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物理性污染问题,如异物、金属片、玻璃碎片等杂质掺入食品中。这些对人体有害,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物理性污染。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原材料里面包含的杂质:食品原材料在采摘、加工、贮存等过程中可能掺入杂质,如不干净的土壤、沙子、树木叶子、昆虫等。

2. 生产加工环节中的掉落物: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等会产生污染食品的掉落物。

3. 生产卫生不合格导致的污染:由于生产加工前后卫生保洁不到位导致污染的情况。

4. 存储运输环节中的物理性污染: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遭受撞击、挤压、摩擦等力量,导致食品破损。

5. 销售过程中的污染:不少小摊贩、小超市、小餐馆是在路边搭棚销售的,这种场所往往缺乏卫生意识,销售的食品也更容易受到污染。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对人体有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体现出以下危害:

1. 对口腔、喉咙、食管等造成划伤和伤害,引起出血,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疾病。

2. 物理性污染的食品,其口感和风味都被破坏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刺激,会导致消费者拒绝甚至是抵制这种食品。

3. 物理性异物掺入食品中后,会增加人体消化吸收负担,从而增加人体病理率和致癌几率。

为了避免物理异物掺入食品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从源头开始控制食品的物理性污染。生产企业从选材和采购环节开始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防范,加强对生产环节中掉落物的控制。

2. 保持生产环境整洁干净,加强日常清扫保洁。要注意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不会产生异物掉落或污染,严格控制生产作业人员的工作行为,禁止在生产区域内食用、储存或存放个人物品。对于卫生差、环境脏乱的企业严格进行整改。

3. 从产品的包装入手,要加强包装设计、材料选择和承载能力的规范,选用符合质量要求、耐磨损、不易破裂和易于包装的材料进行包装。尤其是在运输、配送环节中更应有所保障。

4. 从销售环节加强卫生环境的确保,店家在摆放过程中尽量使商品离地面远些,避免拥挤情况出现。同时加强对小商贩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卫生监管,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四、结语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虽然很少出现,但一旦发生,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人们在食品消费和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食品的掌控,尽可能避免食品的物理性污染产生。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健康,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物理性污染问题,如异物、金属片、玻璃碎片等杂质掺入食品中。这些对人体有害,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物理性污染。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原材料里面包含的杂质:食品原材料在采摘、加工、贮存等过程中可能掺入杂质,如不干净的土壤、沙子、树木叶子、昆虫等。 2. 生产加工环节中的掉落物: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等会产生污染食品的掉落物。 3. 生产卫生不合格导致的污染:由于生产加工前后卫生保洁不到位导致污染的情况。 4. 存储运输环节中的物理性污染: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遭受撞击、挤压、摩擦等力量,导致食品破损。 5. 销售过程中的污染:不少小摊贩、小超市、小餐馆是在路边搭棚销售的,这种场所往往缺乏卫生意识,销售的食品也更容易受到污染。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对人体有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体现出以下危害: 1. 对口腔、喉咙、食管等造成划伤和伤害,引起出血,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疾病。 2. 物理性污染的食品,其口感和风味都被破坏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刺激,会导致消费者拒绝甚至是抵制这种食品。 3. 物理性异物掺入食品中后,会增加人体消化吸收负担,从而增加人体病理率和致癌几率。 为了避免物理异物掺入食品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从源头开始控制食品的物理性污染。生产企业从选材和采购环节开始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防范,加强对生产环节中掉落物的控制。 2. 保持生产环境整洁干净,加强日常清扫保洁。要注意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不会产生异物掉落或污染,严格控制生产作业人员的工作行为,禁止在生产区域内食用、储存或存放个人物品。对于卫生差、环境脏乱的企业严格进行整改。

