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中国编辑出版史

1、名词解释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朝政治和经济的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

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

2,杀青:将竹简放在火上将水分烘干,以防蠹朽的工序,在烘烤的过程中,新鲜的竹条上有水分的渗出,类似人的出汗,且颜色由青变黄,故又称汗青。

3,帛书:是指写在缣帛上的书籍,缣帛是丝织品,包括帛,素,缯,缣等,故帛书又称为素书或缣书。

4,藩刻体:指明代各地藩王所刻的书。

5,馆阁制度:在宋代修史时正式形成。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三馆,秘阁,崇文院统称馆阁,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兼有国家典籍的编校和收藏功能。

6,史馆制度:太宗贞观三年,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专职撰修五代史。另设史馆于门下省,开我国设馆修史之例。史馆的主要职责是受命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典志等,即官修史书。

7,史官制度: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8,宋初的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9,坊刻: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10,殿本:武英殿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所刻大多为皇帝钦点之书,然后通过赏赐,颁行,发卖等多种渠道流通天下,世称殿本。

11,活字印刷术:毕昇总结雕版印刷术的经验,发明出活字印刷术,即先制成单字的阳文

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2,陈起:从事编著、出版、卖书和藏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流通古藉

数万计。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

2、填空

1,铜器铭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具有历史内容的篇章,又称金文。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第一部篇幅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明代

3,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清代

4,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5,内廷四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

6,唐代的四大类书:欧阳修《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虞世南《北堂书钞》

7,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通典》

8,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9,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东魏贾思勰

10,上海为孤岛时期出版的两部书:《资本论》,《鲁迅全集》

11,陆费逵中央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印制的竞争,《中华大字典》,《辞海》,

《四部备要》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七略》,刘向,刘歆父子开创图书六分法体系。

13,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山海经》

14,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5,《吕氏春秋》吕不韦达到了战国时期书籍编撰的最高水平。

16,东汉政府创立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机构是秘书监。

17,汉,蔡邕《熹平石经》

18,《东汉观记》,《汉书》,《史记》史称三史

19,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20,历史上第一部方言字典《方言》

21,《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2,《文选》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选集性总集

23,三通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3、简答

1,汉代蔡邕的《熹平石经》

汉灵帝熹平四年,许蔡邕等人之情校正六经文字。蔡邕曾师从太傅胡广,以博学名世。熹

平六经的校订工作完成后,蔡邕以小字八分将校正的经书刻于石碑,后称“熹平石经”。

据考证,石经包括《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并《公羊》,《论语》二转。熹平石经的镌刻对后世影响极大,用刻石的方式向天下读书人公布经文的标准

文本的方法自汉代创立以后,后世也有其他石经先后问世。

2,鲁迅在编辑出版方面的成就

鲁迅的编辑活动开始于1912年参与创办了《岳峰日报》和1918年参与《新青年》报编辑

部的重大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鲁迅的一生担任过20种期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共编辑过11套丛书,编辑或参与编辑的各种书籍达76种,校阅的书籍有40余种,为我国现代编辑出版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鲁迅把编辑出版看做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的精神食粮,当做

投向敌人心脏的匕首,他对待每件编辑出版事物都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严肃认真的态度,

为后世编辑出版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鲁迅的编辑思想:他的编辑思想表现在书籍出版的方方面面,“有益读者”是其编辑思想

最好的概括,“读者本位”思想是其编辑思想的核心。首先,从书籍内容的选择来说,鲁

迅作为优秀的出版者和编辑,注重书籍的选稿,其次,鲁迅也对书籍的设计,插图等事必

躬亲。从当时的市场风气来说,鲁迅对沽名钓誉的书商文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鲁迅编辑思想的影响和对现代出版活动的启示:鲁迅不仅自身致力于报刊书籍的出版工作,也在书信往来中对朋友,同仁的书籍编撰提供宝贵意见,对国民革命精神起到了启蒙作用。鲁迅提出的关于大众需求的娱乐化与报纸书刊所担负的引导大众的责任的矛盾以及出版的

商业化和出版的文化自律之间的矛盾,对当时出版产业与出版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元代出版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官刻和家刻、刻坊能够在统一和平的社会环境中从容的进行刻书活动。

B,元代民间书坊开始刊行说唱文学作品,即通俗文学作品。

C,王祯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推动了元代印刷技术的发展。

4,汉字的产生有哪几个阶段?

结绳,上古时代结绳记事,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

书契,是指一种区别于结绳的新的记事方式,包括契刻记事和图画记事,这就是中国最早

期的象形文字。

仓颉造字,甲骨文,殷墟甲骨文

5,汉代政府的主要编纂机构有哪些?

西汉,汉高祖定邦长安后,设立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作为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机构,发挥着典藏,讲习和校理功能,同时也是朝廷储备人才的地方。

东汉,确立了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等藏书校书之所。此外,东汉政府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机构,秘书监。

6,宋版书多善本的原因

历史文物性,存世不多;学术资料性,不少直接脱胎于写本,其内容精确,接近古书原貌;艺术代表性,纸墨俱佳,字画讲究,既体现了高度的工艺技术,又富有喜人的艺术风格。7,中共成立之初的主要的出版机构有哪些?

