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嘧啶钠半衰期测定实验报告

磺胺嘧啶钠半衰期测定实验报告
磺胺嘧啶钠半衰期测定实验报告

以lgC对t做直线回归,得方程式lgC=a+bt,请计算a,b的值?

a=-0.5121 b=-0.0117

相关系数r值?

r=0.9371

消除速率常数Ke=?

Ke=0.0269

药物消除半衰期=?

t?=25.7621

实验讨论 1.磺胺类药物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起重氮反应,产生重氮盐。在碱性溶液中,重氮盐可与酚类化合物(麝香

草酚)起偶氮反应,形成橙红色的偶氮化合物,实验过程中试管中液体呈

橙红色。

2.以药物浓度的对数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制作药-时曲线,求出

lgC对t的回归方程,得到a、b的值,a=-0.5121、b=-0.0117,消除速

率常数Ke=-2.303b=0.0269,进而求出半衰期t(1/2)=0.693/K=25.7621,

C0=0.3075,AUC=11.4327。

实验结论此次试验通过测定磺胺嘧啶钠(SD-NA)单次快速静脉注射后在家兔体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由此测得磺胺嘧啶钠的半衰期及各种动力学参数,

绘制药-时曲线,根据药-时曲线的变化,从而对药物剂量进行设计和优化,

保证临床上用药的安全性。

反应时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实验 鄢婷婷院芬新鋆国祥 【摘要】本实验通过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了解基本反应时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设计阶段反应时实验,运用唐德斯减法反应时原理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每个被试的简单反应实验的总耗时比选择和辨别反应实验是总耗时都短;个体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个体差异 1引言 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做出反应的时间。 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例如:要了解被试的选择反应所用的时间,就要测b反应时和c反应时。b反应时和c反应时的差就是被试的选择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c反应时。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测选择反应时,第二部分测辨别反应时,第三部分测简单反应时。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它与我们通常听说的动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有差别的。反应时间包括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的传递,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做出反应等所耗费的时间,其中以大脑活动占时最多。反应时的研究并非始于心理学,其最早开始于天文学。1976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长马斯基林在使用“眼耳”法观察星体经过望远镜中的铜线时发现其助手比他观察时间慢约半分钟。1823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和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对此现象加以认真研究,确定了人差方程式。1850年赫尔姆霍茨成功地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约为26米/秒。而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唐德斯。他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时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后人将它们成为唐德斯反应时ABC。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雷飞心理班20131340001 1.引言 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三种反应时有如下关系: 简单反应时a简单 选择反应时b简单辨别刺激选择反应 辨别反应时c简单辨别刺激 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例如:要了解被试的选择反应所用的时间,就要测他的b反应时和c反应时。b反应时和c反应时的差就是他选择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c反应时。 2.方法 2.1被试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2013级心理班全体学生公21人,男8名,女13名,年龄19——22岁。 2.2仪器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3程序 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使用一号接口反应盒的绿键做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简单反应时。 3.结果

实验报告(简单反应时)

光简单反应时和声简单反应时 一、引言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并要求他们只做单一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测试时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以及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反应时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因变量之一,唐德斯最早对反应时进行了划分,划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等。而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之后他带领他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他的学生卡特尔和屈尔佩后来都建立了专门的反应时实验室。卡特尔还做了许多关于简单反应时的实验,他认为被试在做简单反应时,其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那个将出现的刺激和那个将运动的手指上,当刺激到来时,眼睛-大脑-手指之间的神经通路早已准备好了,因此反应很快。冯特的另一个学生,屈尔佩则发展出一种内省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反应时与复杂反应时,其学生还证明了准备定势对反应时影响。由于反应时是一个很敏锐的反应变量指标,因而可以作为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前后心理活动过程的客观指标,在实践中可作为职业选拔的指标。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简单反应时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是否存在感觉通道差异。 二、方法 1.被试:女,20岁(4人);男,21(2人),被试身体健康,视力、听力均正常。 2.仪器与材料: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202-5反应时装置。 3.程序: 1.将主机与附机EPT202-5反应时装置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简单反应时→学号→姓名→次数(20) →选择刺激光(颜色任选),向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3.呈现绿色指示灯后,被试即可开始进行测试。被试手按EPT202-5反应时上的〈启始位〉键,等待0.5-2.0秒后,将呈现光刺激。被试看到光刺激后,手指迅速离开〈启始位〉键。反应时记录从光刺激呈现开始,到被试离开〈启始位〉键结束。实验中,如被试不再按住〈启始位〉键,仪器将自动进入等待状态,直到重新按住〈启始位〉键,才会发出下一次刺激。如此往复,直到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 4.同一被试刺激光的颜色要一致,不能中途变化。正式实验前要被试进行练习,以熟

