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

1. 吴建国《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南京

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2. 闫顺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6年02期

3. 曹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4

4. 乔世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理论前沿, 2006年16期

5. 闫顺利《辩证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5期

6. 屠文淑《马克思主义发展之路理论彻底性与科学性的统》,宁波大学学报(人

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文小勇石颖《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的革命性变革》,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

报, 2005年02期

8. 伍志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科学性和综合性》,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9. 裴小革《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科学性》,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4年

02期

10. 郑忆石《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天

府新论,2004年04期

11. 曾世宏徐元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量决定与度量的科学性》,理论探

讨, 2003年01期

12. 张森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政论坛, 2004

年09期

13.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4. 周中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5. 吴建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科学性维护》,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6. 林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及其统一》,菏泽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7. 李胜清《科学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辨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年05期

18. 胡贵勇王婷婷《论“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科学性》,遵

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9. 陈根发《论日本法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因素及其科学性》,云南大学学报(法

学版), 2003年03期

20. 孙素岚杨孟著《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

发展》,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1. 黄楠森《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5期

22. 张西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不可否定》,求是,2001年05期

23. 闫晓勇《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甘肃

理论学刊,2002年05期

24. 刘大龙《从价值观与科学性的统一谈马克思主义政绩观》,重庆社会主义学

院学报,2001年02期

25. 史守中《试论当今时代条件变化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理论月刊,2000

年09期

26. 衣芳刘秀芬《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批判性的继承与发扬》,

理论视野,1998年04期

27. 傅文彦张豪郑润秋《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天中学刊,1995年04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实践性。以往哲学都是执着于对世界的经院解读,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本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统一起来,批判了专注于形上追问的经院哲学解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区别于意识形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自然科学研究活动具有统一性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

科学。”综上所述言之马克思主义为科学分属不同的标准与意义,其在各自的视域内具有合理性。但从学术界的讨论看来焦点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实证意义的科学还是一种对世界的价值掌握方式。

-----闫顺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价

值性》,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02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总结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经验,提出哲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问题,“自然科学展开了大规模的活动并且占有了不断增多的材料。而哲学对自然科学始终是疏远的,正像自然科学对哲学也始终是疏远的一样。过去把它们暂时结合起来,不过是离奇的幻想。存在着结合的意志,但是缺少结合的能力。甚至历史学也只是顺便地考虑到自然科学,仅仅把它看作是启蒙、有用性和某些伟大发现的因素。”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和现实平台,反思、批判科学技术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完全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建构中水乳交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是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辩证统一。

-----闫顺利《辩证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科学性与价值性》,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2006年05期

理论的彻底性与理论的科学性密切联系,相依相存,不可割裂。理论的科学性是理论彻底性的基座,理论科学性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理论要随着时代、

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推进,理论要跟上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反映新的客观实际,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成果,在承继的基础上发展,在与实践结合中创新。“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理论只有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才能永葆鲜活性、科学性。尤其在当今的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社会内外环境的迥然变异无疑是对理论结合实践提出新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予理论创新重大的机遇。理论结合实践,要发挥积极探索的主动性,勇于开拓的创造性,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拓展理论视野,作出具有高度预测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总结,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指导。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维护理论彻底性和科学性的必要素质,任何蝙狭理解或偏见都是极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从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中总结提炼出来,又经过斗争实践检验,需要不断发展的理论,如果以蝙狭的理解去膜拜理论的神圣,而忽视了理论发展的一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破坏它的根本理论基础—辩证法。偏狭理解往往从一己之需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强加附会,肢解了理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马克思主义被教条化、庸俗化、理想化,严重影响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屠文淑《马克思主义发展之路理论彻底性