(1)新青年社:1920年在上海成立,出版了《新青年》杂志,《新青年丛书》等。

(2)人民出版社:1921年在上海成立,先后出版了《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等,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上海书店:1923年在上海成立,负责出版发行党内所有的对外宣传刊物。

(4)长江书店:1926年成立于武汉,成为继承上海书店营业的党的公开出版发行机构。8,隋唐五代时期刊定五经的重要意义

颜师古考订《五经》,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在古代经学编纂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汉代以来发扬起来的经学作了总结,也为唐代科举考试确定了试题范围,向天下应明经科的士子提供了标准的含义。

4、论述题

孔子的编辑思想

(1)去除重复,孔子在编辑《诗经》时进行了去除重复的整理工作,即去掉诗中重复的篇章,此外还对其进行编排,是内容排列次序,各归其类。

(2)述而不作,孔子选择符合自己社会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内容,从上古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中撷取自己心目中的精华,经自己编选整理成书。

(3)无征不信,多闻阙疑,孔子反对凭空揣测和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这个原则是孔子在整理时以史料为基础,择善而从,对历史材料中的阙文加以保留,待后人思考解决。

主要成就:孔子编订六经,使历史上有成果保留下来,而且是影响巨大的最早的编辑活动。重要影响:孔子编订六经,通过对上古,尤其是对周代文献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在编辑实践中所确立的原则和方法也对后世编辑出版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刘向父子的成就及意义

刘向,刘歆父子在编校群书的同时,又相继编撰了综合性藏书目录《别录》和《七略》。他们编辑校订的图书,从学科内容和品种数量上看,几乎包括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所有古籍;从分类体系和校勘质量上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宏观上看,《七略》分类体系奠定了封建时期图书分类的思想理论基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从微观上看,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书名、篇名、作者、目录、叙录、正文和附件,全书结构齐全,字句规范,已明显不同于初创时期的书籍,刘向父子称得上是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奠基人。

意义:奠定了古代目录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创立了合适的图书分类体系,创立了揭示图书内容要素并予以评判的叙录方法,开创了古代书籍整理定著“新书”之例。

近代编辑出版事业的五大变革(古代出版向近代出版转型初期出版业的变化)

1,技术方法的变革——新技术的采用。19世纪初期西方机械化铅印技术已经传到我国沿海地区,鸦片战争以后国内开始引进、改进了一些印刷技术,为出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2,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状到精装、平装。新式机械铅印技术取代手工雕版印刷而居于主要地位,“洋纸”取代软纸带来近代造纸材料的变革,实行双面印刷产生平装和精装,带来图书印刷和装订形式的变革。

3,图书内容的变革——西学的输入。大量翻译书的出现给图书的内容带来巨大变化,各种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不断涌现,伴随着一次次政治风暴,适应时代发展的图书也随之产生。

4,图书类型的变革——新型出版物的诞生。报纸,杂志,新型教科书,新型工具书和连环画大量出版。

5,出版发行方式的变革——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版企业出现。由于当时的社会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要求,各种政治派别都有出版刊物的需要,于是政府办起了官书局,私坊刻书也进一步分化,新生资本家看到这方面有利可图也愿意大力投资,陆续开设新式印刷厂,采用新式印刷技术,创立出版和发行机构。

编辑出版论文选题参考

编辑出版基础理论研究 1.论编辑出版学科的特殊性 2.从传播学的“把关人”原理透视出版工作的若干环节 3.图书(期刊、报纸)发行与营销书目整理与分析 4.出版学的学科体系 5.编辑出版学书目整理研究 6.编辑与出版的关系研究 7.编辑出版史研究(选择一个角度) 8.编辑出版人物研究(编辑家、出版家等)研究 9.编辑出版机构(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的历史研究 10.编辑在文化建构中的功能研究 11.编辑的素质与精品培植 12.谈编辑的专业化 13.编辑审稿中的价值判断 14.创意在编辑实践中的作用 15.编辑思路与市场效应 16.网络时代的编辑特征 17.论编辑的创造性与前瞻性 18.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19.论编辑创造的特性 20.中外出版业比较研究(可细化角度,从图书、杂志、报纸等角度展开) 21.论选题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22.数字化环境下的读者研究 23.出版业与危机传播 24.易中天、于丹走红给出版业带来的启示 25.“盛世修典”理念探讨 26.论编辑组稿艺术 27.编辑与作者新型合作关系探索 图书编辑出版研究 28.编辑在图书营销管理中的定位 29.如何“做”好畅销书

30.从畅销书排行榜看市场走势 31.关于国家图书奖获奖情况的分析 32.中国人文类图书市场现状分析 33.影响图书成本的若干因素 34.图书发行业的改革与民营书店发展脉络 35.图书营销的外部环境分析 36.图书消费行为分析 37.图书市场调研策略 38.图书市场预测策略 39.图书营销策划与操作程序 40.图书营销的产品策略 41.图书营销的价格策略 42.图书营销的分销策略 43.图书营销的竞争定位策略 44.图书新产品的上市策略 45.图书营销的促销策略 46.图书营销的“势”战略 47.图书区域营销制度的建立与运作 48.图书营销计划的制订与运用 49.图书发行折扣的确定与运用 50.图书宣传炒作 51.图书直销研究 52.图书营销中的分销商辅助 53.参加图书订货会的策略 54.图书网络营销 55.图书品牌营销 56.图书营销中的出版服务 57.图书营销中的收款管理 58.图书俱乐部的管理与运作 59.图书连锁网络的建立与运作 60.图书营销的反盗版策略 61.图书营销的法律责任