全血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水杨酸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前言:本实验通过测左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作出相应的药-时曲线,用一左的数学方法对曲线加以拟合,根据相关统汁学指标最终确左药物的房室模型,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1、实验目的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其测泄方法 2、实验动物家兔,体重?3kg,性别不拘。 3、实验药品10$水杨酸钠、初K杨酸钠标准液、10%三氯醋酸、10飯三氯化铁、%肝素、生 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蒸馅水。 4、实验器材电子天平、兔手术台、试管架、10ml试管、10ml离心管、5ml和lml加样 枪及枪头、5ml注射器、6号针头、722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涡旋混匀器、手术 器械、动脉插管、棉球、烧杯、头皮针。 5、实验方法1.取10支10ml试管,用%肝素润湿管壁。 2.家兔称重,固立于手术台,剪去颈部前被毛。在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作一 侧颈动脉插管,取血3ml,摇匀试管内血液,防止凝血,血管钳夹闭导管,生理盐水纱 布覆盖手术部位。 3.沿对侧耳缘静脉缓慢注射10%水杨酸钠150mg/kg,于注射后1、3、5、10、 20、50、80、llOmin分别动脉放血入相应的试管并摇匀。 4.取10支10ml离心管,分别标为“对照”、“标准”及相应“取血时间”,按 下表加入样品及试剂。 5.各管用涡旋混匀器充分混匀,2000rpm?离心lOmin。 6.各管取上淸液3ml加入另一套干净试管中,在各加入10%三氯化铁,混匀显色。

以对照管调零,在722分光光度计上读取520nm的OD值。 7.求出水杨酸钠在家兔体内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Y) o 先求出标准管浓度(Y。)与0D值(Xo)的比值(K) , K=Yo/Xo , Y=XKo 8.绘出时-药曲线,以水杨酸钠浓度的对数值作为纵坐标,对应时间为横坐标作 图,分析水杨酸钠动力学模型及药动学参数计算。 6、实验结果 各时间点取出血样离心后的上淸液加三氯化铁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所测岀苴0D值。由标准组0D值X。和标准组血药浓度Y。,求出K二。用此比值,可得到各组血药浓度(表1) O 时间(h)0D值浓度(mg/L) 表1?各时间点血药浓度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专业: 安全工程 指导教师: 陈明利 组员: 欧泽兵胡良民 于清华李欣燃 张琛晨王旭

2014年7月20日 反应时测试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 (2)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 (3)探索简单平均反应时与练习次数的关系; 【实验设备】 BD-II-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 【实验方法】 用反应时测定仪对本小组1女5男做视觉反应时的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 记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平均值,并制作不同类型的平均反应时的折线图;不同被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折线图。 【实验理论依据】 反应时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它是指刺激施与有机体之后到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如眼睛、耳朵)引起感官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运动器官,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三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又称为C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这种反应更能体现人的智能和能力。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也越长。对选择反应时作出系统区分的当属唐德斯(1868),他运用减因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 (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C、辨别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是红色就按按钮,其他颜色则不做操作。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五、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结果处理 被试简单反应时 (s)选择反应时 (s) 辨别反应时 (s) 1 2 3

