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1.大气污染控制:

(1)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

(2)排放源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指导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4)加强交通管理和尾气排放控制。

2.水污染控制:

(1)控制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

(2)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价。

(3)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综合利用。

(4)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生态修复。

3.土壤污染控制:

(1)采取减排措施,降低污染源排放量。

(2)加强土壤污染源和潜在污染源的调查和监测。(3)开展土壤污染物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4.噪声污染控制:

(1)加强噪声源控制和降噪降震技术应用。(2)进行噪声监测和评价。

(3)加强对敏感地区的保护,如学校、医院等。(4)积极引导公众加强噪声污染的防治意识。

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总结

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总结 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总结 A计权声级:为使声音客观量度和人耳主观感觉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的声 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在叠加计算后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等效连续A声级:在某 时段内的非稳态声的A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声级来表示该时间段 内噪声的声级。隔声:由于声能被反射和吸收,穿透障碍物传出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 小于入射声波的能量,这种由屏障物引起的声能降低的现象吻合效应:声波入射会引起墙 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 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一侧辐射声波,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 种现象为“吻合效应”。消声器:是让气流通过使噪声衰减的装置,安装在气流通过的管 道中或进排气口上,有效地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插入损失:系统中插入消声器前在系统 外某定点测得的声压级与插入消声器后测得的声压级之差。传递损失:消声器进口端入射 声的声功率级与出口端透射声的声功率级之差减噪量:消声器进口端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 平均声压级之差高频失效:对于一定截面积的气流通道,当入射声波的频率高至一点限度时,犹豫方向性很强而形成“光束状”传播,很少接触贴附的吸声材料,消声量明显下降 的现象。声源的指向性:大多数生源不是点声源,也不是面生源,声源向周围辐射的声能 也不均等,有些地方强,有些地方弱的这种生源。与频率成正比。常用指向性因数和指向 性指数来表示。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电磁环境:某个存在电辐射 的空间范围。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或超过仪器设备所容许的限度,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热污染:即工农业生产和 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进而又影响人类生产、生 活得一种增温效应。自由声场: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混响声场:经过壁 面一次或多次反射。扩散声场:房间内声能密度处处相等,且在任一受声点上,声波在各 个传播方向做无规律分布的声场。相干波:两列频率、振动方向相同且具有恒定相位差的 声波称为相干波。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指因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所产 生的电离辐射超过放射环境标准时,产生放射性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现象,主要指 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人工放射性污染。光污染:当环境中光照射(辐射)过强,或色彩 不合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声能密度(D):单 位体积介质所含声波能量声强(I):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 的平均声能量。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频谱: 指组成声音的各种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要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要点 1.隔声设计原则 隔声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1)由声源特性和受声点的声学环境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声压级;2)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3)计算各倍频带的需要隔声量,4)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与构件。 2.消声设计原则 消声设计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机械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1)一般应设置在进气或排气敞开一侧,两侧都敞开则在两侧适当位置安装消声器,进排气口都不敞开,但噪声通过管道辐射噪声太强或对噪声环境要求高时也可以安装消声器;2)消声器的消声量应根据消声要求决定,但不宜超过50dB;3)设 计消声器必须考虑空气动力性能,计算相应的阻力损失,控制在设备正常运行允许范围内;4)设计消声器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必须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 5)要注意消声器和管道中的气流速度,不同情况存在一定限值,不要轻易超过该限值;6)消声器的设计应该保证坚固耐用,体积和占地面积要小,便于安装。 消声器设计按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动力机械的噪声级和各倍频程声压级;2)选择消声器的装设位置;3)确定允许噪声级和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计算所需消声量;4)确定消声器的类型; 5)选用或设计合适的消声器。 3.吸声设计原则 吸声设计要符合以下一般性规定: 1)吸声处理A声级降噪量在3-12dB之间,降噪目标不宜定得太高;2)吸声降噪效果不随吸声面积成正比,进行吸声处理必须合理确定吸声处理面积;3)吸声处理必须满足防火、防潮、防腐和防尘等工艺和安全卫生要求,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饰要求,注意埋件设置,做到施工方便,坚固耐用 吸声设计程序: 1)确定吸声处理前室内噪声级和各倍频带声压级;2)确定降噪地点的允许噪声级和各倍频带允许声压级,计算所需吸声降噪量;3)计算吸声处理后室内应有的平均吸声系数,4)确定吸声材料的类型、数量和安装方式。 4.隔振设计原则 隔振降噪设计适用于产生较强振动或冲击,从而引起固体声传播及振动辐射噪声的机器设备的噪声控制,也适用于振动危害控制。一般性要求: 1)对隔振要求较高的车间和设备,应远离振动较强的机器设备或其他振动源;2)隔振装置及支撑结构形式,应根据机器设备类型、振动强弱、扰动频率等特点和建筑、环境、操作者对噪声振动的要求等因素确定 3)应根据规范和标准合理设置隔振设计目标值。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总结

