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5讲

第三章  第5讲
第三章  第5讲

第5讲光的颜色色散激光

[目标定位] 1.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2.能说明薄膜干涉条纹的特点,能解释薄膜干涉的成因.3.理解折射中的色散,了解各种色光特性的差别.4.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了解全息照片的拍摄.

一、光的颜色色散

1.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3.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想一想观察课本P67表1“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频率”,光由红到紫波长如何变化,频率如何变化?光的颜色取决于什么?

答案由红到紫波长逐渐变短,频率逐渐变大;光的颜色决定于频率.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受到重力作用,下面厚,上面薄,因此在膜上不同的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出现暗条纹.

想一想小朋友吹出的肥皂泡、热菜汤表面的油花、马路上积水表面的油膜,都会看到彩色的条纹,这些彩色条纹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案由薄膜干涉造成的.白光照射在肥皂泡膜、油膜表面,被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反射波叠加,形成干涉条纹.由于白光中的各色光波长不同,干涉后的条纹间距不同,薄膜上就会出现彩色花纹.

三、衍射中的色散

用白光做衍射实验,得到的条纹是彩色的.这是因为白光中包含了各种颜色的光,衍射时不同色光的亮条纹的位置不同,于是各种色光就区分开了.

四、折射中的色散

1.一束白光通过棱镜而被折射后,在屏上的光斑是彩色的,这说明光在折射过程中发生了色散.

2.透明物质对于波长λ不同的光的折射率n不一样,λ越小,n越大.

3.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波长越短,波速越慢.

五、激光

1.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

(1)普通照相技术所记录的只是光波的强弱信息,而全息照相技术还可以记录光波的相位信息.

(2)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这就要求参考光和物光有很高的相干性.

一、对薄膜干涉的理解

1.现象:光照到薄膜上,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反射回来的光再次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两

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的2倍.

2.图样:以光照射肥皂泡为例,如果是单色光照射肥皂泡,肥皂泡上就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或区域;如果是白光照射肥皂泡,液膜上就会出现彩色条纹,且每一条纹呈水平分布.3.应用: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

例1如图1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薄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样应是图中的()

图1

解析铁丝圈上的肥皂泡薄膜在重力作用下上薄下厚,在同一水平线上厚度基本一致,如果某一厚度处前后表面反射的同一列光波叠加得到加强,那么这一水平线上同一厚度处形成亮条纹,所以干涉条纹应是水平的.

答案 D

借题发挥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亮条纹或同一暗条纹应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因此又叫等厚干涉,由于光波波长极短,因此做薄膜干涉所用的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例2关于薄膜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厚度均匀的薄膜,才会发生干涉现象

B.只有厚度不均匀的楔形薄膜,才会发生干涉现象

C.厚度均匀的薄膜会形成干涉条纹

D.观察肥皂液膜的干涉现象时,观察者应和光源在液膜的同一侧

解析当光从薄膜的一侧照射到薄膜上时,只要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的光波的路程差满足振动加强的条件,就会出现明条纹,满足振动减弱的条件就会出现暗条纹.这种情况在薄膜厚度不均匀时才会出现;当薄膜厚度均匀时,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也发生干涉现象.

答案 D

二、光在棱镜中的色散

1.棱镜对光的传播方向的改变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如图2所示中的θ为光的偏向角,光的偏向角越大,表示棱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越大.

图2

2.光的颜色由光源的频率决定,与介质无关,与波长无关,波速由介质和光的频率共同决定.

3.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七种色光的特性差异可以用下表表示出来.

例3

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A .a 侧是红色光,b 侧是紫色光

B .在真空中a 侧光的波长小于b 侧光的波长

C .三棱镜对a 侧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侧光的折射率

D .在三棱镜中a 侧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 侧光的传播速度

解析 由于玻璃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色散的形成,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据n =sin θ1

sin θ2可知a 侧为紫光,b 侧为红光,在真空中,红光的波长大于紫

光的波长,由n =c

v 可以求出,在三棱镜中,红光的传播速度大于紫光的传播速度. 答案 B 三、激光的应用

1.利用激光通过光导纤维实现通信(利用相干性,便于调制). 2.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平行度好,结合多普勒效应). 3.DVD 、CD 唱机、电脑光驱(平行度好).

