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扫描线填充算法

实验六  扫描线填充算法
实验六  扫描线填充算法

实验六扫描线填充算法

一、实验目的

编写多边形的扫描线填充算法程序,加深对扫描线算法的理解,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二、实验任务(2学时)

编写多边形的扫描线填充算法程序,利用数组实现AET,考虑与链表实现程序的不同。

三、实验内容

1、算法

对一条扫描线的填充一般分为以下4个步骤:

(1)求交:计算扫描线与多边形各边的交点;

(2)排序:把扫描线上所有交点按递增顺序进行排序;

(3)配对:将第一个交点与第二个交点,第三个交点与第四个交点等等进行配对,每对交点代表扫描线与多边形的一个相交区间。

(4)着色:把区间内的像素置为填充色。

2、成员函数的关系

主程序名为fill_area(count, x, y),其中参数x, y是两个一维数组,存放多边形顶点(共c ount个)的x和y坐标。它调用8个子程序,彼此之间的调用关系图1所示为:

图1 fill_area的程序结构

3、算法的程序设计

步骤1:创建“S_L_Fill”工程文件;

步骤2:创建类class:“EACH_ENTRY”。

在工作区“S_L_Fill classes”单击右键-→“new class”-→选择类型“Generic Class”名称为“EACH_ENTRY”,添加成员变量(添加至“class EACH_ENTRY { public:”之内):int y_top;

float x_int;

int delta_y;

float x_change_per_scan;

步骤3:包含头文件,同时初始化定义多边形顶点数目。在“class CS_L_FillView : public Cview……”之前添加代码“#include EACH_ENTRY.h”及“#define MAX_POINT 9”。

#define MAX_POINT 9

#include "EACH_ENTRY.h"

步骤4:在类“class CS_L_FillView”中添加成员变量(鼠标双击工作区“CS_L_FillView”,代码添加至“class CS_L_FillView : public Cview {protected: ……public:之后”):EACH_ENTRY sides[MAX_POINT];

int x[MAX_POINT],y[MAX_POINT];

int side_count,first_s,last_s,scan,bottomscan,x_int_count;

步骤5:利用构造函数“CS_L_FillView::CS_L_FillView()”初始化顶点坐标(鼠标双击工作区“CS_L_FillView”,代码添加至“CS_L_FillView()之内”):

x[0]=200;y[0]=100;

x[1]=240;y[1]=160;

x[2]=220;y[2]=340;

x[3]=330;y[3]=100;

x[4]=400;y[4]=180;

x[5]=300;y[5]=400;

x[6]=170;y[6]=380;

x[7]=120;y[7]=440;

x[8]=100;y[8]=220;

步骤6:在“class CS_L_FillView”下添加实现不同功能的成员函数。在工作区“CS_L_FillView”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Add Member Function”,分别完成以下成员函数的添加:

(1)void put_in_sides_list(int entry,int x1,int y1,int x2,int y2,int next_y)

函数说明:put_in_sides_list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将一条边存入活性边表之内。操作步骤是:对该边判别是否左顶点或右顶点,如果将入边之终点删去,按照y_top的大小在活性边表中找到该点的合适位置,y值较大者,排在活性边表的靠前位置。

void put_in_sides_list(int entry,int x1,int y1,int x2,int y2,int next_y)// entry为剔除水平边之后的第entry条边,x1, y1,为起点,x2, y2为终点,next_y为终点相邻的下一个顶点y坐标{

int maxy;

float x2_temp,x_change_temp;

x_change_temp=(float)(x2-x1)/(float)(y2-y1);//计算1/k

x2_temp=float(x2);

if((y2>y1)&&(y2

{

y2--;

x2_temp-=x_change_temp;

}

else

{

if((y2next_y)) //x2,y2是右顶点,则(x2+1/m,y2+1)终点上缩

{

y2++;

x2_temp+=x_change_temp;

}

}

maxy=(y1>y2)?y1:y2;

while((entry>1)&&(maxy>sides[entry-2].y_top))

{

sides[entry-1]=sides[entry-2];

entry--;

}// sides[]为边数组,边的y_top值越小,在数组中越靠后

sides[entry-1].y_top=maxy;

sides[entry-1].delta_y=abs(y2-y1)+1;

if(y1>y2)// x2,y2为右顶点,扫描线与起点先求交

sides[entry-1].x_int=float(x1);

else// x2,y2左顶点,扫描线与终点先求交

sides[entry-1].x_int=x2_temp;

sides[entry-1].x_change_per_scan=x_change_temp;

}

(2)void sort_on_bigger_y(int n,CDC* pDC)

函数说明:sort_on_bigger_y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按照输入的多边形,建立起活性边表。操作步骤是:对每条边加以判断:如非水平边则调用put_in_side_list子程序放入活性边来;如是水平边则直接画出。

void sort_on_bigger_y(int n,CDC* pDC)//按照输入的多边形建立活性链表

{

int k,x1,y1;

side_count=0;//全局变量,记录所有非水平边数目

y1=y[n-1];

x1=x[n-1];//(Pn-1,P0)为第一条边,开始建表

bottomscan=y[n-1];

for(k=0;k

{

if(y1!=y[k]&&(k+1)<=(n-1))

{

side_count++;

put_in_sides_list(side_count,x1,y1,x[k],y[k],y[k+1]);

}

if(y1!=y[k]&&(k+1)==n)//当前边非水平边

{

side_count++;

put_in_sides_list(side_count,x1,y1,x[k],y[k],y[0]);

}

if(y1==y[k])//如果平行就直接画出直线

{

side_count++;

CPen myPen(PS_DASH,2,RGB(255,0,0));

pDC->SelectObject(&myPen);

pDC->MoveTo((short)x1,(short)y1);

pDC->LineTo((short)x[k],(short)y[k]);