食品卫生学2: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污染的主要原因 1、动物或植物从环境中吸收造成食物的污染; 2、食物在生产、销售和加工烹调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按污染的性质分类 1、生物性:微生物、寄生虫、昆虫 2、化学性:农药、化肥;工业三废; 3、物理性:杂质;入射性污染。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1、食品腐败变质 (1)变质的原因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酶、水分等; 2)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 3)微生物的作用:起主导作用,有酵母、霉菌等。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1)蛋白质的分解: 分解为肽、氨基酸、氨、胺(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吲哚及甲基吲哚、硫化氢 氨与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均具有挥发性和碱性,因此称为挥发性碱基总氨TVBN。 蛋白质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是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感官指标最为敏感可靠:颜色、渗出物、气味(恶臭)等方面判断。 物物指标:硬度、渗出物、导电性、折光性、黏度等 化学指标:TVBN、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鉴定鱼类早期腐败:K<=20%,绝对新鲜;K>=40开始有腐败迹象)。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值。 2)食品中脂肪的酸败:中性脂肪----甘油、脂肪酸----酮、酮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醛、酮酸; 过氧化值上升--生成各种脂酸(酸价上升)。“哈喇”味、油hao味 3)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发酵生成:低糖、醇、羧酸、醛、酮、二氧化碳、水。酸度升高,并有甜味、醇类气味。“馊”味 4)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 (1)感官性状恶化 (2)营养价值下降 (3)人体不良反应:中毒 5)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1)低温:肉类在4摄氏度可存放数日,0摄氏度可存放7—10天,-10摄氏度以下可存放数月,-20摄氏度可长期保存 (2)高温 (3)脱水与干燥:含水<15%的食品称干燥食品。 (4)提高渗透压:盐腌法、糖渍法 (5)提高氢离子浓度:酸渍法 (6)添加化学防腐剂 (7)辐照 2、细菌性污染及其防治 (1)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及其厉害 1) 致病菌:第一种是动物生前感染;第二种是外界污染。 2) 条件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3)非致病菌:腐败菌等 (2)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

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首先,物理性污染会引起食品的质量下降。例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可能会被金属、玻璃、塑料等杂质物污染,这些杂质可能会导致食品 的破损或变质。此外,包装材料的污染也会导致食品的质量下降。比如, 如果包装盒内部有铅污染,则铅可能会渗入食品中,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 威胁。 其次,物理性污染还可能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产生影响。食品在生产、 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遭受机械损伤或挤压,这会导致食品中的营 养成分丧失。例如,高温加工过程中,食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 分可能会受到破坏。此外,过度搅动或挤压会导致食品纤维的断裂,从而 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质感。 另外,物理性污染还可能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威胁。食品可能会受到 微生物的二次污染。“二次污染”是指在食品进行加工、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食品与未经消毒的设备、空气或水接触,受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此外,食品也可能会被脱落的金属碎片、塑料片、玻璃渣等物质污染,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食道或胃肠道,导致消化道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减少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储 存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2.定期进行食品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物理性污染问题。 3.鼓励食品生产企业使用优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因包装材 料污染导致的物理性污染问题。

4.注重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清洁,加强对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 和消毒管理,防止微生物的二次污染。 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物理性污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确保生 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 综上所述,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食 品质量下降、营养价值丧失以及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因此,减少 物理性污染的发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加强监管、改善 生产流程和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减少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企业物理危害及控制

食品企业物理危害及控制 食品安全危害包括生物、化学以及物理性的危害,物理危害通常描述为从外部来的物体或异物,包括在食品中非正常性出现的能引起疾病(包括心理性外伤)和对个人伤害的任何物理性物质。 由于物理性危害其特点是,消费者往往是亲眼目睹,因而,也是消费者经常表示不满和投诉的事由。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头、碎石头、铁屑、木屑、头发、蟑螂等昆虫的残体、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见的异物。因为伤害立即发生或吃后不久发生,并且伤害的来源是经常容易确认的。 从不同角度对物理危害的界定: 1、法律法规关注 代表性——导致人体伤害,如咯碎牙,割、裂伤或窒息 FDA Compliance Policy Guide 555.425 Foods - 掺杂混入坚硬或锋利的物品 •7-25mm长的硬或锋利异物认为对公众有伤害 •小于7mm长的硬或锋利异物如果用于特殊高危人群可能出现危害,如:婴儿,老人 •大于25mm长的硬或锋利异物 上述情况下将通过健康危害评估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产品的预期用途、后续处理步骤,官方指导和要求如果存在不可避免的自然缺陷,应有其他在消费者使用产品前可以消除、缓解因素,无效或中和食物的危害 2、使用者关注 •能够因其坚硬、锋利、尺寸或形状导致消费者受到伤害的物品,包含以下但不限于:玻璃,金属,石头,塑料,木头,造成窒息或>5mm。 3、消费者关注 •任何不属于产品的物质,包括头发、虫害、线绳等等,无论是否造成真正的危害,消费者从情感上是不可接受的。 一 物理危害中的常见异物

