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复习资料

自动控制理论复习资料
自动控制理论复习资料

自动控制理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最小相位系统闭环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A )

A .奈氏曲线不包围(t c

B .曲线包围

(t c

C .曲线顺时针包围

(t c D .曲线逆时针包围

(t c

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决定于系统的 ( C )。

A .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 C.结构和参数 D.扰动信号 一般来说,系统增加积分环节,系统的稳定性将(

B )。 A .变好 B.变坏 C.不变 D.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 控制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反咉了系统的 ( A )。 A .稳定性 B.稳态性能 C.快速性 D.动态性能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

()(1)()(s H s G s G s G B +=

,则开环传递函数应为 ( C )。 A .G(s) B.1+G(s)H(s) C.G(s)H(s) D.

)

()(1

s H s G

系统闭环极点在S 平面的分布如图示。那么,可以判断该系统是 ( B )。 A .稳定的 B.不稳定的 C .临界稳定的 D.无法判定稳定性

一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

1+TS ,误差5=?%,则调节时间为( A )。

A.3T

B.2.2T

C.T

D.4T

闭环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s s s s ()()

()()=+++83232,则该系统为( C )。

A .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 B. 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 C .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 D. 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

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

3=+++=s s s s D ,则系统 ( B ) A. 稳定; B. 临界稳定; C. 不稳定; D. 型别1=v

已知校正装置对数幅频特性如图示。判断该环节的相位特性是(C )。 A .相位超前 B .相位滞后 C . 相位滞后-相位超前 D .相位超前-相位滞后

二. 填空题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 )与G 2(s )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G (s )为 G 1(s )+G 2(s ) ;若以串联方式连接,则()G s 为 G 1(s ) G 2(s ) 。(用G 1(s )与G 2(s ) 表示)。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

1

τ+s 。衡量系统稳态性能的主要指标是 稳态误差 。连续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位于S 平面的 左 半平面。根轨迹起始于开环 极点 ,终止于开环 零点 。

三.计算分析题

1. 求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的传递函数

解:2

21122

12

1

1)(H G

G H G G G P s k k

k ++=

?

?

=

Φ∑=

2. 二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

已知条件为:由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所引起的稳态误差为0.25; 系统的暂态调节时间

3=s t 秒(%5±误差带)。

试求出:(1)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2)峰值时间p t

和超调量%σ的值。 解:由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所引起的稳态误差为25.0得

425

.01

2)2(lim 20===+*=→ξωξωωn n n s v s s s K

由系统的暂态调节时间3=s t 秒%)5(±得

33

=n

ξω

得???

??

====8.22235.0221n

ωξ所以二阶系统闭环传函为 (1)828

2)(1)()(2222

++=++=+=Φs s s s s G s G s n n n ωξωω

(2)%30%%2.135

.012212

12

2

===-=

-=

--

ξπξ

σπ

ξ

ωπe s t n p

3. 设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如果该系统为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试确定其开环传递函数及闭环传递函数。

1

1.2)

(t c

解:可以从上图直接得出0020=p M 和s t p 1.0=。由%20%100%2

1=?=--

ζζπe

M p

s t n p 1.012

=-=

ξ

ωπ ,可以解得:456.0=ξ ,则 s rad t p n /3.3512

=-=

ξ

π

ω

所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2.32(1

.1246)2()(2+=

+=s s s s s G n n ξωω 1

.12462.321

.12462)(2

222++=++=s s s s s Φn n n ωξωω 4.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式分别为:

1.05432234

=++++s s s s

2.022332345

=+++++s s s s s

试用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1)列劳斯表如下

s 4 1 3 5 s 3 2 4 s 2 1 5 s 1 -6

s 0 5 所以系统不稳定。

(2)列劳斯表如下

s 5 1 3 2 s 4 1 3 2 s 3 4 6 s 2 3/2 2 s 1 2/3

s 0 2

可解得系统有两对共轭虚根s 1,2=±j ,s 3,4=±j 2,因而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5.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s H s G =

)

125.0)(1(++s s s K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确定系统临界稳定的开环增益值K 。 解:(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045023=+++K s s s 令 ωj s =, 得 04)(5)(023=+++K j j j ωωω

即: ???=±=????=-=-202

050402

3K K ωωωω 系统临界稳定的开环增益值为 54

==

K K 。 6.

