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新闻专业主义

一篇文章读懂新闻专业主义
一篇文章读懂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基础篇

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理论。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

义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

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

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告服务”的一种理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

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的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传统上,新闻不是专业(profession),新闻工作者不被认为是“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专业人士是指有专门知识并组成特定行业的人,他们

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体面的职业,受人尊敬,社会地位较高。】最初的新闻工作

者来自印刷行业的发行人或工人、学徒,是一些东奔西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

社会形象不好,经济政治地位也不高。

当然,除了专业之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

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新闻专业主义追寻简单的事实——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al)立场上,以客观的方法报道新闻、反

映观点。

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体系,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

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而良好的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

重要资本之一。作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事实、观点的反映者,归根结底,新闻事业

是以它的公信度立足的。

对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也有许多需要破除的“神话”。

客观性被认作“负责的新闻业”的标志。但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高度选择

后的解释,新闻事实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无价值判断的对真实世界的纯客观的

反映。其次,西方学者根据大量证据也指出,某些客观报道本身便是有偏见的,尽管这种偏见往往是隐含着的,不易察觉的。

新闻媒体独立性是西方媒介社会地位的基石。但西方新闻媒介对政府的“监视”是一种“小骂大帮忙”,本质上是为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服务的。此外,

新闻媒介自身的快速发展、日益膨胀,使得“第四权力”成为了一个无人能够监

督或制约的存在。

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

1.新闻专业主义最基本的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

2.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

益集团的宣传员;

3.新闻专业主义认为新闻从业者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主导社会的价值理念;

4.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以科学、理性、标准评价事实的真伪,不臣服于政治权

威或经济利益;

简而言之,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向公众

提供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

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

1.客观性

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同时,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把关”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

恶进行选择。

2.真实性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能仅达到部分真实或细节真实,而且必须达到整体真实。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线,失去了真实,客观便无

从谈起。

3.独立性

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

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臣服或

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4.自由性

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知情权)。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西方新闻界也历来以此自诩,在“自由多元”的西方社会,强调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和“多元”,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最主要的新闻职业

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的局限性:

1.记者们不愿指责违反专业标准的同行,职业协会经常会形成封闭式的团体。

2.专业标准可能过度抽象和模糊,难以被贯彻执行。

3.媒介的专业化不包括专业训练和专业执照标准。

4.媒介从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拥有较少的独立控制权。

5.违反专业标准很少有立即可见的后果。

进阶篇

进阶1:新闻专业主义的中国适用性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主要职业规范,但这一理念来到中国

却“水土不服”,学界异常兴奋,业界对此嗤之以鼻。在中国,媒体是党和政府

的喉舌,要遵循党性原则,要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媒体的宣传责任与新闻

专业主义的信息传递发生冲突。

新闻学研究大佬李良荣指出,中国的新闻报道是“用事实说话”,就是用事

实做宣传、摆事实讲道理,思想性是新闻的核心。体现的是一种宣传没收、劝服

模式,而非新闻模式。

当然,中国社会同样需要信息传递,我们的新闻媒体也有着信息传递的功能

存在,所以“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只能够适用于报道层面”。李良荣大佬还指出

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适用范围:第一,向社会公开传递信息的媒体才能谈新闻专业主义。第二,新闻专业主义只适用于专业的新闻机构,即高度组织化的常设机构。第三,新闻专业主义适用于严肃新闻的传递,不能用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八卦新闻。

进阶2:社会化新闻生产情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常见的考试题目如“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公民新闻的崛起与新闻专业主义”“后真相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等等,考察的点在于新闻专业主义在社会化生产情境下的适用性(变化、冲击、挑战等)。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如何,信息传播的形态就三种:一是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新闻机构或平台,二是面向小众传播的个人或组织,三是个体对个体的信息传播。那可做具体分析:

前提: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

第一种形态: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新闻机构或平台必须且一定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向社会公众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

第二种形态:面向小众传播的个人或组织,其信息传播本身就有一定的偏向。就像《我不是药神》中的假药贩子张长林,在“讲座”上忽悠病人的信息都是严格“把关”筛选之后的;再入某些粉丝群体,都是基于观点认同而聚集在一起,其中要想做到信息传递的客观、公正、全面既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

第三种形态:个人对个人的传播,虽然人与人之间要真诚,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变数较多。为了不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新闻专业主义也是必须要坚持的。

既然传播形态就这三种,我们来看一看社会化生产情境的新情况,即新媒体发展与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体理论上确实给了每个人一个“话筒”,可以传递信息。以微信、微博来说,微信是基于朋友圈构建的传播体系,朋友圈的信息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信息传播,其传播的内容中既有信息、也有情绪,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因此,该不该以及如何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因时因事而异。

但是,一旦个人决定创办微信公众号传递信息后,微信就跟微博一样,成为了个人对全域进行信息传播的一个平台,就成为了“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公民新闻)这样一种状况。其中探讨的既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但更多的是对公民媒介素养的批判。

再进一步,在后真相时代,尽管公众不断呼唤真相,但他们其实并不在意于是否最终可以得到真相,这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更大挑战。专业新闻的一切价值都基于对真相的宣称与公众对真相的需求之上。当公众不再需要真相,而是宣泄表达情绪之时,新闻专业主义的命运变得不可预期。

