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包装文化要素在时空中传播。在一定空间存在,即同一定社会人相

关的必然中,产生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由于文化在一定时间存在,即同一定的社会历史变迁相关的必然中,产生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构成了包装设计文化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涉及文化的发生学。正因为全世界的文化不

是来自同一源头,当然就有了民族性的问题。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包装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如德国设计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理性的造型风格,日本的新颖、灵巧、轻薄玲珑而充满人情味的特点,以及意大利设计的优雅与浪漫情调等,这些无不诞生于它们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氛围中。中国包装设计风格上的平稳、圆满、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也正是我国人民内向心理特征和相对保守的社会意识的折射。

由于设计组织制度脱胎于设计的意识观念,是设计意识的物化,是民

族设计意识所派生,于是它同人们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活动方式和实践成果,都因此披上了不同的民族色彩,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

当然,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并非仅具有稳定性、保守性的一面,它

在与时代性的对立统一中,随着社会生活、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同时也在自身的对立统一中不断更新,发展着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绝不能囿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包装设计发展趋势浅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包装设计发展趋势浅析 包装设计在国际经济发展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包装设计更突显出它对提升产品和企业形象、促进对外贸易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1包装设计定义的技术内涵及广义性 包装设计是保证商品包装达到科学、合理、美观、适销等要求的必要 条件和操作程序。我国国家标准GB4122. 1 - 1996包装术语基础给出了“包装设计Packaging Design”的术语及其定义,即:“对产品的包装进行 选型、结构和装潢设计”。由于包装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和国际贸易环境条件,所以对上述定义的内涵可进一步理解为:包装材料、容器、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结构造型;商标、图案、色彩、文字等视觉传递的表现;印刷、成 型工艺;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支撑。 2包装设计理念的先进性和系统性 从国际包装业的发展来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 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牌战略、全球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材料科学、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成型和印刷工艺、物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利益保护、美学技术等主导潮流,体现着现代包装设计的最本质的原则和完整的设计理念。同时包装设计的创造性构思和设计过程又将包装领域(材料、容器、印刷、机械、市场、产品、技术等)的发展变化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为企业产品提供系统性的包装设计方案由此而生。 一般而言,对于商品包装设计,美国、欧盟等工业先进国家较看重包装 的与众不同、方便使用和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将包装成本、环境和市场等问题综合加以考虑。例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重后饮料罐的效益可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绿色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绿色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包装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是包装的大量制造使用,却又给社会带来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包装工业要消耗大量资源,废旧的包装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包装设计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充分考虑包装的整体结构、材料的运用及印刷的工艺,直至最终的垃圾处理等方面,尽可能做到合理、省料、美观实用,因此,倡导绿色包装设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奥美斯文化传媒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绿色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的包装在使用后,都摆脱不了成为垃圾的可能,而在物流过程中,包装又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减少废弃物,如何利用好垃圾。这是摆在全球化生态平衡面前的大问题。据有关材料表明,我国塑料包装目前年产量在200万砘以上,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占30%,另有数字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物约有1600万吨,其中主要是塑料包装制品的废弃物,每年废弃多达100万吨,其中主要是塑料包装餐饭盒、纸杯、发泡材料、饮料瓶、各种糖果及食品的塑料外包装,以及各种塑料包装袋等等。据专家称,这些白色垃圾将在地表呆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不会消失。 由此可见,包装垃圾已经在慢慢侵蚀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以主人的态度,科学处理每次产出的生活垃圾。同时,关于生产或使用各种塑料材质的包装厂家或有关监督部门,更应责无旁贷的找寻科学合理的途径或通过研发或替代性的产品,有效控制包装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 绿色包装设计的提法和倡议,可谓是该领域令人欣慰的讯息,成为文明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率先推出有“绿点”标志的“绿色包装”。在此后的十几年中,绿色包装迅速在世界各国发展,至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立了“环保委员会”着手制定绿色环保标准,于1996年1月正式在全球施行,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知和推广。

