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概论练习题

中医药概论练习题
中医药概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中医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环境是一整体。

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中医认为人以“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的联系,构成表里相连,上下沟通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精、津、气、血的作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1.2人与环境是一整体(天人相应)。包括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1.2.1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人类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精微而生存, 并随着四时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生活着。

1.2.2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其中,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与乱,人的社会地位变动,均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

2.辨证论治

“辨证”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症候。用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此,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辨证论治的本质在于注重疾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动态变化。

3.证

答: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因(风寒、风热等),病位(表、里), 病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关系(虚、实),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 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情况。如肺热咳嗽、风寒感冒等。

4.经络

答: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一部分;是人体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

5. 四气(四性)

答:四气为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治疗热证。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治疗寒证。

6.简述脏、腑、奇恒之腑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生理功能特点:奇恒之腑在组织结构上类似腑为中空的,但在生理功能上又类似于脏的储藏精气的作用,如胆是中空的,所藏胆汁不是糟粕,而是清净之液。除胆外,均无五行配属,生理功能隶属五脏。

7. 相乘、相侮

答:相乘、相侮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原因: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都可引起相乘、相侮的变化。

相乘: 乘 :凌 ,欺负,过度的相克,如肝木乘脾土。

相侮:反克为病,逆原先相克顺序的病理传变。如肝木侮肺金。

8.心主血

答: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

心气旺盛: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心气不足:苍白无华脉弱无力,脉率不整;若心血瘀阻:面色青紫、枯槁无华,脉涩。

9.心其华在面

答:指面部色泽反映出心气的旺盛。

正常: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心气不足:苍白无华脉弱无力,脉率不整

心血瘀阻:面色青紫,枯槁无华,脉涩。

10.心主神志

答:指心有主管精神意识和思维的功能。心主血脉与主神志彼此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醒、思维敏捷反映灵敏。

病理:失眠、健忘、多梦、甚则精神错乱、神志异常。

11..肝藏血

答:指在生理情况下,肝具有

1.贮藏血液;

2.调节血量,人动则血液输布外周人静则血液归藏于肝;

3.防止出血,肝不藏血,则可见各种出血症状。

12.肝主疏泄

答:疏泄: 舒展、宣散,疏通调畅气机,促使全身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流通作用。具体指

1.促进气、血、水的运行;

2.协助消化吸收,促进胆汁排泄;

3 . 调节精神情志;

4.调节男子精液与女子月经。

13.肺主气、司呼吸

答:生理: 1. 肺主呼吸之气:呼浊气、吸清气,2 .肺主一身之气。

病理:体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等,气机不畅则胸闷,咳喘等。

1 4.肺主宣发

答:指在肺气的推动下,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气血津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将脾运化的津液、精微布散到全身;

2.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

3.将代谢后的水液排出。

病理:肺失宣发则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水肿等。

15.肺主肃降

答:指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保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具体为:

1.吸入清气,深沉平稳;

2.将清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3.肃清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

病理: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咯血,胸闷喘息小便不利等。

16.肺主皮毛

答:肺气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温养、润泽皮毛,以发挥其滋养卫外和调节汗孔的功能。

生理: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汗出无异常;不易感冒。

病理:肺气虚:易感冒,多汗,皮毛憔悴枯槁。

17.脾主运化

答:运化:运输、消化。指脾具有消化食物和运输水谷精微的作用,

1.运化谷物物质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2.运化水湿对水液的吸收输布

生理: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四肢温暖,活动轻健。

病理:腹胀,腹泻,怠倦,消瘦,营养不良,水肿。

18.脾主统血

答:统:统摄、控制。

脾气统摄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使其不溢出脉外。

病理: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便血、尿血。

19..脾主肌肉

答:脾运化水谷精微营养肌肉。

脾气健运:肌肉丰满,四肢轻劲,灵活有力。

脾失健运:肌肉消瘦,四肢疲倦无力,痿软不用。

20.肾主纳气

答:纳既受纳、摄纳。呼吸虽由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完成,但必须依靠肾的摄纳作用,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纳气功能正常呼吸调匀,若肾不纳气,则出现呼多吸少、动辄气短等现象。