进阶3:事实核查(fact-checking)与新闻专业主义

西方的“事实核查”(Fact Checking)制度,是指一些媒体为了确保所刊载、发布的事实准确无误,而设立专门的事实核查部门和专业的“事实核查人”(Fact-Checker),以便对媒体的内容生产进行严格的把关与管理。其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在新闻作品发表或发布前,对其中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估。二是由博客或媒体组织在新闻已经发表或发布之后对其真实性所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公布于众。

在如今新闻被碎片化、无逻辑的新闻线索取代,也便有观点认为现在客观性不再是核心问题,而核实真相成了首要问题。问题在于,对于专业新闻从业者而言,时效性和准确性二者不可兼得,核实真相在同步传播的时代已经变得尤为艰难。这些原因导致了第二种意义上的事实核查的出现。

就此看来,事实核查成为了保障新闻客观性和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把利器,记者“抢新闻”,以及事件自身的复杂性,使得记者在报道刊发之前在一定时间内将事实核查清楚很困难。当然,报道刊发前的事实核查必不可少,而报道刊发后的事实核查同样重要,通过对已刊发报道内容事实的核查,也能贯彻“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呈献给受众”的新闻工作宗旨。换言之,事实核查成为了一种保护新闻专业主义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报道后的事实核查,倘若真的查出有不符合事实的地方,其冲击的是记者和媒体机构,而对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维护,警醒记者和媒体机构在后续的新闻工作中恪守新闻专业主义规范。

新闻评论范文最新

新闻评论范文最新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闻评论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闻评论范文201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一大早,位于三全路与丰庆路交叉口西南角的“羊肉哥全羊老店”里,本报持续关注的“羊肉哥”孙合理,已经和妻子刘晓爱及周口太康老家赶来的表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一年一度的派发爱心羊肉活动又要开始了。 “从2010年,我骑着三轮做生意向环卫工、残疾人、贫困家庭赠送烧饼夹羊肉串至今,派发爱心羊肉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8年,每年元旦和母亲节两个固定时间,派送羊肉累计超过2000斤,加上捐赠的现金,总价值将近10万元。”孙合理向前来采访的媒体介绍自己的公益历程。 上午9点整,孙合理夫妇将铁架子和长桌子搬到店外,并将一扇扇羊肉挂在铁钩上,然后进行分割。 一旁的小音箱播放着歌曲《爱的奉献》,在寒风中让人感到温暖。 今年和往年一样,派发110份新鲜羊肉,寓意一心一意。“这些羊肉都是山羊肉,专门从我太康老家采购的,吃的都是无添加的天然饲料,鲜美筋道而没有膻味,为的就是让大家吃上放心的羊肉。”孙合理对自己家的羊肉很有信心。

上午10点,集中派发的时间到了,不少环卫工、残疾人和低收入居民已经在现场聚齐。孙合理和表弟将羊肉分割并称重,刘晓爱负责装袋和分发,每份为一斤。 据一知情人称,其实孙合理去年从之前的小店搬到这里后,并没有赚到多少钱,现在还有外债没还清。 那么,孙合理为什么还要坚持做公益呢? 孙合理的母亲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且精神失常,父亲患肺癌病逝,无奈之下,他小小年纪就来到郑州打拼,最先是在一家饭店当学徒,学得一手烧烤羊肉的绝活。8年前,孙合理开始在陈寨花卉市场附近摆摊卖烧烤,其间,看到残疾人乞讨,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残疾的母亲,非常感慨,便将个人经历写到牌子上,挂到烧烤车上,遇到残疾人都会拿出烧饼和羊肉串让他们充饥。后来又扩大到关爱环卫工和其他困难群体。 当日,前来领取免费羊肉的残疾人等群体,还领到了爱心企业提供的每人一瓶补酒。 有人说他是做秀,孙合理:这个“秀”一定会做下去 “我到‘羊肉哥’的店里领羊肉已经是第四年了,这家的羊肉确实好吃,回去包饺子或者炖羊肉,也有迎接新年的心情。谢谢孙老板的爱心,我们一定把工作干得更好,对得起这份关心。”环卫工苗师傅说。 为了这次派发活动,孙合理一共采购了6只羊,除现场凭

经典文章摘抄

经典文章摘抄 经典文章摘抄 经典文章摘抄,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以下的经典文章摘抄范文,很值得阅读哦。 经典文章摘抄【1】 1、生命从来不是公平的,得到多少,便要靠那个多少做到最好,努力的生活下去。《我们不是天使》 2、聪明人,无谓争意气。《连环》 3、爱一个人决不潇洒,为自己留了后步的,也就不是爱《星之碎片》 4、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我们不是天使》 5、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开到荼蘼》 6、行乐及时,上天给你什么,就享受什么。千万不要去听难堪的话,一定不去见难看的人。或者是做难做的事情,爱上不应爱的人。《电光幻影》 7、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对成长都有益处。《花解语》 8、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绝对是个人才。《变形记》

9、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自然而然的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的前半生》 10、做一个女人要做得像一副画,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试完了又试,却没人买,试残了旧了,五折抛售还有困难。《喜宝》 11、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忽而今夏》 12、麻烦来找你,你才去应付它,如不,任它沉睡《花解语》 13、我也想清楚了,婚姻根本就是那么一回事,再恋爱得轰动,三五年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下班后大家扭开电视一齐看长篇连续剧,人生是这样的。《独身女人》 14、做人要含蓄点,得过且过,不必斤斤计较,水清无鱼,人清无徒,谁又不跟谁一辈子,一些事放在心中算了。《蔷薇泡沫》 15、通常吸引男人的是这种冷漠,但是男人终于娶的是仰慕他的女人,没才干的女人靠嫁人过活,有本事的女人靠自己过活。《城市故事》 16、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我的前半生》 17、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绝对是个梦》

