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

粤曲和广东民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

1、欣赏粤曲《荔枝颂》

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三、教学安排

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材分析

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

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闽)。

3、《渔家姑娘在海边》选自《海霞组曲》,是根据电影《海霞》的配乐改编而成。“童年”以带有诉说式的音调的抒情性主题,表现了影片女主角海霞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也成为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由此展开了南海迷人的风景和生活画卷。

“织网”原为电影中渔家姑娘所唱的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由乐队演奏后在配器上加以润色,保持了原曲甜美的南国风味,色彩上更为丰富,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少女在沙滩上织网的动人情景。

“丰收”则以两手不同情趣的舞曲加以组合,烘托渔民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一首舞曲爽朗而豪放,另一首则明快而绮丽多姿。

4、调,又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村坊小曲等。是一种广泛传播于城镇集市,经过较多艺术加工,曲体较为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委婉的民歌体裁。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的短篇抒情小曲、叙事歌曲,也应归属此类。

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娱乐游玩以至自然常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几乎无所不包。由此也就有了遍布各地的与上述题材相关的《打樱桃》、《卖杂货》、《放风筝》、《打秋迁》、《磨豆腐》、《割韭菜》、《补缸》、《拜年》、《观灯》、《赶庙》、《采茶》、《妓女告状》、《尼姑思凡》、《光棍哭妻》、《寡妇上坟》等曲目。

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

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

小调的音乐形式特点是:节拍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旋律线较曲折、流丽;乐段结构形式变化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小调还可再细分为以下三个小类: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等);谣曲;小曲。

5、《土楼回响》是2000年青年作曲家刘湲应厦门爱乐乐团指挥郑小瑛邀请专门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的。作品以闽西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

郑小瑛是客家人,当年她在回乡省亲祭祖的时候,对自己先祖们勤劳勇敢和团结质朴的性格产生了强烈的激情,遂邀请作曲家刘湲以客家人的历史、性格为素材,创作的颂扬客家精神的一部交响诗篇。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和客家人性格的宏伟壮丽的历史诗篇,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两个音乐主题都出自客家山歌,只有四、五度两个音不变的“新打梭镖”号子主题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全曲共分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作曲家在这一乐章加入了合唱队,将一首3/4拍子的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合唱化处理,使其变成一首雄壮、豪迈的进行曲。和着三拍子的节奏,“号子”和“山歌”主题由弱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它构思宏大,表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奋斗开放的性格和精神。

6、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广州市等地的农民和船民中。珠江三角洲沙田地区人民历来有对唱斗歌的习俗。每逢农事大忙前或收成后,不少地方搭起歌棚,进行斗歌活动。

咸水歌的曲调,一般都是随字求腔,结尾处有固定的衬腔。由于演唱活动频繁,内容不断丰富,曲调也随之不断发展。歌词为两句一节,每句字数不拘,每节词同韵,各节可转韵。曲式结构为上下句。每句的句首和句尾有基本固定的衬词和衬腔,结尾时都用滑音下行。六声徵调式,音调悠扬抒情,如中山县的《对花》。

传统咸水歌内容多为情歌,男女对唱,曲调较简单,行腔滞板,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结尾多用“啰”、“姑妹”、“兄哥”等词,别有一番韵味。咸水歌从调式上分,有担伞调、姑妹腔、高堂歌、东风调、丰收调、叹情等;此外,他们也唱龙舟歌、木鱼歌等。番禺榄核一带,还有一种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叙事诗。另有“大缯歌”、“姑妹歌”亦属于咸水歌,歌词格式、句末的衬词、衬腔不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单介绍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

二、欣赏《荔枝颂》

1、教师示范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的大跳带来的独特风格。

2、集体学唱第一句,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3、欣赏红线女演唱的《荔枝颂》录像。引导学生留意音乐的特色与韵味,并关注:演唱者是如何表现“叫卖声”的?为什么要高声喊?

