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活断层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城市活断层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城市活断层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城市活断层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汪一鹏

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洛杉矶北岭、日本阪神等一系列城市地震的发生,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活断层探测与研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相继实施了大城市减灾项目,试图通过城市及其邻近地区有潜在发震危险的活断层探测,更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和抗震设防,减轻城市可能遭遇的地震损失。

1994年美国加州洛杉矶北岭地震后,美国政府立即组织在加州及其邻近海域开展大规模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1999年10月美国加州赫克托迈发生7.1级地震后,为了更准确地给出洛杉矶地区的活断层分布图,又在93个不同地点实施了人工地震探测,以确定未来可能威胁到洛杉矶市直下型地震的震源位置。

1995年阪神地震后,日本政府重新审查并修改了原有的防灾对策,加强了内陆活断层的研究,对全国活断层开展地球物理详查和人工探测等工作。为此,日本政府已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追加了67.9亿日元,作为1995-2000年期间活断层详细调查的补偿费用,对日本八个地区主要活断层进行紧急调查研究;并制定了首都圈、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地区隐伏活断层的详细调查研究计划。

1999年9月中国台湾集集大地震发生后,鉴于活断层对地面建筑物的毁坏,台湾"国科会"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5亿新台币,实施"地震与活断层研究计划",对集集大地震的发震断层以及嘉义一台南、新竹一苗栗等地区和台北市的活断层进行探测研究。

1998年9月,国际科学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启动"特大城市防震减灾行动计划",以加强世界大城市之间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目前,该计划确定第三届国际地震与特大城市研讨会将于2001年在我国北京召开,表明国际社会已关注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城市地震灾害和中国政府致力于减轻地震灾害的努力。

下面比较详细地以日本为例介绍活断层探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1995年阪神地震后,日本从政府部门到地学界都受到很大振动,决意推进地震基础研究其中活断层调查与探测成为工作重点之一。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新一轮工作:

一、测绘详细活断层图

日本地震学界认为,阪神地震之所以未作预报与对活断层的调查研究不够有关,因此,自199与年开始,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活断层调查,投资甚巨,规模遍及日本全境。

对每个活断层的位置、错动量(速度少)、错动方向寄信息进行精密地(比例尺1/5万或以上的精度)测绘,并绘成详细的活断层图是十分必要的。

在地表断层活动时,位其正上方的房屋或构筑物因断层错动而受到破坏。有了活断层图就可以提供预防破坏的基础资料。为此,日本制定了《活断层法》。此法有在离断层线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不许建设或建设时必须采取一定对策的规定。但这项规定,是否包括个人住宅还有争议。而对于原子能发电站、大水库等公共性高的建筑物、易被破坏的危险性构筑物,必须依法给以必要的规定和限制。

在活断层图测绘工作基础上,加强对活断层的基础研究,利用活断层调查所取得的实际材料来评价地震规模(震级)及预测地震发生时期。评价断层发生地震规模的指标是地震矩。地震矩即:

Mo=mDS,

m为地壳的剪切模量,D为一次地震时产生的滑动量,S为断层破裂范围的面积。

若能知道活断层历史上发生地震的D和S,则可评价出该断裂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规模。一般地用地形、地质学方法直接决定D和S,进而评价地震规模的方法称为"正攻法地

震规模评价"。应用从历史发生的地震得到的经验法则,同时也经常便用从断层长度L推定地震规模,这叫做"经验法地震规模评价"。

预测活断层未来何时活动乃至发生地震所必须的参数是断层的活动间隔和最新的活动时期。要弄清楚这两个参数最有效的万法是用深槽掘削法进行古地震学的调查。

日本活断层研究专家松田时彦将断层最新活动时期"T和平均活动间隔R之比T/R称为"地震后过程危险率"。凡这个值达到0.5以上的断层,则应视它为未来发生地震概率高的"要注意的断层"。松田做这项研究时,当时还没有槽沟掘削调查的资料,所以,平均活动间隔R是根据断层平均错动速度和历史上发生地震断层的资料通过经验法则推定的。另外,最新活动时期T是用历史资料来确定的最小值。

日本地质调查所和科技厅在兵库县南部地震后开始的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基本上也是基于这种思路进行的。但是,平均活动间隔R和最新活动时期T是通过探槽调查资料确定的。在这一点上讲,就是属于所谓的"正攻法地震发生概率评价"。为了进行正攻法的地震发生概率评价,单纯用槽探调查资料还是不够的。鉴于目前现状,今后肯定还要继续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价;但要注意量化评价地震发生间隔的误差。

与板缘地震相比较,驱动日本内陆活动地层的机制较复杂。地震发生间隔较分散。今后应着重解决槽探调查的技术性问题和量化评价地震发生间隔问题。

日本通产省地质调查所在1995年阪神地震后加强了活动断层的调查,首先对发生阪神地震的野岛断层进行了探测,并在1998年11月东京召开的第2次活断层调查成果报告会上发布了神户地区活断层调查结果,2000年1月又在阪神地震震中区北淡町召开了"新千年活断层研究"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向世界介绍日本活断层研究进展,尤其是野岛断层的研究成果。

在进行活断层探槽的同时,日本开始采用所谓"大地切片机"的新式装备跨过活断层采出几平方米的土层切面,以研究最晚地质时期中活断层运动状况、期次,发现全新世古地震事件,作为与钻探、槽探相配套的技术手段之一。

二、活断层钻探

1995年阪神地震以后,日本在两条活断层上进行了专门性的钻探,目的不尽相同,技术方式也稍有差异。

富士川断层是组成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边界的一条重要活断层。在它的下降盘一侧打了3个钻孔,孔深35~40m之间,终孔见到火山岩,在钻孔剖面的分析对比中发现了6000年间堆积的细粒沉积层中埋伏着5层崩积楔,其代表的5次古地震事件平均间隔为1500年。其中4次事件与以前在槽探中发现的古地震事件是一致的。

另一类钻探是布置在发生阪神地震的野岛断层上,为了研究断层运动力学问题,钻孔穿过断层带并连续采样,作x线分析、化学、岩矿分析、及显微构造分析,了解断层带的物质组成与构造特征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日本过去这方面工作开展较少,他们计划在其他断层上也要开展此类研究,希望详细了解断层破碎带因地震而破碎,随时间而固结,再次发生地震时又发生变动这样的断层运动的反复过程。