最新新闻评论范文最新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闻评论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评论范文 201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一大早,位于三全路与丰庆路交叉口西南角的“羊肉哥全羊老店”里,本报持续关注的“羊肉哥”孙合理,已经和妻子刘晓爱及周口太康老家赶来的表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一年一度的派发爱心羊肉活动又要开始了。 “从2010年,我骑着三轮做生意向环卫工、残疾人、贫困家庭赠送烧饼夹羊肉串至今,派发爱心羊肉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8年,每年元旦和母亲节两个固定时间,派送羊肉累计超过2000斤,加上捐赠的现金,总价值将近10万元。”孙合理向前来采访的媒体介绍自己的公益历程。 上午9点整,孙合理夫妇将铁架子和长桌子搬到店外,并将一扇扇羊肉挂在铁钩上,然后进行分割。 一旁的小音箱播放着歌曲《爱的奉献》,在寒风中让人感到温暖。 今年和往年一样,派发110份新鲜羊肉,寓意一心一意。“这些羊肉都是山羊肉,专门从我太康老家采购的,吃的都是无添加的天然饲料,鲜美筋道而没有膻味,为的就是让大家吃上放心的羊肉。”孙合理对自己家的羊肉很有信心。 上午10点,集中派发的时间到了,不少环卫工、残疾人和低收入居民已经在现场聚齐。孙合理和表弟将羊肉分割并称重,刘晓爱负责装袋和分发,每份为一斤。 据一知情人称,其实孙合理去年从之前的小店搬到这里后,并没有赚到多少钱,现在还有外债没还清。 那么,孙合理为什么还要坚持做公益呢? 孙合理的母亲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且精神失常,父亲患肺癌病逝,无奈之下,他小小年纪就来到郑州打拼,最先是在一家饭店当学徒,学得一手烧烤羊肉的绝活。8年前,孙合理开始在陈寨花卉市场附近摆摊卖烧烤,其间,看到残疾人乞讨,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残疾的母亲,非常感慨,便将个人经历写到牌子上,挂到烧烤车上,遇到残疾人都会拿出烧饼和羊肉串让他们充饥。后来又扩大到关爱环卫工和其他困难群体。 当日,前来领取免费羊肉的残疾人等群体,还领到了爱心企业提供的每人一瓶补酒。 有人说他是做秀,孙合理:这个“秀”一定会做下去 “我到‘羊肉哥’的店里领羊肉已经是第四年了,这家的羊肉确实好吃,回去包饺子或者

《南方周末》: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与创新

《南方周末》: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与创新 约五年前,学界关于中国新闻是否有提“职业化”必要有过一波讨论,最终没有结论。而在此之前,《南方周末》从实际出发,避开“职业化与党性原则是否有冲突”的争论,明确在内部加快“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 《南方周末》所强调的“新闻专业主义”,以承认新闻操作是一件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前提,探索提升新闻操作水准的方法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探索有益于提高新闻专业水准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探索通过专业水准的提升带来新闻产品和媒体的整体创新。 多年实践表明,《南方周末》的新闻专业主义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因坚持新闻专业主义,获得了一轮发展的动力。《南方周末》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可从报纸理念变迁、采编团队管理模式、新闻操作的创新三个角度去了解和把握。 彰显专业主义的报纸口号 《南方周末》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份市场化的报纸,故而一开始,就有着自我定位意识,创刊之初“服务改革,激浊扬清”,为采编团队厘清了使命,形成鲜明的题材指导,对市场也是一种报纸特征的宣示。 上世纪90年代末,《南方周末》以现代营销的方式,正式启用“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口号(SLOGAN),其后,十几年时间内,共更换了三次口号,依次是“深入成就深度”(2001年~2002年)、“记录时代进程”(2003年~2006年)、“在这里,读懂中国”(2007年至今)。 梳理这些口号,可以看到《南方周末》这份报纸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改革从普遍受益的第一阶段走出,改革的失意者逐渐被抛甩出改革的主流,成为“弱势群体”。那一时期,社会保障体制尚未成形,法制建设还处于发展期,主流舆论未能有效及时地关注这一社会变化,于是,为“弱势群体”说话,针砭时弊成为社会最需要的媒介服务。其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时,《南方周末》以“深入成就深度”、“记录时代进程”来自励,同时也在传达,认识时代必须秉持“深入”的态度,安于记录的本分。2006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财富性增长,“复兴”成为民族愿景,但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却让人看不清,这时《南方周末》提出“在这里,读懂中国”,激励自己与读者一起去发现真实的中国、揭示真实中国的发展逻辑。 其次,统观《南方周末》的口号,可见这份报纸时刻未忘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而口号的变迁也折射出对新闻专业主义内涵理解的逐渐深入。上世纪90年代末,《南方周末》编委会在以弱势关怀、针贬时弊为努力方向时,就告诫团队,“要高度警惕市场与权力”,这实际上是要求新闻能够坚守客观公正,坚持对社会国家发展有益的专业取向。随后,“深入成就深度”、“记录时代进程”时期,《南方周末》对内对外都在宣示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及如何做。“在这里,读懂中国”更是明确了新闻、媒介为读者创造价值的专业使命。媒介是一种信息服务提供者,其市场本质,是为服务对象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越稀缺,媒介的价值也就越高。当下中国最稀缺的价值是什么?是中国要用40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社会、人心发生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让国人、海外的人都无法看清中国的发展状况和逻辑。“读

