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战斗序列

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战斗序列
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战斗序列

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战斗序列

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三四三旅全部及三四四旅一部,从1938年6月到1940年7月,先后进入山东和冀鲁豫地区。

(一)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1938年8月,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率旅机关一部从山西出发,于9月27日到达冀鲁边区乐陵城。旋整编部队,成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辖第五、第六和津浦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第五支队1938年初,由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扩编而成。2月24日,第五支队奉集总命令,由正太路到达晋东南,归一二九师指挥。随后由徐向前率领进入冀南。7月东进冀鲁边地区,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王叙坤,参谋长刘正,政治部主任刘贤权。辖第四团,团长褚连三,政治委员朱廷宪;第五团,团长龙书金,政治委员曾庆洪;第六团,团长张策平,政治委员赖国清。

第六支队由冀鲁边平津支队编成。支队长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副支队长冯鼎平,参谋长程正杰,政治部主任王辉球。辖第七团,团长李子英,政治委员崔月南;第八团,团长杨柳新,政治委员陈德;第九团,团长杨铮侯。

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政治委员王育民、潘寿才。

部队整编后,分散发展,配合地方党开辟新区工作,到1939年上半年,又陆续成立了津南、泰山、商河、乐陵、鲁北、阳信、宁津等地方支队。1939年9月4日,集总指示一一五师,肖华区粮食困难,敌之封锁严密,应以一部转入鲁西。据此,肖华率挺进纵队机关及第五支队第五团于9月下旬转移至鲁西。1940年后,第五支队编入一一五师新三四三旅运河支队;第六支队第七团编入鲁南支队,主力留在冀鲁边区坚持斗争;津浦支队调归山东纵队。

(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于1938年12月27日到达湖西地区单(县)丰(县)边八大庄一带。1939年1月,六八五团与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大队。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吴文玉(吴法宪),副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田维扬,政治部主任王凤鸣。

1939年1月,沛县伪军籍兴科部团长何玉祥,率1700余人反正,后籍兴科来归,共2000余人,被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5月,活动在陇海路以南的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的部分武装,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七大队。7月,苏鲁豫支队将原6个大队合编为3个大队,全支队共8869人,第一大队,由原一大队与路(陇海路)北游击第三大队编成,大队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王东保;第四大队,由原第二大队与第四大队编成,大队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王凤鸣;第七大队,由原第三大队与第七大队、独立大队编成,大队长耿蕴斋,政治委员郭影秋。9月,第四、第七大队分别改称第二、第三大队。12月,第二大队由湖西地区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第三大队仍留湖西,第一大队在苏皖边区。时,全支队共1.2万人。

第二大队调入鲁南后,东进郯(城)马(头)地区,1940年4月扩编为东进支队,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胡大荣。

1940年5月,苏鲁豫支队警卫营、苏鲁豫边区党委警卫营及鱼台地方武装合编为湖西大队,支队仍辖3个大队。

6月,苏鲁豫支队南下华中地区,湖西地区防务由第三四三旅黄河支队接替。

(三)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

1938年12月,一一五师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代号为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挺进山东。师长陈光(代),政治委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吕麟,政治委员彭显伦;卫生部部长谷广善,政治委员彭嘉庆、周显、李宽河。第六八六团,团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向鲁西挺进。

1939年3月1日,师部及六八六团进入鲁西郓城地区。后,师部率六八六团主力继续东进泰西,杨勇率第三营、团直一部和师直两个连留运(河)西地区。

(四)独立旅兼鲁西军区

留运西的部队配合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并与郓城、东平、汶上等地的地方实力派和进步人士建立了统战关系。1939年5月,六八六团第三营扩编为一一五师独立团,师直两个连扩编为七支队。7月,两部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旅,辖2个团。旅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副旅长段君毅,参谋长何德全,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团改称,团长周海彬,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第七支队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张国华。

8月,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八路军第一纵队决定,成立第二军区(亦称鲁西军区),由一一五师独立旅兼军区机关,隶属第一纵队,由一一五师兼管。辖3个军分区。司令员杨勇(兼),副司令员段君毅(兼)。

第一(泰西)军分区由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兼,司令员何光宇、王叙坤,政治委员李冠元,参谋长于会川,政治部主任李冠元(兼)。

第二(运西)军分区由独立旅第二团兼,司令员匡斌、冯鼎平,政治委员张国华、曾宪辉,副司令员徐秋。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由筑先纵队兼。司令员张维翰,副司令员朱崇德。

10月4日,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拨归独立旅建制。期间,刘星以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第一团两个连为基础,争取、改造郓城、汶上一带的土匪武装侯宪明部及汶上国民党县长白玉璞部,成立了游击第八支队。

(五)第三四三旅兼鲁西军区

1940年3月21日,独立旅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合并,恢复三四三旅番号并兼鲁西军区,辖2个支队、1个军政干部学校,军分区由3个调整为4个。旅长杨勇,军区司令员肖华,旅及军区政治委员肖华(兼),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兼),旅及军区参谋长何德全,旅及军区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黄河支队由独立旅第一、第二团与游击第八支队编成,辖3个团。支队长彭雄,政治委员张国华,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旅第一团编成,团长李金铎,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独立旅第二团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刘仁贵;第三团,由原第八支队编成,团长卢迪,政治委员刘星。