三、深海钻探与俯冲带监测

板块向日本列岛下俯冲,这里地震活动很活跃,影响社会生活,在大地震发生的现场,俯冲是怎样进行的、板块如何变形的,这些尚无定量的结果。为了给出定量结果,必须在现场监控海底下进行中的各种各样的尺度的变化过程。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现已在釜石冲海底内铺设了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电缆,进行常时检测。从1999年6月一8月,它作为国际深海钻探计划(ODP:Ocean Drilling Program)的一环,通过探海研究钻探在东北近海海底钻探,在地壳中设置观测仪器。这次观测仪器设置以高精度观测的长期持续为目标。

板块运动是怎样进行的?在地震发生的现场情况如何?地震以怎样的间隙性发生的?要回

答这些问题,在板块每年约10厘米高速俯冲着的东北近海进行海底钻探,在钻孔内埋设地形变观测站就是这由东京大学、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等共同实施这次钻探研究。

在三陆冲,限于北纬38度到41度之间,在过去30年间发生7次像三陆远海7级地震。沿东经143度20分,在北纬39度的南和北约50公里间隔,在日本海沟两侧水深2600米和2250米两处,从海底向下钻探约1.2公里。北侧是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南侧是地震不活跃地区。钻孔内设置应变仪、倾斜仪、地震仪等观测仪。在它们10公里正下方处于俯冲板块的边界。

应变仪原理和陆地上的体积应变仪虽然相同,但由于在板块边界附近,希望能捕捉到3级以下小震造成的变化。地震仪有宽频带地震仪两台,1998年设置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锯山观测所内,目前,正作海底设置的最后准备。

四、首都圈广域地形变观测计划

日本首都圈在1923年关东地震后又经历了几十年岁月,一般认为在其间地壳正在积累着能再次引发大地震的应力。邮政省通讯综合研究所基于过去开发的宇宙测地技术和国际实验等成果,围绕首都圈在4处配备了精密测位系统,实施广域地形变观测。地下板块构造复杂,而且是人口密集地,观测难度大。目前在首都圈进行"首都圈广域地形变观测计划",观测系统主要由VLBI(Very Long Base line Interferometre,即超长基线电波干涉计)和SLR(Satellite Laser Ranging,卫星激光测距)组成。由于该系统可将高新技术提供给连续观测的实际应用上,在实现观测和数据处理省力化、自动化的同时,还取得高信赖度信息的系统。

VLBI是在相隔很远的2处的电波望远镜(天线)同时接收从类星体等天体发射出的电波,通过测定当时接收信号时差即延迟时间,精密测定连续两天线间的长度变化的技术。这里电波到来方向可由观测到的电源波的顺序求得。

SLR是搭载特殊的反射镜的测地卫星,通过测量从地上发射的光波脉冲的往返时间和精密测距,决定卫星轨道,以此为基准决定地上SLR站的位置。

这样的观测系统在首都圈的4处(东京都小金井市、茨城县鹿屿市、神奈川县三浦市、千叶县馆山市)设置,1995年已设置成功。

VLBI是用宇宙发出的电波测定位置,而SLR则是利用卫星对光进行测定。另外,VLBI 是一种接收信号的被动型的,而SLR是一种发激光的能动型和可对照的技术。但是二者均是极其精密的计测时间的技术,由于它是作为一种标准而使用电波和光的,所以可以同时计测代替用光速造成的移动距离的计测。

另外,国土地理院在全国布设的GPS观测点中,有2点即小金井、鹿屿观测台院内进行观测值的比较分析。

在这些系统之间进行着精密测量,开始对独立的地形变观测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在推进首都圈精密地形变观测的同时,也进一步为提高技术水平开展必要的研究。

五、日本大城市地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计划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召开的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见到了东京理工学院衣笠善博教授展板上介绍的该计划要点,现介绍如下。

鉴于1995年阪神地震中大城市范围内的重大损失是由地下地质构造造成的,日本政府提出了在主要大城市地区揭示地下地质构造的新计划。该计划的核心问题是得到直达盆地或平原基底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所谓地震基底是指S波速超过3km/sec的刚性岩体。

该计划的第一个3年期间将着力于研究确定适用于人口稠密、高地面噪声的大城市地区探测方法的最佳组合。这一一期的靶区选中了三地:关东平原、浓尾平原和京都盆地。第一期完成后,还将扩展到日本其他大城市地区。

在前三年中,地震折射调查将用于探明地震基底及深部的P波速度,地震反射剖面将揭示沉积盆地本身的P波速度结构。在盆地的浅部用地震反射观测得到S波速度结构,对

于较深盆地的S波速度结构,将采用地脉动台阵技术(microtremor array technique)。

计划还强调了钻孔资料的重要性,地震探测资料要与钻孔资料结合起来作分析。

鉴于大城市地区地震探测受到环境条件的干扰影响严重,近两年,日本地震学家已在京都盆地开展大城市地震探测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局限性试验研究,利用不同方法、不同振动源、不同处理技术作探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如地震反射、地震折射、垂直地震反射(地震雷达)、声波测井、自相关法和频率一波数法等,来寻找出最佳的探测方法或方法组合。

综上所述,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几次破坏性地震给予地震科学界巨大的冲击与推动。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活断层与隐伏活断层的研究,尤其是大城市及其邻近地区,隐伏活断层埋藏着对大城市巨大破坏的潜在威胁,也迫使多地震之国纷纷加大投资,进行多途径、多学科的探测、监测与研究。美国近年来发生的几次破坏性地震并不是沿着圣安德列斯主干断裂发生,而是在它旁侧的一些不被人看重的断裂与隐伏断裂上,这就要求更细致地了解一个区域内的活动构造的整体结构与运动图像,为此他们在洛杉矶盆地及其邻区开展了新一轮的详细地球物理探测。日本阪神地震同样大大推动了日本大城市所在平原、盆地地区兴起新一轮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计划。世界上的这种发展趋势值得引起我国地震学界的重视,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位于VII以上高烈度区,已知不少城市范围内有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仍在活动的断层或隐伏断层,因此,在中国开展大城市活断层探测与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是地震工作者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城市活断层探测技术设计和技术难点

一、关于项目性质

"大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是国家计委基本建设经费投资的国家级工程建设项目,它要求面向社会需求,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其工程产出必须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每一位参与本项目工作的人员必须首先建立的观念。习惯于做科研项目的同志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从做工程设计开始就要关注可实现的工程目标、每项投资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也要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整套咨询评估、质量监理、财务审核、工程招标与验收等制度。