4.医学上的“激光刀”、激光雕刻、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受控核聚变(能量集中及高能量). 5.全息照相技术.

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光可用于测距

B .激光能量十分集中,只可用于加工金属材料

C .外科研制的“激光刀”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的感染

D .激光可用于全息照相,有独特的特点

解析 激光平行度好,即使在传播了很远的距离之后,它仍保持一定的强度,此特点可用于激光测距,选项A 正确;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十分集中,可用于金属加工、激光医疗、激光美容、激光武器等,选项B 错误;由于激光亮度高、能量大,在切割皮肤的同时,也能杀灭细菌,所以选项C 正确;激光具有很高的相干性,可用于全息照相,由于它记录了光的相位信息,所以看起来立体感较强,选项D 正确. 答案 ACD

薄膜干涉

1.如图4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通过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

图4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

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

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

解析干涉法的原理是利用单色光的薄膜干涉,这里的薄膜指的是样板与待测玻璃板之间的空气层.在空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反射的光会发生干涉,观察干涉后形成的条纹是否为平行直线,可以断定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答案 C

2.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图5

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解析金属丝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A、B、C错误,D正确.答案 D

折射中的色散

3.一束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分离成两束单色光的是()

解析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向它的横截面的底边偏折,故C、D选项错误;同一介质对频率越高的光的折射率越大,所以复色光经玻璃折射后,光路应分开,故A选项错误;紫光的频率比红光的大,故经玻璃三棱镜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的,故B选项正确.

答案 B

激光的应用

4.在演示双缝干涉的实验时,常用激光做光源,这主要是应用激光的()

A.亮度高B.平行性好

C.相干性好D.波动性好

解析频率相同的两束光相遇才能发生干涉,激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通过双缝时能够得到两束相干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1.下列现象中可以用薄膜干涉来解释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呈彩色

C.透过昆虫的翅膀看阳光呈彩色

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

解析雨后的彩虹是三棱镜色散现象,故选项A错误;透过昆虫的翅膀看阳光呈彩色是衍射现象,故选项C错误;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是全反射的结果,故选项D错误;油膜在阳光照射下呈彩色是薄膜干涉的结果,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2.如图1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 .人从右侧向左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B .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C .彩色条纹水平排列

D .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解析 一束白光射到薄膜上,经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的光相遇,产生干涉现象,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又由于薄膜同一水平线上的厚度相同,所以彩色条纹是水平排列的,故正确答案为B 、C. 答案 BC

3.把一平行玻璃板压在另一个平行玻璃板上,一端用薄片垫起,构成空气劈尖,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2所示,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条纹,下面关于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空气劈尖膜的上下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

B .干涉条纹中的暗纹是由于上述两列反射光的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结果

C .将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条纹向着劈尖移动

D .观察薄膜干涉条纹时,应在入射光的另一侧

解析 根据薄膜干涉的产生原理,上述现象是由空气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列光叠加而成的,当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叠加时,振动加强,形成亮条纹,所以A 项正确,B 项错误;因相干光是反射光,故观察薄膜干涉时,应在入射光的同一侧,故D 项错误;根据条纹的位置与空气膜的厚度是对应的,当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时,同一厚度的空气膜向劈尖移动,故条纹向着劈尖移动,故C 项正确. 答案 AC

4.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薄膜中的波长,用λ0表示此红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 A.14λ0 B.14λ C.12λ D.12

λ0 解析 要消除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即从薄膜前后表面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发生干涉,相互抵消,

即2d=λ

2,解得:d=λ

4,选项B正确.

答案 B

5.一个半径较大的透明玻璃球体,截取其下面的一部分,然后将这一部分放到标准的水平面上,现让单色光竖直射向截面,如图3所示,在反射光中看到的是()

图3

A.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干涉条纹

B.环形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C.只能看到同颜色的平行反射光

D.一片黑暗

解析这是薄膜干涉模型,由于以接触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光通过空气楔的光程差是相同的,故干涉条纹是环形的.