一、噪声 1. 噪声污染防治研究内容: (1)噪声定义 (2)噪声污染特点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控制的措施 2.声波的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过程 (2)声波产生条件 (3)瞬时声压、峰值声压、二者关系 (4)声压的听阈和痛阈 (5)描述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周期、波长,换算关系 (6)声速的特性 (7)频程、频谱的划分、中心频率值、带宽 (8)声波的分类: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声压随传播距离的变化特点(9)声阻抗率及决定因素 (10)声能密度、声强、声功率定义 (11)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公式及相互转换 3. 噪声的特性和计算 (1)声场:自由声场、半自由声场、扩散声场 (2)声波的叠加:噪声的瞬时声压叠加,有效声压叠加;声压级的相加与相减的计算(3)声波的反射、折射定律,发生折射的原因,折射案例的分析 (4)声波的衍射规律 (5)噪声在声波中的衰减方式:扩散衰减、空气吸收衰减、地面吸收衰减、声屏障衰减、气象条件,噪声衰减计算 4.噪声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1)噪声的主要标准 (2)噪声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 (3)车间噪声等效A声级的计算 4. 噪声评价

(1)响度级、响度的概念,换算关系 (2)等响曲线的含义 (3)斯蒂文斯响度含义 (4)连续等效A声级的作用,计算方法 (5)昼夜等效声级L dn计算方法 (6)噪声评价数曲线NR与声压级的换算 5.吸声 (1)噪声控制基本原理与途径 (2)噪声源分类 (3)吸声定义 (3)吸声系数影响因素、吸声量计算 (4)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吸声降噪频率范围 (5)吸声材料的共同构造特征 (6)吸声特性的影响因素 (7)吸声结构的种类 (8)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组成及吸声原理,改善吸声方法 (9)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原理,改善方法 (10)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原理,改善方法 (11)室内声场组成 (12)声源的指向性因素Q值 (13)直达声、反射声的声压级,室内总声压级,混响半径 (14)混响时间计算:赛宾公式,通过混响时间确定吸声降噪量的计算6.消声 (1)消声器定义及适用范围 (2)消声器分类 (3)消声器的评价依据 (4)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评价量 (5)阻性消声器消声原理、消声降噪频率范围 (6)单通道直管式消声器消声衰减量计算 (7)高频失效的原因及验算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 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 答: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 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噪声污染及控制 名词解释 A 声级—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为 A 声级,单位为dB。 计权网络—摸拟人耳对不同强度和频率声音的反应而设计的,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具有特定频响特性的滤波器。 分贝—表示一个量超过另一个量(基准量)的程度。是声学级的单位,表示符号为dB, 无量纲。 7.稳态噪声—在测量期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 3dB 的噪声为稳态噪声。 8.等效声级—按能量随时间的平均 A 声级称为等效声级,以 LAeg 表示,单位为:dB。 9.累计百分声级—在取样测试时间内n%的时间噪声的声级超过(包括等于)某一数值的声级,称为累计百分声级。常用的有 L5、L50 和L95。 10.声级—用一定的仪表特性和 A、B、C 计权特性测得的计权声压级。在可听频域范围内,按照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级 dB,同时标明计权网络名称。 11.环境噪声、背景噪声—环境噪声是户外各种噪声的总称。背景噪声是与待测噪声存在与否无关的干扰噪声。 12. 响度级—是根据人耳的听觉特点,仿照声压级的概念引出的与频率有关的主观量。其单位是方(phon)。 13. 暴露声级—在某一规定时间内或对某一噪声事件,其A[计权]声压的平方的时间积分与基准声压的平方和基准持续时间的乘积的比的以10 为底的对数。单位为 dB。14.噪声污染级—噪声污染级是交通噪声的评价标准。由于车辆驶过和分布的复杂性,交通噪声随时间变化很大,须用统计分布来描述。 15. 语言干扰级—评价噪声对语言干扰的单值量,是中心频率为 500、1000、2000、4000Hz 四个倍频带噪声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 dB 16. 衍射(绕射)—由于媒质中有障碍物或其它不连续性而引起的波阵面畸变。 17.反射—波阵面由两种媒质之间的表面返回的过程。向表面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8.折射—因媒质中声速的空间变化而引起的声传播方向改变的过程。 19. 干涉—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声波相加时所得的现象,特点是某种特性的幅值与原有声波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 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与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相比有何不同? 答: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和生物输入环境.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过正常含量所致.而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 3、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何不同? 答: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 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评价和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和监测(4)物理性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噪声的定义:(心理学上)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物理学上)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 2、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3、简述噪声的特点. 答:(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 4、听阈迁移(听觉疲劳):耳鸣持续时间不长,只要在安静的环