4、介绍粤曲的历史:

起源于清朝。

演唱者有动作表演。常用伴奏乐器有高胡、椰胡、秦胡、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竹笛、洋琴、洞箫等。

粤曲常用唱腔“梆子”和“二黄”。前者宜于表现欢悦爽朗,有叙述性特点;后者流丽平和,抒情性强。

三、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

1、以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语言的特点等为题导入,教师用客家方言问候学生,教给学生与客家籍学生对话,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师用客家方言示范演唱

3.教师一句句用客家话教会学生演唱

4,欣赏录音,体会客家山歌的风格韵味的特点。

四、引导学生通过看广东民歌的分布图,了解各地主要的民歌种类。

五、学习渔歌和咸水歌。

1、欣赏渔歌哩哩美调和阿哩罗调,引导学生体会渔歌的内容和风格。

2、对比两首不同地区的渔歌及其衬词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

两首渔歌的比较

六、欣赏两首根据渔歌创作的两首创作民歌。

1、通过欣赏,完成课本上“探索、寻觅”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音乐的素材进行再创作,使作品既有新的时代感,又保留了地方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2,欣赏作曲家王酩为电影《海霞》的配乐《织网》。该配乐以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让学生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陶冶,并开阔视野

3,通过学唱这两首创作歌曲,领导学生议论它们与前两首民歌的感觉上有何不同之处

七,欣赏〈对花〉与〈画眉唱歌似弹琴〉

1,欣赏民间艺人演唱的效果,体会乐曲风格,对咸水歌的特点,历史,发展作介绍,加深学生对咸水歌的认识

2,〈对花〉为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猜谜语,〈画眉唱歌似弹琴〉以独唱形式演唱,两首歌都带有即兴性,演唱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唱什么,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才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教师介绍一些民间的“庙会”,“集会”的录象和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八,欣赏〈唱春牛〉〈牧童谣〉〈卖杂货〉〈月光光〉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可刻意提出一些如音乐表现的特点,曲式结构的特点,旋律的特点,节拍规律等问题,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思考,然后用议论的形式加深认识

2,使用课件的伴奏伴随学生一起歌唱〈卖杂货〉,该曲曲调简单,旋律流畅,容易上口

3,边唱边和着韵律模仿货郎挑担走乡串村的动作,进行角色表演〈卖杂货〉,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动感强度

4,使用民间器乐合奏和钢琴演奏的〈卖杂货〉,引导学生欣赏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演奏,并进行比较讨论感受

5,教师使用广东方言教导学生演唱〈月光光〉

6,欣赏〈月光光〉录音带,该歌曲有独唱与合唱两种录音,学生可跟随录音轻轻哼唱,此歌为乐句群结构的歌曲,前半段节奏工整,曲调流畅,后半段从衬词开始出现了较自由的切分节奏,形成一种对比

7,欣赏表现牧童活泼可爱的童声合唱歌曲〈牧童谣〉

九.学唱〈海娃变油娃〉

1,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2,听唱歌曲,掌握好3/4拍子的重拍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6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1花城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教学目标 1、了解词曲作者,知道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通过有感情的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熟悉弱起和三连音,把握歌唱时的情绪。 2学情分析 《国歌》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歌曲,基本都会唱。让学生了解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国歌,采用什么样的情感进行演唱,必须告诉学生态度要庄严、肃穆,感情要真挚。本课学生第一次接触三连音,三连音与休止符及小附点节奏,引导学生很好地把握歌曲节奏,掌握“弱起”、“重音”、“渐强”等记号,从而帮助学生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重点难点 重点:能以崇敬的心情聆听歌曲,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2016年里约奥运会,你们看了吗?奥运会赛场上,每当国歌响起我们每个人都感到骄傲与自豪。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三幅画面(课件出示) ①、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入场旗手 ②、2016年里约奥运会奖牌榜 ③、2016年里约奥运会获奖升旗仪式 看了这几幅图片,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感想?请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骄傲与自豪、振奋人心、激昂奋进、威武雄壮) 2、导入语:在哪些场合你还会看到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重要庆典、政治性公众集会、外交场合、国际性集会、维护国家尊严的斗争场合。) 二、新课教学 1、让我们一起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听了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铿锵激昂、有力) 2、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了解有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3、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熟悉国歌歌词 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读歌词。 5、教唱国歌 ①、老师先范唱一遍,学生仔细聆听 ②、老师一句一句教学生唱