}

if(y[k]

bottomscan=y[k];

y1=y[k];

x1=x[k];

} //end for

}

(3)void update_first_and_last(int count,int scan)

函数说明:update_first_and_last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刷新活性边表的first和last两根指针的所指位置,以保证指针指出激活边的范围。

void update_first_and_last(int count,int scan)

{//下一条边的y_top>当前扫描线scan,last_s下移

while((sides[last_s+1].y_top>=scan)&&((last_s+1)

last_s++;

while(sides[first_s].delta_y==0)

first_s++;

}

(4)void swap(EACH_ENTRY *a,EACH_ENTRY *b)

函数说明:swap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交换活性边表中两条相邻位置边的彼此位置。void swap(EACH_ENTRY *a,EACH_ENTRY *b)//为使交换成功,需用引用或者指针。

{

int i_temp;

float f_temp;

i_temp=a->y_top;a->y_top=b->y_top;b->y_top=i_temp;//y_top交换

f_temp=a->x_int;a->x_int=b->x_int;b->x_int=f_temp;//x_int交换

i_temp=a->delta_y;a->delta_y=b->delta_y;b->delta_y=i_temp;//delta_y交换

f_temp=a->x_change_per_scan;

a->x_change_per_scan=b->x_change_per_scan;

b->x_change_per_scan=f_temp;//x_change_per_scan交换

}

(5)void sort_on_x(int entry,int first_s)

函数说明:sort_on_x子程序主要功能是将一条边sides[retry]在活性表边的first到entry 之间按照x_int大小,递增排序。操作步骤是:检查位于entry的边的x_int是否小于位置entry-1的边的x_int,如是,调用swap子程序交换两条边的彼此位置。

void sort_on_x(int entry,int first_s)

{

int ent1=entry;

int ent2=entry;

while(1)

{

ent1--;

if((sides

[ent2].x_int

{

swap(&sides[ent2],&sides[ent1]);

ent2=ent1;

}

if(ent1==first_s-1)

break;

}

}

(6)void process_x_intersections(int scan,int first_s,int last_s)

函数说明:process_x_intersections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活性边表中的激活边(即位于first和last之间的,并且delta_y> 0的边)按照x_int的大小排序。操作步骤是:从first 到last,对每一根delta_y> 0的边,调用sort_on_x子程序排入活性边表中合适位置。

void process_x_intersections(int scan,int first_s,int last_s)

{

int k;

x_int_count=0;//该值表示扫描线与图形交点的个数

for(k=first_s+1;k

{

if(sides[k].delta_y>0)

{

x_int_count++; //first_s+1到last之间的边数目为交点数目x_int_count

sort_on_x(k,first_s);//与同一扫描线相交的所有边按照x_int递增排序

}

}

}

(7)void draw_lines(int scan,int x_int_count,int index,CDC* pDC)

函数说明:draw_lines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在一条扫描线位于多边形内的部分,填上指定的色彩。操作步骤是:在活性边表的激活边范围内,依次取出delta _y!=0两边的x_int,作为两个端点(x1, scan),(x2, scan),画一条水平线。

void draw_lines(int scan,int x_int_count,int index,CDC* pDC)//填上指定颜色

{

int k,x1,x2;

int x=index;// index为主函数中的first_s

CPen myPen(PS_SOLID,2,RGB(255,0,0));

pDC->SelectObject(&myPen);

for(k=0;k<(int)(x_int_count/2+1.5);k++)

{

while(sides[x].delta_y==0) x++;//first_s下移

x1=(int)(sides[x].x_int+0.5);

x++;

while(sides[x].delta_y==0) x++;

x2=(int)(sides[x].x_int+0.5);

pDC->MoveTo((short)x1,(short)scan);

pDC->LineTo((short)x2,(short)scan);

x++;//此行功能是越过不在图形内的线段,直接跳到下一线段。

}

}

(8)void update_sides_list()

函数说明:update_sides_list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刷新活性边表内激活边的值:delta_ y=delta_y-1;x_int=x_int_x_chang_per_scan。

void update_sides_list()

{

int k;

for(k=first_s;k

{

if(sides[k].delta_y>0)

{

sides[k].delta_y--;

sides[k].x_int-=sides[k].x_change_per_scan;

}

}

}

(9)void fill_area(int count,int x[],int y[],CDC* pDC)

函数说明:对含有count个顶点,其坐标值存放在x和y数组中的多边形区域利用扫描线算法填充。

void fill_area(int count,int x[],int y[],CDC* pDC)//主程序

{

sort_on_bigger_y(count,pDC);

first_s=0;

last_s=1;

for(scan=sides[0].y_top;scan>=bottomscan;scan--)

{

update_first_and_last(MAX_POINT,scan);

process_x_intersections(scan,first_s,last_s);

draw_lines(scan,x_int_count,first_s,pDC);

update_sides_list();

}

}

步骤7:在OnDraw()中添加代码:

fill_area(MAX_POINT,x, y, pDC);

步骤8:编译、调试,查看运行结果。

四、思考总结

1、程序对多边形的特殊顶点如何处理?

2、程序中的“first_s”和“last_s”是真正的指针变量吗?

3、总结各子程序的具体功能,理解其中的各个变量的涵义和作用。

4、与采用链表的数据结构相比,本实验程序有何优点和缺点?

5、本实验程序中扫描线的扫描次序(按照y值)是递增还是递减进行?

