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

富勒烯
富勒烯

富勒烯

富勒烯(Fullerene) 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任何由碳一种元素组成, 以球状, 椭圆状, 或管状结构存在的物质, 都可以被叫做富勒烯. 富勒烯与石墨结构类似, 但石墨的结构中只有六元环, 而富勒烯中可能存在五元环. C60是于1985年由Rich ard Buckminster Fuller发现的第一个富勒烯, 又被称为足球烯. 这是因为C60的表面结构与足球完全一致. 富勒烯这个名称也由Fuller 而来, 而我们一般用Buckm inster fullerene 指足球烯.

性质

密度和溶解性

C60的密度为cm。

C60不溶于水,在正己烷、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导电性

碳原子本具有导电性,而C60分子的导电性优于铜,重量只有铜的六分之一,一个巴克球分子相当于一纳米,可谓极微小,它的导电性来自奇特的分子结构并非靠其他原子,可见不久的将来人类世界将诞生非金属电缆、非金属电路板...等富勒烯产品。

结构

克罗托受建筑学家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RichardBuckminsterFuller,18 95年7月12日~1983年7月1日)设计的美国万国博览馆球形圆顶薄壳建筑的启发,认为C60可能具有类似球体的结构,因此将其命名为buckminster fullerene(巴克明斯特·富勒烯,简称富勒烯)。

富勒烯是一系列纯碳组成的原子簇的总称。它们是由非平面的五元环、六元环等构成的封闭式空心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的共轭烯。现已分离得到其中的几种,如C60和C70等。在若干可能的富勒烯结构中C60,C240,C540和直径比为1:2:3。C60的分子结构的确为球形32面体,它是由60个碳原子以20个六元环和12个五元环连接而成的具有30个碳碳双键(C=C)的足球状空心对称分子,所以,富勒烯也被称为足球烯。球体直径约为710pm,即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其中五边形彼此不相联接只与六边形相邻。与石墨相似,每个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和相邻三个碳原子相连,剩余的p轨道在C60分子的外围和内腔形成π键。

(补充:C60双键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每个孤立的碳原子周围有三个键(一个双键,两个单键)。而每个键却又是两个碳原子所共有,因此棱数=60×3×(1/2)=90

由于单键数+双键数=总棱边数单键数=2×双键数(即单键数为双键数的2倍)设单键数为a个,双键数为b个,则

a+b=90 a=2b 所以b=30)

其他

各种富勒烯的结构

C60分子具有芳香性,溶于苯呈酱红色。可用电阻加热石墨棒或电弧法使石墨蒸发等方法制得。C60有润滑性,可能成为超级润滑剂。金属掺杂的C60有超导性,是有发展前途的超导材料。C60还可能在半导体、催化剂、蓄电池材料和药物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C60分子可以和金属结合,也可以和非金属负离子结合。当碱金属原子和C60结合时,电子从金属原子转到C60分子上,可形成具有超导性能的MxC60,其中M为K,Rb,Cs;x为掺进碱金属原子的数目。K3C60在18K以下是超导体,在18K 以上是导体,掺进原子数可达6个,K6C60是绝缘体。C60是既有科学价值又有应用前景的化合物,在生命科学、医学、天体物理等领域也有定的意义。富勒烯的成员还有C78、C82、C84、C90、C96等也有管状等其他形状

[编辑本段]

预言及发现

1985年,英国化学家哈罗德·沃特尔·克罗托博士(Sir Harold Walter Kroto,1939年10月7日~)和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埃里特·史沫莱(Sir Richard Errett Smalley,1943年6月6日~)他们用大功率激光束轰击石墨使其气化,用1MPa压强的氦气产生超声波,使被激光束气化的碳原子通过一个小喷嘴进入真空膨胀,并迅速冷却形成新的碳原子,从而得到了C60。C60的组成及结构已经被质谱,X射线分析等实验证明。此外,还有C70等许多类似C60分子也已被相继发现。为此,克罗托博士获得199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编辑本段]

应用

东京湾金字塔城

工业

富勒烯是一种新发现的工业材质,它的特性: 1.硬度比钻石还硬 2.轫度(延展性)比钢强100倍 3.它能导电,导电性比铜强,重量只有铜的六分之一 4.它的成分是碳,所以可从废弃物中提炼

可想像我们的未来生活中将有“无金属电线”“富勒烯(非金属)钢筋的建筑物”“富勒烯防弹背心”“富勒烯汽车壳”...

◎构想中的“东京湾金字塔城”亦将富勒烯列为主要建材,纳米巴克管(富勒烯)分子可无限延伸(巴克管长度越长,其原子数越多,所以巴克管的原子数不一定是C6 0),且巴克管分子是碳原子自动组合而成。

包裹金属

电、光、磁

C60本身的对称性决定了C60自身有非线性光学性质。作为一种新的化合物,研究其电、磁、光等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C60就是因为掺杂碱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超导电性,其电荷转移复合物有铁磁性而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和关注。

1991年北京大学化学系和物理系在国内首次获得了K3C60和Rb3C60超导体,超导转变温度为18K和28K,其超导相达75%,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他们成功制备了K3C60外延超导膜,其T c=21K,J c=5×10A / cm。1994年后有关C60超导研究,国内外都处于更深入的艰难阶段。C60的磁学研究实际上从其超导性开始的。

