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前言

一、商品技术部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

三、本文件与上一版文件相比的主要变化点:

1、完善各部门职责权限;

2、临时脱离工艺依据《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执行;

3、完善《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的相关要求;

4、《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与《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直接引用CAPP平台模版,《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模版引自《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

四、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或废止的文件:

0/C0版《工艺变更管理规定》文件

1流程图

2目的

本文件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工艺变更流程,保证变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现场工艺问题

得到快速解决。

3范围

本文件明确了工艺变更的范围、流程、执行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移行车型的工艺变更管理。

4术语和定义

4.1工艺变更范畴:工艺文件中关于过程特性参数、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评价测量技术、样本容量频次、控制方法、反应计划/预防措施、生产辅料等信息进行变更的项目。

4.2异常处置预案:将临时脱离工艺过程中临时执行措施固化的项目进行标准化,问题发生后,可按方案措施执行以保证生产,再提交《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的开展方式称为异常处置预案。

5职责和权限

5.1各车间(包括下料中心、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及品检科

5.1.1车间/品检科班组长

负责班组内工艺变更的提出。

负责协助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对现场问题进行解决。

负责对本班组内工艺变更项目的实施与验证,并保存执行过程的相关记录,及时将异常反馈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

5.1.2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

负责新产品生产准备工作,对现场操作进行培训指导,新车型工艺移行前,成立新车型工艺验收小组,并开展相关工作,将现场工艺问题及时反馈工艺技术科。

在工程院新车型工艺文件移行时,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评审验收,确保工艺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负责对各班组反馈的现场问题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确认,并进行判定、解决,对判定属于需变更工艺的问题,向工艺技术科提出变更申请。

负责将车间/科室内各班组因设备改善、成本改善、品质提升、生产节拍变化、生产布局调整等造成工艺变更,组织相关部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及验证。

工艺改进过程中,负责编制《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并提交工艺技术科。

负责后序反馈的跨班组、跨车间的工艺问题沟通,并协助其他前序车间进行验证工艺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负责依据《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落实现场作业指导性文件更改及现场工艺变更。

负责识别异常处置预案项目,并编制《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并对工艺异常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

5.1.3车间品质副主任/品检科科长

车间品质副主任/品检科科长分管车间技术组及工艺管理工作,负责《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工艺项目反馈记录表》、《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的批准。

5.2工艺技术科

5.2.1负责工艺变更过程中与工程院接口。

5.2.2负责在工程院新车型工艺移行前,参加各车间/品检科新车型工艺验收小组,跟踪工作进程。

5.2.3负责各车间/品检科因设备改善、成本改善、品质提升、生产节拍变化、生产布局调整等造成工艺变更的归口管理。

5.2.4负责对车间提交的《工艺项目反馈记录表》进行确认,对现场工艺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判定,对工艺问题进行解决,将不能自主变更的工艺问题反馈工程院。

5.2.5负责对车间/品检科提交工艺变更项目进行评审,并对需验证项目以《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的形式下发临时工艺。

5.2.6负责结合《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以及过程执行记录等编制《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

5.2.7负责《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发布工作。

5.2.8负责对车间/品检科编制的《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进行确认,保证方案可实施性。

6工作程序

6.1工艺变更范围

闭合高度、气垫压力、顶杆规格与行程、料片尺寸、制件检验频率、设备、模具点检频率及记录形式、制件检验手段、生产辅料等工艺变更,其中闭合高度、气垫压力、顶杆规格与行程的变更直接进行验证,连续3个批次参数一致且制件合格的,方可进行工艺变更。工艺参数调整、制件工位调整、焊点排布调整、涂胶工位调整、设备调整、生产辅料调整等工艺变更。

工位调整、生产辅料调整以及与产品设变无关的工艺变更。

工位调整、工艺参数调整、生产辅料调整、工具等变更。

6.1.5以上范围中在特殊情况下不能自主完成的工艺变更,工艺技术科可向工程院提出《工

艺设计变更申请单》,由工程院主责进行变更。

6.2工艺变更类别及评审和验证要求

只是完善工艺文件不涉及现场工艺或产品变更的,不需进行评审和验证。

工艺变更要求评审、验证时由工艺变更提出部门组织实施,填写评审记录和编制《验证报告》,验证过程中需要有线体品质检验员或品检科专职检验员参加。

工艺变更是否需要验证最终体现在《工艺变更评审记录表》中。

a.参评人员要求:对于所评审内容涉及现场操作及参数变更的,必须包括但不限于线体班组长、车间技术员、工艺技术科或工程院技术员;对于所评审内容涉及产品设计输出文件更改的,必须要有商品技术部或研究院产品技术人员参加;对于所评审内容涉及工艺装备改造或新增的,必须要有设备科或工程院相关人员参加;对于所评审内容涉及检具、测量设备、法规项目的,必须要有品质保证科和工艺技术科相关人员参加。

b.评审内容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作业顺序是否合理、相互作业间有无干涉、是否存在勉强作业;生产节拍能否满足;产品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工艺装备能否满足工艺要求;是否会引起相关联工序/工位的质量问题。

