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探讨

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探讨
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探讨

第23卷 第1期大学化学2008年2月

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探讨

颜鲁婷 刘莲云 郑妍鹏 戴春爱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北京100044)

摘要 对绿色化学选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包括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的设计及课程评价。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指从预防污染的基本思想出发,在化学品生产的始端就采用预防的一门新的化学分支学科。R.T.Anastas和J.C.W aner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1)防止废物的生成优于其生成后再处理;(2)设计合成方法应使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量地转变成产品;(3)设计合成方法时,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均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4)要设计高效、无毒的化工产品;(5)要选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助剂;(6)应设法降低能耗,最好采用在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方法;(7)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

(8)尽量不用不必要的衍生物,如限制性基团、保护/去保护作用、临时调变物理/化学工艺;

(9)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10)化工产品要设计成在其使用功能终结后,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产物;(11)对危险物质在生成前实行在线监测和控制;(12)化学生产过程中物质的选择要使化学意外事故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和新化工技术,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培养大学生(特别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具有绿色化学思想,并掌握绿色化学理论、方法、技术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2~4]。目前,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高校日益增多,其中四川大学胡常伟教授把绿色化学课程建设成了省级精品课。绿色化学课程的内容应既有原理,又有工艺和技术。一般可采用集中式教学和渗透式教学两种模式[5]。所谓集中式教学是把绿色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对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可开设成必修课,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应能反映当前绿色化学工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对于与化学化工联系较密切的专业,可以开设绿色化学选修课,主要介绍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灌输绿色化学思想,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渗透式教学是把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原理、工艺等知识分散并渗透到相关课程中,是现有课程的绿色化。比如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中,都可以添加有关绿色化学的内容。比较两种教学模式,集中式教学较易实施,是现在广泛采取的形式。而渗透式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6]。尽可能使选修课形象、生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是选修课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发挥选修课作用必须探讨的问题。作者从2004年开始在北京交通大学开设绿色化学选修课,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下面结合这些经验,探讨绿色化

学选修课的教学模式。

1 教学内容设计

我校的绿色化学课程是面向非化学专业学生开出,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教学内容涉及天然资源、绿色石油化工、绿色材料、绿色涂料、绿色有机合成、绿色农药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课程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1)引入科研成果,适时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从科研工作中选择一些相关的内容引入教学,进行探索式教学;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讨论过程,和学生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并对教材中的某些结论、规律加以拓展。

比如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代表了美国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7]。在绿色化学课程第一讲中,我们在讲述绿色化学在各国的发展时介绍了这一奖项,包括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目的。在接下来的第二讲中,介绍了2001年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获得者李朝军教授及他在水相有机反应中所作的贡献。在绿色农药的讲课中,介绍美国Dow2 Science公司与佛罗里达大学昆虫学教授苏南尧合作发明的含氟杀白蚁药荣获了2000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在绿色材料一讲中,介绍了2005年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小企业奖: Metabolix公司成功开发了以可降解材料(如植物淀粉)为原料,采用发酵工艺路线生产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

在绿色材料一讲中的绿色陶瓷材料部分,介绍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及获奖人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大大激发了学生投身科研的精神。在讲到绿色催化剂时,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蔡天锡教授利用杂多酸催化法由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制备四氢呋喃均聚醚二醇的绿色工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奚祖威研究员以磷钨杂多酸盐为催化剂的丙烯环氧化绿色工艺,以及湖南大学郭灿城教授研制的金属卟啉催化空气选择性氧化碳氢化合物绿色仿生催化工艺。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是最近广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我们在课程中用了较大篇幅向学生介绍二氧化钛光催化原理、光催化应用及光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有些学生在期末的课程论文中对此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2)通过试题形式强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试题形式简单明了,有意识地选择能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然地感受到绿色教育。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在试题中,通过计算原子利用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经济性的含义。以环氧乙烷的两种制备方法为例:

第一种方法为二步反应,乙烯与次氯酸作用生成氯乙醇,氯乙醇与碱反应制得环氧乙烷。 CH CH

2

+HOCl HOCH2CH2C l

HOCH

2CH2C l+

1

2

Ca(OH)2C2H4O+

1

2

CaCl2+H2O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银催化剂,乙烯直接氧化成环氧乙烷。

CH CH

2+

1

2

O2

银催化剂

C2H4O

计算过程如下:

原子利用率=目标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100% 对于方法1,原子利用率=M (C 2H 4O )M (C 2H 4)+M (HOCl )+12

M (Ca (OH )2)×100%=44117

×100%=37.6% 对于方法2,原子利用率=M (C 2H 4O )

M (C 2H 4)+12M (O 2)×100%=4444

×100%=100% 显然,方法2的原子利用率高。通过此计算过程,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原子利用率的概念,而且可以通过比较,确定方法2为绿色化学合成路线。再通过举一反三,学生就可以更加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

一些试题,如:比较超临界流体与普通流体有何区别?生物质作为反应原料的优缺点?常见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基团有哪些?都是比较好的绿色化学试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另外,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环保知识选择试题及日常生活知识选择试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教育的兴趣。

(3)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强化绿色化学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特别重要。绿色化学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应该开设一些实验课,以便从实际经验中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8]。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用从源头消除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化学实验。如苯甲醛的绿色合成、一步绿色合成苯胺实验都是比较典型的绿色化学实验。下面以苯和羟胺一步绿色合成苯胺实验为例来具体说明。

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传统的苯胺合成方法包括硝基苯铁粉还原法,硝基苯催化加氢法,苯酚、卤代苯胺化法等,这些方法步骤较多,操作条件苛刻,资源消耗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思想。新方法是直接将氨基引入苯环,可以简化反应过程;另外,新方法还明显提高了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对节约资源和消除环境

污染有重要的意义。该反应是以羟胺为氨基源,以V 2O 5/γ2A l 2O 3为催化剂,在乙酸2水介质中

进行液2固复相反应,能够高选择性、高收率地得到目标产物苯胺。

C 6H 6+NH 2OH ?HCl V 2O 5/γ2A l 2O 3

HAc 2H 2O C 6H 5NH 2

由苯和羟胺一步绿色合成苯胺的实验步骤如下:将烧瓶置于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水浴中,

依次加入V 2O 5/γ2A l 2O 3催化剂、盐酸羟铵、乙酸、蒸馏水和磁力搅拌子,恒温搅拌20m in 后加

入苯,恒温回流、搅拌反应4h 。将反应后混合物冷却至室温,抽滤出催化剂粉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Na OH 水溶液至pH 6~7,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

苯和羟胺一步绿色合成苯胺实验以实际生动的例子说明绿色化学要实现原子经济性,达到节约能源,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目的,关键是选择高活性、高选择性以及稳定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在课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对绿色催化剂的发展进行探讨,包括分子筛、杂多酸、固体酸、光催化剂、电极催化剂、酶催化剂以及膜催化剂等,以扩充学生的视野。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进行仿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仿真,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方式把预防化学污染的思想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另一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绿色化学选修课一般为32学时,建议开设2个实验(8学时)。

2 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方法的设计

2.1 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

现代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在绿色化学选修课教学中,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准备课件参与讲课的方式。比如,按教学计划,在第9周开讲绿色涂料,我们在第5周上课时把这一讲的内容分为紫外光固化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几部分,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准备。可以一人或多人一组,从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资料。在第9周上课时,每组推举一个学生上讲台讲课,时间为15m in。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丰富和加深了他们对绿色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件不但论据充足、引证合理,而且加入了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想象,并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外,课件画面做得很精美、加入了生动的动画及语音文件,引人入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还作了环境治理和绿色生活的课件,把环境治理中水处理的内容与校园内明湖的水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实地去采访调查,把身边的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化了对绿色化学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领域,活跃了课堂气氛。