C60家族分子是三维π电子离域的化合物,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北京大学测定了C60、C70的非线性光学系数,并利用飞秒技术研究了C60的光克尔效应,证实了C60的非线性效应起源于的π电子,并研究了C60电荷转移复合物的非线性性质。在研究C60甲苯溶液的光限制效应时,他们首先发现了反饱和吸收过程的饱和现象,并给出了理论解释。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对C60进行化学修饰后进行PVK掺杂,发现了一全新的光导体体系,此体系暗导小,放电迅速,且完全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

价值。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一类新的光限幅材料,此材料在线性透过率高达80%的条件下,其限幅幅值为300mJ/cm,具有潜在实用价值。

[编辑本段]

展望

碳纳米管中的富勒烯

富勒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化学物理性质,已对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应用方面显示了诱人的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碳原子簇将要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高效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高效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优化近年来,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NF-PSCs)成为国内外能源科学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这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尤其是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n-OS)的飞速的发展。目前,研究的焦点是如何进一步提高NF-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论文主要围绕宽带隙氟取代聚合物给体材料(PM6)与窄带隙小分子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共混制备高效率的NF-PSCs,探索器件的各性能参数与活性层材料 的特性和共混薄膜的微观形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制备并探究了大面积、柔性NF-PSCs的光伏性能,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氟取代的宽带隙聚合物给 体材料PM6和小分子非富勒烯受体ITIC为研究对象,制备有机光伏器件并对器件性能进行研究。其中,PM6作为聚合物给体材料,具有较宽的光学带隙(1.8 eV)和较低的HOMO能级(-5.50 eV),以及较强的结晶性和以Face on取向为主的分子结构。 经过器件优化,在DIO和热退火的协同作用下,基于PM6:ITIC的活性层获得了宽而强的光谱吸收,平衡的空穴/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相分离尺寸,从而光伏器件获得了高达9.7%的能量转化效率;同时获得了高达1.04 V的Voc和16.0 mA cm-2的Jsc。值得注意的是,PM6和ITIC之间的HOMO能级差(ΔEHOMO)仅有0.10 eV,仍然可以获得高效的空穴传输;且能量损失(Eloss)低为0.51 eV。 9.7%的能量转换效率是基于Voc大于1 V且Eloss小于0.55 eV的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文献报道的最高值。2.为了进一步提高光伏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我们使用结晶性更强的窄带隙非富勒烯受体

富勒烯多少钱一克 富勒烯一克多少钱

富勒烯多少钱一克 富勒烯多少钱一克?富勒烯是一种纳米材料,在能源、化工、医疗和基础材料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是许多高新技术领域潜力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材料。诸多不错的性能,使富勒烯对化学、物理、材料、医药、微电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那富勒烯多少钱一克?可应用在哪些领域呢?下面就由先丰纳米简单的介绍一番。 富勒烯多少钱一克?在如今的市场上是没有一个准确的价格的,几百元到几千元的都有,如果想要了解详情,请立即咨询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工业应用: 富勒烯添加剂可以使润滑油寿命延长30%;富勒烯与碱金属形成的复合体系是优良的高温超导材料,其超导临界温度高达46K;基于C60光电导性能的光电开关和光学玻璃已研制成功;以富勒烯为关键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6.5%。此外,C60还能够在半导体、催化剂、蓄电池材料等领域得到深入应用。 2、生命科学方面: 基于富勒烯的磁共振造影剂、治疗癌症的新型药剂正在快速发展。C60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质,人们已开发出可以用在保养品中的富勒烯,为人类抗肌肤老化带来福音。王春儒说,富勒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碳材料,在超导、磁性、光学、催化材料及生物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将C60、C70的混合物渗入发光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咔唑中,得到的新型高分子光电导体在静电复印、静电成像以及光探测等技术中可广泛应用。此外,在炭黑中添加少量的富勒烯分子,可以降低胶料的滚动阻力。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富勒烯的内容,欢迎立即咨询先丰纳米。 先丰纳米是江苏先进纳米材料制造商和技术服务商,专注于石墨烯、类石墨烯、碳纳米管、分子筛、黑磷、银纳米线等发展方向,现拥有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和石墨烯膜完整生产线。 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在科研和工业两个方面为客户提供完善服务。科研客户超过一万家,工业客户超过两百家。 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9月注册于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现专注于石墨烯、类石墨烯、碳纳米管、分子筛、银纳米线等发展方向,立志做先进材料及技术提供商。 2016年公司一期投资5000万在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开发区成立“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形成了运营、研发、中试、生产全流程先进纳米材料制造和技术服务中心。现拥有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和石墨烯膜完整生产线,2017年年产高品质石墨烯粉末50吨,石墨烯浆料1000吨。 欢迎广大客户和各界朋友莅临我司指导!欢迎电话咨询或者登陆我们的官网进行查看。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能级排布研究