21.肾藏精

答:肾有储存封藏精气的功能。精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狭义)既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有促进生长和繁殖的作用。后天之精是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及脏腑化生的精气剩余部分,储藏于肾,具有滋养“先天之精”和全身的作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虽来源不同,但密切相关,先天之精需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后天之精的化生又需先天之精的资助, 二者在肾中结合转化为肾中精气(又称肾精),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22.肾精的的生理功能特点。

答:促进和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成熟,调节机体的代谢与生理功能。

23.肾主水

答:指肾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

二、填空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两方面。

2中医的整体观念包含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及人全身是一个整体两层含义。

3标志中医辨证理论形成的书是《伤寒杂病论》,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

4标志中医基本理论形成的书是《黄帝内经》,该书成书于战国后期,此书可分为素问和灵枢

5气具有推动、温煦、固涩、气化、防御五大生理作用。

6气的固涩作用体现在其具有固涩津液和血液及固护脏器位置等功能。7气的生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来自于父母藏于肾的先天之精气;二是脾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三是肺吸入的清气。

8分布于胸中的宗气的主要功能是助心行血和助肺司呼吸。

9血的正常运行与五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合作结果,其中包括心的行血;脾的统血;肝的藏血和肺的朝百脉和治节。

10津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主要由肺、脾、肾三脏完成。

11气为血帅体现在气能行血、气能生血、气能摄血三方面;而血为气母体现在血能载气和血能生气二方面。

12阴阳失调常可见寒热变化,通常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三、选择

1按五行生克规律,以下哪一项不对()

A.木克土

B.土生木

C.金生水

D.金克木 E火生土

答案:B.

2 阴盛则阳病,体现了阴阳的()

A.互根 B对立制约 C 消长 D 阴阳的转化

答案:B

3 阴中求阳,体现了阴阳的()

A.互根 B 对立制约 C 消长 D 阴阳的转化

答案:A.

4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则是利用了阴阳的()

A.互根 B 对立制约 C 消长 D 阴阳的转化

答案:B

5.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阴阳的消长平衡 B阴阳的不确定性 C阴阳的互根依存

D阴阳的对立制约 E阴阳的无限可分

答案:E

6.方剂配伍中,下列除哪项外,均是佐药的作用()

A 加强主药的作用

B 治疗次要症状

C 减少方剂的副反应

D 缓和药物的烈性 E引经药

答案:E

四、简答题

1.简述阴阳的特征,并请举例说明。

阳:温热、明亮、兴奋、功能、向上向外、躁动;

阴:寒凉、晦暗、抑制、物质、向下向内、静止。

如:天与地天为阳,地为阴;水与火,火为阳,水为阴。

2.请运用阴阳学说简要说明人体的基本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原因。

①阴阳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②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③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当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阴阳互根关系失调,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情况。

3.简述阴阳学说如何体现在治则上?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根据阴阳对立确定的治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阳虚:补阳,阴虚:

补阴),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则: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4.简述五行的特性。

答: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se )”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5.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

答: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6.何谓五行相乘相侮,并请举例说明。

答: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原因: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都可引起相乘、相侮的变化。

相乘: 乘 :凌 ,欺负。过度的相克, 如肝木乘脾土。

相侮:反克为病。逆原先相克顺序的病理传变。如肝木侮肺金。

7.简述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1.推动

2.温煦

3.固摄

4.防御

5.气化

8.中医认为哪些脏器参与水液输布,分别起什么作用。

肺:主宣发肃降;

脾:运化水湿;

肾:蒸腾气化。

9.血的生成有哪些脏参与,各起着什么作用?