花城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 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钢琴乐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走入教室 二、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出示课件) 2、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那么,什么是歌舞音乐呢?(课件) 二、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出示学习目标 轻声高位置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其要求有所了解,轻声高位置又使学生作了发声的练习。) (三)节奏练习——“动动我们的手” 节奏练习利用节奏模与节奏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 (四)“幸运52”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 多媒体出示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 备 课 本 单位:可塘中学 姓名:林雯雯 时间:15-16 学年第二学期

第1 单元岭南春早(之一) 《岭南春早》2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的 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像 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 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飞跃的今 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 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

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 的意志。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 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 ,分别是: 5 5 1 ︱2﹒3 ︱ 1 7. 0 1 ︱ 2 0 ︱ 5 5 ︱4﹒5 3 2 ︱1 2 4 3 ︱2 - ︱ 2 6 ︱4 5 3 ︱5 - ︱5 0 ︱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 元】.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小编整理了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

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春天的故事》教案 花城版.doc

第1单元《春天的故事》 1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蒋开儒老人。 3、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2学情分析 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音乐作品引申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认识,并体会历史背景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小平?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邓小平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小平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活动2【活动】欣赏《春天的故事》 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思考歌曲中唱的老人指的是谁?“圈”指哪里?“春天”指的什么? 活动3【活动】欣赏《春天的故事》 再次聆听,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如何赏析这首作品? 赏析: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叙事性歌曲。前面两句是引子部分,由女生和男生伴唱,以回声式的多次呼应,刻画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由衷地赞颂“春天的故事”的情感。歌曲的第一乐段是由女声独唱像讲故事似的娓娓道来“春天的故事”的来龙去脉。 歌曲的第二乐段从“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开始,这一乐段传神地表现出亿万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满怀豪强地前进在万象更新的春天的情形。 尾声是引子的变化重复,首尾呼应,使音乐形象得到统一,又是将改革开放道路不断延伸,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活动4【活动】欣赏《春天的故事》 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再次感受。 活动5【活动】欣赏《春天的故事》 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单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2花城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与感受,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1、接触中外进行曲,能够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特点; 2、能够认识进行曲在不同场合的作用。 (二)能力发展目标: 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2、通过对进行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 (三)情感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进行曲的兴趣,通过欣赏中外乐曲热爱和理解多元文化。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2教学内容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婚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等,了解不同风格的进行曲。 3重点难点 (1)感受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进行曲音乐艺术魅力,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特点。 (2)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景导入 伴随着《欢迎进行曲》,学生有序的走进教室。 师:刚才进教室时同学们听到的乐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生:(略) 师:同学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种情绪呢? 生:起立、原地踏步。 师:这种步伐叫什么? 生:行进步伐。 活动2【导入】二、导入课题 师:我们做一个音乐活动,现在请几位同学到台上来随便走一走。 师:好,请听音乐,随音乐的节奏再走一走,下面的同学一起按节奏拍手(播放音乐)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什么时候走的最整齐?是有音乐的时候,还是没有音乐的时候?生:(讨论发言) 师:因为音乐的节拍,规定了踏步的速度,所以走起来就非常的整齐,这种音乐原来用在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军人雄壮、威武的形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进行曲。活动3【讲授】三、欣赏不同情绪风格的进行曲 (一)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观看视频,欣赏后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大屏幕,思考几个问题。 师:这首乐曲的曲名叫什么?属于哪种体裁?它描绘了军人怎样的音乐形象?速度是怎样的? 师:对,它的全名就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进行曲体裁 )(点击课件)