经典散文经典文章大全

携一份美好幽居禅意里 清晨醒来,打开窗帘,一抹慵懒的阳光照进来,暖暖的,柔柔的,时光瞬间变得温婉静美,打开音乐,沏一杯花茶,躺在床上,暖阳淼淼,茶香淡淡,音乐袅袅,闭上眼睛,嘴角轻轻上扬,算是对着光阴的镜子,和自己撒个娇。 时钟滴答滴答,一秒一秒的走着,毫无表情,不缓不急,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或许,有很多事情,我们会缅怀,会留恋,会铭刻,会珍藏,但那还是属于过去,还是被盖上了刻有“曾经”两字的印章,来不及细思量,来不及描绘,来不及逗留,转瞬即逝,洒下一地落英碎碎念,留下一串心语声声慢。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一时刻,如果可以,不要等! 人生没有预定的轨迹,一切都在不确定中前行,你根本就无法预知明天会是什么样,好想把日子过成诗,爱为主题,幸福为背景,思考为主线,微笑为韵脚,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雨霜雪露为载体,经历和感受为表达方式,想象和幻想为延伸,时光温婉,岁月静好,让生活充满美妙旋律。至于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不爽就让沉默来掩埋,让雨雪去消融,不论怎样,都不能让灵魂发出惨淡苍白的声音,哪怕是孤独轻影茕茕孑立,也要播一曲梵音,在柔和典雅,清澈湛寂,明净清幽的音乐中,把寂寥坐穿,把浑浊驱散,在心间开出一朵莲。

向往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于心间修篱种菊,在一山一水间领悟悠幽禅意,滋养灵魂,静居幽谷,晨霭缭绕,晚霞轻舞,幽竹拔节,翠林窸窣,溪水潺潺,泉水叮咚,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青苔萋萋,煮一壶茶,揽一抹暖阳,铺一卷唐诗宋词,摊一纸素笺,于文字间追寻一份淡然优雅,不去考量对错好坏,不去思忖是非曲直,守望一个不老的传说,典藏一份徜徉在生命里的馈赠,静看烟火悠悠绕山腰,聆听雨声淅沥诉缠绵,悦赏白雪飘飘任逍遥,清风朗月,云卷云舒皆美画,花开花落,风吹叶落尽诗意,只要有爱,世界就不会一片荒凉,只要有情,满眼都是潋滟清波,一路风光旖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空灵的境界,不染世俗,不受困于贪念囹圄。一份真情,种在心田,汲取日月精华,沐浴甘甜雨露,根深叶茂,葱茏浓郁。历经岁月沧桑,风虐霜寒,一年又一年,收了又收,几度轮回,滤掉了浅薄,滤掉了浮华,滤掉了嗔痴,滤掉了怨恨,滤掉了冷漠,剩下的大概就是慈悲了吧!轻如云,重如山,浅如白,深如黑,柔如水,坚如石,如天对地,雨露对花朵,无声无息,无私无欲。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郑微在结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咋一听,觉得够矫情,细想锥心不已。爱就是爱了,一个人的事,无关他人,无需回应,无需复返,正如山川的静默不语,河流的奔流不息。需要经过多少沉淀,才会有如此厚重绵延的感悟?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无之间,一切在心。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谈新闻报道体裁分类

不同新闻写作的教材书,对新闻报道体裁大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给初学新闻写作的学生或爱好者带来不少困惑,其实也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感到难解的问题。 一 在新闻体裁的传统划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依据这些划分方法,对不同体裁的界定、区分仍很困难。如综合消息(或长消息)与通讯、深度报道,新闻特写与通讯,描写性消息与特写等等。 第二、对一些功能、性质相近的新闻作品,以不同的体裁进行界定、归类也是没有意义的。仍以综合消息与深度报道为例,两者都是运用大量的事实材料,包括大量的新闻背景,对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两者都可以说既有综合的特征又有深度的特征。一般来说,综合了才有深度,或者说要有深度就必须综合。这样的区分反而让一些写作者犯糊涂,难以适从。 第三、有些教材的划分方法,在理解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如《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把新闻体裁归为上下编,即消息和通讯。在消息的编类中包括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在通讯编类中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专访、新闻特写。这个方法很简明,但也有些欠妥,如把分析解释性的新闻作品归为消息类,就会与该书中所说的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就是简要、概括地反映事实这一说法自相矛盾。 第四、对新闻进行体裁分类,其目的是服务、方便于写作。这一点与其他文体并无区别,但在新闻写作中重视却不够。 在《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周胜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一书中,作者指出,区分不同报道体裁的依据是表现手法、口吻与人称、结构布局。不同的新闻体裁中,这些因素的构成是不同的,这种判断主要缘于对不同体裁进行的分类比较,是一种结果。要能有效地成为我们进行新闻写作的手段,我们首先要认清新闻报道的目的,因为目的决定方法和手段。况且,以这些依据去区分一些文体,如上文提到的综合消息与深度报道仍比较困难。 二 在初步学习新闻写作时,一个让多数人为难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告别以前的写作习惯、定势,许多人在写作中不知不觉走上以前写作的路子,写出来的像记叙文、小说或散文。究其根子,仍在于作者没有十分明确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这种目的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大概说来,新闻报道的目的主要分三类。一是告知读者是什么,二是告知读者为什么,三是向读者宣传一个道理,对他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按照这三个目的,可以把新闻报道的体裁分为客观性报道、述评性报道和宣传性报道三大类。下面对这三类体裁略作一些说明。 1、客观性报道。客观性报道是指客观叙述事实,作者不进行任何主观评论,报道目的主要是让读者知道“是什么”。报道只提供事实(包括作为别人的言论的事实),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旁观者,不发表个人意见观点,强调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其主要功能是让读者了解这个事实,由他自己对该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客观性报道包括消息、专访、调查等体裁。消息分为简讯、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等。 2、述评性报道。述评性报道是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加入适当的议论,以揭示反映事实的本质、作者的态度看法。这种报道是让读者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知悉为什么、及将来会怎么样。述评性报道强调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 我们所说的新闻述评、特稿、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特别关注等等都可以纳入这种体裁类型,这些报道的共同点就是可以有作者的主观性评论。再细化功能,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分析说明解释(原因)、总结判断(经验、性质、影响)、预测(趋势、走向)。 3、宣传性报道。宣传性报道是指围绕特定的报道主题,通过对事实材料进行有意识的