简单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声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 时实验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本实验通过学习掌握测定声、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实验程序,并了解选择反应时不同于简单反应时的特点。以14名大学生为被试,在JGW-B型心理实验台上分别对单一刺激和多种刺激的声和光的反应时进行研究。实验时先让被试练习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0次,其中2次为侦察刺激;然后让被试连续完成三个单元。分别统计四个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表明,选择反应时的标准差和平均数均大于简单反应时,声的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均大于光。可以看出,选择反应比简单反应所需时间长,声比光的反应时间长。 关键词 声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1.引言 反应时间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反应变量之一。反应时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是包括三个时段: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中枢到效应器官的时间;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简单反应时间是给予被试者以单一的刺激,要求他作同样的反应。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已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并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选择反应时间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先始于天文学家Bessel对于人差方程的研究。最早将反应时间的测量用于心理实验的是荷兰生理学家年以后,冯特及其学生对反应时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认知心理学兴起后,为了揭示信息加工过程和特点,反应时间的测量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

天津商业大学《生理药理学》实验讲义

《生理药理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0741535048 实验一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的血药浓度和计算半衰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家兔静脉采血、静脉注射、离心、光电比色等。 三、实验要求集中授课形式。 四、实验准备预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参数的概念、意义、计算方法等理论知识。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在酸性条件下,水杨酸钠解离为水杨酸,后者与三氯化铁生成一种紫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20nm波长处,其光密度与水杨酸的浓度成正比。 采用光电比色法,计算血药浓度,进一步计算药物的半衰期。 六、实验条件 1. 动物家兔,2~3kg,雌雄均可。 2. 药品10% 及0.02% 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ic),10% 三氯化铁,10% 三氯醋酸(trichloroacetic acid),0.5% 肝素(heparin),蒸馏水。 3. 器材试管架、试管、离心管、吸管(10mL、2mL、1mL 0.5mL)、注射器(2mL、5mL)、针头、吸耳球、分光光度计、离心机、计算器等。 七、实验步骤 1、取4支离心试管,编号后各加入10% 三氯醋酸5mL。 2、取家兔一只,称体重,使其耳部充血后,用经0.5% 肝素湿润过的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抽血2.5mL,分别置于1号管和2号管内各1 mL,余血弃掉,将试管摇匀静置。 3、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10% 水杨酸钠1.5 mL/kg,(150mg/kg),给药后5min 和35min,各采血1mL,分别置于3号管和4号管内,摇匀静置。 4、1,3,4号管内各加入蒸馏水1mL ,2号管内加入0.02%水杨酸钠1mL。摇匀。 5、将4支离心管置于离心机内,以1500~3000rpm,离心5min,使血浆蛋白沉淀。 6、另取相应编号的试管4支,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倒入相应编号的试管中,从中准确吸取3mL 分别置入相应编号的另外4支试管中,每管再加入10% 三氯化铁溶液0.5mL,摇匀显色。 7、以1号管为对照管,用724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20nm处测定其余3管的光密度值,由2号管的光密度值(Y2)和浓度(X2)求比值K,即K=X/Y(恒定)。再根据X=KY,由Y3和Y4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药物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药物消除速度,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仅取决于值(一级动力学的消除速率常数)的大小。 = 磺胺嘧啶(SD)的测定原理:磺胺类药物为氨基苯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起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在碱性溶液中与麝香草酚溶液起偶联反应形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将该化合物在525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磺胺类药物的浓度成正比(朗伯比尔定律)。 【实验对象】 家兔。体重1.5~2.5kg。 【实验试剂】 10%磺胺嘧啶钠,肝素,7.5%三氯醋酸,0.5%麝香草酚,0.5%亚硝酸钠,蒸馏水。 【实验器材】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离心管,试管,注射器,移液管,

