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为了确保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进步,必须尽快对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创新,它是高校教育工作向前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育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容易导致高校教育管理滞后,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因此,强化高校教育管理才能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开展了一场以有效学校、优质学校、学习型学校等为特征的“学校重建”活动,这些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为确保高校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强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教育创新。

二、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一)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提前是完善的教育理论,进行教育管理理念的更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要想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

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环境下,高校应丰富教育管理的内涵,明确教育目标、规范教育形式和规模,开展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高校有效教育管理机制,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持续发展。

(二)建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制度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高校能够明确分权,实行校、院、系分级负责制,确保高校决策工作的开放和透明,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就是要建立完善优胜劣汰制度,进行绩效管理方式的创新,能够大大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效果,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在进行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做好几下几点:首先是满足社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只有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才能够发挥高校学科优势,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其次,就是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高校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教育质量。最后就是要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提升高校教育质量。高校能够针对不同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从而满足各类受教育者对

于教育的需求。

(三)建立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育管理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因此,高校必须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高校教育质量。首先要能够建立针对学生思想、素质和学习成绩、个人爱好的考核评价机制。其次就是建立全方位的目标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目标评价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对于高校形成全面教、全面管和有效激励机制非常有效。但是高校目标评价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和连续的过程,涉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等很多方面。最后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但需要我们认识到教师评价本身就是整个教育评价工作的难点,当前我国教师的工作评价考核需要侧重于教师品德、能力方面,并能够辅助学生测评和学校评定工作的开展。同时在构建教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结合自身教育发展目标和教师工作任务,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工作的目标评价和评价标准。科学的目标评价不但能够提升考核指标的科学性,还能够实现管理的人性化,达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教育活动越发俗气

高等教育活动,应该延续和继承小学、中学真善美的教

学思想,以高雅、圣洁为出发点,并对义务教育的教育理念进行提升,培养基本功扎实、专业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这是一个塑造文明、道德、理性的人的过程,因而是神圣高尚的。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越发俗气,这很大程度上受到跟风的影响,使得高等教育走上与真善美所不同的“教书育人”的道路。首先,时髦风的影响。目前,影响最广泛的就是学校升格及建立新学院的不良风气。其实,学校的正常升格和新学院的建立是学校不断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形成一种攀比之势,让各大高校在“时髦风”的影响下改校名、建学院,并将这种无休无止的攀比列为学校的发展目标,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必然会引起诸多不良的结果,比如盲目扩招、管理失衡、教学水平降低等等。这种追求功利和虚名的行为坑害了不少学校,学校不重视自身条件的提升,而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功利和虚名上,使高校的教育思想逐渐庸俗与浅薄。其次,拉关系、打交道的社会习气在高校内部肆意成风。这里不仅包括高校领导,也包括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比如,领导们为了促使自己某种个人目的达到,会借助学生家长的地位与权力,达成一种不正当的“共识”,把拉关系放在满足个人利益的第一位,忽视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这种现象使教育本质中内含的神圣与纯洁逐渐消失,从而形成散发庸俗之气的混沌的教育环境。

(二)教育过程倾向于简单化

高校的教育工作本来是集科学、哲学、人文、心理意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但是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却倾向于简单化,也就是将其简化成技术性工作来对待,使许多专业的理论教学单一、片面,无法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与此相应,由于忽视了理论教学,使教育的功能过分地集中在经济功能,而在经济功能不断膨胀的影响下,教育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份子,而成为顺应经济发展的傀儡,不仅削弱引导思想、引导社会的教育功能,还使得文化的创造发展受到阻碍,最终堕落为经济发展的工具。

(三)高校管理倾向于门面化

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一些高校单纯地对学校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一视同仁,把一般企业标准化、程式化、定量化的管理制度搬到高校管理中,最终导致学校管理倾向于门面化。其实,追求“效率”的本意没错,要求进步也是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计划性”和“统一性”,没有将管理与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就会使管理不符合教育的需求,从而不断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高校与企业存在实质性的差别,教师不是工人,学生也不是产品,教育更不可以与企业生产划等号。因此,教育管理若只重视形式,就无法有效激发高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热情。