6、修改顶点参数(个数及坐标),观察、分析实验结果。

(1)五角星(注意修改“MAX_POINT”为“10”):

x[0]=169;y[0]=222;

x[1]=181;y[1]=259;

x[2]=150;y[2]=236;

x[3]=119;y[3]=259;

x[4]=131;y[4]=223;

x[5]=100;y[5]=200;

x[6]=138;y[6]=200;

x[7]=149;y[7]=163;

x[8]=162;y[8]=200;

x[9]=200;y[9]=200;

(2)闪电符号(注意修改“MAX_POINT”为“7”):

x[0]=200;y[0]=100;

x[1]=140;y[1]=250;

x[2]=200;y[2]=245;

x[3]=70; y[3]=500;

x[4]=370;y[4]=190;

x[5]=260;y[5]=200;

x[6]=310;y[6]=100;

算法分析——实验一

算法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分治策略排序 实验目的 1)以排序问题为例,掌握分治法的基本设计策略; 2)熟练掌握合并排序算法的实现; 3)熟练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 4) 理解常见的算法经验分析方法。 实验环境 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VC++6.0 实验步骤 算法的基本描述: 1、合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描述:首先将序列分为两部分,分到每组只有两个元 素,然后对每一部分进行循环递归地合并排序,然后逐个将结果进行合并。 2、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描述: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最后达到排序效果。 要求:编写一个函数data-generate,生成2000个在区间[1,10000]上的随机整数,并将这些数输出到外部文件data.txt中。这些数作为本算法实验的输入数据。 程序流程图:

合并排序原理图 快速排序流程图1.生成2000个随机整数的程序:#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FILE *fpt; fpt = fopen("D://data.txt","w"); srand(time(0)); for(int i=0;i<2000;i++) fprintf(fpt,"%3d\t",rand()%10000+1); return 0; fclose(fpt); } 并生成data.txt文件。 2.读取data.txt文件,并排序。实现合并排序算法输入:待排数据文件data.txt; 输出:有序数据文件resultsMS.txt 合并排序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ergesort(int a[],int n); void merge(int a[],int b[],int i,int c[],int j);

扫描线填充算法讲解

扫描线算法(S c a n-L i n e F i l l i n g) 扫描线算法适合对矢量图形进行区域填充,只需要直到多边形区域的几何位置,不需要指 定种子点,适合计算机自动进行图形处理的场合使用,比如电脑游戏和三维CAD软件的渲染等等。 对矢量多边形区域填充,算法核心还是求交。《计算几何与图形学有关的几种常用算法》 一文给出了判断点与多边形关系的算法――扫描交点的奇偶数判断算法,利用此算法可以 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多边形内,也就是是否需要填充,但是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填充算法都是 只使用求交的思想,并不直接使用这种求交算法。究其原因,除了算法效率问题之外,还 存在一个光栅图形设备和矢量之间的转换问题。比如某个点位于非常靠近边界的临界位置,用矢量算法判断这个点应该是在多边形内,但是光栅化后,这个点在光栅图形设备上看就 有可能是在多边形外边(矢量点没有大小概念,光栅图形设备的点有大小概念),因此, 适用于矢量图形的填充算法必须适应光栅图形设备。 2.1扫描线算法的基本思想 扫描线填充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用水平扫描线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扫描由多条首尾相 连的线段构成的多边形,每根扫描线与多边形的某些边产生一系列交点。将这些交点按照 x坐标排序,将排序后的点两两成对,作为线段的两个端点,以所填的颜色画水平直线。 多边形被扫描完毕后,颜色填充也就完成了。扫描线填充算法也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步骤:(1)求交,计算扫描线与多边形的交点 (2)交点排序,对第2步得到的交点按照x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3)颜色填充,对排序后的交点两两组成一个水平线段,以画线段的方式进行颜色填充; (4)是否完成多边形扫描?如果是就结束算法,如果不是就改变扫描线,然后转第1步 继续处理; 整个算法的关键是第1步,需要用尽量少的计算量求出交点,还要考虑交点是线段端点的 特殊情况,最后,交点的步进计算最好是整数,便于光栅设备输出显示。 对于每一条扫描线,如果每次都按照正常的线段求交算法进行计算,则计算量大,而且效 率底下,如图(6)所示: 图(6)多边形与扫描线示意图

实验2-网络端口的扫描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八日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实验名称:实验网络端口扫描 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使用网络端口扫描器,可以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程序,从而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在实验中,我们将在操作系统下使用进行网络端口扫描实验,通过端口扫描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利用综合扫描软件“流光”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 二、实验原理 .端口扫描的原理 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得到目标计算机开放的服务程序、运行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入侵做好准备。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但效率较低;也可以通过扫描工具实现,效率较高。 扫描工具根据作用的环境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网络漏洞扫描工具和主机漏洞扫描工具。 .端口的基础知识 为了了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端口的基本知识。 端口是协议中所定义的,协议通过套接字()建立起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套接字采用[地址:端口号]的形式来定义,通过套接字中不同的端口号可以区别同一台计算机上开启的不同和连接进程。对于两台计算机间的任意一个连接,一台计算机的一个[地址:端口]套接字会和另一台计算机的一个[地址:端口]套接字相对应,彼此标识着源端、目的端上数据包传输的源进程和目标进程。这样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就可以由套接字中的地址和端口号找到需要传输的主机和连接进程了。由此可见,端口和服务进程一一对应,通过扫描开放的端口,就可以判断出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服务进程。 /的端口号在~范围之内,其中以下的端口保留给常用的网络服务。例如,端口为服务,端口为服务,端口为服务,端口为服务,端口为服务等。 .扫描的原理 扫描的方式有多种,为了理解扫描原理,需要对协议简要介绍一下。 一个头的数据包格式如图所示。它包括个标志位,其中:、、、。 图数据包格式 根据上面介绍的知识,下面我们介绍基于和协议的几种端口扫描方式。

