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求职陷阱案例汇编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统计,这种案件在近两年内呈急剧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受骗案例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案例:小王是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一段时间后,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情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情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电话告诉了对方。就在这段时间里,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救女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5000元到指定账号。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现在这种骗术十分流行,有的人无意间被骗子探听到家中的电话号码,就出现了类似的骗局.有的人在手机丢失后,没来得急挂失,骗子就利用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由于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提醒大家都要对这种骗术提高警惕

2、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案例一: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元注册费,成为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人单位进行面试。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小吴发现,其他在该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自己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忽悠”学生。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生投诉无门。

案例二: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担。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安排工作,

迫使求职者自动辞职。

【温馨提示】凡应聘时,招聘单位提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都是非法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另外,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3、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案例:小林是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转眼就7月了还没有找到工作.7月28日他接到同班同学的电话,说在安徽蚌埠有个好工作,做质检员,工资高,待遇好.小林听了心动了,就赶了过去.到了蚌埠,那个朋友把他领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宿舍,里面还住着男男女女十来个“同事”。其中几个同事特别热情冲小林招手“哎,帅哥辛苦了!辛苦了!怎么样?一路上怎么样?有没有吃过饭?……”,当她们把小林东西放好之后,就问小林:“借你的手机玩一下嘛",就这样,对方要走了小林的手机,然后直言不讳告诉他,新工作不是什么质检员,而是传销。产品是2800元一套,小林身上没有这么多钱,他们就要求小林以在这边学驾驶为名,从家里骗钱,或者骗同学或朋友过来。4、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案例一:24岁的小刘去年毕业于郑州某高校经贸管理系,当年7月,他在一家公司应聘“市场部经理”成功。第一天去上班时,公司老总让小刘这个“经理”去推销产品,美其名曰“了解市场”。

“我在那儿干了快一个月,天天出去推销。"小刘说,一名与他关系不错的员工偷偷告诉他,公司最初招聘时就是要招推销员,怕招不来人,故意说成是“市场部经理",他这才发现上了当。

典型的“粉饰岗位”的招数.因担心招不来业务员、推销员、代理员等,招聘单位就把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以此来诱惑大学生.当应聘成功后,招聘单位便会以“先熟悉工作"或“到一线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继续工作下去。

这类招聘信息一般比较简单,涉及细节方面的东西都未明确注明,比如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等.因此求职者应聘时要提前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认真考虑后再做打算.

案例二:小宋的女朋友在网上应聘到一家私立高中任教,签合同时,该校承诺月薪2000元,包食宿,如果学生期末成绩考的好,另有奖金。合同规定签约的教师最少要任教一年,一年之内解除劳动合同的,要赔偿学校损失九千元。她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签了合同。在她正式上班后,才发现这家学校食宿条件恶劣,工资也不按时发放,学校还以种种理由克扣她的工资。她有心辞职,但九千元的违约金也不是个小数目,让她左右为难.

5、假以考核之名盗取劳动成果

案例一:林先生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学成才成为一个手机铃声制作人。毕业以后,在南方找到了一个工资和福利都不错的公司,但这家公司要求林先生在正式上班之前,做一套他们指定的铃声做为最后考核。一套铃声9个格式,林先生在一天内就搞定,他很有把握地发了过去,但那家公司却以林先生的做的铃声不能令他们满意为由而拒绝了他。后来,林先生在另外一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

知道有的做手机铃声的公司,用招聘的方法来骗取那些应聘者的作品。由于应聘者得到的测试曲目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其为了能进入公司,个个竭尽全力,所以一次下来,能顶公司员工一周的工作量,一些公司就这样骗取应聘者的劳动成果.

案例二: 某大学生刚毕业时,急于找到工作,就饥不择食地进了一家只有十几个人的没有名字的小工厂。这个小工厂是一个厂中之厂,在一家工厂三楼的一个角落里。那家工厂把他一叫进厂门就算招进去了,什么手续也没办,就要他马上参加生产。那家工厂的经理告诉他,工资制度是计件,多劳多得,做坏了产品要扣工资。当一个小领导来检查时,却说他做的产品不合格,要扣工资。问之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却是因为做的太快.对于如此荒谬理由,他辞职不干了。出厂门没几步,发现一个和他一起进厂的人也出厂了,是莫明其妙的被厂长辞退了。实际上,这家小厂经常招工,是一个经常骗人的厂.这个小工厂招工,从来是只打招工牌,不写自己的厂名,而且有活干就招工,没有几天就炒掉他。经常这样骗人白干活,不给钱。

6、利用求职心切心理侵害人身安全

案例: 安徽安庆一名电脑专业大学女毕业生,到安庆市一家人才交流市场找工作,一则招聘软件开发员工的启事吸引了她。该招聘单位一名自称姓黄的经理在简单询问后,表示刘梅比较适合这个岗位,如果她愿意第二天可直接到公司办公室进行面试。第二天面试时才发现这个位于新河小区的“软件开发公司”的办公条件格外简陋,办公室里除了一张大床外什么办公用品都没有。该公司经理见她进来后,猛地将她摁在床上欲行不轨.慌乱中,该女毕业生咬破了黄经理的嘴唇,夺门而逃。逃出来之后马上报警,警察在她的指引下找到该办公室时,所谓的黄经理已经逃跑,直至3月12日终将这名“色经理”擒获.经警方调查,黄某系无业游民,招聘启事中所讲的软件开发公司也是一个皮包公司.目前,黄某已被警方拘留.