试: (1)写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求该系统的剪切频率c ω和相位裕量γ。 解:)

101.0()

12.0(100)

1()1()()(2

221++=

++=

s s s s T s s T K s H

s G 令0)(=c L ω, 1

1

51002≈??c c

ωω 可求得: 20=c ω。

7.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5)(1()()(1

++=

s s s K s H s G

试求:试绘制K 1=10

时的伯德图(幅值曲线和相位曲线) 解:

03

.1153.117618020

01.0202.0180)(-=-+-=?-?+-=ω?arctg arctg c

00007.643.115180)(180=-=ω?+=γc 由于 0>γ,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8.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试求:(1)试绘制K 1=10时的伯德图(幅值曲线和相位曲线); (2)求相位裕量γ及幅值裕量)(g g L K 或;并判定稳定性。

则伯德图如图所示:

令0)(=c L ω,即1)(=c A ω,可求得c ω: 22≈c

ω, 414

.12=≈c ω000005.1608.157.54902.090)(-=---=---=c c c arctg arctg ωωω? 00005.195.160180)(180=-=+=c ω?γ

180)(-=g ω?,可求得

g

ω :

01802.090)(-=---=g g g arctg arctg ωωω? ,

2

902.012.12.0=-=+g

g

g g arctg

arctg arctg ωωωω 所以

2.012

=-g ω, 即

24

.25==g ω

3

2

1

)5

(1)1

(

)

(1

22=++=

=

g

g

g g g A K ωωωω

L g =20lg3=9.5

由于 0>γ及1

>g K ,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9. 分别判断下列3个系统的稳定性 ,并说出S 右半平面根的个数。

(1)05432234

=++++s s s s

(2) P=1 (3) P=0

解: (1)不稳定Z=2

(2) 不稳定Z=3 (3)稳定Z=0

)

5)(1()()(1

++=

s s s K s H s

G

10.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1()(0

++=s s s K s G

(1)粗略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求出根轨迹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及夹角;

(3)求出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以及使得系统临界稳定的K 值。 解:改写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s H s G =

)

4)(1(0

++s s s K

(1)绘制系统根轨迹的概图: (2)渐近线:夹角60、-60、-180; 交点:3

5

-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用劳斯判据:045023=+++K s s s 2j s ±= (3)系统临界稳定的开环增益值为K 0=20 11. 求下图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并画出信号流程图。

解:2

21122

11

1)(H G G H G G G P s k k

k ++=

?

?

=Φ=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就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得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就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得变化规律去变化得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得两种常用控制方式就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得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得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得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得结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自得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得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得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得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得振荡倾向与系统恢复平衡得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得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得终值之间得差值来表征得 第二章 1、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得建立? (1)、确定系统得输入变量与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得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得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得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得右边,与输出量有关得项写在等号得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稳定性)、(快速性)和(快速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5.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测量变送器)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6.自动控制系统过度过程有(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等幅振荡)过程和(发散振荡)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 )。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C.家用空调器 D.家用电冰箱 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 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 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填空题 1.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3.(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5.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参数)决定,与(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 6.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7.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零)点。 8.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极)点。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10.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数学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信号流图不是数学模型的图示 B.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河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C.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D.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解析法和实验法两类 2.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B.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C.传递函数是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定稿)天津大学2010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试题与答案(附录)