与科学性的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版),2005年01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后科学形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科学性的表现在于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确立了自身哲学的立脚点,“人类社会,或者说社会化了的人类”。具体地说,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注科学和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幸福,而不是恐慌,关注科学和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正道,而不同邪道。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地解决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具体地说,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交织变化的历史的动态过程,从人类认识史上看,哲学曾经先于科学而存在而且两者曾经是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哲学作为认识之母,是包含科学在内的“科学之科学”。这就是前科学形态的哲学。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具体的、专门的、细致的、定量的科学语言产生了,各门专业性学科产生了,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山来,形成了精确的、具体的、严格的科学认识,科学的视野不断的扩大,而哲学的领域则不断的缩小,哲学进入后科学形态。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了自身的任务,“不是重复旧东西,而是要认真地在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就是说,修盖好唯物主义哲学这所建筑物的上层。”(《列宁选集》第2卷,第248页),也就是说,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使“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这样才能使哲学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伍志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科学性和综

合性》,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尽管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研究,是马克思产权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此基础上,他也研究了基于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产生一系列其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以及这些利益关系的来源和变化趋势问题,他说:“在每个历史时代

中所有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着。因此,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马克思对这些社会关系的研究,用现在经济学界通用的术语来表达,实际上就是对产权关系的研究。所以有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是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

按照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由劳动所得而形成的私人产权不仅不应反对,而且需要保护。对这种私人产权的保护,就是对劳动和劳动所得的保护,就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支配权的保护,就是对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护,就是对生产力发展动力根源的保护。

本文结合当代和中国实际,对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科学性作些探讨。

第一,让人们根据劳动贡献获得产权,可以激发劳动者更大的劳动热情。

第二,让人们根据劳动贡献获得产权,可以使劳动者具有更健康和充沛的劳动体力。

第三,让人们根据劳动贡献获得产权,可以使劳动者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

第四,让人们根据劳动贡献获得产权,可以增加劳动者的自立精神和创业机会,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第五,让人们根据劳动贡献获得产权,可以增加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增加经济的活力和稳定。

-----裴小革《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科学

性》,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4年02期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必须关心人,研究人"但关心和研究的一个首要前提,是要求从现实世界自身的客观性出发,对人存在的基础及其状况,人的活动及其规律,人的需要及其利益,人的特性及其本质,人的意识及其选择等等,进行科学的说明;要求揭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及其实现,必须基于人所面临的客观条件,以及人对客观规律的适应和遵循;要求在评价人的认识和实践时,必须坚持从人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限制或制约这一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脱离了人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考察人,不将人文性奠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不仅不能实现对人的真正关怀,而且不能提出现实的问题,不能使理论跟上时代的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必须研究社会,认识社会。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求围绕人及其存在的现实状况、活动方式、需要、利益、动机、目的及其发展,揭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本身,对社会存在、社会本质、社会规律等等的影响和作用;要求评价社会历史必须坚持从其内含的主体性这一人文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去说明人的活动及其价值需求,对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静态展示和动态演进的意义"而脱离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价值目的性!活动对象性考察社会历史,不将科学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实现对社会历史的全面而彻底的认识,而且不能回应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挑战,不能使理论始终立于时代的制高点,体现“与时俱进”。

-----郑忆石《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论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天府新论,2004

年04期

“价值范畴本身是商品的社会规定性,劳动决定价值,同时也就意味着劳动的

特殊社会关系决定着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内涵科学性的一个表现就是价值量的决定与度量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内涵从理论假定前提到价值量的决定与度量,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人的主体性特征,又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理论必须坚持这些基本的科学原理,从经济实践中探寻价值本体论与价值运动论的发展,研究劳动凝结对象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和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的内在机理。

-----曾世宏徐元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

量决定与度量的科学性》,理论探讨, 2003年

01期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但是总体上,它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学科领域,又有其普遍的对象、问题、方法和规则,反映人类实践的最一般特征和逻辑,并且必然遵循科学知识、理论和真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具有科学本质和功能。正确处理好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永葆青春的重要保证,而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是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区别于以往意识形态的有两点:其一,它所借以立足的无产阶级实践,实际上是当代进步人类的实践形式,因而没有需要特别掩盖或加以辩护的既得利益,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意识形态的封闭性,而使之向实践开放;其二,它所借以进行批判的观念前提本身并不是无需加以证明的当然前提,而是接受实践批判的对象,这种自我批判的内在机制也就从