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能级排布研究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以吸收太阳光转化成电能的功能器件,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及研究,在传统能源储量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太阳能电池有望在将来可以有效的缓解能源危机。近十几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低成本,柔性,可卷对卷大面积生产以及材料容易合成的优点一直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尤其是近几年,一种小分子受体,俗称非富勒烯受体,搭配共轭聚合物给体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提升地十分迅速,目前单节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达到13.1%,比富勒烯受体搭配聚合物给体的最好的效率值还要高。并且,由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分子能级可以调整,未来有望继续刷新器件的效率值。 界面处能级排布对器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有很多研究都表明,给体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受体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之间的差值(Egap)决定了开路电压(Voc)的上限值。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传统的能级排布忽略了界面能的存在,而界面能的存在往往会对界面处能级排布产生影响,所以,准确地表征界面处的能级排布对于理解器件工作中的物理过程是必不可缺的。 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活性层材料,包括常见的三种聚合物给体:PBDB-T,PTB7,P3HT。并且选择了非富勒烯受体ITIC与传统的富勒烯受体PCBM进行对比,搭配这三种聚合物制备了平面型器件,并且制备了体异质结器件对比其开路电压。 由于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无序的能量会导致开路电压(Voc)的减小,所以,我们选取平面型器件的Voc值作为参考,用以研究开路电压与能级排布之间的联系。对于这几在种活性层材料,我们首先应该掌握它

富勒烯哪个厂家好 哪个富勒烯厂家好

富勒烯哪个厂家好 富勒烯哪个厂家好?富勒烯是一类由12个五元环和若干个六元环组成的中空笼状全碳分子,这种结构类似于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足球,因此也被称作“足球烯”。具有特殊的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等优异的性质,在超导材料、光电导材料、化妆品、纳米粒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那么富勒烯哪个厂家好?南京先丰纳米就是不错的选择。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富勒烯的一些合成方法。 1、石墨电阻加热法 电阻加热蒸发石墨的方法虽然首次得到了宏观量的富勒烯C60,但是在富勒烯的合成过程中,随着石墨阳极的消耗,两根石墨棒间的接触将逐渐消失,导致石墨棒间不稳定电弧的产生,最终影响了富勒烯的生成。 2、电弧放电法 在充满惰性气体的电弧反应腔体中,两石墨电极间无需保持真正的接触(存在一狭缝),通过调节弹簧使两电极间产生稳定的电弧,由此产生电弧等离子体。由于两电极靠的如此之近,以至分散在等离子区中的能量并不损失,而是被电极所吸收最终导致石墨电极的蒸发,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在氦气氛中碰撞冷却,得到高产率的C60和C70。 目前,电弧放电法己成为富勒烯合成的常用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各种富勒烯新结构的合成,绝大多数是采用该方法实现的。 3、多环芳烃热解法

长时间以来,多环芳烃都被认为是富勒烯形成过程中的中间体,理论和实验都表明了由芳烃组分直接构造C60或C70的可能性。1993年,Taylor等通过萘在1000℃、氢气气氛中的热解反应,在产物中检测到富勒烯C60和C70的存在。尽管这一过程富勒烯的产率很低(<0.5%),但却从实验上证明含10个骨架碳的萘是可以缀合在一起形成C60和C70的。 4、等离子体法 以氯仿为起始反应物,在辉光等离子体反应中合成得到C60和C70。体系的真空度、微波能量、氯仿的进样量以及稀释气体(氢气)的流速直接影响到富勒烯的生成,同时在反应体系的不同温区,C60、C70的产率以及C60/C70的比例也不尽相同。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富勒烯的内容,欢迎立即咨询先丰纳米。 先丰纳米是江苏先进纳米材料制造商和技术服务商,专注于石墨烯、类石墨烯、碳纳米管、分子筛、黑磷、银纳米线等发展方向,现拥有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和石墨烯膜完整生产线。 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在科研和工业两个方面为客户提供完善服务。科研客户超过一万家,工业客户超过两百家。 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9月注册于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现专注于石墨烯、类石墨烯、碳纳米管、分子筛、银纳米线等发展方向,立志做先进材料及技术提供商。 2016年公司一期投资5000万在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开发区成立“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形成了运营、研发、中试、生产全流程先进纳米

富勒烯相关知识

富勒烯 制备 目前较为成熟的富勒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法、热蒸发法、燃烧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电弧法 一般将电弧室抽成高真空, 然后通入惰性气体如氦气。电弧室中安置有制备富勒烯的阴极和阳极, 电极阴极材料通常为光谱级石墨棒,阳极材料一般为石墨棒, 通常在阳极电极中添加铁,镍,铜或碳化钨等作为催化剂。当两根高纯石墨电极靠近进行电弧放电时, 炭棒气化形成等离子体,在惰性气氛下碳分子经多次碰撞、合并、闭合而形成稳定的C60及高碳富勒烯分子, 它们存在于大量颗粒状烟灰中, 沉积在反应器内壁上, 收集烟灰提取。电弧法非常耗电,成本高,是实验室中制备空心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常用的方法。 燃烧法 将苯、甲苯在氧气作用下不完全燃烧的碳黑中有C60或C70,通过调整压强、气体比例等可以控制C60与C70的比例,该法设备要求低,产率可达到%-9%,是工业中生产富勒烯的主要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CVD) 主要用于制备碳纳米管,合适实验条件可制备出富勒烯。反应过程:有机气体和N2压入石英管,用激光、电阻炉或等离子体加热,气体分子裂解后在催化剂表面生长成富勒烯或碳纳米管。催化剂一般为Fe、Co、Ni、Cu颗粒。CVD设备简单,原料成本低,产率高;并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可大规模生产。 提纯

