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

人尝试过、寻觅过西方的各种思想武器。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坚持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坚定不移。

【精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生着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作为一门科学性的理论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透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些都将让我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去提高自身的能力,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深层次地认识了哲学,对真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如何来确定所谓的正确认识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说到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它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把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不能简单地认为“有用就是真理”。比如,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这些都证明儒家思想的先进性,是值得推崇的思想。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不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强调个人服从群体,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儒家思想在当时很实用,但它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正确的,也就不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虽然在很多时候每个人关于同一客体都表明了不同的观点,但这并不能说明每个人都拥有真理,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表现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6日07 版)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加强党的理论教育作出系统论述。会议提出要研究回答好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十三个如何”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基本原理,又涉及现实生活,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专版,围绕“十三个如何”进行专题研讨。今天刊发的4篇文章,围绕“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一主题,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我们党的创新理念和思维方式以及国际社会的最新思想动态等进行探析。 ——编者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新发展理念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 邓纯东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6日07 版)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系统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念结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彰显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高超智慧与能力。 彰显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民心向背是政党政权前途命运的决定因素,这是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并为历史发展所证明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为本,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首创精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面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些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民群众既是主体,又是受益者;共享发展,则鲜明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价值取向,就是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新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必将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彰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学生姓名:石珍珍 学生学号:01008017 院系专业: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所在年级:2010级 任课教师:程宝华 完成日期:2011年11月17日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内容摘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而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发挥指导作用,并在中 国的文化土壤中使之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走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这是当代 中国哲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备性,唯物主义, 自从19世纪这个辉煌的时代,孕育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来,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在这个跨时代的时期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出了巨大威力和强烈光芒,震撼了世界,照亮了全球,已成为哲学音谱中的最强音。之所以如此,实乃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必然体现。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胜利过程并不是笔直的坦途,而是经历了一条充满着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别的激烈斗争的曲折道路,这条道路当然还要继续延伸,但可以预言,曲折和斗争将是这条延伸道路的特征。 近年来出现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和“学派论”就是这一预言的佐证。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崇拜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就是写作本文的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是科学的 人类社会的进程迈入19世纪以后,世界上人类的实践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就为哲学跃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世纪初期,机器大工业生产在西欧各国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阶级关系日益清晰、简单和明朗化。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都表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的舞台,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工人运动,因此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要求有一个科学的前所未有的理论指导工人阶级的思想和行动,来保证工人运动的不断胜利,从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了实际需要和客观的可能。 同时,19世纪初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这时自然科学已从搜集材料阶段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以研究过程为特点的自然科学的新学科纷纷出现,特别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充分地表明了客观世界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也充分地表明了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阶级斗争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的思维产生了飞跃,他们抛弃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吸收了它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的机械论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它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大概过程。 从这个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无实践根据的空想的神话,而是依据真正的社会、自然、思维几方面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对古典的各个哲学流派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实现思想升华,实现理论再创造的结果。这个人类智慧的结晶立即又被用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特征。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是科学的过程。

浅谈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

浅谈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有其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其核心价值观是与科学理论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的。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同一切科学理论一样,是需要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实的,会受到历史条件和客观现实的限制,既有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的一面,又有缺憾和不足。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其理论体系中提炼、升华的一种理想和目标,这种人类永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可以成为接受她的人们的信仰的。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他从人类生产劳动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探究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奥秘。为此,他搜集了数不清的从人类社会远古时代到他那个时代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他的涉猎面之广几乎是无人可比的。在一生的研究工作中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法学、文学、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文献和资料,光是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就有几百万字,而《资本论》的原始手稿就有10卷本之多。 正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出发,马克思运用观察、分析、抽象、归纳、演绎、逻辑、推理、数学、统计、实证等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创立了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庞大的理论体系,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马克思总结出了人类社会要经历的三大社会形态和五种生产关系。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1]由此,他逻辑地推出了人类历史上要经历人(原始人)——非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人(资本主义社会)——人(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演进过程。所以,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完全是从客观事实出发,用科学方法抽象论证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具有科学理论的双重性。即,它既有反映客观真理的一面,又有对客观真理认识不完全的一面。因为,人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源泉。人的主观世界只有在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也才有可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然而,由于人的认识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对客观真理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尽管马克思的理论已经达到了当时人类思想史上的巅峰,但是,他的理论仍然不可能把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认识穷尽,尤其是他在当时特定环境下所做的一些具体判断以及所阐述的一些改造社会的具体措施,更容易受到当时时代的限制而呈现出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是这种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科学领域中某些强调“价值中立”或“价值祛除”的理论流派不同,马克思公然

