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串口通信C程序及应用实例

单片机串口通信C程序及应用实例
单片机串口通信C程序及应用实例

一、程序代码

#include//该头文件可到https://www.360docs.net/doc/31254694.html,网站下载#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indata[4];

uchar outdata[4];

uchar flag;

static uchar temp1,temp2,temp3,temp;

static uchar R_counter,T_counter;

void system_initial(void);

void initial_comm(void);

void delay(uchar x);

void uart_send(void);

void read_Instatus(void);

serial_contral(void);

void main()

{

system_initial();

initial_comm();

while(1)

{

if(flag==1)

{

ES = 0;

serial_contral();

ES = 1;

flag = 0;

}

else

read_Instatus();

}

}

void uart_send(void)

{

for(T_counter=0;T_counter<4;T_counter++)

{

SBUF = outdata[T_counter];

while(TI == 0);

TI = 0;

}

T_counter = 0;

}

uart_receive(void) interrupt 4

{

if(RI)

{

RI = 0;

indata[R_counter] = SBUF;

R_counter++;

if(R_counter>=4)

{

R_counter = 0;

flag = 1;

}

}

}

void system_initial(void)

{

P1M1 = 0x00;

P1M0 = 0xff;

P1 = 0xff; //初始化为全部关闭

temp3 = 0x3f;//初始化temp3的值与六路输出的初始值保持一致

temp = 0xf0;

R_counter = 0;

T_counter = 0;

}

void initial_comm(void)

{

SCON = 0x50; //设定串行口工作方式:mode 1 ; 8-bit UART,enable ucvr TMOD = 0x21; //TIMER 1;mode 2 ;8-Bit Reload

PCON = 0x80; //波特率不加倍SMOD = 1

TH1 = 0xfa; //baud: 9600;fosc = 11.0596

IE = 0x90; // enable serial interrupt

TR1 = 1; // timer 1

RI = 0;

TI = 0;

ES = 1;

EA = 1;

}

void delay(uchar x)

{

uchar i,j;

for(i=0;i

for(j=0;j<110;j++);

}

serial_contral(void)

{

if(indata[3] == ((indata[0]^indata[1])^indata[2]))

{

if(indata[1]== 0x01)

{

P0 = 0xff;

temp2 = P0; //读取四路输入

// temp2 = temp2&0x0f;

outdata[0] = 0xee;

outdata[1] = 0x02;

outdata[2] = temp2;

outdata[3] = ((outdata[0]^outdata[1])^outdata[2]);

uart_send();

return;

}

if(indata[1]== 0x03)

{

temp3 = indata[2];

P1 = temp3; //控制六路输出

return;

}

if(indata[1]==0x04)

{

outdata[0] = 0xee;

outdata[1] = 0x05;

outdata[2] = temp3;

outdata[3] = ((outdata[0]^outdata[1])^outdata[2]);

uart_send();

return;

}

}

}

void read_Instatus(void)

{

P0 = 0xff;

temp1 = P0; //读取四路输入

if(temp1!=temp)

{

delay(10);

P0 = 0xff;

temp1 = P0;

if(temp1!=temp)

{

temp = temp1;

//P0 = 0xff;

//temp = P0;

//temp = temp&0x0f;

outdata[0] = 0xee;

outdata[1] = 0x06;

outdata[2] = temp;

outdata[3] = ((outdata[0]^outdata[1])^outdata[2]);

uart_send();

}

}

}

//总结:原因在于串口中断接收一定要使用全局变量,并且这个变量R_counter和T_counter 要在主程序中初始化。这样,当串口有数据进来时,系统进入中断接收程序,就不会出现数组混乱送出的问题。

二、原理图

三、四路开关量输入/六路开关量输出通讯协议通信设置:波特率9600b/s

8位数据位无校验位1位停止位

命令格式:

区别码(1字节)+ Command(1字节)+ Content(1字节)+ Xor(1字节)

区别码:上位发送/单片机接收:0xff

单片机发送/上位机接收:0xee

Command = 0x01上位机命令单片机读取四路输入开关量的输入状态

如:0xff + 0x01 + 0x00 + Xor

Command = 0x02单片机返回四路输入状态给上位机

此时,Content 的1字节中的低四位分别表示四路开关量的输入状态

1表示输入高电平,0表示输入低电平

第一路输入(第0位)

第二位输入(第1位)

第三路输入(第2位)

第四路输入(第3位)