天津大学2010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应用输入函数和系统脉冲响应函数的卷积运算,可以用来()。 A.计算线性定常系统对输入的影响 B.计算定常系统对输入的相应,无论系统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 C.计算线性系统对输入的相应,无论系统是定常的还是时变的 D.计算任意系统对任意输入的相应 答案:A 2.控制系统是稳定的,则()。 A.系统的控制误差渐近地趋于零 B.系统去除扰动后控制误差会渐近地趋于零 C.对给定的输入,系统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响应渐近地趋于一致 D.系统参数出现漂移时可以维持系统的控制性能 答案:C 3.在闭环系统的调试过程中,逐渐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结果发现当快速性和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时系统的控制精度欠佳,问应该采取下述那种措施?()A.采用滞后校正B.采用超前校正 C.继续增加开环增益D.采用滞后-超前校正 答案:A 4.系统校正中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不稳定的零、极点间不能对消,是因为()。 A.零、极点对消会破坏系统的可控性和客观性 B.参数变化可避免,严格对消没有实际意义 C.零、极点对消往往导致复杂的控制器设计 D.这样做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 答案:D 5.被控对象是可控可观的,则()。 A.总能设计出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B.可以构造状态观测器,使状态观测误差始终为零 C.可以任意决定状态变量的收敛速度和观测误差的收敛速度 D.应用状态反馈,可以任意配置系统的极点和零点 答案:B 二、(20分)质量弹簧系统如图所示,图中k为弹簧的弹力系数,f为阻尼器的摩擦系数,m为质量块的质量,F(t)为外力,以F(t)=0时重力作用下质量块的平衡位置为位移y的原点。(1)试列写外力F(t)作为输入,位移y作为输出时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描述,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2)设系统在单位阶跃外力作用下,质量块的稳态位移为0.1,系统的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n 10 ω=,阻尼比0.5 ζ=,求系统参数m、k、f;(3)求阶跃输入下系统的动态响应指标t r、t p、t s(按5%误差计算)和σ%。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实验背景 (2) 2 实验介绍 (3) 3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6)

1 实验背景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原理是相对于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在自动控制原理【1】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同时,由于数字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的迅速发展,为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他们的推动下,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理论。卡尔曼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等,这些都标志着控制理论已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是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方法),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时变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在,随着技术革命和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发展,已促使控制理论开始向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三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发展。 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所述及(如下): 至今自动控制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150年前基于5-13psi的气动信号标准(气动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于0-10mA或4-20mA 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25年内牢牢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标志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开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这个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拟信号,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总结 第一章 绪 论 技术术语 1. 被控对象:是指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2. 被控量:表征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物理参量(或状态参量),如转速、压力、温度、电压、位移等。 3. 控制器:又称调节器、控制装置,由控制元件组成,它接受指令信号,输出控制作用信号于被控对象。 4. 给定值或指令信号r(t):要求控制系统按一定规律变化的信号,是系统的输入信号。 5. 干扰信号n(t):又称扰动值,是一种对系统的被控量起破坏作用的信号。 6. 反馈信号b(t):是指被控量经测量元件检测后回馈送到系统输入端的信号。 7. 偏差信号e(t):是指给定值和被控量的差值,或指令信号和反馈信号的差值。 闭环控制的主要优点: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使用的元件多,线路复杂,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都比较麻烦。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稳定性和快速性反映了系统的过渡过程的性能。 准确性是衡量系统稳态精度的指标,反映了动态过程后期的性能。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拉氏变换的定义: -0 ()()e d st F s f t t +∞ = ? 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1(t) 2.单位斜坡函数 3.等加速函数 4.指数函数e -at 5.正弦函数sin ωt 6.余弦函数cos ωt 7.单位脉冲函数(δ函数) 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 1.线性法则 2.微分法则 3.积分法则 1()d ()f t t F s s ??=???L 4.终值定理 ()lim ()lim () t s e e t sE s →∞ →∞== 5.位移定理 00()e () s f t F s ττ--=????L e ()() at f t F s a ??=-??L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和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或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1.串联变换法则 2.并联变换法则 3.反馈变换法则 4.比较点前移“加倒数”;比较点后移“加本身”。 5.引出点前移“加本身”;引出点后移“加倒数”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复习指南与要点解析 要求: 根据系统结构图应用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或者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方法不同,但同一系统两者结果必须相同) 一、控制系统3种模型,即时域模型----微分方程;※复域模型——传递函数;频域模型——频率特性。其中重点为传递函数。 在传递函数中,需要理解传递函数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和性质。 零初始条件下:如要求传递函数需拉氏变换,这句话必须的。 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实际上,也就是消去中间变量求取系统总传递函数的过程。 1.等效原则:变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简化的前后要保持一致(P45) 2.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如果结构图彼此交叉,看不出3种基本连接方式,就应用移出引出点或比较点先解套,再画简。其中: ※引出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注意:只须记住此,其他根据倒数关系导出即可) 引出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 [注]:乘以或者除以()G s ,()G s 到底在系统中指什么,关键看引出点或者相加点在谁的前后移动。在谁的前后移动,()G s 就是谁。 1. 考试范围: 第二章~第六章+第八章 大纲中要求的重点内容 注: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不考,但其内容都为后续章节服务。特别是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区别 2. 题型安排与分数设置: 1) 选择题 ---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2) 填空题 ---20分 注:选择题、填空题重点考核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常识性的小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对应上课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那些内容。如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什么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等。 3) 计算题---60分 注:计算题重点考核对2-6章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应上课时老师和大家利用大量例题 反复练习的那部分。如根轨迹绘制和分析以及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等。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 题目:2.1.1(2.1.6课外)、2.1.4(2.1.5课内)班级:gagagagg 姓名:lalalal 学号:hahahahah 时间:zzzzzzzzzzz