7、不签订劳动合同

案例:应届毕业生王某与某私企达成工作意向,双方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1个月后,王某毕业,并顺利进入用人单位开始工作。但该企业始终不愿意与小王签订《劳动合同》,得到的答复是:双方在《就业协议书》中并没有明确要求何时签订劳动合同,更何况关于工资、劳动期限等条款在《就业协议书》中已有约定,双方没有必要为此再另行签订《劳动合同》.王某觉得双方确实没有约定什么时候签订劳动合同,而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似乎也有道理,就不再向单位提起此事.不料一日忽被裁员,公司一分赔偿金也没给。王某后悔莫及。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存在着不同,《就业协议书》作为一份简单的格式文本,很多诸如工作岗位、工作条件等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并不在《就业协议书》中直接体现.因此,单凭《就业协议书》对于学生正式报到就业后的劳动权利无法全面保障。

8、对工作待遇模糊,哑巴吃黄连

案例:小宋的女朋友在网上应聘到一家私立高中任教,签合同时,该校承诺月薪2000元,包食宿,如果学生期末成绩考的好,另有奖金。合同规定签约的教师最少要任教一年,一年之内解除劳动合同的,要赔偿学校损失九千元。她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签了合同。

在她正式上班时,才发现这家学校食宿条件恶劣,工资也不按时发放,学校还以种种理由克扣她的工资。她有心辞职,但九千元的违约金也不是个小数目,让她左右为难,她只好安慰自己,算了,做完今年就不做了。

9、盲目签约,不合理条款上当

案例: 王某,大学毕业生,由于急于找到工作,没来得及仔细推敲合同里的条款,结果不但失去了这份工作还付了一笔违约金。据其称,他与公司签合同时还未毕业,但公司要求其进入实习期。在4个月的实习期里他卖力地工作,却只能得到300多元钱的“实习工资"。实习结束后,他以为工作已经敲定,打算回学校修完剩下的一些课程,9月再回到公司正式上班。但当他向公司请假时,公司却以合同中“工作前两年不得连续请假一周以上”的条款为由,认定王某违约,索要违约金.王利只好交了2000元的违约金。

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像王某这种情况的比较普遍,由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出了一些明显的不合理条款,如违约金、服务期等。对于毕业生来讲,虽然知道这些附加条款是显失公平的,但也不敢明确表示异议。现实生活中,在职场上把“试用期”当成“剥削期"已经成了一些无良老板逃避法定义务的惯用伎俩。

10、提高警惕,谨防落入传销陷阱

案例:2011年,我校有一名2007级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在东莞市受控制16天。2011年3月初,海科学院一位2007级学生接到在湖州某学院读书的高中同班同学的电话,称在广东东莞市有一家公司要招聘人员,待遇丰厚,要其前往应聘。2011年3月23日该高中同学又来电,通知其已经顺利通过该公司网上初试,希望其能近期到广东东莞参加面试。于是,该生3月24日离校,3月25日下午到达东莞,被高中同学和其他传销组织的人员带到一幢民宅的一个房间内控制起来,手机被收缴,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手机不能正常使用,只有在来短信或者电话的时候,保证按传销公司人员写的语句回复,才能拿到手机,手机使用后又立即收缴。每天都要写日计划,有“专家”给他上课(洗脑),一天到晚的日程排得满满的,读“励志书籍”、听如何做新时代的直销、如何两年变成百万富翁、如何赚大钱的讲课。4月3日,该同学用欺骗的方法要母亲汇去3800元,交了所谓的“瑞士手表费”,获得了他们“公司”的会员资格,有权利介绍家人和朋友加入这个“公司"。 4月10日,该生母亲因一直无法与其正常联系、多次

要他回来均不肯回,来到学校求助。在学院领导、家长和同班同学共同努力下,传销公司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加之给该生洗脑未成功,最终答应放该生回校.该生于2011年4月12日返校.

这位同学被东莞市的传销组织骗去共损失4900余元,往返20天,其中被控制16天。该同学的家长、学院领导和老师、同学为此耗费了很多精力。该同学在那里吃不好睡不好,精神被受折磨,教训十分深刻。

二、毕业生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

求职大潮风起浪涌,既蕴含着无数机遇,又隐藏着险滩暗礁,毕业生只有牢牢记好求职安全带,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够做到一帆风顺。

(一)层层过滤,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发布的就业信息,都经过了严格核实,包括核实用人单位的工商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基本上确保了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对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一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核实.

(二)面试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

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更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擦亮眼睛,识别就业陷阱的迷惑。

1、当前往面试的第一天或职前训练的前几天,要留意该单位是否继续隐瞒工作性质及业务性质。

2、面试地点偏僻、隐密或是转换面试地点的状况,或是要求夜间面试者,皆应加倍小心.面谈地点不宜太隐密,过于隐密地点不要去。对于用人单位约您面试的地点,如果不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信息,是您从其它渠道获得的信息,用人单位约您到宾馆或其它非公开、非正式场合见面,绝对不能冒然前往。

3、面试时,要注意以下环节:一是应详记该单位及主试官的基本情况及特征;二是对方所提工作内容空泛不具体时,不要被夸大言辞所迷惑;三是身份证、毕业证书及印章等证件,不宜给对方;不可轻易出示银行账户号码及密码,以免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四是主试官说话轻浮,暧昧不清,眼神不正常等都是危险的前兆;五是如果有不安全、不对劲的感觉或不正常的状况,要以某种借口来迅速离开该单位为宜;六是拒绝不合理的邀约及要求;七是在面试时尽量不要随便喝饮料或吃东西。

4、进行面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用人单位要您交保证金或其它培训费用(如报名费、训练费、材料费等)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为了保住工作而盲目交费。

5、面试最好有同学陪同前往,并备有适当的防范器物。尤其是女性,要避免夜间到荒僻的地点面试.如果无法结伴而行,至少要将自己的行踪告知辅导员或同学,最好是让辅导员或同学知道面试的时间与地点。

6、面试前后随时与学校辅导员、同学、家长保持联系,并告知面试场所地址及电话号码。

7、要求提供亲友名单,身份证号码(复印件)均可能有诈财之患,要注意避免!

