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

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
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

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复习题

1.卫生法与道德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卫生法具有 B 。

A.鲜明阶级性

B.国家强制性

C.社会舆论性

D.原则性与灵活性

E.普遍约束性

2.卫生普通法是由 B 制定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卫生部

C.各级人民政府

3.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C 。

A.卫生基本法

B.卫生普通法

C.卫生法规

D.卫生规章

E.地方性卫生法规

4.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C 。

A.卫生权利

B.卫生义务

C.卫生权利与卫生义务

D.生命健康权

E.物权

5.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C 。

A.卫生权利

B.卫生义务

C.生命健康权

D.医院医务人员

E.预防保健机构人员

6.下列哪个对象不是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 E 。

A.生命健康权

B.物

C.行为

D.精神财富

E.医院医务人员

7.卫生法实施的方式一般不包括 C 。

A.卫生法的适用

B.卫生法的遵守

C.卫生法的制定

D.卫生司法

E.卫生法制监督

8.卫生法适用的基本要求是 A 。A.正确合法及时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E.不溯及既往效力

9.卫生监督的根本属性是 A 。

A.行政性

B.民事性

C.刑事性

D.党性

E.群众性

10.卫生监督的功能一般不包括 E 。A.制约功能

B.规范功能

C.预防功能

D.促进功能

E.协调功能

11.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E 。A.依法行政的原则

B.遵守法定程序的原则

C.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D.独立审理的原则

E.停止执行的原则

12.行政处罚的特征不包括 B 。A.是由特定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B.是由特定组织所作的抽象行政行为C.是对特定对象所作出的制裁

D.是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E.是具有制裁性的法律责任

13.行政处罚的原则不包括 B 。A.处罚法定原则

B.处罚类推原则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公正公开原则

E.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14.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是 B 。A.警告

B.罚金

C.没收违法所得

D.责令停产停业

E.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15.行政处罚适用的规则不包括 B 。

A.首先纠正违法行为的原则

B.一事给予两次以上处罚的原则

C.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的原则

D.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的原则E.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的原则16.行政处罚适用的规则不包括 D 。

A.首先纠正违法行为的原则

B.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C.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的原则

D.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从轻处罚的原则E.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的原则17.行政处罚适用的规则不包括 C 。

A.首先纠正违法行为的原则

B.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C.不满16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的原则

D.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的原则E.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的原则18.行政处罚是追究 D 法律责任

A.民事

B.刑事

C.党内

D.行政

E.其他

19.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 B 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20.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可适用C 。A.一般程序

B.特殊程序

C.简易程序

D.听证程序

E.其他程序

2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类有 D 。

A.三类30种

B.三类33种

C.三类35种

D.三类37种

E.三类39种

2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 D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鼠疫、艾滋病

C.艾滋病、狂犬病

D.鼠疫、霍乱

E.霍乱、炭疽

23.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D 。

A.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狂犬病

D.霍乱

E.麻风病

24.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E 。

A.鼠疫

B.霍乱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艾滋病

25.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 C 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18周岁到45周岁

B.18周岁到50周岁

C.18周岁到55周岁

D.18周岁到60周岁

E.18周岁到65周岁

26.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鼓励 D 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现役军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C.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D.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E.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27.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B 毫升。

A.100

B.200

C.300

D.400

E.500

28.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最多不得超过 C 毫升。

A.300

B.350

C.400

D.450

E.500

29.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液,两次间隔时期不少于 B 月。

A.4

B.6

C.8

D.10

E.12

30.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分为 C 级。

A.2

B.3

C.4

D.5

E.6

连云港

1、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需工作满几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A 满1年

B 满2年

C 满3年

D 满4年

E 满5年

2、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A 受刑事处罚的

B 中止医师执业满1年的

C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D 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E 依法规定暂停执业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3、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几年方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A 满2年

B 满3年

C 满4年

D 满5年

E 满6年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师执业活动中履行的义务

A 关心、保护自身的安全和自由

B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C 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D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E 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