2.2 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的个性化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统一约束和要求。如果对学生约束过多,统一性太强,容易使学生缺乏个性[9]。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要求,以至提出不同内容的学习任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上,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有差别的教学辅助。比如学生自己准备课件参与讲课的方式,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如选题时有冲突,可以进行协调。课件准备的情况及讲课的效果记入平时成绩。在期末论文的选题中,也充分体现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学生可以从教师列出的几十个题目中选题,也可以围绕绿色化学这个中心,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行拟定题目。

另外,教师还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与学生紧密联系,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对课程的建议。

2.3 开展绿色化学实践活动

在绿色化学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还尝试开展了绿色化学的实践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己组织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绿色化学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要求各个小组以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由学生选出的评委对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打分,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学生对此类活动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认真地参与。例如即将毕业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小组,以绿色化学项目为背景,提交了一份创业计划;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依托本专业的优势,对学校人工湖的水质进行了检测;还有一个小组则对学校的中水利用情况认真地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活动,访问了中水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并去中水处理站参观学习,将整个活动拍摄成录像向学生播放展示。总之,绿色化学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绿色化学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的特点。

(下转第28页) 

作的熟练程度等;二是利用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用的考核量化形式为,平时成绩占80%,考试成绩占20%[5],每一步都要给出成绩进行量化测评。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近几年来,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及教学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已将过去“要学生做实验”逐渐转变成今天的“学生要做实验”。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同时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技术,以便不断地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分析化学课程的信息量,适应当代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莫运春,许金生,冯泳兰,等.大学化学,2006,21(1):24

2 李英敏,刘艳,黄慧,等.高等理科教育,2005(6):30

3 范利平,赵德生.化学教育,2003,24(7):23

4 涂常青,温欣荣,张丰如,等.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3:31

5 郑典慧.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76

 

 (上接第24页)

3 绿色化学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绿色化学选修课的学生学习质量评定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论文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课件准备、讲授质量以及绿色化学实践活动,占总成绩的30%。其中课件准备及讲授质量评定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评定分为两部分:课件准备和讲课情况,从学生中选出10个评委对此打分,最后取平均成绩。

课程的期末论文是以绿色化学为主题写一篇科技论文。课程论文的评定主要考查两方面,一是论文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二是论文的格式是否正确,正确的格式应有标题、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

参 考 文 献

1 Anasta R T,W arner J C.Green Che m istry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 朱清时.现代化工,1998,1:4

3 闵恩泽,傅军.化学通报,1999,1:10

4 黄在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1):54

5 韩选利,李东亮.化工高等教育,2002(4):25

6 许虹,甘菊梅.江汉大学学报,2002,19(3):89

7 朱文祥.化学教育,2001(1):1

8 白林,陈明凯.化学教育,2002(7~8):51

9 高静,王延吉.化工高等教育,2005(1):111

当今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今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3、意义:a、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b、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注意事项:a、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既不能拨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b、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c、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此环节关键是目标准确。洋思中学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二)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 1、操作:课前制好投影或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3、意义:a、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b、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4、注意事项: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b、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

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c、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此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三)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5—8分钟) 1、操作: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2、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4、注意事项:a、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b、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c、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学生。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5—8分钟) 1、操作: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2、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深刻了。 4、注意事项:a、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演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b、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演板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

