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组号:试验日期:

组长:组员:

实验名称: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实验目的:测定砂在松散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

实验仪器: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其内径为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

3、漏斗

4、烘箱温度控制在 100~110度

5、小木条刮平用

实验原理:ρO=(M2-M1)/V

M2:砂与容量瓶的总质量

M1:容量瓶的质量

V:容量瓶的体积

实验步骤:1、称容量筒重M1,将容量筒放置与于漏斗下用勺将砂装入漏斗中。

2、打开漏斗活门,砂样徐徐流入容量筒中,至筒上面形成锥形为止。

3、用小木条在容量口上面的中心线向两个方向刮平。称容量筒与砂的质量M2。

原始数据与处理结果:

石子、砂子密度

砂子石子的密度说法 第一种说法: 公路用中砂堆积密度一般是1390~1450kg/m3。 建筑材料堆积密度:砂子堆积密度一般取1300 –1600Kg/m3 (与含水率有关), 石子堆积密度一般取1500 –1800Kg/m3 (与石子材质有关)。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接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在测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经干燥至恒重后,用密度瓶(李氏瓶)测定其实际体积,该体积即可视为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材料磨得愈细,测定的密度值愈精确。 第二种说法: 石头密度为2g每立方厘米 一方=1000000立方厘米 2000000g,就是2吨 1.2*2= 2.4吨 1.3*2= 2.6吨 上面是没有考虑空隙因素的。从实际生产生活的经验来看。 一方石子=1.6吨石子左右。 一立方沙子的密度是多少?等于多少公斤?它们的计算公式。 普通沙的正常密度1400~1700kg/m3。也就是一立方沙子重量大约是 2800-3400斤。p=mv (p) 密度=质量(m)/体积(v) 亲,你得先知道一立方米沙子的质量,才能求密度啊。数值上一立方米的沙子质量(单位是千克)等于它的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m=p*v,m是质量,p是密度,v是体积。

第三种说法: 做密度试验,工地上面进原材料时,一般是多少方,但我们做配比时是按重量计.在管理原材料进场时就根据砂石的堆积密度(松容重)来计算重量. 砂一般是1400--1550Kg/m3,有可能达到1600kg/m3. 石就要看是什么材料的了.很难说,有的石子轻,有的重.一般就1500Kg/m3,在我们的工地上石子偏重,达到了1500--1600Kg/m3,个别的有1700Kg/m3. 第四种说法: 一方石子有多重 大约一方是2.2吨左右。光是石子,空隙较大,一般在1.55T左右,达不到2.2的,一般的砼也就2.4左右. C20: 水泥0.293T,中砂0.584 ,石子0.87 C30:水泥0.421T,中砂0.478 ,石子0.87 其他不打了 1.4-1.6t,一般按1.5t左右计算,根据级配和粒径不同而不同,粒径越小容重越小,反之越大,级配好的 容重也更大一些。 1.4-1.6t,根据级配好的容重大一些 1.46左右(不过我们用的是5-20mm的) 呵呵这个就要看看是什么样的料拉一般的河砂就是在1.55T 左右,混凝土浇筑后是在2.2T左右自己去称本人一般都按1500Kg算。 石子一立方有多重? 2-4cm碎石的堆积密度一般是每立方米1500—1650KG左右大理石一般在 2.6~2.7克每立方厘米; 花岗石一般在2.6~ 3.0克每立方厘米; 石灰石一般在2.6~2.8克每立方厘米; 石板石一般在2.7~2.9克每立方厘米。 1-3石子一方有多重 大约一点六吨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3.14.1表观密度 3.14.1.1 试样制备 将试样按四分法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 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1.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3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 3.14.1.3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ρρ?-+=)(1 2000G G G G 水 (0ρ——表观密度,kg/m 3;ρ水——水的密度,1000kg/m 3;G o ——烘干试样的质量,g ;G 1——试 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 ,须重新试验。 3.1 4.2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3.14.2.1 试样制备 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2.2 试验程序 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3.14.2.3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ρ (ρ1 —— 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G 1 ——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 G 2 —— 容量筒

砂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检验细则

砂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案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 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约为1L,筒 底厚为5mm; 3、漏斗或铝制料勺; 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直尺、浅盘等。 三、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先用公称直径 5.00mm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样品不少于3L,装入浅盘,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四、试验步骤: 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

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五、试验结果计算: (一)堆积密度(ρ1)及紧密密度(ρ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l(ρc)=(m2-m1)/V×1000(kg/m3) (1) 式中:ρl(ρc) ――堆积密度(紧密密度)(kg/ m3) m1――容器筒的重量(kg);

