积闻录》3.“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 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4.“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5.毛笔的“四德”:即“尖、齐、圆、健”。 6.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的湖笔、江苏的太仓笔以及河北的侯店笔。 7.墨的种类:主要分为固体墨(墨丸、墨锭)与液体墨(墨汁)两类。墨锭主要分为:松烟墨、油烟墨和油松墨。 8.宣纸按性能用途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 9.“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的洮砚、 山西绛县的澄泥砚。 10.汉字的六书:“六书”即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形声、指事、会意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它是后人根据汉字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六种构造条例,而非造字条例。

11.“永字八法”:指“永”字的八个笔画:侧(点)、勒(横)、弩(竖)、 趯(钩)、策(仰横)、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又:所谓“永字八法”,即以“永”字的八种点画为例,形象阐述书法用笔的基本要领:(1)点为“侧”,如鸟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跃也;(5)仰横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长撇为“掠”,如蓖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如笔锋开张也。 12.楷书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 13.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 后捺、先外后内(也有先内后外的)、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 14.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脚平(足安)。 15.在练字时,应做到三个“一”:眼睛距书写纸面一尺; 笔尖距捏笔手指一寸; 胸部距书桌边缘一拳。 16.中国古代书法“四贤”,即“书中四贤”:指张芝、钟繇、王羲 之、王献之。 17.“二王”指王羲之(303~361)和王献之(344~386)。 18.“书圣”指王羲之;“草圣”指张芝或张旭。

书法知识

一、什么是书法? 狭义而言,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3、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4、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其外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意思: 1、书法是针对汉字书写而言的,不针对其他文字。 2、书法是针对毛笔而言的,不针对其他工具。 因此,狭义的来说,书法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主要包括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内容。 广义而言,书法则不仅指毛笔书法,还包括了钢笔书法、粉笔书法以及少数民族书法甚至日本的假名书法、韩国的韩文书法等等。 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首先,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

书法基础知识

□书法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

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法书 书法术语。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翰墨 义同”笔墨”。原指文辞。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金石 古铜器、石刻的总称。金,指鐘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是撰文于金石上,记创造,勒箴铭,颂扬功德等而产生的一种鐫刻品。《史记·秦始皇本

学习书法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学习书法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曾被称为“契文”、“卜辞”、“甲骨刻辞”、“殷墟文字”。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前期有《利簋》、《大盂鼎》,中期有《大克鼎》,晚期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等。 6、什么是小篆?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泰山》、《会稽》、《峄山》、《琅琊》、《东观》、《芝罘》、《碣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

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 9、什么是汉隶?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传世代表作有古朴方整的《张迁碑》、端庄典雅的《乙瑛碑》、飘逸秀丽的《曹全碑》、遒劲凝练的《礼器碑》、雄放豪迈的《石门颂》等。 10、什么是草书? 草书产生于汉代,是一种争取速度、打破隶书规矩而创新的书体,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章草具有隶书的优雅静穆与今草的灵动活泼,气息古朴亮远,极具审美价值,传世作品有《急就章》、《平复帖》、《月仪帖》等;今草已完全脱去隶书笔意,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上下字之间的笔势牵连相通,偏旁做了许多省略假借,成熟于东晋时期,代表人物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 11、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楷书的产生是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2、什么是北魏石刻?

书法知识简介

书法知识简介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艺术传统之一。它不 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和智慧的象征。本文将介绍书法 的发展史、基本知识、艺术价值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书法的发展史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书 写就已经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此后的历史中,书法逐渐发展成 为一种艺术形式,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方式。汉朝时期,书法 达到了高峰,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书法作品。唐朝时期,书法继续发展,成为了壁画、碑刻、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必备技能。明清时期,书法发 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艺术价值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二、书法的基本知识 1. 字体:书法中经常出现的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感,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2. 笔画:书法的基础是笔画。笔画包括横、竖、撇、捺、钩、折等, 每一个笔画都具有不同的体型和形态。