吸球,烧杯,玻璃棒。 【实验方法】 (1)取药前血 取家兔1只称重,0.5%肝素生理盐水润湿注射器和抗凝瓶,由耳缘静脉取药前血2ml(空白对照)于抗凝瓶。(2)给药 由一侧耳缘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溶液3ml/kg(药物浓度为200mg/10ml)准确记录给药结束时间。 (3)取药后血 分别于给药后5min和35min,取另一侧耳缘静脉血各2ml分别置于抗凝瓶(每次取血后,洗净注射器并用肝素生理盐水湿润备用)。准确记录实际采血时间。 (4)测定血液样本SD浓度 3次血液样本各准确吸取0.2ml,分别加至编号的含7.5%三氯醋酸2.8ml离心管中,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 准确吸取离心管各管上清液 1.5ml,分别至相应编号的试管中。各管分别加入0.5%亚硝酸钠溶液0.5ml,充分混匀;再加入0.5%麝香草酚溶液1ml,混匀。 以给药前的空白管作参比,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25nm波长处测定各管光密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血中SD浓度。 血中SD浓度()= (5)半衰期的计算

反应时实验的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姓名:XXX 区队: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XXXXXX 日期:2015年12月8日指导老师:罗勇 合作者: 韩超慧陈相纬李俊良叶磊陈磊杨特张雅丽张游章倩 实验名称: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摘要】目的:(1)学会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2) 了解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的特点及区别;(3)探索选择反应在性别上的差异性;(4)探 索辨别反应中个体间及各颜色本身反应时的差异性;(5)通过选择反应时实验验证不同颜色 是否会造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6)探讨训练效应是否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反应时测定装置测量了10名被试对四种光(红黄蓝绿)的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 时。结果: (1)由表1中数据可知p值皆>0.05,所以选择反应时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性; (2) 由表3数据可知,有的p值大于0.05,有的小于0.05,辨别反应时中个体对各颜色差异上, 有显著差异; (3)由表4数据可知对四种光的选择反应时差别显著。结论:(1)选择反应时 不存在男女差异;(2)辨别反应时在个体上存在差异性;(3)选择反应时实验不同颜色会造 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4)训练效应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 【关键词】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视觉差异性 1引言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的所需要的时 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 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以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 这就是反应时。 反应时一般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三种。简单反应时是给被试呈现 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二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 就是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是告知被试对主试规定的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然后呈现多种视 觉刺激,被试在看到特定刺激后做出反应。选择反应时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 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标题: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作者:孙洁肖红艳普凤梅 班级:09应用心理学 学号:20091740107 20091740109 20091740126 日期:2011年6月24日

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孙洁(20091740107)肖红艳(20091740109)普凤梅(20091740126)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昆明 650031) 摘要:本实验采用闪电测反应速度测定装置测量了35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计算了其中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均值及标准差,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并对35名被试进行了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经过分析得到实验结果:(1)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被试3的反应时与被试1、被试2的差异很明显;(2)全体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35名被试内进行的性别与组别的T检验都得出被试简单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别的结果,即本次实验没有存在练习效应。这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也验证了实验假设的正确性。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视觉;差异 1.引言 1.1有关反应时的概念 反应时(简称RT)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反应时最早由天文学家发现,后由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加以研究和发展。1873年,奥地利生物学家Exner首先提出“反应时间”这个概念。以后Wundt(冯特)把反应时间引用到他的心理实验室里,使得反应时间直接成为了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使用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实验研究,曾对解决心理学理论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Hirsch, A.)在1861-1865 年间测量了视听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ms,声为140ms,触觉为140ms,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简单反应时比较短,并且具有通道差异性,因为感官换能的时间不同,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成人其视觉的简单反应时为150-230ms;此外反应时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所以我们提出假设:全体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1.2实验目的 本实验涉及的是有关视觉简单反应时的研究。验的目的是:(1)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材料的整理与数据的处理;(2)学会比较视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分析全体被试视觉简单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1.3 实验指导语 这是一次视觉反应时间的测量实验,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请你注意电脑屏幕的刺激呈现窗;当你看到闪电刺激后,就迅速按“OK”键(鼠标左键)上。不能提前按键或延迟较长时按键,否则测量无效,并重开一组。