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为了预防“陷阱",要做到:一忌贪心,看到“高薪”字眼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然后再摸清对方的背景;二忌急心,急于找工作的心理让一些人找到了借机骗财的机会,这些人以各种名义收取应聘者的费用后,便人去楼空;三忌糊涂心,求职者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脉络有个清楚的构想,只要仔细研究还是能识别招聘中的大多数欺骗的幌子。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缴不知用途的款,不购买自己不清楚的产品,不将证件及信用卡交给该公司保管,不随便签署文件,不为薪资待遇不合理的公司工作。

(三)求职后,要谨慎行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双方达成就业意向后,毕业生需要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在形式上宣告了就业工作花开有果,尘埃落定。但近来,就业协议引发的纠纷屡有发生。有的毕业生正式到单位报到后,单位却一改初衷,擅自降低劳动报酬,变更原来双方约定的工作岗位,更有甚者以“试用期”(或见习期)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使得毕业生长期处于“试用期”,做最累的工作拿最低的报酬,从而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在签订就业协议以前,一定要反复斟酌,多方面考察,方可落笔。

三思后行,面试后认真核查:

(1)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看,该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公司)登载的营业项目、报上刊登的项目、面试现场所见三者是否相符。

(2)登陆有关部门的网站查看,或与亲友交谈,看看该公司是否被列入黑名单之中.

(3)问问自己,面试的职务内容是否与自己找工作时的初衷相符,并且所获得的待遇是否合乎期待值.

(4)当面试当天或初进该单位的数天内,求职者即需要付给该单位一笔钱者,就要特别注意。

【温馨提示】在求职过程中要做到忌贪心、忌急心、忌糊涂心,希望同学们在求职路上平安、顺利!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求职陷阱案例汇编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统计,这种案件在近两年内呈急剧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受骗案例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案例:小王是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一段时间后,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情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情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电话告诉了对方。就在这段时间里,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救女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5000元到指定账号。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现在这种骗术十分流行,有的人无意间被骗子探听到家中的电话号码,就出现了类似的骗局.有的人在手机丢失后,没来得急挂失,骗子就利用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由于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提醒大家都要对这种骗术提高警惕 2、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案例一: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元注册费,成为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人单位进行面试。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小吴发现,其他在该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自己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忽悠”学生。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生投诉无门。 案例二: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担。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安排工作,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4则】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4则】 近年来,因为求职难,不少大学生“病急乱投医”,在求职时“拉到篮子里就是菜”,不 惜降格以求。特别是许多外地大学毕业生,到沿海大城市找工作,人生地不熟,很容易上当受骗。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学生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一 中介与医院成“联档模子” “一条龙”骗取“体检费” 在广州市中心有不少"辉华贸易公司"张贴的职业介绍和招工广告,招聘的工种包括" 经理助理、销售业务员"等,最低月薪1500元,还包吃住。今年年初,有记者假扮成求 职者暗访了这家位于白云区元下田村的辉华公司。公司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在约10平 米的房间里,只有两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台电脑,没有营业执照。一位自称是廖经理的人要求记者填写表格并开了一张到××医院体检的公函。当记者提出到广州市第一人民 医院体检时,廖经理一口回绝,说只承认××体检科的检验报告。记者来到位于天河区的 ××医院体检科,现场有很多人在排队体检。他们自称都是看到广告前去应聘的,每人都 按要求交了86元的体检费。三天后,记者拿到了体检结果。一向身体健康的记者,体检 单却显示得了"大三阳"(慢性肝炎)。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现场40多名应聘者的体检单 上竟有八成患有"大、小三阳"。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记者多次打电话到该公司询问结果,得到的都是"把身体养好了再上班"的答复。据知情人士介绍,“体检费”已被中介和医院瓜分,求职者永远无法上岗。 点评:专家指出,这种“黑中介”与医院联手,骗取求职者体检费的手法,确实让人防 不胜防。因为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很难查处以这种手法诈骗钱财的“黑中介”和医院。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身保护能力。遇到这种情况要多长一个心眼。其实,人才市场中的陷阱尽管很多,但任何形式的变化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应聘时,只 要头脑清醒,就不难看出此类手法。比如,有的中介采取“会员制”形式,声称求职者“只要 交纳一定费用即可在一个约定时间段内免费享受重复多次的职业介绍服务”;有的则采取多 处设点方式,甲点以各种名目收取介绍费,乙点进行培训和考核,当然“有言在先”:考核合格后 再予推荐,如不合格则不退回介绍费等等,其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掏钱。这个时候,求职 者就要当心了。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二 22份骗47万元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2016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2016 求职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求职心切而采用的手段,用于骗取求职人员的财物、个人信息或者低廉甚至免费的人工。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十大求职陷阱案例分析,希望对大家有 帮助! 十大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陷阱一 学生求职心切,擦亮双眼防受骗 少数用人单位利用高校毕业生担心没有工作经验的弱势,岗 位描述中打着无需工作经验的幌子吸引这些毕业生前来应聘,由 于大学生求职心态迫切,应聘时一般不对单位的背景等情况进行 了解,并对单位提出的要求(包括收费要求)不经考虑便全部应允。提醒广大毕业生求职者,求职心切也需擦亮双眼,不能对企业的 要求照单全收,以免被不法企业利用从而上当受骗。 案例: 小赵,22岁,今年7月刚从某网络信息学院毕业,看着周遭 的同学都已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自己几个月来却一直还是处于失