通常是以C60为主,C70为辅的混合物,还有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和碳纳米颗粒。决定富勒烯的价格和其实际应用的关键就是富勒烯的纯化。实验室常用的富勒烯提纯步骤是:从富含C60和C70的烟尘中先用甲苯索氏提取,然后纸漏斗过滤。蒸发溶剂后,剩下的部分(溶于甲苯的物质)用甲苯再溶解,再用氧化铝和活性碳混合的柱色谱粗提纯,第一个流出组分是紫色的C60溶液,第二个是红褐色的C70,此时粗分得到的C60或C70纯度不高,还需要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度高,设备昂贵,分离量小)来精分。Nagata发明了一项富勒烯的公斤级纯化技术。该方法通过添加二氮杂二环到C60, C70等同系物的1、2、3-三甲基苯溶液中。DBU只会和C70以及更高级的同系物反应,并通过过滤分离反应产物,而富勒烯C60与DBU不反应,因此最后得到C60的纯净物;其它的胺化合物,如DABCO,不具备这种选择性。 C60可以与环糊精以 1:2的比例形成配合物,而C70则不行,一种分离富勒烯的方法就是基于这个原理,通过S-S桥固定环糊精到金颗粒胶体,这种水溶性的金/环糊精的复合物[Au/CD]很稳定,与不水溶的烟灰在水中回流几天可以选择性地提取C60,而C70组分可以通过简单的过滤得到。将C60从[Au/CD] 复合物中分离是通过向环糊精水溶液加入对环糊精内腔具有高亲和力的金刚烷醇使得C60与[Au/CD] 复合物分离而实现C60的提纯,分离后通过向[Au/CD/ADA]的复合物中添加乙醇,再蒸馏,实现试剂的循环利用。50毫克[Au/CD]可以提取5毫克富勒烯C60。后两种方法都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不常用。 Coustel重结晶法 Coustel等利用C60和C70在甲苯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通过简单的重结晶法得到纯度为95-99%的C60 。本方法第一次重结晶得到C60的纯度约为95%,通过二次重结晶得到的C60 ,纯度达到98%-99%。 Prakash法由于C70等高富勒烯对AlCl3的亲和力大于C60 ,据此,Prakash将C60与C70的混合物溶入CS2中,加入适量AlCl3 ,由于C70等高富勒烯与AlCl3形成络合物,因而从溶液中析出, C60仍留在溶液

富勒烯介绍

富勒烯的发现、特性、结构极其应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专业0501班吴铭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只知碳的同素异形体有三种: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自1985年发现了巴基球,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巴基管(碳纳米管)和巴基葱,碳有了第四种同素异形体富勒烯,于是人们便开始了对其结构与特性的研究,并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富勒烯的发现、特性、结构极其应用。 关键词:富勒烯结构特性应用 目前为止,碳的同素异形体已被发现四种:金刚石,石墨,不定形碳和富勒烯。其中,人们对前三种应该早就熟知了,而对于最后一种恐怕大多人知知甚少。巴基球,巴基管和巴基丛统称富勒烯。以下则介绍富勒烯的发现特性,结构极其应用。 一.发现 (一) 巴基球的发现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波谱学家克罗托(h.w.kvoto)在研究星际空间暗云中含碳的尘埃时,发现此尘埃中有氰基聚分子,克罗托很想研究该分子形成的机制,但没有相应的设备.1984年克罗托赴美参加陂得萨斯州奥斯汀举行的学术会议,并到莱斯大学参观,现该校化学系系主任科生(R.F.cuv.jv)教授介绍,认识了研究原子簇化学的斯莫利教授,观看了斯莫利和他的研究生用他们设计的激光超团簇发生器,在氦气中用激光使碳化硅变成蒸汽的实验,克罗托对这台仪器非常感兴趣,这正是所渴求的仪器。三位科学家优异合作并安排在1985年8月到9月间进行合作研究。是时,他们用功率激光轰击石墨,使石墨中的碳原子汽化,用氮气流把气态碳原子送入真空室。迅速冷却后形成碳原子簇,再用质谱仪检测。他们解析质谱图后发现,该实验产生了含不同碳原子数的原子簇。其中相当于60个碳原子,质量数落在720处的信号最强,其次是相当于70个碳原子,质量数为840处的信号最强。说明C60是相对稳定的原子簇分子。(图1) (二) 巴基管和巴基丛的发现 1991年日本NFC公司的电镜专家饭岛博士,在氮气直流电弧放电后的阴极棒上发现了管状的结构的碳原子簇,直径约几纳米,成为碳纳米管(Cerbonnanofubes),又称巴基管(Buckytabes)。碳纳米管也是典型的富勒烯,可以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多层管则由几个或几十个单层管回轴套叠而成.想另管距为0。34nm与石墨层检举0。335nm相近.饭岛发现,如果巴基管全由方边形碳环组成,该管是不封闭的,可以向两端伸长;如果在管子两端有五边形,会将巴基管末端封闭。(图4) 1992年瑞士联邦大学的D.vgarte年人用高强度电子来对碳棒长时间照射,发现了多层相套的巴基球,结构像洋葱(Buckyonlons)。巴基葱的层面可达70多层。(图5) 二.结构及特性 (一)结构