工位调整(不适用于冲压工艺)

a.工位调整的分类

Ⅰ类:工位作业内容的调整指本工位在整条生产线中的排列顺序及位置不变、节拍不变,只是其中部分作业内容增加或减少,操作人员、工艺装备等根据作业内容变更的多少,可能会有增减,如总装车间某工位增加或减少了部分装入的零部件。

Ⅱ类:工位的整体移动指本工位的作业内容、操作人员、工艺装备、节拍等均不变更,只是在整条生产线中的排列顺序及位置发生了变化,如总装车间行李架安装工位由内饰二线末端整体移动到了内饰一线始端。

Ⅲ类:工位间的优化重组指多个(两个及以上)工位间的作业内容、操作人员、工艺装备等重新进行分配和组合,但生产节拍不变。

Ⅳ类:生产线节拍的调整或线体改造,如工位数量、工位排布、各工位作业内容、操作人员、工艺装备等均会变更。

b.工位调整的评审和验证要求

①Ⅰ类、Ⅲ类工位调整要评审和验证作业顺序的合理性、作业是否勉强和有无干涉、质量要求是否达成、节拍能否满足、操作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新添工艺装备的符合性、是否会引起相关联工序/工位的质量问题等。

②Ⅱ类工位调整只需评审和验证工位排布顺序及位置的合理性。

③Ⅳ类生产线节拍的调整,因会引起较大的变动,还需编制新的或换版工艺文件,须向工程院提出变更申请,按工程院的安排执行。

④根据各类工位调整所需评审的具体项目,需组织车间/科室内相关班组、工艺技术科、品检科、人力资源科、设备科、品质保证科相应人员参加评审。

⑤涉及Ⅲ类、Ⅳ类工位调整,需在生产线体进行生产验证变更方案的在验证期间需编制“临时作业指导书”指导员工现场作业(格式参照“作业指导书”格式),在“临时作业指导书”的右上角注明使用期限(机打/不许有手改现象),“临时作业指导书”的签批要求按作业指导书的签批程序进行,不必受控盖章,在验证完成后需收回“临时作业指导书”。6.3工艺变更流程

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确认班组长反馈的工艺问题,制定工艺变更方案(若发生部门无解决措施时,由工艺技术科确定整改措施),采用“后工序”及相关方确认的方式对工艺变更方案进行评审,通过评审明确方案可行性,输出相关评审部门会签的《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若CAPP中文件存在低级问题,以《工艺项目反馈记录表》形式反馈。

针对需长期验证的项目,工艺技术科在2个工作日向车间/品检科发布《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同时发工程院相关专业技术部进行备案,针对不需验证的项目,工艺技术科根据提交资料编制《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并于2个工作日批准下发。

车间/品检科根据《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开展实施工作,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进行指导,若出现影响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效率等问题,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有权立即停止临时工艺执行,同时反馈至工艺技术科,共同制定应对措施。

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依据验证结果编制《验证报告》,并提交至工艺技术科,验证报告中应详细列出或附带各阶段验证数据及结果,验证结果必须由参加验证人员手签。《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验证合格,工艺技术科依据《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及《验证报告》编制《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验证不合格,则重新制定措施并下发《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进行验证。

《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

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根据《验证报告》,编制《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一并提交至工艺技术科。

工艺技术科在接收到《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后,对变更项目进行确认。

对于不能自主完成的工艺变更向工程院提出工艺变更申请。

6.3.4.1《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由工艺技术科车间负责人进行编制、工艺技术科科长审核,商品技术部标准化工程师标准化。

6.3.4.2《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若需下料中心、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品检科进行会签时,应由车间技术组组长/品检科主管或以上人员在“设计变更会签意见”栏会签。

6.3.4.3《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由商品技术部部长批准签发。

6.3.5由工艺技术科提出开展的工艺变更项目,以上程序组织实施部门为工艺技术科。6.4工艺预案管理

6.4.1针对现场出现异常状况,需进行临时脱离时,流程依据《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执行。

6.4.2各部门技术组工艺负责人识别本部门发生的临时脱离工艺变更案例,针对临时脱离工作中处理措施固化的项目制定《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预案明确过程处理流程,问题发生后,可以在不提交《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的情况下直接启动控制方案,按方案流程组织现场生产工作。

6.4.3现场问题解决后,在1个工作日内将《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提交至工艺技术科。

6.4.4工艺技术科为《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的归口管控部门,各部门将编制的《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提交至工艺技术科进行备案管理。

6.4.5《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由车间工艺负责人进行编制,技术组长进行审核,车间品质副主任/品检科科长进行批准,工艺技术科车间负责人进行会签。

6.5相关附表填写要求与编号方法

6.5.1《工艺变更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及相关附页说明除签署、编号、日期、会签、判定、意见、检验记录作手写字样外,不允许有手写字样,《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与《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模版引自CAPP平台,《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模版引自《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

6.5.2《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识别号编号表达式

—△—

徐水哈弗分公司代号

▲顺序号从001开始按顺序编排;

▲年代号取年代的后两位,如2010年用“10”表示;

▲部门代号如下:

7.绩效指标

注:工艺变更申请单指《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8.相关支持性文件

9.记录

10.文件更改状态

文件更改状态记录编号:GW/Qe-4.2.3-01-04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一、前言 为确保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的产出质量稳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变更工艺和设备对生产安全和品质生产取得不利影响,需 要建立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本文将对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流程、变更策略、变更评估、变更实施等方面进行规定,以保障企业 正常运作。 二、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流程 1.需求申请:生产部门或项目组提出工艺或设备变更的需求申请,需包含更改的原因、工艺或设备的认真说明和变更方案等信息。 2.评估策划:产品技术部门或设备维护人员组织评估并确定是 否需要进行工艺或设备更改,并进行工艺或设备变更方案的编制。 3.变更审批:企业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变更方案的审批。 4.变更执行:设备维护和修理人员为设备变更供给支持;生产 部门进行工艺更改的执行。 5.验收确认:企业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工艺或设备变更进 行验证,并确认变更是否成功执行。 三、变更策略 1.变更管理应围绕源头掌控,即产品的设计、设备选型及工艺 的订立。 2.变更应依照设计变更、设备更换、工艺调整的步骤实施。

3.变更风险评估应在变更实施前进行。 4.变更方案应与现有工艺和设备的品质标准相符合,同时充足 新标准及市场要求。 四、变更评估 1.评估范畴:包括产品、工艺、设备、工装等。 2.评估内容:对变更的必要性、安全性、经济性、可用性等进 行综合评价。 3.评估方法:可采纳风险评估、经济分析以及实际试验等方法。 五、变更实施 1.考虑需要动员多部门、多人员共同完成,需订立认真的实施 计划。 2.实施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变更情况反馈和实施效果评价。 六、变更监控与掌控 1.订立变更计划前,应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并严格按 计划执行。 2.严格执行变更流程,严格依照标准和程序操作,防范变更过 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风险。 3.对变更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应立刻进行调查,并 适时矫正,以确保生产安全和品质。 七、总结 本文对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进行了阐述,对企业建立完善 的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规避安全问题,具有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1. 引言 在生产流程中,工艺和设备的变更经常发生,这可能会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产生影响。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需要制定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工艺和设备变更的生产过程。 3. 定义 •工艺变更: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制造工艺、工艺路线、制造设备等方面的修改。 •设备变更: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包括机器、仪器、工具等)的修改。 4. 工艺和设备变更的类别 工艺和设备变更划分为三个类别: 1.重大变更:对产品的形状、功能、使用、性能、安全生产等方面的 影响显著。 2.中等变更:对产品的某些方面或流程的影响较小。 3.小型变更:对产品或生产过程的影响很小,一般是工艺配方或设备 附件的更换等。 5.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流程 1.变更提议:生产部门或质量保证部门在生产流程中发现工艺或设备 出现问题,需要变更时可以提出变更申请,包括变更原因、影响评估、采取的措施、时间计划。 2.评估与审批:变更申请经生产部门、质量保证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评 估和审批,确保影响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变更执行:工程部门领导变更执行工作,采取相应措施,如更换设 备、调整工艺、更改文件等。 4.验证和确认:变更执行后进行验证和确认,包括验证结果、审核过 程、获得的数据等。 5.变更关闭:确保变更关闭文件的完整性和合法性,记录变更执行结 果和变更后的状态变化。

6.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的责任 1.质量部门:负责审核和批准相关变更流程,监督变更执行,完成变 更验证和确认。 2.生产部门:负责提出变更申请,负责变更执行,确保变更后的生产 流程符合要求。 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变更的执行和保养。 4.工程部门:负责领导变更执行工作,确保变更过程中的合法性和有 效性。 5.文件管理部门:负责变更记录和文件的归档。 7.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的记录 1.变更申请单:包括变更原因、控制措施、执行细节、时间表等; 2.变更执行计划:包括变更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 3.变更执行记录:包括变更执行的方式和过程、变更执行人员、变更 过程的紧急情况处理等; 4.变更结果记录:包括变更后的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变化的 记录; 5.变更关闭文件:包括变更执行结果、文件变动记录、变更申请单和 变更结果记录。 8. 总结 制定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加强工艺和设备的管理,并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机制,确保变更过程中的各类因素考虑充分,确保更改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

工艺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公司对工艺变更的标准化管理,减少工艺变更带来的事故发生率,提高工艺变更的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变更范围:生产能力、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工艺流程图、工艺指标、操作记录、工艺改造等变更。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各部门的职责如下: 1)生产部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监督、检查及考核。 2)生产部为生产装置工艺变更的具体管理部门,负责工艺风险分析、工艺变更申请、审核、实施及效果评价。 第三章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五条工艺变更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 2)公司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 3)工艺、管线和生产装置设备发生变更。 4)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5)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 6)有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不符合因素。 7)其它相关事项。 第六条工艺变更程序 1)变更申请:生产单元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单。