境里停一段时间,听觉就会恢复原状. 5、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听觉疲劳就会固定下来,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阈迁移. 6、暴振性耳聋:高强噪声(超过140dB)使得内耳骨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 7、噪声的危害:(1)噪声对听力的影响;(2)噪声诱发疾病;(3)噪声妨碍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 (4)噪声对睡眠的干扰;(5)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 8、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 9、声波:压缩、膨胀交替运动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的空气振动. 10、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1)声波频率:指一秒钟内介质质点振动的次数; (2)波长:振动经过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3)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11、频程:把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化范围(20Hz-20KHz)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段落. 12、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 13、频谱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1)线状谱:由一些频率离散的单音形成的谱,在频谱图上是一系列竖直线段;(2)连续谱:指频率在频谱范围内是连续的.大部分噪声属于连续谱.(3)复合谱:连续频率和离散频率组合而成的频谱,有调噪声的频谱为复合谱. 14、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称为波阵面. 15、声压: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 16、有效声压的计算公式:P e=A2(Pa) 17、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的计算公式: u e=A 2(m/s),其中质点振动速度幅值u A=±P A

物理性污染总结

.第二章物理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了人类的耐受程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 染、振动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不同于化学污染(大气、水体、土壤)95%以上是人类活动引起的。部分为自然因素。噪声、振动、电磁、放射、热污染,构成体系有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特点:1短暂的污染,可控制性;2局部性的;3无其 他有害物质的流入噪声: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特点: 局部性,无残余污染物,随“源”性,无价值。危害:听力损伤,干扰睡眠,诱发其他疾病;对动物的影响;对仪器设备的危害。瞬时声压和有效声压: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 场中某一瞬时的声压称为瞬时声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将瞬时声压对时间求方均根值可得有 效声压。均是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声压级为了能够较明显的区分和反映声压的大 小程度,采用声压级来表征声压,用以衡量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dB),定义为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值。Lp=2Olg(P e/p o)P o=2*10-5 pa Lp=20lgp e+94 噪声级的相加a.公式法:⑴L p=L p/+10lgn L P—总声压级;点声压级;n—声压个数⑵L p=10lg(刀0116Lp)声压:有声波存在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换句话说,声压就是大气压受到扰动后产生的变化, 即为大气压强的余压,它相当于在大气压强上的叠加一个 扰动引起的压强变化。声压级:分贝(dB),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值。L p=20lg(p e/p6)5 P o=2*16 pa L p=26lgp e+94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宋(sone)。响度级:用 1666Hz的纯音与待测的纯音进行试听比较,调节1666Hz纯音的声压级,使它和待测的纯音 听起来一样响,这时1666Hz纯音的声压级就被定义为待测纯音的响度级。响度级用LN表示,单位是方(phon )吸声: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吸声材料:木质吸音板、矿棉吸音板、 布艺吸音板、陶瓷蜂窝吸音板、聚酯纤维吸音板、吸声软包等等。影响吸声的因素:1厚度,通常增加厚度可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但对高频声影响小,高频声在吸声表面就被吸收。 2空隙率,材料的空隙率越大,密度越小,若材料的厚度不变,增大密度,可提高中低频的吸收系数3空腔4护面层吸声原理: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声音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衍射,使孔内的空气分子振动并与“筋络” 发生摩擦,声能转化为热能消耗。吸声的必要条件是:材料有大量空隙,空隙之间互相连 通,孔隙深入材料内部。错误认识之一:表面粗糙的材料具有吸声性能。例如拉毛水泥、表面凸凹的石才基本不具有吸声能力。错误认识之二:材料内部具有大量孔洞的材料,如聚苯、 聚乙烯、闭孔聚氨脂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事实上,这些材料由于内部孔洞没有连通性,声波不能深入材料内部振动摩擦,吸声系数很小•吸声材料对高频声吸收效果好,对低频声 吸收效果差。*隔声: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或在噪声的环境中隔离出相对安静的场所。隔声原理:空气中的声波在遇到屏蔽物时,部分 声能被反射回去,部分声能被吸收,部分声能透过屏蔽物到达另一空间。隔声构件:隔声墙、隔声屏障、隔声罩。噪声从一个空间传播到另一个空间的途径:(1 )噪声源通过隔墙的孔、 洞以直达声、室内反射声和衍射声的形式传播(空气声)。(2)机器机座振动借助弹性媒质 地板、墙体等固体结构传至邻近房间墙体(固体声),墙体振动再产生空气声。(3)声源噪 声以空气声传至房间墙体,产生固体声,再传至邻近房间产生空气声。透声系数:透射声功 率与入射声功率的比值,r,也叫传声系数。隔声量:透声系数的倒数取以16为底的对数的16倍。插入损失:离声源一定距离某处测得的隔声构件设置前的声功率级L w1和设置后的 L w2之差值。IL=L w1-l w2双层墙的隔声性能:双层结构之所以比质量相等的单层结构隔声量要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双层之间空气层(吸声材料),当声波透过第一层墙时,由于墙外及夹层