谈舞蹈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目录 标题 (1) 引文摘要 (1) 一、前言 (1) 二、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内涵 (2) (一)舞蹈民族性的内涵 (2) (二)舞蹈时代性的内涵 (2) 三、舞蹈中民族性与时代性融合的意义 (2) (一)有利于扩大影响范围 (2) (二)有利于与世界接轨 (3) (三)有利于舞蹈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3) 四、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策略 (4) (一)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灵感 (4) 1.仔细观察劳动人民动作,从动作中寻找美感 (4) 2.大量观看民族舞蹈视频,从中汲取灵感 (4) 3.留心自然生活,从植物和动物中寻找美感 (4) (二)去粗取精,保留优秀民族文化 (5) 1.突出民族特色,体现舞蹈的地方性 (5) 2.突出文化特色,展现舞蹈的独特性 (5) (三)借鉴国际舞蹈动作,大胆改革创新 (5) 1.借鉴国际舞蹈桑巴舞中的“闭式摇摆”步伐动作 (5) 2.借鉴国际舞蹈伦巴舞中的“开式扭臀”动作 (6) 3.借鉴国际舞蹈加衣布中的“脚掌旋转步”动作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谈舞蹈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样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国舞蹈多样的民族性。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舞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如何融合,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了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融合的意义,最后从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灵感,去粗取精。保留优秀民族文化以及借鉴国际舞蹈动作大胆改革创新三个方面,对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舞蹈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舞蹈民族舞蹈融合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diverse culture constitute the nationality of Chinese dance and varied.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inese Dance nation and times how fusion is need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ance nation and Era Connotation on the basi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ity and times of integration.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life reality and find the inspiration, discard the dross and select the essence to retain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dance moves a bold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ree aspects, to dance the nationality and the tim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hope to be able to effectively promote our country dance The development of dance. Key words dance dance 一、前言 中国传统舞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传统舞蹈形成了完整的舞蹈体系,并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但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舞蹈陷入了低谷,若想对中国舞蹈进行复兴,就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保留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代相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舞蹈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研究较不少,但学术界对舞蹈的发展方向却众说纷纭。中国舞蹈该何去何从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对舞蹈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文摘要: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额都是世界的。新世纪里,面对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传统,我们要从根源、借鉴与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传统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把它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艺术传统民族性世界性辩证关系艺术发展中国 引言: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我认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正文: 一、艺术的民族性 (一)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民族性来自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来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①而民族精神的差异性就必然造就民族艺术的多元性。艺术的民族性,是艺术成熟的标志。 针对西方和东方这两个代表文化详细谈论,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首先,不能盲目的接受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对待艺术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和在西方现代文化冲击下不顾国情和自己的传统盲目照搬现代诸流派艺术,则是在落后状况下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态度除了反映出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无知,同时还包含着一个误解——即将经济和物质技术上的进步和艺术发展水平混同为一了。 其次,也不能盲目的排斥西方文化,夸耀本国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

论日本包装设计的特色

一、日本市场包装设计的“第一印象” 1. “洋”、“和”两式包装各显风采 此行途经东京、富士宫、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以及爱知世博会等地,一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走过街头小店、纪念品店、专卖店、超市、百货公司、大型商城。第一印象是日本是一个供大于需的社会,商品琳琅满目。从包装设计的角度来审视,大致可以将其风格归纳为两大类别,一类是现代的“洋”式,另一类是传统的“和”式;尽管还可以分出综合形态,但是“和”、“洋”两类还是主要类型。就像日本街头的少女,有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身着夸张开放的时尚服饰的形象,也有穿着传统的和服、木屐,踩着细小碎步,典雅矜持的形象。这两类风格交相呼应,引人注目,让人感到传统与现代,质朴与时髦和谐共存。 “洋”式包装彰显日本当今都市生活主流民众的消费心态——追逐时尚、开放和崇洋;而“和”式包装则是反映了日本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依恋的情结。 日本今天的“和”包装之所以为笔者关注,首先是因为设计师在发扬民族风格特色的同时,还力求使作品具有时代性,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时尚风格;其次是因为它的东方精神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的日本已经在来自传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了日本化的气息和现代时尚的语境,走出令人们赞叹的日本包装艺术风格的新道路。 2. 传统出新的材料、精致的工艺和精心的设计 日本的产品包装透出的品质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从包装的表面看:不仅从图形创造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显示出深度,更可见设计师从选材和工艺上精益求精的那份用心。图形和色彩主要围绕着传统的审美和民族文化,而材料的选择则从自然入手,通过现代的工艺使之变得实用美观,形成有明显日本特色的包装形象,充分显示出素以工作严谨著称的日本人在包装艺术上的才智。 这种才智还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与包装相关的材料工业、加工工艺及其系统发展得相当完备,诸如和纸、漆艺、木作等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时尚化;其二,图形设计和方法的相关研究、传统手工艺的深化研究以及商业情报工作都做得比较扎实。这些都为设计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日本商店中很难找到粗制滥造的东西,从最小的牙签,到日常生活用品;从单一的个体产品,到系列化的产品组合;从机器生产到手工制作,件件都精雕细琢,引人入胜。 3. 环保理念在包装设计和制作中处处体现 日本是个岛国,地少人多,内在的资源危机使他们形成了很强的环保意识。这种环保意识是政府及其相关组织、教育和民众意识觉悟的结果。它反映在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在包装设计中,设计师自觉地考虑到环保因素,成为他们常态的思维方式。在设计实践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开发上,均以不污染环境,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为首选。 二、解读设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从“买椟还珠”谈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1)要点

