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单元基本结构: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第九课)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形而上学对立孤立静止片面联系发展 ( 全面 ) 矛盾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普遍性实质趋势状态含义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孤立静止片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培养怀疑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思维方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单元知识网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唯物辩证法主要原理及其方法论辩证的联系观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 1 、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 、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 、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辩证的发展观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 1 、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重视量的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矛盾的观点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矛盾分析的方法 1 、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 、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5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6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斗争性(对立)同一性(统一)普遍性(共性)(个性)特殊性辨证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 1 、辩证的否定观( 1 )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 )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 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1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 2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 、创新的作用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观点根本分歧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承认矛盾……否认矛盾……【辨析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就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矛盾。③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会适得其反。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说课材料

精品文档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正如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便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精品文档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两极世界理论认为,构成存在的联系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件,即存在的外部联系、外内联系、内部联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恩格斯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毛泽东更强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同时也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而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人们对产品的分配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的时候,它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化去变化生产关系,让生产关系时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2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 4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答:?1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价值规律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唯一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单元基本结构: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第九课)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形而上学对立孤立静止片面联系发展 ( 全面 ) 矛盾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普遍性实质趋势状态含义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孤立静止片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培养怀疑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思维方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单元知识网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唯物辩证法主要原理及其方法论辩证的联系观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 1 、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 、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 、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辩证的发展观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 1 、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重视量的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矛盾的观点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矛盾分析的方法 1 、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 、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5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6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斗争性(对立)同一性(统一)普遍性(共性)(个性)特殊性辨证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 1 、辩证的否定观( 1 )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 )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 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1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 2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 、创新的作用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观点根本分歧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承认矛盾……否认矛盾……【辨析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就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矛盾。③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会适得其反。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正如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便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一测冲刺一轮小复习之-----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第一部分:原理内容及其典型例题分析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并非任何事物都存在联系,具体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联系的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联系客观性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观点。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 【原理内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典型例题分析:(2011·天津)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11分)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④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 典型例题分析:(2011·安徽)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话题二: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①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6、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表现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7、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8、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2)联系的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3)联系与系统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3.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一定形式的运动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同时也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而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人们对产品的分配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的时候,它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化去变化生产关系,让生产关系时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第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 第四、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五、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点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马原理中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好好把握和理解。可以先看其原理,把握基础的知识点。具体内容为大家梳理如下: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原理: (一)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网上的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中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环节和媒介。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4)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变化可以是上升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则是前进性的变化。 在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时,先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础知识点,也就是上述相关的原理,因为掌握基础知识是以后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只有把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弄清楚了,在以后复习做题时才会应用自如,灵活把握。基础知识是基本,一定要围绕考试大纲规定的原理展开复习。纵观历年的考试,马原理的部分都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而且题干优美巧妙,要求考生对引文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试题非常灵活,备选答案也需要考生理解,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题目的难度,所以,把握基础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抓基础一要看书,许多考生不重视这个环节,教材是考研命题的依托,也是考研复习的依托,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把教材认真读一读,把基础知识认真落实;二要把课本上的题认真做好,有些考研试题就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的变形,而且课本上的练习题是最基本的,不但要会做而且要熟练。 综上所述,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将考试大纲规定的马原理的知识点彻底吃透,把基础夯实、打牢。无论什么样的题型,都是以基础性为起点,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仅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要会灵活运用。

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一、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就是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又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否定相互斗争的方向和倾向。矛盾概念形象地概括了万事万物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的最普遍的客观法则,矛盾观点是对立统一观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通俗表述。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与此同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实践及科学的发展已经并不断证明,无论宏观领域还是微观领域,无机界还是有机界,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都充满着矛盾,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普遍性就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种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否认矛盾就否定了一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着的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并推动事物的发展。要研究事物、系统和过程,就要研究矛盾。要采用矛盾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把握矛盾,了解矛盾的发展趋势,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否认矛盾,否认矛盾分析法,就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论的发展,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矛盾普遍性的理论。坚持矛盾普遍性的原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一切问题,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前提,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之一。离开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就会犯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错误,就会背离党的思想路线。 矛盾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矛盾却有着自身的个性,即特殊性,也就是说,

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及主要范畴? 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大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2 怎样理解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统一行使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2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

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3 什么是质,量,度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 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 4 什么是质变和量变,怎样理解两者的辩证关系? 量变就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它不改变事物的质,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人们经常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过程时呈现的状态。质变就是前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之中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和统一物的分解,是相持、平衡和静止状态的破坏等等。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规律及其特点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3、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 4、规律具有客观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第一,矛盾、同一性、斗争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 其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互相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其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矛盾双方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存在互相渗透的渠道和桥梁,存在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

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躯体表现为: 其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为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 其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为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紧密结合、共同推动的结果。同一性与斗争性各自在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矛盾同一性在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 其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为事物发展提供前提; 其二:矛盾双方互相渗透,各自从对方汲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最终使整个事物得到发展。 其三: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矛盾斗争性在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 其一:在事物量变阶段,矛盾斗争推动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发展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其二:在事物质变阶段,矛盾斗争突破旧事物的极限,使旧矛盾解体、新矛盾产生,旧事物变为新事物,使发展从可能趋势转化为现实。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定义:一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点:整体性(首要特征)、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A 运动是一个抽象概念,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变化是具体概念,表明事物在性质、数量、结构和形态上的改变;发展是在运动、变化基础上进一步提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趋势和方向。 B 运动和变化可是上升的、前进的,也可说下降、倒退的;而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 A 新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新事物在旧事物内部生长起来,旧事物无法克服和消除新事物 C 新事物扬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因素,又具备了旧事物所不具备的新内容,比旧事物更有优越性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及其基本特征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A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 B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趋势和关系。 C 两者的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相互依存,是事物保持稳定;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斗争性的作为:在量变过程中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在质变过程中推动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特殊性:每一事物各自的特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二)质量互变规律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 三、基础知识㈠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表现(结论):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⑵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⑶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特征: ⑴客观性: ①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②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方法论: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 ④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⑵多样性: ①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 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③[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 ㈡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趋势:⑴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方法论:坚定前途是光明的。] ⑵表现:整个世界是发展的:自然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方法论:用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3?发展的道路: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的特征: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 的] 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 验] ⑶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结论: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 折性的统一。 [总的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