二、关于工程总体目标

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已经为本项目指明了项目主攻方向。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西部大开发建设地区要注意避开活断层"。要"避开",就得知道活断层在哪里?怎么分布的?不是一般地知道,而要精确地了解,这样才能制定如何避开的具体方案。温家宝副总理的讲话又把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具体化了,他说:"从土耳其、台湾地震造成的损失分析来看,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保证城市安全、抗御地震灾害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强探明城市地下活动断层的分布及其危害性评估工作。"探明地下活断层的分布是基础,是前提,但为了有效抗御地震灾害,必须完成活动断层未来的地震危害性评估。这就点明了这个项目的总体目标。

三、项目的三个科学层次、五个工作阶段

虽然本项目列入工程建设项目,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基本建设项目,它含有较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的含量。因此,要从科学内涵上对项目所面对的科学问题作一个解析。

本项目包含了下列三个层次的科学问题:

第一,活动断层的空间精确定位与定年:由于大城市往往位于盆地与平原区,城市下的活动断层大多是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隐伏活动断层,就带来了精确定位与定年的难度。活动断层的空间定位是本项目的基本目标,是城市规划与防震减灾首先要了解的问题,是完成整个项目的基础。从科学技术上说,是主要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途径查明活动断层的静态形态学面貌。活动断层的定年是其精确空间定位的一种转化,这种转化是通过在探测空间定位的同时适当采样测定同位素年龄来完成空间到时间的转换的。所以,先有定位,才有定年,一主一次;不过,定年又很重要,没有定年,活断层就失去了"活"的内涵,其他的工作都是白做的。

第二,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城市下的活动断层一旦发生地震会对城市产生多大的危害,显然跟地震的地点、震级相关,因此作活动断层的危害性评价,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是先做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即要回答有关活动断层或断层某段落的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上限及发震概率。而要作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光知道活动断层的静态形态学特征是不够的,必须了解活动断层的最新地质时期到现今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地震习性,也就是活动断层的性质、活动方式、速率、古地震事件序列及强震复发间隔、最晚一次强震事件的年代及位移、破裂分段特征等。所有这些数据的获得不太容易,需依靠足够且细致的地质、钻探、槽探、物化探及测年工作。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在有的地区,有了这些还不足以满足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需要,因为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地壳表层的活动断层与震源深度的地壳构造之间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复杂联系。光把浅表搞清楚了,对深处一片黑暗,仍然不能作出合理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因此,深部发震条件的探测就应当给予考虑、安排,是本项目科学技术上很需要的一个环节。当然,深部探测是一项花钱费力、要求条件又高的大工程,在项目具体实施中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恰当安排的。

第三,活动断层的地震危害性评价,地震危险性讲的是活动断层本身的地震潜势,是活

动断层的固有属性。危害性则是预测的地震一旦发生的情况下对城市所在地面的破坏程度。这种破坏主要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地震地表破裂带,也可称地面地震断层,所造成的地面变形,当然要有一系列参数来定量地表征它的破坏程度与性质,如地表破裂带长度、宽度、破裂面倾角位移方式与位移量等;另一种破坏来自于地震断层附近特别强的地面运动,在1999年台湾9.21集集地震中,车笼埔发震断层的上冲盘(东盘)北段曾记录到超过1g的地面水平峰值加速度,造成上冲盘断层附近相对被动西盘较强的破坏。至于地震地表破裂带与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定量参数的求取则可以由经验性的关系式或者建立一定的理论模型去计算。

在实施一个城市地震活断层的探测工程中,是不可能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域内的活断层或怀疑活断层一律地进行空间精确定位与定年的,这不可能也不必要,经费、人力、时间都不许可,因此,必须有一个从粗到细、由浅入深的筛选过程,通过大面积的较粗糙的探测工作把那些活动时间新、规模大、地震危险性人的活断层或活断层段落挑出来,作为精查的对象,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两个工作阶段。深部发震条件的探测是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工作环节,所用技术途径也不同于其他环节的工作,因此也构成一个工作阶段。因此,在本项目整个工作流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工作阶段:

①区域探查与断层活动性初步鉴定;

②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

③地震活断层深部发震条件探测;

④地震活断层的危险性评价:

⑤地震活断层的危害性评价。

现将本项目五个工作阶段的主要工程内容、主要目标及工程产出归纳成以下工程技术思路框图(框图附后)。

四、科学技术难点

大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国

外也是在探索、实践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大城市地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将花3年时间去找到探测城市下活断层的最好的方法组合。他们是充分地注意到了城市地区活断层探测的科学技术上的难度的。实际上,在前面所谈到的三个科学层次、五个工作阶段中包含着许多科学上或技术上的难点,如:

·隐伏活断层的三维精确定位;

·隐伏活断层的准确定年;

·活断层深浅孕震模式的建立;

·隐伏活断层的破裂分段;

·活断层的完整强震序列与强震复发模型的确定;活断层系统运动学参数的获取;

·活断层或活断层段震级上限的确定;

·活断层未来强震地表再破裂规模的评定;

·活断层未来强震中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计算;

等等。

以上罗列出的问题并非全无办法,这正是目前地震科学中正在开展研究的一些前沿性课题,实际上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理论、模式与技术路子。但困难在于各个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千差万别,我们要探索的不单是地表出露的活断层,而大多隐伏地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探测工程过程中要在科学技术上进行创新与开拓。

困难还来自于城市环境,这对于地球化学探测与地球物理探测带来许多干扰与限制,要研制与引进高信噪比、频带宽、主频高的仪器。要试验不同的探测方案,要研发适用的软件。

城市中建筑物密集,天然地表缺少,可供地质地貌调查、钻槽探工程、物化探的施工场地少,这与活断层探测的高精度要求形成一对矛盾。

但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应该牢记一条历史规律:社会需要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正是要在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本项目的规定目标、服务于社会需要的同时,把地震科学技术也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硬件、队伍与探测工程:要完成本项目,前提条件必须有人与物,即硬件与队伍。硬件方面,中国地震局及下属各单位有一定基础,但针对本项目特殊的工作条件及工作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研制、购进大量真正有效的新设备,主要增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测系统与测年系统,当然也可以包括钻探、槽探及大地切片机等必要设备。另一方面,也不能各个单位贪大求全、重复购置。要充分发挥地震系统内部,也包括系统外部的探测装备的效能,以全国一盘棋的精神来运筹装备问题,避免给国家造成浪费。