碎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方法

检验名称:碎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方法 试验依据: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主要仪器:1、秤;2、容量筒;3、平头铁锹;4、烘箱。 注意事项:1、最大粒径31.5mm的颗粒用20L的容量筒。 2、取完试样,放入浅盘,在105土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摊 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均后分成两份备用。 3、试验完毕必须清理试验现场。 试验步骤: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料 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装满容量 筒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 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 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 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 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 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 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的方向 垂直),然后在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 毕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 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 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 总质量(m2)。 3计算方式:1、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ρL(ρC)=m2-m1/V×100

3);式 中:ρL——堆积密度(kg/m 3);ρ C— —紧密密度(kg/m m1——容量筒的质量(kg); m2——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 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量具:500 mL容量瓶; 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密度计; 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 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

砂浆表观密度试验

八、砂浆表观密度试验(JGJ/T 70-2009) 1、使用仪器: 1)容量筒:金属制成,内径应为108mm,净高为109mm,筒壁厚应为2-5mm,容积应为1L; 2)天平:称量应为5kg,感量应为5g; 3)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 4)振动台:振幅应为0.5±0.05mm,频率应为50±3Hz; 5)秒表。 2、试验步骤: 1)应按照规定测定砂浆拌合物的稠度; 2)应先采用湿布擦净容量筒的内表面,再称量容量筒质量m1,精确至5g; 3)捣实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当砂浆稠度大于50mm时,宜采用人工插捣法,当砂浆稠度不大于50mm时,宜采用机械振动法; 采用人工插捣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使稍有富余,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25次,当插捣过程中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再用木锤沿容器外壁敲击5-6下; 采用振动法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连同漏斗在振动台上振10s,当振动过程中砂浆沉入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 4)捣实或振动后,应将同口多余的砂浆拌合物刮去,使砂浆表面平整,然后将容器筒外壁擦净,称出砂浆与容器筒总质量m2,精确至5g。 3、计算: ρ= (m2-m1)×1000 V 式中:ρ——砂浆拌合物的表观密度(kg/m3); m2——容量筒质量(kg); m1——容量筒及试样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4、校正:

1)选择一块能覆盖住容量顶面的玻璃板,称出玻璃板和容量筒质量。 2)向容量筒中灌入温度为20±5℃的饮用水,灌到接近上口时,一边不断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盖严。玻璃板下不得存在气泡。 3)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分,称量容器筒、水和玻璃板质量(精确至5g)。两次质量之差(以kg计)即为容器筒的容积(L)。

砂料堆积表观密度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ρ1——试样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ρ2——试样表观密度,kg/m3; 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编号:)D—27 建设项目:郑州雁鸣湖湖滨广场园路工程合同号:豫-郑-州-雁-B-B-037 施工单位:开封市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十一分公司取样编号:/ 施工路段:K0--K0+380 取样说明:石屑 堆积密度试验 次数 盛器容积 (L) 盛器重量 (Kg) 盛器与砂重 (Kg) 砂的重量 (Kg) 密度(Kg/m3)V m0m1m1-m0 1 2 平均 紧装密度 1 2 平均 表观密度试验次数 干燥机制 砂重(g) 试样、水 与容量瓶 合重(g) 水与容量瓶 合重(g) 温度修正 系数 视比重(Kg/m3) m0m1m2αt1000 2 1 0??? ? ? ? ? - + - = t m m m m α ρ 1 300 1150.4 962.3 0.006 2.675 2 300 1163.7 975.4 0.006 2.680 平均 2.678 备注: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2013.3.12 1000 v m - m 1?= ρ

矿粉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编号:)D—27 建设项目:郑州雁鸣湖湖滨广场园路工程合同号:豫-郑-州-雁-B-B-037 施工单位:开封市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十一分公司取样编号:/ 施工路段:K0--K0+380 取样说明:矿粉 堆积密度试验 次数 盛器容积 (L) 盛器重量 (Kg) 盛器与砂重 (Kg) 砂的重量 (Kg) 密度(Kg/m3)V m0m1m1-m0 1 2 平均 紧装密度 1 2 平均 表观密度试验次数 干燥矿粉 重量(g) 比重瓶中 原有水的 体积(ml) 倒入水后水 和试样的体 积(ml) 表观密度 (g/cm3) 表观相对密度 m0V1V2 1 2 V V m a- = ρ t a aρ ρ γ= 1 60 22.65 44.65 2.727 2.733 2 6022.48 44.47 2.729 2.735 平均 2.734 备注: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2013.3.121000 v m - m 1?= ρ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 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 3.1.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3.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 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 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 ρa=(γa-αT )×ρW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 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3.3.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 0.01g /㎝3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砂石堆积密度