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 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 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互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 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 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题,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性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儿向前发展的,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实践上的持续性和在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 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什么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答: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论述题: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从其其原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4.《重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论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重要》.物质和世界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6.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认。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时间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7.《重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从中国的发展看马克思主义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宣称麦克斯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作了“根本错误的判断”。然而,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的理论伴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汹涌澎湃的大潮传入中国,并很快与风起云涌的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几代领导人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走上社会主义新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以下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件来浅谈: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1.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和发展什么理论,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中,涌现出了一批有作为的任务,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他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例如: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这些救亡图存的运动,对封建社会和外来侵略者起到了一定了作用,对中国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必须有新的社会力量,以新的社会理论,走一条新的道路,才能使中华民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走上独立富强繁荣的道路。 就在这一历史时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送来了社会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快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共产党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中国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成立至今,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经过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中国才能不断振兴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世界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国际不可回避的事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这些政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全球化始发源于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其实早在《共产党宣言》就有相似的观点。今天的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求是》2016年第07期 孙正聿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套话,更不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在于它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于它为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力量: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首先在于它是否真正地揭示了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一种理论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出这样的概括和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1002页)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09页) 在现代学科分类中,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就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既表达了人类解放的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的阐释和论证;也提供了人类解放的尺度,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反观人类全部的历史活动和整个的历史进程。正是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旨趣、道路和尺度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了人类历史的三种基本形态: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107—108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为人类洞察和把握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人类争取和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理论支撑。这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的统一。 离开对人类历史、特别是对“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现代人类就无法形成真实的社会理想和合理的价值诉求,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就会失去凝聚共识和走向未来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其所具有的理论力量,就在于它实事求是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特别是“现实的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二、实践力量: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仅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更在于它的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这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136页)他撰写《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同上,第2卷第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基础原因、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真理。马克思足以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起来,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关键词:科学;革命;统一 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科学性,不仅体现在作为科学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未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而且也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界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能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也是人类思

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观点,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现代科学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的紧密联系,最突出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给予它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唯一的科学方法论。

浅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浅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他说:“把哲学称为真理的知识是正确的,因为理论知识的目的是真理。”[1]黑格尔评价真理为:“真理是一个高尚的名词,而它的实质尤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灵是健康的,则对真理的追求必会引起人心境中高度的热忱。”[2] 一、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一)关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不能成为真理,因为真理是一种认识,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我们不能单纯地说真理有无阶级,从过程看,真理有阶级性,而从结果看,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而在具体的学习认知中,我们要注意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区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传统哲学教科书所宣扬的真理观往往有教条化的痕迹。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真理的含义、真理的本质及其属性等内容的叙述,形成了一套公式化、格式化的语言。它们对真理的客观性尤其对真理的客观内容予以更多的倾注,把对真理的探讨局限于狭隘的知识认知论视域,并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以往和对生成性思维的漠视,它们的典型特征是实体思维和知性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达到统一的一种认识结果,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认识。真理不但是一个认真概念,而且也是一个意义指称概念,是实践—认知整体性范畴。真理是人类合理性地表达对象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主体对客体之存在和本质的客观性意义的承诺,表征着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决定着人的生存状况及生存的时空界限。 (二)真理的属性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的属性包括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和历史性。 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反复强调并以十分明确的语言指出: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3]真理的检验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我们不能用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而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客观事物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实践是主观之于客观、精神之于物质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卫衣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核心部分,是同旧哲学从根本上忽视人和人的实践有着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功用,并贯彻始终。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一个过程性的范畴,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有一定的局限性。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三)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建构原则 马克思的全部真理观都是建基于实践的大厦的基础之上,离开这一点便不能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的一部分。普遍真理包含了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的生命运动产生的一般规律,即劳动发展的一般规律。只要人通过劳动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再生产自身,就会使劳动发展,显示出自身的社会本质,并认识和实现自己的社会本质。这就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社会主义。 原始的唯物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是劳动发展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过程的反映,自然科学与工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为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提供了历史条件。这个历史过程表现为对劳动对象的认识到人自身的认识过程。机器大工业显示了劳动的社会性质,为认识人自身的生命运动产生的一般规律创造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自身生命运动产生的一般规律,人只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资料,不管他是什么民族,什么历史条件下,这种规律就会产生,决定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使各民族必然显示和认识自己的社会本质和实现自己的社会本质。因而,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真理,是绝对真理。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界定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界定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把自己的革命实践界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把新民主义革命界定为领导农民革命战争,推翻三坐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制度的过程,把社会主义革命界定为把资本家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过程,把社会主义界定为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的社会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把现实的社会主义界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界定为发展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社会主义建设界定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领导农民与小资产阶级实现政治革命,发展经济,实现社会革命的理论,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普遍性与绝对真理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劳动发展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适用于中国革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一般的指导思想。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研究 1. 吴建国《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南京 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2. 闫顺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6年02期 3. 曹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4 期 4. 乔世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理论前沿, 2006年16期 5. 闫顺利《辩证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5期 6. 屠文淑《马克思主义发展之路理论彻底性与科学性的统》,宁波大学学报(人 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文小勇石颖《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的革命性变革》,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 报, 2005年02期 8. 伍志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科学性和综合性》,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9. 裴小革《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科学性》,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4年 02期 10. 郑忆石《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天 府新论,2004年04期 11. 曾世宏徐元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量决定与度量的科学性》,理论探

讨, 2003年01期 12. 张森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政论坛, 2004 年09期 13.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4. 周中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5. 吴建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科学性维护》,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6. 林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及其统一》,菏泽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7. 李胜清《科学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辨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年05期 18. 胡贵勇王婷婷《论“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科学性》,遵 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9. 陈根发《论日本法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因素及其科学性》,云南大学学报(法 学版), 2003年03期 20. 孙素岚杨孟著《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 发展》,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1. 黄楠森《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5期 22. 张西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不可否定》,求是,2001年05期 23. 闫晓勇《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甘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材料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 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 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⑴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 ⑵根据材料1、2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⑴材料1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1、2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依赖于实践。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 材料2 卡尔〃波普认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要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象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摘自卡尔·波普《科学知识进化论》 ⑴材料1、2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⑵比较材料1、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 2.⑴二则材料各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摘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 关键词:科学;革命;统一;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科学性,不仅体现在作为科学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未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而且也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界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能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正如列宁所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选集》第二卷)(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观点,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现代科学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的紧密联系,最突出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给予它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唯一的科学方法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创立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以便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创立的意义所在。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二卷)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