根本上打破了以往意识形态的独断论,使之免于成为僵化教条。

-----张森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

科学性的统一》,党政论坛, 2004年09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界定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说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它的意识形态性;说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它的科学性"无论是片面强调它的意识形态性而忽视它的科学性,还是片面强调它的科学性而忽视它的意识形态性,都会误解或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是有机统一的,我们就既要把它当作我们的指导思想来对待和研究,又要把它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来对待和研究"过去,由于我们主要把它当作指导思想即当作意识形态来对待,没有同时把它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所以常常为了适应某种政治的或者说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有意或无意地误解或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一些基本原理。

我们主张把“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有机统一起来,“回到马克思”是“发展马克思”的前提,“发展马克思”是“回到马克思”的目的,或者说“回到马克思”是为了“发展马克思”。既不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本上原地踏步,裹足不前,又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奠定的基础,另立门户、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意识

形态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3年03期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这体现在其结构上的不断的创新、发展、完善,体现在其现实应用上能始终与时俱进而产生的强大解释能力。因此它能靠自身体系的完备性而清晰有效地解释更多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所以能成为一种造就“一球两制”的政治信仰,主要是因其独具的两方面特点。一方面它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的理论体系,其实践性以科学性为存在基础,其生命力也源之科学性。另一方面,它有道德基础,即是:必须推翻一切把人类置于受剥削及压迫、受侮辱及异化的境况。但和其它理论体系一样,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人类认识的阶段性成果,它也不可能是永真性的不可怀疑的“圣经”,只能是在理论竞争中不断完善的一种独具特点(这一特点已固化在马克思主义“源文本”中)的因科学性而显真理性的理论体系。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只能在学术批判中置之“科学”待遇,明白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科学性维护的“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才能在实践中变知识为信仰从而走向马克思主义,也才能使信仰因获得科学性的支撑而不致随风飘移。

-----吴建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科学性维

护》,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点和客观要求。它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土壤之

中。马克思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英国,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多层面经济关系的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凝固的学说,也不是某种教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经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在创立时就明确指出: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我们不主张树立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从真理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具体真理,相对真理。它的真理性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脱离了一定条件,它的真理性就不能成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与科学性是内在统一的。从阶级性基础上的统一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先进的无产阶级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自己的阶级服务,达到阶级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内在统一。从科学性基础上的统一看,马克思卞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理论与先进阶级的有机结合,使科学理论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林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

科学性及其统一》,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2003年01期

第一,作为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先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其科学性表现在它是一种“元批判”的理论。只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述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总是闪烁着严肃的批判光芒,即便是对于自身的审视也毫

无例外。第三,表现为一种有机的结构关系。这种有机的结构关系就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固有的阶级性革命性、科学性等属性辩证地结成的。从前面相关的论述中,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不是以其单一属性而呈现的,它的出现经常地有阶级性与革命性相伴左右。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它的科学性不仅要求对于客观现实的真理性反映与认识,追求一种知识的真实,它也强调这种真智灼见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而且指出无产阶级正是这一实践的主体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质上潜含有三种要求:真的要求,无产阶级的阶级意志要求与现实的革命要求,缺失三者中的任何一项,马克思主义都将有“异化”之虞,一旦缺乏了阶级性与革命性,其科学性素质也将荡然无存。

-----李胜清《科学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辨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05期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这一科学的分析框架与其方法论基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性产力发展规律)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科学性的本质体现。首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的分析框架设计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生产力分析方面的逻辑延伸;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分析框架里,人的因素(劳动者)和物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即生产资料)历来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再次,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科学分析框架的形成,是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方法论与其派生出来的逻辑分析法与矛盾分析法,以及科学

的抽象与具体的分析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与综合运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乃至全部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远远超越了西方所有的经济学理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点,就连西方的许多经济学家,包括很重要的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也不得不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高度赞赏。

-----孙素岚杨孟著《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的科学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湖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现在,不仅有许多人,而且有许多教材,都采取了这样一种提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础的观点”。这种提法的用意是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实践性。毫无疑问,实践观点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它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区别之一。但实践的观点是不是首要的观点呢? 我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实践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而实践观点必须以物质观点(或唯物主义观点) 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亦即实践的,决不是空谈,决不是教条,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也决不是自发的实践、盲目的实践、随心所欲的实践,而是有前提的,即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有客观规律性认识指导的实践