2)变更审批:各部门按变更申请单按流程逐级上报。 3)变更实施:变更单批准后,由变更所属单元负责实施。 4)变更验收:变更结束后,由各单元形成变更专题报告上报生产部。 第七条工艺变更风险分析 在工艺变更过程中要做好风险分析,重点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工作场所潜在的事故发生因素、控制失效的影响及人为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 第八条工艺变更管理内容要求 1)工艺指标变更 (1)若A类工艺控制指标变更,由生产单元填写变更单,经主值调度长、生产部长、电石厂副厂长或电石厂总工程师批准签发后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提交OA指标变更流程,流程审批后执行。 (2)若工艺指标为B、C类工艺控制指标,由各班组填写变更单,主值调度长、生产部长、电石厂副厂长或电石厂总工程师批准签发后执行,并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 2)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变更 (1)新建生产装置试运行前,由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部门对岗位操作法和工艺卡片修订,电石厂内部审核后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公司副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批准签发后执行,并报生产技术部备案。 (2)各生产单元现有生产装置岗位操作法和工艺卡片的变更工作,由电石厂生产部组织修订,经电石厂总工程师批准签发后执行,公司生产技术部进行备案。 3)原始记录变更 (1)当对生产装置进行改造或原材料、工艺发生较大变更时,出现了原始记录内容与生产装置实际运行不符,不能适应生产需要时,需由所在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重要管理工作,以确保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规范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企业通常会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1. 变更管理流程:规定变更管理的整个流程,包括变更的申请、评审、批准、实施和验证等各个环节,确保变更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2. 变更管理人员:明确变更管理的责任人员和相关部门,确保变更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3. 变更申请要求:规定变更申请的要求,包括变更描述、变更原因、影响分析、实施计划等内容,以便对变更进行评审和决策。 4. 变更评审和批准:制定变更评审和批准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变更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获得相关人员的批准。 5. 变更实施控制:制定变更实施的控制措施,包括变更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实施过程的监控和记录、变更后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评估等,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验证。 6. 变更记录和文档管理:规定变更管理的记录和文档的管理要求,包括变更的记录和文档的编制、保存和归档等,以便对变更进行查证和溯源。

7. 变更风险评估:制定变更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对变更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能够安全可靠地实施。 8. 变更授权和通知:规定变更授权和通知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变更的授权和通知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人员。 9. 变更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变更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变更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具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制定。企业在制定和执行这些规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对工艺变更及变更过程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管控,防止因变更因素引发质量事故,确 保工艺变更得到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因技术改进或革新而对原技术参数、机器设备、模具配件、产品形状、产品 性能、原辅材料等进行调整或更换;适用于新品研发的可行性(包括新型产品形状、新型产品性能等创新项目)。 三、要求:各类变更要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先进性、合理性的原则,变更内容要遵守规定变更流 程,经过相关实测论证,杜绝随意性变更。 四、职责: 4.1 专项实施负责人: 4.1.1负责实施全过程与各涉及部门、技术部门、品管部门、总经办的交流、协调和汇报工作。4.1.2监测实施过程的符合性,确保达到变更方案的质量要求。 4.1.3负责打样试产、小订单试产、首批大货投产的样品获取和质量数据采集工作,并进行初步验证。 4.1.4变更项目结案后,负责形成质量文件。 4.1.5将围绕变更的发起、实施、结案等所有相关文件汇集并报送总经办存档。 4.2工艺变更所涉及的部门和车间: 4.2.1应积极主动配合,按各自的分工做好组织工作。对于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审批的工艺变更应拒绝执行。 4.2.2因工艺变更导致原有工艺标准、技术参数、操作规程不适用的情况,进行相应修订和补充。 4.2.3因工艺变更导致原有模具、设备与变更方案不匹配的,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整或更换。 五、变更程序: 5.1需要发生变更的,由发起人提出《工艺变更审批单》及技改方案,报送技术部门进行初步论证, 由总经 理最终审批后实施。 5.2对于重大变更项目,由总经理组织董事会、技术部进行会审,充分讨论合理性、可行性,并成 立专项小 组进行技改立项。 5.3由总经理指定专项实施负责人。 5.4实施负责人编制《工艺变更实施通知单》,经过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到牵涉的所有部门和车间。 5.5实施负责人应遵循产品质量验证程序(第六条),对变更后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内容和结果 进行初步 验证,形成《工艺变更验收报告》,并上报总经理。 5.6由总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最终验收,由实施负责人编制《工艺变更结案确认书》并报 送总经理 审批。 5.7《工艺变更结案确认书》下发给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和车间。 六、变更后的产品质量验证程序: 6.1最低不少于3个批次的打样试产。 6.2试产样确认后,应进行小订单试产并监测质量。 6.3各车间接到《工艺变更结案确认书》后方可大货量产。由拉链成品车间负责对首批大货应进行 最终质量监测,并编制《工艺变更量产质量确认书》提交给专项实施负责人。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两篇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两篇 篇一: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前言 一、商品技术部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 1、完善各部门职责权限; 2、临时脱离工艺依据《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执行; 3、完善《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的相关要求; 4、《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与《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直接引用CAPP平台模版,《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模版引自《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

四、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或废止的文件:0/C0版《工艺变更管理规定》文件 1流程图 2目的