富勒烯的应用现状

富勒烯(C60)研究与应用现状

富勒烯(C60)研究与应用现状 大连工业大学 摘要:富勒烯发现至今只有短短20年时间,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因此在这20 年中,使得C60化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章综述了富勒烯的几种合成方法,并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富勒烯;合成方法;应用 引言 富勒烯的发现始于1985 年Kroto 等【1】在高真空环境下激光溅射石墨的研究。利用这种方法只能产生数以千计的富勒烯分子,根本无法进行富勒烯详细的性质表征研究, 当然更谈不上应用。1990 年,Krastchmer 等【2】发明了低压氦气环境下石墨电极电弧放电法合成富勒烯,能够得到克量级的C60 产物。由于富勒烯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在材料、化学、超导与半导体物理、生物等学科和激光防护、催化剂、燃料、润滑剂、合成、化妆品、量子计算机等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1991 年富勒烯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分子,富勒烯被列为21 世纪的新材料。此后,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发明了更多生产富勒烯的方法,例如连续石墨电极放电法、激光配合高温石墨棒蒸发法【3】、引入铁磁性金属催化剂法【4、5】、高温等离子体石墨蒸发法【6、7】,苯高温火焰燃烧法【8-10】等。而且富勒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而富勒烯产品在未来社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富勒烯的合成方法 2.1水下放电法 水下放电法【11】将电弧室中的介质由惰性气体换为去离子水,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 以碳纯度为99%、直径6mm的碳棒做阳极, 直径为12mm的碳棒做阴极, 放入2. 5L 的去离子水中至其底部3mm的位置, 在电压为16 ~17V、电流为30A的条件下拉直流电弧, 产物可在水表面收集。 水下放电法不需要传统电弧法的抽气泵和高度密封的水冷真空室等系统, 免除了复杂昂贵的费用, 可进一步降低反应温度, 能耗更小, 并且产物在水表面收集而不是在整个有较多粉尘的反应室。与传统电弧法相比, 此法产率及质量均较高。此法可制备出球形洋葱富勒烯、像富勒烯似的碳纳米粒子、类似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粉末。 总之, 电弧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制备方法, 其C60产率可达10% ~13% , 为其物理、化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电弧法制备碳纳米管产率约为30% ~70% , 在电弧放电的过程中能达到4 000K的高温, 这样的温度下碳纳米管最大程度地石墨化, 所以制备的管缺陷少, 比较能反映碳纳米管的真正性能。但由于电弧放电通常十分剧烈, 难以控制进程和产物, 合成的沉积物中存在有碳纳米颗粒、无定形炭或石墨碎片等杂质, 而且碳管和杂质融合在一起, 很难分离。 2.2CVD法 CVD是制备富勒烯的另一种典型方法。催化热分解反应过程一般是将有机气体(通常为C2 H2 )混以一定比例的氮气作为压制气体, 通入事先除去氧的石英管中, 在一定的温度下, 在催化剂表面裂解形成碳源, 碳源通过催化剂扩散,在催化剂后表面长出碳纳米管, 同时推着小的催化剂颗粒前移。直到催化剂颗粒全部

非富勒烯受体ITIC及其改性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研究

非富勒烯受体ITIC及其改性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 研究 目前,电压损失成为进一步提高光伏性能的明显阻碍之一,因此本文利用变光强、变温以及电致发光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电荷转移、能量无序度和电荷转移态(ECT)对于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1%的高性能非富勒烯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影响。并且通过系统的优化路线对另一种代表性的非富勒烯受体太阳能电池进行优化和性能提升,主要通过变光强和其表面形貌的变化来考察不同给受体比例和不同添加剂对器件的影响,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1)利用Voc随温度变化来探究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电压上限,通过实验证实了器件的Voc与能量无序有关。我们发现最优太阳能电池基于PBDB-T:IT-M与ITIC,PC71BM作为受体的器件相比,具有最低能量无序度。 确定的能量无序度可以调节不同能带器件的Voc,基于EQE和EL 光谱对能量的计算,我们发现PBDB-T:IT-M器件ΔVnonrad随ECT增加而减小,Voc辐射限制结合非辐射损失获得的数值和实验Voc数值相符。结论表明,传输和CTS的能量无序度最小化与是减少Voc损失改善器件性能的关键,通过精确调节BHJs的能量和传输性能,可以减少非辐射电压损失。 (2)基于聚合物给体PBDB-T和一种非富勒烯受体m-ITIC组合,制备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并基于添加剂来调控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电荷复合,我们发现PBDB-T:m-ITIC体系和不同添加剂(DIO,CN,DPE和NMP)均表现出优异性能。通过进一步调节优化可获得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1%的出色性能。

富勒烯

富勒烯 富勒烯(Fullerene) 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任何由碳一种元素组成, 以球状, 椭圆状, 或管状结构存在的物质, 都可以被叫做富勒烯. 富勒烯与石墨结构类似, 但石墨的结构中只有六元环, 而富勒烯中可能存在五元环. C60是于1985年由Rich ard Buckminster Fuller发现的第一个富勒烯, 又被称为足球烯. 这是因为C60的表面结构与足球完全一致. 富勒烯这个名称也由Fuller 而来, 而我们一般用Buckm inster fullerene 指足球烯. 性质 密度和溶解性 C60的密度为cm。 C60不溶于水,在正己烷、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导电性 碳原子本具有导电性,而C60分子的导电性优于铜,重量只有铜的六分之一,一个巴克球分子相当于一纳米,可谓极微小,它的导电性来自奇特的分子结构并非靠其他原子,可见不久的将来人类世界将诞生非金属电缆、非金属电路板...等富勒烯产品。 结构