如:假设某一时刻四路输入开关量的输入状态为0x03,上位机读取其状态为:0xee + 0x02 + 0x03 + Xor

Command = 0x03上位机命令单片机控制六路输出的输出状态

此时,Content 的1字节中的低六位分别表示六路开关量的输出状态

1表示输出高电平,0表示输出低电平

第一路输出(第0位)

第二路输出(第1位)

第三路输出(第2位)

第四路输出(第3位)

第五路输出(第4位)

第六路输出(第5位)

如:上位机欲设置某一时刻六路输出开关量的输出状态为0x01:

0xff + 0x03 + 0x01 + Xor

Command = 0x04上位机命令单片机读取六路输出开关量的输出状态

如:0xff + 0x04 + 0x00 + Xor

Command = 0x05 单片机返回六路输出状态给上位机

此时,Content 的1字节中的低六位分别表示六路开关量的输出状态

1表示输出高电平,0表示输出低电平

第一路输出(第0位)

第二路输出(第1位)

第三路输出(第2位)

第四路输出(第3位)

第五路输出(第4位)

第六路输出(第5位)

如:某一时刻六路输出开关量的输出状态为0x01,上位机读取其状态为:0xee + 0x05 + 0x01 + Xor

Command = 0x06四路输入状态发生变化时单片机读取其变化的状态并返回给上位机

此时,Content 的1字节中的低四位分别表示四路开关量的输入状态

1表示输入高电平,0表示输入低电平

第一路输入(第0位)

第二位输入(第1位)

第三路输入(第2位)

第四路输入(第3位)

如:假设某一时刻四路输入开关量的输入状态为0x03,上位机读取其状态为:0xee + 0x06 + 0x03 + Xor

Content:表示四路输入开关量的输入状态(数据)或者六路输出开关量的输出状态(数据),在不使用它的命令格式中,它的值无意义,为通信方便,在不使用它的命令格式中,规定其值为0x00;

Xor :从第一个字节开始到Xor的前一个字节(总共3个字节),做异或运算

四、串口助手测试:

读取四路输入开关量

ff 01 00 fe

控制六路输出的输出状态

ff 03 XX Xor

00 fc 全开

01 fd 关闭右边第一个

02 fe 关闭右边第二个

04 f8 关闭右边第三个

08 f4 关闭右边第四个

10 ec 关闭右边第五个

20 dc 关闭右边第六个

3f c3 全关

3e c2 开右边第一个

3c c1 开右边第二个

3b c7 开右边第三个

37 cb 开右边第四个

2f d3 开右边第五个

1f e3 开右边第六个

读取六路输出开关量的输出状态

ff 04 00 fb

简介:

本文论述了一个简单的单片机串口通信作品,通过上位机和单片机通信,控制几路开关量的输入和输出。只限于学习和参考之用,各部分均通过测试成功!是笔者工作和学习之总结,望大家多学习交流!

2010-12-22 晚于上海

难为

上位机与51单片机串口通信

上位机与51单片机串口通信 目录: 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应用 2、PC控制单片机IO口输出 3、单片机控制实训指导及综合应用实例 4、单片机给计算机发送数据: [实验任务]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应用,通过串口,我们的个人电脑和单片机系统进行通信。 个人电脑作为上位机,向下位机单片机系统发送十六进制或者ASCLL码,单片机系统接收后,用LED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和向上位机发回原样数据。 [硬件电路图] [实验原理] 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公布的串行总线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 行接口标准,用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讯。 RS-232串行接口总线适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距离不大于15m,传输速率最大为20kBps。RS-232协议以-5V-15V表示逻辑1;以+5V-15V 表示逻辑0。我们是用MAX232芯片将RS232电平转换为TTL电平的。一个完整的RS-232接口有22 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简化的9芯插头座。 注意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晶振是11.0592M的,而不是12M。因为波特率的设置 需要11.0592M的。 “串口调试助手V2.1.exe”软件的使用很简单,只要将串口选择‘CMO1’波 特率设置为‘9600’数据位为8 位。打开串口(如果关闭)。然后在发送区里 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单击手动发送就将数据发送出去了。注意,如果选中‘十六 进制发送’那么发送的数据是十六进制的,必须输入两位数据。如果没有选中, 则发送的是ASCLL码,那么单片机控制的数码管将显示ASCLL码值。

//参考源程序 #include "reg52.h" //包函8051 内部资源的定义 unsigned char dat; //用于存储单片机接收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里面的内容sbit gewei=P2^4; //个位选通定义

51单片机与PC机通信资料

《专业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2013级 指导教师: 学生:

目录 一:实验项目名称 二:前言 三:项目内容及要求 四:串口通信原理 五:设计思路 5.1虚拟串口的设置 5.2下位机电路和程序设计 5.3串口通信仿真 六:电路原理框图 七:相关硬件及配套软件 7.1 AT89C51器件简介 7.2 COMPIN简介 7.3 MAX232器件简介 7.4友善串口调试助手 7.5 虚拟串口软件Virtual Serial Port Driver 6.9八:程序设计 九:proteus仿真调试 十:总结 十一:参考文献 一:实验项目名称:

基于51单片机的单片机与PC机通信 二:前言 在国内外,以PC机作为上位机,单片机作为下位机的控制系统中,PC机通常以软件界面进行人机交互,以串行通信方式与单片机进行积极交互,而单片机系统根据被控对象配置相应的前向,后向信息通道,工作时作为主控机测对象,作为被控机接受PC机监督,指挥,定期或受命向上位机提供对象及本身的工作状态信息。 目前,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增加,电子计算机向微型化和超微型化方向发展,微型计算机已成为导弹,智能机器人,人类宇宙和太空和太空奥妙复杂系统不可缺少的智能部件。在一些工业控制中,经常需要以多台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执行对被控对象的直接控制,以一台PC机为上位机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组成一种以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为特点的集散控制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管理的先进性和安全性,计算机工业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集总分算系统。较为常见的形式是由一台做管理用的上位主计算机(主机)和一台直接参与控制检测的下位机(单片机)构成的主从式系统,主机和从机之间以通讯的方式来协调工作。主机的作用一是要向从机发送各种命令及参数:二是要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从机发回的数据,供进一步的决策和报表。从机被动地接受、执行主机发来的命令,并且根据主机的要求向主机回传相应烦人实时数据,报告其运行状态。 用串行总线技术可以使系统的硬件设计大大简化、系统的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同时,系统的更改和扩充极为容易。MCS-51系列单片机,由于内部带有一个可用于异步通讯的全双工的穿行通讯接口,阴齿可以很方便的构成一个主从式系统。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的设备通讯协议,大多数计算机包容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过用的通讯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通讯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数据。所以,深入的理解学习和研究串口通信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此次毕业设计选题为“PC机与MCS-51单片机的串口通讯”,使用51单片机来实现一个主从式

51单片机串口通信,232通信,485通信,程序

51单片机串口通信,232通信,485通信,程序代码1:232通信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flag,a,i; uchar code table[]="i get"; void init() { TMOD=0X20; TH1=0XFD; TH0=0XFD; TR1=1; REN=1; SM0=0; SM1=1; EA=1; ES=1; } void main() { init();

while(1) { if(flag==1) { ES=0; for(i=0;i<6;i++) { SBUF=table[i]; while(!TI); TI=0; } SBUF=a; while(!TI); TI=0; ES=1; flag=0; } } } void ser() interrupt 4 {

RI=0; a=SBUF; flag=1; } 代码2:485通信 #include #include"160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nsigned char flag,a,i; uchar code table[]="i get "; void init() {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TR1=1; REN=1; SM0=0; SM1=1; EA=1; ES=1;

} void main() { init_1602(); init(); while(1) { if(flag==1) { display(0,a); } } } void ser() interrupt 4 { RI=0; a=SBUF; flag=1; } Love is not a maybe thing. You know when you love someone.

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R55 101 #define RAA 202 #define RLEN 203 #define RDATA 104 #define RCH 105 //#define unsigned char gRecState=R55; unsigned char gRecLen; unsigned char gRecCount; unsigned char RecBuf[30]; unsigned char gValue; void isr_UART(void) interrupt 4 using 1 { unsigned char ch;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temp; if (RI==1) { ch=SBUF; switch(gRecState) { case R55: // wait 0x55 if (ch==0x55) gRecState=RAA; break;

case RAA: if (ch==0xaa) gRecState=RLEN; else if (ch==0x55) gRecState=RAA; else gRecState=R55; break; case RLEN: gRecLen=ch; gRecCount=0; gRecState=RDATA; break; case RDATA: RecBuf[gRecCount]=ch; gRecCount++; if (gRecCount>=gRecLen) { gRecState=RCH; } break; case RCH: temp=0; for(i=0;i