-----黄楠森《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马克

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5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实现了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曲折。诸如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等思

想错误,都是与此背道而驰的结果. 时至今日,用新的实践和科学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其诞生之初就摒弃了关于终极真理的看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的对象、形式和内容必将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必将沿着实践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必由之路前进,克服与科学性缺乏沟通、将实践等同政治的思维惯性,就一定能构建真正的体现新世纪时代精神精华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

-----闫晓勇《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甘肃理论学刊,2002

年05期

尽管当今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会因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失去科学性。现代资本主义仍然无法克服其基本矛盾,继续有力地证明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苏东剧变不仅没有否定而且恰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建设仍在生机盎然地发展,同样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史守中《试论当今时代条件变化下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性》,理论月刊,2000年09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源于实践,又吸收了古典哲学经过检验合理的部分,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显然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化),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如前所述这个理论又有效地指导了新的实践活动,并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所验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间的这种紧密一

致关系正是科学的基本特征(现实世界的正确反映),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傅文彦张豪郑润秋《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科学性》,天中学刊,1995年04期

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对象的转变: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的真实的生存状况,从而扬弃了传统哲学从思想、理性等主观性出发,对社会、人及自然的臆想地描述和解释。

二、出发点的变革:只有马克思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出发,才历史地、逻辑地说明了现实的人及其发展。

三、考察人的视角的转换:从社会出发去考察人而不是传统的从人出发去考察自身,不是从人本身的理性或者某种客观精神去理解人。

四、思维方式的变革:它不再把前定的本质、永恒的原则、外在的权威作为理论的前提,它们面向的是人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注重的是事物对人的价值关系,强调的是人的自主创造精神等等,从而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哲思取向。

五、唯物史观的确立:社会的物质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而推动这一矛盾运动的现实力量是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六、认识论的变革: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及认识的目的,只有在实践中,在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中,理论的真伪才能不辩自明,而且实践活动的展开促进了人的认识的深入和理论的升华。

七、人类终极目标的设定: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地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八、哲学体系建构范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自觉的自我批判精神及其对旧世界的科学的批判本质,主张通过思想理论的不断创新使其随着时代及其实践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在于终结了传统的思辨哲学,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现代哲学转向人学的致思理路,引导着整个现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当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构建和思想趋向,这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曹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4期

马克思主义运用自己创立的唯物史观研究社会公正问题,认为社会公正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制度和普遍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一方面反对那种不顾个人利益的整体主义或国家主义,另一方面也反对那种不顾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本质上是统一的,主张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并认为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本身也是最幸福的人,因而提出“为全人类谋福利的”

社会公正原则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公正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改变了社会公平正义思想的出发点,首次揭示了社会公正的社会根源和本质所在,改变了社会公正理论的阶级性质和服务方向,把社会公正理论变成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也改变了公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使社会公正原则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它使抽象的正义理论变为具体的、实践的社会公正观。

-----文小勇石颖《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的革

命性变革》,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

02期

(会计学王京整理)

【精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生着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作为一门科学性的理论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透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些都将让我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去提高自身的能力,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深层次地认识了哲学,对真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如何来确定所谓的正确认识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说到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它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把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不能简单地认为“有用就是真理”。比如,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这些都证明儒家思想的先进性,是值得推崇的思想。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不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强调个人服从群体,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儒家思想在当时很实用,但它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正确的,也就不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虽然在很多时候每个人关于同一客体都表明了不同的观点,但这并不能说明每个人都拥有真理,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表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元检测题