克罗托受建筑学家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RichardBuckminsterFuller,18 95年7月12日~1983年7月1日)设计的美国万国博览馆球形圆顶薄壳建筑的启发,认为C60可能具有类似球体的结构,因此将其命名为buckminster fullerene(巴克明斯特·富勒烯,简称富勒烯)。 富勒烯是一系列纯碳组成的原子簇的总称。它们是由非平面的五元环、六元环等构成的封闭式空心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的共轭烯。现已分离得到其中的几种,如C60和C70等。在若干可能的富勒烯结构中C60,C240,C540和直径比为1:2:3。C60的分子结构的确为球形32面体,它是由60个碳原子以20个六元环和12个五元环连接而成的具有30个碳碳双键(C=C)的足球状空心对称分子,所以,富勒烯也被称为足球烯。球体直径约为710pm,即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其中五边形彼此不相联接只与六边形相邻。与石墨相似,每个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和相邻三个碳原子相连,剩余的p轨道在C60分子的外围和内腔形成π键。 (补充:C60双键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每个孤立的碳原子周围有三个键(一个双键,两个单键)。而每个键却又是两个碳原子所共有,因此棱数=60×3×(1/2)=90 由于单键数+双键数=总棱边数单键数=2×双键数(即单键数为双键数的2倍)设单键数为a个,双键数为b个,则 a+b=90 a=2b 所以b=30) 其他

碳材料介绍

新型碳材料的发展及简介 摘要:碳是世界上含量十分丰富的一种元素。碳材料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主导的作用,其应用最为出众的一次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又获得了几种新型的碳材料--碳纳米管、碳纤维、C60、碳素系功能材料等。 关键词:碳材料碳纳米管碳纤维 一、前言 碳是世界上含量及广的一种元素。它具有多样的电子轨道特性(SP、SP2、SP3杂化),再加之SP2的异向性而导致晶体的各向异性和其排列的各向异性,因此以碳元素为唯一构成元素的的碳材料,具有各式各样的性质。在历史的发展中传统的碳材料包括:木炭、竹炭、活性炭、炭黑、焦炭、天然石墨、石墨电极、炭刷、炭棒、铅笔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对碳元素的研究又发明了许多新型炭材料:金刚石、碳纤维、石墨层间化合物、柔性石墨、核石墨、储能型碳材料、玻璃碳等。其中新型纳米碳材料有:富勒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石墨烯等。 没有任何元素能像碳这样作为单一元素可形成如此多类结构和性质不同的物质,可以说碳材料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如最硬--最软、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绝热-良导热、吸光--全透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的进步,人们不断地发现和利用碳,可以这么说人们对碳元素的开发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自1989年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设置每年的“明星分子”以来,碳 ”相继于1990年和1991年连续两年获此的两种同素异构体“金刚石”和“C 60 殊荣,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又授予发现C 的三位科学家,这些事充分反映了 60 碳元素科学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碳元素和碳材料具有形式和性质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碳元素和碳材料人有许多不为人们知晓的未开发部分。 二、国内外新型碳材料的发展趋势

2015.11太阳能受体材料详解

受体材料读书报告 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有低成本、轻质、柔性和可溶液加工的特点。近些年通过开发高空穴迁移率、协调的能级结构和良好波谱吸收的给体材料,单层和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均达到10%。在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受体材料与给体材料有着一样的重要性,然而受体材料的研究远落后于给体材料。目前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因其在混合膜中高电子迁移率、良好的电子捕捉能力和各向同性的电荷传输性能被广泛作为受体材料应用。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低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局限的能级结构和制作纯化的高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以富勒烯为受体材料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发展。而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分子结构容易设计修饰,可以调节能级结构和提高自身电子迁移率,因此进一步发展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仍有必要。 1.1调节受体分子侧基 Zhan等在2015年报道了高效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的结构(见下图)。受体分子中三苯胺(TPA)结构中的N原子采用的是SP3杂化,N原子上孤电子对相当于第四个基团,同时因为每条臂都具有相当的刚性和空间位阻,受体分子结构如图螺旋桨结构一般。文献中以P3HT 为给体材料(HOMO-4.76eV、LUMO-2.74eV),星型S(TPA–DPP)为受体材料(HOMO-5.26eV、LUMO-3.26eV),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18V,短路电流2.68mA*cm-2,PCE为1.20%。其中开路电压高达1.18V这是因为S(TPA–DPP)的LUMO能级与P3HT的HOMO能级差值为1.5 eV。文献中采取了退火操作,退火后P3HT的结晶尺寸适当程度增大,表面粗糙程度增加,退火操作增加了电荷传输性能,IPCE明显提高。从薄膜和溶液中紫外-可见光吸收谱图得出,该扭曲的螺旋桨结构受体分子在薄膜中没有产生大的聚集状态。文中退火操作适当的提高了相分离尺寸,从而提高了Jsc和IPCE。