汇编语言实现串口通信(PC和单片机间)教学文案

8.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实现串口通信(PC和单片机间)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主从工作方式为工业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由于PC 机分析能力强、处理速度更快及单片机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所以一般都将PC 机作为上位机,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二者通过RS-232或者RS-485接收、发送数据和传送指令。单片机可单独处理数据和控制任务,同时也将数据传送给PC机,由PC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或显示 1 硬件电路的设计 MCS-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UART,利用其RXD和TXD与外界进行通信,其内部有2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SBUF,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所以单片机和PC机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单片机串口有3条引线:TXD(发送数据),RXD(接收数据)和GND(信号地)。因此在通信距离较短时可采用零MODEM方式,简单三连线结构。IBM-PC机有两个标准的RS-232串行口,其电平采用的是EIA电平,而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是由TXD(发送数据)和RXD(接收数据)来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它们的电平是TTL电平;为了PC机与MCS-51 机之间能可靠地进行串行通信,需要用电平转换芯片,可以采用MAXIM公司生产的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电路如图1所示。硬件连接时,可从MAX232中的2路发送器和接收器中任选一路,只要注意发送与接收的引脚对应关系即可。接口电路如图3.5所示。

总体设计按照整体设计思路方案绘制原理图如下所示: 2 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分上位机软件设计和下位机软件设计。这两部分虽然在不同的机器上编写和运行,但它们要做的工作是对应的:一个发送,另一个接收。为了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要制定通信协议,然后各自根据协议分别编制程序。现约定通信协议如下:PC机和单片机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上位机和下位机均采用查询方式发送控字符和数据、中断方式接收控制字符和数据。采用RS-232串口异步通信, 1上位PC机与下位单片机异步串行通信的通信协议

第06章单片机串行通信系统习题解答

第6章单片机串行通信系统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 1.在串行通信中,把每秒中传送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波特率。 2.当SCON中的M0M1=10时,表示串口工作于方式 2 ,波特率为 fosc/32或fosc/64 。 3.SCON中的REN=1表示允许接收。 4.PCON 中的SMOD=1表示波特率翻倍。 5.SCON中的TI=1表示串行口发送中断请求。 6.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时,先发送低位,后发送高位。 7.MCS-51单片机方式2串行通信时,一帧信息位数为 11 位。 8.设T1工作于定时方式2,作波特率发生器,时钟频率为,SMOD=0,波特率为时,T1的初值为 FAH 。 9.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时,通常用指令 MOV SBUF,A 启动串行发送。 10.MCS-51单片机串行方式0通信时,数据从引脚发送/接收。 二、简答题 1.串行口设有几个控制寄存器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串行口设有2个控制寄存器,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和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其中PCON中只有的SMOD与串行口的波特率有关。在SCON中各位的作用见下表: 2.MCS-51单片机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有4种工作方式。各自的特点为:

3.MCS-51单片机串行口各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如何设置,怎样计算定时器的初值 答:串行口各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设置: 工作方式O :波特率固定不变,它与系统的振荡频率fosc 的大小有关,其值为fosc/12。 工作方式1和方式3:波特率是可变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工作方式2:波特率有两种固定值。 当SM0D=1时,波特率=(2SM0D/64)×fosc=fosc/32 当SM0D=0时,波特率=(2SM0D/64)×fosc=fosc/64 计算定时器的初值计算: 4.若fosc = 6MHz ,波特率为2400波特,设SMOD =1,则定时/计数器T1的计数初值为多少并进行初始化编程。 答:根据公式 N=256-2SMOD ×fosc /(2400×32×12)= ≈243 =F3H TXDA: MOV TMOD,#20H ;置T1定时器工作方式2 MOV TL1,#0F3H ;置T1计数初值. MOV TH1,#0F3H B f B f N OSC SMOD OSC SMOD ??-=???-=384225612322256

51单片机串口通信异常的调试一例

51单片机串口通信异常的调试一例 单片机与DSP在硬件结构和程序编写方面存在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最近几周试着用了一下51单片机开发板,希望进一步熟悉中断的概念、串口通信、I2C协议、存储扩展等常用的知识。 在进行串口通信的实验时,预期功能不能实现。实验的设计方案是:通过上位机给单片机发送一个16bit的字符串,单片机对字符串进行接收并立刻回显给上位机,接收并回显完毕后依次将这些字符(只能是0-9,a-f这几个字符,可以重复)在数码管上进行显示。 程序编写完成后,通过上位机发送字符串9876543210abcdef,单片机串口接收并回显9876543210abcde,然后数码管依次显示f9876543210abcde,数码管显示完成后,单片机串口回显的字符串中的e后面又多了一个f。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串口的接收和回显功能正常,但是存在2个问题:1.串口接收并回显和数码管显示的时序有点混乱;2.数码管的显示出现异常,本应该依次显示9876543210abcdef,实际上显示的却是f9876543210abcde。 对源代码进行分析发现,时序混乱的原因是中断响应及中断返回的执行时序出现问题,修改代码后问题1被解决。 问题2的解决思路:源代码中,通过串口接收到的字符串被存储在一个一维数组array[16]中,该数组有16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是unsigned char型。在源代码中,先注释掉数码管显示的那一段代码,然后添加串口打印代码,串口打印实现的功能是依次显示array[0]到array[15]这16个元素的值。编译通过后,将程序烧写到单片机。使用串口调试助手,以十六进制的形式观察array[0]到array[15]的取值,结果如下:

51单片机实现的485通讯程序

51单片机实现的485通讯程序 #ifndef __485_C__ #define __485_C__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nsigned char uchar #define unsigned int uint /* 通信命令*/ #define __ACTIVE_ 0x01 // 主机询问从机是否存在 #define __GETDATA_ 0x02 // 主机发送读设备请求 #define __OK_ 0x03 // 从机应答 #define __STATUS_ 0x04 // 从机发送设备状态信息 #define __MAXSIZE 0x08 // 缓冲区长度 #define __ERRLEN 12 // 任何通信帧长度超过12则表示出错uchar dbuf[__MAXSIZE]; // 该缓冲区用于保存设备状态信息uchar dev; // 该字节用于保存本机设备号 sbit M_DE = P1^0; // 驱动器使能,1有效 sbit M_RE = P1^1; // 接收器使能,0有效

void get_status(); // 调用该函数获得设备状态信息,函数代码未给出 void send_data(uchar type, uchar len, uchar *buf); // 发送数据帧 bit recv_cmd(uchar *type); // 接收主机命令,主机请求仅包含命令信息 void send_byte(uchar da); // 该函数发送一帧数据中的一个字节,由send_data()函数调用void main() { uchar type; uchar len; /* 系统初始化*/ P1 = 0xff; // 读取本机设备号 dev = (P1>>2); TMOD = 0x20; // 定时器T1使用工作方式2 TH1 = 250; // 设置初值 TL1 = 250; TR1 = 1; // 开始计时 PCON = 0x80; // SMOD = 1 SCON = 0x50; // 工作方式1,波特率9600bps,允许接收 ES = 0; // 关闭串口中断 IT0 = 0; // 外部中断0使用电平触发模式 EX0 = 1; // 开启外部中断0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可编辑修改word版)

51 单片机的串口,是个全双工的串口,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 当串行发送完毕后,将在标志位TI 置1,同样,当收到了数据后,也会在RI 置1。无 论RI 或TI 出现了1,只要串口中断处于开放状态,单片机都会进入串口中断处理程序。在中断程序中,要区分出来究竟是发送引起的中断,还是接收引起的中断,然后分别进行处理。 看到过一些书籍和文章,在串口收、发数据的处理方法上,很多人都有不妥之处。 接收数据时,基本上都是使用“中断方式”,这是正确合理的。 即:每当收到一个新数据,就在中断函数中,把RI 清零,并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 收到了新数据。 发送数据时,很多的程序都是使用的“查询方式”,就是执行while(TI ==0); 这样的语句来 等待发送完毕。 这时,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带来问题。 看了一些网友编写的程序,发现有如下几条容易出错: 1.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关闭了串口中断!等待发送完毕后,再打开串口中断。 这样,在发送数据的等待期间内,如果收到了数据,将不能进入中断函数,也就不会保存的这个新收到的数据。 这种处理方法,就会遗漏收到的数据。 2.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并没有关闭串口中断,当TI = 1 时,是可以进入中断程序的。 但是,却在中断函数中,将TI 清零! 这样,在主函数中的while(TI ==0);,将永远等不到发送结束的标志。 3.还有人在中断程序中,并没有区分中断的来源,反而让发送引起的中断,执行了接收 中断的程序。 对此,做而论道发表自己常用的方法: 接收数据时,使用“中断方式”,清除RI 后,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收到新数据。 发送数据时,也用“中断方式”,清除TI 后,用另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数据发送完毕。 这样一来,收、发两者基本一致,编写程序也很规范、易懂。 更重要的是,主函数中,不用在那儿死等发送完毕,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查看其它的标志。 实例: 求一个PC 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程序,要求如下: 1、如果在电脑上发送以$开始的字符串,则将整个字符串原样返回(字符串长度不是固定的)。