至于队伍,应该强调两点,一是项目要求多学科联合攻关,要有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程地震、大地测量及计算机技术等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和相互理解、支持;二是要有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与地方政府的密切三结合来实施探测工程。上海市地震局提前开展的上海市隐伏活断层探测项目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离开地方政府的充分理解与支持、配合,市区的探测工作将寸步难行。

最后,必须实现硬件与队伍的某种形式的结合、这就是建立中国城市地震活断层工程技术中心的问题,这是完成本项目的需要,更是中国地震局长远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主要包含两个技术系统,即城市活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和地震活断层测年技术系统,两个系统下还包括若干子系统。这些技术系统与探测,程及工程产出的关系见下框图。

2.工程产出:本项目的宗旨是面向社会,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要让探测成果容易为社会与政府理解、接受并使用,这是工程产出首先要考虑的。活断层探测基本上是一个空间问题,因此,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应该从头贯穿到尾,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将探测结果做成基础数据库,将直接可用于城市规划、抗震设防及灾害应急对策的地震危害性评价结果形象鲜明地在与政府有关部门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上显示出来,这应该是项目追求的目标。当然,除此之外,还应提交常规的成套图件、总结报告等。

3.探测工程与学科建设互动推进:前面强调过本项目所蕴含的科学技术上的难点,这就要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因科学技术难关挡路而使工程"卡壳",这些措施比如: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学习,包括实地国外访问、考察、取经;全项目内部的重点试验、逐步推广;一个城市内选择探测对象的先易后难原则;组织专门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建立项目内部经常性、畅通的科技交流通道,等等。目的是形成探测工程与学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推进的局面。

六、小结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大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剖析,可以归纳出这项工程具有以下几条特点,

①它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安民工程;

②它是一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程地震、大地测量、地震学、新仪器研制与计算机技术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③它将是"野战军"、"地方军"和地方政府部门三结合队伍一起上的科学技术攻坚工程: ④它又是中国地震局更深入地介入社会生活、壮大自己科学技术储备的发展工程。 为了迎接这项工程的启动与实施,谨向大家提出以下十六个字的建议:

加深认识,

宣传争取,

精心设计,

精心施工。

《大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总体技术构成

严格按照《活动断层探测》(GBT36072-2018)等现行技术

严格按照《活动断层探测》(GB/T36072-2018)等现行技术规范、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开展蚌埠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相关工作,编制相应报告,并对结果的准确性、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1、范围 工作区范围为北纬32°16′0″~33°36′57″,东经116°33′32″~118°9′58″,即为蚌埠市及附近区域南北长约150km、东西宽约150km,面积约22500km2的区域。目标区范围为北纬32°49′4″~33°5′25″,东经117°9′45″~117°29′15″,包含了蚌埠市主城区及主要城市规划区范围,南北长约30km、东西宽约30km,面积约900km2的区域(图1)。 2、拟探测断裂 目标区拟探测或调查的断裂为5条,分别为:刘集-西泉街断裂(F1)、张集-龙子河断裂(F2)、怀远-黄家湾断裂(F3)、马头城-临淮关断裂(F4)和陶山-上吴家断裂(F5)(图1)。 图1 目标区范围及拟探测断裂分布示意图

3、工作目标 通过对已有地形、地震、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地形图、高精度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与解译,控制性钻孔探测与第四纪地层剖面的建立,工作区及目标区地震地质调查等,研究蚌埠地区第四纪环境,合理划分第四纪地层,并了解目标区主要断层分布概况,初步判定主要断层的活动性。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探明目标区第四系等厚线分布,建立第四纪标准地层; (2)初步查明目标区主要断层的分布与活动性; (3)初步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和《目标区活动断层分布图》; (4)建设蚌埠市活动断层探测专题数据库。 4、工作内容 围绕项目目标,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内容: (1)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地震地质、地球物理、钻探、地壳形变、工程地质勘探等资料,研究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划分图、区域第四纪地层柱状图、第四系等厚图等,收集工作区已有震源机制解、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大地测量等资料和研究成果,建立上述资料数据库,并进行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完成目标区不同比例尺地形测绘数据数字化处理,满足不同阶段活断层探测、地震危险性评价、活断层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对数字化底图的需要。 (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 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突出城市活动断层的影像特征,进行大比例尺制图。对工作区和目标区范围内的断层进行普查解译,适当补充野外调查核实工作,初步确定活动断层空间位置、错断地貌和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的参数,初步确定工作区和目标区主要断层的位置和延伸情况等。 (3)标准钻孔探测与第四纪地层剖面建立 选择并确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地段布置标准地层钻孔,通过对钻孔地层剖

公路工程活断层与地裂缝灾害的精细探测、定量评价及防 治

公路工程活断层与地裂缝灾害的精细探测、定量评价及防 治对策研究成果 简本 长安大学 2011.12

公路工程活断层与地裂缝灾害的精细探测、定量评价及防 治对策研究 简本 “公路工程活断层与地裂缝灾害的精细探测、定量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合同编号:200431881212)是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由长安大学独立完成,项目总经费280万元,其中部拨款250万元,配套资金30万元。计划研究时间为2004年09月-2007年09月,但在研究期间,因两个大型物理模拟试验实施周期较长,再加上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余震影响,陕西省汉中地区数县出现严重地质灾害,应国土资源部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要求,有关科研人员绝大部分奔赴灾区开展较长时间的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此外,为了进一步研究活动断裂所致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充实研究成果,课题组研究人员先后奔赴四川、甘肃等重灾区进行了深入考查。基于这些原因,经西部项目管理中心同意,项目推迟至2010年年底完成。 承担项目后,我校极为重视,学校及时配套资金30万元用于研制相关仪器,并配置了专用办公场地和设备。与此同时,组织成立了以博士生导师彭建兵教授为负责人,联合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地学信息等学科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生等共90余人组成的专业结构合理、科研攻关能力一流的课题组,实施研究。在项目实施期间,课题组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工作过程相互合作,具体施工加强质量监控,从而确保了项目高质量的完成。 通过5年多的系统扎实工作,项目主要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1、首次调查了西北地区活断层与国道主干线分布与交汇情况,编制了西北地区国道主干线活断层的分布及危险性区划图 首次对西北地区公路活断层与地裂缝分布状况开展了全面调查。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西北活断层与地裂缝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其中,受青藏高原现代隆升的强烈影响,西北地区活动断裂的分布与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强烈的现代构造变形效应特征遥相呼应,且受青藏高原北北东方向的推挤作用影响,研究区南部以走向近北西西向和向东北突出的巨型弧形活动断裂带为特征;研究区北部则以北西、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南北地震(构造)带以西的活动断裂绝大多数规模巨大,且活动性质以