实验内容一: 一、问题描述: 已知系统结构图,(1)用matlab编程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2)用matlab转换函数表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3)计算其特征根。 二、理论方法分析 (1)根据系统结构图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反馈关系,分别利用tf ()函数series()函数,parallel函数以及feedback函数构建系统传递函数;(2)已求出系统传递函数G,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利用函数ss(G)课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3)利用线性定常系统模型数据还原函数[num,den]=tfdata(G,‘v’)可得到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num与分母多项式den,利用roots(den)函数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根。 三、实验设计与实现 新建M文件,编程程序如下文所示: G1=tf([0.2],[1,1,1]); G2=tf([0.3],[1,1]); G3=tf([0.14],[2,1]); G4=series(G2,G3);%G2与G3串联 G5=0.7*feedback(G4,-1,1); G6=0.4*feedback(G1,G5,1); G7=feedback(G6,0.6)

ss(G7)%将系统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 [num den]=tfdata(G7,'v');%还原系统传递函数分子、分母系数矩阵 roots(den)%求系统传递函数特征根 点击Run运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M文件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 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 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行。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 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三条通道,即给定值、干扰量、被控量。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而不是对某一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 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 ?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 ?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 ?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方案选择、设计) 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 出系统 (SISO) 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 (MIMO)

4、室 温控 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 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 数学 模型 传递函数 状态方程 研究 手段 频域法、根轨迹法 状态空间方法 研究 目的 系统综合、校正 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最优 估计、自适应 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6

实验一MATLAB 仿真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实验环境,掌握MATLAB 命令窗口的基本操作。 (2)掌握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命令及模型相互转换的方法。 (3)掌握使用MATLAB 命令化简模型基本连接的方法。 (4)学会使用Simulink 模型结构图化简复杂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计算机;2.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函数tf ( )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用函数printsys ( ) 来输出控制系统的函数,用函数命令zpk ( ) 来建立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其函数调用格式为:sys = zpk ( 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为多项式模型[num , den] = zp2tf ( z, p, k ) 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z , p , k] = tf2zp ( num, den ) 两个环节反馈连接后,其等效传递函数可用feedback ( ) 函数求得。 则feedback ()函数调用格式为: sys = feedback (sys1, sys2, sign ) 其中sign 是反馈极性,sign 缺省时,默认为负反馈,sign =-1;正反馈时,sign =1;单位反馈时,sys2=1,且不能省略。 四、实验内容: 1.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传递函数模型 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零极点增益模型 3.将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1 2s 2s s 3s (s)23++++=G )12()1()76()2(5)(332 2++++++= s s s s s s s s G 12s 2s s 3s (s)23++++= G )12()1()76()2(5)(3322++++++=s s s s s s s s G