肝: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脾: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统血;

肾:藏精、化血。

10.简述肾精的的生理功能特点。

促进和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成熟,调节机体的代谢与生理功能。

11.简述中药方剂中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的概念。

中药的方剂中,主要包括君药、臣药、佐药、使药4个部分。

1.君药:针对病因和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辅助或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

3.佐药:

3.1佐助作用: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3.2佐制作用: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3.3反佐作用: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

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调和诸药或起引药入经的作用。

12.何谓四性。

四性为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治疗热证。

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

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治疗寒证。

13. 简述五味的性能。

五味:辛、甘、酸、苦、咸

1.辛:能散、行,具有解表、理气、活血作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益、缓急中和毒性作用。

3.酸:能收敛,具有固涩作用。

4.苦:能泻,有清泻、燥湿作用。

5.咸:有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作用。

14.何为阴阳的相对属性?请举例说明。

阴阳本身的属性是绝对的,但阴阳对事物属性的概括是相对的。事物的阴阳属性可随着比较的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更而重新确定或相互变化。如一杯水的温度是60°C,无属性,但与一杯温度是10°C水相比,60°C温度的水属性为阳,而与另一杯温度是90°C水相比,60°C温度的水属性则为阴。

15.何为经络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路径, 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直行,多循行于深部。

络:网络, 是经脉的分支, 横行分布,循行较浅。如网络一样联系周身,

无处不至。

16. 简述肺主宣发、肾主纳气的生理功能特点。

肺主宣发

生理:指在肺气的推动下,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气血津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将脾转输的津液、精微布散到全身;

2.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

3.将代谢后的水液排出。、

病理:肺失宣发则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水肿等。

肾主纳气

纳既受纳、摄纳。呼吸虽由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完成,但必须依靠肾的摄纳作用,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纳气功能正常呼吸调匀,若肾不纳气,则出现呼多吸少、动辄气短等现象。

17.简述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特点。

肝主疏泄

疏泄: 舒展、宣散,疏通调畅气机,促使全身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流通作用。具体指

1.促进气、血、水的运行;

2.协助消化吸收,促进胆汁排泄;

3. 调节精神情志;

4.调节男子精液与女子月经。

脾主运化

运化:运输、消化。指脾具有消化食物和运输水谷精微的作用。

1.运化谷物物质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2.运化水湿对水液的吸收输布。

生理: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四肢温暖,活动轻健。

病理:腹胀,腹泻,怠倦,消瘦,营养不良,水肿

18.简述心主血,肝藏血生理、病理功能特点。

心主血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

心气旺盛: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心气不足:面色苍白无华脉弱无力,脉率不整;

心血瘀阻:面色青紫、枯槁无华,脉涩。

肝藏血指在生理情况下,肝具有1.贮藏血液;2.调节血量,人动则血液输布于外周,人静则血液归藏于肝;3.防止出血。

肝不藏血,则可见各种出血症状。

19.简述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

肺主宣发:指在肺气的推动下,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气血津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生理:1.将脾转输的津液、精微布散到全身;

2.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

3.将代谢后的水液排出。

病理:肺失宣发则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水肿等。

肺主肃降功能:指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具体为:生理:1.吸入清气,深沉平稳;

2.将清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3.肃清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

病理:肺主肃降功能失调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咯血,胸闷喘息小便不利等。

20. 简述肺主皮毛、主宣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

肺主皮毛

肺气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温养、润泽皮毛,以发挥其滋养卫外和调节汗孔的功能。

生理: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汗出无异常,不易感冒。

病理:肺气虚:易感冒,多汗,皮毛憔悴枯槁。

肺主宣发

生理:指在肺气的推动下,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气血津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将脾转输的津液、精微布散到全身,

2.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

3.将代谢后的水液排出。

病理:肺失宣发则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水肿等。

21.简述心主血、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

心主血: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

心气旺盛: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心气不足:面色苍白无华,脉弱无力,脉率不整。

心血瘀阻:面色青紫,枯槁无华,脉涩。

心主神志:指心有主管精神意识和思维的功能。心主血与主神志彼此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醒,思维敏捷反映灵敏。