城市活断层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城市活断层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汪一鹏 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洛杉矶北岭、日本阪神等一系列城市地震的发生,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活断层探测与研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相继实施了大城市减灾项目,试图通过城市及其邻近地区有潜在发震危险的活断层探测,更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和抗震设防,减轻城市可能遭遇的地震损失。 1994年美国加州洛杉矶北岭地震后,美国政府立即组织在加州及其邻近海域开展大规模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1999年10月美国加州赫克托迈发生7.1级地震后,为了更准确地给出洛杉矶地区的活断层分布图,又在93个不同地点实施了人工地震探测,以确定未来可能威胁到洛杉矶市直下型地震的震源位置。 1995年阪神地震后,日本政府重新审查并修改了原有的防灾对策,加强了内陆活断层的研究,对全国活断层开展地球物理详查和人工探测等工作。为此,日本政府已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追加了67.9亿日元,作为1995-2000年期间活断层详细调查的补偿费用,对日本八个地区主要活断层进行紧急调查研究;并制定了首都圈、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地区隐伏活断层的详细调查研究计划。 1999年9月中国台湾集集大地震发生后,鉴于活断层对地面建筑物的毁坏,台湾"国科会"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5亿新台币,实施"地震与活断层研究计划",对集集大地震的发震断层以及嘉义一台南、新竹一苗栗等地区和台北市的活断层进行探测研究。 1998年9月,国际科学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启动"特大城市防震减灾行动计划",以加强世界大城市之间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目前,该计划确定第三届国际地震与特大城市研讨会将于2001年在我国北京召开,表明国际社会已关注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城市地震灾害和中国政府致力于减轻地震灾害的努力。 下面比较详细地以日本为例介绍活断层探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1995年阪神地震后,日本从政府部门到地学界都受到很大振动,决意推进地震基础研究其中活断层调查与探测成为工作重点之一。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新一轮工作: 一、测绘详细活断层图 日本地震学界认为,阪神地震之所以未作预报与对活断层的调查研究不够有关,因此,自199与年开始,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活断层调查,投资甚巨,规模遍及日本全境。 对每个活断层的位置、错动量(速度少)、错动方向寄信息进行精密地(比例尺1/5万或以上的精度)测绘,并绘成详细的活断层图是十分必要的。 在地表断层活动时,位其正上方的房屋或构筑物因断层错动而受到破坏。有了活断层图就可以提供预防破坏的基础资料。为此,日本制定了《活断层法》。此法有在离断层线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不许建设或建设时必须采取一定对策的规定。但这项规定,是否包括个人住宅还有争议。而对于原子能发电站、大水库等公共性高的建筑物、易被破坏的危险性构筑物,必须依法给以必要的规定和限制。 在活断层图测绘工作基础上,加强对活断层的基础研究,利用活断层调查所取得的实际材料来评价地震规模(震级)及预测地震发生时期。评价断层发生地震规模的指标是地震矩。地震矩即: Mo=mDS, m为地壳的剪切模量,D为一次地震时产生的滑动量,S为断层破裂范围的面积。 若能知道活断层历史上发生地震的D和S,则可评价出该断裂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规模。一般地用地形、地质学方法直接决定D和S,进而评价地震规模的方法称为"正攻法地

浅谈城市路灯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路灯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路灯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城市夜景照明是城市标志性体现,凸显出了城市稳定和谐、蓬勃发展的气息,映射出了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政治、经济状况,表达出了城市的建设成果、管理水平和照明科技发展水平。笔者结合从城市路灯管理现状,分析城市路灯照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城市路灯照明管理做出了合理的论述。 关键词:路灯管理现状发展策略 一、前言 路灯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城市管理部门的关注。路灯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改造;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综合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人文特色和现代化水平。路灯建设完成以后,这些路灯遍布在城市的各条道路上,其运行管理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二、当今城市路灯管理现状 (一)、路灯设备耗电量大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路灯照明光源一般采用高压钠灯、高压汞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常用功率为100W、150W、250W、 400W。根据这些路灯的使用情况调查,大部分路灯未考虑节能效果,或者有所考虑,但节能效果一般。有些城市由于财政紧张的压力,支付不起沉重的照明电费开支,不得不关掉近一半的灯,结果街道上许多的路灯形同摆设,造成浪费。 (二)、线路规划及施工不合理 路灯线路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决定了路灯的亮灯率,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目前我市路灯线路大部分是地下直埋,影响路灯地下线路正常安全运行的主要是电力、市政道路、通讯、绿化等,还有其它单位的门口开挖硬化审批单,一是:规划部门审批过程没有路灯线路这一部分的设计,造成施工者在施工过程挖坏线路才知有路灯线路经过。二是:不经审批,自己乱施工,导致线路无法正常运行。由于管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_朱金芳

[文章编号]1001-4683(2005)01-001-16 [收稿日期]2004-11-02;[修定日期]2004-12-30。 [项目类别]福建省政府及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朱金芳,男,1959年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研究。E -mail :zjf 7166@sina .com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朱金芳1) 黄宗林1) 徐锡伟2) 郑荣章2) 方盛明 3) 白登海2) 王广才2) 闵伟2) 闻学泽4) 韩竹军 2)1)福建省地震局,福州市华鸿路7号 350003 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450002 4)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摘要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应用先进 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确定直下型地震 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 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2001年初 开始实施,2004年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 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 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 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同 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 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标准)剖面 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在活断层的综合试 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1)福州市活断层 综合试验探测成果表明,在充分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资料的基础上,以 地球化学探测为先导“侦察机”,确定了活断层的可能位置;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探测方法,辅 以电磁勘探作为补充,并利用钻探建立的第四系(标准)剖面或地层层序及测井获得的各种地球 物理参数进行必要的校正和验证,结合裸露地表断层或埋深较浅断层的槽探及古地震调查或隐 伏断层两侧钻孔岩芯岩性、层序、绝对年龄或孢粉等相对年龄的测定与对比等,是进行城市活断 层探测(定位)与地震危险性、危害性评价(定年、定性)的最佳组合方法。(2)福州盆地位于具有 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中,“台湾动力触角”对其影响相对较弱。(3)福州盆地 主要断裂的活动性较弱,经鉴定的6条目标断裂都不是全新世断裂。其中,八一水库-尚干断 裂和闽侯-南屿断裂至少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不活动断裂,其它为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断 裂。(4)福州盆地深部不存在发生直下型强烈破坏性地震的构造环境,其邻近的长乐-诏安断 裂带是未来可能会发生对福州市有影响的地震震源区。(5)福州盆地主要断裂存在发生中等- 第21卷 第1期(1~16) 2005年3月中国地震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Vol .21 No .1Mar .2005