实验三 区域填充算法的实现

实验三区域填充算法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区域填充算法基本知识 2、理解区域的表示和类型,能正确区分四连通和八连通的区域 3、了解区域填充的实现原理,利用Microsoft Visual C++ 6.0或win-TC实现区 域种子填充的递归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编程完成区域填色 2、利用画线函数,在屏幕上定义一个封闭区域。 3、利用以下两种种子填充算法,填充上述步骤中定义的区域 (1)边界表示的四连通区域种子填充的实现 (2)内点表示的四连通区域种子填充的实现 4、将上述算法作部分改动应用于八连通区域,构成八连通区域种子填充算法, 并编程实现。 三、实验结果分析 四连通图的实现: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BoundaryFill4(int x,int y,int Boundarycolor,int newcolor) { if(getpixel(x,y) != newcolor && getpixel(x,y) !=Boundarycolor) { putpixel(x,y,newcolor); Sleep(1); BoundaryFill4(x-1,y,Boundarycolor,newcolor); BoundaryFill4(x,y+1,Boundarycolor,newcolor); BoundaryFill4(x+1,y,Boundarycolor,newcolor); BoundaryFill4(x,y-1,Boundarycolor,newcolor); } } void polygon(int x0,int y0,int a,int n,float af) { int x,y,i; double dtheta,theta;

计算机图形学 区域填充算法的实现

实验四区域填充算法的实现 班级 08信计2班学号 20080502088 姓名许延恒分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区域的表示和类型。 2、能正确区分四连通和八连通的区域 3、了解区域填充的实验原理。 4、利用C++实现区域填充的递归算法。 二、实验内容: 1假设在多边形内有一像素已知,由此出发利用连通性找到区域内所有像素。 2 取(x,y)为种子点将整个区域填充为新的颜色。 3 进行递归填充。 三、实验结果分析 区域填充属性包括填充样式,填充颜色和填充图案的类型。C语言中定义了某种图形后,即可调用-floodfill函数,对指定区域进行填充 .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floodfill4(int x,int y,int oldcolor,int newcolor) { if(getpixel(x,y)==oldcolor) { putpixel(x,y,newcolor); Sleep(1); floodfill4(x,y+1,oldcolor,newcolor); floodfill4(x,y-1,oldcolor,newcolor); floodfill4(x-1,y,oldcolor,newcolor); floodfill4(x+1,y,oldcolor,newcolor); } } main() { int a,b,c,d,i,j; int graphdriver=DETECT; int graphmode=0; initgraph(&graphdriver,&graphmode,"");

算法分析实验报告--分治策略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分治策略 姓名:XXX 专业班级: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日期:XXX

一、试验名称:分治策略 (1)写出源程序,并编译运行 (2)详细记录程序调试及运行结果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分治策略算法思想 (2)掌握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算法 (3)了解其他分治问题典型算法 三、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归并排序。 (2)编写一段程序,实现快速排序。 (3)编写程序实现循环赛日程表。设有n=2k个运动员要进行网球循环赛。现 要设计一个满足以下要求的比赛日程表:(1)每个选手必须与其它n-1个选手各赛一次(2)每个选手一天只能赛一场(3)循环赛进行n-1天 四、算法思想分析 (1)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归并排序。 将待排序元素分成大小大致相同的2个子集合,分别对2个子集合进行 排序,最终将排好序的子集合合并成为所要求的排好序的集合。 (2)编写一段程序,实现快速排序。 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 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 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 变成有序序列。 (3)编写程序实现循环日赛表。 按分治策略,将所有的选手分为两组,n个选手的比赛日程表就可以通

过为n/2个选手设计的比赛日程表来决定。递归地用对选手进行分割, 直到只剩下2个选手时,比赛日程表的制定就变得很简单。这时只要让 这2个选手进行比赛就可以了。 五、算法源代码及用户程序 (1)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归并排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erge(int array[],int p,int q,int r) { int i,k; int begin1,end1,begin2,end2; int* temp = new int[r-p+1]; begin1 = p; end1 = q; begin2 = q+1; end2 = r; k = 0; while((begin1 <= end1)&&(begin2 <= end2)) { if(array[begin1] < array[begin2]) { temp[k] = array[begin1]; begin1++; } else { temp[k] = array[begin2]; begin2++; } k++; } while(begin1 <= end1) {

区域填充算法的实现

实验四区域填充算法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区域填充算法基本知识 2、理解区域的表示和类型,能正确区分四连通和八连通的区域 3、了解区域填充的实现原理,利用Microsoft Visual C++ 6.0(及EasyX_2011版) 实现区域种子填充的递归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编程完成区域填色 2、利用画线函数,在屏幕上定义一个封闭区域。 3、利用以下两种种子填充算法,填充上述步骤中定义的区域 (1)边界表示的四连通区域种子填充的实现 (2)内点表示的四连通区域种子填充的实现 4、将上述算法作部分改动应用于八连通区域,构成八连通区域种子填充算法, 并编程实现。 三、实验结果分析 1、以上各种算法相应代码及运行结果如下: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FloodFill4(int x,int y,int oldcolor,int newcolor) { if(getpixel(x,y)==oldcolor) { putpixel(x,y,newcolor); Sleep(1); FloodFill4(x-1,y,oldcolor,newcolor); FloodFill4(x,y+1,oldcolor,newcolor); FloodFill4(x+1,y,oldcolor,newcolor); FloodFill4(x,y-1,oldcolor,newcolor); } } void main() { int a,b,c,d,i,j; int graphdriver=DETECT; int graphmode=0; initgraph(&graphdriver,&graphmode," "); cleardevice();