病理:失眠、健忘、多梦、甚则精神错乱、神志异常。

22.简述脏、腑、奇恒之腑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心、肝、脾、肺、肾,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生理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生理功能特点:奇恒之腑在组织结构上类似腑为中空的,但在生理功能上又类似于脏的储藏精气的作用,如胆是中空的,所藏胆汁不是糟粕,而是清净之液。奇恒之腑除胆外,均无五行配属,生理功能隶属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中医学概论概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中医药学概论》第05章在线测试

A B C D 、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 B C D 、阳病治阴的方法 A B C D 、脾胃的病变反映在舌面上何部 A B C D 、下列适用于“扶正法邪并用”治法的是 A B C D

E、血能生气 2、下列属于“偏阴质”特征的有 A、形体偏瘦 B、性格内向 C、喜静少动 D、急躁易怒 E、精力旺盛 3、下列属于扶正的治法有 A、滋阴制阳 B、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 D、热者寒之 E、塞因塞用 4、因人制宜的原则包括考虑病人的 A、性别差异 B、生活习惯不同 C、年龄不同 D、体质不同 E、证候不同 5、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正确错误 、失眠是阴虚阳盛,阳不入阴,心神不安所致 正确错误 、气虚证是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气机所形成的症候 正确错误 、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以至血行不畅所表现的症候 正确错误 、邪盛正亏,邪盛但尚不危急,正气虚衰不耐攻伐时可用先去邪后扶正法 正确错误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中医药学概论》第05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分(满分2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 1.2 [单选] [对] 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 1.3 [单选] [对]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 1.4 [单选] [对] 脾胃的病变反映在舌面上何部 ? 1.5 [单选] [对] 下列适用于“扶正法邪并用”治法的是 ? 2.1 [多选] [对] 以补气方法治疗出血证,其理论依据是 ? 2.2 [多选] [对] 下列属于“偏阴质”特征的有 ? 2.3 [多选] [对] 下列属于扶正的治法有 ? 2.4 [多选] [对] 因人制宜的原则包括考虑病人的 ? 2.5 [多选] [对] 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 3.1 [判断] [对] 食欲的好坏和食量多少与脾胃功能直接相关 ? 3.2 [判断] [对] 失眠是阴虚阳盛,阳不入阴,心神不安所致 ? 3.3 [判断] [对] 气虚证是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气机所形成的症候 ? 3.4 [判断] [对] 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以至血行不畅所表现的症候 ? 3.5 [判断] [对] 邪盛正亏,邪盛但尚不危急,正气虚衰不耐攻伐时可用先去邪后扶正法