选修课专题教学

李楠:有效整合单元内容,实现选修专题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内容中最突出的部分即在中学阶段开设选修课的教学,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给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师生搭建了新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旨在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提高语文课程的文化含量,开阔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①。因而选修课程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施适合不同发展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去教授课程,建构全新的选修课教学模式。 在选修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标要求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新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托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本着“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②的精神,我一方面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一方面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新课程选修课专题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希望借此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例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选择内容是高中语文选修一(北京版)的“ 史传文学”单元。 一、教材内容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本单元文章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相对集中的学习内容,构成以《左传》《战国策》为主体内容的史传文学单元,篇目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关联性,在题材、体裁、内容、手法方面有许多联系点、比较点,这就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可行性,也为提炼出不同的专题,使学习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但同时也会发现,单元内提供的篇目内容涉及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关系,不同事件、人物所呈现的状态不同,所牵连出的问题也就纷繁复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完成相对集中的学习内容,又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形成智慧的碰撞,就成了单元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二、教材内容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意义即在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把非同一内容的篇目打通,形成有研究价值的专题。 教材内四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烛之武退秦师》《殽之战》分属于《左传》《战国策》,作品内容不同,可研究的问题很多,但要形成一个专题就需要将不同的篇章进行整合。如:可以围绕出现的人物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专题。我定出的课题为:“文韬武略有贤士国强朝盛在明君——史传文学中的君臣形象探究” 。 (二)以专题形式,利用有限篇目完成相应的内容拓展。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一:“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7月13日参加了合肥市“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培训”活动,经过几天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极度的震撼。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改革,更是学校管理模式的革新。我们要改革,首先领导机制就要进行变革,领导观念就要改变。校级领导应对教改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校的校情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什么?不同年级的管理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各学科组长的职责是什么?课堂标准如何评价?教务处、德育部门、后勤的管理职责和目标是什么?学校如何评价、检验各层次的管理效果?拟定了一定的改革计划和实施措施、激励方法,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对成果的检验落实方法。从领导层做起,领导做好榜样示范,我相信老师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教改的工作也会有效的推进。 二、实施教学改革,重要的一环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教师积极性的调度。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改成败的关键,所以,只有改变教师的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把教改的突破口打开。 我们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应该如何去管理我们的教师呢?首先就是做好榜样课的展示和推广,培养出一批精通业务、责任心、上进心强的骨干教师,让他们打