郑航--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总结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20000HZ.声音三要素:音量,音色,音调.声波:气体(空气)液体中为纵波,固体(有切变弹性)中为横波或纵波。声波分类(按声波传播时波阵面的形状不同):平面,球面,柱面声波。在自由声场中:声压级等于声强级。国际标准化组织以A声级为评价噪声标准:90分贝为听力极限。等效连续A(A计权声级):模拟人耳对55分贝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B计权声级:对55到85分贝中强度.C计权声级:对高强度噪声.D计权声级:专用飞机噪声的测量.累计百分数声级(非稳态噪声):是表达噪声的随机起伏程度的衡量标准。Ln表示测量时间内高于Ln声级所占的时间为n%.L90本底噪声级,L50中值噪声级L10峰值噪声级。只用于有较好正态分布的噪声评价。交通噪声指数TNI:他是考虑了噪声起伏的影响,加以计权得到的。评价量只使用于机动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干扰的评价。限于车辆较多及附近无固定声源的环境。稳态噪声:测量a声级。非稳态噪声: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及不同A声级下的暴露时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网格监测法( 噪声普查)定点监测法(常规监测)。网格监测法: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等大正方格,有效网格应多于100个,网格中心为测试点,分昼夜进行测量,每次每个测点测十分钟的连续等效a声级,全部网格所得的平均值代表普查区域的噪声水平。定点监测法:优化选取一个或多个可以代表该地区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的测点,进行长期噪声定点监测,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测量每小时的连续A 声级及昼夜间连续等效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计算得出平均水平的值.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测点选择在市区交通干线一侧的人行道上,距马路沿20厘米处,此处距两交叉路口应大于50厘米,交通干线是指机动车辆每小时流量不小于100辆的马路。声级起伏符合正态分布,可用等效连续A声级与累计百分数声级的关系近似计算。机动车辆噪声测量:若只用一个声级计测量,,即每侧测量两次,取每侧两次声级的平均值中最大值作为被测车辆的最大噪声级。噪声源分类(按发声机理):机械,空气动力性,电磁噪声。噪声控制的方法措施:1在声源处抑制噪声(降低激发力,减少系统各环节对激发力的响应,改进设备结构及操作程序,改变操作工艺等)2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使声源远离人集中的地方或声源与人之间设置隔声屏或利用树木等遮挡噪声的传播,常用技术有吸声隔声消声等)3再接收点进行防护(佩戴耳塞等)噪声控制的原则:科学性(正确分析发生机理和声源特性)先进性(采用的控制技术不能影响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经济性(噪声污染控制到允许的标准值即可,以免资金过度投入)。室内声场:是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混响声。噪声控制技术:吸声(吸收反射声),隔声(吸收直达声),消声,个体防护技术。吸声系数的测量方法:1混响室法(使不同频率的声波以等概率从各个角度入射到材料表面,根据混响室内放进吸声。材料前后混响时间的变化来确定)2驻波管法。多孔吸声材料的结构特点:材料表面及内部多孔,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并与外界大气相连,具有一定通气性能,固体部分在空间形成筋络,筋络间有大量,孔隙。对高频声吸收好,低频声吸收差。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物理性污染特点: 1.能量的污染 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 3.无残余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也就消失 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性污染2.生物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注:前两 个属于物质污染,最后一个属于能量污染)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概述 1.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组合 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噪声的特点:.1.局部性 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 4.能量小,利用 价值不大 3.噪声控制的途径: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 2.改进设备结构 3.改善传动装置 4.改 革工艺生产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 3.利用地 形4.绿化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 (二)声学基础 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2.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声速(空气中为340m/且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 4.名词解释: 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 平面声波:波阵面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平面声波声压:局部空气产生压缩或者膨胀,在压缩的地方压强增大,在膨胀的地方压强减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产生了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由声波引起,称为声压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声压值称为瞬时声压声能密度D: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 声强I: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声功率W:声源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