二、坚持人性逻辑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也就是以人为中心,让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从人性出发,并以情感作为纽带,努力回归人的本性,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和谐与发展。上文中提到,教育管理是通过管理者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的,这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范畴,因此可以看出,坚持从人性出发的管理模式更符合当下高校教育发展的需求。首先,这是高校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内部的教育制度改革得到一定的发展,比如竞争机制初步建立、教学资源开发观念初步确立等。但是,制度不规范、人才培养观念落后、教学资源配置不当、缺乏长期教育教学规划等依然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这无疑给高校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碍。由于“以人为本”的人性逻辑具有冲破刚性管理模式有形界限的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柔性管理制度,它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外部环境、时间等,它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灵活多变、反映敏捷,管理时不会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和固定的组织结构产生依赖。因此,对人性逻辑的重视是高校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其次,是高校教育的需要。教师是教学的传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但是二者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是传与受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也是需要监督的,若是仅以教师和学生二者为中心,就可能出现教师敷衍教学、学生不求上进的问题,从而形成教学质量不高的局面。比如,高校教师具有高知识层次、工作

能力“自信”等特点,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使得高校教师们被归为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受控制、反对压抑、追求学术自由,重视创新精神的群体。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就应该引入第三方,也就是教学管理者。教学管理者如果可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做好监督工作,并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在鼓励教师的创造精神的基础上激发教职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帮助高校师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就可以将其管理的职能发挥出来,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和谐。

三、如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坚持人性逻辑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柔性化管理应运而生,若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对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以推行,会在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促使教学管理更加和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使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帮助高等教育发展。

(一)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建立柔性管理价值观

倡导“尊重的教育”的理念是高校教育管理践行“以人为本”的第一步。对于高校,特别是高校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应该树立“尊重的教育”理念,在遵循教育管理规律的基础上,重视对他人的人格、个性发展需要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使管理者自身与被管理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提倡民主管理,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理念进行创

新和改革,使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发挥被管理者的工作潜能,从而让教育管理过程摆脱僵化沉闷,变得充满活力与生命力。高校要想建立起柔性管理价值观,首先要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倡“以人为本”,并通过积极提供信息反馈的方式来支持高校师生的发展;其次,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多元性,尽力创建一种包含、宽容、谅解的文化氛围,减少相互的冲突;再者,鼓励学习与创新,通过适应变化来主动利用变化、创造变化,帮助推进持续性变革,使文化成为潜在力量来不断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动力。

(二)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改治校内外环境

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改治校内外环境是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保障。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拥有的理想追求和逐步形成的特色和传统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的内在力量,维系着高校的运转,不仅可以使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还给学校发展、创新的思想和文化奠定基础,帮助学校向前不断发展。想要营造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高校就必须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第一,应创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可以让每位教职工发挥创造力,也可以做到知识共享,使教师的学术自由得到保障;第二,创造一种人文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大家互相帮助和关心,彼此尊重和信赖,让教师对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这一定位有真实的感受,并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是和学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第

三,认可并尊重个体价值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创建一种宽容包含的文化氛围使冲突减少;第四,造就一种以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的环境,并通过做到制度的规范、有序、透明、公正来使人才脱颖而出。除了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以外,还要整治好校内外环境。校内要重视学生宿舍卫生,学校和各学院应该定期组织卫生检查,鼓励学生维护自己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生活环境的质量。而校外,则可以从校园周边的网吧出发,通过增加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工商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监管工作,优化校外环境,也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文明、卫生、和谐的社会环境,帮助其文化学习及身心发展。(本文来自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杂志。《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

高校教育管理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激励制度。而高校教育的激励机制又可以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类,这里就只以教师为例进行分析。对于教师而言,激励就是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也就是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途径给每个教职工。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对教职工心理动机的影响来改变他们的行为,高校要想建立良好激励机制,就需要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是物质激励,为了体现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一流