答案 B

题组二折射中的色散

6.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光是由不同频率的光组成的

B.棱镜材料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C.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对紫光的折射率小

D.出现色散现象是棱镜改变了颜色

解析从红光到紫光,频率越来越大,折射率也越来越大,A、B正确.

答案AB

7.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红光所产生的条纹间距最小

解析在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中,蓝光的折射率最大,频率最高,波长最短,A、B

错误;由Δx=l

d

λ知,D错误.

答案 C

8.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已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下面的几个图中哪个光路图可能是正确的()

解析 由于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可知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的折射率.在上表面a 、b 两束单色光的入射角相同,由折射定律可判断出a 光的折射角大于b 光的折射角.在下表面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入射角等于上表面的折射角,故下表面的折射角应与上表面的入射角相同,即通过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应与原入射光线平行. 答案 B

9.如图4所示,一束白光从顶角为θ的棱镜的一个侧面AB 以较大的入射角i 入射,经过三棱镜后,在屏P 上可得到彩色光带,当入射角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若屏上的彩色光带先后全部消失,则( )

图4

A .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

B .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

C .紫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

D .红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

解析 依题意作出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如图所示.紫光的频率最大,偏折最大,由全反射临界角公式sin C =1

n , 知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紫光一定首先在AC 面上发生全反射

而从光屏上消失,后面依次是蓝、青、绿、黄、橙、红,选项B 正确. 答案 B

10.如图5所示,在水中有一厚度不计的薄玻璃片做成的中空三棱镜,里面是空气,一束光A 从棱镜的左边射入,从三棱镜的右边射出时发生色散,射出的可见光分布在a 点和b 点之间,

则()

图5

A.从a点射出的是红光,从b点射出的是紫光

B.从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b点射出的是红光

C.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紫光,从ab中点射出的是红光

D.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红光,从ab中点射出的是紫光

解析

由红光的折射率小于紫光的折射率知,紫光偏离原来方向比红光严重,并且向顶端偏折,光路图如图所示,所以从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b点射出的是红光,选项B正确.

答案 B

题组三激光及应用

11.对于激光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激光

B.激光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光

C.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

D.激光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解析激光是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并不能由普通光源发出,激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答案CD

12.让激光照到VCD机、CD机或计算机的光盘上,就可以读出盘上记录的信息,经过处理后还原成声音或图象,这是利用激光的()

A.平行度好,可以会聚到很小的一点上

B.相干性好,可以很容易形成干涉图样

C.亮度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

D.波长长,很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解析激光的特点之一是平行性好,它可以会聚到一个很小的点上,DVD、VCD、CD唱机或电脑上的光驱及刻录设备就利用了激光的这一特点,选项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13.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级(10-9m)范围内,可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至今尚令人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等彻底根除,这是应用了激光的()

A.平行性好的特性B.单色性好的特性

C.亮度高的特性D.粒子性好的特性

解析激光的特性之一是强度大,亮度高,医学上用的激光刀就是其应用.

答案C

三十讲-第五讲-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心得体会-副本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 亮号角。“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 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 ? ? 习总书记发自肺腑的讲话传递出坚定的决心和意志, 向 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自信。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如一道宏光, 让梦 想和希望在每个人面前展开,举国上下,士农工商兵,东南西北中迅 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高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征程上奋勇向前。 新时代,新气象,山清河晏,锦绣华年。十九大报告中, “新时 代”一词出现频率极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政治 论断,建立在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基础 之上,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 为明确下一阶段 的历史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 我们作 为党的一份子, 也真切的感受着祖国的变化。 十八大以来, 重典治乱, “打虎”“拍蝇”“猎狐”,正能量不断上升,作为中国人的腰杆越来 越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了。山青了,水绿了,医疗 方便了,教育资源丰富了, 在各政府部门办事方便快捷了,各行各业 人们的笑容变多了, 投诉无门无助无依的事情变少 了? ? 我们很幸运 赶上了这样蓬勃活力、 激扬奋进的时代, 我们更幸运能享受山清河晏 的锦绣华年。 新时代,新气象,厉兵秣马,时刻准备。新时代,是充满机遇 ,