砂石堆积密度2008-09-04 21:54 分类:建筑资料 字号:大中小 1.建筑材料堆积密度: 砂子堆积密度一般取1300 –1600Kg/m3 (与含水率有关) 石子堆积密度一般取1500 –1800Kg/m3 (与石子材质有关) 2.石家庄堆积密度常用: 砂子堆积密度常用1.28t/m3 石子堆积密度常用1.48t/m3 实际密度(True Density ) 以前称比重、真实密度,简称密度(Density)。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ρ=m/V 式中: ρ-实际密度(g/cm3 );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接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在测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经干燥至恒重后,用密度瓶(李氏瓶)测定其实际体积,该体积即可视为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材料磨得愈细,测定的密度 值愈精确。 式中: ρ-实际密度(g/cm3 );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 以前称容重、有的也称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ρ=m/V 式中: ρ0-表观密度(g/cm3 或kg/m3 ); m-材料的质量(g或kg );

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材料的实体积与材料内所含全部孔隙体积之和。对于外形规则的材料,其测定很简便,只要测得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即可算得表观密度。不规则材料的体积要采用排水法求得,但材料表面应预先涂上蜡,以防水分渗人材料内部而影响测定值。 ——————————————————————————— 堆积密度(Bulk Density)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堆积密度。可用下式表示: ρ=m/V 式中: ρ0′-堆积密度(kg/m3 ); m-材料的质量(kg ); V0′-材料的堆积体积(m3 )。 散粒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既含颗粒内部的孔隙,又含颗粒之间空隙在内的总体积。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的材料质量,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若以捣实体积计算时,则称紧密堆积密度。 沙子:1.4-1.5 砾石:1.5-1.7 碎石:1.6-1.9

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 (1)台秤:称量5kg,感 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 筒形,内径08mm,净高109 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 m,容积约最早为1L。 (3)标准漏斗(见图T70 331-1)。 (4)烘箱:能控温在105℃土5℃。 (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 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T0331—1) 式中: V——容量筒的容积(mL); 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 m2′_______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4 试验步骤 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尺将多

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 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 (T0331-3)

石英砂简介&堆积比重

天然石英砂 天然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白色或者乳白色,高纯度的透明,俗称水晶,有透明水晶和紫色水晶,非常漂亮,价值连城。主要性质: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天然天然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石英化学式为Si02,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如A1203、IMO,、CaO、Mg0等。它有多种类型。日用陶瓷原料所用的有脉石英、天然石英砂、石英岩、砂岩、硅石、蛋白石、硅藻土等,水稻外壳灰也富含Si02。石英外观常呈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比重因晶型而异,变动于2.22-2.65之间。石英是非可塑性原料,其与粘土在高温中生成的莫来石晶体赋予瓷器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并能增加坯体的半透明性,是配制白釉的良好原料。民国时期多采用景市三宝蓬所产石英,新中国成立后大多采用星子、都昌、修水等地的石英,尤其是20年代以来,用量剧增。釉料中用量为10%—30%,使用前应洗净拣选,除去污物杂质,放在窑内高温煅烧,便于粉碎。无色、透明的石英的变种,希腊人称为“Krystallos”,意思是“洁白的冰”,他们确信石英是耐久而坚固的冰。中国古代人认为嘴里含上冷的水晶能够止渴。石英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它的用途也相当广泛。远在石器

时代,人们用它制作石斧、石箭等简单的生产工具,以猎取食物和抗击敌人。石英钟、电子设备中把压电石英片用作标准频率;熔融后制成的玻璃,可用于制作光学仪器、眼镜、玻璃管和其它产品;还可以做精密仪器的轴承、研磨材料、玻璃陶瓷等工业原料。石英晶体内含有细小的气泡或液体充填裂隙时,会通过干涉光产生彩虹,能制成精美的首饰。 天然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 ,天然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无色半透明状,硬度7,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相对密度为2.65,其化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异向性,不溶于酸,微溶于KOH溶液,熔点1750℃。水玻璃是硅酸盐相互间发生缩水反应,变成了凝胶或者溶胶类的聚合体,往往很粘稠,流动性差。指含二氧化硅较多的河砂、海砂、风化砂等。除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外,还含有氧化铁、氧化铝、铅、硼、镁、钠等微量元素。主要用作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细天然石英砂可用作研磨玻璃等的磨料。物化性质天然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 ,天然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无色半透明状,硬度7,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密度为2.65,堆积密度(1-20目为1.6,20-200目为1.5),其化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异向性,不溶于酸,微溶于KOH溶液,熔点1750℃。天然石英砂表面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天然石英砂表面积检测数据只有采用BET方法检测出来的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国内目前有很多仪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 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 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 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四分法】 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 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3;