从“买椟还珠”谈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1) 内容摘要:从一则寓言开始,引出 产品的包装,并以陶瓷产品的包装为例,论证了包装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对企业的产品促销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所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产品包装外在形象市场竞争经济效益时尚与个性 一、引言 “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从小就听说过,这则寓言大意是说古时候有个人买了珠宝后,只取其“椟”(盒子),而把珠子还给了卖者。它的主要意思是在向人们揭示买者(消费者)的不识货,讽刺那些不知轻重,知识浅薄的愚笨之人。虽然笔者觉得买珠人确实有点荒唐可笑,但是笔者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椟”与“珠”,相差如此悬殊,绝非一个“笨”字概括那样简单。为什么会有“椟”比“珠”珍贵的认识错位呢?笔者认为,主观上可能是买者知识的欠缺,但客观上肯定是“椟”所用材质极好,或者做工精良,或者图案装饰精美绝伦,不然不会让买者爱不释手,即盒子的做工如果不是相当出色,不会让人产生舍本逐末的想法。当初的盒子可用今天的名词“包装”来替代,珠子可称为“产品”,“买椟还珠”与其说是买珠人(消费者)的失败,倒不如说是制造者的成功。换句话说,就是包装及其包装设计者的成功。 二、产品包装的缘起 什么是“包装”?古语云:“包”者“捆扎”,“装”者“容纳”,合此二者谓之“包装”。包装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不断前进的。包装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原始包装、古代包装、近代包装和现代包装四个基本阶段。(一)原始包装阶段:特指人类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用植物茎条进行捆扎,学会用植物叶子、果壳、贝壳等物品来盛装转移食物和饮水。这些动植物的某一部分就是萌芽状态的包装。(二)古代包装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商品和商业,商品的出现需要有合适的包装以适应远距离运输和交易的便利,人类便开始用各种材料制作包装器物。首先,在包装材料上,人们用竹子或者木头模仿葫芦等自然物的造型制成包装器,或者用植物茎条编成篮、筐、篓、席等,或者用麻、毛等天然纤维捻成绳或织成包装器。其次,在包装技术上,采用了透明、遮光、透气、密封和防潮、防腐、防虫、防震等技术以及便于搬运的一些方法。最后,在造型设计和装饰艺术方面,已掌握了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规律性,并采用了染色、涂漆等装饰工艺,使包装不但具有容纳、保护产品的实用功能,还具有了审美价值。这一时期已开始用标志形象,以便于认牌购货。如我国现存北宋时山东济南的针铺包装纸,中间印有白兔形象,还有“认门前白”等广告字样,图案标志鲜明,文字简洁易记,是古代完整的包装设计实例。虽然古代包装已具有选材、造型、美化等原始的设计概念,但包装的主要功能仍然是贮存和保护产品以及便于搬运。(三)近代包装阶段:指在电力广泛使用后,人类生产力成倍增长,产品的生产导致商业的迅速发展,商品必须经过包装才能适应流通的需要。这样,