运河支队由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与独立旅第六支队编成,辖2个团。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曾思玉,政治部主任刘贤权。第四团,由原第六支队编成,团长何光宇,政治委员刘汉;第五团,由第五支队第五团改称,团长刘正,政治委员杨俊生。

第一(泰西)军分区司令员王叙坤、刘贤权,政治委员李冠元,参谋长马宗凯,政治部主任辛俊卿。

第二(运西)军分区司令员冯鼎平,政治委员朱沧、刘星,副司令员徐秋。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牛连文、黄骅,政治委员王乐亭,副司令员赵尊康。

第四(运东)军分区司令员邢仁甫、刘致远,政治委员范阳春、石新安,副司令员徐翼。

(六)鲁南支队

1939年3月中旬,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六团到达泰西地区与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合。同时,调整部署,组织力量,准备向津浦路东发展,遂调津浦支队、冀鲁边第六支队第七团等部靠近师部整训。1939年5月11日,在肥城陆房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胜利突围,转至东平地区活动。5月底,师机关一部、教导大队、第七团进入新(泰)蒙(阴)费(县)泗(水)边区。7月,津浦支队挺进路东,10月拨归山东纵队。期间,以师直警卫营两个连为基础,扩编组成东(平)汶(上)宁(阳)支队,方国南任支队长,石新安任政治委员。1939年8月梁山战斗后,东汶宁支队改编为师特务团,吴世安任团长,王根培任政治委员。

1939年6月21日,毛泽东指示集总:在敌人“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应趁此机会将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及肖华挺进纵队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8月,六八六团经鲁西南进入抱犊崮山区。9月4日,集总电令一一五师:肥城山区甚小,主力应转移泗(水)费(县)临(沂)地区。10月,师部率特务团到达鲁南。

1940年4月4日,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与冀鲁边第七团合编为鲁南支队,辖2个团。支队长张仁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曹灿章,政治部主任张雄。第六八六团,团长张仁初(兼),政治委员刘西元(兼);第七团,团长李子英,政治委员崔月南。

(七)冀鲁豫支队

1938年底,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多次派出部队,进入冀鲁豫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第六八八团副团长覃健、参谋长张赤民(张池明),率第一营两个连到鲁西南地区活动,与原范筑先部冀炳南之第十三支队、曹县王道平之陇海抗日游击支队合编为挺进纵队,旋改称第三四四旅特务团,团长覃健,政治委员常玉清。

第六八八团政治委员刘震和第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李雪三率领的两团各一部,进入曹县、成武、考城、民权间,扩编为第三四四旅独立团,团长刘震,政治委员高农斧。

为统一和加强冀鲁豫各游击部队的领导,1939年2月,第三四四旅副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旅直警卫、工兵、炮兵各一个排及部分机关干部进入鲁西南。3月9日,三四四旅特务团、独立团及当地抗日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隶属一一五师建制,归第一二九师指挥。辖5个大队(相当团)4700余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崔田民,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主任唐亮。第一大队,由三四四旅独立团编成,大队长刘震,政治委员李雪三;第二大队,由第三四四旅特务团编成,大队长覃健,政治委员常玉清;第三大队,由八路军游击第二支队编成(第二支队系1938年10月由濮县、范县一带的黄

河支队与汤阴、滑县的抗日武装编成),大队长其祥(鲍启祥),政治委员刘汉生;第四大队,由东明抗日武装自卫军和考城(今属兰考)县大队编成(后并入第三大队),大队长于子元,政治委员李一非;第五大队,由冀鲁豫第五支队(原范筑先部第三十五支队)编成,大队长王伯生、胡继成,政治委员宋励华、胡永书。1939年底,增建独立大队和豫北大队。

1940年2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部到达冀鲁豫地区,与冀鲁豫支队合编,仍称第二纵队,冀鲁豫支队主力改称新二旅,辖3个团。旅长杨得志(兼)、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参谋长卢绍武(兼),政治部主任李雪三。第四团,由第一大队编成,团长傅春早,政治委员孙仁道;第五团,由第二大队编成,团长张天云,政治委员张赤民;第六团,由第三大队编成,团长覃健,政治委员贺大增。

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编入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独立大队、豫北大队编入新三旅。

1940年6月,黄克诚率三四四旅和新二旅第五、第六团南下华中地区。7月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杨得志率第二纵队新二旅第四团及新三旅仍留冀鲁豫地区。

(八)独立支队

1938年12月,一一五师师部东进山东时,三四三旅补充团与晋西3个游击大队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支队,辖2个团。支队长陈士榘,政治委员林枫(兼),副支队长黄骅,参谋长刘德明,政治部主任王麓水。第一团,由补充团改称,团长杨尚儒,政治委员刘振球;第二团,团长何以祥,政治委员曾明桃。

1940年3月,独立支队从晋西归建,7月中旬到达鲁西地区,随即参加鲁西讨石(友三)战役。战后,第二团留在鲁西地区,支队率第一团继续东进,10月下旬到达费(县)北与师部会合。