大连理工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试卷99-05

大连理工大学一九九九年硕士生入学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试题 一、(10分)试建立图一所示校正环节的动态结构图,并指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校正环节。 二、(10分)给定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二所示。试求传递函数 )()(s R s C , ) () (s R s E 。 三、(10分)请解释对于图三所示的两个系统,是否可以通过改变K 值(K>0)使系统稳定。 四、(10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K<<0 →∞的根轨迹图。 五、(15分)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s)= ) 110)(1() 11.0(+-+s s s s K 1. 试绘制K=1时的对数幅频、相频特性的渐近线; 2. 应用Nyguist 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改变K 值是否可以改变系统的稳定性。 六、(6分)简单说明PID 调节器各部分的作用。 答: P 作用: I 作用: D 作用: 七、(9分)设有两个非线性系统,它们的非线性部分一样,线性部分分别如下: 1. G(s)= ) 11.0(2 +s s 2. G(s)= ) 1(2 +s s 试问:当用描述函数法分析时,哪个系统分析的准确度高?为什么? 八、(10分)给定系统如图四所示。试求在单位阶跃输入时,系统输出的Z 变换Y(z). 九、(20分)设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1.试求状态转移矩阵; 2.为保证系统状态的能观性,a 应取何值? 3.试求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观规范形; 4.用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大连理工大学二OOO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试题 一、(20分)(本题仅限于单考生完成,单考生还需在以下各题中选做80分的考题,统考生 不做此题) 1.给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判别K 取值时系统稳定。 2.已知某一闭环系统有一对主导极点,由于这对主导极点距离S 平面的虚轴太近,使得系统的阶跃响应较差。试问系统响应较差表现在哪方面?欲改善系统性能应采取什么措施? 二、(10分)试求图一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处作用力u(t)为输入,小车位移x(t)为输出。 三、(10分)给定系统的方框图如图二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 ) () (s R s C 。 四、(10分)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考试题目整理】第三章-第四章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考试题目整理 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时域分析法 一、自测题 1.线性定常系统的响应曲线仅取决于输入信号的______________和系统的特性,与输入信号施加的时间无关。 2.一阶系统1/(TS+1)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3.二阶系统两个重要参数是,系统的输出响应特性完全由这两个参数来描述。4.二阶系统的主要指标有超调量MP%、调节时间ts和稳态输出C(∞),其中MP%和ts是系统的指标,C(∞)是系统的指标。 5.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_________。 6.时域动态指标主要有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__________。 7.线性系统稳定性是系统__________特性,与系统的__________无关。 8.时域性能指标中所定义的最大超调量Mp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 9.系统输出响应的稳态值与___________之间的偏差称为稳态误差ess。 10.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在______范围时,响应曲线为非周期过程。 11.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Ⅱ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_____。 12.响应曲线达到超调量的________所需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 1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_________。 14.二阶闭环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_____________。15.引入附加零点,可以改善系统的_____________性能。 16.如果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则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将提高,相对稳定性将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便于求解和研究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输入信号一般采用__________输入信号。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摘要:本文探讨了经典控制理论和基于状态空间的现代控制理论融合讲授和分开讲授的两种教学体系及其优缺点。提出在已有状态空间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应该将一些在工程中已经成功应用的现代控制方法,引进现代控制教学内容,探讨控制理论的工程化教学方法。根据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梳理精简了教学内容。探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大学的学生编写教材的方法以及增加学生阅读兴趣的教材设计方法。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 一、“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内容的体系 “自动控制原理”大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以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为数学模型的所谓“经典控制理论”和以状态方程为数学模型的所谓“现代控制理论”。目前已有教材基本上分为两种体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状态空间理论融合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实际上是交替发展的,早期的著作也不是分开介绍的。例如,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蔡尚峰于1980年、黄家英于1991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也进行了一定的融合。本文作者2001年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力图以系统的观点和统一的框架介绍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连续与离散控制理论、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理论,揭示各种系统的内在联系。 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融合讲授体系的优点是按照自动控制理论本身的内在联系展开的,逐步展示控制理论各种方法,能够训练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控制理论的实质,掌握这种系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正是自动化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自动化类学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的最大优势所在。这种融合讲授方法的缺点是刚开始就接触多种数学模型,要比较多的学时才能够完整掌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能、稳态性能等分析,对控制理论分析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经典控制理论和状态空间理论分开

自动控制理论

阶段一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时间常数是表征系统惯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恰与理想微分环节相反,互为倒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错误)凡是输出量对输入量有储存和积累特点的元件一般都含有积分环节。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错误)传递函数是在傅立叶变换基础上引入的描述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入、输出

关系的函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本身固有的特性,而与扰动信号无关。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求取自动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时,若系统为线性系统,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错误)框图又称结构图,它是微分方程的一种图形描述方式。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A;] 标准答B;