服饰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3782677.html, 服饰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作者:陈良雨张江刘松华 来源:《艺海》2011年第07期 摘要:服饰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是服饰文化前进的两个车轮,共同撑起和促使我国服 饰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颇。要处理好服饰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在服饰文化的继承、交流、冲突、整合上协调发展,使得我国服饰文化能在全球文化一体化前提下朝向多元化、民族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服饰文化时代性民族性 服饰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全球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日趋一体化的背景下,其现状和发展必然凸显全球的共性,反映时代特色;但是,服饰是产生在某时某地,为此时此地的人服务,因而必然具有个性,这种个性从大的方面来说即民族性,也正是这民族性,才给予民族自身的特性和存在的价值。所以,当今我国服饰的发展方向应该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朝趋同方向发展;二是在大同发展的背景中寻求民族性和个性。正如《文化学概论》一书所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是文化存在和文化创造的两大支柱。”当今服饰文化的存在和创造同样依托于服饰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因为,服饰文化的时代性反映了服饰文化体现的人类需求程度,而服饰文化的民族性则决定了服饰文化所具有的个性或特色。 纵观当今我国服饰文化的状况,西方服饰文化在我国占据主导,而民族服饰文化则长期囿于传统,所以一定程度上凸显我国服饰文化的存在性和时代的特色,而不多体现其文化的创造性、民族性。要使服饰真正地有所创造、发展,不能单单着眼于服饰文化的时代性,而应是在这基础上发扬民族服饰文化传统,使我国服饰真正能得以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也就具有相当重要性和必要性。同理,注重服饰的民族性同样不能忽视了服饰文化的时代性,不能脱离了人们的具体需求,而去谈服饰的创造与发展。 要处理好服饰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在服饰文化的继承、交流、冲突、整合上协调发展, 一、服饰文化的继承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清晰地表明人类的创造与发展皆是在对历史的继承上进行的,人类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累积。正如《文化学概论》一书所述:“文化的继承使人类可以通过文化继承而达到累积的目的,从而使人类文化无比丰富多彩,并为文化创造提供充足的营养,使人类文化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就是说文化的发展,是在对文化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己转化为文化的需要;”现代包装设计正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在现代社会中,设计理论的研究已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深入剖析,而应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统观。把包装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观照,也就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功能的满足和精神需求能一言蔽之的,其中的内涵是现代设计师们所必须探究的。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包装设计文化是否可以说是包括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和满足这些行为方式所创造的事 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心理观念。一般说来,这些有许多设计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包装设计的物质层,它是设计文化的表层,主要指包含了设计文化要素的物质载体,它具有物质性、基础性、易变性的特征。如各种包装设计部门和包装设计产品,交换商品的场所以及消费者在使用包装产品中的消费行为等; 第二,包装设计组织制度层。这是设计文化的中层,也是设计文化内层的物化。它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连续性:主要包括协调设计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规范设计行为并判断、矫正设计的组织制度。世界上包装设计文化比较先进的国家都有自己相应的较为完整的组织制度。而包装设计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组织制度大都不完整。 第三,包装设计的观念层。它是一种文化心理状态,所以也可以认为是设计文化的意识层。它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是设计系统各要素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依据。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带来的对包装设计文化的冲击,主要就表现在生产和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思维观念、审美观念、道德伦理观念、民族心理观念等方面上。它是设计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部分,也是设计文化的灵魂,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并发展变化,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地在组织制度层上得到表现。并由此规定自己的发展和规律,吸收、改造或排斥异质文化要素,左右设计文化的发展趋势。 包装设计文化结构的三个方面,彼此相关,形成一个系统,构成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有机整体。包装设计文化的物质层,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变动活跃,交流方便频繁,同时,包装设计文化的变化发展又总是首先在它的身上得到体现。如我国的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文化与技术,产品的渗入正扮演着这场文化冲击的先导的角色;在市场上,产品包装更新换代.层出不穷。而组织制度层是最权威的因素,它规定包装设计文化的整体性质,是设计的群际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纽带,更是包装设计得以科学有效实施的保障。这一层面由一整套内在的准则系统所构成,从而成为包装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的准绳。不同的设计观念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结果,认识到新环境所强加于我们的新要求,并掌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44?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罗丽娜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进入这个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交通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日渐趋同,精神生活也就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成为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主题,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1.艺术的民族性 1.1 艺术的民族性的涵义 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1.2 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 同是奴隶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是单调无味。 1.3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于你是新的,于我确是旧的,于你是古代的,于我却是现代的。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缘的,各民族的艺术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民族的艺术的影响.。一个民族的艺术要向前发展,还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中好的东西。 各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结果就是现如今我们的世界存在的缤纷的艺术种类。现我们立足于东方看世界,艺术的交流过程主要体出了三种形式: 第一,东西方的艺术交流。如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是取自日本浮世绘对线条、色彩的理解。 第二,中外民族间的艺术交流。如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结合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 第三,中华民族内部的艺术交流。古代的中华民族间的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如在西域民族学习汉族的书画艺术过程中就有一位元代的艺术大师——高克恭。他 是畏兀儿人(今维吾尔族),成为了元代米氏云山的代表画家,和他同属一个民族的边鲁,则在水墨细笔花鸟画中独占鳌头。 因此我们仅仅从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她的历史可以很肯定的得出民族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的,在交流中彼此融合,使艺术越加的丰富多彩。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都是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名作。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当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我们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所以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世界各民族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的两个方面。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又如孔雀开屏时固然美丽,但却难免会将它难看的部位亦展现无疑。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有明就有暗的对比。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 4.结论 艺术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产生的,也是为了交流而产生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民族艺术都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各有各的优势。各民族艺术必须要立足于时代的现实生活,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功能,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民族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同时我们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研究外国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并善于从中吸收一切有益于我们创造的因素。在当今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矛盾中,我们既要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又要头脑冷静。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艺术,注意与世界,时代接轨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品质和自己独特语言的现代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A].毛泽东文集(第六册)[M]. [3]吴迈.文化的民族性与文艺的世界性——关于民族的几个问题[M].1996(1):10.