A 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精神病

B 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

C 严重遗传性疾病、传染病、有关精神病

D 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

E 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

6、孕产期保健在《母婴保健法》第14条中未列入下列哪一项

A 胎儿保健

B 幼儿保健

C 母婴保健指导

D 新生儿保健

E 孕妇、产妇保健

7、《母婴保健法》规定,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的是

A 中华全国总工会

B 全国妇女联合会

C 国家技术监督部门

D 国家计划剩余委员会

E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8、按《母婴保健法》规定,从事医学技术坚定的人员,必须具有

A 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满4年住院医师工作经验

B 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技术职务

C 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D 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技术职务

E 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医学硕士学历和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9、《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指

A 病毒性肝炎和钩端螺旋体病

B 布鲁氏菌病和炭疽

C 艾滋病和淋病

D 鼠疫和霍乱

E 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A 肺结核

B 狂犬病

C 百日咳

D 黑热病

E 登革热

11、《献血法》规定,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为

A 一般为150ml,最多不超过300ml

B 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300ml

C 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D 一般为250ml,最多不超过400ml

E 一般为250ml,最多不超过500ml

12、《食品卫生法》第七条中“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营养、卫生标准”所指是下列哪一项物品

A 一切食品

B 儿童食品

C 专供孕妇食品

D 专供中老年食品

E 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

13、下列哪一项未列在《食品卫生法》第26条“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所患疾病

A 血吸虫病

B 痢疾、伤寒

C 病毒性肝炎

D 活动性肺结核

E 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14、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的适用场所

A 书店

B 教室

C 图书馆

D 候诊室

E 理发店

15、有权制定或认可卫生法的是

A 国家

B 社会团体C群众组织 D 党组织 E 企事业单位

16、保证卫生法的实施的是

A 军事力量

B 国家强制力

C 群众力量

D 社会组织力量

E 企业力量

17、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是用以调整卫生关系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A 要求

B 准则

C 依据

D 纲领

E 策略

19、献血者两次采集血液的间隔期

A 不少于3个月

B 不少于5个月

C 不少于6个月

D 不少于9个月

E 不少于1年

20、关于食品的卫生要求不包括

A 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B 直接能入口食用

C 应当无毒无害

D 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E 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应符合有关标准

卫生监督学试题(宿迁)

1、在食品卫生监督中,下列哪项不是卫生监督主体(C)

A、卫生局

B、卫生厅

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食品厂

2、下列哪个不是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标准(D)

A、事实清楚

B、案情简单

C、处罚较轻

D、违法情节轻重

4、下列哪种是甲类传染病(C )

A、艾滋病

B、甲肝

C、霍乱

D、肺结核

5、由哪一级设立食品卫生监督员( B)

A、县以上人民政府

B、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乡以上政府

D、乡以上卫生机构

6、法律关系包括( D)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主体、客体、内容

7、下列哪项不是法律的特征( B )

A、国家制定

B、社会舆论约束

C、国家强制力

D、规定人们权利

8、卫生法的特殊原则( 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群众路线

C、保护公民健康权

D、从实际出发

9、卫生法适用的基本要求( A )

A、正确、合法、及时

B、执法

C、监督

D、司法

10、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 B)

A、生命健康权

B、社会团体

C、行为

D、物

11、下列哪项是卫生监督越权行为( D)

A、现场检查

B、查阅资料

C、警告

D、扣工资

12、卫生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指( D)

A、公平

B、公开

C、公正

D、程序

13、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可省略( D)

A、告知

B、申辩

C、处罚通知书

D、听证

14、无偿献血对象的年龄为( A )

A、18—55岁

B、16—55岁

C、18—60岁

D、20—60岁

15、现行《传染病防治法》自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D)

A、1989、9、1

B、1989、2、21

C、2003、9、1

D、2004、12、1

16、《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几人?( B )

A、1

B、2

C、3

D、4

17、实施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适用( C )

A、简易程序

B、一般程序

C、听证程序

D、行政复议程序

18、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表现为( A )

A、拘束力、确定力和执行力

B、确定力、执行力和强制力

C、拘束力、确定力和强制力

D、拘束力和执行力

19、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布的《江苏省食品卫生条例》属于(C)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法规

D、地方规章

20、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几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A)

A、1

B、2

C、3

D、4

2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B )