物理性污染控点制复习重综述

一填空 1.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为局部性和无后效性。 2. 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 3. 当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就会发生共振. 4. 放射性活度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核所发生的核转变数。 5. 热污染分为水体热污染和大气热污染。 6.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为三类: 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7. 噪声控制方法总体上分为阻性和抗性两种。 8. 声波在空气中是以纵波的形式传播的,在固体和液体中既可能是纵波也可能是横波。 9. 能吸收消耗一定声能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其吸声能力的大小通常用系数α表示 10. 热污染是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坏环境质量,进而又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温效应。 11. 表示光的基本物理量有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和亮度等。 12.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13. 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 14. 吸声是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噪声的技术。 15. 单层匀质墙隔声的频率特性曲线的三个部分分别为:_刚度与阻尼控制区_、_质控制区_、_吻合效应区_。 16. 适当的隔声措施有隔声墙、隔声屏障、隔声罩、隔声间,一般能降低噪声级_15-20_dB。 17. 消声器的种类很多,按其消声机理和构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和扩散消声器等五大类 18.不使用吸声材料,而是利用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使管系统的阻抗失配,来达到消声目的的设备称为抗性消声器 19 振动污染特点:主观性局部性瞬时性 20 吸声控制能使室内噪声降低约3-5dB(A),使噪声严重的车间降噪6-10 dB(A) 21 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常用的吸声结构有_薄板共振_吸声结构、_穿孔板共振_吸声结构与_微穿孔板_吸声结构 22. 表示光的基本物理量有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和亮度等 23 减振的一般方法有弹性减振、阻尼减振、冲击减振等 24 25 26 27