编辑出版史复习笔记

编辑出版史复习笔记 一、填空 1、字书 《尔雅》:首创按容、性质分类释辞的体例,开古代词典之先河。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编撰。 《方言》: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 2、《史记》和《汉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2本纪(帝王)、10表(大事记)、8书(天文、水利等)、30世家(贵族王侯)、70列传(不同阶层、职业)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著。12帝纪、8表、10志、列传70 创新:1.变通史为断代史。2.改书为志。新创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加上《食货志》一门,成功地展示了西汉一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3、图书市场的萌芽:西汉已经形成自发的图书交换场所。1.槐市,汉长安市场名,在城东南,因其地多种槐树而得名,最初为官学学生进行书籍交换的综合市场,后被借用为官学的代名词。2.书肆,杂群书的书铺。3.书肆的出现,催生“佣书”——专职的抄书职业。后出现写经生:从佣书人中分化出一批专门抄写佛经的人。 4、初兴时期(晋南北朝) 政府主要的图书编纂机构是秘书监,设置有著作郎和秘书郎 《三国志》:晋初,著作郎寿著。 《文选》: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选集型总集,南朝梁萧统所编。 《玉台新咏》:梁徐陵编。供皇宫后庭歌咏的诗歌总集。徐陵与郭茂倩并称“乐府双璧”,与庾信齐名。 韵书:古代最早的韵书是时期登所编的《声类》和西晋吕静所编的《韵集》。 《文心雕龙》: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勰撰,探讨文学创造与批评的原则方法等《诗品》:钟嵘撰,是一部专论五言诗创作的诗论专著,南朝 《齐民要术》:贾思勰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 医学专著: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涓子鬼遗方》南北朝时期三大名注: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孝标《世说新语注》

中国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中国编辑出版史 一、名词解释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朝政治和经济的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 2,杀青:将竹简放在火上将水分烘干,以防蠹朽的工序,在烘烤的过程中,新鲜的竹条上有水分的渗出,类似人的出汗,且颜色由青变黄,故又称汗青。 3,帛书:是指写在缣帛上的书籍,缣帛是丝织品,包括帛,素,缯,缣等,故帛书又称为素书或缣书。 4,藩刻体:指明代各地藩王所刻的书。 5,馆阁制度:在宋代修史时正式形成。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三馆,秘阁,崇文院统称馆阁,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兼有国家典籍的编校和收藏功能。 6,史馆制度:太宗贞观三年,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专职撰修五代史。另设史馆于门下省,开我国设馆修史之例。史馆的主要职责是受命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典志等,即官修史书。7,史官制度: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8,宋初的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9,坊刻: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10,殿本:武英殿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所刻大多为皇帝钦点之书,然后通过赏赐,颁行,发卖等多种渠道流通天下,世称殿本。 11,活字印刷术:毕昇总结雕版印刷术的经验,发明出活字印刷术,即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2,陈起:从事编著、出版、卖书和藏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流通古藉数万计。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 二、填空 1,铜器铭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具有历史内容的篇章,又称金文。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第一部篇幅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明代 3,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清代 4,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5,内廷四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 6,唐代的四大类书:欧阳修《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虞世南《北堂书钞》 7,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通典》 8,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9,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东魏贾思勰 10,上海为孤岛时期出版的两部书:《资本论》,《鲁迅全集》 11,陆费逵中央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印制的竞争,《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七略》,刘向,刘歆父子开创图书六分法体系。13,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山海经》

中国编辑出版史各章重点整理

第一章思考题 1、试析甲骨文的内容和价值(图书的起源) 内容:少数为记事刻辞,多数为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 价值: 1) 可真实地了解殷商社会的方方面面; 2) 可与古文献和其他文物资料相比较印证考证历史; 3) 保存许多珍贵的科学和艺术资料、历法气象、图书音乐等; 4) 与金文、篆字、隶书一脉相承,可检视汉字的演变发展规律; 5) 早期图书在竹木简牍无存的情况下,可了解原始编辑活动。 2、为什么说殷商、西周时期的史官是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从商周时期史官的职守来看 1) 商朝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和商王行事、言论及国家大事的职责; 2) 史官典藏朝廷的文献档案; 3) 周初外史有“掌达书名于四方”之责。 从史官文化的特点来看 1) 学在王宫,贫民百姓没有文化; 2) 职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无权记录; 3) 记载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 4) 史官记录的目的是档案保存和向执政者提供国情咨询。 殷商时期史官的活动完成了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积累、编次和纂集,形成了我国早期编辑 活动中最早的编辑体式——编年体,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的职责已涉及传播和出版问题。(这一段是早期编辑出版活动的意义) 综上所述,商周时期的史官是我国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第二章思考题