51单片机usart通信程序(有CRC校验)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nst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uchar p[]={0x01,0x03,0x25,0x23,0x00,0x01}; /* CRC 高位字节值表*/ uchar const crchi[] = {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 ; /* CRC低位字节值表*/ uchar const crclo[] = { 0x00, 0xC0, 0xC1, 0x01, 0xC3, 0x03, 0x02, 0xC2, 0xC6, 0x06/**/, 0x07, 0xC7, 0x05, 0xC5, 0xC4, 0x04, 0xCC, 0x0C, 0x0D, 0xCD, 0x0F, 0xCF, 0xCE, 0x0E, 0x0A, 0xCA, 0xCB, 0x0B, 0xC9, 0x09, 0x08, 0xC8, 0xD8, 0x18, 0x19, 0xD9, 0x1B, 0xDB, 0xDA, 0x1A, 0x1E, 0xDE, 0xDF, 0x1F, 0xDD, 0x1D, 0x1C, 0xDC, 0x14, 0xD4, 0xD5, 0x15, 0xD7, 0x17, 0x16, 0xD6, 0xD2, 0x12, 0x13, 0xD3,

单片机串口通信C程序及应用实例

一、程序代码 #include//该头文件可到https://www.360docs.net/doc/31254694.html,网站下载#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indata[4]; uchar outdata[4]; uchar flag; static uchar temp1,temp2,temp3,temp; static uchar R_counter,T_counter; void system_initial(void); void initial_comm(void); void delay(uchar x); void uart_send(void); void read_Instatus(void); serial_contral(void); void main() { system_initial(); initial_comm(); while(1) { if(flag==1) { ES = 0; serial_contral(); ES = 1; flag = 0; } else read_Instatus(); } } void uart_send(void) { for(T_counter=0;T_counter<4;T_counter++) { SBUF = outdata[T_counter]; while(TI == 0);

TI = 0; } T_counter = 0; } uart_receive(void) interrupt 4 { if(RI) { RI = 0; indata[R_counter] = SBUF; R_counter++; if(R_counter>=4) { R_counter = 0; flag = 1; } } } void system_initial(void) { P1M1 = 0x00; P1M0 = 0xff; P1 = 0xff; //初始化为全部关闭 temp3 = 0x3f;//初始化temp3的值与六路输出的初始值保持一致 temp = 0xf0; R_counter = 0; T_counter = 0; } void initial_comm(void) { SCON = 0x50; //设定串行口工作方式:mode 1 ; 8-bit UART,enable ucvr TMOD = 0x21; //TIMER 1;mode 2 ;8-Bit Reload PCON = 0x80; //波特率不加倍SMOD = 1 TH1 = 0xfa; //baud: 9600;fosc = 11.0596 IE = 0x90; // enable serial interrupt TR1 = 1; // timer 1 RI = 0; TI = 0; ES = 1; EA = 1; }

【最新编排】基于51单片机的DHT11串口通讯

//****************************************************************// // DHT 使用范例 //单片机 AT89S5 或 STC89C5 RC // 功能 串口发送温湿度数据波特率 9600 //硬件连接 P .0口为通讯口连接DHT ,DHT 地电源和地连接单片机地 电源和地 单片机串口加MAX 3 连接电脑 // 公司 济南联诚创发科技有限公司 //****************************************************************// #include #include //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 defined for unsigned 8-bits integer variable 无符号8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signed char S8; /* defined for signed 8-bits integer variable 有符号8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unsigned int U 6; /* defined for unsigned 6-bits integer variable 无符号 6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signed int S 6; /* defined for signed 6-bits integer variable 有符号 6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unsigned long U3 ; /* defined for unsigned 3 -bits integer variable 无符号3 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signed long S3 ; /* defined for signed 3 -bits integer variable 有符号3 位整型变量 */ typedef float F3 ; /* single precision floating point variable (3 bits) 单精度浮点数 3 位长度 */ typedef double F64; /* double precision floating point variable (64bits) 双精度浮点数 64位长度 */ //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Data_0_time 4 //----------------------------------------------// //----------------IO口定义区--------------------// //----------------------------------------------// sbit P _0 = P ^0 ; sbit P _ = P ^ ; sbit P _ = P ^ ; sbit P _3 = P ^3 ;