物理性污染控制终极版

名词解释 1.噪声污染: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到室内外空气中,其量超过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而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损害。 3.光污染:过量光辐射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4.热污染: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热效应。 5.放射性废物:含放射性核素或被之污染,其浓度或比活度大于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会再被利用的废弃物。 填空: 1.物理环境分为天然物理环境、人工物理环境 2.热污染按污染对象分为:水体热污染、大气热污染。 3.光污染按波长可分为:可见光污染、红外线污染、紫外线污染。 4.点光源的基本技术参数:发光频率、光源寿命、光源颜色、光源启动性能。 5.放射性废物的特点:长期危害性、处理难度大、处理技术复杂。 6.理想的固体废物固化主要特性指标:低浸出率、高导热率、高耐辐射性、高生化稳定性和耐腐蚀性、高机械强度、高减容比。 7.眩光的影响因素:发光面亮度、背景亮度、发光面大小、房间尺寸、眼睛的适应能力、视看方向和位置。 8.引起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氟氯烃、臭氧。 9.大气热环境温度测量方法:干球温度法、湿球温度法、黑球温度法。 10.节能技术与设备包括:热泵、热管、隔热材料、空冷技术。 11.隔热材料按内部组织和构造分类:多孔纤维质材料、多孔质颗粒类材料、发泡类隔热材料。 12.环境污染从污染源上分为: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简答: 1.噪声污染的特点: 1)污染有无与主观意愿有关 2)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和全球性污染 3)噪声污染无残留污染物,不会积累 4)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5)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2.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 1)声波在吸声材料形成的筋络间的空隙内传 播时会引起筋络间的空气来回运动,而筋络是 静止不动的,筋络表面的空气受筋络的牵制使 得筋络间的空气运动速度时快时慢,空气的黏 滞性会产生相应的黏滞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 为热能 2)声波的传播过程实质上就是空气的压缩与 膨胀相互交替的过程,空气压缩时温度升高, 膨胀时温度降低,由于热传导作用,在空气与 筋络之间不断发生热交换,结果也会使声能转 化为热能。 论述: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影响 1.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1)城市下垫面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逐渐被人工地貌所取代,使城市下垫面的热力 学、动力学特征改变; 2)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 燃料过程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与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和颗 粒物,致使大气组成改变,降低了城市空气透 明度,使其吸收太阳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的能 力增强,造成大气逆辐射增强,加剧了温室效 应,从而强化了城市热岛效应 3)人为热的释放 人为热指人类活动以及生物新陈代谢所产生 的热量。工业生产、采暖制冷、家庭炉灶、机 动车辆和人群代谢等增加了许多额外的热量 收入,从而改变了城市地区的热量平衡,这是 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1)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区冬季缩短,霜雪减 少,有时甚至出现城外降雪城内雨的现象,从 而可以降低城区冬季采暖耗能,另一方面,热 岛效应导致夏季持续高温又会增加城市耗能。 2)城市热岛效应在夏季加剧城区高温天气,不 仅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还会引起中暑和死 亡人数的增加 3)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引起暴雨、飓风和云雾等 异常天气现象,即所谓的“雨岛效应”、“雾 岛效应”和“城市风” 4)城市热岛效应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水灾 5)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气候、物候失常。 热污染的成因及说明 向环境释放热量,能源未能有效利用,余热排 人环境后直接引起环境温度升高根据热力学 原理,转化成有用功的能量最终也会转化成 热,而传入大气。 C02含量剧增,CO2是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 颗粒物大量增加,大气中颗粒物可对太阳辐射 起反射作用,也有对地表长波辐射的吸收作 用,对环境温度的升降效果主要取决于颗粒物 的粒度、成分、停留高度、下部云层和地表的 反射率等多种因索。 对流层水蒸气增多,在对流层上部亚声速喷气 式飞机飞行排出的大量水蒸气积聚可存留1~ 3年,并形成卷云,白天吸收地面辐射,抑制 热量向太空扩散;夜晚又会向外辐射能量,使 环境温度升高 平流层臭氧减少,平流层的臭氧可以过滤掉大 部分紫外线,现代工业向大气中释放的大量氟 氯烃(CFCs)和含溴卤化烃哈龙(Halon)是造成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植被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增强地表的蒸发强 度,提高其反射率,降低植物吸收CO2和太阳 辐射的能力,减弱了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下垫面改变,城市化发展导致大面积钢筋混凝 土构筑物取代了田野和土地等自然下垫面,地 表的反射率和蓄热能力,以及地表和大气之间 的换热过程改变,破坏环境热平衡。 海洋面受热性质改变,石油泄露可显形改变海 面的受热性质,冰面或水面被石油覆盖,使其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能力增加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 2、物理环境:物质能量交换与转化的过程,分为天然和人工的 3、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 答:特点<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 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 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 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控制 1、噪声: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超过国家 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声音。 2、噪声的特点:①相对性<主观性)②局部污染性③无残余性④声 源停止,污染消失⑤缓致病性 3、噪声的危害:①损伤听力②干扰睡眠③影响人体生理机能④干扰 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⑤对精密仪器的影响 4、噪声控制途径:①从声援降低噪声②从传播途径降低噪声③在接

收点进行防护 5、声源:振动而发出声音的物体 6、频程:为研究应用需要,在声学学科中把20—20千赫兹这一范围划为若干个小的段落,即为频程。 7、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声波能量 8、听力损失大于或等于25分贝为耳聋标准 9、频谱形状:线状谱、连续谱、复合谱 10、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 11、平面声波: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12、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 13、听阀:正常年轻人听到的最小声音 14、痛阀:超过可容忍程度,使人耳发痒或疼痛,一般130-140分贝 15、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敏感因另一个声音而降低现象 16、F:计权因子倍频程F=0.3,1/2倍频程F=0.2,1/3倍频程F=0.15 17、计权声级:为使声音客观量度和人耳主观感觉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在叠加计算后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 18、等效连续A声级:在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声的A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声级来表示该时间段内噪声的声级。