民族性和时代性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探析- 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具谈现代中国风格家具的创新与发展当代家具设计中本原文化运用 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家具造型设计的文化底蕴探析 崛起于逆境中的泰式家具设计 论建筑设计的传统、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 浅谈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价值 浅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析当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性 中国民俗家具与民族风情略论 中国家具创新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民族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符号学和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与阐述 民族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同构 家具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家具设计基础理论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试论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探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张丽戴向东 当前,中国的家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其总产值和出口量逐年增加。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先生在2008年3月参加“斯帝罗兰”举行的极品沙发鉴赏会时指出:去年在出口家具中,坐具和沙发类占到出口总额的45%,其中以沙发类居多,达到103亿美元。可见,中国沙发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比重不容忽视。中国沙发制造企业在现今如此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之道不仅只在于沙发的大量输出,更要注重质的保证。品牌和文化的价值始终处于企业的内核并成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的沙发产业要奋力走出产业链的最低端和简单的模仿改良,以创意作为新的经济符号,自主创新打造“新中式”这一国际品牌,这种模式应作为企业持续坚持的道路。 新中式沙发顺应当前重视文化的时代背景和现代生活方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也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它是对现代社会人的审美情趣和多元化需求的一种科学认识,反应出设计的人性关怀。 1 新中式沙发 “新中式沙发”是指运用用现代技术、设备、材料与工艺,既符合现代沙发的标准化与通用化的要求,体现时代气息,又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沙发。其主要特性是“中而新”,民族性和时代性兼备,本土化且国际化。“新中式沙发”要以现代的生活习惯和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创新性地传承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源泉——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各国文化之间同质化的加速,发掘地域文化精华和民族传统艺术也愈显迫切,现代家具的地区化与传统家具的现代化殊途同归,共同推动着现代家具的进步和丰富多彩。也正是由于这点,一个民族或国家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艺术成了现代家具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是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源泉,对其创新性的继承是对新中式沙发“中而新”这一特性的最优化诠释,具体包括内在和外涵两方面。 2.1 内涵 内涵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核心,其它思想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体系。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反应在艺术领域,其精髓归结为以下五点。第一,根本思想“天人合一”,讲求万物和谐;重视人的核心价值,即以人为本。第二,主张“文质兼备”,即要求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第三,认为“少则多,多则惑”、“大道至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倡导简约风格。第四,主张“道法自然”,崇尚自然之美。第五,追求“韵外之致”和“境生象外”,追求空灵、虚无、含蓄的意蕴和艺术境界。 2.2 外延 外延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通常以建筑、家具、园林、图案及书法艺术等为载体呈现出来。 地域特色浓厚的传统建筑。家具与建筑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中讲究形制的大门、装饰精美的影壁、造型奇特的门、多姿多彩的窗户、无处不在的雕刻装饰、富于变化的屋顶以及毫不逊色的地面装饰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神形并茂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隽永之美来自于中国民族性的设计意识和表现——线条韵律的张力,愉悦完美的比例,朴素和谐的形式,适度的由结构限定的“负空间”,精致的装饰和打磨,还有极其精妙的榫卯节点构造,结合紧密又易于拆除,每个节点的两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彼此留有余地但又互补。同时,充分考虑结构的逻辑性和功能。 时空流动的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注重经营位置和布局,巧于因借,步移景异。运用“小中见大、无中见有、乱中得序、静中藏动”等方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观,艺术的审美观和怡情的价值观。 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主要包括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形和纹样,图腾和宗教纹饰和民族服饰纹样等。它传达着语义信息,蕴藏文化底蕴,对其符号化的提炼则会产生易辨认和易传播的效果。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艺术原理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系部: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 姓名:李小梅 学号:1043111186 指导老师:唐济川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当然对于本国家或是本民族的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术语中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艺术的民族性特点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当然不同的民族艺术有着不同的色彩和艺术芬芳,像是奴隶社会时期,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希腊有维纳斯雕像和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话;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众多的凯旋门。同样是在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与齐白石的花鸟鱼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还有阿炳的《二泉映月》,埃菲尔铁塔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同民族的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世界上有许多的民族,而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性存在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律,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下面来谈一下中国艺术的民族性: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不同个性的地点、风俗习性。在艺术上也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我国黄河以北诸多地区: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山重旷野,形象轮廓刚劲明显,色彩也单纯强烈。其与南方水木清秀,云烟速漫,色彩轻松流明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故而形成两个不同派系的山水画体貌:金碧辉煌与水墨苍劲的水系和水墨淡彩的南宗山水体系。这些具有特色的中华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从而影响到了诸多东南亚的国家文化艺术。但自清衰落,西洋绘画渗透到中国人的视线后,长期以来,对诸多的中国艺术家发生了较强烈的影响。、 好的地方是中西艺术的交流融合,让艺术的创新发展有更多的空间和表力。然而诸多的艺术者确因而产生了速感。就简单而言,20世纪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多次热烈的学术争论。例如有的同志一概地吸收西洋的所谓科学的表现手法,而对中国纯眼睛感官的观察表现方法不屑一顾,尚且这是对艺术褒读。假如科学的