人才的分配制度,要以“效率公开,兼顾公平”为原则,把重实绩、重贡献落到实处;其次,运用灵活的精神激励。通过荣誉授予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并采用公平激励、培训教育、竞争激励综合在一起的办法,使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营造出一个学风优良、政策宽松、重视人才、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总的来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通过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之路,让教师在和谐向上的管理氛围中增强归属感和主人公意识,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激发,同时,也给社会输入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复合人才,这样不仅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对整个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浅谈教师的礼仪修养》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第一,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师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教师都十分重视。《科隆宪章——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中强调指出:“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教育制度取得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对几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着他们6—18岁的生活,决定着他们的前途,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家长、教科书、电脑和大众传媒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做怪动作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那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谨求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肯定并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教师形象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想成为教师的人在职前必须接受专门培养,职后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相统一,尽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第二,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教师礼仪修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义表现在: 一是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教师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 三是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 综上所述,研究教师加强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师范院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教师。 二、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式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利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如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指甲油,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等等。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造成一些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教师的礼仪教育。 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培养的毕业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使教师职业目前相当程度上处于可替代的地位。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重学科专业,轻教学技能技法和教师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学习实效大打折扣。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浅析农村小学校长管理策略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同时也对学校管理者的内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作为校长应该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应具备新时期下农村教育管理者的条件,并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探索使学校各项工作更有效的发展,本文从八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农村校长有效管理教育策略发展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而农村小学教育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国民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而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育更加关注,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基层工作难度也日益俱增,现将本人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拙见笔端,下面简要介绍: 1.校长本身要具备的条件 我认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校长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校长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前途,因此,校长应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具有博大的胸怀、远见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更新治学理念,在原则上果断立决、勇于担当责任、化解矛盾,始终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私怨,秉公办事,做事主动,具有独到的见解,在管理上处处体现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纵观全局,统筹全盘,更要具备一定的调控能力,使学校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安排的错落有致。 2.校长要注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建立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对学校的教职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形成良好的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反思,加强平时的交流,要用情感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发现问题要及时地解决,不断进取,而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应关心领导成员的工作,监督他们在工作上的力度,同时,更要关切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上有权可用,了解他们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他教职工有向反映及其如何评价,从中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既要指导他们在工作中的失误又要引导他们办事开展工作,不断广泛听取意见,从而更有利于团结学校的领导班子,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够及时开展并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作为校长还应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在用人方面,体现人文关怀,使其各尽所能,在工作安排上,充分体现和发挥他们的能力,并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懂得工作比生活更有意义,这样使得提高教职工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在工作上,教职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既有利于学校各项任务的完成,并且在相互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隐性的竞争力,使教职工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其他工作上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势头,况且,对于提高相互间的能力都有不可抹灭的贡献,只有这样教职工在工作中更加埋头苦干。 3.在建立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 校长应该广泛听取意见,求同存异、归纳统一、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并且在制定每项条文时兼顾方方面面,一碗水端平,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也不向任何一方倾斜,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要让教职工充分参与,突出教职工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本着“社会应当充分尊重人的积极主动精神”??[1]?,使教职工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发挥,拿出草案后不断地征求意见,对每一条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利的因素或者大家意见较大的、反映强烈的及时听取大家的意见进行整改。“为了确保教师自主权的行使受到尊重,学校居于监督与协助的地位”。??[2]?