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一、设计要求 在某个控制系统中有U1、U2这两个单片机,U1单片机首先将P1端口指拨开关数据载入SBUF,然后经由TXD将数据传送给U2单片机,U2单片机将接收数据存入SBUF,再由SBUF载入累加器,并输出至P1端口,点亮相应端口的LED。 二、实验所需元器件 三、电路原理图: 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电路图

四、程序设计 这两个单片机均工作在半工状态,U1将P1端口的状态通过TXD发半空给U2,而U2接收U1的数据,然后控制P1端口的LED显示。因此,需编写两个不同的程序,其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五、C语言程序: U1的C语言程序: #include "reg51.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send(uchar state) { SBUF=state; while(TI==0); TI=0; } void SCON_init(void) { SCON=0x50; TMOD=0x20; PCON=0x00; TH1=0xfd; TL1=0xfd; TI=0; TR1=1; ES=1; } void main() { P1=0xff; SCON_init(); while(1) { send(P1); } } U2的C语言程序: #include "reg51.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state; void receive() { while(RI==0) state=SBUF; RI=0; } void SCON_init(void) { SCON=0x50; TMOD=0x20; PCON=0x00; TH1=0xfd; TL1=0xfd; RI=0; TR1=1; } void main() { SCON_init(); while(1) { receive(); P1=state; } } 六、调试与仿真:

单片机串口通信

单片机串口通信 关键词:单片机,串口通信 单片机应用中,串口通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编写有效的串口通信程序对程序的结构、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串口控制程序一般分为查询和中断两者方式。查询方式适用于简单的应用,简单可靠,但是缺点是需要占用处理器资源,在发送或者接收数据的时候不能做其它的事情,处理器利用率低。中断方式下,在发送或者接受数据的时候处理器还可以做其它的工作,效率较高。 对于稍微复杂的系统来说,中断方式管理串口程序将会更加有效。中断处理方式也可分为几种,其中采用循环缓冲区的方式比较高效。循环缓冲区为定义的一定长度的RAM区间,对于接受数据来说,中断中收到的数据将存入RAM中,然后等待主程序来读取。其中会涉及到数据见的协调问题,写数据的时候不能把还没有读取的数据覆盖掉,读数据的时候应该读取的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当缓冲区已满的时候,写入的新数据应该覆盖掉最老的数据。这些问题的处理可以使用两个指针来实现。

初始化时两个指针均指向RAM区间的底部,如图1所示。当中断中接收到一个数据的时候,将这个数据写入写指针WPTR指向的存储单元,然后调整写指针指向下一个空余的RAM区间,程序上处理就是把写指针加一,如图2所示。同理,写入N个数据后写指针同步更新,如图3所示。 当读数据的时候,首先判断缓冲区中是否有数据,方法是判断读指针和写指针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表明没有数据,如图5所示。如果读指针和写指针不等,那么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然后调整读指针,当写指针和读指针相等的时候,表明缓冲区中的有效数据已经读取完,此时读指针和写指针相等。

当有数据再次写入的时候,继续紧接着上次写入的地址后写入新的数据,如果数据长度超过缓冲区的长度,写指针重新返回缓冲区的底部重新开始(这是循环缓冲的由来),如图6所示。此时如果有数据读出,读指针做同样的更新。如果没有数据读出,一直有数据写入,可能会出现缓冲区写满的情况,如图7所示。此时如果仍然没有数据读取,继续有数据写入的时候,为了保留新的数据,必须丢弃老的数据,即写指针可能超过读指针,此时,读指针必须和谐指针同步更新,这样才能保证读取的是没有被覆盖的最老的数据,如图8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读指针在中断过程中也可能被更改,因此,读数据的子程序需要对读指针的更改进行保护,方法是在读数据的时候关闭串行口中断。下面是循环缓冲区接收数据的程序实例。 FT, 尽然连文本都不能上传,代码只好贴出来吧。 /* * FileName: uart.h * Description: header file for SerialPort * Author: SangWei, HUST-CEEE-2004 * Contact: swkyer@https://www.360docs.net/doc/31254694.html,, swkyer@https://www.360docs.net/doc/31254694.html,