案: 案: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随动系统中输入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相应的控 制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控制理论基础(实验)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2.掌握系统的各种模型表述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学习和掌握系统模型连接的等效变换。 二、实验原理 1、系统模型的 MATLAB描述 系统的模型描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征一个系统的模型有很多种,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这里主要介绍系统传递函数(TF)模型、零极点增益(ZPK)模型和状态空间(SS)模型的MATLAB 描述方法。 1)传递函数(TF)模型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一般为 在MATLAB 中,直接使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的行向量表示系统,即 num = [bm, bm-1, … b1, b0] den = [an, an-1, … a1, a0] 调用tf 函数可以建立传递函数TF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tf = tf(num,den) Tfdata 函数可以从TF对象模型中提取分子分母多项式,调用格式如下: [num,den] = tfdata(Gtf) 返回cell 类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num,den] = tfdata(Gtf,'v') 返回向量形式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2)零极点增益(ZPK)模型 传递函数因式分解后可以写成

式中, z1 , z2 , …,zm 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p1,p2,…,pn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k 为传递系数(系统增益)。 在MATLAB 中,直接用[z,p,k]矢量组表示系统,其中z,p,k 分别表示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即: z=[z1,z2,…,zm]; p=[p1,p2,…,pn]; k=[k]; 调用zpk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zpk = zpk(z,p,k) 同样,MATLAB 提供了zpk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调用格式如下: [z,p,k] = zpkdata(Gzpk) 返回cell 类型的零极点及增益 [z,p,k] = zpkdata (Gzpk,’v’) 返回向量形式的零极点及增益 函数pzmap 可用于求取系统的零极点或绘制系统得零极点图,调用格式如下: pzmap(G) 在复平面内绘出系统模型的零极点图。 [p,z] = pzmap(G) 返回的系统零极点,不作图。 3)状态空间(SS)模型 由状态变量描述的系统模型称为状态空间模型,由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组成: 其中:x 为n 维状态向量;u 为r 维输入向量; y 为m 维输出向量; A 为n×n 方阵,称为系统矩阵; B 为n×r 矩阵,称为输入矩阵或控制矩阵;C 为m×n 矩阵,称为输出矩阵; D为m×r 矩阵,称为直接传输矩阵。 在MATLAB 中,直接用矩阵组[A,B,C,D]表示系统,调用ss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ss = ss(A,B,C,D) 同样,MATLAB 提供了ss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A、B、C、D 矩阵,调用格式如下: [A,B,C,D] = ssdata (Gss) 返回系统模型的A、B、C、D 矩阵 4)三种模型之间的转换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

《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一、项目立项背景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及相关的电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龙头~也是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必考课程之一。 《自动控制原理》在本专业自1979年开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磨练~该课程的教学组先后为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本科、专科、研究生、夜大、函授开设该门课程。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是具有一般方法论特点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单输入输出定常反馈控制系统、离散系统以及非线性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由于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稳定。 近几年来~本课程开始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在使用传统的模拟实验装臵的同时~结合现代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自动控制理论。 二、建设思路及总体目标 在总结课题组已取得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实验和课程设计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重点是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改革。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理顺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同时教学内容要兼顾我校的行业特色~充分考虑船舶行业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要求,坚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放臵在网络平台上~真正实现交互式双向教学,继续探索实施?双语?教学的方法,继续革新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目标。本课程所面向的主要专业,,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在建项目。课题组决心以这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本 1 课程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提高~力争使教师队伍、教材、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的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三、方案制定及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实施过程: 自2008年精品课程立项以来~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项目组成员二年时间的不断努力~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在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根据年度分解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项目组成员~并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不断修改和完善建设材料~最后进行归类、整理与总结。 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教学采用我校主编出版的统一教材~并编写了具有特色的教学辅助教材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学过程易枯燥。改革目前的教学内容~以突出控制理论的物理概念及工程背景~淡化数学证明为原则。在学校各校区教学中统一采用我校李道根老师主编的《自动控制原理》,中英文对照,~该教材已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作为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出版。 编写了《自动控制理论学习指导》新辅助教材~突出工程应用与船舶行业特色~体现控制理论在实际工程和船舶自动化中的应用。 2(课堂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