浅析网购时代下的商品包装设计

浅析网购时代下的商品包装设计 袁蕾蕾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13;2.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西南昌330001) 〔摘要〕现代社会商品销售离不开包装,良好的包装设计往往能够极大地促进产品的销售。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商家依靠电子商务形成的销售模式也在改变,同时传统商品包装模式也在悄悄的改变。包装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购物过程中商品的保护外衣,更是网络商品时代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网购;商品包装;安全性;环保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389(2017)03-38-02 1网购时代的背景分析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近些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购物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过六亿,其中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为33151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迈出自己网购的第一步,整个产业也在向健康茁壮的方向发展。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商家将商品销售地点搬移到了网络,传统的商品包装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产品的包装设计,作为网购产品必不可少的保护外衣,开始成为这场变革的代言人。 中国网络购物的市场与人群正在不断扩大,网络购物方式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网络购物市场的逐步成熟,使得更多消费者

感受到了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而网购产品包装也在逐步地进入人们的视线,每一天,各式各样的网购产品包装也伴随着快递员的身影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来到消费者面前。 2网购商品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当代女性作为网购的主力军,她们是网购的主要消费者,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她们这类群体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喜好。网购时代的迅速到来,更对产品包装设计的精美细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更为女性顾客提供更方便更美好的感官体验。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在网上选购产品时,通常会只看到商品的实体、商品的本身,很少会去主动关注自己选购的商品是什么样子的包装,只有当自己从快递员手中接过商品的时候才看到商品的包装形式。但是商品包装的好与坏却在无形中给了消费者一个深刻的印象。 商品包装的目的,除了让消费者对商品有良好的视觉感受以促进商品销售外,还应使商品在运输与售卖时有一个对商品的保护作用;当每天都有几万件商品要通过物流公司进行配送时,商品的包装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从而使商品的包装和商品的包装设计就面临着新的课题。线上购物与线下购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与线上商城和实体店的商品展示不同,线上与线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也不同,自然对商品包装设计的诉求和需求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商场、超市、专卖店购物时,商品大都是有包装的。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所看到的具体商品陈列和商品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商品,进而进行比较、选择和购买行为。而在网上购物时,我们是通过实物图片与文字介绍、评价详