化学所在氯取代有机光伏材料设计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化学所在氯取代有机光伏材料设计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有机光伏(OPV)电池是一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绿色能源技术。近年来,得益于新材料的发展,OPV电池的光伏效率取得了大幅提升,表现出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面向OPV 技术产业化,提升材料光伏性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合成成本的控制。在材料设计中,引入卤原子是最常见且有效改善光谱、能级以及聚集形貌等基本特性的分子设计方法。目前,众多高效率给、受体材料的制备过程大多包含步骤冗长、产率较低且成本高昂的氟化过程,严重制约了有机光伏材料的大批量制备研发进程。 在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侯剑辉课题组采取氯化方法设计高性能有机光伏材料,取得了系列进展。聚合物给体方面,该课题组与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张少青合作,将苯并二噻吩(BDT)类聚合物PBDB-TF中的氟原子替换为氯原子,不仅大幅缩短了合成步骤,而且材料在电池器件中也表现出更高的光伏效率(Adv. Mater. 2018, 30, e1800868);非富勒烯受体方面,该课题组通过引入二氯氰基茚二酮作为端基,显著地增强了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拓宽了材料的吸收范围,相应材料在各类型电池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性能(Adv. Mater. 2017, 29, 1703080; Sci. China Chem. 2018, 61, 1328-1337; Adv. Mater. 2018, 30, 1800613; Nat. Commun. 2019, 10, 2515)。近期,该课题组系统总结了有机光伏材料的氯取代修饰方法,深入探讨了相关的分子设计及光伏特征,相关内容发表在Acc. Chem. Res. 2020, 53, 4, 822-832,论文第一作者为副研究员姚惠峰,通讯作者是研究员侯剑辉。 在最近的工作中,该课题组通过细致地优化近期出现的明星受体分子Y6,通过氯化的方式制备了新的受体BTP-eC9;该方法提升了分子排列有序性,促进了电荷传输,在单节电池中获得了最高17.8%的光伏效率,并得到了国家计量研究院的认证(17.3%),证明了氯取代修饰方法在高性能有机光伏材料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魏志祥课题组和瑞典林雪平大学高峰课题组提供了材料形貌表征及器件物理相关的支持。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近期的Advanced Materials上,通讯作者是姚惠峰,第一作者是崔勇。

高效三元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高效三元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备低成本、质量轻、可柔性、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是具有重大产业前景的新一代绿色能源技术。非富勒烯材料合成路径简单,分子能级可调性强,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OSCs近年来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主流的非富勒烯普遍存在薄膜形貌难以调控、载流子迁移率低等缺陷。三元策略能有效拓宽活性层吸收光谱范围,提升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 (JSC)和填充因子(FF)。 但是三元器件的研究中存在着光电转化效率(PCE)较低、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基于经典的非富勒烯体系PTB7-Th:ITIC,采用三元策略来优化器件的性能,得到了高效率高稳定性的三元非富勒烯器件。 主要内容如下:1.在PTB7-Th:ITIC体系中引入了一种基于菲并咪唑的小分子材料TPPI-TPE,实现了高效率的三元非富勒烯器件。当掺杂比例为10 wt%时,与二元器件相比,三元器件的FF从57.88%提升到65.63%,PCE从7.88%提升到9.50%,提升幅度超过20%。 研究表明,TPPI-TPE与二元主体系的吸收光谱互补,引入可以增强共混膜的光吸收,更重要的是TPPI-TPE可以促进聚合物给体的结晶,增强其π-π堆叠强度,对活性层的形貌起到了调控作用,激子解离和电荷传输同时得到了改善。2.在此基础上,向PTB7-Th:ITIC体系中引入染料分子香豆素7(C7),实现了高性能三元非富勒烯器件,并详细研究了第三组分与主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对性能造成的影响。 当C7掺杂比例为10 wt%时,三元器件JSC从14.87 mA/cm2提升为18.36 mA/cm2,获得了10.16%的PCE,较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生物医学效应

专业课程实践论文题目: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制 备和生物医学效应任课教师:罗志勇 姓名:刘远见 学号:20096918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2009级材料化学1班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生物医学效 应 刘远见liuyuanjian [重庆大学化工学院2009级材料化学1班重庆中国 400044] [摘要]:富勒烯和其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含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超导、光学及催化等多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和细胞保护作用、抗菌活性、抗病毒作用、载带药物和肿瘤治疗等活性。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论文重点综述了几种典型富勒烯及衍生物的制备和生物效应。 [关键字]:富勒烯;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细胞保护; [Abstract]: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fullerene and its denvatives have a widerange of potential appacations in biomedical field.They have many advantages in cell protection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antibacterial activity,antiviral activity,drug delivery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In this paper,biomedical effects of fullerenes have been highlighted,and the synthesis of fullerene its derivative have been reviewed as well. [Key words]:fullerene;Nano-materials;Biological effects;Cytoprotective 纳米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并列成为2l世纪的三大支柱科学领域。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as)和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s,UFPs),一般是指尺寸至少有一维在l~100 nm间的粒子。纳米尺度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处于这个区域的材料具有一些独特性质,如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空气中纳米颗粒虽然浓度很低,但具有很高的颗粒物数目。将宏观物体细分成纳米颗粒后,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性质和大体积固体相比将会显著不同。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化学成分、表面结构、溶解性、外形和聚集情况决定着它们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使得纳米材料在将来有着广泛的用途。(1) Kroto等(1985)于1985年发现了巴基球,并提出了球型中空分子的模型,将之命名为富勒烯(C60)。Kratschrner等(1990)首先用石墨电弧放电法实现了富勒烯的宏量制备,此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富勒烯的热潮。涉及的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材料科学等。一个分子能如此迅速地打开通向科学新领域的大门,这是非常罕见的。由于富勒烯分子的巨大科学意义,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1年的“明星分子”。