本文件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工艺变更流程,保证变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现场工艺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3范围 本文件明确了工艺变更的范围、流程、执行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移行车型的工艺变更管理。 4术语和定义 4.1工艺变更范畴:工艺文件中关于过程特性参数、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评价测量技术、样本容量频次、控制方法、反应计划/预防措施、生产辅料等信息进行变更的项目。 4.2异常处置预案:将临时脱离工艺过程中临时执行措施固化的项目进行标准化,问题发生后,可按方案措施执行以保证生产,再提交《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的开展方式称为异常处置预案。 5职责和权限 5.1各车间(包括下料中心、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及品检科 5.1.1车间/品检科班组长 5.1.1.1负责班组内工艺变更的提出。 5.1.1.2负责协助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对现场问题进行解决。 5.1.1.3负责对本班组内工艺变更项目的实施与验证,并保存执行过程的相关记录,及时将异常反馈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 5.1.2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 5.1.2.1负责新产品生产准备工作,对现场操作进行培训指导,新车型工艺移行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2完整篇.doc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4第2页等重新进行分配和组合,但生产节拍不变。 Ⅳ类:生产线节拍的调整或线体改造,如工位数量、工位排布、各工位作业内容、操作人 员、工艺装备等均会变更。 b.工位调整的评审和验证要求 ①Ⅰ类、Ⅲ类工位调整要评审和验证作业顺序的合理性、作业是否勉强和有无干涉、质 量要求是否达成、节拍能否满足、操作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新添工艺装备的 符合性、是否会引起相关联工序/工位的质量问题等。 ②Ⅱ类工位调整只需评审和验证工位排布顺序及位置的合理性。 ③Ⅳ类生产线节拍的调整,因会引起较大的变动,还需编制新的或换版工艺文件,须向工 程院提出变更申请,按工程院的安排执行。 ④根据各类工位调整所需评审的具体项目,需组织车间/科室内相关班组、工艺技术科、品检科、人力资源科、设备科、品质保证科相应人员参加评审。

⑤涉及Ⅲ类、Ⅳ类工位调整,需在生产线体进行生产验证变更方案的在验证期间需编制“临时作业指导书”指导员工现场作业(格式参照“作业指导书”格式),在“临时作业指导书”的右上角注明使用期限(机打/不许有手改现象),“临时作业指导书”的签批要求按 作业指导书的签批程序进行,不必受控盖章,在验证完成后需收回“临时作业指导书”。 6.3 工艺变更流程 6.3.1 提出工艺变更实施方案并评审 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确认班组长反馈的工艺问题,制定工艺变更方案(若发生部门无解决措施时,由工艺技术科确定整改措施),采用“后工序”及相关方确认的方式对 工艺变更方案进行评审,通过评审明确方案可行性,输出相关评审部门会签的《工艺改进 评审记录表》,若CAPP 中文件存在低级问题,以《工艺项目反馈记录表》形式反馈。 6.3.2 验证临时工艺有效性 6.3.2.1针对需长期验证的项目,工艺技术科在 2 个工作日向车间/品检科发布《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同时发工程院相关专业技术部进行备案,针对不需验证的项目,工艺技术 科根据提交资料编制《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并于 2 个

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一、引言 工艺设备变更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设备进行升级、更换或安装新设备的过程。工艺设备变更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为了确保工艺设备变更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和损失,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工艺设备变更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为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范,旨在规范企业对工艺设备变更的管理,确保变更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的工艺设备变更管理。涉及到的工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设备配件、工艺流程等。 三、变更管理流程 3.1 变更申请 工艺设备变更需由需要变更的部门或个人提出变更申请,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填写申请表格。申请表格中应包括变更的目的、影响分析、变更计划、变更后的效果预期等内容。 3.2 变更评估 变更申请提交后,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变更评估,包括对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范围等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变更决策的依据。 3.3 变更决策 变更评估结束后,由企业的管理层对变更申请进行决策。根据评估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层可以决定是否同意变更申请,并给出变更实施的时间计划。 3.4 变更实施 变更实施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测试等过程。企业应按照变更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变更实施,并确保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 3.5 变更验证 变更实施完成后,企业应进行变更验证,验证包括对变更后工艺设备的性能、效果等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变更实施的效果符合预期。

四、责任与义务 4.1 变更申请人责任 变更申请人应详细填写变更申请表格,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申请人应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变更申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变更评估人责任 变更评估人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报告。评估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4.3 管理层责任 管理层应对变更申请进行决策,并提供变更实施所需的资源和支持。管理层还应定期对变更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变更管理规范的执行。 4.4 变更实施人责任 变更实施人应按照变更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变更实施,确保实施过程安全、高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应及时上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4.5 验证人责任 验证人应对变更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变更实施的效果符合预期。验证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五、文件管理 所有与工艺设备变更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管理,包括变更申请表格、评估报告、决策文件、实施记录、验证报告等。文件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并妥善保存。 六、风险控制 工艺设备变更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影响。企业应在变更管理过程中加强风险控制,包括对变更前后的工艺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监控和培训等措施,确保变更过程安全可控。 七、审查与改进 企业应定期对工艺设备变更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根据审查结果,企业可以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变更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精选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1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主管技术厂长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主管科长、主管厂长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技术科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并按工艺