头炮,并在教改中摸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这样由点到面的铺开教改,效果会更加有效。其次是拟定明确的课堂标准,让老师们有明确的上课目标和思路。第三是要及时评价、考核教师的课堂效果,让教师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也要对好的课堂进行肯定和奖励,对不达标的课堂提出整改建议和目标。第四要求教师要写教学反思或教改论文,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有效的教学模式。无论哪种改革,我认为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合理及时的考核评价对老师来说都是很好的调动。 三、落实好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方法是制定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激励措施 (1)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资助的探究,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他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 “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在大多数师生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在我们的影响下,“我们都被体制化了”,学生做了小草,默默无闻的小草,一棵失去向上生命力的小草。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悲哀,更是小草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在作怪。 (2)我们不妨反思我们的教改,其实就是缺乏一种实干的精神,踏实的精神,缺少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激情,所以我们在教改中应该不断的细化我们的教学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修订稿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色彩构成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总目标: 《色彩构成》是广告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大家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专业设计做好准备。 (一)技能目标: (1) 能合理有序选择色彩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4) 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以前在初中没收接触过美术课,对色彩的了解也很差。这给色彩构成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像PS平面设计课,能直观看到;我们要求大家自己去画,但有些学生绘画功底太差,往往很快就放弃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意见: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向学习者传授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和培养合理有序选择色彩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着重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色彩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PS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素材提炼色彩关系,在实际的设计中用形式美的法则来约束构图和色彩设计达到审美和设计的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1、设计色彩的概念和特点。 2、光线的传播方式和色彩的关系、关于物体色的关系及光的演色性; 3、视觉特性;色彩的三要素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 4、色彩关系的6种主要基调; 5、日本多色配色形象尺度;色彩构成理论和应用。 难点:1、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及自然色彩的区别和联系 2、。不同色相的表情;典型色彩联觉。 3、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调整正整体画面色彩关系,达到审美要求对比和 调和的区别与联系; 4、建立以对比为主或以调和为主的配色关系的方法;。 关键:色彩的减色混和和空间混和,色立体 五、教法及改进教学的主要措施: 教法:本课程以理论讲课和色彩设计训练双重并进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及优秀作品分析,使学生能理解掌握色彩构成的关键结构,理论授课和多媒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学活动中,必然存在教师与学生如何组合起来发生相互作用,存在如何对时空条件进行有效控制和利用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加以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总是同教学方法的改革,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融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模式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取得具有直接的意义。 二、分类 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3种类型。 1.班级授课 班级授课也称为班级教学,它是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可大致分为3种:第一种是全班上课;第二种是班内小组教学;第三种是班内个别教学。 除了上面的三种以外,还有一种是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名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是班级教学中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源于德国。清末时,随着中国兴办小学,复式教学经由日本传入中国。 2.个别化学习 所谓个别化学习,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主要是一种内部操作,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当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和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当前,个别化学习主要在远程教育中(个别收视、收听广播电视教学)使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扩大,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学习。 按照奥苏伯尔(D. P. Ausubel)等人阐述,个别化学习的内涵包括以下多个方面:第一,学生依照他们自己的速度完成程序的各个环节;第二,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备选的功课或活动,来达到既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第三,学生在全部或大部分“上课时间”内,以个别形式或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第四,学生可以按照他们的愿望来选择学习某一学科的时间,按照他们的需要来确定在规定的学习期间内用多少时间学习它;第五,学生选择或设计他们自己的学习活动;第六,提供范围广阔的学习材料;第七,利用工艺学来使学生有可能对材料进行个别的学习,或扩大这种学习;第八,把教材组成不同的程序段、程序块或模块;第九,把教学的和直接的经验活动融合到学习的程序块或模块之中;第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教学的目标和评定的标准或成绩的标准;第十一,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联合;第十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辅导和劝告,而不是提供信息;第十三,强调一门学科中的“认识方法”,其重要性与知识的获得是一样的;第十四,鼓励学生个人的创造性表现的努力,通常都大于集体教学程序中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作者:田宗学https://www.360docs.net/doc/3116633151.html, 2011-9-15 9:53:52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绿色化学”是指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将绿色化学知识自然、生动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绿色化学,推动绿色化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育教学 化学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施清洁生产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可以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同时又可以保护环境。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使绿色化学的观点与新课标的教学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怎样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呢? 一、绿色化学教育体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教育已纳入化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教材之中。解决化学污染,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需要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其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从化学科学观点来看,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基础内容的更新;从环境观点来看,它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来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所以,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不仅是现实所迫,也是迎合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点带面,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二是见缝插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知识。三是学以致用,用绿色化学观点改进中学化学实验。 二、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一)以点带面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利用化学学科优势,教师可以以点带面,介绍环境污染及其危害,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如:在讲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时,先让学生阅读“图4-19 空气质量日报”,并由学生相互讨论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严重性。进而有的放矢地讲述了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八大公害”和“十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又如在讲“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节时,采用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后提出3个探究问题——①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或走访专家、学者,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并体会绿色化学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②对中央电视台7台报道中的污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垃圾污染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等问题,谈谈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并探讨应采取的措施,写出一篇小论文。 ③怎样应对塑料快餐盒的方便性、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这样既可以

浅谈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本文分析了公共选修课Photoshop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措施,主张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 标签: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Photoshop;改革完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益发达,运用计算機来处理和制作图像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高校许多非设计类专业也开设了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笔者认为开设公共选修课Photoshop是十分必要的,让非设计类专业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并能学以致用。然而,Photoshop 公选课的选课学生多数为非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局限性较大,选课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存在仅限于修得“皮毛”的通病。为了使Photoshop公选课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选课学生的实际,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选课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Photoshop公选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对象理论水平较弱 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一般作为设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美学、设计学相关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但在Photoshop公选课教学中,选课学生均来自不同的非设计类专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特长训练,面对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教学对象,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 2、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产教融合”发展工程,[1]提出了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原则。在传统的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中,一贯采用了“教师讲解、演示操作——学生学习、模仿操作——教师辅导——学生获得技能”的授课方式,完成了“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强调对Photoshop软件的基础操作,没有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忽略了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得不到有效锻炼,所培养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现状。 3、教学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Photoshop公选课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使用所学技能,解决在实际生活中如服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在教学考核中,一般采用的考评方式是考勤、平时作业考核、期末考核,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的教学模式 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4.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6. 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 7.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8. 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9.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10. 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概念 国内的教学模式(1)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国内的教学模式(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大致分类 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 个性教学模式 3. 合作教学模式 4.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1. WebQuest(基于资源的研究学习模式) 2. MiniQuest 3. “情境(问题)探究”模式 4.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 6.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W 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 1. 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 2. 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 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 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 课时:51节