花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校园春秋》教案

花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校园春秋》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校园的早晨》是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由高枫作词,谷建芬作曲。由于歌唱家的成功演绎及歌曲清新的题材,成为一首传唱颇广的流行歌曲。歌曲旋律流畅、优美、清新、活泼、跳跃。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运用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活力。歌词与音乐恰到好处的结合显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气息,刚好与改革开放初期充满活力的社会景象吻合,成为青年学生欢迎的校园歌曲之一。《哦,十分钟》是由陈益康作词,范真真作曲的校园歌曲,曲作者范真真当时是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中二年级的16岁女学生。此歌曲曾获得首届“星海杯全国大、中学生青春之歌歌曲大赛”一等奖。歌曲是校园学生课后十分钟生活的快乐写照,充分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学生纯真的感情。歌曲为并列二部曲式结构,旋律生动活泼、轻快优美,形象地刻画出中学生活泼可爱的性格。二、教学对象分析前面已分析,这里略。三、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80—90年代的历史背景与校园生活,简介作曲家谷建芬。2、培养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的主旋律部分,体会休止附的巧妙运用在歌曲中所期的作用,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 3、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了解歌曲的结构,感受歌曲旋律生动活泼、轻快优美的特点,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 4、通过演唱与欣赏这两首歌曲激发学生对校园歌曲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四、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主旋律部分。2、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钟》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五、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钟》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这个学期音乐课前的十分钟熟悉这两首歌曲的音乐七、课时安排1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欣赏校园风景照片四幅,配以抒情优美的背景音乐。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些什么?生:(说出自己看了照片后内心的感受)师:有这样一首歌曲就能够表达同学们现在的心情,这首歌就是《校园的早晨》,我们一起学习好吗?(二)教授新课1、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1)师生交流歌曲的历史背景及简介作曲家谷建芬。(2)听赏歌曲《校园的早晨》,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旋律的特点。(前半部分欢快、跳跃,后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 粤曲和广东民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 1、欣赏粤曲《荔枝颂》 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三、教学安排 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材分析 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

最新花城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教学内容

《神州古韵》教案 教材:花城出版社八年级下册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一些和音乐相关联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代表性乐器——编钟、骨笛、古琴、编磬等。 并且介绍了较为典型的乐曲,如:由编钟演奏的《楚商》《迎宾》,古琴演奏的《梅花三弄》《流水》,合唱曲《阳关三叠》等等。第一课时主要从介绍骨笛、编钟以及所演奏的乐曲来了解中国古代的音乐。 教具:录音机、光盘、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乐器,并且知道它们在中国音乐史和世界音乐史中的地 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热情。 2.欣赏由编钟和其它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体会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乐器所演奏的乐曲的风格特 点。 教学重点:体会中国古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语言导入,距今6000——4000年前,世界上有四个地区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它们 分别是巴比伦、埃及、印度,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尤其是我们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由于历史原因中断了之后,唯独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绵延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一些图片资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音乐文化有何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一个单元——神州古韵。 1.展开:〔第一部分〕首先让我们来聆听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乐器——骨笛的声音吧!请同学们 听完后用两个形容词来描述这种乐器的音色特点。(播放:骨笛的音响片段) 【设计意图:先从音乐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 生:尖锐、刺耳。 生:像鸟的叫声…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色呢?请同学们看到书的第三页——音乐故事(之一):古老的骨笛。 生:骨笛的雏形是骨哨,最初的作用是为了狩猎而制作的。 生:声音之所以尖锐,是因为模拟禽类的声音,这样更具有穿透力,可以传的远,以达到诱捕它们的目的。 师:从书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相关的信息,那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的资料上还有更详细的吗? 生:骨笛是用鹤类的长肢骨管制成,一般长度20厘米,直径1厘米,形制固定,制作规范、精美,多为7孔,且分布均匀。 生:贾湖骨笛的出土,导致了先秦音乐史的补写,由于他的问世而逐渐完善起来的整部中国古代音乐史也有再度认识的必要性。 师:对,骨笛起初的作用是为了狩猎,称为骨哨,具有实用性,久而久之这种乐器发展成了骨笛,就不仅仅是实用了,更多的是有了娱乐性,让人惊奇的是——年代这么久远的乐器经测试,可以用来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可见骨笛这种乐器的先进程度,看来我们的先民真是太聪明了。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它的音色吧!(播放收集的乐曲《原始人狩猎图》的另一片段) 〔第二部分(祥)〕(过渡语)在接触了中国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的乐器——骨笛,以及欣赏了它的音色之后,让我们来看看1978年在我国湖北省随县出土的迄今约2400年前的一批乐器。(多媒体展示清晰的部分乐器图片) 从这些乐器的图片,我们知道乐器的数量和种类都是叹为观止的。在这批出土的乐器当中,有一种乐器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和我国的万里长城以及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相提并论,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它的音色,并说说它特点。(播放音乐:编钟低、中、高的音响) 【设计意图:先点出编钟的地位,让学生有期待感。】 生1:高音的时候清脆,像风铃的声音,有穿透力。