一般物理危害异物的来源包括:一是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液体食品容器池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程中的灰尘及苍蝇等;二是来自食品的掺假使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等。 在食品中能引起物理危害的常见材料及来源: 物理危害潜在危害产生原因及来源 1、金属物 (比较常见的一种)割伤、窒息或需外 科手术除去危害物 原料:小麦、蔬菜、果蔬、肉类等产品遭遇 金属污染;植物收获过程中掺进铁丝、水产 品捕捞过程中掺杂鱼钩等 维修:清扫、修理过程中产生的金属丝、小 工具、焊渣、切屑末等 员工:纽扣、钢笔、珠宝首饰、硬币、发卡、 大头针、回形针、手表等或人为加入。 生产过程:混合、搅拌、切片、防护及运输 过程产生的机器部件可能破裂或脱落 2、玻璃物 (比较常见的一种)割伤、流血、需外 科手术查找并除去 危害物 产生的原因和金属异物危害产生的原因相 似,主要来源是瓶、罐、灯、门、窗、温度 计、仪表表盘等玻璃器皿以及玻璃类包装 物。 3、昆虫及其它污秽疾病、外伤、窒息 原料、餐饮场所内 苍蝇、蚊子:主要是外围入侵,不属于内部 滋生虫害

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控制措施

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控制措施 一、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及昆虫的污染。 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以及病毒等的污染。出现在食品中的细菌除包括可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等的致病菌外,还包括能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并可作为食品受到污染标志的非致病菌。 病毒污染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污染,而其他病毒不易在食品上繁殖。 寄生虫及其虫卵主要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直接污染食品或通过水体和土壤间接污染食品。 昆虫污染主要包括粮食中的甲虫、螨类、蛾类以及动物食品和发酵食品中的蝇、蛆等污染。 控制措施: 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 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 使用的洗涤、消毒剂; 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 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

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 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 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严格控制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污染。 二、化学性污染 食品化学性污染涉及范围较广,情况也较复杂。 主要包括: 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英、三氯丙醇等。 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④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⑤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如在辣椒粉中掺入的化学染料苏丹红。 控制措施: 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 2760 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防范措施

食品安全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防范措施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食品安全污染成为影响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食品安全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抗生素残留等。本文将围绕食品安全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防范措施展开讨论。 一、食品安全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采用分子印迹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等,可以精准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污染物,不易受到食品成分的干扰。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所以成本较高。 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可以检测出各类食品中的污染物,但是这种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到食品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害。

3.生物检测法 生物检测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光化学发光技术等,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污染物。但是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需要使用多种试剂和仪器,成本较高。 二、防范措施 1.加强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 加强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可以从制度上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来规范食品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流程、进货渠道等方面,对不合格的食品进行处罚。 2.加快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 促进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预防食品安全污染。科研院所可以加强研究和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污染物的检测精度和速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增加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增加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应该 选择正规、有信誉的商家购买食品,尽量避免购买劣质食品;在 餐厅就餐时,要留意厨师是否穿戴卫生的厨师帽、口罩等,观察 餐具是否整洁等细节。 总之,食品安全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科学的检 测方法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降低其对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的威胁。只有加强法规制定、提高监测技术、增加人们的安全意识,才能 让人们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更加放心。

食品污染及预防 教案

食品污染及预防教案 教案标题:食品污染及预防 教案目标: 1. 了解食品污染的概念和种类。 2. 理解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3. 学习食品污染的预防方法和个人责任。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入食品污染的概念和种类,例如: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2. 引发学生对食品污染的关注和疑问,例如:你们曾经遇到过食品污染的情况吗?你们知道如何预防食品污染吗? 知识讲解: 1. 通过讲解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例如: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或 慢性疾病,细菌和病毒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等。 2. 介绍食品污染的常见来源,例如:不洁净的环境、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和储存、使用过期食品等。 3. 解释食品污染的预防方法,例如:保持食品卫生、正确储存和处理食品、选 择可靠的食品供应商等。 小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出可能导致食品污染的场景和行为。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并提供相关的预防方法。 案例分析:

1. 提供一些食品污染的案例,例如:某餐馆因使用过期食材导致多人食物中毒。 2.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可能导致食品污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个人责任: 1. 强调个人责任在预防食品污染中的重要性,例如: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个人卫生、正确处理食品等。 2.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预防食品污染的计划,并分享给同伴。 总结: 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预防食品污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扩展活动: 1. 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或相关机构的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食品加工厂或超市,了解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 评估方式: 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2. 学生制定的个人预防食品污染计划的质量和可行性。 教案扩展: 1. 可以进一步讨论食品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农业和有机食品的重 要性。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的实地调查或研究项目。 注意事项: 1. 在讲解食品污染时,要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 2. 鼓励学生互动和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应该平衡分布给每个学生。