2019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 ) A.海外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大工厂制的确立D.圈地运动的进行 2.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3.下表是1800~1880年国际贸易金额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分析这一时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早在18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包括市场调查、信贷、折扣计划、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的承诺等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可能。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 A.根植于英国人独有的消费欲望 B.取决于英国人营销策略的创新 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D.促进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长 5.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学生姓名:石珍珍 学生学号:01008017 院系专业: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所在年级:2010级 任课教师:程宝华 完成日期:2011年11月17日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内容摘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而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发挥指导作用,并在中 国的文化土壤中使之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走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这是当代 中国哲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备性,唯物主义, 自从19世纪这个辉煌的时代,孕育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来,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在这个跨时代的时期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出了巨大威力和强烈光芒,震撼了世界,照亮了全球,已成为哲学音谱中的最强音。之所以如此,实乃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必然体现。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胜利过程并不是笔直的坦途,而是经历了一条充满着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别的激烈斗争的曲折道路,这条道路当然还要继续延伸,但可以预言,曲折和斗争将是这条延伸道路的特征。 近年来出现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和“学派论”就是这一预言的佐证。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崇拜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就是写作本文的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是科学的 人类社会的进程迈入19世纪以后,世界上人类的实践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就为哲学跃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世纪初期,机器大工业生产在西欧各国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阶级关系日益清晰、简单和明朗化。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都表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的舞台,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工人运动,因此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要求有一个科学的前所未有的理论指导工人阶级的思想和行动,来保证工人运动的不断胜利,从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了实际需要和客观的可能。 同时,19世纪初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这时自然科学已从搜集材料阶段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以研究过程为特点的自然科学的新学科纷纷出现,特别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充分地表明了客观世界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也充分地表明了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阶级斗争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的思维产生了飞跃,他们抛弃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吸收了它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的机械论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它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大概过程。 从这个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无实践根据的空想的神话,而是依据真正的社会、自然、思维几方面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对古典的各个哲学流派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实现思想升华,实现理论再创造的结果。这个人类智慧的结晶立即又被用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特征。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是科学的过程。

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 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 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互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 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 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题,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性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儿向前发展的,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实践上的持续性和在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 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什么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答: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论述题: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从其其原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4.《重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论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重要》.物质和世界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6.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认。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时间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7.《重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于不疑处有疑” ——以一位伟人的一段名言为例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这是一位伟人的一段名言。长期以来,国人大多耳熟能详,且对其概述的史事一直深信不疑。 宋人张载是主张“于不疑处有疑”的,他认为只有这样“方是进矣”。我国的一位伟大的女政治家,是否受过张载的影响,老朽不敢妄肆揣测,而她却在“文化大革命”已经发动的时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公开地对那段史事表示“有疑”。 宋庆龄话中有话 近代史家黎澍为《宋庆龄传》写的“序言”里说:“宋庆龄是近代中国最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她在斗争的每个重要关头都以远见卓识做出了独立的判断。”“她独立于国民党,……指出…国民党以反共为名来掩饰它对革命的背叛,并继续进行反动活动。在中央政府中,国民党党员力争高位肥缺,形成私人派系,以巩固他们的地位;在地方上,他们同样剥削群众,以满足个人的贪欲。他们和一个又一个的军阀互相勾结,因而得以跃登党和政府中的高位?”;“她也独立于共产党。她曾经长时期是共产党的忠诚的朋友,但不是党员。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初期,她曾经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革命的胜利,歌颂革命带来了群众的幸福生活。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她的态度显然是有保留的。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紧跟政治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更是沉默不语,保留态度更显著了。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态度。我们往往听到有人这样说,他违心地做了一些什么事。宋庆龄不是这样,她默默地从事她的工作,决不随声附和,做些什么违心的事。她坚持这个态度,一直到她停止呼吸”〔1〕。黎澍的这番话,很有历史的分寸感。宋庆龄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证实了她是独立于共产党及其领袖的。她说: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基础原因、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真理。马克思足以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起来,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关键词:科学;革命;统一 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科学性,不仅体现在作为科学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未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而且也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界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能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也是人类思

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观点,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现代科学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的紧密联系,最突出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给予它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唯一的科学方法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检测题(含答案)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检测题 一、单选题 1.19世纪初,英国女子教育的内容及其贫乏,主要是礼节、跳舞、唱歌等才艺;19世纪中期后,较多的学校增加了技能教育,女子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这一变化 A.适应了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B.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开启了西方近现代教育制度 D.冲击了英国的封建等级秩序 2.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如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都()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B.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D.为凯恩斯主义诞生奠定了基础 3.17至19世纪从巴黎开始兴起香水业,迅速流行于欧洲上流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水平提高 B.时尚潮流引领 C.经济迅速发展 D.新兴行业发展 4.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宣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他们是生产过程中的神经和灵魂因而又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的觉悟提高 B.工人形成自觉的要求和理论 C.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D.工人阶级尝试建立新式政权 5.下表为18世纪60年代以来重大发明的相关情况,由此可知