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

1.绪论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中医学思维方法:援物比类,司外揣内,试探与反证 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2.阴阳五行 五行特性: 木:木曰曲直,木具有能屈能伸、向上向外伸长舒展得特性,用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与性质得事物及现象 火:火曰炎上,就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得特性 土:土爰稼穑,土具有播种与收获得特性,就是孕育、长养、承载万物得基础 金:金曰从革,金具有坚劲、清肃、收杀得特性水: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得特性。 相生相克: 肝心脾肺肾,胆肠胃肠胱(三焦),目舌口鼻耳,怒喜思悲恐,风暑湿寒燥,春夏长夏秋冬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得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得概括。 阴阳学说: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3.气血津液 气得分类:元气(原气,真气,肾),宗气(大气,胸),营气(荣气,化血),卫气 气得生理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气: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得精微物质,即精微之气。脏腑、经络得生理功能,即功能之气。 津液: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得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得液体及其正常得分泌物,津液也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得基本物质气血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气与津液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血得生理功能:具有营养与滋润全身得生理功 能,此外,血就是神得主要物质。 4.脏腑经络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得功能。主神志:心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起着主宰作用。在体合脉,在窍为 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 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肺有主持、调节全 身之气与呼吸之气得作用。主宣发肃降,通调水 道: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与向外布散得作用;肃 降指肺气向下通降与使呼吸道保持洁净得作用; 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得输 布、运行与排泄起着疏通调节得作用。朝百脉, 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 肺,然后在心气与肺气得共同作用下讲富含氢 气得血液输布到全身。主治节就是指肺具有治 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得作用。在体合皮, 在窍为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其华在毛。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其华在唇。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在窍为目,在志 为怒,在液为相,其华在爪。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在窍为耳 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其华在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胆:贮存与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传化糟粕 膀胱:贮存与排泄尿液 三焦:功能上主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脑:主精神、意识、思维与感觉。女子胞:主月 经与孕育胎儿。 5.病因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春风、夏暑(火), 长夏湿,秋燥,冬寒 六淫致病得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区域性, 相兼性,转化性 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主动, 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 气,暑易夹湿。 湿邪: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湿性重浊。湿性 黏滞,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邪: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性燔灼,易伤津耗 气。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火毒结聚,易致肿 疡。 疫疠:又称瘟疫,疫气等,就是一类具有强烈传 染性得病邪 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病状 相似。一气一病。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怒则 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忧则气郁,影响病情变化。 饮食劳逸: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其她病因:痰饮, 瘀血,外伤 6.发病与病机 发病:正气不足发病,邪气与发病,环境与发病 ——外环境与发病,内环境与发病 病机: 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实证与虚 症,虚实错杂,虚实真假。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胜邪退,邪胜正衰,正虚邪恋,邪去正虚。 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阳偏盛,阴偏盛。阴阳 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 损及阴。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阳 亡失:亡阳,亡阴 7.四诊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医药学得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得起源就是由于人类生存得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与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与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就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创造得,就是实践得产物。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就是中药在临床得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得经验与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得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得确立与完整理论体系得形成。 随着时代得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得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就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得局面。 2、简述中医学得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得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得名称? 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与;“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就是整体观念?什么就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就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得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得统一性、完整性与联系性。认为人体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内外环境得统一性得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得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与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与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就是中医对疾病得一种特殊得研究与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与治疗疾病得过程,就就是辨证论治得过程。 5、世界上最早得药典就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答:世界上最早得国家药典就是《新修本草》 (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就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就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得事物与 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得概括,含有对立统 一得概念。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得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 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得应用:①说明人体得组织结构;② 说明人体得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得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得诊断; ⑤用于疾病得防治; ⑥分析与归纳药物性能得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得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得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得五行 归类;②五行得相生、相克; ③五行得相乘、相悔与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得应用:①说明五脏得生理功能;② 说明五脏病变得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得诊 断;④用于疾病得治疗。 9、什么就是藏象学说?什么就是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 答:藏象学说:就是研究人体脏腑得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得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 称为“六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 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得水谷精 微都依赖脾得运化,饮食水谷就是人出生以 后主要得营养来源,也就是生成气血得物质 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 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就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与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 气。肾中精气得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 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 作用得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 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得称为肾阳。肾阴、 肾阳就是全身阴阳得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 离不开肾阴、肾阳得供养,肾阴、肾阳又就是 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得概括,所以称“肾为 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得生理功能分别就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 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 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 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 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 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 春气相通应。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合膀胱、在体合 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东气相通应。 13、什么就是气?气得分类?气得生理功能 就是什么? 答:气:就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 变化着得,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得最基本物质。(精微物质) 气得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得生理功能:①推动功能②防御功能③固 摄功能④温煦功能⑤气化功能。 14、什么就是气机?基本形式就是什么? 答:气得运动,称为“气机”。基本形式有四种: 升、降、出、入。 15、如何理解气与血在生理方面得联系? 答:气与血得关系可以用“气为血之帅,血为 气之母”概括。 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 摄血。 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16、什么就是病因? 答:病因: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 得原因。简称为“邪”。 常见得病邪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失宜、 劳逸过度、外伤、药毒、先天因素、痰饮、 瘀血、结石等。 17、六淫与六气得区别? 答: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 种外感病邪得统称。(六气得异常变化)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本就是 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 18、中医七情与七情内伤有什么区别? 答:中医七情:就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得反 应,属于正常得精神活动范围。即喜、怒、忧、 思、悲、恐、惊七种得情志变化。正常人都 有七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七情内伤:可以引起疾病或加重病情得异常 精神情绪。如果七情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人 体得生理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