高铁新城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施工现场尘土飞扬,高铁一开黄金万两。”在安徽北部城市蚌埠高铁站,这幅标语曾在周边的施工现场悬挂多时。 如蚌埠一样,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线,很多地方都以高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大面积的高铁新城,意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理论上,高铁站点建设将加速城市产业升级和极化布局,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引发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但是,中国上一轮高铁建设对于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直言不讳:“最大的问题是高铁站点建设大干快上,没有和周边的土地开发相结合。” 规划窘境 从北京西站乘坐京广高铁,仅用时40分钟就到了保定东站。气派的大站房,宽阔的站前广场,与全国其他很多高铁站点面貌相似。 除候车大厅内一间小店外,站前广场及周边没有任何的商业配套。大量农地绵延环绕,远处可见依稀分散的村落,几座高楼孤零零地耸立其中。 保定市规划局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定市目前正在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对原有高铁新城规划进行审视修改”。 另一个位于京沪高铁线上的德州东站,虽距北京仅一个多小时车程,但从德州东站乘坐公共交通到德州城区,仍需约一个小时。高铁带来的便捷性大打折扣。 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德州市高铁新城规划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计划打造成“科技引领、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 然而德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德州高铁站的影响力并未显现。高铁站点距城区较远,且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等问题,真正与城区的接轨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周边地价尚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保定和德州面临的窘境,几乎出现在上一轮高铁站点坐落的大部分二三线城市。 “高铁站点红线内外土地综合开发的增值利益显而易见,但是由于规划没有协同,数以千亿元潜在的土地收益已被白白浪费。”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管理研究室主任刘斌对此表示痛心。 他认为,对于已建成的高铁线,出于高铁运行安全考虑,红线内铁路用地变更属性进行商业开发已不可能,而红线外土地增值收益的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报告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报告 项目组负责人 项目类型--小论文 班级 合作者 指导教师- 项目涉及相关学科--地理 项目所属学科- 生物- 一、选题背景-- 城市污水(municipal sewage,municipal wastewater)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载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 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来水水质情况、可供利用的技术发展状态、城市经济状况和城市管理运行要求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的。工艺确定前一般都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经济技术比较。处理后的污水,无论用于工业、农业或是回灌补充地下水,都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项目条件-- 城市污水处理是近几年来较热的课题 三、研究目的-- 让同学们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了解城市污水的排放,开动脑筋,献计献策,为处理污水出一份力,为改善我们的环境出一份力,同时也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查找法 实地调查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 城市污水的来源 城市污水的治理方法 城市污水的走向 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城市污水处理是近几年来较热的课题具有实用性 研究的基本过程-- 上网查资料,搞清原理 查资料或实地考察,用图片资料和简单文字说明 资料调查,文字说明 实地考察,文字说明,可附图片 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活动断层探测

国家标准《活动断层探测》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计划编号等基本情况 “活动断层探测”是科学合理地鉴定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性的活动断层及确定其空间位臵的重要依据,也是地面建(构)筑物避让活动断层同震错动引发的严重地震灾害带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1:5万活动断层填图计划的有效实施和蓬勃发展,探测经验不断丰富,探测方法和技术指标不断完善,活动断层鉴定技术和发震危险性评价技术渐趋科学、合理,工作流程日趋成熟。为进一步规范全国范围内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1:5万活动断层填图有序发展,保证活动断层探测质量,为地面建(构)筑物有效避让活动断层严重灾害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我国防震减灾基础能力,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政策法规司于2015年初立项,决定在原有活动断层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起草制定国家推荐性标准《活动断层探测》,指导全国蓬勃发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活动断层填图计划。项目研究经费主要由震害防御司支持,政策法规司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主管部门也进行了配套支持。 标准起草组大部分成员自2001年以来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

和科技骨干承担了2001年-2003年期间实施的“福州市活动断层试验探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资助于2004年-2008年期间实施的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在内的“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20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于2009年开始的以1:5万活动断层填图为主要目标的国家公益性重大科研专项“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华北构造区、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和北段”等项目,2004年颁布了指导十五“20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JSGC—04《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2005年修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DB/T 15—2005《活动断层探测方法》,2009年再次修订为DB/T 15—2009《活动断层探测》(代替DB/T 15—2005),并于2014年10月14日-1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组织召开了有180位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北大、科大等高等学校和美国加州地质调查局等从事活动断层探测与研究学者参加的“全国活动断层探测方法学术研讨会”,总结探测成果,讨论先进、有效、实用的活动断层探测技术方法。所有上述成果的取得为制定国家推荐性技术标准《活动断层探测》奠定良好基础。 2015年初立项后,标准起草组进一步开展了对国内外有关活动断层鉴定、探测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技术方法的系统调研、收集和整理,分析、总结了已经完成的69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及原有行业规范、标准的优、缺点