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上册

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上册 第3课时我和我的祖国 华峰中学郭颖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张藜词,秦咏诚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有主歌和副歌的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第一乐段旋律流畅、感情深切真挚,第二乐段在高音区回旋,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音乐形象得到升华,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教学对象分析: 永和片区的学生地处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很少有音乐课、基本未受过有关音乐方面的训练,毫无音高概念,不识基本音阶,教师在课堂中教其掌握音乐知识技能较为困难;但在一个学期的努力下,学生的歌唱能力有所进步,能够合作和较好的演唱歌曲了教学目标: 1、音乐赏析: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并会演唱旋律; 2、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聆听《我和我的祖国》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 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 2、学生能够畅谈个人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3、学习歌曲节拍,感受这首歌曲的三拍子节奏特点所带来的圆舞曲 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有关教学图片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播放歌曲《祖国,我为你干杯》,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 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 教师提问: 1、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 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旋律非常热情、欢快、舞蹈) 2、教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3单元《可爱的家》教案花城版

第3单元《可爱的家》教案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可爱的家》,培养学生热爱家庭,感恩父母,团结兄弟姐妹,有家庭观念,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模唱的方法学唱《可爱的家》。 三) 知识与技能:认识弱起小节,能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能区分大小调式。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学唱歌曲时能够模唱歌词,但模唱旋律方面比较薄弱,能感受歌曲情绪,但用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还是比较欠缺的。 3重点难点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4教学过程 4.1 4.1.1新设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讲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和目的。二、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教师总结发言并引出课题《可爱的家》三、简介《可爱的家》的曲作者创作经过: 1. 利多媒体把英国作曲比肖普的肖像及英国的风光展示给学生看。 2. 放出《可爱的家》的音乐。 3. 给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是作曲家比肖普为歌剧《克拉里——米兰姑娘》写的主题歌,并把这部歌剧的大概内容讲一下,歌曲采用英国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调写成的。四、分析《可爱的家》的旋律线条及情绪: 1. 用投影仪把歌曲的旋律显现出并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彩色的笔把旋律线条勾画出来,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然后请他回到座位上。 2. 教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条是平淡还是起伏跌宕的? 学生回答:是平稳的。教师问:我应以什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启发学生回答。 3. 教师通过提问总结出,这首歌我们应用美好的心情来演唱,要唱出对家庭的眷恋。 4、朗读歌词后学唱歌词,用钢琴带学生学唱旋律曲调五、分析《可爱的家》曲式结构并讲解弱起小结反复跳跃记号: 1. 请学生们把这首歌的结构画出,相同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笔画出。 2. 教师小结,此曲是A-B-C三段体的结构 3. 讲解弱起小结及反复跳跃记号: 弱起小结:歌曲开始的第一个音起于小结的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 反复跳跃记号: : : 在 :: 记号内的音乐要反复两遍,第三遍则越过 : 接唱六、表演熟悉歌曲 1. 请一位女同学配乐朗诵歌词,教师要求,用自己的情感来朗诵,下面同学来欣赏。 2. 再请一位男同学来朗诵,下面的学生用哼名伴唱。 3. 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MTV,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听音乐,用心来感受,同时要回想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听完音乐后再来唱这首歌,用“情“唱。七、教师作课堂总结。 4.1.2教学活动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七子之歌》教案 花城版