经典散文-经典文章大全

经典散文/经典文章大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漆漆一片间,亮亮一点光。独舞池塘边,伴我入梦乡。”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经常念这样的儿歌。我们也都知道儿歌唱的是萤火虫。在空旷的山野里、小院的梧桐树下、村口的柴垛子里、池塘的草丛里、乡野的地畔头,萤火虫是随处可见的。从夏至秋的夜晚,伙伴们成群结队不知疲倦地追随着那些在低空中轻轻飘飞的萤火虫,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我们追啊,赶啊,仿佛小小的萤火虫就是童年黑夜里最明亮的灯光。曾经那样的夜晚不知陪我走过多少,那样的黑夜不知扑捉了多少只萤火虫。时光渐远,那些儿时的往事像珍珠一样,串接在记忆的门扉里至今璀璨夺目。

小时候,我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候的乡村淳朴得像一幅山水画,人们的生活清净简单,在我心里仿佛是一首纯净的田园牧歌。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在乡下我们能见到很多种小昆虫,萤火虫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离我家不远处有一方池塘,夏天的时候,池塘边长满了野草,到了晚上,田野里、池塘边的草丛上空萤火虫飞来飞去,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灯笼,照耀着恬静的乡村。有了这些萤火虫,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便有了很多趣事。那时整个村子里只有三台电视机,夏天的晚上,人们常聚在村头的树下,拉拉家常,说说笑话。我们这些孩子便跑到野地里去扑捉那些漫天飞舞的流萤,因看到萤火虫身上的发光体总是让我们感到好玩。我们走在水塘边,看萤火虫的倒影在水中一闪一闪,我们数着天上的星星,也数着水塘上面飞舞的流萤,一只,两只,三只…… 在迷人的夏夜里,我们结伴而行去野外扑捉萤火虫。去之前,妈妈会给我

们准备一个透明的瓶子,我们便蹦蹦跳跳地奔向池塘。晚上,月光明媚、星光灿烂,我们轻快地奔跑着,凉风在耳边呼呼飘过,仿佛在为孩子纯真的梦想助威。许多萤火虫从我们面前飞过,在深蓝的夜空里一闪一闪的,煞是可爱,它们轻盈的身影伴着我们童年的梦一起装进了透明的瓶子里。 我仔细地观察过,那些萤火虫的飞行速度都比较慢,由于时刻发出亮光,所以飞行轨迹十分明显。只要我们发现亮光,十有八九都能扑捉到萤火虫。如果它停息在小树上或草叶上,我们就直接用手去扑捉。因为萤火虫身体娇弱,有时候稍不留意便会把它们捏伤,很快会死掉。那时候,我们只知道玩,压根也不觉得死掉几只萤火虫有什么可怜,反正乡村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永远也扑不完捉不尽。有时候,我还会荒唐地想:要是萤火虫能像秋蝉的体型那么大该多好,那样我们可以把捉来的萤火虫当电灯使了。

新闻评论之编辑部的文章

---------------------------------------------------------------范文最新推荐------------------------------------------------------ 新闻评论之编辑部的文章     以报纸编辑部名义,代表报纸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的评论形式。它的内容含量一般比社论更大,篇幅比社论更长,涉及和论述的问题更全面,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与社论一样,时间要求不如社论迫切。    《实例》    李登辉搞“台独”是台湾最大的危险    《人民日报》编辑部《解放军报》编辑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和南海进行发射导弹训练的公告发表后,台湾岛内一片混乱。台湾海峡出现的紧张局势,完全是由李登辉鼓吹“台独”、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倒行逆施造成的。真正的危险是听任李登辉继续搞“台独”,破坏祖国的统一。这将给2100万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也绝不允许的。    早在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的诚意,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希望突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心愿,这八项主张引起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赞许,他们呼吁台湾当局以“前瞻的视野,理性的态度,务实的作用,作出善意的回 1 / 6

新闻学十大经典著作解读

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上) 一个学科的构成,有史论和应用三个方面。传播学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受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传播学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笔者从国外图书馆大量的传播学英文原著中,选了10种学界推崇的经典著作,不揣冒昧,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解读,推荐给中国读者。 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