产品包装设计对营销的重要性

产品包装设计对营销的重要性从一则寓言故事引起思考,引出产品的包装设计,并以瓷器产品的包装为例,证明了包装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对企业的产品促销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所起的促进作用。 “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这则寓言大意是说古时候有个人买了珠宝后,只取其“椟”(盒子),而把珠子还给了卖者。这则寓言的主要意思是在向人们揭示买者的不识货,讽刺那些不知轻重,知识浅薄的愚笨之人。主观上可能是买者知识的欠缺,但客观上肯定是“椟”所用材质极好,或者做工精良,或者图案装饰精美绝伦,不然不会让买者爱不释手,即盒子的做工如果不是相当出色,不会让人产生舍本逐末的想法。当初的盒子可用今天的名词“包装”来替代,珠子可称为“产品”,“买椟还珠”与其说是买珠人的失败,倒不如说是制造者的成功。换句话说,就是包装及其包装设计者的成功。 二、产品包装的缘起 什么是“包装”?古语云:“包”者“捆扎”,“装”者“容纳”,合此二者谓之“包装”。著名品牌设计公司捷登设计总监Raymon曾说过:包装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不断前进的。包装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原始包装、古代包装、近代包装和现代包装四个基本阶段。(一)原始包装阶段:特指人类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用植物茎条进行捆扎,学会用植物叶子、果壳、贝壳等物品来盛装转移食物和饮水。这些动植物的某一部分就是萌芽状态的包装。(二)古代包装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商品和商业,商品的出现需要有合适的包装以适应远距离运输和交易的便利,人类便开始用各种材料制作包装器物。首先,在包装材料上,人们用竹子或者木头模仿葫芦等自然物的造型制成包装器,或者用植物茎条编成篮、筐、篓、席等,或者用麻、毛等天然纤维捻成绳或织成包装器。其次,在包装技术上,采用了透明、遮光、透气、密封和防潮、防腐、防虫、防震等技术以及便于搬运的一些方法。最后,在造型设计和装饰艺术方面,已掌握了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规律性,并采用了染色、涂漆等装饰工艺,使包装不但具有容纳、保护产品的实用功能,还具有了审美价值。这一时期已开始用标志形象,以便于认牌购货。虽然古代包装已具有选材、造型、美化等原始的设计概念,但包装的主要功能仍然是贮存和保护产品以及便于搬运。(三)近代包装阶段:指在电力广泛使用后,人类生产力成倍增长,产品的生产导致商业的迅速发展,商品必须经过包装才能适应流通的需要。这样,机器生产包装产品的行业成为可能,主要表现在印刷、造纸、容器制造等方面生产机械的发展。同时,包装本身已成为商品,但包装设计的目的和功能主要还体现在贮存保护以及运输的附加手段三个方面。(四)现代包装阶段:指进入20世纪后开始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展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包装及其设计的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首先表现在新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包装技术的不断涌现。如成本低、易加工成型的酚醛塑料、聚乙烯塑料等新材料的应用。其次是包装机械的多样化和自动化及印刷技术的发展。最后,表现在包装设计的科学化、现代化。如英国的巧克力包装和美国的饼干包装,被公认为是现代销售包装的先驱。现代消费形态,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商品销售的竞争日趋激烈,超市的出现,又要求包装具有“形象代言人”的作用。 三、包装如何为企业的产品服务 销售用的包装是企业产品生产的继续,是顺利实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它充当着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上升,过时的包装理念及其包装制品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美观,个性化”的包装需求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保护产品,吸引消费者让其购买,更多的是认识企业及其丰富的企业文化。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浅析包装设计的时代性

浅析包装设计的时代性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系部:艺术设计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The packaging design of shallow times By Hong jing shu May 201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年月日 导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包装的门类逐步增多,包装形态日益精美,出现了丰富多彩、各显其能的局面。各国的包装设计和制作工艺的水平也在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得到共同的提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提高,经济也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也顺其自然的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当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之后,人们回过头却突然发现了现代物质文明带给人类的不只是物质享受,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对环境的践踏。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使用手机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大量工业污水的排放及废弃物的污染,大量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也相当严重。许多包装废弃物既污染了土地、河流又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发展绿色包装”,搞好“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包装产业愈加重视的一个问题。绿色包装是绿色革命和绿色运动的产物,适应了绿色消费需要的潮流。 关键词:绿色包装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