业的状态,心中十分着急。应聘了多家单位,单位均以没有工作 经验为由而婉拒他。他总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常 有“矮人一截”的感觉。 上个月,他看到了某网络公司招聘网络管理员岗位,并在介 绍中说明“无经验也可”,小赵不假思索就到这家公司填写了登 记表,并对招聘公司的背景一概不问,面试人员跟他说什么他都 答应,面试人员在面试过程中便提出要收取报名费、培训费等一 系列费用,小赵由于急于想得到这份工作,便交了钱,也没留下 任何票据,听从面试人员的话语,回家等消息。 但等了一个月该公司仍然没有给他任何回音,他来到公司要 求退钱,但由于拿不出任何凭据,只能无奈走人,工作没找到, 连钱也被骗去了不少。 专家提示: 时值应届毕业生求职旺季,不少学生求职心切,疯狂“海投”简历,对于所应聘单位的背景资料也不详加了解,就盲目前往;甚 至不少学生为了表示自己应聘的诚意,对企业提出的一些近乎苛 刻的要求也照单全收。一些不法企业正是利用了应届毕业生这种 心理,设下种种圈套。 广大正面临求职的学生朋友,找工作是需要耐心、细心的, 应聘每一个岗位都要多方面、多渠道详细了解相应企业的情况及 背景,看看企业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企业是否拥有合法的

大学生求职常见陷阱案例

大学生求职常见陷阱案例 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历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 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著名职业咨询师谢伟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时费力,无功而返。 小谢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某专业大四的一名学生,他在网站上发现了郑州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出乎小谢的意料,面试进行得十分轻松愉快,小谢和同学都很快通过了面试。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谢和

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小谢和他的同学商量,觉得钱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于是就交了。交钱之后,公司负责人与小谢他们约好一周后签订协议。一周之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不能因为有些收费不高就接受了。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相收费”的公司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流动性强,看起来不十分正规;而且,公司进行的面试一般都比较草率,通过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这样的公司,求职者们应该坚决摒弃。 北京城市学院的毕业生小林在大学时的专业是会计学,毕业的时候她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会计,招聘广告上写明了是招聘会计。经过简单面试后,小林被录取了。但当她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职岗位。于是小林就被分派到街区做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公司迟迟不肯确定何时让小林回到会计工作岗位上。一段时间之后,小林无法忍受,只好提出辞职。公司以违反合约为由,要求小林支付违约金。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2 0 1 5年7月,小君到郑州会展中心参加了一场大型招聘会,瞧到郑州用友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 州用友〃)正招聘会ih她便投了简历。小君说,该公司宜传单页上承诺得年嶄十分诱人:3年内平均年嶄5万~10 万元,3年至5年平均年薪10万~ 2 0万元,享受国家各项保险福利待遇。 经过初试、复试,会计专业毕业得小君顺利进入郑州用友0不过,郑州用友并没有马上跟小君签订劳动合同,T 作人员告诉小君,因为她没有工作经验,需培训3个月。培训结束后'不在本企业上班,而就是推荐到客户企业工作, 都就是大企业,保证就是会计岗,一线城市得月工资可达到45 0 0元以上,在郑州工作可以达到3 5 00元以上?但 条件就是要缴纳1 2765元得町咅训费S 对于刚毕业得大学生来说这不就是一个小数目,小君犹豫了。这时候,郑州用友为她们提出了一个经济上得''解决方案〃一贷款。 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她刚毕业,没有收入,前4个月得贷款由郑州用友还,之后毎月由本人宦期偿还? “将来能拿到高薪,即便每个月还点钱也无所谓「考虎到实训期满后月嶄能达到3 5 00元以上,小君犹豫垠终 还就是同意了。随后,她与郑州用友签订了会讣培训就业协议,并与该企业介绍得借贷公司签订了借款协议,共贷款12765元? 小君说,当时她所在得会汁班有七八个人都贷了款。但没过多久,她们就后悔了。签字贷款后,钱从未打进她们得账户,公司此举也很可疑。但刚出校门得她们,觉得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得工作不易,所以慢慢放低了戒心。在贷款手续办完后,她们陆续进行?、培训” ?两个多月后'郑州用友开始为她们推荐企业,参加而试。 小君而试得第一家企业就是某知名公司,对方表示,试用期工资1 8 0 0元,转正之后2 3 0 0元,与之前郑州用友得承诺大相径庭。''要就是没有贷款,我能接受,可一个月要还900元贷款,剩下得钱根本没法生活。〃更让小君 不能接受得就是,到了企业后,她被安排得岗位不就是会讣,而就是导表员。没过几天,小君便辞职了。 随后,小君给郑州用友打电话,要求再次推荐工作?第二次,公司为小君介绍了一份财务经理助理得工作,试用期每月2500元,转正后3 000元,但而试之后,企业并未录取她。第三次,郑州用友又推荐小君到开封一家玻璃厂 做会ih但小君说,对方以她没有经验为由拒绝了聘用她. 工作一宜没安顿下来,小君却从201 5年12月开始,定上了还贷得日子。。?前5个月,一个月还2 0 0多元, 后来一个月要还9 0 0元,没工作没收入,还得张口找家里要钱还贷。"小君委屈地说。问题:请总结出该案例中有多少个求职得陷阱?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进入每年的5月份又都是大学生们求职的高峰时期。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接踵而来,这里面鱼龙混杂。据一项针对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显示,有70%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求职陷阱”,还有不少学生称有过“二次受骗”的经历。那么,怎样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规避“求职陷阱”呢? 案例1:“招而不聘” 马上就要从大学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历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 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专家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