最新新闻评论范文800字

娱乐圈明星李宇春到北京大学作演讲。一首歌,几句话竟然引起强烈的反响以致场面失控,人群骚动。不少人认为,大学的讲堂只能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然而,在我看来,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分庭抗礼的。大学讲堂是传播文化的地方,自然应该海纳百川,切不可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 (从北大办学历史与办学宗旨看,)北大从来就是一座包容各种“偏才怪才”的学府。蔡元培老校长以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的沈从文,包容了批评他的鲁迅,接纳了低学历的陈独秀直至梅兰芳走进北大讲堂,金庸、周星驰纷至沓来,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蔡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什么当李宇春接踵而至时,却遭来如此非议?况且,北大讲堂毕竟不是茶馆,北大校长不会是不假思索心血来潮就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所以说,李宇春走进北大,并不是伤学堂大雅的事,恰恰体现了大学对文化一视同仁的原则。 而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看,“文学”与“艺术”,亦或是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从来就没有什么贵贱高低的区别。大学培养出的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专家。如果单从知识来取人而顺理成章地认为“文学”即“最高层次的文化”,显然让莘莘学子贻笑大方。艺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传播。李宇春的艺术表演,也是对文化的传播,有何不可? 如果从明星的角度去看,他们带给大众娱乐,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果说大学讲堂是严肃的,是容不得任何通俗文化的深不可测的学府,那倒不如说那是监狱。专家、教授在讲堂上只要严谨、求实,那就是对学子负责。一个明星用歌声带给他人慰藉,让他们领悟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不也是对学子负责吗?不能硬为“学术”与“娱乐”强制划清界线,更不能因为人的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 一件平常的事情竟然可以炒得如此沸沸扬扬,可见社会上对“大学”的理解迥异的大有人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讲堂不是旧时的金銮殿,本身没有那么神圣。文化是与时俱进,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只要是对学子负责的演讲者,大学讲堂的门都会为之敞开。 时事评论背景: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时事评论观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

一篇文章读懂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基础篇 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理论。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 义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 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 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告服务”的一种理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 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的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传统上,新闻不是专业(profession),新闻工作者不被认为是“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专业人士是指有专门知识并组成特定行业的人,他们 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体面的职业,受人尊敬,社会地位较高。】最初的新闻工作 者来自印刷行业的发行人或工人、学徒,是一些东奔西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 社会形象不好,经济政治地位也不高。 当然,除了专业之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 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新闻专业主义追寻简单的事实——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al)立场上,以客观的方法报道新闻、反 映观点。 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体系,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 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而良好的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 重要资本之一。作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事实、观点的反映者,归根结底,新闻事业 是以它的公信度立足的。

新闻专业主义研究

读《新闻专业主义研究》后的几个问题 一条新闻的诞生是多方权力角力的结果,新闻场域与政治场域的妥协,经济场域与新闻场域的较量,同时还有新闻场域内部的斗争。那么代表新闻场域力量的新闻专业主义在角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国内学者陆晔和潘忠党的观点。两位学者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传媒是社会的公器,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任何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3)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4)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是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在这里,摘抄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五个标准,因为它将指导我批判地看待媒介的实践问题。 在任何一个国家,政治权力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无一例外,政治权力最终要战胜新闻专业主义。其实,在中国的媒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以前媒介作为党的宣传者,虽然现在,媒介在向为公众服务,社会公器角色的转变,但是党管媒体还是没有改变。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作者引用最多的案例均来自国外,引用国内案例且都不点名道姓,并且没有做深入的分析,我想从侧面可以认为是国内的新闻不够自由。很多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官方介入调查,最后有些结果总不了了之,又或者是从和谐的角度出发,并没有公布事件的结果。因此,学者们对很多典型的新闻事件并不能探析出真相来,而且国内几乎没有学者对中国的媒体被指违反宣传纪律进行过罗列和总结。我觉得做这个研究应该是有价值的,一方面可以让其他媒体引以为鉴,不再踩到“地雷”,从另一方面来讲,可以促进我们所谓的宣传纪律不断的改进。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利与弊。今年,湖南省市一级的行政部门正式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其新闻发言人多为市级行政部门内部的秘书或者主任、副书记之类的官员。发言人来自行政部门内部,这是无可厚非,因为他更熟悉他所在的部门的内部事务。但是我认为发言人应该具备做一个新闻记者的素质,更深层次来说,新闻发言人应该有新闻素养、公共关系知识,在政府和新闻媒介之间能协调好双方工作,尤其是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可以做到临危不惧,既不怕会丢了政府的面子,也不怕记者会深究下去。 在本书中,作者总结了新闻发言人的三点影响。其一,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可能以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借口,拒绝回答媒体的提问,众所周知,“踢皮球”历来是官场最成熟的潜规则之一;其二,新闻发言人也可以完全可能变成发布空话、废话、外交辞令和“报喜不报忧”的代名词,结果是公众无法获取真正关注的信息;其三,新闻发言人的“一言堂”结构,使记者只能通过这一个渠道去了解信息,无法利用权力之间的空隙去灵活发掘信息。 我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无论是从新闻的角度,还是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议题。包括新闻发言人的选拔、素养、任期,以及该制度的利与弊。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新闻事件的冲突性框架,其中包括一些情感类节目的冲突性安排。作者说:“现代新闻媒介最喜好的报道模式就是冲突性框架,因为这种报道很容易激发起公众的情感共鸣,媒体在干预事件提供自信力的同时又可以提供收视率和发行量,可谓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丰收。”我之前在看省内《情动八点》、《寻情记》这类节目,包括东方卫

尹珊珊博客经典文章(一)