简单、选择与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简单、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摘要:实验通过测定被试视听觉反应时,学习如何利用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来测定选择、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实验中包括色光刺激和声音刺激,让被试一看到色光或一听到声音就立刻按下相应的按下相应的按钮。两种刺激每种分别呈现2个10次,一种刺激呈现20次,整个实验呈现光和声的刺激共40次,按照光—声—声—光的顺序排列。选择反应时实验中存在3种不同的颜色刺激(红、绿、黄)随机出现,让被试在看到颜色的瞬间判断并按下相应颜色的反应键,一名被试在整个实验中一共需要判断30次。结果发现:简单反应时较选择反应时时间短;不同被试的简单或选择反应时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色光的简单反应时短于声音的简单反应时;不同色光对于同一被试的选择反应时在0.05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1 前言 反应时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回答所需要的时间,即S-R的时间间隔,也称反应潜伏期。简单反应时是指一个刺激出现,被试从感知刺激到做出反映所持续的时间间隔。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时,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映。这种从选择不同刺激到做出相应反映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选择反应时。反应时的概念最早是由天文学家提出的。关于他的研究也是从天文学家开始,继而以生物学家的研究和心理学家多方面地探讨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A反应时任务,既简单反应时,在这类反应时任务重,单独呈现一个刺激,观测者立即做出反应,此时只有一个刺激一种反应;简单反应时为包含在更复杂的反应中的认知操作提供了一个基线;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分别被称为B任务和C任务。在选择反应时实验中,给被试呈现几种不同的刺激,要求被试做出几种相应的反应。在B任务中,刺激和反应都在一个以上,每一个刺激都有其对应的唯一反应。一个反应包括发生于简单反应中的基线反应,还包括刺激确认和反应选择的认知操作。 反应时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对反应时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实验尝试用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对15名被试进行简单、选择反应

选择反应时 实验报告

选择反应时 1、引言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通常反应时可以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 选择反应时指的是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作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哪一次出现哪个刺激事先是不知道的。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这种反应时更能体现人的智力和能力。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也越长。 所以本实验的目的:学习测定视觉选择反应时的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了解选择反应时的特点及其与简单反应时的区别。 2、方法 2.1 被试 一名被试 2.2 仪器 选择反应时测定装置 2.3 程序 a. 登录并打开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选择反应时。

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b.当屏幕上出现“准备”时,请将左手拇指放在红键上,右手拇指放在绿键上,双手都做好反应准备。当屏幕出现红圆时,左手按红键,出现绿圆时,右手按绿键。如果按错键,计算机将记下该失误,不必改正,下次注意。反应后休息几秒钟,等待第二次反应。这样要做很多次,你的反应要又快又准。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后,点击“确定”开始。 3、结果 选择反应时:464 ms 错误次数:3次 4、讨论 选择反应时实验的结果与前人实验的数据是否一致?原因何在? 举例说明反应时实验的实际应用意义。 5、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1240408110 姓名冯志伟 指导老师吴俊 成绩 2015年06月30日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 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内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1)简单反应时(RTA)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 2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张平10应心A班1050101039 1.引言 反应时(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刺激发出到开始反应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首先由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注意,经由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经过加工,再从大脑传递给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反应。其中由三部分时间组成:感觉神经传递时间、大脑加工时间、效应器反应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需时间最长。反应时可以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又称A反应时。例如要求被试一见到仪器呈现红色信号光就立刻按键。两者之间是固定不变的。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和听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这种反应时更能体现人的智力和能力。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越长。 所以,本实验目的是:(1)学习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并比较对声和对光这两种刺激的反应时的差别:(2)学习测定视觉选择反应时的方法,了解选择反应时的特点及其与简单反应时的区别。 2.方法 2.1 被试 五十一名 2.2 程序 简单反应时测定装置、选择反应时测定装置。 2.3程序 简单反应时部分 1)预备实验:

药物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半衰期的计算

药物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半衰期的计算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 以磺胺嘧啶钠为例学习测定药物血浆浓度、药物血浆半衰期 (t1/2)及表观分布容积(Vd)等药动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2. 理解常用药动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家兔1只 (10ml 1支,1ml 2支,2ml 7支),移液器1 2. 器材:试管24支,移液吸管 支,吸头若干,试管夹,试管架,离心机,722型分光光度计,手术剪,眼科剪,止血钳,动脉夹,眼科镊,缝线,药棉,纱布,捆扎绳,注射器(10ml 1支,5ml 1支)。 3. 药品:5%磺胶略啶钠溶液,7.5%三氯醋酸溶液,0.5%亚硝酸钠溶液,0.5%麝 香草酚钠溶液(溶于20%氢氧化钠浓度内),草酸钾结晶,20%乌拉坦容 液,肝索注射液,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 取试管6支,依次用A、A A ....... A标记,各加入7.5%三氯醋 酸2ml备用。 ,各加人草酸钾结晶几粒。 2. 取试管6支,依次用B、E2、B3……B6标记 3. 取家兔1只,称重,以20%乌拉坦溶液1g/kg (5 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 醉,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其远心端,并在近心端夹上动脉夹,以阻断血流,再将放血导管向心脏方向插人颈总动脉内,用线打活结固 ^定O 4. 松开动脉夹,放血约1ml,置于B管,迅速摇匀抗凝,然后耳缘

静脉注人5%磺胺嘧啶钠150 mg/kg (3 ml/kg ),记录注完时间 (准确到分钟)。 5. 给药后5、10、20、30、40 min,用同样方法放血约1ml,分别置于R、R、B、 B、B6管,迅速摇匀,记录取血标本的准确时间,然后B i~ B e管以1500转 /min离心5 min,准确吸取上层血浆50卩l加人相应的各A管,各管以1500 转1分离心5 min,分别取离心后的上清液1.5 ml,加0.5%亚硝酸钠溶液0.5 ml,摇勾, 再加0.5%麝香草酚1ml,可见橙红色反应.以给药前血样为空白对照,用722型分光光度计于525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各取血时间点的光密度,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磺胺嘧啶钠浓度。 6. 标准曲线的制作用免血配制不同浓度的磺胺嘧啶钠溶液,按方法5项进行重 氮化及偶联反应,分别测定吸光度。以磺胺嘧啶钠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其吸光度为纵坐标,进行直线回归,求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四、实验结果 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磺胺嘧啶钠浓度 管号123456 给药时间0.0580.0980.0860.0750.0740.075 吸光度值/30.712423.707117.285516.701717.2855磺胺嘧啶/ 1.4873 1.3749 1.2377 1.2228 1.2377 钠浓度 对数磺胺/515204060 嘧啶钠浓 度 K和11/2换算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 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与简单反应与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与选择 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 三、【实验内容】 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瞧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与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反应简单反应(ms) 选择反应(ms) 被试1 185、03 615、13 被试2 232、47 653、03 被试3 171、83 519、83 被试4 227、97 484、97 平均时间204、325 568、24 颜色红绿蓝黄总平均时间 被试1 780、97 549、03 515、2 615、33 615、13 被试2 673、13 643、27 598、43 691、87 653、03 被试3 814、63 433、13 430、37 419、87 519、83 被试4 629、57 414、13 475、03 449、5 484、97 平均时间724、575 509、89 504、7575 544、1425 568、24