食品生产中的物理性污染防控

食品生产中的物理性污染防控 1. 引言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物理性污 染是食品安全中的一大隐患。本文将探讨食品生产中的物理性污染的 来源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2. 物理性污染的来源 2.1 环境污染 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土壤中的重金属、水源中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食品,成为物理性污染的来源之一。 2.2 生产设备 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如研磨机、过滤器等,其损坏或不合格 可能导致物理性污染物的混入食品中。 2.3 人为操作 人为操作不慎、生产环境不规范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物理性污染的产生。例如,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掉落头发、指甲、皮屑等微观污染物,或者误将非食品物质掺入食品中。 3. 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 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伤害消费者健康

食品中的物理性污染物,如玻璃、金属碎片等,可能使消费者在食 用过程中受伤,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3.2 降低食品质量 物理性污染物的存在会降低食品质量,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从 而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3.3 经济损失 一旦食品中出现物理性污染,相关企业可能会面临巨额的赔偿费用,甚至被迫停产整顿,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 物理性污染防控措施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减少物理性污染的发生,以下是几种 常见的防控措施: 4.1 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的磨 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因设 备故障引起的物理性污染。 4.2 严格操作规范 企业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生产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规范要求操作人员做好个人卫生,避免头发、指甲等微观污染物的掉落。 4.3 质量检测和筛查

食品污染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食品污染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食品污染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食品污染指的是食品中存在着病原体、有毒物质或其他致病因素,对 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现象。本文将介绍食品污染的几种主要种类,并 探讨预防措施。 一、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是常见的食品污染源之一,如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污染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胃肠炎等疾病。为了预防微生物污染,餐饮 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应该加强从供应链的源头到最终消费者的全程监控 与管理,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符合卫生标准。消费者在 购买和食用食品时,也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包装是 否完好。 二、化学物质污染 化学物质污染是食品污染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农药残留、 重金属、药物残留等。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毒性或致 癌作用。为了预防化学物质污染,农业生产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并确保使用其余量符合标准。而食品加工企业应该遵守食品安全标准,选择符合规定的原材料,不使用有害物质进行加工,确保食品的质量 和安全。 三、物理污染

物理污染指的是食品中存在的异物,如玻璃、金属片等。这些异物 可能对消费者造成机械性伤害。为了预防物理污染,食品生产企业应 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原料和成品的安全,避免异物的混入。消费者 在购买食品时,应该细心观察食品的外观,如果发现有异物,应立即 投诉给相关部门。 四、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脏器官、尸体、寄生虫等。生物污染可 能导致传染疾病的发生。为了预防生物污染,农场和食品加工企业应 该加强动物及产品的检疫工作,以确保返回市场的产品符合卫生标准。消费者在购买家禽、肉类等食品时,应该选择有合法证书的经销商, 并注意食品的保存方法,避免被蛆虫或其他生物污染。 在预防食品污染方面,有一些常见的措施可以采取。首先,通过完 善的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其次,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此外,鼓励食 品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溯源能力,确 保食品源头可追溯。最后,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 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但通过加强监管、教育 宣传和企业自律等手段,我们可以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的发生,保障 食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中的常见物理污染及处理方法

食品中的常见物理污染及处理方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中的物理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了 广泛的关注。物理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非生物性杂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中的物理污染,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食品中常见的异物污染。异物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与 原料或加工过程无关的杂质。常见的异物污染包括金属片、玻璃碎片、塑料颗粒等。这些异物可能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中进入食品中。一旦被误食,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刺激或损伤。处理异物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筛选、过滤和磁选等。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原料的筛选和检查,确保没有异物的存在。同时,在包装过程中,应使用高质量的包装材料,防止异物进入食品。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各 类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或传染性疾病。处理微生物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辐照和化学处理等。热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高温杀灭微生物。辐照是利用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但需要注意辐照剂量的控制,以免对食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化学处理则是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微生物,但需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化学物质,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食品中的化学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化学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化 学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处理化学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洗涤、浸泡和加工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洗涤剂和清洗剂来去除食品表面的化学污染物。浸泡则是将食品浸泡在水中,以去除其中的化学物质。此外,一些食品加工方法,如炒、煮、蒸等,也可以有效去除或减少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 综上所述,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食品安 全的监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食品中的物理污染。只有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才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食品防污染及应对措施

食品防污染及应对措施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食品防污染及应对措施的基本知识和建议。食品防污染是确保食品安全、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领域。通过采取 适当的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并提供安 全可靠的食品给消费者。 食品污染的类型 食品污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2. 化学物质污染: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的污染。 3. 物理性污染:包括异物、金属片等物理性杂质的污染。