一、孔子编订六经的思想与原则 1、广泛搜集材料,去除重复 ● 搜集诗3000余首,最后编定为305篇的《诗经》 ?删掉重复篇目,按乐曲的正确音调进行篇章上的调整 2、述而不作 对待古代文化只是阐述而不进行创作,旨在传述历史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去篡改、歪曲历史事实。 3、无征不信、多闻阙疑 ?没有经过验证的证据,决不轻率下笔 ?对阙文切忌独断妄改 4、排除虚妄 强调实事求是。在编辑过程中,孔子对于没有见过的超自然现象和他自己无从探究无法理解的事物,从不提及。 二、试论述先秦古籍概貌及其编辑特点 先秦图书文献的编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主要成果:儒家六经、历史书籍、诸子著述。 出现许多新创的编辑体例: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谱录,以及语录体、专题、汇编等。 一、编年体 编年体例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但当时史官缺乏时间意识。孔子编次春秋,首次严格将史事发生的时间按年月日排列开来,开创了以注意时间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为特色的编年体史书编纂体例。《春秋》《左传》《竹书纪年》(以时间为中心) 二、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从“语”和“策”字来看,都是以记言为主兼以记事的史书,采用以国别为纲的编辑体例编辑成书,是为其记载各国诸侯言行的著述内容所规定的。() 三、纪事本末体(《铎氏微》《虞氏春秋》)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一、解释名词: 中国编辑出版史:顾名思义就是编辑出版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国编辑出版史是一门以中国编辑出版事业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研究内容的学科。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文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图书是人类记载事实、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由记录载体和表达一定知识内容的记录符号(主要是文字)组成。 编年体: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实录:实录是一种编年体大事记,记录各朝皇帝在位时的史事,作为编修国史的基本史料。 类书: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 总集:是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 唐代三大类书: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以及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三者合称为唐代三大类书 三通: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杜佑《通典》合称“三通”。 印刷:所谓印刷,是指用油墨把反体或翻转的文字或图形翻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表面上去的技术。 摹拓:所谓摹拓,就是把石碑或器物表面上刻写的文字或图形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方法。 官刻: 政府刻书的统称,指由中央政府机关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印刷出版活动。

中国编辑出版史——历史发展的印记

中国编辑出版史——历史发展的印记 ——读《绪论》浅感 08编辑出版班何璐 谈到文化,总是不能不联系到书籍等出版物的发行与传播,在当代中国,编辑出版已经是一个发展日趋加快的行业,然而我国对于编辑出版历史的研究依然有待进一不的推进和完善。读过了《绪论》这一章,对于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有了一些浅薄的感想想一吐为快。 中国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成,从未中断,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也是我们民族值得骄傲与自豪的历史。在中国编辑出版史上,可以看到文化的兴盛与衰弱不断交替出现,可以看到朝代的更替与变换的影子,它反映着时代的兴衰。所以我认为,编辑出版这一文化领域的上层建筑物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不同时期发展的状况。 根据历史阶段来划分,中国编辑出版史可以划分为:上古至西周的萌芽时期,春秋战国的草创时期,秦汉的奠基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初兴时期,隋唐五代的发展时期,宋辽金元的壮大时期,明清前期的壮大时期,清代后期的变革时期和中国民国的斗争时期共九个阶段。从各阶段的形容定位不难看出,这基本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 举例来说,商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刚刚起步,编辑出版业也在这个时期悄然兴起;秦汉王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开始形成,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有力的支持编辑出版业的进一步规范,编辑出版也进入了有计划的奠基时期,并初步成为封建君主统治国家的有力工具;隋唐时期我国进入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中华民族内部和外部各国之间的交流空前频繁,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对文化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决定了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空前发展,卷轴制度日益完善,并向册页制过度。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我国图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将产生新的飞跃,编辑出版工作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宋辽金元时期,虽然中国社会大多处于动乱和纷争,但是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古典文化的发展达到鼎盛,图书形态已完成由卷轴制向册页制的过度;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达到鼎盛并日渐衰落的阶段,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经济因素对于编辑出版事业的影响,能够明确的把编辑出版业氛围兴盛和变革两个时期。总之,中国编辑出版史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深刻的反映着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等的变革和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印记。 改革开放的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编辑出版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所以,当代编辑出版业的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的需要,是历史的车轮留给后人的财富。

编辑出版史

一、秦统一后的文化措施 ? 1. 书同文——推行统一的文字 ? 2.废私学,恢复官学 ? 3.焚书坑儒 刻石记功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本纪 ?二、两汉的文化政策 ? 1.废止秦代对私学的禁令。 ? 2.明确宣布取消“挟书律”。 ?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4.广开献书之路,收集编整图书。 一、两汉政府的图书编纂机构 ?1.西汉,丞相萧何在未央宫督建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作为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场所。 ?2.东汉,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等成为重要的藏书及校书之所。 ?3.桓帝延熹二年(159),东汉政府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官职——秘书监。 二、两汉时期的图书编校活动 ?(一)西汉初期的编校活动 ?(二)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的编校活动 ?(三)东汉时期的熹平石经 ?(四)东汉时期的东观修史——《东观汉记》 (一)西汉前期的编校活动 ? 1.“令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 ? 2.武帝令杨仆作《兵录》。 ? 3.后苍在曲台校书,随手札记汇成《后氏曲台记》 ? 4.汉宣帝喜欢申不害《君臣篇》,“黄门郎张子乔正其事”。 刘向和刘歆的编辑出版活动 ? 1.生平 –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汉代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刘歆(公元前53年-23年)字子骏,刘向的小儿子。 ? 2. 校理群书的步骤 ?(和平3年-建平2年) ?分工 –(1)广辑众本,补缺去重 –(2)校雠全文,厘正文字 –(3)编订目次,确立书名 –(4)杀青定稿,缮写上素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整理