课堂教学管理--论文

我对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浅谈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课堂教学管理必须紧张有序,管理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信息、思维、情感、人格精神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价值、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管理应努力做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 新课改课堂纪律课堂气氛有效 所为一个刚刚结束半年支教生活的师范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以及对当今教育形式的发展和现行状态的了解。同时也从一个仍未离开学校的学生的角度,我认为当前学校的教学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的电脑和课件制作也越来越普及,各个学科都开始广泛地使用课件上课,许多老师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历史,这时我也开始有了一些困惑和不安:大量的流媒体,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笔记本上却一个字也没记;为准备一节课,花上十天一个星期的,花了这么多精力,到底有没有用?喧喧闹闹的课堂,学生动也动了,做也做了,到底能留下多少东西?…因此,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管理

的实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办法,谈谈我的看法。

. 一。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课堂气氛要和谐,并不等于放弃课堂管理,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若是那样的话,就变成了放任自流。因此,任何一个班级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都要制定纪律规则,当然,规则也不能太多,要简明扼要,易于操作。有了规则就必须严格执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要是自己违反规则,就必须承担责任,就必须得接受批评和惩罚。 尤其是小学以及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差。各班都有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同学自控能力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不良习惯,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从而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教师上课时要强调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对待这些不良行为,也许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办法,但无论是什么办法,最起码的是要遵循两个原则,即消退原则和相反替换原则。根据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37 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38 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39 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040 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041 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042 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043 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044 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045 邪教心理探秘 046 强迫症(包括洁癖)心理矫治 047 恐惧症心理矫治 048 人际障碍的心理矫治 04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 050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1 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05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研究 053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05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05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研究

浅谈学校教学管理之我见

浅谈学校教学管理之我见 浅谈学校教学管理之我见_教学管理论文 浅谈学校教学管理之我见 所谓教学管理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对教学系统的人、财、物、事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的活动过程。也就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这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更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评价办法。作为学校它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教学工作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整个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抓好教学管理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管理阶层其管理工作的重心无疑应定位在教学管理。所谓教学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教师是有着强烈自尊心和进取心的知识分子。 那么作为学校的管理阶层校长该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一)把好教学管理的指挥权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内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对外全权代表学校拥有学校工作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作为一名校长坚决摒弃只听教学管理人员报告或简单过问了解表面现

象的做法要深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把握指挥权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序列化向教学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首先: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学校工作的好坏关键在校领导。为此我们首先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例如为了使校园卫生更加洁净达到环境育人的功效除每个班有卫生责任区外我校每名教师也都有自己的卫生责任区也不例外。作为校长必须亲自审定相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 其次:突出教学管理的”有序”性。所谓教学管理的有序性就是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要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教学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对教学管理进行”序列化”安排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再次:突出把握对师生的人文关怀。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处理得相得益彰是校长应该努力追求的艺术方向。校长要关注教师的工作、教学状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使他们幸福快乐地从事教学和学习。特别是在评价教师教学问题上校长要参与进去在定性与定量评价、自由与规范、标准与个性化等关系上要高瞻远瞩、以人为本立足教师发展关注教师思想和情感解决评价中的相关矛盾让评价充分发挥促进教师发展和工作发展的作用。 (二)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导读: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创新发展,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也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现状,明确指出了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供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进行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高校 近年,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正在创新进展中。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质量。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保障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变革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现状 教育管理人员是日常教育管理主体之一,在全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运行当中起到服务和教育等作用。高等教育管理队伍设置目的就是要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管理人员来执行和衔接教与学的'每日发展,管理人员是主要的执行者,是高校中负责制定、规划、指导、协调的核心组织者。以服务和教育为宗旨,在教与学相关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其职能现状主要体现在服务和教育上。 1.服务现状。当前高校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主要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的培养方案,还包括学生、考务、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基于职业特点,