A、预防接种制度

B、预防接种证制度

C、监测制度

D、预警制度

22、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属于(A)

A、一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四级医疗事故

23、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享有的权利(B )

A、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B、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C、保护患者隐私

D、宣传卫生知识

24从事产前诊断的人员,须取得哪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合格证书(A )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级

25、无偿献血的血液应当(A )

A、用于临床

B、售给血液制品单位

C、售给单采血浆站

D、用于预防

26、卫生监督的功能不包括(C )

A、制约

B、规范

C、健康权

D、促进

27、下列哪项不是食品应具有的感官性状( C )

A、色

B、香

C、形

D、味

28、下列哪项是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D )

A、油脂酸败

B、掺假

C、未经兽医卫生检验的肉类

D、以上都是

29、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 C )

A、警告

B、罚款

C、拘役

D、吊销许可证

30、申请许可证哪项是错误( A )

A、只要申请就可颁发

B、要有法定依据

C、申请人有行为能力

D、有明确的意思表示

《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试题(盐城)

1.关于卫生法的含义错误的是 E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C.保护健康活动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D.保护健康行为的规范

E.仅规定人们义务的规范

2.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D

A.内容和客体

B.主体和内容

C.主体和客体

D.主体、内容、客体

E.以上都不是

3.不可作为卫生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B

A.生命健康权

B.人的活体器官

C.药品

D.卫生监督行为

E.知识产权

4.行政处罚的原则不包括 D

A.处罚法定原则

B.公正、公开原则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自愿协商原则

E.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5.行政处罚的种类不包括 D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开除

E.吊销许可证

6.行政处罚简易程序适用于 A

A.公民50元以下的罚款

B.公民50元以上的罚款

C.法人1000元以上的罚款

D.法人1500元以上的罚款

E.法人2000元以上的罚款

7.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几日内送达 B

A.5天

B.7天

C.10天

D.15天

E.20天

8.卫生监督的根本属性是 C

A.科学性

B.规范性

C.行政性

D.技术性

E.平等性

9.卫生监督的功能不包括 B

A.制约功能

B.协商功能

C.规范功能

D.预防功能

E.促进功能

10.关于卫生监督的特征错误的是 A

A.科学性与民主性

B.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

C.法定性与技术性

D.广泛性与综合性

E.强制性与教育性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何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

A.立即

B.1小时内

C.2小时内

D.4小时内

E.6小时内

12.乙类传染病不包括 B

A.流行性出血热

B.流行性腮腺炎

C.新生儿破伤风

D.肺结核

E.伤寒和副伤寒

13.按食品卫生法规定,除患下列哪一疾病外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D

A.痢疾

B.活动性肺结核

C.病毒性肝炎

D.血吸虫病

E. 伤寒

14.关于执业医师考试规定错误的是 B

A.医学本科毕业在医疗结构工作必须满一年,可以报考执业医师

B.医学专科毕业在医疗结构工作必须满三年,可以报考执业医师

C.医学中专毕业在医疗结构工作必须满五年,可以报考执业医师

D.医学专科毕业在医疗结构工作必须满一年,可以报考助理执业医师

E.医学中专毕业在医疗结构工作必须满一年,可以报考助理执业医师

15.关于执业医师注册的规定正确的是 D

A.执业医师的注册机构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受刑事处罚的,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日止不满1年的不予注册

C.受吊销执业医师证书行政处罚的,自处罚决定起至申请注册日止不满3年的不予注册

D.终止医师执业活动满2年的可以收回执业医师证书

E.不予注册的可以口头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16.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可以分为几级 A

A.4级

B.6级

C.8级

D.10级

E.12级

17.发生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E

A.4小时内

B.6小时内

C.8小时内

D.10小时内

E.12小时内

18.因抢救患者未能即使书写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多长时间内完成病历 B

A.4小时内

B.6小时内

C.8小时内

D.10小时内

E.12小时内

19.《献血法》规定,我国实行 E

A.有偿献血制度

B.义务献血制度

C.自愿献血制度

D.互助献血制度

E.无偿献血制度

20.关于采供血的规定错误的是 B

A.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

B.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买卖

C.每次采血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

D.两次采血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E.血源、采供血和检测的原始记录必须保存10年