物理性污染控制

物理环境要素是人类所需,不仅研究污染控制,而且研究适宜人类活动的物理条件(声、光、热、电等) 物理性污染定义、特点、研究内容 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注重物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污染程度由量决定 物理性污染定义:物理因素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 特点:本身对人无害,当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 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 局部性,在环境中不残留。 噪声定义:1、从物理学角度:无规则、非周期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各种 频率和声强杂乱无序组合的声音)。 2、从医学角度:超过60分贝的声音。 3、从心理学角度: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4、从环境学角度:人们不需要的,并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声音。 噪声污染:指当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分类 发声机理---------机械噪声:如织机、球磨机、电据等发出的声音。如通风机等发出的声音。 空气动力性噪声:如通风机、空压机等发出的声音 电磁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声音。 客观环境噪声---自然噪声:风声,雨声等 人为噪声:主要指随着工业和科技发展,各种机械、电器和交通噪声等

噪声的影响 一引起耳聋 耳聋标准:听力损失25dB; 轻度聋:25~40dB, 中度聋:40~55dB; 显著聋:55~70dB; 重度聋:70~90dB; 极端聋:>90dB。 二诱发疾病:噪声声级越高,对人体的影响越大。 三影响生活:经常性噪声导致睡眠不足,出现头昏、头痛现象;<40dB(A)影响睡眠较小;>55dB(A)严重干扰睡眠;60dB(A)突发噪声使70%睡觉的人惊醒。 普通说话声一般为60dB(A),两人相距1.5m距离交谈,若此时环境噪声为50dB(A),双方可轻松交谈;噪声到60dB(A),还能满意地对话;当噪声到66dB(A),须提高声音,才能听得清楚;当噪声达到90dB(A)以上时,则根本无法交谈。 四影响工作 五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 特强噪声(>140dB)、极强噪声(>170dB)会损坏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带来灾难性破坏。

物理性污染

名词解释 一、隔声的插入损失(A) 离声源一定距离某处测得的隔声构件设置前的声功率级和设置后的声功率级之差值称为插入损失。 二、物理性污染(A) 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三、吸声系数(A) 吸声能力的大小,定义为材料吸声的声能Ea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Ei之比,即α=Ea/Ei。 (当入射声能被完全反射时,α=0,表示无吸声作用;当入射声波完全没有被反射时,α=1,表示完全被吸收。一般材料或结构的吸声系数α=0~1,α值越大,表示吸声能越好,它是目前表征吸声性能最常用的参数。) 四、混响时间(A) 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声源立即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 五、固化技术(A) 固化技术是指在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固化产物是结构完整的整块密实固体

六、等效连续A声级(B) 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噪声的A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声级来表示该时段内噪声的声级。 七、吻合效应(B) 一定频率的声波以某一角度投射到墙板上,会激起构件的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正好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波长相等时,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便达到最大,因而向墙板的另面辐射较强的声波,这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 八、吸声原理(B) 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上,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料的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的振动。由于空气的黏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摩擦和热传导作用等,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九、屏蔽(B) 屏蔽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与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 简答题 一、吸声结构(A)(要求知道原理,选择性背诵) 1)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声波入射到薄板上引起板面振动,薄板振动要克服本身的阻尼和板与框架之间的摩擦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尤其当边缘的阻尼较大时,声能消耗更大。当入射声波的