中医概论复习题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1 1.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答: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为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 如: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即为阳的表现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即为阴的表现 2.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 答: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3.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答:阴阳盛衰的病理表现:风邪、暑邪、火(热)、燥邪为阳;寒邪、湿邪为阴,饮食居处,情志失调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亦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阳互损及转化在病理上之体现: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的程度,亦常导致对方之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后都能导致“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此即慢性虚性病证常见的病理发展过程。至于阴阳转化在疾病证候上之反映,诸如实热证转化为虚寒证;阴寒证转化成阳热证等,都是常见的。 4.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答: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5.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 答: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说,有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两类。相生关系的传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阴阳: 2、气机: 3、津液: 4、解表药: 5、七情: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麻黄: 2、石膏: 3、茯苓: 4、人参: 5、川芎: 三、填空题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单项选择题

略 五、问答题 1、试述五味的定义及其具体作用 2、心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的运动。 3、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发汗,平喘,利水。 2、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 1、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心,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腑,脏。 2、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 3、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4、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5、升、降、出、入。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 四、单项选择题 略 五、问答题 1、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辛:能散、能宣、能通。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虚扶弱、缓急和中、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某

中医药概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中医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环境是一整体。 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中医认为人以“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的联系,构成表里相连,上下沟通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精、津、气、血的作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1.2人与环境是一整体(天人相应)。包括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1.2.1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人类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精微而生存, 并随着四时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生活着。 1.2.2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其中,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与乱,人的社会地位变动,均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 2.辨证论治 “辨证”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症候。用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此,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辨证论治的本质在于注重疾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动态变化。 3.证 答: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因(风寒、风热等),病位(表、里), 病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关系(虚、实),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 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情况。如肺热咳嗽、风寒感冒等。 4.经络

答: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一部分;是人体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 5. 四气(四性) 答:四气为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治疗热证。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治疗寒证。 6.简述脏、腑、奇恒之腑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生理功能特点:奇恒之腑在组织结构上类似腑为中空的,但在生理功能上又类似于脏的储藏精气的作用,如胆是中空的,所藏胆汁不是糟粕,而是清净之液。除胆外,均无五行配属,生理功能隶属五脏。 7. 相乘、相侮 答:相乘、相侮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原因: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都可引起相乘、相侮的变化。 相乘: 乘 :凌 ,欺负,过度的相克,如肝木乘脾土。 相侮:反克为病,逆原先相克顺序的病理传变。如肝木侮肺金。 8.心主血 答: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 心气旺盛: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2016年中医药学概论第三次形考

中医药学概论第三次形考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以下中药配伍需要避免的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杀 D. 相反 2. 以下不是水火共制法的是() A. 蒸 B. 炖 C. 烘 D. 煮 3. 具有降逆止呕功效的是() A. 半夏 B. 天南星 C. 白芥子 D. 禹白附 4. 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是() A. 生地黄 B. 玄参 C. 牡丹皮 D. 水牛角 5. 具有健脾功效的是() A. 茯苓

B. 猪苓 C. 泽泻 D. 车前子 6. 具有疏肝破气功效的是() A. 陈皮 B. 青皮 C. 枳实 D. 木香 7. 具有止呕功效的是() A. 藿香 B. 苍术 C. 厚朴 D. 砂仁 8. 具有化湿和胃功效的是() A. 麝香 B. 冰片 C. 苏合香 D. 石菖蒲 9. 具有解表功效的是() A. 独活 B. 威灵仙 C. 蕲蛇 D. 秦艽 10. 具有凉血解毒功效的是() A. 大黄