城市管理发展与变革

第一篇城市管理发展与变革 (胡德萍,0722版) 本篇主要从城市管理发展与变革角度,简要说明国内外城市管理基本理论及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后城市综合管理的职责、范围、依据及简明实务,从而为阐述数字化城市管理和智慧化城市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章城市管理概论 本章从城市的概念、特征、功能、类型、发展规律等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出发,着重简要地阐明城市管理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国内外城市管理现状与发展及我国城市管理三种主要模式。 第一节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城市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用夯土和石头围墙封闭式地域;“市”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代的城市是将聚集大量非农业居民和产业及房屋建筑、交易市场整体用夯土和石头巨型围墙包围起来的,以防卫外敌入侵、保护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地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区居住人口增多,“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固定在城中交易,“城”和“市”就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概念。目前,关于城市的概念表述很多,迄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 我们认为,城市是相对乡村而言的概念,是大量人口、土地空间、房屋建筑、公共基础设施、经济资源、社会财富、知识、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和物质形态,是人们按照非农业方式在市场上进行资源配置、商品生产、商业贸易活动并赖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场所,是以城墙或道路、河道、山体、桥梁为标识物作为分界线与乡村进行明确区隔的有限的网状地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创新发明的适合于大量人口集中居住并集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应急保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种生态社会系统,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的中心。 (二)城市的特征 城市总体上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由于城市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因此,没有纯自然或天然的的城市。我们可以将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流、大气、生态多样性等当作城市的自然属性,城市更多的体现出的是城市的社会属性。城市的特征主要是指城市的社会属性。城市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集聚性;二市场性;三是社会性;四是系统性。其他特征是次要特征或派生特征。掌握了城市特征,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城市的发展规律。 1、从组成要素来看,城市具有集聚性、有形性、有限性、封闭性、中心性和社会性特征。 2、从环境来看,城市具有生态性、系统性、复杂性、网状性、均衡性。 3、从经济角度来说,城市具有非农性、市场性、发达性、开放性。 4、从系统运行来说,城市具有有序性、组织性、可控性。 5、从人口或民族构成来说,城市具有的异质性。 6、从民族文化来说,城市具有多元性。 7、从城市的运行和管理效果来看,城市具有高效性。 (三)城市的功能 1、什么是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的机能和作用,是城市整体的系统属性。城市功能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古代城市有防御和交易两种基本功能,此外还有行政管理和宗教功能。城市功能是多方面的。 2、城市功能的类型。 (1)从现代城市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角度看,包括生活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 生活功能包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存功能。 经济功能包括工业功能、商业功能、金融功能、交通功能、科技功能、信息功能。 政治功能包括军事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政党及社团功能。

地球物理勘探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评价

地球物理勘探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评价 对活断层的探测需要从活动断裂的研究以及进展出发,以国内外的活动断裂研究发展史作为参考。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活动断裂研究的方法与趋势来看,地球物理勘探普遍被认为是城市活断层探测的一项较为重要方法之一。以下,笔者重点介绍物探技术在活断层探测中的重要应用,并对探测中所需要用到的地球物理方法的类型和主要特点作了阐述。以下笔者简要就这几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标签:地球物理勘探活断层探测应用评价 0引言 活动断裂历来是地球科学研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活动断裂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地震活动带的分布情况、中强地震的发生等等因素,由于活动断裂与地震的紧密关联性,因此通常会将活动断裂作为换份震区、震带以及潜在震源区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和标准而且也是在中、短期地震预报危险区中有效对地震构造以及地震类型极加以确定的一个主要手段之一。 此外,活动断裂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无论是断裂蠕动还是突发性错动,对于建筑物自身都会有着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并有可能会导致产生诸多的次生灾害。 但是活动断裂是地质历史中最新活动的产物,一般情况下很少会经过后期改造,对其的研究结构将会被直接应用于构造地质学变形理论和分析之中。 因此,对于活动断裂的相关研究历来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1浅层地震勘探分析 浅层地震高分辨地震勘测是城市活断层浅部勘测中最为有效的勘测方式之一,不仅可以有效的提供断层的具体位置、断层带看度以及地层变形时代等信息,而且也可以更好的了解构造活动历史,为更好的研究强震发生时的可能性等奠定基础。 城市范围内的浅层地震勘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在这些因素之中,机械振动和交通是其最为主要的干扰因素。 因此,必须采取可行性较高的有针对性措施,合理筛选最为合适的震源、科学的技术方案以及资料处理手段等等,最大程度的将干扰降至最低,有效提高信噪比。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废物处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确定其处理程度,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BOD去除率仅25-40%)。故通常为预处理阶段,以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二级处理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经过二级处理后,废水中BOD的去除率可达80-90%,即BOD合量可低于30mg/L。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故二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 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其中废水的生物处理法是基于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物质,把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的方法。根据在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要求,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气(氧)生物处理和厌气(氧)生物处理两种。好气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藉好气细茵的作用来进行的。细菌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CO2、H2O、NO3-、PO43-等)获得生长和活动所需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自身生长繁殖。厌气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气的情况下,藉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厌氧细菌在把有机物降解的同时,需从CO2、NO3-、PO43-等中取得氧元素以维持自身对氧元素的物质需要,因而其降解产物为CH4、H2S、NH3等。用生物法处理废水,需首先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可生物分解性能进行分析。主要有可生物分解性、可生物处理的条件、废水中对微生物活性有

21个城市断层带探测完毕 沈阳脚下地壳相当稳(图)

21个城市断层带探测完毕沈阳脚下地壳相当稳 什么是活动断层带 活动断层就是一条带,如果发生地震,它可能产生同震触动,这种触动对地表的建筑物可能产生直接的毁坏。这种带相对来说是比较窄的,是岩石里面的破裂和破裂后的触动。这个断层带从目前的地震现象看到,大概是30米到50米。比如说唐山地震,通过开挖和地球物理等手段的探测,它的地表触动带的宽度也就是40米左右。活动断层带在地震中给建筑物带来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准确勘测城市中的活动断层带,并且避免在断层带上规划建筑物,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带来人员伤亡。 21个城市断层带探测完毕 据了解,这项从2004年6月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

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阳等内地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探测研究。 该项目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目前已经基本查明了这些城市以及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据悉,到2020年左右,研究人员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研究人员发现,在近年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中,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但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如果按照研究人员勾画出的这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这些断层带,就可有效防震。 应立法禁止在断层带建房 相关专家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各地级城市进行相关普查。同时,还要编制新一代的地震区划图,作为国家建设的依据和抗震的有效措施。 徐锡伟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只要把断层带普查清楚并立法禁止在断层带建房,就可以减轻破坏。 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建房要避让断层带,有些城市已开始探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管工作之我见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管工作之我见 城市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城市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一支高素质的文明城管队伍是一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标志,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城管的现代化城市会是何种模样。因此,如何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开展好城管工作,正成为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街头无证摊贩和乱设摊是近年来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热点的话题,也是影响市容市貌造成城市脏乱差的主要源头,具有随意性、流动性、灵活性、危害性、反复性的特征,要根治这一现象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比较可做的方法是:疏导为主,治理为辅,二者并举,规范到位,坚持长抓不懈。一方面政府要抓好再就业工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若干个集贸市场和经营服务场所;另一方面要实行集权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和“收罚缴”分离机制,实行利益脱钩,保障执的公平性、合法性。 除了管理好街头无证摊贩这外,城管工作还要纳入社区建设性管理中,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要注意结对共建文明社区,可以是重点社区与多个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结对共建,也可以是一般社区与单个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在共建过程中,必须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每个成员,发扬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把结对共建文明社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由于宁波市城管工作开展时间不是很长,在某些具体做法上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兄弟城市的措施,吸取经验。比如长沙市,在2000年1月设立城管执法试点后,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实行城管执法支队与公安城管警察支队联合执法的动作模式,在成立城管综合执支队的同时,市公安局成立了城管警察支队,全力配合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一旦发生阻挠执法案件时,公安干警能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处理,保障城管执法的权威性。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在借鉴执法。在吸取经验不妨思想开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对我们开展城管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作为一支专职性的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必须不断提高执法素质,切实履行城管职再,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树立崭新的城管队伍形象,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要探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为执法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坚持市容繁荣并重,疏与堵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坚持以人为车,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其次,要提高现场执法技巧,坚持文明执法,