扫描线填充算法

任意封闭多边形的扫描线填充算法类收藏 这个代码不是我写的,但是我肯定这代码是一个牛人写的,放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和使用啦!感谢原作者! 我在这里做了些改进: 1 去除了绘制多边形的函数,使其成为了一个纯的填充算法模块 2 改进了其成员变量,使其更容易让大多数人所使用 3 改进了填充,使其“看”(代码上)起来更像用扫描线在填充 改进后的扫描线算法类如下: //扫描线填充算法类 class CPFill { public: CPoint *Point; //指向点坐标的指针 int Count; //多边形点的个数 public: CPFill(int,int[],int[]);//构造函数 bool FillPolygon(CDC*);//填充多边形 bool CrossJudge(CPoint,CPoint,CPoint,CPoint,CPoint&);//判断两条线段是否相交 int GetAi(int);//获取下一个点的索引号 int GetBi(int);//获取前一个点的索引号 bool Sort(int*,int);//冒泡排序 ~CPFill();//析构函数 }; //构造函数(模块入口,koradji 注,合理的设计这个地方,就可以完全不用改动其他的地方就可以使用这个类) CPFill::CPFill(){ } //获取前一个点的索引号 int CPFill::GetBi(int i) { return (i==0)? Count-1:i-1; } //获取下一个点的索引号

int CPFill::GetAi(int i) { return (i==Count-1)?0:i+1; } //在指定的pDC设备中,填充多边形 bool CPFill::FillPolygon(CDC* pDC) { //获取多边形中所有坐标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扫描线循环的范围 int minX=Point[0].x , minY=Point[0].y; int maxX=Point[0].x , maxY=Point[0].y; for(int i=1;iPoint[i].x) minX=Point[i].x; if(minY>Point[i].y) minY=Point[i].y; if(maxXPointCross.y)&&(Point[Ai].y>PointCross.y)) { //边顶点的y值大于交点的y值,x坐标取两次 xArray.Add(PointCross.x); xArray.Add(PointCross.x); } else { //边顶点的y值在交点的y值之间,即一个顶点的y值大于交点的y值,而另一个小于,相应的x坐标取一次 if((Point[Bi].y-PointCross.y)*(Point[Ai].y-PointCross.y)<0) xArray.Add(PointCross.x);

扫描线填充算法讲解

扫描线算法(Scan-Line F illing) 扫描线算法适合对矢量图形进行区域填充,只需要直到多边形区域的几何位置,不需要指定种子点,适合计算机自动进行图形处理的场合使用,比如电脑游戏 和三维CAD软件的渲染等等。 对矢量多边形区域填充,算法核心还是求交。《计算几何与图形学有关的几种 常用算法》一文给出了判断点与多边形关系的算法――扫描交点的奇偶数判断 算法,利用此算法可以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多边形内,也就是是否需要填充,但 是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填充算法都是只使用求交的思想,并不直接使用这种求交 算法。究其原因,除了算法效率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个光栅图形设备和矢量之 间的转换问题。比如某个点位于非常靠近边界的临界位置,用矢量算法判断这 个点应该是在多边形内,但是光栅化后,这个点在光栅图形设备上看就有可能 是在多边形外边(矢量点没有大小概念,光栅图形设备的点有大小概念),因此,适用于矢量图形的填充算法必须适应光栅图形设备。 2.1扫描线算法的基本思想 扫描线填充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用水平扫描线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扫描由 多条首尾相连的线段构成的多边形,每根扫描线与多边形的某些边产生一系列 交点。将这些交点按照x坐标排序,将排序后的点两两成对,作为线段的两个 端点,以所填的颜色画水平直线。多边形被扫描完毕后,颜色填充也就完成了。扫描线填充算法也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步骤: (1)求交,计算扫描线与多边形的交点 (2)交点排序,对第2步得到的交点按照x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3)颜色填充,对排序后的交点两两组成一个水平线段,以画线段的方式进 行颜色填充; (4)是否完成多边形扫描?如果是就结束算法,如果不是就改变扫描线,然 后转第1步继续处理; 整个算法的关键是第1步,需要用尽量少的计算量求出交点,还要考虑交点是 线段端点的特殊情况,最后,交点的步进计算最好是整数,便于光栅设备输出 显示。