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 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实验三 砂石试验

实验三混凝土用砂石试验试验日期指导教师(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记录 1.砂的表观密度测定(李氏瓶法) 试验编号试验质量 m(g) 装试样前瓶中 水的体积 V0 (ml) 装试样后瓶中水 和试样的体积 V1 (ml) 表观密度ρ’(g/cm3)(0.01) 单个平均值 1 50 2 50 2.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试验编号筒质量m1 (g) (筒+砂)质 量m2 (g) 试验质量 m(g) 筒体积V (L) 堆积密度ρ’0(kg/m3) 单个平均值 1 2 3.碎石的表观密度测定(广口瓶法) 试验编号试验质量 m0(g) (试样+水+瓶) 质量m1(g) (水+瓶)质量 m2(g) 表观密度ρ(g/cm3) 单个平均值 1 2

4.砂筛分试验 试验质量 m (g) 公称尺寸 (mm ) 分计筛余量 m i (g ) 分计筛余率 αi (%) 累计筛余率 βi (%) 500 5.0 2.5 1.25 0.63 0.315 0.16 筛底 误差 (三)试验结果分析 1.计算砂子的空隙率 %1001P '0 '?-=)(ρ ρ ρ’0 —堆积密度;ρ’—表观密度 砂空隙率为: (精确至1%) 2.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粗细程度 1 1 654321005)(βββββββμ--++++= f f μ—砂的细度模数; 654321ββββββ、、、、、—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 、2.5mm 、1.25mm 、0.63mm 、0.315mm 、0.16mm 筛上的累积筛余。 砂细度模数为: 砂的粗细程度评定为: 砂的颗粒级配为 区。 依据标准: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砂的试验方法

1.1 砂的筛选分析试验 1.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1.12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和一只;筛框直径为300mm或200mm。其产品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6003.2的要求;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 摇筛机; 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 5 浅盘、硬、软毛刷等。 1.13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重是指在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小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1.14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 注:1 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2 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2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1.15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 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 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 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值1%; 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公式) 5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计算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1.2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1.21本方法使用于测定砂的表观密度。 1.22标准法表现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2 容量瓶—容量500ML; 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 4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1.23试样法表观密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

细骨料堆积密度、空隙率试验

细骨料堆积密度、空隙率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空隙率。 二、仪具与材料 (1)台秤:称量5kg ,感量5g 。 (2)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108mm ,净高109mm ,筒壁厚2mm ,筒底厚5mm ,容积约最早为1L 。容量筒应先校正容积,以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并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下式计算容量筒容积(V): 12G G V -= G1——筒和玻璃板总质量,kg ; G2——筒、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kg 。 (3)烘箱、小勺、直尺、浅盘等。 三、试验准备 取缩分式样约3L ,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过5mm 的筛分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四、试验步骤 (1)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cm 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

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 2 )。 (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 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2)。 五、计算 (1)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fs ρ按式计算(精确至10㎏/m 3)。 )/(100031 2fs m kg V m m ?-=ρ 式中: m 1——容量筒的质量(kg); m 2——容量筒连试样的总质量(kg); V ——容量筒容积(L)。 (2) 砂的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100100????? ? ?-=ρρfs V 式中:0V ——砂的空隙率(%); fs ρ______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kg /m 3); 0ρ_____砂的表观密度(kg /m 3)。

砂石试验

砂子试验筛分析 一环境条件 常温下物理试验内进行。 二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a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b将套筛臵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分种通过量不小于试样总量0.1度%为止。 c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式中: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筛面面积,2 mm; d-筛孔尺寸,mm。 d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e将该粒级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质量,精确至1 g,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于%。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1砂子试验细度模数 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式中:XM—细度模数; A 1、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μ m、300μm、150μ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时,须重新试验。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标准所要求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 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沙子 a.按取样方法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b.称取试样0G=300g,精确至 1 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 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臵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1G,精确至1 g。 c.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至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2G,精确至1 g。 砂的表观密度0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式中: 0 ---表观密度,kg/m3; 水 ---水的密度,1000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算术结果的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