目录 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 (2) 我的好多好多歌 (4) 其实我是没想到的(很长,多些耐心) (5) 陆地尽头 (8) 路上的人 (9) rolleiflex入手记 (11) 盛年 (13) get tough行为指南 (14) 一个文字工作者需要什么? (17) 清净 (19) 海鸟啤酒 (21) 最好的地方就是,你再也回不去的那里 (22) 被乌托邦驱逐出来的人 (23) 读书过量之后的哀愁 (25)

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 尹珊珊 既然答应了,那就硬着头皮来写……其实这真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啊尼玛,可以写一万字啊一万字! 所以,限于时间,我只能简要一点写,以免大家觉得“笔记都这么难做,真是更不想读书了!” 首先,你需要一个本子,本子只有右边那一侧用来写笔记,左边的留白,这个留白是为了给你写你的感受或者你的新点子的,作为批注页。这个习惯要养成,书写感受比较好。 其次,说说本子的布局。 扉页签名,写明联络方式,如果丢失被送回会给的酬金(我的写的是人民币500)。其他的地方写的是:这本笔记本记录了多少本书,eg:《居鲁士的教育》、《中国电影史》等等。 当你翻开一本书的时候,就在本子上写上书名与阅读时间,并且贴一个标签(不翻开也能看到,像做论文做标贴那种)。 其实做笔记的核心很简单,无非是两种东西:1.从这本书里面得知的你所不知道的东西(摘抄);2.摘抄你所认为最重要的核心语句。 我在看新的书,尤其是我以前没有读过的理论的时候,我会按照章节目录来摘抄,例如:第一章:xxxxx,第一节:大概内容、核心观点——xxxxxxx。这样你翻看笔记的时候就能看到整本书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凭着这些笔记你就能把整本书重新复习一次。 读书的时候,我会很注意”典故“与”词源”这两个类目。重要的概念与知识点,eg:天主教堂里“鱼”的意义是xxxxx……我会抄下来,加深印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如果是读小说,或者杂志,我会把我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而历史有关的书,我会边读边自己画图谱,像进化论年表那种,什么年代发生什么事情,整本书读到后来,笔记就是一张大大的图表。 如果是横向记忆,我举个例子:十字军东征历史。十字军东征了很多次,每次都有一些区别,包括胜负、造成的后果等等,这时候就不适用年表,而是用表格。很像以前历史考试的归纳一样,列出:发起者,东征目标,起止地点,目标达成情况,造成的后果,事件背景。这样,一目了然,想记错都很难。 如果是系统知识书籍,也是要画图,所有的知识都有自己的体系,按照你自己的记忆缺陷设计一个表格或者图片,让你对容易忘记的东西一目了然。 总之,读书笔记就是要把很厚的书浓缩成薄的,把容易混淆的同类事件用表格厘清,抄写重要概念,左侧的批注栏及时标明你的感想、疑问,以及“哎呀,书读到这里我还需要做一个xxx表格”这种提醒。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 【工作总结范文】 时评类作文是指对发生的某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的文章。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新闻评论范文8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 娱乐圈明星李宇春到北京大学作演讲。一首歌,几句话竟然引起强烈的反响以致场面失控,人群骚动。不少人认为,大学的讲堂只能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然而,在我看来,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分庭抗礼的。大学讲堂是传播文化的地方,自然应该海纳百川,切不可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 (从北大办学历史与办学宗旨看,)北大从来就是一座包容各种”偏才怪才”的学府。蔡元培老校长以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的沈从文,包容了批评他的鲁迅,接纳了低学历的陈独秀直至梅兰芳走进北大讲堂,金庸、周星驰纷至沓来,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蔡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

针。为什么当李宇春接踵而至时,却遭来如此非议?况且,北大讲堂毕竟不是茶馆,北大校长不会是不假思索心血来潮就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所以说,李宇春走进北大,并不是伤学堂大雅的事,恰恰体现了大学对文化一视同仁的原则。 而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看,”文学”与”艺术”,亦或是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从来就没有什么贵贱高低的区别。大学培养出的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专家。如果单从知识来取人而顺理成章地认为”文学”即”最高层次的文化”,显然让莘莘学子贻笑大方。艺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传播。李宇春的艺术表演,也是对文化的传播,有何不可? 如果从明星的角度去看,他们带给大众娱乐,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果说大学讲堂是严肃的,是容不得任何通俗文化的深不可测的学府,那倒不如说那是监狱。专家、教授在讲堂上只要严谨、求实,那就是对学子负责。一个明星用歌声带给他人慰藉,让他们领悟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不也是对学子负责吗?不能硬为”学术”与”娱乐”强制划清界线,更不能因为人的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 一件平常的事情竟然可以炒得如此沸沸扬扬,可见社会上对”大学”的理解迥异的大有人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I、新闻专业主义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根据我个人的总结,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有以下几点理解: 1、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其所代表的阶级团体要有充分的辨别、了解、支持并以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主要工作目的; 传媒业在社会中起到了监视环境的作用,它服务于国家政权,又服务于普通大众,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清楚的就是自己的归属阶级,充分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属性、从而发自内心的接受,衷心为其服务,并能做到忘我精神,时刻以阶级利益为重。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思想。 2、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充分掌握自己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新闻工作必须要专业化,从而要形成一系列科学完整的新闻体系,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对新闻专业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不仅要掌握新闻制作的基本环节,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新闻专业理念、先进的传媒技术和发达国家的新闻工作经验。这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品质之后,才能做出合格的新闻。 3、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周围所发生的事物有着敏锐的嗅觉,并对所发生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判断分析。并能迅速的将受众引领到既定的目标上。 这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所创造出的新闻,对受众必须要有阅读(收看、收听)价值,让新闻变得喜闻乐见,满足受众日益旺盛需求。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的长期工作学习经验得累积才能办到,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中的高层的要求。 II、为什么产生新闻专业主义? A:新闻专业主义的出现是社会对新闻从业人员要求的一种体现,他基本上不作 为法律所要求,也因为各个国家区域的情况,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解都存在偏差。但总体上来说这是新闻产业发展到中后期的必然产物,就好像“无法无天下”。新闻专业主义最早也是出现于新闻业发达的资产阶级国家,他们的新闻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而缺少道德上的束缚,新闻法规也不够完善,这时新闻专业主义便尴尬的出现了。 III、中国有新闻专业主义吗?如果有他与西方有什么不同?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一 专栏评论 老当“易”壮 “老当益壮”这句格言,是指思想、意志、精神状态而言的,是说人年纪大了,志气更应该豪壮,不是说人越老精力越壮。从生理上说,老不如壮,人到了老年,体质减弱,精力不济,毕竟不如青壮年,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因此在谈“老当益壮”的时候,有必要谈谈“老当易壮”的问题。 有些老同志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勉,其志可嘉。但曹操咏这诗句时,年纪才五十二三岁,他虽存“志在千里”雄心,尚自喻为“伏枥”的“老骥”,而这时的曹操同我们一些老同志相比,只能算是“小字辈”。现在我们不少老干部年逾“花甲”近“古稀”,在体力上,更不能不正视“老不如壮”的现实。再要这些老干部长期地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像十几年、几十年前那样干,恐怕就强其所难了。因而,我们称道“老当益壮”,更倡言“老当易壮”。易者,移换,替代也,易位于壮也。此事虽则要按不同的情况与规定稳妥慎重地进行,但态度应当积极。我们的革命事业任重道远,要像接力赛跑一样,代代相传地去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要适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断地新老更替。尤其在目前,干部队伍的老化问题相当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老当易壮“显得更为紧迫。半个多世纪