满载挑战的时代,是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正所谓不进则退、时不我待,无不 时刻提醒我们要抓紧时间,积极投身新时代创造发展、丰富强大自己,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这些准备来源于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源 于踏实肯干、勤劳务实,源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更源于我们投身 工作,参加工作时的初心,那是热血沸腾的入党誓词,那是牢记使命 的起跑线,那是担当有为、乘风破浪的决心。只有不断厉兵秣马,时 刻枕戈待旦,才能真正做到战时当用我,用我必得胜。 新征程,新作为,踌躇满志,大步向前。有理想,有目标,更要 有实际行动,平时的实训、实操是战时的实力、实效。思想指导实践,知识实现计划,创新成就未来。在新时代的挑战中,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用于工作,积累经验,创新创造,引领行业,任何理由的退缩和 停滞都会影响整个进程的运转。 每个人都可以避免平庸,在自己的领域开启个人传奇,成为得心应手的主角,不愧对时光,不蹉跎生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努力 奋斗!

第三章 第二讲 氮的循环 Word版含解析

氮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 解析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硝酸可使蓝色 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故选项A 错;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氧化很多还原性物质, 所以硝酸与Na 2S 反应不能生成H 2S ,与Na 2CO 3反应能生成CO 2,所以选项B 、C 错; 选项D 准确。 2.答案 C 解析 A 项,NO 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有,易被O 2氧化为NO 2;B 项,n (NO) =1 mol ×23=23mol ,N (NO)=23 N A ;C 项,pH =1时,NO -3氧化Fe 2+;D 项,溶液变黄,Fe 被HNO 3氧化为Fe 3+。 3. 解析 1个NH 4+中含有10个电子,A 错;NH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价最 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还原剂;B 错误;0.1 L 3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的氮原子数 为0.6 N A ;C 准确;铵根离子中,氮与氢原子之间为共价键,D 错。答案 C 4.解析 3体积的NO 2通过饱和NaHCO 3溶液,发生的反应有3NO 2+2NaHCO 3===2NaNO 3 +H 2O +NO +2CO 2,剩余气体通过浓硫酸后除去H 2O ,通过Na 2O 2时发生反应2Na 2O 2 +2CO 2===2Na 2CO 3+O 2,此时剩余气体为1体积O 2和1体积NO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发生反应4NO +3O 2+2H 2O===4HNO 3,显然O 2过量,剩余14 体积O 2。答案 C 5. 答案 B 解析 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此反应常用于检验蛋白质,A 准确。NH 4Cl 分解生成的HCl 和NH 3遇冷又生成NH 4Cl(在试管中凝结),B 错。NO 2不溶于CCl 4, Br 2易溶于CCl 4,根据CCl 4层的颜色区分红棕色气体是NO 2或是Br 2,C 准确。在常温 下,稀硝酸能氧化铜,而浓硫酸不能氧化铜,由此可推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 D 准确。 6.解析 因为常温常压下在1 L 水中NO 2可溶解40 L ,即易溶于水,所以在吸收装置中需 要防止倒吸,只有B 中不能防止倒吸。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7. 答案 (1)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放热 (3)浓硫酸 生成的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NO 2与水反应生成HNO 3,NH 3与HNO 3 反应生成了NH 4NO 3 (4)1 NH 4Cl 与HCl 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 氨的催化氧化,首先要制备NH 3和O 2,可得出装置1的作用:制备NH 3和O 2。