网络扫描及安全评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网络端口扫描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常见端口和其对应的服务程序,掌 握发现系统漏洞的方法。 ●掌握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进行简单系统漏洞入侵的 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和系统漏洞以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二、实验原理 ●端口扫描原理 ●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 目标主机的响应。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 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 ●端口扫描主要有经典的扫描器(全连接)、SYN(半连接)扫描器、 秘密扫描等。 ●全连接扫描:扫描主机通过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与目标主机的 指定端口建立一次完整的连接。建立连接成功则响应扫描主机的 SYN/ACK连接请求,这一响应表明目标端口处于监听(打开)的 状态。如果目标端口处于关闭状态,则目标主机会向扫描主机发送 RST的响应。 ●半连接(SYN)扫描:若端口扫描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TCP连接, 在扫描主机和目标主机的一指定端口建立连接时候只完成了前两 次握手,在第三步时,扫描主机中断了本次连接,使连接没有完全 建立起来,这样的端口扫描称为半连接扫描,也称为间接扫描。 ●TCP FIN(秘密)扫描:扫描方法的思想是关闭的端口会用适当的 RST来回复FIN数据包。另一方面,打开的端口会忽略对FIN数 据包的回复。 ●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技术工作原理 ●获得主机系统在网络服务、版本信息、Web应用等相关信息,然后 采用模拟攻击的方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 描,如果模拟攻击成功,则视为漏洞存在。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向系 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端口扫描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 2010 -- 2011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网络综合实验 题目:端口扫描程序 院系:信息工程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鲁斌李莉王晓霞张铭泉设计周数: 2 周 成绩: 日期:2011年7月1日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任务:设计并实现一个端口扫描程序,检测某个IP或某段IP的计算机的端口工作情况。 2.目的: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和方法,建立网络编程整体概念,使得学生初步具有研究、设计、编制和调试网络程序的能力。 3.要求:熟悉有关定义、概念和实现算法,设计出程序流程框图和数据结构,编写出完整的源程序,基本功能完善,方便易用,操作无误。 4.学生要求人数:1人。 二、综合实验正文 1.端口扫描器功能简介:服务器上所开放的端口就是潜在的通信通道,也就是一个入侵通道。对目标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能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进行端口扫描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手工进行扫描、也可以用端口扫描软件进行。扫描器通过选用远程TCP/IP不同的端口的服务,并记录目标给予的回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很多关于目标主机的各种有用的信息,例如远程系统是否支持匿名登陆、是否存在可写的FTP目录、是否开放TELNET 服务和HTTPD服务等。 2.实验所用的端口扫描技术:端口扫描技术有TCP connect()扫描、TCP SYN扫描、TCP FIN 扫描、IP段扫描等等。本次实验所用的技术是TCP connect()扫描,这是最基本的TCP 扫描,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可以用来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这个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这个技术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你不需要任何权限。系统中的任何用户都有权利使用这个调用。 3.实验具体实现方案:编写一个端口扫描程序,能够显示某个IP或某段IP的计算机的某一个或某些端口是否正在工作。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1) 设定好一定的端口扫描范围; (2) 设定每个端口扫描的次数,因为有可能有的端口一次扫描可能不通; (3) 创建socket,通过socket的connect方法来连接远程IP地址以及对应的端口; (4) 如果返回false,表示端口没有开放,否则端口开放。 4.有关TCP/IP的知识: 4.1套接字概念 1)在网络中要全局地标识一个参与通信的进程,需要采用三元组:协议、主机IP地址、端口号。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算法的实现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独立编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使学生对算法的分析与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实验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部分算法的具体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的注意事项:在《算法分析与设计》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 现的情况提前作出思考和分析。 (2)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 析。 (3)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4)实验课程不迟到。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的验收: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电子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算法实现一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C/C++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分治法、贪心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掌握分治法、贪心算法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并结合具体的问题学习如何用相应策略进行求解的方法。 三、实验题 1. 【伪造硬币问题】给你一个装有n个硬币的袋子。n个硬币中有一个是伪造的。你的 任务是找出这个伪造的硬币。为了帮助你完成这一任务,将提供一台可用来比较两组硬币重量的仪器,利用这台仪器,可以知道两组硬币的重量是否相同。试用分治法的思想写出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计算其时间复杂度。 2.【找零钱问题】一个小孩买了价值为33美分的糖,并将1美元的钱交给售货员。售 货员希望用数目最少的硬币找给小孩。假设提供了数目有限的面值为25美分、10美分、5美分、及1美分的硬币。给出一种找零钱的贪心算法。 a)实验步骤 理解算法思想和问题要求; 编程实现题目要求; 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 验证分析实验结果; 整理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程序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分析

《计算机图形学》有序边表填充算法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有序边表算法填充多边形区域; 2、理解多边形填充算法的意义; 3、增强C语言编程能力。 二、算法原理介绍 根据多边形内部点的连续性知:一条扫描线与多边形的交点中,入点和出点之间所有点都是多边形的内部点。所以,对所有的扫描线填充入点到出点之间所有的点就可填充多边形。 判断扫描线上的点是否在多边形之内,对于一条扫描线,多边形的扫描转换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求交:计算扫描线与多边形各边的交点; (2)排序:把所有交点按x值递增顺序排序; (3)配对:第一个与第二个,第三个与第四个等等;每对交点代表扫描线与多边形的一个相交区间; (4)着色:把相交区间内的象素置成多边形颜色,把相交区间外的象素置成背景色。 p1,p3,p4,p5属于局部极值点,要把他们两次存入交点表中。如扫描线y=7上的交点中,有交点(2,7,13),按常规方法填充不正确,而要把顶点(7,7)两次存入交点表中(2,7,7,13)。p2,p6为非极值点,则不用如上处理。

为了提高效率,在处理一条扫描线时,仅对与它相交的多边形的边进行求交运算。把与当前扫描线相交的边称为活性边,并把它们按与扫描线交点x坐标递增的顺序存放在一个链表中,称此链表为活性边表(AET)。 对每一条扫描线都建立一个与它相交的多边形的活性边表(AET)。每个AET的一个节点代表一条活性边,它包含三项内容 1.x -当前扫描线与这条边交点的x坐标; 2.Δx -该边与当前扫描线交点到下一条扫描线交点的x增量; 3.ymax -该边最高顶点相交的扫描线号。 每条扫描线的活性边表中的活性边节点按照各活性边与扫描线交点的x值递增排序连接在一起。 当扫描线y移动到下一条扫描线y = y+1时,活性边表需要更新,即删去不与新扫描线相交的多边形边,同时增加与新扫描线相交的多边形边,并根据增量法重新计算扫描线与各边的交点x。 当多边形新边表ET构成后,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对每一条扫描线i,初始化ET表的表头指针ET[i]; ②将ymax = i的边放入ET[i]中; ③使y =多边形最低的扫描线号; ④初始化活性边表AET为空; ⑤循环,直到AET和ET为空。 ●将新边表ET中对应y值的新边节点插入到AET表。 ●遍历AET表,将两两配对的交点之间填充给定颜色值。 ●遍历AET表,将 ymax= y的边节点从AET表中删除,并将ymax> y的各边节点 的x值递增Δx;并重新排序。 ●y增加1。 三、程序源代码 #include "graphics.h" #define WINDOW_HEIGHT 480 #define NULL 0 #include "alloc.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dos.h" #include "conio.h" typedef struct tEdge /*typedef是将结构定义成数据类型*/ { int ymax; /* 边所交的最高扫描线号 */