来,革命老干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开国大业南征北战,为建国大业日夜操劳,弹精竭虑,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今天进行建设四化的兴国大业,要攀“十八盘”,过“南天门”,上“玉皇顶”,老干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以体力和精力的支付而论,总是年轻的胜过年老的。所以各级领导岗位应当越来越多地由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唱主角,让他们去负重任、挑重担。这里我们分别看到了两种带规律性的现象:从人们的年岁增长来看总是“壮当易老”,即壮年时代总要发展到老年时代去;而从领导班子的配置来看,则相反是“老当易壮”,即老年人让位于壮年人,今日之壮年若干年后.又要让位于来日的壮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说“老当益壮”是否可以免了,不,我们还是要提倡‘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中讲得好:“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用现代的话讲:这个“壮”,主要体现在“志壮”上,就是说要有共产主义胸怀、远大的眼光、革命事业的责任心。而作为老同志的第一位的责任心是什么呢?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老干部要把选拔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可见从工作出发,不恋权,不计个人名利,热心选拔培育和交班于中青年,真正做到了“老当易壮”.也最好地体现了“老当益壮”的精神,也才能自豪地说;“吾乃老当益壮也”。不久前煤炭部和三机部有13名副部长主动辞去副部长职务.易位于“壮”.最

经典文章阅读与赏析

经典文章阅读与赏析 在悲凉的季节里总有着一些难掩的伤感。悲伤时听着伤感的歌,孤单时写下孤单的字。总是舍不下过去,明知道夏花早已凋零在记忆里,却还是念念不忘。原来那些难以释怀的情节,始终迤逦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原来那些难以言说的眷恋,始终栖息在心底,永远驱之不尽。分易分,聚难聚。为什么这样的情节总是一遍一遍重复不断的上演在生命—这部没有结局的连续剧中?岁月的轮回中到底转动着多少未了的情缘? 恍惚中,又是花落凋零,枯黄满地的时节了。而夏天的故事也在念念不忘中,默默结束了。青春的那些事也在燃烧殆尽的瞬间永远匿迹在了流年里。偶尔翻出陈年的账本,细细数数,原来那些我也曾拥有过。 一阵俏皮的风吹凉了眼睛,默默用最亮丽的色彩念白出你的名字。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远方的你我竟那么的思念。八月,在向日葵盛放的季节里,你我相知、相恋。你说你很坚强,从不流泪,可我却明白你心底藏着的却是柔弱。你说你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可我却明白你的笑容里潜着的是宽宏大量。你说,你喜欢站在海滩上迎着风,眺望天边的云朵。你说你喜欢每一条随风舞动的枝,每一片笑颜如花的叶。那么有生之年,我愿牵着你的手去看最美的海,在普罗旺斯薰衣草的天堂里诉说衷肠。 到底一往情深深几许,到底一生执念念几何?只愿我们的爱能够天荒地老。一生许诺永不会变,永不敢忘,永不想忘。待到下一个向日花开的季节,你我是否还能相待如初?我将未来许诺给你,那么你是否也能将后半生交付于我? 秋尽叶落,就让那些过往的故事连带着那些忧伤一并弥散在记忆里吧。 经典文章阅读欣赏:你是我的缘 缘分,往往总起于偶然,我们人生于世,总会遭遇各式各样的缘分,有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也有人与事物之间的无形连结。今天,先说说与一件羊毛衣的缘分。 想要有一件羊毛小外套好久了。 去年阳春三月,我与老公到上海去了,我们去参加外甥女小姚的结婚典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