(九)苏鲁支队

1939年10月,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改为苏鲁支队,改归一一五师建制。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初期作战序列及授衔将领名单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初期作战序列及授衔将领名单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同年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抗战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是广东地方军阀部队(李济深的旧部),陈济棠曾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下辖三个子师:第五十九师长余汉谋,第六十二师长香翰屏,第六十三师长李杨敬,该部番号后被蒋介石撤消。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委任了正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 15000人。 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

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处长:彭雪枫政训处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

身穿将军服的周恩来 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 处主任王若飞、 正规编制有115师、120师、129师、陕甘宁留守兵团。 115师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

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 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吴法 宪、参谋长彭明治 一营营长刘正、二营营长曾国华、三营营长梁兴初 连长杨西彬 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参谋长彭雄 344旅 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 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田守尧 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 一连指导员:黄薇 独立团 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 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 120师 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 长周士第; 358旅 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 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 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贺炳炎、政训处主任刘道生;

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的八路军将领名单

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的八路军将领名单 上将:朱德1937.9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中将:周恩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郭沫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叶剑英1937.9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云南讲武堂 贺龙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 刘伯承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 叶挺1938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宣侠父1937.9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1938年于陕西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彭德怀1937.9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林彪1937.9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 萧克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 少将:左权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 聂荣臻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 周昆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 陈光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 周建屏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 徐海东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旅长。 黄克诚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副旅长。 周士第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参谋长。 卢冬生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张宗逊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副旅长、旅长。

彭绍辉1938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陈伯钧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旅长, 129师385旅副旅长。王震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副旅长。 徐向前1937.9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副师长。 倪志亮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参谋长。 王宏坤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5旅旅长。 王维舟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5旅副旅长。 陈赓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旅长。 陈锡联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副旅长、385旅旅长。 项英1938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副军长。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37-39) 晋察冀军区(11月由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部等组成) 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参谋长唐延杰副参谋长郭天民 司令部 第一科长李廷赞第二科长石浩第三科长刘彬第四科长路遐 机要科长黄鹏管理科长刘显宜秘书科长刘贞文 政治部 组织部长王宗槐宣传部长潘自力敌工部长厉男锄奸部长余光文 总务处长吴志远供给部长查国桢卫生部长叶青山 军政干校(11月由一一五师随营学校改成)校长孙毅 独立第一师(11月由一一五师独立团改成兼一分区,12月为一支队) 师长杨成武政委邓华参谋长熊伯涛政任邓华 第一团(11月由独立团一、二营及蔚县游击队编,12月改为一大队) 团长陈正湘政委罗元发 第二团(11月由涞源游击队、察南别动队改成,12月改为第二大队) 团长黄寿发政委袁升平 第三团(11月由独立团三营、各营四连、广灵游击队合编) 团长季光顺政委张襄国 第一军分区兼第一支队(11月独立第一师兼,12月改为兼第一支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邓华参谋长熊伯涛政任邓华(12月免)罗元发(12月任职) 第一大队(12月由独立第一师一团改称)大队长陈正湘 政委罗元发(12月离职)王道邦(12月任职) 第二大队(12月由独立第一师二团改称) 大队长黄寿发王天存(12月任职)政委袁升平 第三大队(12月新建)大队长邱蔚政委肖锋 第二军分区兼第二支队(11月由总部特务团团直和三营扩编,12月兼二支队) 司令员赵尔陆政委赵尔陆(兼)参谋长刘兴隆政任朱潘显 第四大队(11月以总部特务团团直为主编成)大队长李和辉政委肖文玖 第五大队(11月以当地游击队为主编成)大队长熊德臣政委易苗 第六大队(11月以总部特务团三营为主编成)大队长刘兴隆(兼)政委赖伟雄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作战序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作战序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7年底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军政干校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 、2、 3 大队)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 5 、6 大队) 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10 、11 、12 大队) 第4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7、 8、 9 大队) 第5支队人民自卫军(辖第1 、2、 3 团,特务团,第58支队)河北游击军(辖1 2 3师,第1 、2、 3 、4、5 、6 、7 、8、 9 、 10、 11 、12路,小8路,河北民军,游击第1师,第22、 23、 24团,军政干部学校)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8年秋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 、2、 3 团)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 5 、6 大队) 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10 、11、 12 大队) 第4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7、 8、 9 大队) 独立第1旅 晋察冀游击军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 第7支队兼第1军分区(辖第19、20、21大队,独立第2团)第8支队兼第2军分区(辖第22、23、24大队) 第9支队兼第3军分区(辖第25、26、27大队) 第10支队兼第4军分区(辖第28、29、30大队、特务团,独立第 1、2、12、13、14团) 独立第1支队兼第5军分区(辖第1、2、3、4大队,游击第1、2、 3团) 独立第2支队(辖第1、2大队) 独立第3支队(辖第1、2、3大队) 独立第4支队(辖第1、2、3大队) 独立第5支队(辖第1、2大队) 回民总队 挺进支队 民众抗日自卫队 津南自卫队 八路军第4纵队 第11支队(辖第31、32、33大队) 第12支队(辖第34、36大队,骑兵大队) 陈支队 包支队 单支队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9年冬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百团大战有多少个团