第三章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一、瞬时问题 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合=ma,加速度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发生突变时,加速度也随着发生突变,而物体运动的速度不能发生突变. 2.轻绳、轻杆和轻弹簧(橡皮条)的区别 (1)轻绳和轻杆:剪断轻绳或轻杆断开后,原有的弹力将突变为0. (2)轻弹簧和橡皮条:当轻弹簧和橡皮条两端与其他物体连接时,轻弹簧或橡皮条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自测1如图1,A、B、C三个小球质量均为m,A、B之间用一根没有弹性的轻质细绳连在一起,B、C之间用轻弹簧拴接,整个系统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并且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 上面的细线剪断,使A的上端失去拉力,则在剪断细线的瞬间,A、B、C三个小球的加速度分别是(重力加速度为g)() 图1 A.1.5g,1.5g,0 B.g,2g,0 C.g,g,g D.g,g,0 答案 A 解析剪断细线前,由平衡条件可知,A上端的细线的拉力为3mg,A、B之间细绳的拉力为2mg,轻弹簧的拉力为mg.在剪断A上面的细线的瞬间,轻弹簧中拉力不变,小球C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C的加速度为零;A、B小球被细绳拴在一起,整体受到二者重力和轻弹簧向下的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mg=2ma,解得a=1.5g,选项A正确. 二、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4.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判断正误(1)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3)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三、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 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 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 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关键,加速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纽带,分析流程如下: 受力情况(F合)F合=ma加速度a运动学 公式 运动情况(v、x、t) 自测2(2019·山东菏泽市第一次模拟)一小物块从倾角为α=30°的足够长的斜面底端以初速 度v0=10 m/s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如图2所示),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 3,g 取10 m/s2,则物块在运动时间t=1.5 s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 图2 A.3.75 m B.5 m C.6.25 m D.15 m 答案 B

第三章第二讲 氮的循环 专题

氮及其化合物 化学辅导第九周资料 辅导老师__________辅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 .硝酸能与Na 2CO 3反应,但不生成CO 2 C .硝酸可与Na 2S 反应制得H 2S 气体 D .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 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NO 、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 .1 mol Cu 和足量稀HNO 3反应产生N A 个NO 分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 .pH =1的溶液中,Fe 2+、NO -3、SO 2-4、Na + 不能大量共存 D .铁溶于稀HNO 3,溶液变黄,发生离子反应为3Fe +8H ++2NO -3===3Fe 2++2NO↑ +4H 2O 3.铵盐是一类重要的氮的化合物,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 mol NH 4+含有的电子数为11N A B .NH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氧化剂 C .0.1 L 3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氮原子数等于0.6N A D .硫酸铵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而氯化铵中只含有离子键 4.把3体积NO 2气体依次通过①饱和NaHCO 3溶液;①浓硫酸;①Na 2O 2后(假设每一步的 反应都是充分的),再用排水法收集残留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是 ( )。 A .1体积NO B .1体积NO 2和12 体积O 2 C.14体积O 2 D.13 体积NO 5.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党课《三十讲》第六讲心得体会

党课《三十讲》第六讲心得体会 勐拉镇中学赵建荣 党课很快就要接近尾声了,通过前五堂课的学习,让我更深入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为我指明了今后要努力发展的方向,当初的一份赤诚如今更多的转化为了责任。这节课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利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中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党章中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党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对于明确党员条件,强化党员意识,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履行八项义务,以正确的原则行使八项权利。在危急时刻,在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条道路上的艰辛探索与无私奉献。落实到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奋学习,提高修养,努力提高自己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智力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成为全面发展与复合型人才;脚踏实地,言行一致,积极法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条从经济层面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对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

求,揭示了新时期对党员标准的新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 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文化发展层面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党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和关于党员标准的新认识。先进文化,一是指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意识形态,即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和先进的理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先进性在政治层面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层面要求党员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的统一。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依靠什么人,为什么人服务,决定一个政党的性质,是判断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 这次的先进性教育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及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组织纪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现如今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式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且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明白了作为一名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地调动了积极性和自觉性,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努力把学习的收获和思想认识

第三章 第5讲

第5讲光的颜色色散激光 [目标定位] 1.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2.能说明薄膜干涉条纹的特点,能解释薄膜干涉的成因.3.理解折射中的色散,了解各种色光特性的差别.4.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了解全息照片的拍摄. 一、光的颜色色散 1.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3.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想一想观察课本P67表1“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频率”,光由红到紫波长如何变化,频率如何变化?光的颜色取决于什么? 答案由红到紫波长逐渐变短,频率逐渐变大;光的颜色决定于频率.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受到重力作用,下面厚,上面薄,因此在膜上不同的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出现暗条纹. 想一想小朋友吹出的肥皂泡、热菜汤表面的油花、马路上积水表面的油膜,都会看到彩色的条纹,这些彩色条纹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案由薄膜干涉造成的.白光照射在肥皂泡膜、油膜表面,被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反射波叠加,形成干涉条纹.由于白光中的各色光波长不同,干涉后的条纹间距不同,薄膜上就会出现彩色花纹. 三、衍射中的色散 用白光做衍射实验,得到的条纹是彩色的.这是因为白光中包含了各种颜色的光,衍射时不同色光的亮条纹的位置不同,于是各种色光就区分开了. 四、折射中的色散 1.一束白光通过棱镜而被折射后,在屏上的光斑是彩色的,这说明光在折射过程中发生了色散. 2.透明物质对于波长λ不同的光的折射率n不一样,λ越小,n越大. 3.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波长越短,波速越慢. 五、激光 1.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