教育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显得更强,不仅在观念上已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更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服务实效。切实深入去感知师生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整理、反馈,有自主服务于社会学校、服务于师生这种意识,但管理队伍参差不齐,整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2.教育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紧贴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亦师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辅助教师师德素养中突显出教育职能。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既要有正确的政治取向,也要有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更要具备行政岗位管理素质,目前在管理队伍中达标比例尚且有待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队伍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调查中,存在各类教育管理人员观念守旧、缺乏专业性、团队意识薄弱、待遇差距大以及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等问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保障高校教育学质量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能构建优质的教与学环境,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有秩序的顺利实施,为了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新型教育管理队伍迫在眉睫。 三、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就是要进行引导、激励、学习,提升等这些过程,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将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适应性的人才,并据此而构建大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验 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见习、顶岗实习。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从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此期间的学生教育管理还存在 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一些建议。 一、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的模式 1.以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从人才培养计划到课程设计 再到顶岗实习都全方位参与。如校企订单式合作培养,合作方一般是 较大型企业。企业参与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学校按其要求培养所需的 专门技术人才。另一种是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参与管理,视学生为 劳动力,按劳动力要求进行管理,合作方通常是中小型企业或快速发 展行业中的小微企业。 2.以学校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为一些大型企业为顺应形势要求将校企合作打造成形象工程或某些国企为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以获得政府其他方 面的支持或赢取良好社会口碑,企业将一条次要生产线、一个非主 要经济实体交由学校管理与经营,学生的学习与管理,完全由学校规 划与实施。 3.企业与学校联合协同的管理模式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必需的场地、设备、师资及其他条件, 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双方派专人负责学生 在实践基地的管理[1]。这种模式当前最为普遍。