百团大战有多少个团: 据可靠消息称为105个团,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103、105和115个团等多种说法。在百团大战期间,较为一致的说法,是105个团。 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兵力究竟是多少个团?这次战役,最初名为正太铁道战役或正太战役。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在《战役预备命令》中,规定八路军参战的兵力不少于22个团。 8月8日,在《战役行动命令》中,要求各参战集团的兵力略有变化,但总兵力仍为22个团。然而,在战役发起后,实际参战的兵力,骤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总兵力,究竟有多少个团?这虽然是一个事实问题,但长期以来,在党史军史界和八路军、国民党军的部分指挥员中,说法不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103、105和115个团等多种说法。在百团大战期间,较为一致的说法,是105个团。第一次确认为105个团的是八路军作战科长王政柱。 1940年8月22日,他向彭德怀、左权报告:“正太路30个团,平汉线卢沟桥至邯郸段15个团,同蒲线大同至洪洞段12个团,津浦线天津至德州段4个团,邯郸至济南公路线3个团,代县至蔚县公路段4个团,北平至大同线6个团,辽县至平定公路线7个团,宁武、苛岚、静乐公路线4个团……共计105个团。”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彭德怀说,不管是一百零几个团,就叫百团大战好了!从此,正太战役则称为百团大战。 8月26日,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转述了朱德、彭德怀的电报,指出:“百团大战除第一一五师主力及山东部未编入战斗序列外,余均参加。”“共一百零五个团”。(《百团团大战历史资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223页)8月27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向蒋介石转报八路军兵力部署时指出:“百团大战除职部之一一五师主力、山东部队未编入战斗序列外,一二0师、一二九师、晋察冀军区各部主力及决死队之请示参战,部署计一0五个团。 这是华北抗战以来空前未有之积极主力(动)向敌进攻。”(《百团大战历史资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页)9月20日,朱德在延安庆祝百团大战胜利暨九一八事变九周年大会上,第一次公布了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的兵力,也是105个团。 他说,这次大战,还没有包括八路军的全部,山东方面的部队参加,参加的只是在晋察冀绥的八路军和决死队,一共105个团。22日,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登载了八路军总司令部和野战政治部于14日公布的关于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战绩,也是105个团,指出:“我参

永远的丰碑——热河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永远的丰碑——热河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永远的丰碑——热河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编后——《热河抗战图志》系列文章,自7月23 日至9月17日在《承德晚报》非常记忆版面连续刊发10期,自刊发之日起,就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该系列文章以图为主,配以文字,再现了当年的抗战情况。目前相关内容已编入《图说热河革命史》及《抗日战争篇》等书。□高思文县团职以上英烈据不完全统计,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在热河地域内共牺牲抗日军政干部500余人、战士6000余名。陈镜湖陈镜湖(1901~1933)化名李铁然,热河建平人。1919年在天津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初,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被中共北京区委任命为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1930年在热河地区党组织遭到破坏时,徒步到苏联通过共产国际找到中共中央组织机构,此后曾任中共内蒙古特别区委临时书记、内蒙特委书记、热河民军司令等职。1933年5月12日,在去张北点验抗日武装时遭反动民团袭击,不幸牺牲。 “民族英雄”孙永勤孙永勤(1893~1935)又名允庆,热河兴隆黄花川人,早年在家务农、打猎,后被推举为自卫团总。1933年日军侵占兴隆后组建民众军,任军长。1935

年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将民众军改组为抗日救国军,仍任军长。救国军高峰时多达5000余人。1935年5月在遵化茅山被日伪军包围,24日在茅山战斗中壮烈殉国。1935 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颂扬了他及其他几位“民族英雄”的救亡图存精神。《宣言》中写道:“……罗登贤、徐名鸿、吉鸿昌、邓铁梅、伯阳、童长荣、潘洪生、史灿堂、瞿秋白、孙永勤、方志敏等民族英雄为国捐躯……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证明民族抗日救国的必然胜利。”八路军挺进军十团团长白乙化 白乙化(1911~1941)字野鹤,满族,辽宁辽阳人,1929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在辽西组建抗日救国军,开展抗日斗争,人称“小白龙”。此后历任抗日先锋总队长、华北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挺进军第十团团长。1941年2月4日,率部与日军激战在密云马云西山上,指挥战斗时被敌冷枪击中,不幸牺牲。战友们在白乙化烈士墓祭奠时于墓碑前留影第十三(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陕西浦城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到抗日前线工作。1938年夏任八路军宋时轮部36大队总支书记,10月参加冀热边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

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名录

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名录 (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1937年10月)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 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第115师师长林彪 政委聂荣臻 参谋长周昆 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政治部副主任肖华 第342旅旅长陈光 政委肖华 副旅长周建屏 参谋长陈士榘 第344旅旅长徐海东 政委黄克诚 参谋长卢绍武 独立团骑兵营辎重营 工兵营炮兵营教导队 第120师师长贺龙 政委关向应 副师长肖克 参谋长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甘泗琪 第358旅旅长张宗逊 政委李井泉 参谋长姚哲 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第359旅旅长陈伯钧 政委王震 参谋长刘子奇 政治部主任袁任远