A.科学的重要作用贯穿全过程 B.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缩小 C.两次工业革命存在明显差异 D.发明者身份影响成果的应用 6.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任用官员主要依据私人感情。1853年,英国政府决定实行公开考试录用制,根据才能择优录取,以适应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的需要。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议会权力的增大B.工业革命的影响 C.两党制度进一步完善D.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7.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英国输入原棉数量变化的统计图,图中数量变化与年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逻辑,对此做出最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B.北美殖民地棉花产量快速增长 C.法国大革命引发的国际市场变化 D.英国纺织业技术提升和蒸汽机的应用 8.1881年2月22日,马克思在一封信中指出: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材料可以说明 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具有偶然性B.巴黎公社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C.巴黎公社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D.巴黎公社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9.据统计,在1895年,美国制糖公司控制了全国95%的砂糖生产,在1900年,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了除雪茄以外其他烟草制品的50%~90%,在1906年,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91%的石油精炼企业,摩根财团则左右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这些现象 A.违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B.体现了国家意志的主观要求 C.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说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10.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名为“第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

2020年春季人教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基础练习卷: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

1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 ) 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 B.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 2.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把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3.巴黎公社规定:“选民不受任何不合理条件,诸如财产、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民族等的限制,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B.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C.内部阶级矛盾已消除D.贯彻了民主集中制 4.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提法是“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公社有的委员甚至认为巴黎不是全法国的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自治市而已,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巴黎公社这些主张( ) A.混淆了公社与国家之间的区别 B.折射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 D.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 5.1900年,法国女工和童工的工作时间被限制在每天10个小时,而男性工人每天仍要工作12个小时。到1906年,法律才规定工人每个星期日可以休息1天。与同时代的德国相比,法国政府没有进行任何社会保障立法方面的尝试。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工业化发展水平极其低下 B.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C.民主共和体制还没有建立 D.社会阶级对立现象严重 6.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 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11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8分) 1.(2016·江西南昌模拟)《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他们(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 的进步而上升, 而是愈来愈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上。工人变成赤贫者, 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马克思旨在表明() A.工业革命后, 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工业革命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C.工业革命使殖民者和殖民地的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必然导致社会离心离德 解析据材料可判断出, 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使工人赤贫, 贫富分化加剧,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加剧, 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 B 2.(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1844年6月4日, 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指出, 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 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 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解析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31年,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已开始表明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们积极争取政治权利, 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工人们“反对私有制社会”, 表明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7·河北沧州模拟)巴黎公社成立以后, 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在自己的机 关报上公布会议记录, 并以公告、法令、声明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此规定体现了()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公仆精神 C.直接民主原则 D.社会契约理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材料中的“向群众汇报工作”体现了对人民负责, 这体现了人民公仆精神, B项正确;虽然巴黎公社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 但材料的主题信息没有体现这方面的内容, A项错误;直接民主和社会契约理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D两项错误。故选B。 答案 B 4.(2016·广东惠州模拟)“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体现了巴黎公社的目标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 C.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D.建立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 解析本题的核心信息是“由人民掌权”, 只有D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革命只是一个城市起义, 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也未波及整个法国, A、B两项排除;C项主要表现为经济方面, 故排除。 答案 D 5.(2016·吉林长春调研)1871年, 马克思成了伦敦“受诽谤最多、受威胁最大的人”, 因为他已经成了支持巴黎公社的“国际大首领”。这反映了() A.马克思无法阻止巴黎公社的失败 B.马克思给予巴黎公社以支持 C.资产阶级对巴黎公社缺乏预见性 D.英国企图出兵镇压巴黎公社 解析据材料“因为他已经成了支持巴黎公社的‘国际大首领’”, 可知马克思支持巴黎公社革命运动, 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6·贵州贵阳模拟)列宁曾针对发生在巴黎的某项事件说:“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大大小小的盗贼, 都联合起来反对“××”, 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军包围)。”据材料分析()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 1. 吴建国《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南京 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2. 闫顺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6年02期 3. 曹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4 期 4. 乔世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理论前沿, 2006年16期 5. 闫顺利《辩证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5期 6. 屠文淑《马克思主义发展之路理论彻底性与科学性的统》,宁波大学学报(人 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文小勇石颖《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的革命性变革》,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 报, 2005年02期 8. 伍志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科学性和综合性》,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9. 裴小革《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科学性》,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4年 02期 10. 郑忆石《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天 府新论,2004年04期 11. 曾世宏徐元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量决定与度量的科学性》,理论探