B. 芒硝 C. 番泻叶 D. 火麻仁 11. 具有安蛔止痛功效的是() A. 麻黄根 B. 五味子 C. 乌梅 D. 山茱萸 12. 具有纳气平喘功效的是() A. 朱砂 B. 磁石 C. 龙骨 D. 琥珀 13.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的是() A. 麻黄 B. 桂枝 C. 生姜 D. 香薷 14. 以下“十八反”错误的是() A. 乌头反贝母 B. 甘草反甘遂 C. 藜芦反苦参 D. 藜芦反党参 15. 具有益精血功效的是() A. 鹿茸

B. 淫羊藿 C. 巴戟天 D. 杜仲 16. 具有退热除蒸功效的是() A. 枸杞子 B. 女贞子 C. 龟甲 D. 鳖甲 17. 煅用可敛疮生肌的是() A. 石膏 B. 知母 C. 决明子 D. 栀子 18. 具有利胆退黄功效的是() A. 川芎 B. 延胡索 C. 郁金 D. 丹参 19. 具有解毒敛疮功效的是() A. 小蓟 B. 地榆 C. 白茅根 D. 三七 20. 五味中“能不能和能缓”的是() A. 辛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气的运动。 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 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 A. 甘草与西洋参 B. 白术与黄芪 C. 黄芪与甘草 D. 甘草与白术 正确答案:B 2. 川芎: A. 治脏器下垂 B. 缩尿固精、摄唾 C. 治惊悸失眠 D. 治各种眩晕头痛 正确答案:D 3. 都能治疗胸痹、疼痛的药物是: A. 甘草、桂枝 B. 山楂、麦芽 C. 瓜蒌、枳实 D. 陈皮、木香 正确答案:C 4. 阿胶能: A. 止血 B. 止痛 C. 截疟 D. 止汗 正确答案:A 5.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 A. 后下 B. 布包煎 C. 单煎2h以上 D. 先煎 正确答案:C 6. 长于解暑热、退虚热的药物是: A. 大青叶 B. 板蓝根 C. 地骨皮 D. 青蒿 正确答案:D 7. 生首乌炮制为制首乌的目的是: A. 消除毒性 B. 改变性能 C. 便于储藏 D. 利于服用 正确答案:B 8. 麝香具有的功效: A.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 B. 开窍醒神,祛痰辟秽

C. 开窍醒神,清心化痰 D.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正确答案:A 9. 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是: A. 枳实 B. 陈皮 C. 香附 D. 木香 正确答案:C 10. 桑寄生可主治的病证是: A. 水肿 B. 风寒表证 C. 虚热证 D. 胎动不安 正确答案:D 11. 薤白的功效是: 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 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 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 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正确答案:C 12. 下列药物中,除哪味药外,均为兼行气、止痛作用的活血化瘀药: A. 川芎 B. 丹参 C. 延胡索 D. 郁金 正确答案:B 13. 咸味药的作用是: A. 发散行气 B. 收敛固涩 C. 软坚泻下 D. 燥湿通泄 正确答案:C 14.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 A. 祛风止痛 B. 利水消肿 C. 引火(血)下行 D. 解毒消痈 正确答案:A 15. 《本草纲目》全书共收载药物: A. 844种 B. 365种 C. 300种 D. 1892种 正确答案:D 16.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 A. 石膏配知母

(完整word版)中医药学概论

作业内容 1.简述你对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解。 (10分) 答: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联系着的统一整体。在组织结构上,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在生命活动中必然受到整体的调控与制约。并且,各个脏腑之间也通过经络、气血等,相互联通、相互影响。因此,整个人体被认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与之相为表里,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起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等全身组织,从而构成的统一整体。不仅结构上如此,另一方面,维持人体基本机能活动的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分布运行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之间,互根互用、协调制约地完成着人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两点。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体与自然界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用《黄帝内经》里的一段话可能说明这个问题“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184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胞胭。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入有卫气。地有草黄,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服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 2.谈谈你对中医辨证论治的认识。(10分)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辩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