下面对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进行相关t检验 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ρ=0 H1:ρ≠0 ɑ=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相关性 简单反应选择反应 简单反应Pearson 相关性 1 、151 显著性(双侧) 、849 N 4 4 选择反应Pearson 相关性、151 1 显著性(双侧) 、849 N 4 4 3.确定P值与判断结果 ν=2,查t值表,t0、05/2,2=0、950,本例的|t r|=0、1510、05,按ɑ=0、05的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之间没有相关性。 五、【讨论】 1、影响反应时快慢的因素包括仪器的好坏,外界环境的干扰,个体间的差异,个体机体状态,额外的动机,感觉通道,复合刺激,练习效应,刺激强度等。 2、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因此,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慢,花费的时间更长。

常用药物半衰期附表

常用药物半衰期(肝、肾功能正常)分类 药物分类半衰期(小时)药物分类半衰期(小时)超快速消除类(t1/2≤1 小时)巴氯芬3~4 阿司匹林0.25碘解磷定 1.7 多巴酚丁胺0.03吗啡 1.7~3 多巴胺0.03哌替啶 3.2~4.1 米力农0.8~2吲哚美辛2 艾司洛尔0.15水杨酸4 硝酸苷油(舌下)0.02芬太尼 3.1~4.4 硝酸异山梨酯(舌下)1纳洛酮 1.5 异丙酚0.16尼美舒利2~3 尿激酶0.25氯按酮2~3 呋塞米0.50丙磺舒3~8 阿曲庫铵0.33氨茶碱3~9 胰岛素0.10华法林2 可的松0.5肝素0.7~2.5 泼尼松1低分子肝素(皮下)3~4 甲泼尼松0.5氢化可的松2~3 吡喹酮0.8~1.5氢化泼的松2 瑞格列奈 1.00地塞米松 3.2 奥美拉唑0.5~1甲巯咪唑3 雷贝拉唑1丙硫氧嘧啶1~2 苯唑西林0.4丙酸睾酮 1.8 青霉素 G0.5甲睾酮 3.5 氯唑西林0.5~1鲑鱼降钙素 1.2~1.5 阿洛西林0.89罗格列酮3~4 呋布西林0.75~1格列喹酮1~2 双氯西林0.9氟伐他汀 1.2 羧苄西林1普伐他汀 1.3~1.7 阿莫西林1~1.3辛伐他汀3 哌拉西林1色伐他汀 2.1~3.1 头孢氨苄0.6~1泮庫溴铵2 头孢克罗0.5维庫溴铵 1.2 头孢孟多0.5~1环磷酰胺0.4~3.5 头孢噻肟0.84~1.25昂丹司琼3~4 头孢拉啶1格列司琼 3.1~5.9 快速消除类(t1/2≤1 小时)莫沙比利2 利多卡因2 安乃近1~4普萘洛尔2 对乙酰氨基酚1~3普鲁卡因胺3