PC机与单片机232通信协议

PC 机与单片机通信(RS232 协议) 目录: 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应用 2、PC控制单片机IO口输出 3、单片机控制实训指导及综合应用实例 4、单片机给计算机发送数据: [实验任务]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应用,通过串口,我们的个人电脑和单片机系统进行通信。 个人电脑作为上位机,向下位机单片机系统发送十六进制或者ASCLL码,单片机系统接收后,用LED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和向上位机发回原样数据。 [硬件电路图] [实验原理] 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公布的串行总线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 行接口标准,用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讯。 RS-232串行接口总线适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距离不大于15m,传输速率最大为20kBps。RS-232协议以-5V-15V表示逻辑1;以+5V-15V 表示逻辑0。我们是用MAX232芯片将RS232电平转换为TTL电平的。一个完整的RS-232接口有22 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简化的9芯插头座。 注意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晶振是11.0592M的,而不是12M。因为波特率的设置 需要11.0592M的。 “串口调试助手V2.1.exe”软件的使用很简单,只要将串口选择‘CMO1’波 特率设置为‘9600’数据位为8 位。打开串口(如果关闭)。然后在发送区里 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单击手动发送就将数据发送出去了。注意,如果选中‘十六

进制发送’那么发送的数据是十六进制的,必须输入两位数据。如果没有选中,则发送的是ASCLL码,那么单片机控制的数码管将显示ASCLL码值。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reg52.h" //包函8051 内部资源的定义 unsigned char dat; //用于存储单片机接收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里面的内容 sbit gewei=P2^4; //个位选通定义 sbit shiwei=P2^5; //十位选通定义 sbit baiwei=P2^6; //百位选通定义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1~1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c) //延时程序 { while( tc != 0 ) {unsigned int i; for(i=0; i<100; i++); tc--;} } void LED() //LED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十进制) { gewei=0; P0=table[dat%10]; Delay(10); gewei=1; shiwei=0; P0=table[dat/10]; Delay(10); shiwei=1; baiwei=0; P0=table[dat/100]; Delay(10); baiwei=1; } ///////功能:串口初始化,波特率9600,方式1///////// void Init_Com(void) { TMOD = 0x20; PCON = 0x00; SCON = 0x50; TH1 = 0xFd; TL1 = 0xFd; TR1 = 1; } /////主程序功能:实现接收数据并把接收到的数据原样发送回去/////// void main() { Init_Com();//串口初始化 while(1) { if ( RI ) //扫描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 { dat = SBUF; //接收数据SBUF赋与dat RI=0; //RI 清零。

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

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MCS-51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 姓名:高永强 学号:010700830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年级:2007级 指导教师:张丽萍

目录 1.引言与系统结构 (2) 2.硬件实现 2.1.AT89C52 (2) 2.2.MAX232芯片 (3) 2.3. 9针串口 (5) 3.虚拟串口调试 (7) 4.Proteus仿真原理图及元件清单 (14) 5.软件设计 (15) 6.主程序代码 (16) 7.心得体会 (18) 8.参考文献 (18)

1.引言与系统结构:利用PC 机配置的异步通信适配器,可以方便的完成 PC 机遇89C52单片机的数据通信。由于89C52单片机输入、输出电平为TTL 电平,而PC 机配置的是RS-232标准串行接口,二者的电器规范不一致,因此采用MXA232单芯片 实现89C52单片机于PC 机的RS-232标准接口通信电路。 如今,在很多场合中,要求单片机不仅能独立完成单机的控制任务,还要能与其他数据控制设备(单片机、PC 机等)进行数据交换。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电脑端,而且也能实现电脑对单片机的控制,比如可以很直观地把红外遥控器键值的数据码显示在电脑上,可以使编写红外遥控程序时方便不少,起到仿真器的某些功效。 89C52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 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 。 图 1 系统结构 2.硬件实现: 2.1 .AT89C52: AT89C52是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型号,它是ATMEL 公

双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程序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设计方法,了解双单片机通信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含程序) 编写发送方和接受方单片机程序,让发送方单片机向接受方单片机循环发送几个两位十六进制数,并将发送的数显示在发送方和接受方的数码管上,要求串行口采用方式1进行通信,选用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T1工作方式2,通信的波特率位9600。 硬件连接: 发送发程序: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table[]={0xaa,0xB5,0xdd,0xa8,0xba,0xcc,0xf4,0xb0}; //要发送的数据void delay(uint x) { uint i,j; for(i=x;i>0;i--) for(j=110;j>0;j--); } void main() { uchar i=0;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SM0=0; SM1=1; TR1=1; EA=1; ES=1; while(1) { SBUF=table[i]; P1=table[i]; while(!TI); TI=0; i++; if(i==8) i=0; delay(800);

} } 接收方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a; void main() {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REN=1; TR1=1; SM0=0; SM1=1; EA=1; ES=1; while(1); } void ser() interrupt 4 { RI=0; a=SBUF; P1=a; }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实验需要完成两个程序,发送方和接受方的,但是并没有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