编辑出版史重点整理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它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着作制成各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图书的构成要素: (1)需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 (2)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信号 (3)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的特点 1.中国是文字和图书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2.中国是文献载体材料众多,最先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扬长避短的创新精神 3.中国历朝政府重视包括编书、校书、刻书、藏书在内的图书事业,设立专门的编书机构,尤其重视图书作用的发挥——“皆务于治”,“重于教化”

4.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具有编、着、校合一的特点,而且十分注重图书的质量,务实求真,辨伪、校勘、辑佚、版本等治书之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5.中国很早就编辑图书分类目录,建立起目录学,而且还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 甲骨文的结构: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金文: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图书产生的条件: 1.有被传播的知识 2.有记录知识的符号 3.有物质载体 4.有必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5.装帧形式 图书产生的时代: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 原因: 1.夏代有文字 2.夏代有史官 编辑的主体及主要职责 主体: 夏代:太史令 殷商:史、太史、贞人、作册 周代: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中国编辑出版史期末考试试题

20 1 2 —2013 学 年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考 试 试 题(卷) 专 业: _ _ _ _ __ __ _ __ _ __ __ _ __ 班 级 : _ _ __ _ __ _ __ __ _ _ 姓 名 : _ _ __ _ __ _ __ __ 学 号 : _ _ _ _ _ _ __ _ __ _ __ _ 线 密 封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 密 封 线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印刷史》被美国印刷史专家钱存训称作“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作者是 ( ) A.张秀民 B. 孙毓修 C.叶昌炽 D.叶德辉 2.中国图书命运有“五厄”之说。下边哪个不属于此说?( ) A.秦始皇焚书 B.江都焚书 C.董卓移都 D.赤眉入关 3.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是 ( ) A.《史记》 B.《汉书》 C.《尚书》 D.《资治通鉴》 4.创立“定本”制度的王朝是 ( ) A.唐朝 B.汉朝 C.元朝 D.宋朝 5.根据解放前后我国的几次考古发现看,植物纤维纸的发明应该在( ) A.西周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6.“入潢”是用植物的汁染纸以防虫蛀,这种植物是( ) A.黄芪 B.黄檗 C.黄柏 D.黄杨

4.熹平石经是经批准,由书丹的。 5.我国写本书最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6.明代的最大类书是《》,清代的最大丛书是《》。 7.近代译书三阶段是、和。 8.同盟会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机关刊物是。 9.英商美查用特制的扁体铅活字印行<古今图书集成>,时人称这套铅活字为。 10.我国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是由翻译的。 11.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版权法 .康熙时期在苏州成立的同业集议机构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陶文 2、甲骨文 3、殿本 4、经折装 5、槐市 6、邹韬奋 7、牌记 8、饾版 9、创造社10、线装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宋版书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简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意义。 3、简述五代政府雕印九经的意义。 4、简述宋代三大刻书系统发展的特点。 5、简述明代坊刻的特点。 6、简述鲁迅的编辑生涯及编辑思想。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中国编辑出版史 1、名词解释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朝政治和经济的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 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 2,杀青:将竹简放在火上将水分烘干,以防蠹朽的工序,在烘烤的过程中,新鲜的竹条上有水分的渗出,类似人的出汗,且颜色由青变黄,故又称汗青。 3,帛书:是指写在缣帛上的书籍,缣帛是丝织品,包括帛,素,缯,缣等,故帛书又称为素书或缣书。 4,藩刻体:指明代各地藩王所刻的书。 5,馆阁制度:在宋代修史时正式形成。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三馆,秘阁,崇文院统称馆阁,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兼有国家典籍的编校和收藏功能。 6,史馆制度:太宗贞观三年,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专职撰修五代史。另设史馆于门下省,开我国设馆修史之例。史馆的主要职责是受命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典志等,即官修史书。 7,史官制度: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8,宋初的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9,坊刻: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10,殿本:武英殿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所刻大多为皇帝钦点之书,然后通过赏赐,颁行,发卖等多种渠道流通天下,世称殿本。 11,活字印刷术:毕昇总结雕版印刷术的经验,发明出活字印刷术,即先制成单字的阳文 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2,陈起:从事编著、出版、卖书和藏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流通古藉 数万计。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 2、填空 1,铜器铭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具有历史内容的篇章,又称金文。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第一部篇幅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明代 3,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清代 4,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5,内廷四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 6,唐代的四大类书:欧阳修《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虞世南《北堂书钞》 7,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通典》 8,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9,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东魏贾思勰 10,上海为孤岛时期出版的两部书:《资本论》,《鲁迅全集》 11,陆费逵中央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印制的竞争,《中华大字典》,《辞海》, 《四部备要》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七略》,刘向,刘歆父子开创图书六分法体系。