第三章第五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题库 知识例题精讲

本讲主要学习三大图形处理方法: 1.理解掌握图形的分割; 2.理解掌握图形的拼合; 3.理解图形的剪拼. 本讲中很多类型的题目还要求同学们去动手尝试.通过本讲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图形的分割、拼合、剪拼的方法,锻炼同学们的平面想象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把一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要求分成几个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反过来,按一定的要求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美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合.将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先分割开,再拼成一种指定的图形,则叫做图形的剪拼. 我们在图形的分割、拼合和剪拼的过程中,都要结合所提供的图形特点来思考.如果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形状相等的部分,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图形的对称点,把图形先分少,再分多. 图形中,如果有数量方面的要求,可以先从数量入手,找出平分后每块上所含数量的多少,再结合数量来分割图形. 如果是要把几个图形拼合成一个大图形,要特别注意每条边的长度,把相等的边长拼合在一起,先拼少的,再拼多的. 如果是剪拼图形,要抓住“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这个关键,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特点,通过分析推理和必要的计算,确定剪拼的方法. 板块一图形的分割 【例 1】用一条线段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割成两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割法? B A O 【例 2】把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小三角形,有许多种分法.请你画出4种不同的分法.【例 3】怎样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别分成8块和9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 → 【例 4】下图是一个直角梯形,请你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形状相同并且面积相等的四边形.

3 2 1 D C B A 1 F E 2 2 1 D C B A 【例 5】 在一块长方形的地里有一正方形的水池(如下图).试画一条直线把除开水池外的这块地平分成两块. A O 【例 6】 把下图四等分,要求剪成的每个小图形形状、大小都一样.除了剪正方形外,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20 60 40 20 【例 7】 下图是一个34 的方格纸,请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将它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但要保持每个小方 格的完整. 【例 8】 下图是一个被挖去了为总面积四分之一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请你将它分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四 部分. 【例 9】 下图是由五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把它分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个图形,应怎样分? 【例 10】 已知左下图是由同样大小的5个正方形组成的.试将图形分割成4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图形.

第三章第五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题库知识例题精讲

第三章第五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本讲主要学习三大图形处理方法: 1理解掌握图形的分割; 2 ?理解掌握图形的拼合; 3?理解图形的剪拼. 本讲中很多类型的题目还要求同学们去动手尝试?通过本讲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图形的分割、拼合、剪拼的方法,锻炼同学们的平面想象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把一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要求分成几个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反过来,按一定的要求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美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合?将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先分割开,再拼成一种指定的图形,则叫做图形的剪拼. 我们在图形的分割、拼合和剪拼的过程中,都要结合所提供的图形特点来思考.如果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形状相等的部分,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图形的对称点,把图形先分少,再分多. 图形中,如果有数量方面的要求,可以先从数量入手,找出平分后每块上所含数量的多少,再结合数量来分割图形. 如果是要把几个图形拼合成一个大图形,要特别注意每条边的长度,把相等的边长拼合在一起,先拼少的,再拼多的. 如果是剪拼图形,要抓住“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这个关键,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特点,通过分析推理和必要的计算,确定剪拼的方法. 板块一图形的分割 【例11用一条线段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割成两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割法?

