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

局属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概况】

2004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确领导下,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部、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狠抓了业务体系建设、实验室改造和综合楼建设三项重点工作,通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实现了安全生产。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87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18人(其中研究员和教授级高工29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63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15人(其中博士8人,在读博士11人,硕士16人)。从事专业技术人员93人,综合事务治理23人(其中所领导4人),物业治理服务29人,开发经营26人,其它人员19人。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设置办

187 / 420

公室、财务处、人事教育处、党群工作处、技术治理处(与地质调查部合属办公)、经济治理处、综合治理处等7个综合治理部门。下设实验测试室、信息资料室、物业治理部3个二级治理机构。有科地基础有限公司、德天非开挖有限公司、康迪珠宝公司、印刷厂、招待所等5个经济实体。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的专业特点是“一老一新”,在解决前寒武纪地质、第四纪地质以及大区矿产资源潜力综合评价和重大水资源、环境地质问题方面富有经验并有相当优势。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矿实验测试、计算机软件研制与开发、地理信息系统(GIS)、出版制图和质量治理等方面人员配套。

2004年是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进入全面建设的一年,按照局给予的职责,加强了华北地区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治理,华北地区综合性地质调查研究任务和华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治理与服务,完成了局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地调与科研】

一、全面完成地调科研项目任务,项目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地调科研成果显著

2004年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的地调和资源补偿费项目共

24个,其中地调项目20个,资源补偿费项目4个。完成1:5万地质填图500 km2,完成设计的100%;1:25万地质填图5000 km2,完成设计的125%;槽探844.51 km3;钻探900 m;坑探560m,完成设计的112%;物探剖面92 km,完成设计的100%;土壤、地气、气汞测量20 km,完成设计的100%。

组织了2003年度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汇报会,编制了《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2003年度地质调查项目成果专辑》,组织了中蒙边界重要成矿带1:100万成矿规律图编制和研究的论证工作。完成了9个新开项目的设计编写和评审工作,其中优秀2个,良好6个,优良率100%。提交成果报告2个,均为优秀。

地质调查取得显著成果,要紧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基础地质和综合研究方面

1.新疆1:25万石棉矿幅区调。初步查明了测区了主体构造格架是通过加里东期蛇绿岩混杂岩带所代表的造山事件形成的,总结了各构造单元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初步建立了测区的岩石(构造)地层序列;对基底变质岩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特征和原岩建筑进行了初步调查,初步理请了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演化序列;初步明确了阿尔金断裂带在区内

189 / 420

的分布、形态和运动学特征;对测区出露的铜、铅、锌等矿点、矿化点和异常区进行了初步的基础地质调查,发觉了该类矿产的分布规律。

2.天津1:5万官庄乡等三幅泥质海岸带生态地质调查。建立了深覆盖区和海岸带地质调查的方法体系,查明了测区全新世以来古河道、古湖沼、古海岸的时空分布和地质环境演化。

3.中央造山带变质基底构造分区与时序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岩石探针(薄片)的镜下详细观看,确立了秦岭造山带东秦岭地区秦岭岩群内基性麻粒岩、酸性麻粒岩的存在;对秦岭岩群的形成时代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完成了“中国前寒武纪重大地质问题研究—中国中西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全球构造意义”研究报告的编写。

4.华北重要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组织了包头—满都拉地质走廊现场考察,出版了基础地质调查论文专辑,在华北地台北缘初步筛分出大规模的古元古代岩浆岩带。

5.冀北前寒武纪微体化石研究。深入研究了长城系和滹沱群单细胞真核生物与古环境的关系。

(二)资源评价方面

1.新疆阿尔金山东段铅锌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评价。施工平硐两个,均见矿体,矿体宽度2~20m。通过上述野外工作,圈定铅锌矿体1个,铜矿体1个,还发觉铜矿化蚀变带2条。

2.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铜矿找矿方向研究。发觉或筛选出具有进一步工作的矿点5处。

3.河北宣化申太庄—常庄子铜铅锌矿普查。估算3341资源量:铅锌1.4万吨,银16吨。地质、物探工作显示井儿洼地区找铜前景较好。

4.内蒙古呼市北山金矿普查。通过坑探揭露,差不多确定了I-1号矿体的产状,走向北西,近于直立,I-2号矿体在坑道中见到10 m宽的矿体。

5.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碾子峪乡北台子金矿普查。在北台子普查区和葫芦峪东山分不发觉2条矿化带。