中国编辑出版史之名词解释

1、学术下移:春秋时期,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动,周王朝的衰落,新兴地主阶 级的兴起,中国的学术开始打破贵族阶级的垄断,知识开始向平民普及,出现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情形被称之为学术下移。 2、鲁壁藏书: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礼记》、 《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将他的儿子刘馀从淮南迁到曲阜,封为鲁王,史称恭王。鲁恭王好治宫室,传说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里面发现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一共几十篇。 3、祭酒:古代食必祭先,酒必祭长,后用做官名,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 4、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 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5、汲冢书:西晋武帝时在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并出土的 一批竹简古书。这批竹简是当时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郡人在当地盗掘一座古魏国墓冢(据说是魏安釐王墓)时发现的。据说这批竹简的数量相当巨大,搬运时总共装了几十车。其简文皆用“科斗文”(即战国古文字)写成,难认难读。经过晋代学者荀勖、束皙等人多年的释读与整理,最终写定先秦古书约十余种共七十五篇。这些古书被人统称为《汲冢书》。或名《竹书》、《汲冢古文》等。但《汲冢书》原简早已不传。 6、《方言》的释词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先举出一个词,作为话题,然后 逐一说明其其他各地的不同称谓,第二种是先举出一组同义词,作为一共同释义,然后分别辨析,指出何字为何地方言。 7、蝴蝶装:指先装每一印页由书口向内对折,即把有字的纸相对折起来,与 后来的线装对折方式恰相反,然后将每一书页背面的中缝粘连在一张裹背纸上,再装上硬纸作封面,便成一册书。 8、纪事本末体:即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详其首尾, 集中表述其过程。使其首尾完整,得见成败,便观始末,其优点是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缺点在于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9、类书: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 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的图书品种。 10、四部分类法:是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把所有文献资料分为甲、乙、

学习《中国编辑出版史》的感想

学习《中国编辑出版史》的感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学期《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课程学习已告一段落。 通过这一学期以来对于《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习,我从其中学到,中国编辑出版悠久、深厚的历史。我不仅学习到编辑、出版、图书等概念,从宏观角度了解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其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总体特点和历史分期,我还从该门课程中了解到中国编辑出版的发展沿革,从上古直至中华民国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图书编辑活动的发展、改革、进步的过程,并从中学习到,如《论语》、《吕氏春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不朽著作的编辑方法和特点。 在学习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过程中,我从历史中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

的认识,并从中体会到,从事编辑出版行业所肩负的责任。 例如,在印刷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从手抄到雕版印刷的转变,再由雕版印刷向活字印刷的改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它还体现出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印刷业的不断革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中国编辑出版史不断前进的脚步中,我认为,我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历史发展的沿革,以史为鉴,更可以对我现在的专业学习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我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清楚知道其历史来源和发展沿革,让我在专业学习中不会无所适从。 不仅如此,从编辑、出版、图书的历史发展中,我更觉得作为一名主修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而言,身上所担负的历史责任。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悠悠古国,这漫长的历史都有赖于编辑出版活动,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编辑出版活动的国家之一,历史相当悠久,

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从中国编辑出版事业在历史上获得的巨大成就中,我深刻体会到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对中国编辑出版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我现在无法对中国编辑出版做出任何贡献,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学习,可以在未来给中国编辑出版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学习《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传授我们书本上的知识,还结合现今中国编辑出版的发展现状,使我们对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在课堂上,老师在教授历史的同时,更注重调动我们对于《中国编辑出版史》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自己通过对书中部分篇章的自习和思考后,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对相关篇章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由此提高了我们对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增加了我们对于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兴趣,增强了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中华民国时期

2020年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

2020年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 [填空题] 1编辑 参考答案: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传播于社会公众者。 [填空题] 2为什么说殷商、西周时期的史官是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参考答案:从商周时期史官的职守来看: 1.商朝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和商王行事、言论及国家大事的职责; 2.史官典藏朝廷的文献档案; 3.周初外史有“掌达书名于四方”之责。 从史官文化的特点来看: 1.学在王宫,贫民百姓没有文化; 2.职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无权记录; 3.记载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 4.史官记录的目的是档案保存和向执政者提供国情咨询。 殷商时期史官的活动完成了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积累、编次和纂集,形成了我国早期编辑活动中最早的编辑体式——编年体,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的职责已涉及传播和出版问题。(这一段是早期编辑出版活动的意义) 综上所述,商周时期的史官是我国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填空题] 3出版 参考答案: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人:清代末年思想家黄遵宪。 [填空题] 4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 参考答案:中国编辑出版史以我国历史上的编辑出版活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编辑和出版事业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填空题] 5刘向等人编校图书分哪几个步骤?给后人留下什么经验?为什么说刘向父子

是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奠基人? 参考答案:步骤: 第一,广集众本,编定篇章; 第二,校雠全文,厘正文字; 第三,杀青定稿,缮写上素; 第四,撰写叙录。 经验:他们主持编辑整理了西汉一代的国家藏书,对整理好的图书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和著录,又相继编撰了综合性国家藏书目录:《别录》和《七略》。他们的工作是对先秦以及西汉典籍存佚和学术发展情况的系统总结,是继孔子删定六经之后,第一次大规模全面地整理文化遗产的活动。他们的编辑整理活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治书之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催生和促进作用,而且在中国编辑出版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奠基人: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校订的图书,从学科内容和品种数量上看,几乎包括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古籍;从分类体系和校勘质量上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宏观上看,《七略》分类体系奠定了封建时期图书分类的思想理论基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从微观上看,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书名、篇名、作者、目录、叙录、正文和附件,全书结构齐全、字句规范,已明显不同于初创时期的书籍。刘向父子称得上是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奠基人。 [填空题] 6编年体 参考答案: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填空题] 7明刻本的总体特点与不足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总体特点:明初至正德年间刊刻的图书基本沿袭了元代的特征,装订是包背形式,版式多为大黑口,字体多是软体赵字。刊刻的精美程度与元刊没有区别。从用纸来看,明初刻书多用黄纸,嘉靖时多用白纸,嘉靖以后有多用黄纸。明刻本的不足: 一是校勘不精,脱误甚多; 二是妄改书名,随意删节内容; 三是伪撰古人评注; 四是无用的序跋太多,连篇累牍,徒费纸墨。 [填空题] 8国别体 参考答案: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中国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校对修订版)