4. 辐射污染:包括核辐射、紫外线辐射等的污染。 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食品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严格监管和检测: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和检测,确保食品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2. 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 加强生产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与安全。 4. 持续监测和改进:食品生产者和相关部门应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污染问题。 5. 加强国际合作:在食品安全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提升全球食品安全水平。

结论 食品防污染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宣传教育和生产管理,我们可以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国际合作也是解决食品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 1. 食品安全法 2. 食品卫生法 3. 食品安全国标

食品污染的预防措施

食品污染的预防措施 食品本身不应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但是,食品在种植或饲养、生长、收割或宰杀、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中,由于环境或人为因素的作用,可能使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而造成污染,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降低。这个过程就是食品污染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为了控制和防止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消除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不断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进行防止食品污染的教育,经常组织食品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讲座,使他们懂得食品污染的危害,自觉做好防止食品污染工作。 2.根据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法,有关部门应对食品企业(食品工厂和商店)饮食行业、公共食堂进行卫生管理与监督,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应找出污染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 3.加强对〃三废〃的管理,凡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三废〃不得任意排放, 杜绝〃三废〃对食品的污染。 4.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卫生管理,执行食品运输和贮存的卫

生管理条例,确保食品在运输和贮存的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受潮霉变或变质。 5.卫生检疫部门做好肉品检验工作,严禁病死畜禽进入市场,发现病畜禽及肉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应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或其它防治方法,以取代高残毒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在生物体内的储留。

食品物理污染案例

食品物理污染案例 一、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 1污染来源 1)食品产、储、运、销 2)参杂使假 2预防 1) GMP 2)改进工艺 3)制订食品卫生标准 4)打击参杂使假 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radionuclide of food ) 1.分类:天然放射性核素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宇宙射线的粒子与大气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下产生,主要有14C, 3H 另一类是地球形成时就已存在的核素和它们的衰变产物,如238U,235U,232Th锕三个反射系和40K,87Rb (87铷) 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of food ) 2.环境天然放射性本底: 是指自然界本身固有的,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电离辐射水平。它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和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本底取决于天然放射性污染的机会规律和生物富集作用。 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of food )

3.40K半衰期1.3X 109 食品中40K的含量坚果类>叶菜类豆类>肉类>谷类、奶类 因为40K在钾的总含量中的百分组成是恒定的(为0.0019%)换算为放射性时,一克钾含有0.8X 10-9居里的40K,每天随食品进入人体的钾2-3克,即为1.6 2.4X 10-9居里的天然放射性在评价食品是否受人工放射性污染时40K是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of food ) 4226Ra Hf-1.6X103年,在体内与Ca 代谢类似,体内蓄积于骨骼中,粪便排出。 来源: 75%,谷类蔬菜、动物食品,但分布不均 5210Po 210Po的母体为238U,自然环境中的210Po和210Pb处于平衡状态,广泛存在于植物和一些海产品中,210Po半衰期138.4天,210Pb半衰期22年 (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指食品吸附或吸收外来的(人为的)放射性核素,使其放射性高于自然本底称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来源:核爆炸、核废物的排放、意外事故。 放射性核素通过食物链可以进行生物富集作用 (1)向水生生物内转移 浓集作用:用浓集系数表示浓集作用大小 浓集系数=机体放射性浓度( Bq/Kg)/水中放射性核素浓度(Bq/Kg) (2)向植物的转移

【精品】食品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关键字】精品 第三章食品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一、食品污染 1、什么叫食品污染?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某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 2、什么叫食品污染物? 污染食品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 3、食品中有害物质或食品污染物质的分类 /物理性危害: 固体杂质、放射性物质 ⑴生物性污染/生物性危害: 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虫卵、昆虫 ⑵化学性污染/化学性危害: 农药、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⑶物理性污染 ⑴生物性污染:p7( Biological) 因微生物(细菌、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等对食品的污染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细菌污染食品的途径p7 在食物链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受到污染 霉菌污染的食品,全世界每年有2%的谷物受到污染,而不能食用 猪(牛,羊)常见寄生虫病特点p13 1.旋毛虫 2.猪囊虫 3.双槽蚴病 4.棘球蚴病 5.住肉孢子虫 6.弓形虫 7.细菌囊尾蚴8.肺丝虫 广州管圆线虫 虫卵 ⑵化学性污染:(Chemical) P14因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造成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称为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化肥、农药与兽药;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环境污染物;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A.重金属heavy metal 定义1: 密度在4或5以上的金属,即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24以上的金属。 定义2: 一般指比重大于4.0,且工业上常用的、对生物体有毒性的金属元素。如汞、镉、铅、铜和铬等。 定义3: 化学上根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氟:轻者氟斑牙、氟化骨症;重者骨密度过硬、易骨折。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但进入人体很难排除。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精板,可造成先天大脑沟回浅,智力低下;对老年人造成痴呆、脑死亡等。 铝:积累多时,对儿童造成智力低下;对中年人造成记忆力减退;对老年人造成痴呆等。钴:能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钒:伤人的心、肺,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 锑:与砷能使银手饰变成砖红色,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硒:超量时人会得踉跄病。