第1单元《七子之歌》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体会悠悠赤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2、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分析音乐作品的基础知识,能饱含爱国之情自信、自然地参与音乐作品的演唱及朗诵。 3、能力目标:学生在演唱、朗诵的表演形式和音乐实践过程中,挖掘、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2学情分析 1、教材与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广东省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的《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七章组诗。《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这首诗谱上曲。自此,《七子之歌·澳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2、教学对象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初中生已初步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常见曲式结构的音乐基础知识。虽然处于变声期,仍有一部分学生能自信地演唱歌曲,一部分正在变声的学生也能运用音乐与语文结合起来并演绎歌曲。通过教师的拓展“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结合在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爱国)能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他们尽情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3、教法与学法 体验性音乐教学法 体验性音乐教学法是一种以音乐情绪、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感受与鉴赏《七子之歌·澳门》的艺术美,进而使情感体验外化,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及感受能力。 实践性音乐教学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法,是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鉴赏、演唱、朗诵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重点难点 (1)学生能从《七子之歌·澳门》教学的音乐中体验发哦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2)学生从《七子之歌·澳门》的演唱、朗诵进行探索,表达歌曲的内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一)师生律动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师演唱歌曲学生做相应的动作运用“律动”,从而让学生体会要热爱现在的幸福生活!)(暗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美丽、富强的中国!)(二)观看澳门回归录像,让学生感受当年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教师引导:这个视频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心情非常高兴、激动,因为澳门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了!(观看“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让学生感受当年回归的历史时刻!并启发学生今天老师要教唱的歌曲内容)

精选八年级音乐上册第3单元《我和你》教案花城版

我和你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把握歌曲内涵。 2.了解有关奥运知识并对北京奥运多一些认识,感受奥运的人文精神。 3.力求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并积极赋予情感去唱。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一年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音乐的识谱性,加上这首歌又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歌曲,2008年奥运会又是在中国北京举办,因此,学生对于学习和掌握这首歌曲变得相对容易多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完整表达歌曲内涵。 教学难点:歌唱当中声音的控制和气息的把握。 4教学过程 4.1 一课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歌曲《我和你》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大家能说出具体的日期和城市吗?

生:2008年8月8日,举办地是北京。(播放幻灯片)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很棒,时间和地点说的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知道这届奥运会的口号是什么吗? 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播放幻灯片) 师:奥运吉祥物呢? 生:福娃(五个: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播放幻灯片) 师:回答得很好。那大家能说出这届奥运会的主题歌是什么吗? 生:《我和你》。(播放幻灯片)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奥运歌曲,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遍歌曲! 二、初听歌曲 师用畅言版教学软件播放歌曲,学生专注倾听。听完歌曲,老师提问:(播放幻灯片) 1、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声音很柔、演唱速度很慢)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舒缓、柔和) 3.歌曲原唱是由谁来演唱的?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刘欢和莎拉?布莱曼) 师: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有关歌曲和奥运的一些知识: 三、歌曲介绍: 1、歌曲简介:(播放幻灯片) 歌曲《我和你》在我们教材上是一首F调,四四拍的歌曲,演唱速度为中速,它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这首歌的词曲均是由陈其钢所创作,陈其钢曾与何占豪一起创作过经典名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陈其钢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我和你》这首歌由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中国歌手刘欢演唱歌曲中文部分,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歌曲英文部分。 歌曲走的是新路;表达了中国人的含蓄内敛,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温馨、友善和友情;言简意骇,曲调简单易唱,温馨、人性化。 2、奥运知识简介:(播放幻灯片) 2008年奥运会是第29界夏季奥运会,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每一次都会换一个大洲,2008年北京是亚洲,2012年伦敦是欧洲,再到2016年是南美洲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这其中我们还要知道第一届奥运会是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的五环旗帜代表着五大洲,奥运会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也是奥运的口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08奥运主题曲----《我和你》请大家看大屏幕: 三、学唱歌曲 1、师弹琴范唱歌曲《我和你》,学生倾听。 2、用“La”轻声模唱歌曲旋律。(播放幻灯片) 3、老师弹琴,学生视唱简谱。 4、学生跟伴奏填词学唱歌曲,学生自主演唱第一段中文歌词,老师予以纠错指导。 5、教师带唱第二段英文歌词,理顺歌词成句。 6、用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完整演唱歌曲。 7、在会唱的基础上,进行跟伴奏演唱,运用丰富的情感去表达歌曲内涵,注意声音的控制和气息的把握。 四、表现歌曲 1、模仿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形式进行跟伴奏表演唱,以巩固所学歌曲。 2、结合多种形式进行演唱歌曲,力求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赋予情感去演唱。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奥运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你》,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专注性很高,歌曲学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do-re-mi》教学设计(精品).docx