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 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 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 【知识要点】 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 【知识要点】 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 ⒉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色彩的对比、色彩的适应、色彩的稳定性、色彩的易见度、色 彩的膨胀与收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错视现象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素质目标】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相长快乐课堂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积极探索教育规律,走现代教育之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模式,把简单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切实转向科学追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构建和深化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快乐课堂,建设高效课堂。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导学案把知识变为问题,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最终又把问题变成知识。特点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创造能力。 模式的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三环是指:课前、课中、课后环节。 六步是指:目标再现、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归纳小结。 课堂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个方法、四个形态。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 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个形态: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时间“35+10”理解 1.“ 35+10”的解释 “35+10”是把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步”式处理,完成本节课教学全部内容。进入后10分钟,分发下一堂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 2.“35+10”的特点: 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以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变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为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 3.实现“35+10”的意义: 规定了学生预习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完全参与其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三.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准备工作:各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集体备课,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准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和集体备课记录单。各科任课教师,要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开学初安排好学生座位,前后同桌四人为一组,确定组长,每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课堂上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互助学习,最终实现小组共赢。 【课前】 1.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要按照自主学习课堂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A为识记 B为理解 C为应用 D为拓展),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什么是绿色化学

什么是绿色化学 一、绿色化学的定义 “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ACS)提出,目前得到广泛的响应。绿色化学是指:利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体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及副产物等的实用和生产。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绿色化学中的反应物及反应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防止污染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转化到最终产品中。 ●尽可能使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尽量不用辅助剂,需要使用时应采用无毒物质。 ●能量使用应最小,并应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 ●催化试剂优于化学计量试剂。 ●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类型。 ●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选择与使用,应使化学事故的隐患最小。 四、如何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当前化学、化工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综合国内外发表的研究成果,分以下几方面介绍。 (1)开发绿色实验。如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实现了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 (2)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环境的污染,实验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尽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使实验小型化、微型化。 (4)对于危险或反映条件苛刻,污染严重或仪器、试剂价格昂贵的实验,可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 语文学习 0801 1914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赵克明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于2015年春启动,2015年5月经省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项目编号:JG09283)。该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即在六安一中、霍邱一中、舒城中学、舒城一中、叶集中学、六安中学等6所学校开展了研究和教学实验。三年多来,经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协力攻关,目前已基本完成本课题预定的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背景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和反复实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更新,更多的是包括学生、教师、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