食品污染及预防

食物污染及其预防控制知识 食物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作为人类食物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具有其本身应有的营养价值; (2)在正常食用条件下,应无毒无害,不会对人体发生任何有害的影响; (3)应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符合人们长期所形成的概念。 食物一方面给予人们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生活活动以及生产劳动的需要;另一方面,食物在种植养殖、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烹调直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作用,可使某些有害因素进入动植物体内或直接进入食物,存在着造成食品危害的潜在可能性。例如,滥用农药,会造成蔬菜残留剧毒农药;使用非食用的食品添加剂,会使食品受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烹调不当,食品中可能含有寄生虫或致病性微生物;食品包装容器、管道、工具等材料中存在有害物质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等。 如果食品中危害无法有效地消除及控制,就会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急性中毒,(2)慢性中毒,(3)致畸作用(4)致癌作用等。例如公元前943年,法国发生麦角中毒,造成40000人死亡;20世纪40-50年代,日本因工业废弃物造成食品污染,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痛痛病”和“水俣病”;20世纪80年代,上海发生了全世界最大的食源性甲肝暴发流行,30多万感染甲肝,数人死亡。在21世纪的今天,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210万人死于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在工业化国家每年有30%的人遭受食源性疾病的影响。 污染物的性质分类,食品污染可分两大类:一是生物性污染,即由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造成的污染;二是化学性污染,指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污染。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首要问题是生物污染。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发生改变、食品流通日益广泛、发展中国家对肉禽需求量不断增加、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被污染的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降低,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病原微生物:首要危险因素 食源性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食品中生物或化学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另一类是由食品中生物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已报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50种之多,其中大部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其他为毒素、金属污染物、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 1.肠道致病菌 约10种左右的肠道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生物致病因素。感染后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种感染性腹泻。 2.通过食品传播的病毒主要有诺若病毒、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病毒性腹泻、甲肝、戊肝等疾病。目前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细菌性腹泻。 3.寄生虫主要是华支睾吸虫,感染后可引起肝吸虫病。还有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可引起阿米巴痢疾。 所有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都不具有传染性,因此有毒食品一旦去除,就不会出现新的病人。但是因为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染上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病毒及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的患者,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引发第二代、第三代病人。这也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个控制难点。 生物性污染

各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各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一、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1.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1)微生物污染的种类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性污染、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病毒污染,以前两种污染更为常见。 1)食品的细菌性污染。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一般来说,单个细菌只有在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才能清晰观测。食品中的细菌种类繁多,按照致病与否,可以分为致病菌、相对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存在于食品中的细菌绝大部分为非致病菌,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其中多数为腐败菌,因此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是间接评估食品变质可能性及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对致病菌在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才具有致病能力。致病菌则可引起机体疾病。 2)食品的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主要以寄生或腐生的方式生存。它们往往在潮湿的环境下大量生长,长出丝状的菌丝,即我们肉眼所见的霉毛。大:的菌丝交织在一起,可形成霉斑和霉点。霉菌的孢子可在空气中飘浮,并落在食品表而繁殖从而污染食品。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有毛霉菌厲、根霉菌属、曲霉菌属、靑霉菌属、镰刀菌属等。 这些霉菌可以在食品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食品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变化,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使食品腐败变质,甚至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人类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霉菌毒素可导致急性中毒,而长期低剂量摄入霉菌毒素则可引起慢性中毒。目前已知的产毒霉菌有曲霉菌属,如黄曲霉;青霉菌属,如岛青霉,黄绿青霉;镰刀菌属,如梨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 一般来说,霉菌在天然食物中比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更容易繁殖。但不同种类的霉菌易侵染的食品种类也有所不同。如同为谷物类食品,玉米中黄曲霉及其毒