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 案例2:“变相收费” 小谢是大四的一名学生,他在网站上发现了郑州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出乎小谢的意料,面试进行得十分轻松愉快,小谢和同学都很快通过了面试。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谢和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小谢和他的同学商量,觉得钱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于是就交了。交钱之后,公司负责人与小谢他们约好一周后签订协议。一周之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不能因为有些收费不高就接受了。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相收费”的公司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流动性强,看起来不十分正规;而且,公司进行的面试一般都比较草率,通过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这样的公司,求职者们应该坚决摒弃。 案例3:“虚饰岗位” 毕业生小林在大学时的专业是会计学,毕业的时候她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会计,招聘广告上写明了是招聘会计。经过

2023年求职陷阱案例

2023年求职陷阱案例 2023年求职陷阱案例 陷阱一“高薪”诱你搞传销 “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面对这样的诱惑,你会动心吗?两位表演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 陷阱二收保证金哄你买东西 有两名毕业生遭遇了这样的求职经历: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到成都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过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 个月,叫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誉保证金,但没有拿到收据。经过实践,他们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无法推销。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这套化妆品的销售价格是70至80元。原来,这家公司采用这种“招聘”办法,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化妆品。 陷阱三“没经验也可”引你入“套” 据了解,由于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这样将一些应届大学生挡在了“门”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常有“矮一截”的感觉。因此,当应届大学生在广告上看到“无经验也可”等字眼时,就会眼前一亮,不加思索地争着填写履历,对招聘公司的'背景则一概不问,最后可能吃亏。一名大学生填了表后,对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证金,屡次找工作受挫的他,毫不犹豫地交了这笔钱。半个月后,他被宣布走人,要求退还保证金,他却拿不出凭据。

陷阱四粉饰工种逼你辞职 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 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 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陷阱五骗了培训费就“炒”你 一名同学经职介所介绍,应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在与公司签订合同时,公司提出为了提高其工作业绩,公司将对所有新进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公司将邀请某某大学知名教授来讲课,因此这笔费用(280元)将由个人承担。当该同学犹豫不决时,对方工作人员劝说:“培训后,你终生受益,这笔钱出得值得。”听这一说,该同学想通了,便交了培训费,结果讲课的并非什么知名教授,当培训结束时,公司通知他:培训不合格,你被辞退了。 2023年求职陷阱案例 现场一:星级饭店招聘男女公关经理,无需工作经验,无学历要求;底薪200元,月薪可达数万元,具体根据个人所得小费而定。要求女身高165cm以上,男身高 180cm以上,长相好。 专家解读:这样的招聘广告往往是骗人或是让人加入色情行业。所以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盲目前往。 现场二:某企业招聘,把笔试或者面试地点安排在员工上班可见的醒目位置,或者特设招聘台,或者把笔试和面试时间安排在非员工工作时间。

求职陷阱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措施

求职陷阱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措施 陷阱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 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 的局道招聘。不要毫不防备的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单位。 陷阱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 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出现一个 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 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 训费,服装费等。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 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 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的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 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 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时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4、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不签订就 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 位及所在的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 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使用房,评审职称等。因此,单位不予

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6、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 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7、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 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1/4,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就这样,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实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如何防范求职过程中的陷阱?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求职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随着就业竞争的 日益激烈,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的脆弱心理和渴望找到好工作的愿望,设下各种陷阱,进行求职诈骗。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的求职陷阱案例,揭示求职陷阱的运作方式和特点,以提醒求职者保持警惕,避免成为求职陷阱的受害者。 二、案例分析 1. 虚假招聘网站案例 某求职者在一个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宣称某大型企业招聘大量人员,并提供高薪酬、福利待遇优厚等诱人条件。求职者通过该网站提交了个人简历和联系方式。随后,他收到一封看似来自企业的邮件,要求他先支付一笔“招聘保证金”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求职者怀疑该邮件的真实性,与企业进行了核实,结果发现企业根本没有发布过这个招聘岗位。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虚假招聘网站案例。不法分子通过制作虚假招聘网站和 招聘广告,引诱求职者上当。他们通过索要“招聘保证金”等方式获取非法利益。求职者应该警惕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提高辨别能力,避免在不法分子的陷阱中受骗。 2. 假冒猎头公司案例 某求职者收到了一封自称来自知名猎头公司的邮件,称他们正在为一家大型企 业招聘高薪职位,希望求职者提供个人简历和联系方式。求职者按照要求提交了相关信息,并很快收到了一封面试通知邮件,约定时间地点进行面试。然而,在面试过程中,求职者发现对方并不是真正的猎头公司,而是一伙诈骗团伙,他们通过冒充猎头公司的名义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用于其他非法目的。