1教学目标 1、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B部分,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初识五线谱,认识高音谱号、高音谱表,并能在高音谱表上找到小字一组七个基本音级的位置。 2学情分析 (1)影视音乐是指为电影和电视剧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和电视剧这一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是让学生先初步了解到影视音乐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通常有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易于理解,且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电视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2)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影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在传唱。这首与片名同名的歌曲《音乐之声》是影片的序曲,同时也是全剧的主题曲,由女主人公演唱。整首歌曲在情绪上的表达很丰富饱满,需要演唱者运用自如的呼吸和精准的节奏来掌握每个音的长短控制,并将情感一并带入演唱中。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字一组七个基本音级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从简扑到五线谱思维的转换。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Do Re Mi》 (一)、课题导入 文章是由一个个的汉字组成的,英文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那么音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符组成的。听听播放的歌曲中的歌词提到了那几个音符?

花城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 1、歌曲《伟人-孙中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教学难点:感受岭南文化的人文历史。 教学过程: 引入: 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 2006年中共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胡锦涛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

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4、朗读歌词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结合表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表演边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6、学习孙中山精神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花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音乐教案-爱我中华 课题:《爱我中华》 教材:花城版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2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能大胆地,有表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并能背唱1—2首“爱祖国”的歌曲; 4、能积极参与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班级演唱活动; 5、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2、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

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电视机、VCD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谢谢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 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背景画面)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 (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那么,什么是歌舞音乐呢?(课件)

(课堂指导)新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樱花》教案 花城版

第6单元《樱花》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学生外国音乐了解不多,教师要多让学生在音乐中去体会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 教学难点: 1、感受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特点; 2、在歌曲中找出调式音阶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音乐之旅 教学设计: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 一、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用智慧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而我们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所以亚洲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灿

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开始一趟音乐之旅吧! 活动2【活动】印度尼西亚音乐 (一)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1、介绍印度尼西亚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岛国,它碧海蓝天,水天一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看图片想一想。它有着“千岛之国”的美誉! 学生回答:印度尼西亚 (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碧海蓝天,四季皆夏,被称为“赤道上的翡翠”。 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克隆宗”原来为马来语中的一个拟声词,意指舞蹈时的脚铃声。后转义为演奏音乐的乐队,它包括曼陀林、长笛、小提琴、吉他、拨弦的大提琴、三角铁、手鼓和五弦小吉他等。 2、欣赏《星星索》 欣赏《星星索》并思考:(播放视频) ①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②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用“Sing Sing So”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学生回答后总结: ①、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 ②、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最新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docx

1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学情分析 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 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一、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 1、交响乐的结构 交响乐,是指一种以奏鸣曲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 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 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form)。 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2、贝多芬与《田园交响乐》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

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作品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有关交响乐的知识。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第三乐章,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 第五乐章,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乐章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三、作者简介 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1876年6月7日逝世。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早期作品为激情小说,《安蒂亚娜》《华伦蒂娜》《莱莉亚》等。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和《小法岱特》。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