食品污染

1 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危害及预防要点:致病菌能引起人畜共患的结核病;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引起食物中毒;非致病菌引起食物腐败变质;预防要点:加强防止食品污染的宣传教育,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销售过程以及食用前的各个环节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合理贮藏食品,控制细菌生长繁殖;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彻底杀灭细菌;细菌学监测。 2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并失去实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3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鉴定指标、卫生学意义及控制措施:原因: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的作用。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实施品种的营养成分的分解过程。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控制措施:低温防腐;高温灭菌防腐;脱水与干燥防腐;提高渗透压防腐;提高氢离子浓度防腐;添加化学防腐剂;辐照保藏防腐。 4、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5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特性:见书199页图 2-4-1,能够溶解于氯仿、甲醇及乙醇等,但不溶于水、己烷、石油醚和乙醚中,耐热。 6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害及预防要点:肝毒性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性;预防:防霉、去毒、经常性食品卫生监测。 7 赭曲霉毒素、产毒条件、污染的主要食品、毒性及预防措施: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产生的一组真菌代谢产物;产毒条件:在30度和水分活性为0.95条件下生成最多;主要污染玉米、大豆、可可豆、大麦、柠檬类水果、腌制的火腿、花生、咖啡豆等;危害肾脏、肝脏,致畸性;预防措施:防霉去毒,限制含量。 8 展青霉素污染的主要食品、危害及预防措施:霉变的面包、香肠、水果、苹果汁、苹果酒和其他产品;危害:抑制细胞及组成的生长;预防措施:防霉限量。 9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污染的主要食品、危害及预防措施:谷物及饮料;危害: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作用及致畸作用,部分有弱的致癌作用;预防措施:防霉去毒,加强检测及制定食品中限量标准。 10 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和3-硝基丙酸污染的主要食品、危害及预防措施:谷类、大米、大麦、玉米;玉米赤霉烯酮导致生殖系统毒性作用,伏马菌素导致慢性肾脏中毒,致癌,3-硝基丙酸导致神经系统、肝、肾和肺损伤;预防措施:防霉限量。 11、农药污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直接污染、间接污染、生物富基作用与食物链;有机氯农药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侵害肝、肾及神经系统,有机磷农药:引起急性中毒。预防措施: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限制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 12有毒金属污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污染途径:工业三废,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污染,某些地区自然环境种本底含量高;贡对人体的危害: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周围神经髓鞘脱失;镉对人体的危害: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铅对人体的危害: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砷对人体的危害:具有致突变性,可导致体内外基因变突、染色体畸变并抑制DNA损伤的修复;预防措施:消除污染源,制定各类食品中有毒金属元素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严格管理有毒害金属及其化合物。 13常用塑料的种类、用途、及其卫生问题: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编织袋食品周转箱),聚苯乙烯(快餐盒饭),聚氯乙烯(薄膜及装液体的瓶子),聚碳酸酯塑料(食品模具,婴儿奶瓶),三聚氰胺甲醛塑料与脲醛塑料(食具),聚对苯二加酸乙二醇酯塑料(复合薄膜),不饱和聚脂树脂基玻璃钢制品(食品的贮槽,水箱) 14食物中毒的特点:呈爆发性,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发病与食物有关,不具传染性。 15 食物中毒分类:细菌性,有毒动植物,化学性,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 16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 中毒表现和预防措施:以夏秋季为主,多为动物性 食品,由加工用具等交叉感染;急性胃肠症状;潜伏 期为12-36小时,初期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不 振,以后为呕吐、腹泻、腹痛、发热,重者可引起 痉挛,脱水,休克等,腹泻一日数十次,为水样便; 防止污染,高温杀灭,控制繁殖。 17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 中毒表现和预防措施:以夏秋季为主,主要为乳及 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食品,被污染的食 品在较高温度下保存时间过长;刺激呕吐中枢致病; 起病急,潜伏期短,典型的胃肠道症状,剧烈而频 繁的呕吐,水样便,儿童发病较多,病程较短;防 止污染,防止肠毒素的形成。 18 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前体物质、影响合 成的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N-亚硝化剂 和可亚硝化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影响合成的因素: PH值,胺的种类与亚硝基程度,微生物;致癌;预 防:制定食品中的含量基残留量标准,防止微生物 污染及食物霉变,阻断亚硝胺合成,使用钼肥。 19多环芳类化合物的理化特性、污染的途径、 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常温下为针状结晶, 浅黄色,性质稳定;熏烤食物污染,油墨污染,沥 青污染,石蜡油污染,环境污染食物;间接致突变; 减少污染,限制含量。 20杂环胺类化合物生成的影响因素、对人体 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烹调方式,食物成分;引起 致突变和致癌;改变不良的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灭活处理,加强监测。 21二英类化合物来源、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焚烧,农药生产,氯气漂 白;具有不可逆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毒性;减少 二英类化合物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含量,控制垃 圾焚烧和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22污染食品的常见杂物、污染途径及预防措 施:灰尘烟尘,毛发,生产时的污染,食品储存过 程中的污染,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意外污染,掺 杂掺假;加强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的 监督管理,执行良好生产规范,通过采用先进的加 工工艺设备和检验设备,制定食品卫生标准。 