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图纸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厂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2 天然气处理过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与化工、石化行业等生产过程相同的特点。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这些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其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材料,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品种更多且储存量更大、应用的工艺技术更复杂、操作条件更苛刻、工艺系统危害更多等,而愈来愈复杂的工艺系统又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防止灾难性的工艺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工艺系统的设计、生产满足有关安全要求,就有必要建立和贯彻有效的工艺安全管理系统。 1、工艺安全 (1)工艺安全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出发点之一是预防工艺物料(或能量)泄漏。虽然天然气处理过程发生的各类事故通常表现为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暴漏等形式,但都可归咎为物料的泄漏或能量的释放(也可视为一种泄漏形式)。 工艺系统一旦出现泄漏,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工艺安全事故。这种物料泄漏或能量释放可能发生在正在运行的工艺装置、原料或产品储罐、输送管道或槽车以及船舶等。 在天然气处理过程中,泄漏出来的天然气或凝液气化后形成蒸气云,其体积增大并蔓延,接触到火源后就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火焰烘烤临近设备、管线,又可导致它们破裂;爆炸也可造成周围设备、管线破裂。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泄漏,形成更大范围的火灾或更多的爆炸,即泄漏→蒸气云→火源→火灾或爆炸→更多泄漏→更多火灾或爆炸。反之,如果工艺物料按照正常工况(温度、压力、流量等)在设备、管线内运行,整个工艺系统就处在安全状态。 (2)工艺安全的目的是在设计、施工、生产和维修中,运用工程知识、原理和经验,消除或减少与工艺过程相关的危害。 此处所谓的“工艺过程相关的危害”,一方面是指工艺介质本身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规范工艺技术文件及图样的设计变更原则、更改程序和方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艺技术文件及图样设计变更的管理。 3 术语及定义 3.1 工艺设计变更:是指对产品批产工艺的变更,包括工艺流程的改变;工艺方法的改变;工艺参数超出规定范围的改变;材料的改变;检测要求的改变;工艺装备(包括模具、夹具、检具、工位器具和辅助工装等)的改变等。 3.1 产品设计更改:是指对产品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更改,包括试制、小批和批产后的产品变更。 3.3 不作准备:无需要作生产准备的变更。 3.4 作准备:需要作生产准备的变更。所有相关文件和图样更改完毕,作完生产准备,制作出新的合格产品零部件为止。 4 职责 4.1 工艺技术部:负责因各类原因而导致产品技术标准、生产工艺或测试标准需变更时,拟制出相应工艺变更通知,并指导生产现场依工艺变更通知执行及效果确认,并确保工艺变更通知的时效性。 4.2 各生产厂:负责工艺变更的执行、回收以及信息的反馈。 4.3 装备动力部/过程质量管理部:参与工艺设计变更的评审。

5 工作内容 图5.1 工艺设计变更流程图 5.1 变更原则 5.1.1 确定要工艺设计变更的必须填写《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附图)》; 5.1.2 文件及图样的变更不得降低产品质量; 5.1.3 不能无故降低生产能力和增加成本; 5.1.4 不得违背相关法规和法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5.1.5 必须考虑在制品的处理; 5.1.6 必须按规定程序实施变更。 5.2 更改方法 5.2.1 若文件或图样变化不大,不必重新制作新文件或绘制新图样时,底图和蓝图均采用划改方式,即在要更改的部位划上斜线,在其旁边添加上更改后的内容,并在旁边做更改标记。更改标记采用小写汉语拼音字母外加直径为Φ5-Φ8的细实线圆圈。如○a 、○b 等。然后将更改 变更评估、评审 工艺设计变更申请 审批工艺变更验证 工艺指导文件更改 效果确认生产工艺变更执行 变更后验证 OK OK No 产品设计变更申请No 职责部门工作流程 相关文件或记录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 工艺技术部工艺技术部工艺技术部工艺技术部工艺技术部工艺技术部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附图)工艺设计变更申请表 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附图)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引言 工艺和设备变更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变更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各种风险,包括质量风险、生产效率风险、安全风险等。因此,为了确保公司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公司的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适用范围 该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过程的工艺和设备变更,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等。 变更申请流程 变更申请的流程如下: 1.申请部门首先需要向相关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附上变更的理由和必 要的文件; 2.相关部门确认变更申请,并进行评估,确定变更对于生产、质量、环 境等方面的影响; 3.相关部门将评估报告提交给公司管理层,并请示公司管理层批准变更; 4.公司管理层审核评估报告,评估变更对于公司质量、生产、安全和环 境带来的风险; 5.如果变更被批准,公司管理层要求申请部门进行相应的变更,并进行 必要的测试和验收; 6.如果变更结果符合预期,相关部门提交变更报告,并附上变更前后的 相关数据,评估变更对于生产过程、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变更的控制 为了确保变更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还需要对变更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变更的分类 根据变更的重要程度和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将变更分为三类: 1.重要变更:对于生产环节、质量和环境影响明显的变更。 2.普通变更:对于生产环节、质量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变更。 3.管理变更:对于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改变的变更。

变更委员会 公司设立变更委员会,由公司管理层成员、相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变更委员会负责评估变更申请,审批和批准变更,以及监督变更执行。 变更记录和审查 变更申请、评估和执行的过程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并建立归档。在每一次变更完成后,变更记录需要进行审查并确认变更是否符合公司规范和流程标准。 变更授权和审批 变更的授权和审批须建立完整的审批流程,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在变更执行之前,需要有相应的授权和审批程序,包括变更的实施计划、培训计划和测试/验收计划。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包括变更申请流程、变更的控制措施和变更的管理流程。只有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才能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质量的稳定。