端口扫描实验报告

网络端口扫描实验报告 一、网络端口扫描简介 TCP/IP协议在网络层是无连接的,而“端口”,就已经到了传输层。端口便是计算机与外部通信的途径。一个端口就是一个潜在的通信通道,也就是一个入侵通道。对目标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能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进行扫描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手工进行扫描,也可以用端口扫描软件进行。在手工进行扫描时,需要熟悉各种命令,对命令执行后的输析出进行分,效率较低。用扫描软件进行扫描时,许多扫描器软件都有分析数据的功能。通过端口扫描,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扫描工具根据作用的环境不同可分为:网络漏洞扫描工具和主机漏洞扫描工具。前者指通过网络检测远程目标网络和主机系统所存在漏洞的扫描工具。后者指在本机运行的检测本地系统安全漏洞的扫描工具。本实验主要针对前者。 端口是TCP协议中定义的,TCP协议通过套接字(socket)建立起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它采用【IP地址:端口号】形式定义,通过套接字中不同的端口号来区别同一台计算机上开启的不同TCP和UDP连接进程。端口号在0~~65535之间,低于1024的端口都有确切的定义,它们对应着因特网上常见的一些服务。这些常见的服务可以划分为使用TCP端口(面向连接如打电话)和使用UDP端口

(无连接如写信)两种。端口与服务进程一一对应,通过扫描开放的端口就可以判断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服务进程。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熟悉MFC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tcp的理解,学习端口扫描技术和,原理熟悉socket编程。 3.通过自己编程实现简单的IP端口扫描器模型。 4.通过端口扫描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程序。 三、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 VC++6.0开发环境 四、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通过调用socket函数connect()连接到目标计算机上,完成一次完整的三次握手过程,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可以成功返回,否则这个端口不可用,即没有提供服务。 实验内容 1. 设计实现端口扫描器 2. IP地址、端口范围可以用户输入。 3. 要求有有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 实验步骤: 1、用户界面:使用vc6.0里的MFC来开发用户界面 2、端口扫描:使用socket函数中的connect()连接计算机来判定目标计算机是否开放了要测试的端口 五、代码实现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ock32.lib") #define ZERO (fd_set *)0 int maxth, scanok, scannum; int portip, hoststart, hoststop, startport, endport; long searchnum, searched; void usage(char *); void playx(int); void setip2(char *); void customport(char *, char *, char *); void portscannow(in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WSADATA wsadata; system("cls.exe"); printf("\r\n============== 命令行端口扫描器PortScanner V1.0 ==============");

区域填充的扫描线算法

计算机图形学 ——区域填充的扫描线算法 NORTHWESTUNIVER SITY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几种常用多边形填充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多边形区域填充算法的基本过程 3.掌握在C/C++环境下用多边形填充算法编程实现指定多边形的填充。 4.利用TC2.0编写区域填充的扫描线算法。 二、实验内容 算法基本思想:首先填充种子点所在扫描线上位于区域内的区段,然后确定与该区段相邻的上下两条扫描线上位于区域内的区段,并依次将各区段的起始位置保存, 这些区段分别被用区域边界色显示的像素点所包围。随后,逐步取出一开始点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所保存各区段都填充完毕为止。 算法描述:扫描线填充算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求交、排序、交点配对、区域填充。正确求得扫描线与区域填内外轮廓线的交点是算法成败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采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又可以简化操作、提高算法的效率。本论文由于采用链表结构记录轮廓线和交点,无需焦点排序的过程,因而提高了算法效率。扫描线来源于光栅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对于屏幕上所有待显示像素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按从上到下、自左至右的方式显示。 扫描线多边形区域填充算法是按扫描线顺序,计算扫描线与多边形的相交区间,再用要求的颜色显示这些区间的象素,即完成填充工作。区间的端点可以通过计算扫描线与多边形边界线的交点获得。对于一条扫描线,多边形的填充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求交:计算扫描线与多边形各边的交点; (2)排序:把所有交点按x值递增顺序排序; (3)配对:第一个与第二个,第三个与第四个等等;每对交点代表扫描线与多边形的一个相交区间; (4)填色:把相交区间内的象素置成多边形颜色; 三、实验原理 扫描线填充算法的基本过程如下:当给定种子点(x,y)时,首先填充种子点所在扫描线上的位于给定区域的一个区段,然后确定与这一区段相连通的上、下两条扫描线上位于给定区域内的区段,并依次保存下来。反复这个过程,直到填充结束。 区域填充的扫描线算法可由下列四个步骤实现: (1)初始化:堆栈置空。将种子点(x,y)入栈。 (2)出栈:若栈空则结束。否则取栈顶元素(x,y),以y作为当前扫描线。 (3)填充并确定种子点所在区段:从种子点(x,y)出发,沿当前扫描线向左、右两个方向填充,直到边界。分别标记区段的左、右端点坐标为xl和xr。 (4)并确定新的种子点:在区间[xl,xr]中检查与当前扫描线y上、下相邻的两条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六