卫生监督试题及答案

卫生监督试题 一、选择题: 1.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卫生监督责任的方式是() A. 处罚 B. 处分 C. 惩罚 D. 听证 2.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卫生监督的证据。() A. 举报材料 B. 监督笔录 C. 检验报告 D. 样品 3. 卫生监督可采用的强制性标准不包括:() A. GB B. ZB C. 地方标准 D. 国际标准 4.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甲醛浓度订为()。 A. ≤0.12mg/m3。 B. ≤0.10mg/m3。 C. ≤0.15mg/m3。 D. ≤0.20mg/m3。 5.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A. 主管 B. 负责 C. 兼管 D. 领导 6.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A. 1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B. 2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C. 3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一年。 D. 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一年。 7. 我国卫生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暂没有包括() A. 鼠疫 B. 非典 C. 霍乱 D. 黄热病 8. 经常性卫生监督属于() A.事前监督 B.事后监督 C.事中监督 D.以上都不对 9. ()领导性病防治工作 A.卫生行政部门 B.疾病控制机构 C.政府 D.卫生监督所 10. 禁止入境的疾病中不包括() A. 爱滋病 B.性病 C. 精神病 D.非典 11. 职业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中没有() A.职工 B.环境 C.诊断 D.接触 12.哪项不是目前对食品的卫生要求() A.无毒 B.无害

C.无菌 D.感官性状 13.不得销售的化妆品不包括() A.无证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 B.特殊用途化妆品 C.无质量合格标记 D.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14.哪项不是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内容() A.教学环境 B.运动场所 C.安全防护 D.食品卫生 15. 不待相对人的申请而作出的卫生监督行为是:() A. 羁束卫生监督行为 B. 自由裁量卫生监督行为 C. 要式卫生监督行为 D. 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 16.卫生监督中的法定依据不包括() A.食品卫生法 B.环境保护法 C.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D.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 17. 各级各类()都有义务按规定承担卡介苗接种工作。 A. 医疗机构 B. 防疫机构 C.疾病控制机构 D.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18.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不不包括( ) A. 油脂酸败 B. 非食品原料加工 C. 含有微生物 D.超过保质期限 19. 献血的卫生监督要求血站在献血前必须做( ) A.血液检验 B. 健康检查 C.疾病诊断 D. 以上都做 20.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者,不得。 A.参加食品生产 B.接触直接入口食品 C.运输包装食品 D.食品原料采购 C、A、 D、A、A、B、B、C、A、D、C、C、B、C、D、B、D、C、C、B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整理

法概复习 一、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具有普遍效力得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就是调整人们得行为或社会关系得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得评价,具有国家得意志性。三、法就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得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就是由一定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得。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与义务就是法得最核心得内容与要素,就是贯穿于法得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与法得运动过程得法律现象,就是法最基本得范畴。权利与义务代表了不同得法律精神。 权利得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得权力与利益; ②就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得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得许可与保障手段。 权利得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得认可与保障;②权利得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就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得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就是基础,请求权就是实体内容,诉权就是保障手段。 义务得概念:①它就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得尺度或范围;②它就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得法律约束;③它就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得必要性。 权利与义务得关系:(1)结构上得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就是主动得,一个就是受动得。(2)数量上得等值关系,一个社会得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总就是相等得。(3)功能上得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得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与权利得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得主次关系,权利与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就是变化着得。 三、法律关系 概念: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得过程中所形成得人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就是一种合法得关系;(2)法律关系就是体现意志性得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得意志。(3)法律关系就是具体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得构成:(1)主体,即权利得享有者与义务得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与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得具体得权利与义务。法律上得规定只就是“应有得”、“一般性”得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得“实有得”、“个别化”得权利与义务。(3)客体,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得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得违法行为所应承担得带有强制性得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 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就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得国家根本法。(p,25) 特征:1)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法;2)宪法就是公民权利得保障书;3)宪法就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得集中表现;4)宪法就是民主事实法律化得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得人所采取得必要得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5)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自学考试法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奴隶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4.封建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5.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确认契约自由(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确认法制原则 6.法律的特征:(1)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就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就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7.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 8.法律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根本法与普通法(3)实体法与程序法(4)一般法与特别法(5)国际法与国内法(6)公法与私法(7)法系 9.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须就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与互相渗透的。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存在时间不同(2)调整的范围不同(3)实施方法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就是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就是多元的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社会主义法律就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与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活动之一(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要遵照一定的程序(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仅包括创制新法律,也包括修改与废止过时的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其实质就是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4.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遵循宪法的原则(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的原则(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4)科学与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5)依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立法的原则 5.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程序:(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