污水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

污水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属于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流经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

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典型的五种工艺 (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

城市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城市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城市管理专业简介 城市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城乡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城市行政体制与治理结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财政、土地与住房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品牌管理、城市危机管理等专业领域知识,掌握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IS)、计量分析等现代城市管理技术和手段,具有较强的专业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具备较高的通识英语与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城市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联网/电子商务 2计算机软件 3新能源 4金融/投资/证券

5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城市总经理、事业合伙人、运力专家等工作,大致如下: 1城市总经理 2事业合伙人 3运力专家 4配送渠道经理 工作城市: 毕业后,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北京 2深圳 3成都 4上海 5广州 6杭州 7东莞 8武汉 3、城市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

福州宝龙城市广场业态分析

宝龙·城市广场 ――福州新航母商业迪斯尼 第一步先来认识宝龙城市广场 宝龙城市广场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工业路与二环路交汇处,东至宁化路,南至宁化小区,西至西二环路,北至工业路。位于大福州的几何中心,与福州两大传统商业街区东街口和中亭街的黄金分割点——洋头口近在咫尺。 1 为什么说宝龙城市广场是地标式的商业中心? 2004,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商业地产 商业零售业专业人士一致看好宝龙城市广场地段的现有购买力和该商圈的前景 房地产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宝龙城市广场地段前景 (投资建设一年,区域周边地价从100万元/亩,提升至387万元/亩。) 宝龙城市广场进一步完善福州的城市配套功能,五星级电影城、高档娱乐、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极大提高了福州的商业档次,独特的建筑景观提高了福州的建筑层次。 位于大福州商业核心区,辐射市区200万人口,该商圈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在10分钟车程内延及南北江滨众多高尚社区,聚集人流和消费力的潜力惊人,宝龙城市广场必将成为该区域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活配套。其商业服务半径必将覆盖至整个福州市区及五区八县、莆田、南平、宁德等城市。 2为什么说宝龙城市广场的经营模式上比福州以往传统商场更有优势? 宝龙城市广场的经营模式: ONLY ONE一站式消费+EPTC体验型消费,是目前国际驻留商业模式,是国内最现金商业模式,领先福州同业50年,在国外有1>50定律,即该商业模式仅占商业总量的1%,但却占有50%的商业市场份额。相比传统零售商业以“购”为主,功能配套只是围绕“购”而展开,存在功能配套不健全的先天不足。 哪个商场能统一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业态,用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同样只有宝龙城市广场。这就是宝龙城市广场不同于传统商业的地方,也正是它会较传统商业成倍地吸引人流的地方,是投资、经营的保障。 宝龙城市广场的经营优势:

城市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1.城市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城市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物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通常有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 (1)物理处理:沉淀、筛滤、过滤、气浮、反渗透等; (2)化学处理: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 (3)物理化学处理:萃取、除气、吸附、离子交换等; (4)生化处理:好氧生物氧化分解(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厌氧生物发酵(还原)技术、消毒等。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实际上是以上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组合。按工艺流程和处理程序可分为: (1)预处理:格栅处理、泵房抽升、沉砂处理等; (2)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 (3)二级处理:由沼气池和二次沉淀池构成; (4)深度处理:混凝沉淀和过滤,加氯和接触池等; (5)污泥处理和污泥最终处置:主要包括浓缩、消化、脱水、堆肥或农用填埋等。 3.典型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二级处

理。 (1)缺氧—好氧或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O或A2O工艺); (2)传统活性污泥法; (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SBR工艺); (4)氧化沟工艺(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4.污水处理设施(设备) (1)物理处理设备:沉淀装置、澄清装置、上浮分离装置、气浮分离装置、离心分离装置、磁分离装置、筛滤装置、过滤装置、污泥脱水装置、蒸发装置等; (2)化学法处理设备:酸碱中和装置、氧化还原和消毒装置、混凝装置; (3)物理化学法处理设备:萃取装置、除气装置、吸附装置、离子交换装置、膜分离装置等; (4)生物法处理设备: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及设备、厌氧处理装置、厌氧—好氧处理装置; (5)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如生活小区污水处理设施、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6)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如磁水器、高频水改器、静电除垢器、低压电场式水处理器等。

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

地震行业标准 《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征求意见 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计划编号等基本情况 该项任务是在“活动断层调查与探测系列标准的相关研究项目”课题—“活动断层野外地质调查与实际材料图编制标准”的基础上于2017年重新启动的“活动断层探察标准编制”专题。其目标是在活动断层填图、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现场考察以及国际上主要断层研究以及2016年提交的《活动断层野外地质调查标准》验收稿的基础上,完善《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并作为行业标准对外发布。 二、编制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野外地质调查是活动断层填图、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现场考察等的重要内容。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989年在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组织下,由邓起东院士主持制定了《活动断裂地质填图工作大纲》,经过三年的实践,于1992年制定了《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0000)工作规范》。该规范从课题申请、批准和组织,填图工作内容和要求,资料整

理和总结、验收等几方面具体、明确地规定了活动断裂地质填图的相关技术要求。 1999年,为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由中国地震局胡聿贤院士主持编制了《工程场地地址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2005年又修订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该标准划分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分级,增加了“发震构造”等术语,修订了内容和技术要求,使其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更强。 鉴于城市直下型地震的重大危害,我国开展了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为保障工作质量,中国地震局先后出台了《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 2005年颁布了DB/T 15-2005《活动断层探测方法》,2009年修订为DB/T 15-2009《活动断层探测》。该标准规定了活动断层探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探测方法、数据管理和产出成果等技术要求。 随着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的深入和遥感数据的大量应用,需要对活动断层填图相关工作流程、填图内容、技术指标和成果表达形式等内容做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以确保得到可靠的活动断层参数和统一的填图成果,满足数据共享的需要,为此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DB/T 35-2013《1:50 000活动断层填图》标准。 活动断层探察研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以来,其研究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