(二)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想法各异,以致参与热情不一 当前,学生对待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摸式态度各异,有的认为是提高实践能力的不二选择,积极参与。有的则认为与自己的就业 地区、方向差距较大,只是充当廉价的劳动力,进而消极对待。不 同专业、不同的工学结合形式,使学生对该项工作的评价和配合度 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2.课程标准难以把握,以致实效评价困难 工学结合课程中的实习实施计划、实习班级工作职责、实习手册和实习须知、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等内容的制定主体本应是校 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 实施,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并主体清晰[2]。然而当前,基本 上是学校单方面制定,高校过度依赖企业,仅游说企业接纳学生, 以致弱化了“学”的目的,企业关注的是工学结合的经济效益,看 重的是“工”。因此,实施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3.学生管理问题较多,以致学校企业压力加大 (1)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学生进入企业后,工作、学习、生活环 境发生变化,较为陌生的企业内部环境以及较为复杂的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安全培训不到位,操作程序不规范,防范意识不强,容易引发工伤事故及一些其他人身伤害事故。 (2)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一是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与现实的矛盾,参 加工学结合的学生大多是大三或毕业班学生,此阶段他们对个人未 来和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就业行业和区域有一定的预期, 但大多数学生因能力、阅历等原因,还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 正确的规划。学生刚进入企业的时候,感觉新鲜,能服从企业安排,遵守员工条例,但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产 生失落感,如果学校此时不及时进行关注帮助,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其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要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要通过企 业和学校各阶段的考核测试,并与毕业成绩和各类评奖挂钩,成绩 较差或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就表现得较为焦虑。此外,企业和学校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学校教学管理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学校教学管理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 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家宝总理强调:"只有职业教育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真正面对社会需求,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学分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特长,也有利于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施 学分制起源于18世纪末,其首创是德国的选课制。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分制,是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确立的。它所依据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个别差异视为教育的基础,把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视为教育的直接目的。 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选课制。抗战时期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其课程参照当时的哈佛大学,也是采用的学分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用的是前苏联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自20世纪末以来,在我国高校以及职业学校的部分院校率先开始了改学年制为学分制的试点工作。 中国是拥有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明确提出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2008年我国有14767所中等职业学校、1184所高等职业学校,在校中职生2056万,高职生900多万,各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校生人数增加以后,给教学管理带来的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管理形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学分制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招生100万人,招生规模近750万。2006年秋全国107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实施学分制试点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这也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后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职业学校已普遍推行了学分制,作为一种评价制度,它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但学分制的推行给传统教育教学体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学分制的重点是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导致的教学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与管理复杂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而学分制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课程管理、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常规管理等各个方面。 (一)课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重必修课,轻选修课。学校课程设置上往往过多考虑行业、岗位的需要,而忽视了受教育者本身的需要。课程类型上多数是必修课,即使开设选修课,其种类也很少,多属于对专业课的补充,学生选择的余地小。课时安排不当,必修课课时过多,任意选修课的课时过少。 课程专业面窄。随着各专业的指向加强,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导致学生知能结构单一、适应性差。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气息。 (二)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日显不足。随着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生均占有量在逐年减少,给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3534612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37 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38 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39 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040 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041 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一、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就必须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扎实有效地搞好教研活动,特制定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1、学期初,教务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组要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要求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任务性、应付检查。 2、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两周定时活动一次。按照活动计划研究材料,讨论新课程标准,说课做课评课,试卷分析,研究科研课题,教学经验交流等等。杜绝走过场、熬时间,要落实到实处。有详细活动记录。 3、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老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4、“四课活动”经常化。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每学科搞一次研究课,学校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组织一次观摩课。力争每学期都能涌现出新的教学能手。 5、同年级同学科要坚持集体备课(详细要求令附),在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切磋教学方法,探讨双基训练和能力培养。 6、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务处报告工作,反馈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7、学期末,教研组和教导处要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教师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和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存入学校业务档案。教导处要整理编辑论文集交流或推荐到报刊、出版社发表。对教科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1、集体备课要定时、定主讲人。数学、英语、语文每周至少一次,其他学科两周至少一次。 2、以同年级同学科为集体备课组,其他学科可以打破年级阶限,由备课组长组织,任何教师不得缺席。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要主动参与活动。 3、集体备课内容要求:要做到“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作业。与此同时,发挥各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体现个人加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4、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明确本章节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为集体备课,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5、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讲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提出疑难问题,讲明注意事项。然后同参加备课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6、考试命题也是集体备课地一项重要内容,对考试的题型、题量、知识点、检测形式等需要教研组集体教师各抒己见,优中选优确定最佳考试命题。 7、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仍需要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反思,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部份 1、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 2、扩招生学习态度与人际交往情况调查 3、师范毕业生求职心理调查 4、师范生教学实习心理研究 5、师范生勤工俭学情况研究 6、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研究 7、从事家教对师范生教学能力与专业思想的影响 8、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 9、贫困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 10、大学生闲暇时间的支配研究 11、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分析 12、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 13、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l4、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15、大学生对待网络文化的态度研究 16、大学生的公共课学习态度研究 17、师范生的专业心理研究 18、师范生考研情况调查与分析 19、影响大学生求职面试的心理分析 20、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 21、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22、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的调查分析 23、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分析 24、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课和设置的意见调查 25、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26、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特点与原因分析 27、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28、高校扩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影响 29、不同类型民办学校管理体制研究 30、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学历)情况调查 31、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查 32、农村民办小学网点布局与办学规模调查 33、农村民办小学办学条件的调查 34、农村地区教师劳动报酬兑现情况的调查 35、农村小学生辍学情况调资 36、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情况调查 37、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8、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情况调查 39、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的调查 40、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情况调查 41、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之研究 二、教育统计与测量部分 1.文理专业考试方式的比较研究 2.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的关系 3.人才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4.各种评分制度的比较研究 5.教学与考核关系的研究 6.教育统计方法的应用研究 7.教育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8.素质测评的研究 9.考试与学生负担的关系 10.不同性质课程考核方法的比较研究 11.教育调查科学性的探讨 12.教育实验科学性的探讨 13.大学生考核科学化的探讨 14.大学考试种种弊端的分析 15.大学校园生活的统计与调查 16.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统计与调查 17.现代大学生特点的分析与调查 18.中学生素质发展的统计与调查 19.小学生素质发展的统计与调查 20.教育管理中的人事考核方法研究 三、学校管理学部份 1.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2.学校管理职能论 3.《学记》中的学校管理思想 4.《学校管理学》的概念体系 5.学校目标管理 6.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7.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8.学校管理的效率化 9.学校管理物方法论研究 10.主体学校管理观 11.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问题 12.管有方法、管无定法 13.行政管理方法的评价

