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和研究的永恒主题。对于我们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自然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讨的重要课题。根据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是本人如何让有效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得以实现的一些探索。

一、课堂形式不拘一格,出其不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师云子云的课堂形式已发生动摇,课堂上不时会出现类似文艺节目的一些形式,如:交流、讨论、模仿、表演等等。

例如在给七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会问学生“有谁知道这门课程为什么叫《信息技术》”,学生纷纷摇头了,当然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回答不出来也情有可原。怎样把它们变得简单呢,我开始引导学生看窗外的树叶,知道秋天来了;看天空的太阳,听教室外的声音……知道了什么叫信息。在讲授信息的特征时,我设计了一组游戏,把学生分成几组,通过耳语、接力、喇叭等方式传递信息,引导他们小结信息的特征。到了下一节课,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记忆犹新,对答如流,同时把上节课的快乐氛围延续下来,我们之间也渐成朋友。抛开陈规陋习,放下师长的架子,告别一个人的课堂,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①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③能节约教学时间 ④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的闪光点 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而板书正是最好的 手段。 ②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地准备, 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的全部,因此,板 书是必要的补充。 ③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做 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出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合理地改变等等。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比较快、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初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如下,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对学生要有一定了解 我校学生来自城区、镇、村小学,他们的基础相差很大,个别学生因家中有电脑,操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让完成练习的学生给操作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做演示性操作,让他们多练习、多操作,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先了解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操作部分要自己先做一遍,提前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巧设教学引入,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课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也不能不讲,让他们乱操作,这样学习效率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先让学生用5分钟看完这节课的内容,让他们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在看书的同时,根据课

本的步骤把这节课的操作做完。 之后,用15分钟左右把课的内容精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并提示一些学生在平时操作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学生机的屏幕被锁定后,学生就没有可能去操作自己的电脑了,这对于少数想开小差的同学来说,就没有机会了。这时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演示完后,让学生去操作。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会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积极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听课 通过多听课,就会发现自已在组织同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过程、说话的艺术和技巧等多方面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通过对比,从而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 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 件/工具的应用技 能 体验信息活 动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 问题意识敢于尝 试的创新精神 ↓↓↓↓↓ 初中 巩固兴趣发 现特长 拓展+提升 初步具备一技之 长 自主选择综 合运用 创新能力培 养,改进方案, 动手创新 ↓↓↓↓↓ 高中 专业学习和 发展兴趣 自选门类专 业发展 信息→知识 →智慧 某一技术门 类的设计、制作、 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教学基本情况: 由于小学校际之间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态度的差异,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有所改观,但这种差异是无法消灭的。教学