高效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高效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本论文分别从末端受体单元与中间给体单元间的连接单元和末端受体单元两个方面分别对本组已报道的优秀小分子受体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细微调控,设计并合成了四个高效的“受体-给体-受体”(A-D-A)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并对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光学吸收性质、电化学性质、作为受体材料的有机光伏器件性能,以及活性层形貌做了系统的研究。 两部分的摘要如下:一、以FDICTF(F-H)受体分子为基础,通过在末端基团双氰基茚满二酮上引入卤素原子(F,Cl和Br),设计合成了三个新的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相对于受体分子F-H,三个分子表现了红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增强的结晶性以及电荷迁移率。 引入卤素后,给受体混合膜中出现了更倾向于face-on的堆积方式,这种堆积方式有利于双分子复合的减弱以及电荷的传输与收集,从而获得较高的短路电流密度以及填充因子。当采用PBDB-T作为给体材料制备器件,分别获得了 10.85%,11.47%和12.05%的能量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的基于F-H的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9.59%。 是同时期文献报道的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单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值之一。二、设计合成了以非富勒烯受体分子F-H的核作为中间给体单元D,以双氟取代的双氰基茚满二酮为末端受体单元A,以噻吩并噻吩甲酸异辛基酯为D-A间连接单元Q的小分子受体材料F-TT-2F。 噻吩并噻吩甲酸异辛基酯的引入增加了醌式共振效应,双氟取代的双氰基茚满二酮的强拉电子作用使得分子的能级也有所降低,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当采用

面向非富勒烯型有机光伏电池的聚合物给体材料设计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December Acta Phys. -Chim. Sin.2017,33 (12), 2327?2338 2327 [Feature Article] doi: 10.3866/PKU.WHXB201706161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5398662.html, 面向非富勒烯型有机光伏电池的聚合物给体材料设计 张少青1,2侯剑辉2,* (1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北京 100190) 摘要: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光伏电池(OPV)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的新型光伏技术。在OPV技术的发展过程 中,富勒烯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材料占据了相当长时间的统治地位,因此聚合物给体材料设计中对如何与富 勒烯受体材料相互匹配考虑较多。最近几年来,基于聚合物给体和非富勒烯有机受体的OPV电池,简称为 非富勒烯型NF-OPV,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在此类电池中,聚合物电子给体和非富勒烯型电子受体材料 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比于较为经典的富勒烯型OPV,NF-OPV对聚合物给体的光电特性和聚集态结 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NF-OPV的特点,重点介绍NF-OPV对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吸收光谱、分 子能级以及聚集态结构等特征的新要求,总结最近几年来的相关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聚合物电子 给体材料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共轭聚合物;分子设计;非富勒烯受体;光伏效率 中图分类号:O646 Rational Design Strategies for Polymer Donors for Applications in Non-Fullerene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ZHANG Shao-Qing1,2 HOU Jian-Hui2,*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P. R.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Physics and Chemistry,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P. R. China) Abstract: Solution-processable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OPV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fullerene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been predominately used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materials to fabricate OPV devices. In recent few years, non-fullerene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NF-OPVs), consisting of polymers as the donors and the non-fullerene (NF) materials as the acceptors,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highes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of NF-OPVs exceed those of fullerene-based OPVs. In these NF-OPVs, both polymeric donor materials and NF acceptor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achieving outstanding efficiencies, and hence, the molecular design of the polymer donors has been deemed a very important topic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In this review, we will present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polymer donors in NF-OPVs and summarize the recent progress related to polymer donors for the applications in highly efficient NF-OPVs. Key Words: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Conjugated polymer; Molecular design; Non-fullerene Received: May 29, 2017; Revised: June 11, 2017; Published online: June 16, 2017.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jhzlz@https://www.360docs.net/doc/3115398662.html,; Tel: +86-10-82615900.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91333204, 21325419, 51673201)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DB1203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1333204, 21325419, 51673201)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B类先导科技专项(XDB12030200) ?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内嵌金属富勒烯

摘要 富勒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碳笼结构高分子化合物, 其分离、纯化是影响该研究领域进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概述了富勒烯及内嵌金属富勒烯的性质及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富勒烯、内嵌金属富勒烯的柱色谱分离。色谱法是目前分离富勒烯的重要手段, 本文概述了该法在富勒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色谱法富勒烯分离纯化 Abstract Significant increases of fullerenes yields, as well as the additional, selective extractions of higher order fullerenes were achieve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s of fullerenes from the obtained soot extracts were performed by continue elution, in one phase of each process,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with original, defined gradients of solvents, from pure hexane or 5 % toluene in hexane to pure toluene, on active Al2O3 columns, by the new, improved methods.The advances in chromatographic purification using alumina, as well as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que, main optical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se molecules are reported. Keywords: Carbon soot, Basic and higher fullerenes, Solv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