新”。我市自2015年起,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相继开设了各种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看,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修课程的设置仍未能突破统一化的局限,各校缺乏明晰的选修课程目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理念不一致的地方;二是缺乏体现选修课特色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把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三是选修课教学策略单一,未能引导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培养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选修课管理和评价比较混乱,从选课、教学到评价都没有建立相对科学的管理机制。这种状况是无法真正落实新课程精神、实现新课程目标的。 为此,本课题试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为突破口,用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发展观来审视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探究选修课实践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指导教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将新课程的精神贯彻到选修课的教学行为中,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最终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进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理论依据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任何人都是可教之才,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强调发现过程和主动探索。 2.布卢姆和卡罗尔的掌握教学模式。对学习目标进行结构性,强调掌握学习的循序渐进,以形成性测验对学生开展评估,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3.叶圣陶先生理论和未来学理论。叶圣陶先生认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未来学认为,“将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专题式教学,是 实现其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重要环节,是解决该课程课时少 与教学容量大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学历史课重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 要途径,为此,本文就“纲要”课如何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实 行阐述。 一、明确内涵与特点,是展开“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专题式教学亦称“问题式教学”,是指教育 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要求,突破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把整个教学内容实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前后连 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 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打破了通常的逻 辑演绎的结构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实行的;第二,以问题为核心,超越了知识结构的前后顺序,采取全方位、全视角的教学活动,其主体是学生;第三,是综合性教学模式,其基 本要素包括教育理念、具体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设定、方法选择等。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第一,实效性。专题式教学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以及学术前沿,适时增添新观点、新材料、新信息,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提升实效性。第二,灵活性。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体 系设置上能够针对学生专业、层次、地域、民族等特点,即时调整教 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自由度更大、更机动灵活。第三,研究性。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削枝强干, 教师在教学过程便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相结合的组合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学到 知识,懂得道理,提升水平。同时,专题式教学更加便于教师将理论 知识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增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变强硬灌输为探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的必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色彩设计和色彩应用的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应用色彩的技能,同时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并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参加photoshop技能考试,取得技能证书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可提高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艺术素养,提高美学鉴 赏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训练有序思维,发展其想象能力,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创新能力的不断 提高,培养创意思维能力,这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3.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 4.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践为主,教学做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 制作能力,设计构思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色彩和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具有色彩设计、应用能 力。 6.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 1. 平面广告设计岗位 2. 产品包装设计岗位 3. 书籍装帧设计岗位 4. 视觉形象识别设计岗位 5. 出版物版面设计岗位 6. 商业印刷岗位

7. 展示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岗位 8. 网页设计岗位 9. 电子出版物设计岗位 10.设计部门的管理岗位等岗位工作。 前导知识: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后续知识:包装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CI形象设计、 标志设计、展示设计、商业印刷设计、网页界面设计。 二、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1.以应用为主旨,重构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从应用入手,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 2.以项目为导向,锻炼职业岗位应用能力。 设计教学工作项目,让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身份,按照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单独的知识点为主线贯穿教学,而是以一个个项目为主,每完成一个项目教学,学生增长了知识、能力、素质。真实项目作为任务,锻炼了学生针对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全部以教师讲课为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样化学习方式。包括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以展促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转变传统评价观念,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在课程教学中,针对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特点,实施模块考核评价。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实行项目考核制。按照实际项目的设计要求,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点(10%)、设计与制作技能(40%)、综合艺术素养和职业态度(10%),这些项目占总成绩的60%;项目委托企业评价占总成绩的40%。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文化课教学模式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文化基础课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主备人: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关于文化基础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操作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使知识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知识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由4个板块组成:情境体验阶段、自主体验阶段、对话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其中情境体验阶段、自主体验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一般用时15分钟;对话体验阶段一般用时20分钟;实践体验阶段一般用时10分钟。 情境体验阶段——引起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像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和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主体验阶段——在这阶段里,根据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新授课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章节内容特点,出示与上节和本章节都有关系的2-3个习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其目的是理解学生对以往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火力侦察”。(2)根据练习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师生共同设定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3)根据学习内容预设若干由易到难的组合式学习思考题,注意将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 讲评课的基本任务是(1)已经批改好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学生作业中错题可以分成三类:1/3的低级错误;1/3的中级错误;1/3的高级错误。凡是题目比较容易,全班答对率比较高的1/3题,一般是笔误、粗心、考虑不周、普通的方法没有掌握等造成的;学生只要知道了答案是错误的,往往就能够自己纠正。对1/3中级错误,有的学生只能部分订正出来;高级错误则多数学生订正有一定困难。但那些不能订正出来的题目,可以通过后面的讨论、交流来解决。如果该次作业因故没有批改,可以请学生分批到黑板上展示。其它学生对答案作自主评析。无论是订正还是自主评析,都必须完成3个任务。一是写出准确答案;二是能够说出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答案的原因。三是追问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获得满分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着独特的理解、作业中也各有不同的薄弱点、迷糊点,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在这个15分钟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除教师提出简要的要求外,其余学习时间的支配人也是学生。课堂上实行的首先是先学后教,先超前学习,然后再互动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即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其次它实行的还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使学生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第三是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真正树立起“以学为本,因学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