6.内蒙古阿拉善杭乌拉—好比如山成矿带金矿资源普查。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11处综合化探异常。

(三)水工环地质方面

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评价综合研究。完成了“华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战略研究报告”的编写。其它方面的各类项目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完成

191 / 420

了2005年项目立项工作,通过项目的安排,初步实现了地质调查向重要成矿区带和重要经济区转移的调整。

(四)科学研究方面

1.中国北方元古宙沉积-构造环境及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制约项目。获国土资源部200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2.天津沿海地区近现代重大地质环境演变及对策项目获天津市科委批准,表明地质工作为政府决策服务又进了一步。

3.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划分出六大构造区、七次重大地质事件、八大成矿远景预测区,经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组织出国考察和参加国际会议5次,接待境外来访3次。提交科研报告3份,发表科技论文27篇,其中国外3篇。

二、认真履行了华北地区项目治理的职责,项目治理有序,业务活动活跃

2004年华北地区正在执行的打算项目7个,工作项目60个,其中收尾的项目26个,正在执行的项目34个。全年经费总量6462万元,钻探总工作量8300 m(包括坑探400 m)。审查设计30个,三分之一为优秀,其余为良好。野外验收2个,一个优秀,一个良好。成果报告验收13个,其中

6个优秀,7个良好。

按照局的部署和要求,起草打算项目任务书6份,工作项目任务书34份。编制了华北地区地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编写了华北大区打算项目的年、季报。组织开展了区调数字填图技术方法培训,组织召开了北方片农业地质调查任务协调和设计编写研讨会。完成了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的统计工作,其报表被局评为2003年度优秀统计报表。完成了项目设计的预算审查工作。

在完成地质调查科研项目任务的同时,开展了六项重要业务活动,使大区中心真正成为业务活动的平台。一是组织了蒙古国矿产考察,为资源调查北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前期预备。二是召开了海岸带地质环境与都市进展研讨会,四位院士和国内外200多名专家到会,围绕都市的进展,研讨了海岸带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爱护。三是召开了前寒武纪研究中心年会,讨论了前寒武纪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四是组织了包头-满都拉地质走廊考察,研究分析了华北北部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五是组织了太行山北段-中条山-豫西南铜多金属矿现场考察,总结交流了找矿经验,提出了找矿靶区和下一步工作设想。六是召开了资源调查研讨会,研究和探

193 / 420

讨了华北要紧构造单元成矿背景,确定了主攻矿种和找矿方向。

【改革与治理】

以ISO9000质量治理体系为主线,强化了项目技术和质量治理。狠抓了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质量,提高了项目工作水平。进一步理顺各级项目的治理关系,明确治理职责与任务。按照地调项目实施与项目治理岗位分开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单位内部项目业务部门与项目治理部门的关系。

初步建立起业务工作体系框架,为地质调查骨干队伍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从项目体系上,突出了资源和环境两个领域,地质调查与研究的重点向华北转移,初步形成了“南北两缘抓资源,平原海岸搞环境”的项目格局;从项目的工作体系上,初步形成了以博士为项目负责、以硕士和本科为业务骨干的项目团队;从项目治理体系上,紧密了干与管的联系,整合了技术资源,使项目治理初步实现了向项目的组织实施的转移。

实验室和全所电力改造差不多完成,形成总投资近480万元,其中电力改造130万元。改造完成后,完全满足地质大调查新增实验仪器对环境的要求和全所对电力的需求,使我所的实验技术条件得到全然地改善。地调科研

和职能办公从大局动身,顺利完成了整体搬迁。

综合楼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经陈质枫副市长协调,市政府拿出200万元,我所在原协议8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100万元,河东区再拿出100万元,共计1200万元,解决了河东区结核病院的搬迁问题,土地整体划归我所。完成了实验楼拆迁。

2004年接收毕业生4人,调入11人(其中技术骨干8人)。推举3名业务骨干读在职博士,与吉林大学地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3人,资助1名长安大学贫困优秀研究生为我所定向培养。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的业务和岗位培训均按培训打算完成。年初调整了岗位津贴,全所在职人职员资总额已达到64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3.9万元,确保了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

实现了安全生产。全年组织安全检查4次,不定期检查8次,查出各类隐患8项,整改率100%。65人次参加了出队前的野外安全培训,79人次参加了防火安全培训。全年安全经费支出4.5万元。

【经济治理】

依照局2003年地质调查项目统计年报布置会的要求,组织了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单位统计年报工作,对各单位的地质调查统计年报进行了初审,保证了按