卫生法学

卫生法学概述 权力(Power)——〉权利(Right) 法制(legal system)——〉法治(The Rule of Law) 一、卫生法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一)卫生法学的概念 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法及其发展规律一门法律科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卫生法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融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从医学角度看。它属于理论医学范畴。而从法学角度看,它是法律科学中一门有关医药卫生问题的应用学科。 (二)卫生法学的研究对象 卫生法学以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二、卫生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一)卫生法的概念 卫生法,是调整在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二)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照顾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 公平原则

强者-个人 普通人-社会 弱者-国家 预防为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 三、卫生法的法律体系 四、卫生法的渊源 医疗行为与医疗法律关系 1医疗行为 1.1狭义的医疗行为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凡以治疗、矫正或预防人体疾病、伤害残缺或保健为直接目的所为之诊察、诊断及治疗或基于诊察、诊断结果,以治疗为目的所为之处方或用药等行为之一部或全部之总称,为医疗行为。” 狭义的医疗行为: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1.2广义的医疗行为范围 (1)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卫生监督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年卫生监督员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卫生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卫生法律没有明确定期,也不属复议前置的, 一般应当为( B )。 A 3 个月 B 60 日 C 30 日 D 10日 2、行政机关成为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条件是(D) A 具有外部卫生行政管理职能 B依法取得有关卫生行政执法权 C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从事执法工作 D 以上A、B、C必须同时具备 3、卫生行政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是指(D) A 符合公正、公平、合理 B符合与该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性质相适应的程序要求 C 符合卫生行政执法程序的一般要求和规则 D B和C 4、关于卫生行政许可,正确的提法是(A) A 是依申请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B 是非正式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C 是双方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D A和B 5、对卫生行政机关作出的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行政确认,医患双方中一方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的,另一方可以作为( C )参加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原告B共同原告C第三人D证人 6、卫生标准属于卫生行政执法的(C) A 法律依据 B 政策依据C技术依据 D 参考依据 7、义务人不执行生效判决,卫生行政机关可以在判决生效(A)向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A 180天 B 120天内 C 90日内 D 60日内

8、各级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包括(A)。 A 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B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 C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D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9、按卫生监督的性质分类,卫生监督包括(A) A 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 B 公共卫生监督、医疗卫生监督 C 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和依申请卫生监督行为 D食品卫生监督、医疗卫生监督 10、卫生监督是(D) A 实施现场检查的行为 B 提供公益性卫生服务的行为 C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D实施卫生行政执法的行为 11、卫生监督行为成立的内容要件是(B) A 行政权力的存在 B 行为内容合法 C 法律效果的存在D行政权的实际运用 12、卫生监督告知是一种(D)行为。 A 特殊性 B 任意性 C 行政实体D行政程序 13、下列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B) A 中毒人数10人的食物中毒事件 B 中毒人数30人的饮用水中毒事件 C 中毒人数20人的食物中毒事件 D 短期发生2人的职业中毒事件 14、直接送达,卫生行政机关应在(A)内将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A 3日 B 5日 C 7日 D 10个工作日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

法概复习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的意志性。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是贯穿于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和法的运动过程的法律现象,是法最基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 权利的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②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权利的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②权利的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的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是基础,请求权是实体内容,诉权是保障手段。 义务的概念:①它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的尺度或范围;②它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约束;③它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受动的。(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相等的。(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权利和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是变化着的。 三、法律关系 概念: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合法的关系;(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的意志。(3)法律关系是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规定只是“应有的”、“一般性”的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的“实有的”、“个别化”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p,25)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4)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