3. 笔锋:羊毫、狼毫、熊毫、鼠须笔等都是常见的书法笔。不同的笔锋形状会导致不同的笔画,这是书法技能中需要掌握的技巧之一。 4. 布局:布局是指书法作品中每一部分的排列和组合。好的布局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美观,营造出不同的情绪,例如庄重、轻松、活泼等。 三、书法的艺术价值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化和思想。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文化、历史、哲学、人文等方面的价值。每个字体都反映着一段历史和文化,体现了一种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书法作品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并且通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来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四、书法的社会影响 书法除了是一种艺术形式之外,还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鉴赏力和品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书法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心理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书法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人们加以保护和传承。

关于书法的知识点

关于书法的知识点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绚烂的一笔。作为一项艺术,它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门技术、文化、艺术和哲学的结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书法的各种知识点。 1. 书法的起源和历史 书法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最早的书法形式是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被用来作为祭祀和记录重要事件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中,书法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项独具特色的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政治等。 2. 书法的基本技法 书法的基本技法包括:笔画、构图、布局、章法、结构、神韵等。其中,笔画是书法的基础,是由单独的笔画组成了三千多个汉字。构图则是指将笔画组合成字体的技巧,而章法则是指排版技术,包含头、躯、尾、点、横、竖、撇、捺等。结构是指字体整体的比例与形体,神韵则指书法艺术中的气韵和情趣。

3. 书法的分类 根据书写的技法和方法不同,书法可以分为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和花鸟画等类型。隶书是古代官方文字,行书则是一 种用于日常生活中记录文字的书法,草书则是最具有创造性的书法,更注重意境和韵律的表达。 4. 书法名家及风格 中国书法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张旭、孙过庭等。每个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 法风格,如王羲之的“空灵飘逸”、“妙笔丹青”,颜真卿则是“壮劲 凌厉”、“急速遒劲”,而柳公权则是“刚柔并济”、“婉曲生动”。 5. 书法的艺术价值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不仅拥有高超的艺术价值,更在 经济价值中不断走高。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在书写的 过程中,传达着人生的意味。书法具有凝练、深邃、简洁、准确

书法知识大全

书法知识大全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艺术追求。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韵律,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下面是一些关于书法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书法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今文等多种书体,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二、书法的写作工具 书法的写作工具主要有毛笔、宣纸和墨汁。毛笔是书法家用来书写汉字的主要工具,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书体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毛笔。宣纸是用来书写的纸张,它的表面光滑,透气性好,非常适合书法作品的展示。墨汁是用来调和墨水的,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墨色的深浅和浓稠度。 三、书法的基本要素 书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包括结构、笔画、造型和布局。结构是指字形的整体组织结构,要求字形和谐、稳定、平衡。笔画是书写过程中毛笔的运用,要求笔画纵横有力、饱满有力。造型是字的外形特征,包括线条的流畅和曲直的协调。布局是指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关系,要求整体协调、和谐统一。 四、书法的艺术特点 书法的艺术特点主要有意境、气韵、动静和虚实。意境是书法

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字体的形式和布局来传达。气韵是书法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可以通过笔画的变化和排列来表达。动静是指书法作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可以通过字的布局和笔画的展开来表现。虚实是书法作品中线条和墨色的运用,用来突出重点和增加立体感。 五、书法的表现形式与技法 书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对联、碑刻、横幅、题词、欧阳询风、颜真卿风等。每种表现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需要深入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六、书法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修养。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人的耐心、专注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书法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以上是关于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点,希望可以让大家对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无论是欣赏书法作品还是亲自尝试,都希望能够体会到书法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是一门艺术,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 特的书法风格,但一些书法基本知识仍然是提升书法技艺的必备要素。 第一,严谨的书法精神。书法家要把真善美融入作品中,追求完美,让作品反映出自己的情感和学识。 第二,忠实于书法历史。书法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正确的方向可 以帮助书法家在表现的同时,遵循历史形式的精神。 第三,书法是一种艺术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书法家应 该多研究历史文化,加深对艺术哲学的理解,在写书时保留自己的特色。 第四,学习正统的书法训练。书法应从根本上开始,从字帖上开 始训练,才能培养起凝聚的书法灵魂。 第五,要学习多种书法,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书法类型 可以帮助书法家担负起更多的表现传达,使作品更丰富多彩。 第六,认真探索配色、笔画等书法元素。书法有自己的标准,比 如比例、笔势、水准等,要认真探索这些元素,才能更好地晋升书法 水平。 第七,阐释文字和作者心情,让书法家的心灵得以释放。书法不 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思想,要学会从文字的内容和作者的 心情去阐释书写的氛围。 第八,要经常练习书法,以培养书法灵魂。书法虽然是一门艺术,但仍然需要锻炼才能达到更高水平,为此需要大量练习,尤其是耐心 和毅力。 第九,书法家要记住,书法作品是灵魂的载体,要有强烈的表达力。书法除了表达技艺外,更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要有深刻的内涵, 在营造气氛方面,要能说服民众的心灵。 最后,提倡寻找书法的乐趣,缅怀书法的文化。书法之美不仅在