中我们针对客观存在的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要求授课教师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我们将采用这样一些应对方法。 (一)在学习内容上,一方面,针对个性差异设计多种类型的任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针对起点不齐设计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设计基础任务、进阶任务和拓展任务,基础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在进阶任务中提供不同学生兴趣的任务主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需求,而拓展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可以做到“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 (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有效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适应不同认知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如对于基础性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讲授的形式;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特殊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优势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就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很多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目录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评价 四、中小学课程教学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文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中学部五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七年级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硬件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熟悉了键盘,初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一些简单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础。八年级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会简单的利用WORD处理文字工作,每周只有两节课,加之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可喜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仍使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编着的教材,本学期七年级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文字信息、加工数据信息等。其中加工文字信息部分是本学期的重点。八年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能简单的制作修改美化电子表格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九年级重点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基本技能,能用好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并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班级学生多电脑少这一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每节课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机动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反思一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并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呢? 一、重视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的特点,确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我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我对全校的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三、让学生有成就感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属地方(省级)管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理应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在学校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最佳场所,是其它教育科目所不能代替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育过程,使每个学习者,在运用、管理、评价和理解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高度素养。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 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 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基本理念 (一)信息技术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不论处在何种环境,不论其个人特征如何,都应该有机会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以使自己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课程实施中既要注意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又要恰当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发展与统一要求的矛盾。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所规定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最后结果是: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够做的事情,而不是学习这些东西的方式和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应知应会”。 (二)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基本原则,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考虑课程内容,关注和尊重学生在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和承担责任等方面的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把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点。 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依据青少年的认知心理,在受教育过程中应当达到的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领域:由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知识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的认知领域;由价值观,判断力和个性发展等目标组成的情感领域;由模仿、操作等各种技能目标构成的动作技能领域。在每个领域分类中,根据认知逻辑关系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层次,详见附表。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抓住学习要 点,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 自我评价与判断,教师也可以从学习 者的行为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 学效果。 课程目标即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 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使学习者正确 把握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课程 目标应以学习者的行为来表述。也就 是采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者的学习 结果。 课程目标:具有良好的科学与技 术素养,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每个公民 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是当今 所有的人必须掌握的一门通用技术, 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对每个人提出的 信息技术素养是:在各种场合运用信 息技术的能力;根据资源配置管理信 息技术的能力;以与时俱进、日益深 入的思维方式理解信息技术的能力; 明智的评价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 术课程是集科学与技术于一身的综合 性科目,它担负着使学生具备良好信 息技术素养的教育责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可归纳 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工具, 概念和本领,理解构成信息技术的基 本要素,知晓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 的基本工作原理。形成基本的信息技 术知识框架,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 势。 (二)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信息 技术工具和系统,形成自主构建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体系,适应信息技术 的发展变化。 (三)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通 过各种设计活动,能帮助人们解决实 际问题或实现某种需求。 过程与方法 (一)认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题的意义,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题的基本过程,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逐步实现。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 通过探究性活动完善自主学习的能力 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 段解决自己发现的新问题或某种需 求,并能使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结 果和解决的方案交流给老师或同学, 进行恰当的评估,逐步养成良好的运 用信息技术的探究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一)具有良好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 高度政治责任感,保持和增强对信息技术 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初步建立对信息技术的辩证认 识,认识到任何一种技术形式不但可以用 来解决问题也同样可以造成新的问题。 (三)能理解信息技术是如何开发和 使用的,能评价信息技术对其他技术门 类、环境、社会和人身心的影响。 (四)理智的参与那些利用信息技术 支持的各种活动,遵守信息传播与通信的 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 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 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 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 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 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 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 时。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 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 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 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 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 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 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 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 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 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 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 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 p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 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 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p 在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 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 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p 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 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 技奥秘的兴趣; p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观察、 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 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 内容设置和选择的原则(1)采 用“非零起点” 1

初中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 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 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 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中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储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 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 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 二、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 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 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 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 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 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 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的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冀版的教材,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 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 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 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 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 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 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 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 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 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 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勇于质疑的问题意体验信息活动形成小学工激发兴趣保持学习掌握常用软件/识敢于尝试的创新具的应用技能动机信息意识精神↓↓↓↓↓初中创新能力培养,改自主选择综合运用提升初步具+拓展巩固兴趣发现特长 备一技之长进方案,动手创新 ↓↓↓↓↓某一技术门类的设专业学习和发展兴信息→知识→智慧自选门类专业发展高中 计、制作、创造趣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邮件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邮件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邮件”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电子邮件”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内合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与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与体会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都没有现成的、可参考的样板因此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来讲探索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经过近十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探索就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教学中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我做了一下简单的总结谈以下几点体会希望可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学习者分析”实行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个人理解所谓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师、教材和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使个体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过程进行之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学习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和想要或应该学习的内容进而确定教学内容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和学的过程更有目的性;使教和学的效果让教者和学者都能满意 二、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教材都是由专家们编写的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针对基础不同、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同的学习者个体如果按教材安排的每一节课按部就班的话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教材中教学生使用“画图”工具的过程是“打开画图工具——了解画图窗口组成——试画简单图画关闭窗口——……——文件的打开和保存——……”若按此教学学生在画了一幅图后要关闭窗口这时所画的图

会丢失想保存又不会这该如何呢我们就要把教材中顺序做一下小小 的调整把“保存文件”这部分内容提到前面去讲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过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们要结合实践经验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教材这样才能年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它不用借助其它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它同样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学习主体——受教育者没 有过多的要求小学生、中学生、成人学生、专业学生、非专业学生同样可以适应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信息 技术常识和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等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 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防止 照本宣科教学语言要注意生动、形象同时配合一些简单的图片和图表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2、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就是将传统的讲解法与实践练习结合起来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是教师用传统的讲解 法将知识要点操作方法与步骤告诉学生然后提出一些相关的题目由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