教导团骑兵营特务营 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 通讯营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政委张浩 副师长徐向前 参谋长倪志亮 副主任宋任穷 第385旅旅长王宏坤 副旅长王维舟 参谋长耿飙 第386旅旅长陈赓 副旅长陈再道 参谋长李聚奎 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 工兵营骑兵营辎重营 后方总留守处政治部主任肖劲光(辖各师留守部 队) (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38年1月)军长叶挺 副军长项英 参谋长张云逸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副参谋长周子昆 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 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傅秋涛 参谋长胡发坚 政治部主任刘炎 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 副司令员粟裕 参谋长罗忠毅 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 副司令员谭震林

政治部主任胡荣 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参谋长胡维先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教导队 特务营 (三)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41年3月)代军长陈毅 政治委员刘少奇 副军长张云逸 参谋长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邓子恢 第1师师长粟裕 政治委员刘炎 政治部主任钟期光 第2师兼师长张云逸 政治委员郑位三 副师长罗炳辉 参谋长周骏鸣 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副主任张劲夫 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 参谋长彭雄 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 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第5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 参谋长刘少卿 政治部主任任质斌 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罗忠毅 第7师师长张鼎丞 政治委员曾希圣

新四军八路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八路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八路军战斗序列 (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1937年10月)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 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第115师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 参谋长周昆 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政治部副主任肖华 第342旅旅长陈光政委肖华 副旅长周建屏 参谋长陈士榘 第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 参谋长卢绍武

独立团骑兵营辎重营 工兵营炮兵营教导队 第120师师长贺龙 政委关向应 副师长肖克 参谋长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甘泗琪 第358旅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 参谋长姚哲 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第359旅旅长陈伯钧政委王震 参谋长刘子奇 政治部主任袁任远 教导团骑兵营特务营 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 通讯营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政委张浩 副师长徐向前 参谋长倪志亮 副主任宋任穷 第385旅旅长王宏坤

副旅长王维舟 参谋长耿飙 第386旅旅长陈赓 副旅长陈再道 参谋长李聚奎 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 工兵营骑兵营辎重营 后方总留守处政治部主任肖劲光(辖各师留守部队) (选自《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 (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 (1938年1月) 军长叶挺 副军长项英 参谋长张云逸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副参谋长周子昆 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 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傅秋涛 参谋长胡发坚 政治部主任刘炎

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 副司令员粟裕 参谋长罗忠毅 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 副司令员谭震林 参谋长赵凌波 政治部主任胡荣 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参谋长胡维先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教导队 特务营 (选自魏宏运等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4)P51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三)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 (1941年3月) 代军长陈毅 政治委员刘少奇 副军长张云逸 参谋长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邓子恢

抗战初期延安反特战线的生死较量

抗战初期延安反特战线的生死较量 (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陕北的延安是中共中央驻地,也是八路军后方大本营。朝朝暮暮,风晨月夕,宝塔山下,延水河边,时时传出雄壮的抗日歌声。被迫实行联共抗日的国民党政府还在延安城里保持一些机构,街上一些建筑物门口挂着“肤施(延安旧称)县党部”、“肤施县政府”等牌子,邮局等部门也由他们控制。敌我阵营分明,中统、军统也在延安设了秘密据点,时不时搞些反共活动。 1937年秋,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在延安军民的大力协助下,破获了一起敌特案,逮捕了以宝塔山下一古寺住持僧人超尘(俗名孟知荃)为首的中统小组的多数成员,保卫处长周兴亲自主持了审讯工作。 案情似乎并不复杂:超尘早年在南京读过佛学院,1930年加入中统,接受过射击、爆破等专业训练,几年后奉令潜回家乡延安,在清凉寺为僧。超尘身材魁梧、贪淫好色,因不守清规而被逐出山门。但他有后台,1936年经国民党县长马濯江出面协调做工作,超尘被安排到宝塔山(又称清凉山)

背后一古寺中当起住持。红军进入延安后,超尘指挥手下的一伙特务造谣言、搞破坏,利用暗藏的电台不定期地向西安中统站发密码电报,送去我党政军情报,引起边区保卫处的注意,及时实行监视,并向中央情报部负责人李克农作了汇报。超尘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耐,继续搞特务活动。仗恃腰包里有的是钱,他与众多有些姿色的青年妇女保持通奸关系。大晴天,超尘常坐在宝塔山上一岩石边吸烟和品茶,若发现山下某农家晒红丝绸面被子(这是约定的暗号,表示男主人已外出,夜晚不会在家),他就在晚上摸下山去与那家妇人私通。 正因为超尘不知收敛,在延安百姓中民愤很大,他被捕后对自己的恶行劣迹和特务活动供认不讳,请求免其一死,最好将自己交给国民党方面,由高仲谦县长处置。但他的请求被否定了,几个月后他被处决。他部下的几个特务有的因有血债在身被公审后处决,有的被判处有期徒刑,此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起敌特案被破获后,延安古城暂时平静了几个月,但若将这一起案子比之不久后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敌特大案,那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此大案长时间以来都鲜为人知…… (二) 1938年4月,延安城外东郊公路上尘土飞扬,从西安