工艺变更的范围包括_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的范围包括_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1.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变更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设备、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例如,产品的生产配方、工艺参数、生产 线布置等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2.设备变更:设备变更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机器、工具等 的更换、更新或升级。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设备的功能、性能、结构等方 面的改变。 3.材料变更:材料变更是指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改变。这 些变更可能涉及材料的种类、品牌、规格、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4.测试方法变更:测试方法变更是指产品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 检测方法、仪器设备的变化。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测试的方法原理、测试 设备的型号规格、测量精度等方面的改变。 5.工艺标准变更:工艺标准变更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遵循的标准、 规范的变化。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工艺参数的调整、生产流程的优化、生 产质量标准的提高等方面的改变。 以上是工艺变更的几个主要方面,企业在进行工艺变更时需要建立相 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变更过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工艺变更的范围、要求、流程等。制度中应明确变更的分类,例如重大变更、中等变更 和微小变更,并对于不同变更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制度中还应规定 变更的申请、评审、批准、实施、监控和验证等环节,确保变更过程的可 控性和可追溯性。

其次,企业在进行工艺变更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变更管理流程。该流 程应包括变更的申请、评审、测试、审批和验证等环节,确保变更的合理 性和有效性。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变更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每一 次变更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和文档备案,以便于后续的查找和追溯。 最后,企业还应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在进行工艺变更前,需要对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在变更 前进行小范围试验,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产能和成本的影响,以确保变 更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在变更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进 行反馈和调整。 综上所述,工艺变更的范围涵盖了生产工艺、设备、材料、测试方法 和工艺标准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在进行工艺变更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 制度,包括工艺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流程和风险评估控制等,以确保 变更过程的可控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针对原有工艺流程或者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改的行为。工艺变更的合理管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管理工艺变更,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背景介绍 工艺变更的合理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变革的不断发展,工艺变更的频率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科学、有效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工艺变更流程,降低工艺变更带来的风险和影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反应能力。 二、目的和范围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艺变更的准确性、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规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受影响。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工艺变更的部门和人员。 三、流程概述 1. 工艺变更申请:任何一项工艺变更都需要由申请人填写《工艺变更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资料和原因说明。 2. 变更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对工艺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影响范围、风险评估等。

3. 变更审批:经过评估后,质量管理部门将工艺变更申请提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流程需要确保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同时保证质量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控制。 4. 变更执行:经过审批的工艺变更会由相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执行。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记录,如工艺参数调整、设备调试等。 5. 变更验证:变更执行完毕后,需要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效果和预期一致。验证包括产品测试、数据分析等。 6. 变更关闭:工艺变更执行并验证通过后,工艺变更申请流程关闭,相关记录归档,相关部门进行总结和评估。 四、责任和权限 在工艺变更管理制度中,各个部门和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工艺变更管理的顺利进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工艺变更的评估、审批和监督,生产部门负责工艺变更的执行,技术部门负责变更验证等。 五、培训和沟通 为了保证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培训和沟通。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接受培训,了解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并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促进协作和合作。 六、风险管理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尊敬的各位员工: 为了确保我们公司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我们制定了《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本制度详细规范了工艺变更的流程和要求,旨在实现有效管理和控制,保障公司的良好运营和客户满意度。请各位员工遵守以下规定。 一、制度目的 工艺变更是指已评估过的原有工艺因某种原因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改的过程。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艺变更的准确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质量风险和生产中断。 二、定义 1. 工艺变更发起人:提出工艺变更需求的员工或部门。 2. 工艺变更评估人:对工艺变更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的负责人。 3. 工艺变更执行人:根据评估意见实施工艺变更的责任人。 4. 工艺变更影响评估人:评估工艺变更对生产、质量、成本、供应链等方面的影响的负责人。 5. 工艺变更批准人:对工艺变更进行最终批准的管理层人员。 三、工艺变更的流程 1. 工艺变更发起

任何员工或部门发现工艺需要变更时,应填写《工艺变更申请表》,附上工艺变更的理由、范围和影响预估等相关信息,并提交给所属部 门负责人审批。 2. 工艺变更评估 所属部门的负责人应及时安排工艺变更评估人对申请进行评估。评 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范围和项数、资源 要求等。评估结果应以工艺变更评估报告的形式提交给相关部门。 3. 工艺变更影响评估 相关部门应指定工艺变更影响评估人对工艺变更可能对生产、质量、成本、供应链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以工艺变更影 响评估报告的形式提交给负责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 工艺变更批准 负责人根据工艺变更评估报告和影响评估报告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出最终决策。若决策为批准变更,则授权工艺变更执行人进行后 续操作。 5. 工艺变更执行 工艺变更执行人按照批准的工艺变更方案进行操作,并确保变更过 程中不影响现有生产。执行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记录和通知。 6. 变更结果验证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2篇)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止工艺设备变更环节中产生的风险带来的危害,规范工艺设备变更环节的管理,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根据集团公司《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范》,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控股企业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中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是指各单位生产运行、检维修、开停工、技改技措等过程中的工艺设备变更管理。新、改、扩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变更应实施分类管理,基本类型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 (一)工艺设备变更是指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二)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三)微小变更是指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司安全环保处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并对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第六条公司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执行,并提供培训、监督和考核。 第七条各单位执行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条员工接受工艺设备变更管理培训,执行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第三章变更范围