分析:这是一个假冒猎头公司案例。不法分子利用猎头公司的名义,吸引求职 者提供个人信息,然后进行诈骗活动。求职者应该注意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猎头公司的信誉和背景,避免上当受骗。 3. 虚假面试案例 某求职者收到了一封面试通知邮件,约定时间地点进行面试。求职者准时赴约,但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对方并不是真正的公司招聘人员,而是一伙不法分子。他们通过虚假面试的方式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用于其他非法活动。 分析:这是一个虚假面试案例。不法分子通过伪装成真实公司的招聘人员,进 行虚假面试,以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求职者应该对面试通知进行核实,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公司的招聘流程和面试官的身份,避免落入陷阱。 三、防范措施 1. 提高警惕性:求职者应该保持警惕,对于过于诱人的招聘条件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轻易相信一些过于美好的承诺。 2. 多渠道核实:在接收到招聘信息后,求职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核实招聘信息 的真实性,如联系企业的官方电话、网站等,避免被虚假信息蒙蔽。 3. 注意个人信息保护:求职者在提供个人信息时要保持谨慎,避免将个人信息 泄露给不可信的第三方。 4. 深入了解企业和猎头公司:在与企业或猎头公司接触之前,求职者应该对其 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背景、信誉等,避免与假冒者发生接触。 5. 密码安全:求职者在使用招聘网站或其他求职平台时,应该设置强密码,并 定期更换密码,以保护个人账号的安全。 四、结论

2021年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xx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下面是由的关于求职陷阱案例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在求职的道路中谨防被骗。 如今,职场骗局的事例屡见不鲜,很多不法人员正是利用求职者求职急切和希望高就的心态抛售子虚乌有的职位骗取钱财。这些不法人员的手段多变,很多都是团队作案,很多高学历毕业生也没能逃过被骗的结局。 为了给正走在求职路上的你们敲响警钟,防止受骗上当,今天特意搜罗了几个典型的求职陷阱,为大家解读一下其中的骗局。 案例一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王日前通过中介介绍来到一家公司应聘。但令他奇怪的是,公司负责人对他的简历、学历并不太感兴趣,而只是让他支付230元的报名费,并承诺只要报名就可以上岗。 然而,当小王付清费用之后,却被告知没有通过面试,这才感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解析: 以招聘名义收取报名费是招聘骗子最常用的欺骗手法。这些公司在招聘时候常常不查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是要求求职者支付诸如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 一些中介和用人单位甚至招聘一些子虚乌有的岗位,以吸引求职者前往。如果有应聘者前往,就不仅要在中介公司支付介绍费,到公司进行“面试”或者被“录用”时还要缴纳报名费、手续费等。而当用人单位和中介公司装满了自己的“钱袋”之后,就会找出个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 Tips 如果你想通过中介机构求职,最好通过 ___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者知名的营利性中介机构求职。如果是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机构,一定要同时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或《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证照。在面试之前,最好能了解到公司的资质和规模。

毕业生十大求职陷阱案例分析(2)

毕业生十大求职陷阱案例分析(2) 陷阱六”试用期陷阱“又添新花样 近来发现极少数公司通过不断延长招聘信息有效期,招用新员工替代即将转正的员工以达到降低用人成本的目的,此种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有关权益。临汾市人才市场提醒广大求职者,用人单位通过延长招聘信息招”新人“换”旧人“,本质上还是玩着”试用期“陷阱的把戏。 案例: 吴先生,半年前应聘了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汽车驾驶员岗位。单位承诺3个月试用,试用月薪资为800元,转正后为1800元。经过面试后吴先生被单位录用,录用后发现该单位仍在外进行汽车驾驶员岗位的招聘工作。当吴先生按约定即将做满3个月,欣喜地以为可以转正时,却接到了单位的辞退通知,理由是招到了更合适的人。失业后的吴先生在查找新的招聘信息时,发现该单位仍然还在招聘汽车驾驶员。 专家建议: 一些用人单位变着法子延长招聘信息有效期,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打求职者”试用期“的小算盘。”试用期“一满,这些用人单位便辞退先前招的求职者,用新招的代替。如此,循环往复。 试用期,原本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双方为了相互了解而协商约定的考察期限。”试用“是双向的,用人单位”试“求职者,求职者也”试“用人单位,谁不满意都可以说”拜拜“.只因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整体就业形势趋紧,致使试用期成了用人单位的专利。少数恶意企业主甚至把试用期设置成敲诈求职者的陷阱,非法牟利的”黑心工具“. 专家指出,”试用期陷阱“一般多发生在一些小型企业。非法的恶意的”试用陷阱“为什么能够屡屡得逞?首先是求职者对国家现行

的劳动法律法规不甚了解,一切都以企业经营者的说法为准,这是 很危险的。根据《劳动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试用期应包括在劳 动合同期限之内,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员工在试用期内享有报酬权,月薪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即使有的老板不愿意与试用 工签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也同样受法律保护。求职者明确了 这些规定,也许就不大好蒙了。 虽然法律同时规定:求职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在 试用期内随意辞退求职者。求职者如果碰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向劳 动保障部门求助或举报,请求帮助维权。 陷阱七招聘岗位名称模糊名不副实 非保险类公司,通过招聘名为”储备人员“的岗位,吸引求职者前去应聘,在面试过程中方告知对方该岗位的实质是保险业务员。 此类岗位已经严重超出了该公司本身的经营范围,更有虚假嫌疑。 问工网提醒广大求职,在应聘一些岗位名称比较模糊的招聘信息时 要特别留意。求职者要在面试前和面试中了解用人单位和应聘岗位 的详细信息,以免陷入这些单位设置的”骗局“. 案例: 小方,近日应聘了某广告公司的”储备人员“岗位,由于小方大学里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觉得应该对口,且招聘信息上标注的薪 资价位也颇令他感到满意,小方立即向该公司投递了简历。但在面 试的过程中,该公司却不断地对其营销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问,并向 其介绍保险方面的业务。最终,在小方的追问下,该公司才承认其 实质是代某保险公司招聘保险业务员,招聘信息上标注的薪资也是 需要通过业绩提成才能达到的。小方顿感自己白跑了一趟,受到了 欺骗。 专家建议: 之所以保险推销员这一岗位在求职者中不太受欢迎,可能信用危机是主要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为了”掩人耳目“,就用一些比较动听、