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

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 1938年徐州会战以后,日军主力向南推进,在山东的兵力比较薄弱,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得到迅速发展。1938年正式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共2.45万人,并且初步开辟了鲁中、鲁南等抗日根据地。但是起义部队没有红军部队的基础,既缺乏经验,武器装备更是落后。中共要在山东独立自主地负担起抗战的责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迫切需要一支主力部队作为骨干。而抗战初期,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时,没有到达山东。1938年4月,黎玉去延安汇报工作时,曾要求党中央派一个团到山东去,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看来还要多去一些!”7月到9月,小部分八路军进入冀鲁边区。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中全会,确立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会后,中央军委派八路军分散布置于华北敌后。11月2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陈(光)、罗(荣桓)率师部及陈旅主力(两个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适宜。12月,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五团进入湖西。1939年3月1日,第一一五师师部和第六八六团在陈光、罗荣桓率领下,以东进支队的名义进入鲁西。在此前后,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七团、六八八团各一部进入鲁西,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和先遣支队一部进入鲁西北。最后一支进入山东的八路军部队是第一一五师独立支队。总的来看,主力进入山东后,

与地方党政军民一起,在冀鲁边、鲁西、湖西、鲁南独立自主地发展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7月小部分八路军部队进入冀鲁边区,到1940年7月最后一支入鲁的队伍第一一五师独立支队挺进鲁西,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山东在过程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8年7月—1939年3月,先后抵达冀鲁边区、鲁西北,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7月7日,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和第一一五师第五支队到达冀鲁边。9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亦来山东。27日,师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四三旅政委肖华奉命率第一一五师三 四三旅机关部分人员百余人,由山西出发抵冀鲁边区之乐陵城。随后成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肖华任书记,并整编了当地武装,组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政委员会还明确提出了创建冀鲁边平原根据地的任务和大发展的方针。10月1日,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电告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了配合保卫武汉,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出鄂豫皖参战,原定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来山东的计划暂停。11日,张经武、黎玉电告党中央,迫切需要派一个主力团来山东。21日,中共中央派来山东工作的张经武到达第一二九师驻地。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决定将进入冀鲁边区之津浦支队调出,随张经武去鲁南。津浦支队和八路军挺进支

八路军山东军区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42年秋

八路军山东军区各级领导成员名录1942年秋 政治委员黎玉政治部主任江华 副司令员王建安 (1942年8月1日,由山东纵队改称,归第115师指挥) 鲁中军区司令员罗舜初政治委员罗舜初(兼)参谋处长石潇江政治部主任周赤萍 第1军分区 司令员廖容标政治委员汪洋参谋主任刘国柱政治部主任欧阳平 第10团团长陈明政治委员陈宏参谋长莫明仁政治处主任黄一元 第12团团长石新政治委员胡寅副团长韩顾三政治处主任黄华龙 第2军分区 司令员吴瑞林政治委员王一平参谋主任吴奎文政治部主任李建梓 直属团团长刘遇泉政治委员王锐参谋主任王奎堰政治处主任张圣符 第3军分区

司令员赵杰政治委员董琰副司令员封振武参谋长单洪政治部主任熊飞 军区直属团 团长陈奇政治委员李伯秋参谋长刘陇 政治处主任党英 清河军区 司令员杨国夫政治委员景晓村副政治委员刘其人参谋长袁也烈政治部主任徐斌洲副主任陈楚第1军分区兼清东独立团 团长董有炳政治委员邱拙元副团长陈乙斋 参谋主任王轻亭政治处主任王林 第2军分区兼清西独立团 团长许云轩政治委员李曼村副团长马晓云 参谋主任韩子衡政治处主任张维滋 第3军分区兼清中独立团 团长马千里政治委员王效禹副团长孙干卿 参谋主任王郁亭政治处主任马鸣 第4军分区兼清北独立团 团长杨信政治委员张辑光政治处主任张缉光(兼) 第5军分区兼清南独立团 团长赵寄舟政治委员博玉其参谋主任高凤池

政治处主任博玉其(兼) 军区直属团 团长郑大林政治委员孙正参谋主任张志展 政治处主任王洪模 胶东军区(1942年7月第5支队改称) 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副司令员王彬参谋长贾若瑜政治部主任彭嘉庆 第1军分区兼东海独立团 司令员李发(代)政治委员仲曦东副司令员于得水参谋长于一心 政治部副主任朱开印 第2军分区兼北海独立团 司令员孙端夫政治委员王夷藜参谋主任李益民政治部副主任王介 第3军分区兼西海独立团 司令员赵一萍政治委员于寄吾参谋长胡铁生政治部副主任姜克 第4军分区兼南海独立团 政治委员刘佩贤副司令员卜才参谋长张怀忠政治部主任李铁民第5旅 旅长吴克华政治委员高锦纯参谋主任刘云鹏政治部主任欧阳文副主任李耀文