物理性污染控制

声音三大要素:声源,传播介质,接受体。 噪声:从物理学观点来说,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律的声振动称为噪声。 声强I:在某一点上,一个于指定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平均声能。 声压级:该声音的声压与参考声压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20。 倍频程:每一段高端频率比低端频率高一倍。 等效连续A声级: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噪声的能量,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 累计百分数声级:采用累计概率的统计方法,用L x表示x%的测量时间内所超过的噪声级。 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dB)为纵总标,来描述频率与噪声的关系图。频谱分析:将声源的声压级、声强级或声功率级,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噪声的强度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察其频谱形状,这就是频谱分析。 响度级:用1000Hz的纯音与待定的声音进行视听比较,调节1000Hz纯音的声压级,使之和待定的纯音听起来一样响,这时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被定义为这一纯音的响度级。 等响曲线:对各个频率的声音做响度级的比较,把同一响度级的各相应声压级连成一条条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吸声降噪: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噪声的技术。 消声器: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减弱或阻止声能向外传播,使噪声衰减的装置。 隔声:把发声的物体,或把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如隔声罩、隔声间)中,使其与周围的环境隔绝起来。 可听声:20-20000Hz。1000Hz,闻阈声压2×10-5Pa,痛阈声压20Pa。 振动:物质或某种状态相对于基准(平衡)位置沿直线或弧线,随时间所作的往复运动。 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轻则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降低机器及仪表的精度;重则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机械设备及土木结构的破坏。 环境振动:1-80Hz 振动烈度:指定的测点和方向上,测量机器振动速度的有效值,再通过各个方向上速度平均值的矢量和来表示机械的振动烈度。 环境振级:铅垂方向z计权等效连续加速度振级。 振动标准:任何机械工作时都会产生振动,要完全消除一切振动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规定某一允许的界线范围,在此范围内机械工作所产生的振动不会对机械结构本身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并能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个允许的界限就是。 隔振:将振源与安装基础之间的刚性联结换成弹性联结,减少或隔离振动的传递,谓之隔振。 隔振器:一种弹性支承元件,是经专门设计制造的具有单个形状的、使用时可作为机械零件来装配安装的器件。金属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空气弹簧隔振器。 隔振垫:利用弹性材料本身的自然特性,一般没有确定的形状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来拼排或裁剪成一定外形尺寸。橡胶隔振垫,软木,乳胶海绵,毛毡,玻璃纤维,矿棉毡。 振动的评价指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振动级。 光通量:表征灯的发光能力,光源发光的基本量,单位:流明(lm)。 发光强度: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单位:坝德拉(cd) 光照度:受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单位:勒克斯(lx)适合长时间阅读的照度范围300~500lx。 光污染:狭义—已形成的良好的照明环境,由于逸散光而产生被损害的状况,又由于这种损害的状况而产生的有害影响。广义—人工光源导致的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的现象。 热环境: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与气流速度等物理因素组成的作用与人体并影响人的冷热感和健康的环境。 室内环境的热特性:室外气候与内部热源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进行热交换与热平衡的结果,体现为气温、

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doc

1.物理环境:在地球表而向然环境系统中存迕的重力场、地磁场、电场、辐射场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B然界屮各物质都在以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能景的交换和转化。物质能景交换和转化的过程即构成了物理环境。 2环境物理,:是在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足环境科学的熏要组成部分; 研究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从物理学角度探W环境质fi变化规律,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 3环境物理学按其研究对象讨分为:环境声学、环境振动穴、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 4环境物理7:的研究特点:1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要素都是人类所必需的,W而 环境物理学的研究同环境科学的K他分支不M),它不仅研究污染控制,而且研究适立人类活动的声、光、热、电等物理条件;2物理性污染程度是由声、光、热、电等在环境屮的量决定的,因而环境物理学同K他物理学科一样,注重物理现象的定撒研究。 5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K特点:1在环境 中不会有残留,一旦污染源消失,物理性污染即消失;2物理性污染有局限性,其中噪声污染还具奋分散性;3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屮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木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屮的强度过窈成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造成污染或异常。 6噪声:从心理学角度讲凡是人们不耑要的声咅称为噪声;从物理学观点看,噪声是由许多 不同频率和强度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环境学角度來讲将人类不耑要的丼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称为噪声;医学上将超过60dB的声音称为噪声。 8噪声特点: 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 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4噪声的声能利川价值不人,回收尚未被重视。 9噪声控制途径: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上采取降噪措施和在接收点进行防护。 10噪声控制程序:1噪声源测M和分析;2传播途径的凋查和分析;3受影响区域的凋查; 4降噪S的确定;5设计控制方案;6设计施工;7工程评价。 12声波的祓木物理S包括声波的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传播的是振动,不是物质的迁移。 13人耳可听到的声咅频率范M大致为20HZ〜20KHZ,把这•一宽广的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荇干较小的段落称为频程或频带或带宽。 14声荇的频谱是指组成卢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罔形,描述声音强度和频率关系。 16平而声波:波振而与传播方向乖直的波称为平而声波;点声源:当声源的儿何尺、r比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