墨的完美,而且在于书写的过程和文化的内涵,要继续保持书法的精神,让书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关于书法的知识和资料

关于书法的知识和资料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是用笔墨和纸张等工具,通过运用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浓淡等技巧,表达出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历史上,书法一直被视为高雅的文化艺术,其地位和价值不亚于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 一、书法的发展历程 书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以记录祭祀、卜辞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金文则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刻写在青铜器上,以记录宗庙祭祀和王室贵族的历史。这些古代文字的形态和笔画,都为后来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 汉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的张芝、张旭、王羲之等书法家,他们的作品被誉为“八大家”,对后世书法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快雪时晴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又一重要时期,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家也都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他们的书法作品也是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遗产。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逐渐衰落。但是,在近代中国的民族复兴运动中,书法艺术再次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如今,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热爱和追捧。 二、书法的分类

书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字、风格和用途,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分类。 篆书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笔画简洁、方正,具有古朴的美感。篆书主要用于刻印和印章制作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 隶书是汉代书法的一种,其笔画秀丽、疏朗,具有一定的装饰性。隶书主要用于书写公文、官方文件等场合,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字体,其笔画工整、端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美感。楷书主要用于书写文章、书信等日常生活中的文书,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行书是草书和楷书的过渡形式,其笔画流畅、舒展,具有一定的动感和韵律感。行书主要用于书写诗词、书法作品等领域,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和创意性的一种形式。 草书是书法艺术中最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一种字体,其笔画奔放、自由,形态多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草书主要用于书写诗词、书法作品等领域,也是书法艺术中最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形式。 三、书法的艺术特点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其艺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笔画的变化。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是笔画,而笔画的粗细、

书法基本知识

书法基本知识 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也称“文房四宝”.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也强调“书贵纸笔调和,若纸不称,虽能书亦不善也。譬之快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显然书写工具是必湏讲究的,否则会直接影响书写效果.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文房四宝不仅在书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自身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在这种文化形式与内涵中,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汉水,体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硬毫笔有狼毫、紫毫笔等等。笔性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倒,适合于写小字和行草书。但硬毫笔由于笔锋坚硬,书写时锋芒容易外露。软毫笔以羊毫为主,笔性柔软细腻,蓄墨多,适合写篆书、隶书、楷书和行草诸体,因羊毫比较长,可以做大斗笔,写大字。兼毫笔则是由硬毫与羊毫按一定的比例制成的,其性能也因硬软比例的多寡而分.如“七紫三羊”即七分紫毫,三分羊毫;“五紫五羊”即五分紫毫,五分羊毫;这类笔软硬适中,刚柔相剂,比较适合初学者选用我国生产毛笔的历史非常悠久,能制做毛笔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但最有影响的还是浙江湖州善琏镇和苏州的湖笔厂,俗称湖笔。近年安徽、江西、山东制造的狼毫笔也有不少上品.我们在挑选毛笔时主要的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 尖:是指笔头合拢后,锋尖锐,不秃且极富弹性.、 齐:指笔头捏扁后,顶端的锋整齐。 圆:指笔头周围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书写时线条浑厚。 健:指笔毛有弹性,笔毛展开后易于收拢回复原状。 笔锋有长短之分。锋长者叫“长锋笔”;锋短者叫“短锋笔”;长锋笔,其特点是笔头较为瘦细,锋腹软,贮墨多,宜于写行、草书。短锋笔,其特点是笔头较为粗壮,锋腹刚,贮墨少,宜写楷书、篆书、隶书。其次,毛笔有大小之分。选用毛笔的大小应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定,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用大笔,这是常理。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大、中、小楷笔。 新笔使用,由于笔毫上有胶质成分,因此必须先用水浸开。切忌用热水,这样就会破坏毛笔的弹性,每次用完后冼净晾干,以免受损。