中国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 考试题型: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五、问答题(20分) 复习范围: 上册 【P102 第5题】什么是竹木简牍?竹木简牍应用于书写的时间?其在内容、形式上有何特点? 竹木简牍(T5):把文字写到或刻到经过整治的竹片或木板上。单片竹为“简”,编“简”成“策”,单片木未写字称“版”,写字称“牍”。与书籍有关的字“篇”、“籍”、“簿”、“牒”。 时间从上古时期(甲骨文同期)到东晋末年(404) 从出土的简策分析,其内容可分为:祭祷、记录遣策、书籍。正式书籍包括儒家经典,编年体史书,地理书,科技书,再加上秦汉时期的法律书、兵书、历谱等,内容相当广泛 形式固定。简椟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以经过刮削的竹条、木板为书写材料,编连诸简,成为一策(册);以尾简为中轴从左向右收卷,成为一札。此为我国汉代以前图书的普遍形式。 竹木简牍在出版史上的地位: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通行时间最长,适用范围最广,已成为较为固定的书籍制度。 1)竹木取材容易、价廉易得;整治刮削工艺简单,方便书写修改;刻连缀成册,使容量加大,便于文化普及、学术发展,在中国发展史上十分重要; 2)大量出版术语来源于此,如“册”、“篇”、“籍”、“笔”、“符”、“版图”、“杀青”、“尺牍”、“入木三分”、“连篇累牍”等; 3)影响出版形制(卷轴、册页制度),行文格式(从上至下、从右到左)。“赘简”为衬页和环衬的渊源。对后世图书有重要影响。 【第7题】(名词解释:杀青、尺牍、竹木简牍、简牍制度) 杀青:“杀青”一词来源先秦时代,是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后来人们将写定的书稿也称为“杀青”。 尺牍: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一尺牍多用于写书信,所以书信古称“尺牍”。竹木简牍:就是把文字写在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上,一根竹片称“简”,将许多根简编连在一起称“策”(册),合称简策。加工后没有写字的木片简称“版”,写了字的称“牍”,细一些的木条称“木简”,木质的合成“版牍”,竹木合称为“简牍”。 简牍制度: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从上古到造纸术发明前是竹帛并行时期,通行的是简牍制度。一部简牍书籍的制作方式及其形式,大致分为:刮削整治、编简成册、长度内容、书写字体、收卷。 【P145 第2题】两汉政府建立了哪些图书编撰机构? 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兰台、东观及秘书监等。

中国编辑出版史期末考试试题

20 1 2 —201 3 学 年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考 试 试 题(卷) 院系 : __ _ __ __ __ __ __ __ __ 专业: __________ ____ ____ _ 班 级 : _ ____ ____ ____ _ 姓名:__ _________ _ 学 号 :__ _ __ __ __ __ __ __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 密 封 线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印刷史》被美国印刷史专家钱存训称作“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作者是 ( ) A.张秀民 B. 孙毓修 C.叶昌炽 D.叶德辉 2.中国图书命运有“五厄”之说。下边哪个不属于此说?( ) A.秦始皇焚书 B.江都焚书 C.董卓移都 D.赤眉入关 3.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是 ( ) A.《史记》 B.《汉书》 C.《尚书》 D.《资治通鉴》 4.创立“定本”制度的王朝是 ( ) A.唐朝 B.汉朝 C.元朝 D.宋朝 5.根据解放前后我国的几次考古发现看,植物纤维纸的发明应该在( ) A.西周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6.“入潢”是用植物的汁染纸以防虫蛀,这种植物是( ) A.黄芪 B.黄檗 C.黄柏 D.黄杨 7.中国第一部类书是( ) A.《永乐大典》 B.《皇览》 C.《初学记》 D.《古今图书集成》 8.明代的内府刻书全由司礼监负责,其所刻书称作( ) A.监本 B.经厂本 C.藩刻本 D.巾箱本 9.《黑奴吁天录》的作者是 ( ) A.严复 B.林纾 C.俞复 D.美查 10.点石斋石印书局的创办者是( ) A.马礼逊 B.米怜 C.美查 D.李提摩太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奠基人是 。 2.我国古代的书籍制度先后是 、 和 。 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史料记载在 作的《 》一书