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 1、金钱草:A A、治黄疸 B、治石淋 C、治乳痈 D、治肺痈 2、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就是:D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龙胆草 3、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 A、相畏 B、相使 C、相反 D、相须 4、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就是:B A、夏枯草 B、羚羊角 C、牛黄 D、地龙 5、独活可主治的病证就是:B A、水肿 B、风寒表证 C、虚热证 D、胎动不安 6、《神农本草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 A、 1700种 B、 1980种 C、 365种 D、 300种 7、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就是:B A、甘草与西洋参 B、白术与黄芪 C、黄芪与甘草 D、甘草与白术 8、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 A、祛风止痛 B、利水消肿 C、引火(血)下行 D、解毒消痈 9、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就是:D A、款冬花 B、紫菀 C、两者均就是 D、两者均非 10、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就是:C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鸡内金 11、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 A、后下 B、布包煎 C、单煎2h以上 D、先煎 12、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就是:A A、石膏配知母 B、石膏配栀子 C、知母配黄柏 D、知母配龙胆草 13、桔梗具有的功效就是:C A、祛痰止呕、 B、祛痰排脓 C、祛痰温胃 D、祛痰行气 14、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就是:B A、白芍 B、当归 C、阿胶 D、熟地 15、能利水消肿的药就是:D A、桑白皮 B、葶苈子 C、两者均就是 D、两者均非 16、薤白的功效就是:C A、理气调中,利水消肿 B、疏肝解郁,化痰止咳 C、理气宽胸,行气导滞 D、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17、辛味药的作用就是:A A、发散行气 B、软坚泻下 C、燥湿通泄 D、利水渗湿 18、三七能主治的病证就是:B A、虚寒性痛经 B、血热性出血 C、收敛止血 D、跌打损伤 19、石决明的主治病证就是:A A、目赤肿痛 B、目暗昏花 C、两者均就是 D、两者均非

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 1?中药四气五味及中药功效的一般关系 含义: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温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酸: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作用 苦:有泄、燥湿、坚阴的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有渗湿利水作用。 2.中药配伍的作用及七情: 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配伍的目的:①单味药的力量有限,难以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②对于单用会产生毒副反应的药物,选择有的配伍可以抑制或消除其毒副反应。③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配伍用药可以达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目的。 单行:药物的单独应用 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3.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炮制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净制:1去除非药用部位,利于临床剂量准确巴韩天除木心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防止混药麻黄根茎分离 加工切制:1利于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2利于临床调剂制剂 加热制:1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杀酶保苷、醒脾开胃)2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马钱子砂烫乌头煮制3缓和或改变药性,扩大临床应用血余煅炭白帆明煅 辅料制:1中间传热体,提高疗效砂炒影响药材质地2协同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蜜炙麻黄、姜炙半夏3纠正药物偏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麸炒苍术 4.炮制对四气五味归经的影响:

中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1.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援物比类和司外揣内。 2.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 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以火立论用药寒凉,“攻下派”张子和认为病由邪生以汗,吐,下治病;“补土派”李杲认为内伤脾脏百病由生,补益脾胃;“养阴派”朱丹溪认为阳长有余阴常不足。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王清任:重视解剖,发展淤血致病理论,认为脑主神明。 3.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辩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判断出某种性质的“证”。所谓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 4.什么是同病异治?什么是异病同治? 答:指同一种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可采用不同治法;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治法。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 阴阳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火: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或性质的事物。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相克(乘侮:相克太厉害。相侮:反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制化: 7、什么是气机?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气: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基本形式有四种:升、降、出、入。气的生理功能:推动,温煦,防御,气化。气的分类:元气(最基本,重要)、宗气(食物运化,司呼吸)、营气(有营养)、卫气(防御)。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8、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藏精,实而不满。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化物,实而不满。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在体合脉,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