195 / 420

时、按要求上报,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了局的好评。

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和完整地反映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的进展情况,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及时掌握和了解各个项目的进展,使统计工作反映项目的全过程,提高了统计报表的质量。完成了2004年度的统计月报、半年报和年报工作。

进一步强化完善了财务预算治理,编制并执行了内部打算,细化项目预算,严格按项目预算执行,规范项目经费支出,加大项目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没有超支现象发生。配合部局进行了财务大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治理。对所属4家经营开发企业进行了审计和资产核实,差不多查清了资本的构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2004年年完成预算总收入3495万元。其中,地调科研项目收入2199万元,占总收入的63%;事业费收入1198万元,占总收的34%;技术收入65万元,占总收入的2%;其他收入33万元,占总收入的1%。

在项目收入中,地调项目1395万元,占项目收入的63%,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660万元,占项目收入的30%;科研项目144

万元,占项目收入的7%。所项目经费占华北地区地质调查经费总量的21.6%。

全年完成预算支出3434万元。其中,地调科研项目支出2178万元,事业费支出1256万元。

全年实现结余4203万元,其中野战军装备结余3123万元,地调项目结余363万元,资源补偿费项目结余418万元,住房公积金结余116万元,事业结余28万元,基建结余155万元。

开发经营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2593万元,负债117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5.33%。企业中的国有股份达到492.63万元,国有资本的收益率为9.4%。改制以后的科地公司经营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增资扩股达到1500万元,顺利实现了企业升级。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和职工思想动态分析会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了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和局党风廉正建设的若干规定

197 / 420

及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提出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开展了对出租房屋等的专项审计工作。

配合部、局完成了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完成了领导干部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工作;进行了处级干部试用期考核,聘用了30名处级干部;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依照结构调整的需要,重新调整了党支部建制;全年转正2名预备党员,完成了党内年报工作。

组织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发挥了职工代表大会作用,组织职工为所的进展和治理工作建言献策提合理化建议,先后收到职工提案23份。涉及19项内容,做到了件件有回音。通过了所长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岗位补贴实施方法》。

进行了工会换届改选,工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统战、共青团工作。

充分利用社会公开媒体和所内网络、小报、简报,及时宣传地调科研动态和成果,宣传先进。小报出版12期,连续登载了我所地调科研成果和岗位标兵,在内

网上公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时代背景》、牛玉儒、任长霞先

进事迹等多篇学习辅导材料。网

上学习差不多成为思想政治工作

的要紧载体。一年来,李俊建被

评为2003年度天津市“十五”立

功先进个人,骆庆君、孙晓明被

评为科技系统“十五”立功先进

个人,水环室被评为科技系统“十

五”立功先进集体。

为职工办实事,对甲楼的宿

舍环境进行了改造。组织开展了

寓教于乐的文娱活动,开展了送

温暖、献爱心活动三次,捐献现

金5300余元,衣被544件。

(宋长富)

199 / 420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2004年,在部、局的正确领导下,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工作会议的布署和要求,深化改革,加强治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实现了2004年各项工作目标。2004年沈阳地质矿产研究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扶贫先进单位”、“沈阳市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概况】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现有职工240人,其中在职210人,离休16人,退休184人。在职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167人,其中研究员14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6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61人,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8人,在读博士6人。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25号,占地面积5078 m2,房屋建筑面积

8621m2。

内设治理机构为:办公室、财务处、人事处、党群工作处、技术治理处、经济治理处、审计处。

二级工作机构为:地调部、经营开发部、物业部。

地调部下设:区域地质调查室、矿产资源评价室、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室、工程技术方法室、岩矿测试室、信息资料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东部大陆边缘地质研究中心设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地调与科研】

2004年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各类项目共计25项,其中新开5项。其中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4 项。国家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4项;科技部专项1项;辽宁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3项;与外单位合作项目3项。

地调项目取得较好的成果。

2004年共完成的4项成果报告、1项野外验收、1项中评估和13项设计审查均取得了100%的优良率。其中,“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研究”、“内蒙-兴安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广义义县组火山旋回地层研究”和“内蒙额尔古纳市吉兴沟金矿普查”等4项成果报告全部通过地调局的评审,分不取得1项优秀和3

201 / 420

项良好的成果。

1:25万西乌旗幅区域地质调查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觉了古亚洲洋构造区内古洋壳存在的重要地质证据。