编辑出版史复习

复习题: 1.我国文字产生于何时?经经过哪几个阶段?如何分析仓颉造字的传说? 答:结绳记事——契刻——图画——文字四个阶段。 我们既不能将仓颉造字当做史实,也不能将它当做迷信简单地完全摒弃,而是应该把它看做对现实事物所作的非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敬仰和钦佩,也表达了对文字产生及其价值的高度评价。把发明文字的功劳归于仓颉,并不是说在他们之前没有这些活动和成果,而是后人将祖先的创造力人格化,赋予一身,这些传说才如此神奇动人,流传不断。 6. 为什么说编辑活动在殷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原始的文献编辑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因为在殷周时期已有成熟的甲骨文。 1材料加工:通过加工龟甲和兽骨,以专门的工艺使之成为专门进贡给商王做占卜用的材料。 2辩词成册:卜辞如果一块甲骨容纳不下,就可以刻在若干块甲骨上,穿上编绳后连成册。 3集中典藏:甲骨有固定的收藏处所,不仅十分集中而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收藏,专为王室服务。 4分类管理:a甲骨与其他文献严格分开。b甲骨的埋藏有四类情况:储存,埋藏,散佚及废弃。c刻辞甲骨与备用甲骨区分,龟甲与兽骨区分,备用甲骨以原料和成品区分。d龟甲兽骨以时代为序,同一时刻的甲骨存放比较集中。e成套甲骨集中储存。f记事刻辞所用文字非常简练。 5行文格式:甲骨文具备较为固定的行文格式(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有原始的一套“编辑规范”。 6反复使用:a反复使用历书。b频繁省视验证。C查阅参考引用。 名词解释: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殷墟甲骨:甲骨文这种文字记录最早发现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至殷的废墟遗址。 周原甲骨:1977年陕西岐山凤雏(亦称周原)出土,直接记载了周初王室最高统治阶级的活动 青铜器铭文:刻铸在钟鼎等青铜上的文字。 利簋:(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青铜器,记载了武王克商,腹内有铭文四行,32字,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毛公鼎: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为现在所发现的铭文最长的一件古代青铜器。 学术在宫:教育,文化均掌握在官僚贵族手中。 史官制度:上古史官为世袭。都是图书档案编纂和保管者。 侯马盟书:1965年在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出土大批盟书,是春秋盟誓活动的“盟书”,反映新兴地主阶级想奴隶主贵族夺权过程中的斗争。 温县盟书:河南省温县出土的盟辞碎片。

浙江传媒学院中国编辑出版史模拟试卷一

浙江传媒学院《中国编辑出版史》模拟试卷一 2008—2009学年 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 肖 芒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最早的一部类书是三国时的 《 》 ,该书规模宏大,有800多万字。 2、“ 校雠日课 ” 的校对管理制度,是 代校书时对工作量的规定。 3、一根竹片称为“简”,许多根简编连在一起称为“ ” 。 4. 在夏、商、西周三代,图书文献刚刚产生,掌管书籍编写、收藏、使用 的权力都集中在 手中,该官员的权利较大。 5、印章的优点是用 可以印成白纸黑字,阅读效果好。 6、宋代四部大书为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 《 》 和《册府元龟》。 7、德国 举办的图书交易会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交易的年度盛会。 8、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起因是 ,而实质上它是专制的封建思想在文化上的必然反映。 9.1858年伍廷芳在香港创刊的《 》是我国自办的第一种近代化的中文报刊。初办时为两日刊,不久便改为日刊。 10.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上海共产主义研究小组于1920年创办了《 》和《劳动者》等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中国最先发明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三种技术。( ) 2、中国编辑出版史分为萌芽时期、草创时期、振兴时期等10个阶段。( ) 3、孔子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指记述历史事件时可以灵活的进行编纂,不太明确的地方找典籍来确认。( ) 装 订 区

4、《吕氏春秋》编排有序、体系严谨、结构完整,各篇字数相差较大。() 5、早在1620年路易八世在卢浮宫建立了一个私人印刷厂——皇家印刷所,后来被改为国家印刷局。() 6、《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的陶弘景隐居茅山多年所著,此书是当时较为通行的一部药典。() 7、编辑出版史所指的系统研究就是从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政治,特别是文化科学等方面去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 8、《通典》在编辑手法上具有两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是自觉地以编辑作为表达思想的手段,二是在借鉴其他编纂形式的基础上开创新的编纂形式。() 9、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举世共誉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它是从明成祖永乐元年到6年编成的。() 10.我国最早的佛经译品为《金刚经》,据说其初译者为汉明帝时天竺人摄摩腾与竺法兰。()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书肆 2、别集 3、纸草书 4、谷腾堡 5、史官 四、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罗马帝国时期已正式成立了由自由公民组织的。 A、行业商会 B、抄书人协会 C、出版协会 D、发行协会 2、春秋时期老子为公藏职官,可称早期图书馆馆长。 A、令史 B、柱下史 C、筮官 D、秘书监 3、《五代史》包括《陈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 A、《晋书》 B、《唐书》 C、《魏书》 D、《梁书》 4、善本书的标准是历史文物性、和艺术代表性。 A、雅俗共赏性 B、通俗易懂性 C、理论原创性 D、学术资料性 5、五代时期,中原五国以及南唐都设有秘书省及弘文馆、集贤院和。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编辑出版史重点整理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它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着作制成各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 图书的构成要素: (1)需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 (2)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信号 (3)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的特点 1.中国是文字和图书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2.中国是文献载体材料众多,最先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扬长避短的创新精神 3.中国历朝政府重视包括编书、校书、刻书、藏书在内的图书事业,设立专门的编书机构,尤其重视图书作用的发挥——“皆务于治”,“重于教化”

4.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具有编、着、校合一的特点,而且十分注重图书的质量,务实求真,辨伪、校勘、辑佚、版本等治书之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5.中国很早就编辑图书分类目录,建立起目录学,而且还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 甲骨文的结构: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金文: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 图书产生的条件: 1.有被传播的知识 2.有记录知识的符号 3.有物质载体 4.有必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5.装帧形式 图书产生的时代: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 原因: 1.夏代有文字 2.夏代有史官 编辑的主体及主要职责 主体: 夏代:太史令 殷商:史、太史、贞人、作册 周代: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