第三章 第五讲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4个小三角形,有许多种分法?请你画出 4种不同的分法. 【例5】在一块长方形的地里有一正方形的水池 (如下图).试画一条直线把除开水池外的这块地平分成两块. 【例6】把下图四等分,要求剪成的每个小图形形状、大小都一样.除了剪正方形外,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例7】下图是一个3 4的方格纸,请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将它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但要保持每个小方 格的 完整. 【例8】下图是一个被挖去了为总面积四分之一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请你将它分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四 部分. 【例2】把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 【例3】怎样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别分成 8块和9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 【例 4】 C F 图是一个直角梯形,

第五讲第三章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 主要内容: 概念 测试方法:等价类划分、因果图——判定表 测试的原则、策略、方法选择 步骤 测试视角 一、黑盒测试基本概念 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测试基于规格说明书 1.软件接口 2.检查产品功能是否符合规格说明 3.接收了输入数据(测试用例)后能否输出正确的(预期的)输出 发现的错误类型: 1.有没有不正确或者遗漏的功能(自动化测试软件QTP、Winrunner,脚本录制回放——需求) 2.界面(软件接口)是否有错 3.接口处,输入正确数据时能否正确接收,输出是否正确 4.是否有数据结构(表现出来的属性)方面错误

5.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6.数据库访问是否正常 优点: 1.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 2.借助自动化测试软件,去除枯燥的重复执行部分 3.有针对性的寻找问题 4.将测试与程序操作(用例图、用例说明)相关联缺点: 1.无法测试代码(白盒) 2.如果规格说明、需求有误时,无法发现错误 3.不能充分进行 4.结果准确性与测试用例设计相关 对于黑盒测试人员的要求 (1)掌握常规测试流程 (2)了解产品需求功能 (3)掌握测试用例的书写 (4)要有开发测试经验 黑盒测试的意义: (1)验证产品的需求

(2)针对测试管理bugzillia (3)将所有可能的数据(测试用例设计)录入项目,便于查错 黑盒测试方法(8种) 等价类划分 边界值分析 因果图法 判定表 功能图 场景法 错误推测 正交试验设计法 等价类划分法(典型、重要) 过程:将程序所有可能(有效/无效)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属性相同的类别(等价类)——从这些类别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当成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并得到数据 原则: 需求说明书基础上划分——确定取值范围——运用到不同的测试过程中(系统、单元、集成。。。)

第三章第五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题库知识例题精讲

第三章第五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题库知识例题精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本讲主要学习三大图形处理方法: 1.理解掌握图形的分割; 2.理解掌握图形的拼合; 3.理解图形的剪拼. 本讲中很多类型的题目还要求同学们去动手尝试.通过本讲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图形的分割、拼合、剪拼的方法,锻炼同学们的平面想象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一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要求分成几个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反过来,按一定的要求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美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合.将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先分割开,再拼成一种指定的图形,则叫做图形的剪拼. 我们在图形的分割、拼合和剪拼的过程中,都要结合所提供的图形特点来思考.如果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形状相等的部分,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图形的对称点,把图形先分少,再分多. 图形中,如果有数量方面的要求,可以先从数量入手,找出平分后每块上所含数量的多少,再结合数量来分割图形. 如果是要把几个图形拼合成一个大图形,要特别注意每条边的长度,把相等的边长拼合在一起,先拼少的,再拼多的. 如果是剪拼图形,要抓住“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这个关键,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特点,通过分析推理和必要的计算,确定剪拼的方法. 板块一图形的分割 【例 1】用一条线段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割成两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割法 A O 【例 2】把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小三角形,有许多种分法.请你画出4种不同的分法. 【例 3】怎样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别分成8块和9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 → 【例 4】下图是一个直角梯形,请你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形状相同并且面积相等的四边形.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五讲章末总结与测试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五讲章末总结与测试 本章测试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2、掌握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等概念 3、掌握乙烯、乙炔和苯的化学性质。掌握烷烃与烯、炔烃;芳香烃与烯、炔烃的鉴别方法 4、利用模型了解乙烯和苯的结构,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一基本原理。从乙烯的性质学会推导乙炔的化学性质。分析苯和烯的结构,认识到苯的性质与烯烃的在性质上有哪些异同点 5、了解认识乙醇和乙酸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有机物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有机物的主要特点是:溶解性: _____________ 热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 可燃 性:___________________ 导电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点:________________ 是否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反应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机物结构: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经常以_______________ 键结合2.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结构 烷烃的通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烷烃物性的递变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