最新 法学概论 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P1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 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 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 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 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P15:奴隶制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 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不平等 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 政治统治 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最早一批奴隶制成文法: 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十二表法》;公元前3世纪印度《摩奴法典》。中国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作禹刑”“夏刑三千”殷商“汤刑”,周朝“周礼” P17:封建制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 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 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P19: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确认契约自由 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确认法制原则 P21:法律的阶级性 1、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它所体现的阶级意 志性。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 级的整体意志即共同意志。 3、通过法律形式获得集中表达的统治阶 级意志就是国家意志。 4、任何意志包括国家意志都表现着人的 愿望和追求,因而都具有能动的、自 由的属性。 P26: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P29: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由特定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 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 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 行为规范。 法律价值的特点: 1、法律的属性和功能是法律价值形成的 基础 2、人对法律的需要的法律价值形成的主 体要素 3、法律的属性和功能与人的需要的满足 之间的桥梁是实践,惟有经过实践, 法律价值才可能体现和实现。 P32:法律的各要素及内容 三要素构成: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 1、法律规范:法律规则,是每个单一的 法定行为模式。 法律规范的结构:适用条件、行为准 则、法律后果 法律规范分类:规范本身的性质分类 (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授权性 规范) 规范所包含的行为规则的确定程序 (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准用性 规范) 2、法律原则:在一定层次的法律体系中, 对法律规范具有指导意义且比较稳定 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分类: 以法律体系层次的级别为标准:基 本原则、具体原则 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公理性 原则、政策性原则 以涉及的内容为标准:社会原则、 专门法律原则 3、法律概念:同法律相关的各种事实加 以概括而抽象出其共同特征所形成的 具有权威性的法律用语 法律概念的功能:认知功能、构成功 能、规范功能。 P37:法律渊源的种类: 1、制定法:国家的有权机关,通过法定 程序,用成文的形式(条文)表达的 规范性文件。 2、判例法:以特定的法院所作的典型或 具有新意的判决中包含的原则作为判 案依据的法律。 3、习惯法: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 习俗和惯例。 4、引证法:(法理法或法理)国家机关(主 要的司法机关)引用某些经典或法学 家的著作和言论作为处理事件或案件 的法律根据。 5、宗教法:国家宣布或承认某些宗教典 籍和教会规章具有法律效力。 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P38:法律的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律的创制 方式和表现形式所作的分类。 2、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效 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 3、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内容所作 的分类。 4、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律的空间效 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所作的分 类。 5、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律的主体、 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相互关 系。 6、公法和私法: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 的法律为公法,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 的的法律为私法。(始于罗马法学家) 7、法系:西文法学著作中一个常见的概 念。 P44: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 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然 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参透的。 一方面,法律积极保护统治阶级道德, 在必要时把某些道德规范提升法律规范加 以推行。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道德又各级地替法 律辩护,影响社会舆论,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其实,法律的每一项规定都渗透着统治 阶级的道德观念。 不同点: 1、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只是阶级社会 中的现象;道德则与人类社会相伴始 终。 2、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的调整范围比 法律宽。 3、实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国家强制力; 道德依靠人们内心信念。 4、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规范性文 件的形式;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 和风俗之中。 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一 元)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 P45: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需要 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 权的需要 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需要 P4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产生的特点:它是在 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律的基础上,由新民主 主义法律转变来的,是新民主主义法律的继 承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 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 民阶级的联盟。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 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 特点: 1、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 一 P51共产党的政策:党组织为了完成一定历史时期 的任务而制定的活动准则。 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问题: 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 实施 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 手段 1)则于法律是党的政策定型化、条 文化,明确、具体地规定了人们 的权利和义务 2)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 普遍约速力 3)由于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属 性 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区 别) 1)党的政策工人阶级先锋队意志 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全体人 民的体现) 2)党的政策由党组织制定;法律由 国家制定 3)党的政策一般是号召性的原则 的指导;法律的规定比较准确和 详尽。 4)党的政策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5)党的政策内容广泛,不是所有内 容都要制定成法律。 P5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都是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法律源源不断地从社会主义 道德那里吸取内容,使之上升为法律规范; 反过来,又借助法律规范来维护和传播社会 义道德。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 调整的连范围和实施的手段等方面有很大 的区别,因此二者又不能互相代替。 P54:规律:(法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和必趋势。