学校管理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学校管理决策及其优化 姓名:王建林 指导教师:陈平 专业:教育管理专业 年级:2007级 类别:专升本 学习中心:中山教学中心 完成时间:2009年10 月19 日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论学校管理决策及其优化 ——以中山市某小学为个案 [摘要]一所学校的决策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管理效能的高低。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执行性、事务性的决策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面对知识和信息的日新月异,学校管理决策还普遍存在了一些不能与之相适应的问题。本文以中山市某小学为研究个案,对学校管理决策的含义、特征进行探讨,指出目前学校管理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五项促进学校管理决策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决策优化 现代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可见,学校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学校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目标进行的。一个学校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管理效能的高低,决策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促进学校管理决策的发展与创新,提升学校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推进学校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在校长的引领下,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学校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扑面而来、知识经济的全面兴起、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权力重心的逐渐下移和学校组织的日益开放,现行学校管理决策封闭性、集权式、简单化的弊端愈加凸显,不能与当前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和创新性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学校管理决策的现存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以切实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质量。 一、学校管理决策的含义 学校管理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应运而生,并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在开放的社会,学校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学校管理已经成为学校的独特的职能活动。学校管理与其他管理之间,具有共同的管理因素和职能活动,但是,学校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管理活动,这是有别于其他领域管理的特点。 决策是什么?不同的学者看法不尽相同。简单的定义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周三多认为:“所谓决策,是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有国外学者则将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也有人从不同角度为决策下定义:从选择的角度看,决策是对一些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所做的抉择;从信息的角度看,决策是将信息转换为行动的过程①。 结合学校管理以“育人”为目标的特点,学校管理决策可认为是学校组织或管理者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对学校教育活动未来的方向、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决策的主体是学校组织和组织中的成员;二是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组织或个人活动的选择问题以实现目标;三是决策的对象是未来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活动的方式。 二、学校管理决策的特征 决策是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分析并把握好学校管理决策的主要特征,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行使决策职能。一般来讲,学校管理决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目标性。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特定任务程度的标志。决策是以目标为基础的,目标是决策的核心。学校管理决策应围绕教育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来进行。没有目标,就没有学校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和评价依据。 2、可行性。学校管理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校的未来活动,实现办学的预期目标。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附论文范文两篇)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附论文范文两篇) 小学教育管理论文篇一:浅谈小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伴随人的一生,而儿童时期的完善适合的情感教育是奠定良好性格、人格的关键,小学是情感教育和情感形成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小学中建立适合儿童的情感教育是本文的讨论主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情感教育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儿童教育学科的进步,越来越的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学龄儿童在小学中接受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其中是情感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小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在最近几年中被重视的,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需求,无论从哪方面都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一、以学生作为主体对象 作为教育对象,学生自然是主体,无论是在知识教育还是情感教育中,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探讨教育方法和方式判断这一方法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小学生通过观察、接触来感知身边的环境,从而形成最初的经验和认识,这种经验和认识需要反复的感受才能最终形成向儿童的记忆,影响他的选择,表现为最后的行为,这时,教育者才能发现早已形成的道德情感。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激发主动引导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发挥其主体作用,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帮助学生去认识各种行为背后的道德选择性。