第九条本规定所涉及的工艺和设备变更范围主要包括: (一)生产能力的改变; (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三)化学药剂和催化剂的改变; (四)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五)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六)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七)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八)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九)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十)软件系统的改变; (十一)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十二)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十三)操作规程的改变; (十四)试验及测试操作; (十五)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 (十六)运输路线的改变; (十七)装置布局改变; (十八)产品质量改变; (十九)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 (二十)其他。 第十条所有的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微小变更和工艺设备变更管理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参见附录A。同类替换不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同类替换范例见附录B。

生产工艺变更管理规定

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1.目的: 为了对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及公用工程和设备设施、场所改变涉及到工艺变化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消除和减少因变更带来的潜在隐患,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管控,防止因变更因素而引发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龙宇煤化工公司装置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变更管理的内容 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职责和权限: 生产技术部负责审查工艺条件还包括材料、材质、压力等级和工艺规程的变更申请包括生产设施的新建、组织工艺变更危险源的辨识,进行风险评价,并采取管理措施,达到审查及时、准确,了解分析生产技术的数据和状态,确保设备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范,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 机动部负责分管生产工艺变更时涉及的设备包括特种设备、动力设备及其附属变更申请的批复包括生产设施的新建,组织设备变更,危险源

的辨识,并进行风险评价和采取管理措施,确保设备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规范,保证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变更后的安全运行; 电仪厂配合质检中心、生产技术部负责各类电气仪表、计量器具及其附属设施变更申请的批复包括生产设施的新建,组织变更危险源的辨识,进行风险评价和采取管理措施,确保电气仪表、计量器具及其附属设施的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范,保证电气、仪表和计量器具变更后的安全运行; 各生产单位负责本辖区各项变更项目的申请、初步风险分析和危险源辨识、项目的实施、调试及运行后的验收;同时各生产单位要明确兼职变更登记管理员,负责做好每项变更登记;项目变更后要向所有相关员工风险告之和操作培训; 5.工作要求: 总体程序要求 需要变更发生时,由所在部门提出申请,经过本部门安全风险分析,部门领导签字后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 变更分类及程序 技术革新类:技术革新项目由所在单位申请、经生产技术部组织初步论证、可行性研究、公司审核审批,然后设计单位提供出相关资料、涉及到的特种设备、动力设备及仪表等要提供有质量证明、校验报告或使用说明书等,最后由技术革新项目所在单位负责施工实施、试运行及操作准标的编制和相关人员培训;以上资料要由变更登记人员做好存档;

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一、背景分析 在现代的设计行业中,设计变更管理是一个特别紧要的环节。 设计变更在设计项目中往往是常态,很少有一个设计项目没有变更。在设计变更过程中,假如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就有可能导致很多 问题。例如,变更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导致项目延迟交付;变 更未被正确审批,导致从技术、质量上产生严重问题,甚至无法落 地实施;变更未得到充分的沟通与协调,导致不同专业之间的感情 冲突等等。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制度目标 1. 管理变更过程,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确保变更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 3. 限制变更对项目的影响,保障项目的进度和稳定。 4. 促进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三、设计变更流程 (一)申请设计变更 1. 设计变更的申请由项目经理或设计师提出,提出申请时必需 包含以下内容: (1)设计变更原因和目的 (2)设计变更的实在内容,包括图纸、文本、规范等等。

(3)设计变更的影响分析,包括时间、人力、成本等等。 (4)设计变更的时间要求。 (二)评估变更需求 2. 项目经理收到设计变更的申请后,应立刻向设计团队发出通知,由设计团队对变更需求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提出看法,并 对变更的实在内容进行掌控范围和影响评估。 3.依据设备、工艺的细节,开会评估变更需求的可行性,评估需 要评估人员的履历和阅历。 4.评估结果可以是同意设计变更,拒绝设计变更,或是以修改 方案的形式实现设计变更。 (三)设计变更审批 5. 评估结果提交给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依据评估结果审批设 计变更。 6.审批结果分为同意或不同意。 (四)变更执行 7.如变更审批通过,将信息反馈给设计师,由设计师进行设计 变更,设计师依照变更申请时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变更设计工作。 8.在变更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师向项目经理提交设计变更报告,经由项目经理审核,确认变更设计是否符合与总体设计理念的一致性。 (五)变更更新 9.设计变更完成后,速度更新变更文档,确保项目成果一致性。

工艺设计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消除或减少由于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Q/SY1237-2021)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炼油化工企业〔以下简称炼化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规了炼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的管理流程、措施及要求。 第四条名词解释: (一)工艺设备变更 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二〕微小变更 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围的改变〞。 〔三〕同类替换 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四〕人员变更 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当有关工作。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五〕关键岗位 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此类

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历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安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炼油与化工分公司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 第六条炼化企业根据本规定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单位的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实施细则,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本规定,并提供培训、监视与考核。 第七条炼化企业基层单位按要求执行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实施细则,对本规定提出改良建议。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一节工艺设备变更 第八条工艺设备变更围包括: 〔一〕生产能力的改变。 〔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三〕化学药剂和催化剂的改变。 〔四〕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五〕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六〕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良。 〔七〕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八〕平安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九〕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十〕软件系统的改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