书法小知识

书法小知识

问答题 1、我们经常说到“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请问者”四宝”的代表产地?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2、《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的作者是谁? (颜真卿) 3.、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指哪四位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4、书法史的“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唐/张旭) 5、“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隶书 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同时也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一件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请问这件作品是什么? (《黄州寒食帖》) 7、举世闻名的“瘦金体”是由宋朝哪位皇帝所创,请说出其庙号及姓名? (宋徽宗/赵佶) 8、清朝书法是古代书法史的一座高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其中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一说,请问“浓墨宰相”是指哪位书法家? (刘墉) 9、说出三种以上代表中国书法的字体: 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 10、柳公权最擅长写楷书还是隶书: 楷书

11、《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的作者是谁? 黄自元 12、甲骨文发现于哪个朝代? (清代) 13、最初发现于那个地方? (河南安阳) 14、书法理论名著《书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个书法家? (唐代/孙过庭) 15、一支好的毛笔应该具有哪四个特点: 尖:是指笔头合拢后,锋尖锐,不秃且肌肤有弹性; 齐:指笔头捏扁后,顶端的锋整齐; 圆:指笔头周围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书写时线条浑厚; 健:指笔毛有弹性,笔毛展开后易于收拢回复原状 16、书法由三个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组成即: 章法、结构、线条(笔画) 17、造字的方法,我国古代所谓“六书”理论,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8被后代奉为“楷书之祖”是谁?钟繇 19、书法中何为一波三折?指捺画在书写时从起笔、行笔、收笔的表现形状似水波一样,起伏波澜。也是我们在练习基本笔画所要求的那样表现一、二、三的节奏感。 20何为“曲中见直”:

各种书体书法口诀大全【知识点滴】

各种书体书法口诀大全【知识点滴】 一、初学书法口诀歌 汉字线条表,结构规律找 方正是原形,奇险求平正 初学要牢记,选帖为开始 字帖千万册,流派只分三 一派钟繇书,风格成古朴 一派右军书,多姿称为秀 一派小王书,清丽如荷出 三派难分右,各自有千秋 历代书家出,得一垂今古 选帖事虽小,可定学书向 选我钟爱帖,如情定终生 初选不急写,从头至尾阅 读帖有方式,笔画记清晰 同类找细别,感悟有心得 此时下笔练,事半功又倍 首先练笔画,对贴分毫差 始求形相同,慢慢悟神功 点如空坠石,力量有千钧 横如天边云,来势更凶猛

撇如断象牙,亦是松生崖 捺如武士刀,霍霍斩豺狼 折为士曲臂,内中含刚力 上述要心领,下笔才神会 此时可练字,学书刚开始 不求写全帖,可选代表字 入室求心定,朝夕要认真 见异思迁忌,专心持之恒 待到写它字,形神出心间 与帖不相右,功到自然成 此期看秉赋,长短不可论 此为一阶段,功夫要下深 追求神品界,须待后阶段 二、楷书书法口诀一 汉字楷模是真书,端庄美观价值高。形体方正有魅力,结构严谨多精巧。笔画规范讲变化,阴阳笔法结合好。起收有序要利索,笔笔分明忌潦草。 楷书称正楷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结构讲造型 结构搭配匀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讲究用笔讲技巧 笔笔得到位楷书要写好 清朗必整齐重在用腕上 三、行书书法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主笔沉着是关键快写简化是特征连笔轻细不可粗伸缩性大变体多用笔最好是长锋执笔用笔如草书使墨必须调湿润执笔必须悬起肘全篇排头是标准灵活多变才自如一气呵成要贯通 行书字体最多姿用笔八法需记清横平竖直重心稳疏密匀称结构精点画呼应贵活泼穿插揖让要有情项背分明多变化运笔轻盈忌僵硬 四、草书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字字如惊蛇出洞点线变化多姿美疏密虚实心有数气势磅礴态万千结构布白心畅意

书法常识120个(学书必备)

书法常识120个(学书必备) 1,书法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 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 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2,法书 书法术语。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3,翰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