在面对儿童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过程,操之过急和过分放松都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必须把儿童情感发展的概念与儿童的年龄水平联系起来考虑。从一方面来讲,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没有明显地区别,这是因为还处于道德情感的初期,特征还不是很明显,也易于引导,教育者必须善于引导,帮助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积极让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做到情感与行动相配合。学校和老师要重视校外实践活动重要性,鼓励学生参加。例如科技知识馆,福利院,甚至是春游秋游活动,让学生接触正面的社会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同行动相结合,最终产生正面的情感积累。 二、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和义务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小学生对教师充满了依赖性,教师不仅需要在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更要成为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榜样。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通过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真诚地面对学生,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以自身做典范去积极地影响和感染他们。 (一) 保护学生的情感健康 小学生的情感活泼外向且变化快。作为单独的个体,他们逐渐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开始对身边的事情好奇,这时候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适合儿童接触的,而作为教师的职责之一是避免小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这样做的关键不是将他们关在象牙塔内。 (二) 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感 情感的调节指的是个体本身对于自己不良情绪反应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教育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设计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教育管理的应用研究 学生: 车云 学号: 24 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 学习层次: 本科 年级: 12秋 指导老师: 汪晓熹 职称: 副教授 教学点: 修水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开题报告 课题容(包括课题的现实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外发展趋势、研究的重点及拟突破的难点等)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知识是知识管理理论和幼儿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关注点。以知识管理理论审视幼儿教师学习,则幼儿教师学习过程就是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系统更新与优化的过程。 二、研究的容及可行性分析: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质量,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的管理方法。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论文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质量,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的管理方法。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10月中旬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指导学生选题,初步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11月初由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制定毕业论文相关计划。 11月中旬学生应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由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将开题报告电子版统一提交并留档。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提出问题---假设来源---研究方法---研究容----结论 七、参考文献: 1、毛佳妮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2008.04版 2、贾奇特·布尔,《高效能教师》,中国青年,2011.05版 3、一涵主编:《教育心理学》,师大学,2012.01版 4、董远骞. 教学原理和方法[M].:人民教育,2006,68-70 5、盛绍宽. 学校管理学[M].: 中南工业大学

教育综合论文 学校教学管理创新

教育综合论文学校教学管理创新三题 一、关于教研创新 关注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开展行动研究, 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 校本教研是架设在新理念、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应研究如何将新理念和科研成果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研究如何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上来。 (一)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 传统教研的方式是教师以听为主, 被动接受, 而新课改条件下校本教研的新内涵是“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根据这→新内涵, 我校提出了“教师主动参与式教研”,即以典型课例为线索, 以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 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 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的积极性, 使教师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传统的研究课的活动程序大致是“听课→评课”,主讲者为了追求完美, 千方百计把课上得无懈可击, 其实, 研究课并非样板课。 传统的研究课活动的评课, 大家往往只谈优点, 不讲缺点, 更不研讨问题。其实, 研究课活动的生命在于研究。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们变“评课”为“议课”,不再将研究课活动的重心放在对主讲教师的评价上, 而将重心转移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这里所说的“问题”,可能是大家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不一定是主讲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通过研讨,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课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课教研活动, 既重视有充分准备的观摩研讨, 又重视随堂昕课和日常研讨: 既重视他评、互评, 又重视自我评价(看自己的课堂实录, 自我分析、评价、反思),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应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我校正着手制订“创建学习型学校三年规划”,努力使教师率先踏入学习型社会, 进入终身学习的轨道。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大文件,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自身在重大问题面前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紧要关头从容应对的能力, 在困难挫折面前迎接挑战的能力, 在不利因素面前谋求发展创新的能力。 我校还要求全体在岗教师2004 年能熟练操作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现代教学辅助媒体,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2005 年在岗教师100% 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我校将建立单位、个人共同分担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投入机制。培训经费支出达到市区规定标准并根据学校经济效益情况和物价指数逐年增加。学校鼓励教师积极进修, 学费按一定比例报销, 对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学费全额报销, 对取得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或研究生学位者, 学校将予以奖励。 学校将充分发挥“读书堂”、“电子备课室”的功能, 加大订阅教育报刊和购置图书资料的力度, 加大订购多媒体课件、试题库资料、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的力度, 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意义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再学习的需要,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 促进教师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关于备课创新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 用课改的新理念来透视与改变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意义和内涵。 那么, 面对新课程, 教师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 备课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这是因为,“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更应是课堂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 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放教学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备课, 可以用“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察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 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 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 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总之, 在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想着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课堂就会在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