药物分类半衰期(小时)羟基脲3~4 雷尼替丁2~3 肼屈嗪3~7 卡托普利3 哌唑嗪2~3 地尔硫 ? 3.5 尼群地平2~4 尼卡地平8.6 尼莫地平1~2 氨苄西林1~1.5 羧苄西林1 美洛西林 1.2~1.8 替卡西林 1.16 头孢唑林 1.4 头孢羧氨苄 1.2~1.5 头孢他啶 1.65~2 头包呋辛 1.2 头孢克肟3~4 头孢吡肟2 头孢匹罗 1.7~2.3 头孢哌酮 2.3 链霉素 2.5 卡那霉素2 庆大霉素2 阿米卡星2~2.5 依替米星 1.5 西索米星 1.8~2.2 奈替米星 2.5 妥布霉素 1.9~2.2 大观霉素 2.5 阿司米星 1.8~2 氯霉素 1.7~2.8 克林霉素 2.4~3 克拉霉素3~4 异烟肼 3.5 利福平3 阿昔洛伟 2.5 諾氟沙星3~4 中速消除类(t 1/2≤4~8小时) 药物分类半衰期(小时)头孢曲松7.6~8.3 林可霉素4~6 去甲万古霉素6~8 四环素7~9 磺胺异恶唑6 甲苄啶9 吡喹酮 5.5 氧氟沙星4~7 左氧氟沙星4~7 环丙沙星 3.9~5.6 依诺沙星 6.2 洛美沙星7~8 甲硝唑7~8 单硝酸异山梨酯4~5 丙吡胺4~10 普罗帕米2~5 维拉洛尔2~5 乌拉地尔 2.7~4.7 双香豆素乙酯8 阿米洛利6 茶碱4~7 卡铂 2.6~5.9 替加氟5 格列波脲8 格列美脲5~8 二甲双胍 1.7~4.5 甲苯磺丁脲6~9 慢速消除类(t 1/2≤8~24小时)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2 米诺霉素(二甲胺四环素) 12~20 磺胺嘧啶10 两性霉素 B24 替硝唑11 罗红霉素8.4~15.5 培氟沙星8~12 氟罗沙星9~12 司帕沙星16~21 加替沙星7~14 利福喷丁16.3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标题: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作者:洁肖红艳普凤梅 班级:09应用心理学 学号: 日期:2011年6月24日 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洁()肖红艳()普凤梅() (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650031) 摘要:本实验采用闪电测反应速度测定装置测量了35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计算了其中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均值及标准差,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并对35名被试进行了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经过分析得到实验结果:(1)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被试3的反应时与被试1、被试2的差异很明显;(2)全体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35名被试进行的性别与组别的T检验都得出被试简单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别的结果,即本次实验没有存在练习效应。这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也验证了实验假设的正确性。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视觉;差异 1.引言 1.1有关反应时的概念 反应时(简称RT)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反应时最早由天文学家发现,后由生理学家

和心理学家加以研究和发展。1873年,奥地利生物学家Exner首先提出“反应时间”这个概念。以后Wundt(特)把反应时间引用到他的心理实验室里,使得反应时间直接成为了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使用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实验研究,曾对解决心理学理论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Hirsch, A.)在1861-1865 年间测量了视听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ms,声为140ms,触觉为140ms,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简单反应时比较短,并且具有通道差异性,因为感官换能的时间不同,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成人其视觉的简单反应时为150-230ms;此外反应时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所以我们提出假设:全体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1.2实验目的 本实验涉及的是有关视觉简单反应时的研究。验的目的是:(1)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材料的整理与数据的处理;(2)学会比较视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分析全体被试视觉简单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1.3 实验指导语 这是一次视觉反应时间的测量实验,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请你注意电脑屏幕的刺激呈现窗;当你看到闪电刺激后,就迅速按“OK”键(鼠标左键)上。不能提前按键或延迟较长时按键,否则测量无效,并重开一组。 2.方法 2.1被试 未做过类似实验的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35名 2.2 实验仪器 简单反应时测定装置——闪电测反应速度测定装置,电脑 2.2试验程序 2.3.1预备实验: 2.3.1.1 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拨动信号发生开关,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3.1.2 练习操作,刺激呈现器(电脑)放在离被试1 米处,被试以右手食指按在反应键(鼠标左键)上,按“OK”键。被试当感觉到刺激出现时,立即按压电键。计时器停止计时,主试记下成绩。练习实验可做2-3 次。 2.3.2正式实验: 2.3.2.1刺激呈现两个单元,每单元各做20 次,总次数为40次。在记录表上记下每次试验被试的反应时。 2.3.2.2同预备实验。 2.3.2.3做完20 次,休息1 分钟。一被试测完40 次后,换一个被试进行实验。 2.3 数据记录与统计:Microsoft Excel、SPSS 3.结果 3.1 记录3名被试的视觉简单反应时,并得出均值及标准差 表1:个人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及标准差结果表(保留2位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