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战斗序列

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战斗序列 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三四三旅全部及三四四旅一部,从1938年6月到1940年7月,先后进入山东和冀鲁豫地区。 (一)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1938年8月,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率旅机关一部从山西出发,于9月27日到达冀鲁边区乐陵城。旋整编部队,成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辖第五、第六和津浦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第五支队1938年初,由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扩编而成。2月24日,第五支队奉集总命令,由正太路到达晋东南,归一二九师指挥。随后由徐向前率领进入冀南。7月东进冀鲁边地区,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王叙坤,参谋长刘正,政治部主任刘贤权。辖第四团,团长褚连三,政治委员朱廷宪;第五团,团长龙书金,政治委员曾庆洪;第六团,团长张策平,政治委员赖国清。 第六支队由冀鲁边平津支队编成。支队长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副支队长冯鼎平,参谋长程正杰,政治部主任王辉球。辖第七团,团长李子英,政治委员崔月南;第八团,团长杨柳新,政治委员陈德;第九团,团长杨铮侯。 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政治委员王育民、潘寿才。 部队整编后,分散发展,配合地方党开辟新区工作,到1939年上半年,又陆续成立了津南、泰山、商河、乐陵、鲁北、阳信、宁津等地方支队。1939年9月4日,集总指示一一五师,肖华区粮食困难,敌之封锁严密,应以一部转入鲁西。据此,肖华率挺进纵队机关及第五支队第五团于9月下旬转移至鲁西。1940年后,第五支队编入一一五师新三四三旅运河支队;第六支队第七团编入鲁南支队,主力留在冀鲁边区坚持斗争;津浦支队调归山东纵队。 (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于1938年12月27日到达湖西地区单(县)丰(县)边八大庄一带。1939年1月,六八五团与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大队。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吴文玉(吴法宪),副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田维扬,政治部主任王凤鸣。 1939年1月,沛县伪军籍兴科部团长何玉祥,率1700余人反正,后籍兴科来归,共2000余人,被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5月,活动在陇海路以南的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的部分武装,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七大队。7月,苏鲁豫支队将原6个大队合编为3个大队,全支队共8869人,第一大队,由原一大队与路(陇海路)北游击第三大队编成,大队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王东保;第四大队,由原第二大队与第四大队编成,大队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王凤鸣;第七大队,由原第三大队与第七大队、独立大队编成,大队长耿蕴斋,政治委员郭影秋。9月,第四、第七大队分别改称第二、第三大队。12月,第二大队由湖西地区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第三大队仍留湖西,第一大队在苏皖边区。时,全支队共1.2万人。 第二大队调入鲁南后,东进郯(城)马(头)地区,1940年4月扩编为东进支队,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胡大荣。 1940年5月,苏鲁豫支队警卫营、苏鲁豫边区党委警卫营及鱼台地方武装合编为湖西大队,支队仍辖3个大队。 6月,苏鲁豫支队南下华中地区,湖西地区防务由第三四三旅黄河支队接替。 (三)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 1938年12月,一一五师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代号为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挺进山东。师长陈光(代),政治委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吕麟,政治委员彭显伦;卫生部部长谷广善,政治委员彭嘉庆、周显、李宽河。第六八六团,团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向鲁西挺进。 1939年3月1日,师部及六八六团进入鲁西郓城地区。后,师部率六八六团主力继续东进泰西,杨勇率第三营、团直一部和师直两个连留运(河)西地区。 (四)独立旅兼鲁西军区 留运西的部队配合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并与郓城、东平、汶上等地的地方实力派和进步人士建立了统战关系。1939年5月,六八六团第三营扩编为一一五师独立团,师直两个连扩编为七支队。7月,两部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旅,辖2个团。旅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副旅长段君毅,参谋长何德全,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团改称,团长周海彬,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第七支队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张国华。 8月,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八路军第一纵队决定,成立第二军区(亦称鲁西军区),由一一五师独立旅兼军区机关,隶属第一纵队,由一一五师兼管。辖3个军分区。司令员杨勇(兼),副司令员段君毅(兼)。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含答案)【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段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A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考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答案】B 【解析】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选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长沙战役 B.北伐受挫 C.天京事变 D.安庆失守 【答案】C 【解析】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转折点,它大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危机。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有个致命弱点是通篇未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5、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金陵机器局 C.马尾船政局 D.天津机器局 【答案】A 【解析】李鸿章筹备的伤害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6、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7、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答案】C 【解析】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集中反映了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论战开阔了知识分子眼界,解放了思想,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8.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仁学》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答案】D 【解析】AC康有为的作品,B谭嗣同的《仁学》,D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9.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日本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新四军将领名录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新四军将帅任职名单 (按编制序列排列) 元帅(1名): 陈毅: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大将(4名): 张云逸:新四军副军长。陈毅去延安后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 粟裕: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兼苏浙军区司令员 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徐海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上将(l3名): 赖传珠:新四军参谋长。 宋时轮: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参谋长。 陈士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 唐亮: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李克农:八路军、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叶飞: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副司令员。 钟期光: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政治部主任。 刘震: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 洪学智: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 张爱萍: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韦国清: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兼淮北军区副司令员。 贺炳炎: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傅秋涛: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兼皖江军区副司令员 【原创整理】开国少将以上新四军将领名录 中将(48名): 邓逸凡: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 谢有法:新四军津浦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陈康:新四军军部训练队队长 梁兴初:新四军独立旅旅长 刘兴元: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 刘先胜: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参谋长 王必成: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 张翼翔: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一旅旅长陶勇: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 刘培善: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二旅政委 张藩: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刘飞: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旅长 彭林: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政委 温玉成: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卢胜: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韩振纪: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参谋长 萧望东: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 中原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 3个兵团。第三兵团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第四兵团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五兵团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基本简介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 3个兵团。第三兵团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第四兵团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五兵团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5年9~11月,先后取得了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1946年 7月~1947 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又取得破击陇海路和定陶、鄄城、晋南、豫北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6月30日~1948年10月,又取得鲁南战役胜利,随即挺进大别山,进军豫西,与华北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与华东野战军一起,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并肩发起了渡江战役,突破了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了南昌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下图是这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所得出的结论,其影响是()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C.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 1950年10月,我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部队的名称是 A.人民解放军B.人民志愿军C.新四军D.八路军 3 .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4 .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主要特征是 A.集体生产 B.大机械化生产 C.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D.庄园式生产 5 .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6 . 下列事件中,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有 ①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1950-1952年土地改革 ③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 ④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7 . 《共和国的足迹》中写到:“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其中,“新的历