1:25万铁岭幅项目在汲取俄罗斯生态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我国东北地质特征的1:25生态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并在野外数据采集和调查记录方式与内容上有所创新,为今后开展我国特色的生态地质调查,建立技术规范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东北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完成了辽西地区1:25万区调成果总结,初步建立了东北地区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和热事件年代格架及不同时代岩浆活动的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编制了东北地区1:250万中生代地质构造图。

“内蒙-兴安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综合研究”系统总结了内蒙-兴安成矿带成矿地质构造背景,确定了16个重要含矿建筑和11个成矿岩浆岩系列,划分出8个Ⅲ级成矿带、21个成矿远景区和41个找矿远景区,建立了区内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带1:50万地质图、航磁、重力、化探、矿产地等数据(图)库,并发觉新的矿产地。

“洛古河勘查”项目在普查

区深部圈出了Pb、Zn、Cu、Ag和Mo的5个工业矿段,估算Mo资源量6500t,并发觉W的工业矿化显示;经对矿区与成矿关系紧密的侵入体测年,初步确认了该矿床为与中生代侵入杂岩紧密相关,具有大型矿床的差不多特征。

“辽东地区铜铅锌成矿规律研究”开展了红透山—清原绿岩带和青城子外围金银矿的成矿预测工作,并发觉铜矿点1处。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铅锌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在翠宏山矿区外围新发觉一条磁铁矿(化)体,矿体围岩为粗粒二长花岗岩,含矿岩石为角岩、透辉透闪矽卡岩。矿体宽约10 m,延长大于200m,目估铁品位30~35%,值得进行评价利用。

此外,参加完成的“蒙甘新相邻地区(北山)综合找矿预测与评价”项目获得了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

2004年,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发表论文48篇,其中国际SCI检索2篇,国外刊物1篇。出版专著一部。

【改革与治理】

一、深化改革,大区中心建设取得时期性成果

按照部、局党组关于国家地质工作部署调整和加速大区中心建设的要求,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局工作会议

203 / 420

精神,积极开展业务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进一步认清了地质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从思想上实现了四个转变,进一步明确了大区中心的定位和工作目标,积极调整业务工作方向,使国家地质工作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的重大需求更加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地学科技合作,拓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落实“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使大区地调中心的功能日趋完善。

1.组织结构调整工作顺利完成。依照局关于加强大区中心建设的要求,按照人员精干,运转协调的原则,完成了组织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完成了新一轮竞聘上岗工作,新组建了综合治理处和工程技术研究室。

2.业务结构调整初步到位。围绕国家地质工作和东北地区经济可持续进展的重大需求,调整了业务结构及工作方向;矿产资源评价综合项目研究重点放在开展区域成矿规律、区域资源评价和数据库建设三方面工作;对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调查评价项目,更注重工作项目的整合和综合研究工作;基础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方面,加大了与矿产资源评价和水环评价项目的整体协调。

进行了辽西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成果的集成,编制辽西地区1:50万地质图、矿产分布图、地质建筑图和成矿基础地质背景等图件。加速了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的工作成果集成和转化。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依照国家聘用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有关要求,本着“按劳分配、绩效挂钩、逐步拉开分配档次”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和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2004年适当投入增量,改革了工资分配方法,加大了岗位工资在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了激励机制。

采取积极措施,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通过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优化了队伍结构。

2004年,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已有9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有3人进入博士后工作站深造,出国进修学成归国1人,聘外籍专家3人。

接着鼓舞和支持在职人员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和短期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2004年来共有50余人次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交流,6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和各类培训。

4.深入开展大区国家地调工作需求调研。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使

205 / 420

大区地调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相结合,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求调研组。所长亲自带领调研组先后到东北三省一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就经济进展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大区项目治理、区域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等内容开展调研,与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加强了与大区内有关单位合作交流。

5.加强大区地质工作规划部署建议的研究与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完成了2005年度新开项目论证和续作项目评估工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东北地区各专业地质大调查2005年立项建议方案;完成“十一五”东北地区地、物、化、遥工作规划部署方案建议,组织召开了“东北地区经济基础进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及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打算建议”研讨会,都得较好成果。其中大兴安岭地区有色多金属勘查评价工作项目已进入预启动时期;农业地球化学勘查评价工作在三省一区全面展开;都市地质调查(矿业转型都市)试点已列入年度打算;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项目得到部、局及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

为提高东北地区经济进展资源保障及相关服务能力,组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