23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预防措 施:核爆炸试验,核废物排放不当,意外事故核泄 漏;对人体的危害在于长时期体内小剂量的内照射 作用;加强卫生防护和食品卫生监督,严格执行国 家卫生标准,妥善保管食品。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概述 定义: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的 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物质进入食品的现象,称为食品污染。 分类: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 化学性污染:农药、兽药、有害金属、致癌化合物、食 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 物理性污染:玻璃、尘土、杂质、放射性元素等。 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传染病;寄生虫病;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三致作用。 一般预防原则 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从思想上重视该项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部队食品卫生标准、法规和制度。 加强厨房和食堂卫生管理工作。 加强食品卫生检验和监督工作。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①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等) ②寄生虫(包括虫卵,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间接或直接 污染食品) ③昆虫(甲虫、螨类、蛾、蝇、蛆等) ④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基本概念 1.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 (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 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及时间、计 数方法等)培养所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 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表示 2.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一般相 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 菌群最近似数。 3.脂肪酸败:是指油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脂 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从而使食用价值降低的过程。 4.霉菌毒素:为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所产生的有 毒代谢产物。 致病菌是那些能引起人体食物中毒或其它传染性食源 性疾病的细菌。这些细菌包括常见的沙门氏细菌、致病 性大肠杆菌、腊样芽孢杆菌、肉毒杆菌、副溶血性弧菌 等。 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食品的细菌以及由此引起的腐败变质是食品卫生中最 常见的有害因素之一。 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为菌落总数,二是大肠菌群。 食品中的细菌数量及卫生学意义。 食品中的细菌数量一般是以单位(g、ml、cm2)食品中 细菌的个数,并不考虑细菌的种类,常用菌落总数来表 示。其卫生意义为:一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利用它 起到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二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期。 菌落总数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 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及 其pH值、培育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 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表示。 菌落总数代表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数量,是反映食品 卫生质量及细菌污染的指标,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菌落总数 (2)大肠菌群①菌属及来源:包括肠杆菌科的埃希氏 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②食品 卫生学意义:大肠菌群一般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人与温 血动物粪便。食品中如检出大肠菌群其卫生学意义:一 是表示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作为肠道 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因为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 来源相同,且在一般条件下大肠菌群在外界生存时间与 主要肠道致病菌是一致的。当食品中检出典型大肠杆 菌,说明是粪便近期污染,其它菌属可能为粪便的陈旧 污染。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 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的最近似数来表示,简称为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细菌污染途径食品原料本身的污染:食品原料品种多来 源广,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 对成品所造成的交叉污染和车间卫生、加工设施、从业 人员个人卫生等不良状况都能造成食品的污染。 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的污染:食品从加工出厂到销 时,因为贮存各件、运输过程都有可能造成细菌污染, 尤其是包装封口破损的食品。 细菌污染的检验及其卫生学意义 细菌总数:指单位质量(g)、体积或表面积的被检食 品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数量。⑴严格规定条件下进行培 养,称为菌落总数,测定值<实际值。菌落总数仅指细 菌在一定条件下能繁殖的细菌,而对某些需特殊条件培 养的细菌则不能在该指标中反映出来。⑵涂片染色镜检 计数,称为细菌总数,测定值>实际值。包括死亡细菌 数目。 卫生学意义:⑴食品清洁状态的指标;⑵预测食品的储 藏期。 大肠菌群:来自人或温血动物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 不形成芽孢,在35-37℃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 性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 克雷伯菌属。卫生学意义:⑴粪便污染指示菌,其中典 型大肠杆菌表示近期污染,非典型大肠杆菌表示陈旧污 染⑵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肠道致病菌:大肠菌群检验呈阳性,并怀疑食品可能受 到致病菌污染时可进行致病菌检验。在我国的国家标准 中,致病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 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黄金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 球菌等四种,致病菌不允许在食品中检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