陈浩良:揭秘八路军第115师344旅的一

揭秘八路军第115师344旅的一、二任参谋长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陈浩良 2015-01-23来源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中国青年网 近30年来,关于1937年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第115师第344旅参谋长是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我曾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长期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参与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并发表《八路军第115师部队发展概况》一文。首次公开指出该旅首任参谋长是卢绍武。后来经考证,我在《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首任参谋长新考》专题论文中更正了此前的判断,认为第344旅首任参谋长是陈漫逺,详见《军事历史》杂志2014年第1期“学术争鸣”栏目。 那么到底谁是第二任参谋长呢?现在学术界对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115师344旅第二任参谋长任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韩振纪;另一种是卢绍武。本文重点考证韩振纪担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第二任参谋长的情况。 韩振纪,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河北省高邑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一、韩振纪担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参谋长的史料依据 第一,历史档案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资料保存的《十八集团军团以上干部》(1939年3月29日)记载: 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杨得志,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韩振纪。这件原始资料证明,1939年3月,韩振纪正担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参谋长。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档案馆保存的《韩振纪历史思想自传》(1953年3月)中记载: 1938----1945年在八路军344旅任参谋长、二纵队参谋长; 参加革命后党内工作职务:1938年,八路军344旅党委会委员,主要证明人黄克诚。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干部部保存的《韩振纪自传》(1953年)中记载: 1938----1945年在八路军344旅任参谋长、二纵队参谋长; 参加革命后党内工作职务:1938年,八路军344旅党委会委员,主要证明人黄克诚。 第二,权威的军事历史著作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

(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 (1937年10月)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 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第115师师长林彪 政委聂荣臻 参谋长周昆 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政治部副主任肖华 第342旅旅长陈光 政委肖华 副旅长周建屏 参谋长陈士榘 第344旅旅长徐海东 政委黄克诚 参谋长卢绍武 独立团骑兵营辎重营 工兵营炮兵营教导队 第120师师长贺龙 政委关向应 副师长肖克 参谋长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甘泗琪 第358旅旅长张宗逊 政委李井泉 参谋长姚哲 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第359旅旅长陈伯钧 政委王震 参谋长刘子奇 政治部主任袁任远 教导团骑兵营特务营 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 通讯营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政委张浩 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 副主任宋任穷 第385旅旅长王宏坤 副旅长王维舟 参谋长耿飙 第386旅旅长陈赓 副旅长陈再道 参谋长李聚奎 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 工兵营骑兵营辎重营 后方总留守处政治部主任肖劲光(辖各师留守部队) (选自《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 (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 (1938年1月) 军长叶挺 副军长项英 参谋长张云逸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副参谋长周子昆 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 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傅秋涛 参谋长胡发坚 政治部主任刘炎 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 副司令员粟裕 参谋长罗忠毅 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 参谋长赵凌波 政治部主任胡荣 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参谋长胡维先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教导队 特务营 (选自魏宏运等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4) P51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三)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 (1941年3月) 代军长陈毅 政治委员刘少奇 副军长张云逸 参谋长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邓子恢 第1师师长粟裕 政治委员刘炎 政治部主任钟期光 第2师兼师长张云逸 政治委员郑位三 副师长罗炳辉 参谋长周骏鸣 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副主任张劲夫 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 参谋长彭雄 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 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第5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 参谋长刘少卿 政治部主任任质斌 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罗忠毅 第7师师长张鼎丞 政治委员曾希圣 参谋长李志高 政治部主任何伟 独立旅特务团 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