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小心被套路!

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小心被套路! 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小心被套路! 找工作不可心急,也不能盲目的找,而是需要冷静分析,想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再做决定,每年毕业季都会爆出某某大学生求职被骗的新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小心被套路!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小心被套路!篇1 传销陷阱 小华看到了他高中时期好朋友小贝的邀请。小贝自称已经在他所在的城市帮他留意了一个好工作,陈刚毫无戒备地来到南方,见到了她的同学。第三天,她就被带去见“老板”。当天陈刚即被要求交纳3800元“入会费”。 受过高等教育的陈刚怀疑自己被骗进了传销陷阱,于是拒绝了“老板”的要求,考虑着尽快离开。但他的想法很快被察觉,被锁进了一间房里,钥匙也被夺走。 毕老师提醒: 传销,是指生产企业不进行店面销售,而通过传销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而传销,其实是指公司不生产任何产品,哄骗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入会交钱发展下线,该行为已经受到了国家的严令禁止。 虚假招聘陷阱 大学生李浩刚刚毕业在家中待业时,看到在网页广告弹窗中蹦出一份总经理助理的招聘信息。当看到某国企身份并月薪7000元后,她毫无戒备地联系了招聘信息后的联系方式。当面试过后,发现此“国企”是个20人不到的小皮包公司,安排的职位并不是月薪7+ 的“总助”而是个2000不到的“文员”的时候,她终于发现自己被骗了。 毕老师提醒: 将一切未知来源的诱惑挡在门外,天上不会掉馅儿饼,找招聘信息一定要到正规的平台查询!

当你在正规平台浏览到自己心仪的职位后,要先自己收集下此公司的基本信息,如:是否有经营许可证明、公司员工数量、公司主要业务和所在行业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充分了解此公司,还会在面试的时候为你加分哦~ 色情陷阱 王潇是北京的一名女大学生。想赚些外快的她立刻被一则“高薪诚聘男女公关”招聘信息吸引住了。 “你好,我想应聘女性公关的工作。”王潇拨通了招聘信息后方联系人王女士的电话。 “是一个人吗?为了保护你的个人隐私希望你保密。你带身份证到海亮大酒店面试,到后给我打电话,我下楼接你。”王女士电话中非常爽快。 王女士收取了王潇的2000元押金后,不到几分钟王潇就通过了面试。当王潇询问工作内容时,王女士解释称:“公关人员的工作只是陪客人喝酒、聊天,满足客人一些特殊要求。上班时间根据你的时间安排,工资按天结算。”此时的王潇发现情况不对,找机会迅速离开,当然,2000元也找不回来了。 毕老师提醒: 某些不法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方法欺骗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所谓的“高薪”是从事性服务后客人所给的小费。当遇到这类招聘信息时,一定要绕远,不要掉进不法商人的陷阱里。,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 就业协议陷阱 入职程序避免不了的就是签合同。由于大学生对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淡薄,使得一些企业钻了就业协议的空子,让没有工作经验的小白利益受损。 毕老师提醒: 以下情况,遇见下面这些情况你就可以直接对公司say goodbye 啦! ①用人单位不承诺与毕业生签合同;

2023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

2023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 范例一 暗收违约金 有些用人单位太黑了,签完协议后,实行卑劣的手段收取毕业生的违约金。一些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协议期间实行各种手段逼毕业生主动提出辞职,然后收取违约金。 借聘请做形象宣扬 一些原来形象不错或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企业也假借聘请之名,以因业务进展,年薪数万,分住房、投保等类似的丰厚待遇招贤纳士,实际是借聘请炫耀自己的品牌与实力。在聘请时,对求职者挑三拣四,有的干脆以条件不合格或人员已满为由,不收简历,还有一些只是在聘请会上宣扬的企业把收到的简历顺手扔到聘请会的现场。对于公司长期聘请一两个职位的,要当心是否借聘请会在做宣扬。 挂羊头、卖狗肉 事实上一些单位在人才市场挂羊头、卖狗肉,比方聘请时说招编辑、记者,实则是招广告业务员。广告上承诺供应的薪水,往往都比较高,很多求职者很简单为之所动,聘请单位经常挑出应聘者的种种缺乏,然后以此为理由来压低薪水。 长请长有。 一些职位空缺,常年累月都在报刊刊登广告,仿佛永久请不到合适的员工,请留意这可能是某些公司为测试市场动态、人力资源流淌状况的一种招数。