讨, 2003年01期 12. 张森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政论坛, 2004 年09期 13.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4. 周中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5. 吴建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科学性维护》,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6. 林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及其统一》,菏泽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7. 李胜清《科学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辨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年05期 18. 胡贵勇王婷婷《论“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科学性》,遵 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9. 陈根发《论日本法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因素及其科学性》,云南大学学报(法 学版), 2003年03期 20. 孙素岚杨孟著《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 发展》,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1. 黄楠森《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5期 22. 张西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不可否定》,求是,2001年05期 23. 闫晓勇《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甘肃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评估练: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五单元单元评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D) A.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B.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C.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D.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解析:依据题干,1831年,工人阶级政纲发布,强调工人的重要性,1834年,英国工会表达出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要求建立一种新秩序,提倡让真正有用和有智慧的人管理国家,这反映出工人阶级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即主体意识加强,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来体现自身的重要性,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言论,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提及“社会主义”,故A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贫富分化”,故B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联合斗争”,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 2.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意在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A.促使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解析:从材料“《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中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工人斗争增添了科学性,故★答案★选D。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和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无关,因此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没有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排除C。 3.“《共产党宣言》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灭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D.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项符合题意。目前共产主义理想尚未实现,故B项排除。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是巴黎公社,正式建立政权是俄国的十月革命,故C项排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故D项排除。 4.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在他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B) A.无法指导当时工人运动 B.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C.放弃了暴力夺权的主张 D.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摘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 关键词:科学;革命;统一;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科学性,不仅体现在作为科学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未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而且也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界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能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正如列宁所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选集》第二卷)(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观点,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现代科学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的紧密联系,最突出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给予它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唯一的科学方法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创立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以便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创立的意义所在。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二卷)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

17课英国工业革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手的不断解放,标志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工业革命就是从解放“手”开始的。在英国,“手”得到最早解放的部门是: A、棉纺织业 B、采矿业 C、航海业 D、运输业 3、他原是一个理发师,出生贫穷,。1771年,他与人合伙在英国创办近代最早的机器纺纱厂,此次走上成功之路。晚年,他已经成为英国最富有的纱厂主,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他是 A、哈格里夫斯 B、阿克莱特 C、瓦特 D、海斯 4、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真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 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斯蒂芬森 5、钢铁工业一直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工业命脉。18世纪一位英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新的炼钢法——“搅炼和碾压法”,一举把英国的钢铁生产推到首届最前列。这位工程师是 A、瓦特 B、哈格里夫斯 C、科尔特 D、斯蒂芬森 6、穿越时空,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中期,你想到美国去游玩那么你可以选择哪种方式最快到达欧洲? A、乘飞机 B、乘马车 C、坐火车 D、搭汽船 7、詹姆士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他把工厂搬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搬迁工厂是因为 A、火车轮船的出现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珍妮机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8、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陈列的展品只能有 A、福特汽车 B、蒸汽火车 C、电话机 D、飞机 9、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本质上说明了 A、机器要比工人的效率高得多 B、工人的经济性得到了提高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机器完全可以替代一切人力。 10、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应该是排除了形而上学因素,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其他幼稚行为”。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是“人类理论的进步”。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具体来说,阐述了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其中,生产力问题是联系科学观、技术观与历史观的纽带。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技术观和历史观三者的统一,从而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一元论特征。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它又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高度理论概括。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把科学技术提高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这不仅是基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而且也是有充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的。事实上,这个科学论断本身就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点,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