卫生法学-名词解释

卫生法学-名词解释

1 .卫生法 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保护人体健康活动形成的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卫生法律关系 指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卫生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的内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管理和医药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用以调整卫生关系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它是卫生立法的基础,卫生司法的依据,卫生活动的准则。 4 .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 卫生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卫生权利和承担卫生义务的人。 5 .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 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卫生权利和卫生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6 .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8 .医疗事故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Medical staff)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

损害的事故。 9 .医学会 是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医学会是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专门机构。 10.医疗过失 医疗过失指医务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11.知情同意权 是指病人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防治医疗措施决定取舍的权利。 12.药品管理法 是调整药品监督管理,确保药品质量,维护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3.药品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遵守的法定依据。 14. GMP 是英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译文简称。 GMP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15. GSP

卫生监督协管员考试试题(答案)

沙坪坝区卫生监督协管员培训考核试卷 姓名: 单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卫生监督协管职能范畴的是( D ) A、医疗机构管理 B、非法采供血 C、学校卫生巡查 D、职业体检机构执业行为 2、从事医疗执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办理( A ) A、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B、餐饮服务许可证; C、卫生许可证; D、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 3、卫生监督协管员开展从业单位协管巡查活动中,至少应人以上,并向当事人出示,现场制作。( C ) A、1人、卫生监督协管员证、现场协管协查记录; B、1人、行政执法证、现场协管协查记录;

C、2人、卫生监督协管员证、现场协管协查记录; D、2人、行政执法证、现场协管协查记录;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持( B )上岗。 A、执业医师证; B、健康证; C、卫生许可证; D、护士证 5、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 A )。 A、卫生行政部门 B、卫生监督机构 C、人民政府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6、卫生监督协管员发现轻微违法问题应如实记录,并向被管理人提出( A )意见。 A、警告; B、行政处罚; C、责令改正;

D、协管协查 7、卫生监督协管员发现严重违法问题应制作《现场协管协查记录》,并及时上报( B )。 A、卫生局公卫科; B、卫生监督所; C、院长; D、疾控中心 8、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的工作内容是( D ) A、从业单位依法规范经营情况; B、从业单位履行监督、协管整改意见的情况; C、主动收集从业单位违法、违规、安全隐患信息并及时上报; D、以上三项 9、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传染病最重要的区别是( C ) A、多人同时发病; B、时间相对集中; C、吃过同一种食物; D、以急性肠胃炎症状为主;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具有规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17 作为行为规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围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 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范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范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 17 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宗教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 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卫生法学 名词解释

1 .卫生法 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保护人体健康活动形成的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2 .卫生法律关系 指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卫生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的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管理和医药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用以调整卫生关系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它是卫生立法的基础,卫生司法的依据,卫生活动的准则。 4 .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 卫生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卫生权利和承担卫生义务的人。 5 .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 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卫生权利和卫生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6 .卫生法律关系的容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8 .医疗事故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Medical staff)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9 .医学会 是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医学会是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专门机构。 10.医疗过失 医疗过失指医务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11.知情同意权 是指病人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防治医疗措施决定取舍的权利。

12.药品管理法 是调整药品监督管理,确保药品质量,维护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13.药品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遵守的法定依据。 14.GMP 是英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的译文简称。GMP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15.GSP 是英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的译文简称。GSP是通过控制药品在流通环节中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一整套管理程序。 16.公共卫生 是指以预防医学的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针对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而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法学概论》重点内容

法学概论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要素:法律关系主体(公民机构和组织国家)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法律行为) 法律制裁: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因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措施。 法律责任: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因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 法律渊源:指法的源泉、来源、源头。这里指法的表现形式。 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或法律形式: 1.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颁布。 4.地方性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或批准。 5.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性法律文件。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 6.民族自治法规:由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适用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其基本制度由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加以规定。 8.我国政府承认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国际条约一般属于国际范畴,但经我国政府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条约和公约等,对我国也具有约束力。 法律解释: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对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我国的法律解释: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划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宪法的修改:1949《共同纲领》-1954-1975-1978-198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权 4.人身自由权:包括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③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④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①劳动的权力和义务②休息权③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④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力和自由 8.国家保护妇女的权益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10.华侨、归侨的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领导人产生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具体看P42-43) 宪法解释:

卫生法学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卫生法的概念 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健康活动形成的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①卫生法调整的对象是卫生社会关系:卫生社会关系包括 卫生组织关系、 卫生行政关系、 卫生民事关系、 卫生发展关系等。 ②卫生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的卫生法是由一系列调整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包括: 卫生法律、 卫生法规、 卫生规章等。 2、简述卫生法的调整对象 卫生组织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 卫生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关系、 卫生服务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 国际卫生发展方面的法律关系。 3、简述卫生法的主要特征 卫生法律关系除了具备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以保护公民的健康权为宗旨、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内容广泛,需要采用多种调整手段、溶进大量技术规范、有一定的国际性。 4、简述卫生法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①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隶属关系、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

②各类卫生工作者的资格认定、权利义务及执业规则; ③医用物资(卫生生产资料)的卫生标准及准入管理规范; ④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标准及管理规范; ⑤各类卫生专业技术活动规范; ⑥现行卫生法律规范的修订和完善; ⑦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与国际接轨,与其它法律法规相衔接,与医学发展相适应。 5、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保护人体生命健康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中西医协调发展的原则; 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国家卫生监督的原则; 患者权利自主原则。 6、为控制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时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限制或者停止集会、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员聚集的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与原则 方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8、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分为哪几类每类举出 2 个病种。 法定管理传染病病种分甲、乙、丙三类

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试题

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 1 题. 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A. √ B. × 标准答案:A 第 2 题.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A. √ B. × 标准答案:A 第3 题.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不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A. √ B. × 标准答案:B 第 4 题. 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A. √ B. × 标准答案:A 第5 题.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A. √ B. × 标准答案:A 第6 题. 设区的市应对县级预防接种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A. √ B. × 标准答案:A 您第7 题. 必要时,单位或者个人可自行组织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A. √ B. × 标准答案:B 第8 题. 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A. √ B. × 标准答案:A 第9 题. 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0 题. 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A. √ B. × 标准答案:B 第11 题.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不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A. √ B. × 标准答案:B 第12 题. 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能向接种单位销售第二类疫苗 A. √ B. × 标准答案:B 第1 3 题. 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 4 题. 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5 题. 皮内注射用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属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 6 题.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接种程序或推荐接种程序,可开展第一类、第二类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A. √ B. × 标准答案:B 第1 7 题.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8 题. 接种单位可以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 A. √ B. ×

自考法学概论重点章节资料整理

法学概论重点章节资料整理 第一章 一、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2.奴隶制的出现。 二、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 1.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分开 5.从法律与、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三、法律的本质与特征:L 1.本质:①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它所体现的阶级意志性) ②法律的社会性 ③法律的本质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 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 ④法律是规定权力义务的规。 ⑤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

没找到四、法律的渊源和分类 1.法律的渊源: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就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2.法律渊源的种类:制定法 判例法 习惯法 引证法 法 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 ①按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②根据法的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根据法的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④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⑤根据法律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为:国际法和国法 ⑥以法律运用的目的:公法和私法 ⑦法系 五、法律与其他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法律与社会经济基础 ①经济基础决定法律 ②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法律和政治

①政策是法律的指导 ②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具体化、条文化。 3.法律和道德 ①联系:a法律积极保护统治阶级道德,在必要时把某些道德规提升为法律规加以推行。 b统治阶级道德又积极替法律辩护,影响社会舆论,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②区别:a存在时间不同 b调整的围不同sdq c实施方法不同 d表现形式不同 e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本质、制定和实施)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 二、1.没找到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产生的一般规律:彻底废除旧法律,批判继承 3.产生的特点:在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律的基础上,由新主义法律转变来的,是新主义法律的继承和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 2.重要特点: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3.另一重要特点: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一(也是区别于剥削阶级法律的另一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