刊登次数过频。 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聘请广告,说明该企业聘请的人数多且急,求职胜利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待遇不好,很难招到人或招到人后留不住人,应三思而行。 急聘的背后。 某些公司附加急聘大量求聘等字眼,目的是借助广告大量吸纳新人,在录用后的短期内再淘汰不合适的员工,原来人拣你,你拣人实属无可厚非,但是打工仔切勿胡乱申请,以免上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当。 眼下,高校毕业生求职热潮已慢慢绽开。站在求职大门门口处的莘莘学子,既要承受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又有可能一不当心就掉入求职陷阱,真可谓雪上加霜。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呼吁:为高校生找工作“减负”,首先要警惕高校生求职陷阱,切实为他们营造平安的求职环境。 吉林省建筑工程学院石磊在求职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事。一天,石磊的手机显示了一个生疏号码打来的电话,接听后电话里传来难听的'咒骂。石磊挂断电话后,同样的号码再次打来。如是,电话打了5次,每次都是咒骂声。忍无可忍之下,石磊关闭了手机电源。其后,石磊在外地的家中接到电话,说他被捅伤,头部严峻出血,需要3万元手术费和家人签字做手术,要在半个小时内到长春。 石磊家人接到电话也很怀疑,询问对方如何得知家中的电话号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解析3篇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解析3篇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解析1 陷阱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局道招聘。不要毫不防备的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单位。 陷阱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4、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

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使用房,评审职称等。因此,单位不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不将承诺写入合同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6、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7、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1/4,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就这样,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实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 又到毕业生求职季,由于应届生缺乏经验,许多公司会趁机钻空子利用应届生。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一) 案例1:“招而不聘” 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 历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 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 不到人呢?” 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著名职业咨询师谢伟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 案例2:“变相收费” 小谢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某专业大四的一名学生,他在网站上发现了郑州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 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出乎小谢的意料,面试进行得十分轻松愉快,小谢和同学都很快通过了面试。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谢和 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小谢和他的同学商量,觉得钱不是

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于是就交了。交钱之后,公司负责人与小谢他们约好一 周后签订协议。一周之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不能因为有些收费不高就接受了。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 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相收 费”的公司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流动性强,看起来不十分正规;而且,公司进行的面试一般都比较草率,通过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这样的公司,求职者 们应该坚决摒弃。 案例3:“虚饰岗位” 北京城市学院的毕业生小林在大学时的专业是会计学,毕业的时候她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会 计,招聘广告上写明了是招聘会计。经过简单面试后,小林被录取了。但当她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 公司的运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职岗位。于是小林就被分派到街区做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公司迟迟不肯确定何时让小林回到会计工作岗位上。一段时间 之后,小林无法忍受,只好提出辞职。公司以违反合约为由,要求小林支付违约金。 小林的经历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一些 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玩弄“文字游戏”,用一些听起来职位很高的虚职招聘大学生做业务员。此外,在面试的过 程中以及与招聘单位的具体接触中,求职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导语:求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对求职陷阱的担忧,以下为大家了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防患于未然,不要掉以轻心~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陷阱一、广告噱头骗骗人广告噱头骗骗人,收取费用“吓死人” 近来发现极少数培训机构或培训公司以发布招聘信息为名,通过在招聘信息中撰写诱人广告用语,实则为其所谓招聘的岗位所对应的培训课程进行宣传,甚至向求职者推销培训教材及相应的产品。临汾市人才市场提醒广大求职者,这类单位往往抓住求职者渴望高薪,并希望短期即能速成的心理,推出一些销售、创业类的培训课程,将从事这些工作所得报酬进行夸大描述, 并配以一些诱惑性的话语,吸引求职者前去培训,以到达收取培训费和推销商品的目的。 案例:某商贸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条岗位名称为“网络销售员” 的招聘信息,并在岗位描述中写道“网络销售的成本相当的低,开展的费用又相当的小,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费用。只要在家有一台电脑即可进行自己的创业之路,很多通过网络至富的人,起初都是白手起家,慢慢的自己就做起了大老板。网络销售不仅仅成本低,而且利润非常丰厚。只要您能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走下去,必然成功! ”通过分析网络销售的好处,吸引求职者对网络销售员的工作的兴趣,随后的话

语便显现出其真实目的如果您觉得对自己有信心,网络绝对是 让您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专业最完善的培训,让您在网络销售过程中更快人一步,解决您在网络销售中的不必要的麻烦。公司还将提供您大量产品,无需您自己进货。” 专家建议:许多人会为案例中的这样一条极具诱惑力的招聘信息所吸引,对“网络销售”蠢蠢欲动,然而细细想来,便很容易识破这样一个骗局。 1 、作为一家商贸公司,对外培训远远超出了其经营范围。如果是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其培训完全是合理合法的,大可通过广告媒体发布培训信息,而不用借助招聘渠道用招聘作为幌子。 2 、一眼就能看出招聘和培训都是这家公司诱以赚钱的美丽外壳,求职者涉足其中后,其培训收费可能相当“野豁豁”,而且“网络销售”本来就十分虚拟,这样的培训又无凭无据,一旦发生任何问题,求职者或培训学员将无从求助。 3 、“公司还将提供您大量产品,无需您自己进货。”甚至有向求职人员推销商品之嫌。 4 、目前,还有部分不法的培训机构,为了拉揽培训生源,通常会和企业人事勾搭成“连裆模子”,由企业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对应聘的求职者以参加其指定的培训机构的培训作为录用条件,当求职者支付培训费用并参加完培训后,企业再以种种理由拒绝录用。 从以上四点即可看出此类企业并不是以招聘为目的,同样也不会真心实意为求职者传授技能,只是通过招聘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吸引求职者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