实验五动态规划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思想。 二、实验内容 1、参考教材描述,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多段图的最短路径问题。#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_value 10000 #define zero_value 0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v_num; int len; struct NODE *next; }LinkStackNode,LinkStack; /* typedef struct PNODE{ int data; int len; struct PNODE *next; }*LinkStackPnode,*LinkStack;*/ int fgraph(LinkStack top[],int route[],int n) { int i; LinkStackNode *pnode; int *path=new int[n];

int *cost=new int[n]; int min_cost; for(i=0;i=0;i--) { pnode=top[i].next; while(pnode!=NULL) { if(pnode->len+cost[pnode->v_num]len+cost[pnode->v_num]; path[i]=pnode->v_num; } pnode = pnode-> next; } } i=0; while((route[i]!=n-1)&&(path[i]!=-1)) { i++; route[i]=path[route[i-1]]; } min_cost=cost[0]; delete path;

实验六 扫描线填充算法

实验六扫描线填充算法 一、实验目的 编写多边形的扫描线填充算法程序,加深对扫描线算法的理解,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二、实验任务(2学时) 编写多边形的扫描线填充算法程序,利用数组实现AET,考虑与链表实现程序的不同。 三、实验内容 1、算法 对一条扫描线的填充一般分为以下4个步骤: (1)求交:计算扫描线与多边形各边的交点; (2)排序:把扫描线上所有交点按递增顺序进行排序; (3)配对:将第一个交点与第二个交点,第三个交点与第四个交点等等进行配对,每对交点代表扫描线与多边形的一个相交区间。 (4)着色:把区间内的像素置为填充色。 2、成员函数的关系 主程序名为fill_area(count, x, y),其中参数x, y是两个一维数组,存放多边形顶点(共c ount个)的x和y坐标。它调用8个子程序,彼此之间的调用关系图1所示为: 图1 fill_area的程序结构 3、算法的程序设计

步骤1:创建“S_L_Fill”工程文件; 步骤2:创建类class:“EACH_ENTRY”。 在工作区“S_L_Fill classes”单击右键-→“new class”-→选择类型“Generic Class”名称为“EACH_ENTRY”,添加成员变量(添加至“class EACH_ENTRY { public:”之内):int y_top; float x_int; int delta_y; float x_change_per_scan; 步骤3:包含头文件,同时初始化定义多边形顶点数目。在“class CS_L_FillView : public Cview……”之前添加代码“#include EACH_ENTRY.h”及“#define MAX_POINT 9”。 #define MAX_POINT 9 #include "EACH_ENTRY.h" 步骤4:在类“class CS_L_FillView”中添加成员变量(鼠标双击工作区“CS_L_FillView”,代码添加至“class CS_L_FillView : public Cview {protected: ……public:之后”):EACH_ENTRY sides[MAX_POINT]; int x[MAX_POINT],y[MAX_POINT]; int side_count,first_s,last_s,scan,bottomscan,x_int_count; 步骤5:利用构造函数“CS_L_FillView::CS_L_FillView()”初始化顶点坐标(鼠标双击工作区“CS_L_FillView”,代码添加至“CS_L_FillView()之内”): x[0]=200;y[0]=100; x[1]=240;y[1]=160; x[2]=220;y[2]=340; x[3]=330;y[3]=100; x[4]=400;y[4]=180; x[5]=300;y[5]=400; x[6]=170;y[6]=380; x[7]=120;y[7]=440; x[8]=100;y[8]=220; 步骤6:在“class CS_L_FillView”下添加实现不同功能的成员函数。在工作区“CS_L_FillView”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Add Member Function”,分别完成以下成员函数的添加: (1)void put_in_sides_list(int entry,int x1,int y1,int x2,int y2,int next_y) 函数说明:put_in_sides_list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将一条边存入活性边表之内。操作步骤是:对该边判别是否左顶点或右顶点,如果将入边之终点删去,按照y_top的大小在活性边表中找到该点的合适位置,y值较大者,排在活性边表的靠前位置。 void put_in_sides_list(int entry,int x1,int y1,int x2,int y2,int next_y)// entry为剔除水平边之后的第entry条边,x1, y1,为起点,x2, y2为终点,next_y为终点相邻的下一个顶点y坐标{ int maxy; float x2_temp,x_change_temp; x_change_temp=(float)(x2-x1)/(float)(y2-y1);//计算1/k x2_temp=float(x2); if((y2>y1)&&(y2

实验报告-网络扫描与监听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学号: 学生姓名: 班级:

实验一网络扫描与监听 一、实验目的 网络扫描是对整个目标网络或单台主机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通过网络扫描发现对方,获取对方的信息是进行网络攻防的前提。该实验使学生了解网络扫描的内容,通过主机漏洞扫描发现目标主机存在的漏洞,通过端口扫描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通过操作系统类型扫描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通过该实验,了解网络扫描的作用,掌握主机漏洞扫描、端口扫描、操作系统类型扫描软件的使用的方法,能够通过网络扫描发现对方的信息和是否存在漏洞。要求能够综合使用以上的方法来获取目标主机的信息。 而网络监听可以获知被监听用户的敏感信息。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网络监听的实现原理,掌握网络监听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嗅探结点进行判断的原理。掌握网络监听工具的安装、使用,能够发现监听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了解网络中是否存在嗅探结点的判断方法及其使用。 二、实验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网络扫描的作用,掌握主机漏洞扫描、端口扫描、操作系统类型扫描软件的使用的方法,能够通过网络扫描发现对方的信息和是否存在漏洞。掌握网络监听工具的安装、使用,能够发现监听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等。提高要求能够对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嗅探结点进行判断的方法及工具使用等。 三、实验步骤 1)扫描软件X-Scan 和Nmap 以及WinPcap 驱动安装包并安装。 2)打开X-Scan,如下图所示。 3)点击“设置”->“扫描参数”,弹出扫描参数设置对话框,在“指定IP 范围”输入被扫描的IP 地址或地址范围。在“全局设置”的“扫描模块”设置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检测的模块。其他可以使用默认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最后点击“确定”回到主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