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

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
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新闻传播科学, 2018, 6(2), 9-1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640654.html,/journal/jc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640654.html,/10.12677/jc.2018.62002

News Profession as Chinese Discourse: A

Survey of News Professionalism

(2015-2017)

Xuan 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17th, 2018; accepted: May 30th, 2018; published: Jun. 6th, 2018

Abstrac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in China in the 1990s, it has been rapidly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press as its own theoretical resource and ideal pursuit. However, it must be clarified that this “acceptance” process is also a process of adaptation and adjustment.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media marketizati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power’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has become a unique Chinese discourse. And aca-demic research is also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accepting this position as the theoretical standpoint starting point. In recent three years,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continued and reached a small peak by the end of 2017.

Keywords

Chinese Discourse,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

周璇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17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6日

摘要

新闻专业主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后,就迅速被中国新闻界作为自己的理论资源和理想追求,

周璇

但是必须厘清的是,这“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改编和调适的过程。尤其是在媒体市场化的过程中,以及在与政治权力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新闻专业主义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话语,学界的研究也在有意无意地接纳这一定位,并作为理论立场出发点。最近三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延续,并在2017年年底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关键词

中国话语,新闻专业主义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640654.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新闻专业主义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化媒体的兴盛成为一个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又尤以潘忠党和陆晔合作的《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一文影响最为深远。而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勃兴,自媒体时代到来,以“公民新闻”为核心引发的新闻生产生态突变,又使得“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本综述从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篇名和关键词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检索,时间为2015年~2017年,检索范围为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从中挑出20篇知名学者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学术论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现状。

本文之所以选择2015~2017年间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作为切入口,理由有二:第一,此前已有学者做过对2005~2015年相关研究的综述[1];第二,更重要的是,也恰恰是这三年(2015~2017)中新闻专业主义掀起了又一波热潮,其中有些内容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争论。

争论无疑有助于推进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化,同时也得注意到争论意味着在该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甚至可以说,其中的某些分歧还表征着研究者的政治立场。而其中最为显豁的缘由则是:“新闻专业主义”正日益演变为一种“中国话语”。

之所以说“中国话语”,是指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语境中讨论时呈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取向:一是从理念到实践的二元话语;一是从左右纷争引发的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与批判。

2. 新闻专业主义实践讨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当代命运》[2] (《新闻与写作》,2017.09)一文中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当代中国新闻实践中适用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向社会公开传递信息的媒体才能谈新闻专业主义,个人之见的信息沟通、小范围信息、观点扩散不适用新闻专业主义;第二,新闻专业主义只适用于专业的新闻机构;第三,新闻专业主义适用于严肃新闻的传递,不能用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八卦新闻。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钟大年在他的《颠覆还是重构: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3]一文中明确区分了传统新闻(组织性、权威性、客观性、专业性)和自媒体新闻(自主化、碎片化、情绪化)各自的特点。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钟大年认为,正如传统新闻业曾经经历过从小众到大众,从政商到公共,从无序到有序的专业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之路一样,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新闻业,

周璇

在引领媒体从传播向互播的转变中,自身也必须经历从新闻自发到新闻自觉的成长过程。因此,新媒体时代必定会建构一套适应新媒体新闻的理念、规范和专业操守与技巧,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3. 域外的声音:新闻专业主义的国际检视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中国话语,不等于它就完全与西方语境割裂了。相反,西方传播学者在探讨新闻专业主义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将中国看作一个参照物,在2015到2017这三年间也不例外。Oppegaard在Jou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上发表《新闻业的边界:专业主义、实践与参与》[4]一文时,除了从理论上探讨专业主义的全新实践外,还不忘对中国境内的声音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回应。Graves, Lucas则强调从全球视角去重新发现和审视专业主义,他在Reinventing Professionalism: Journalism and News in a Global Perspective一文中就认为从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通来看,新闻与新闻业正在改写人们对这个行业及职业的认知,而由此也会延伸到专业标准的重塑[5]。Harnischmacher, Michael 在Journalism after all: Professionalism, content and performance—A comparison between alternative news websites and websites of traditional newspapers in German local media markets一文中,则选择了德国当地媒体市场上的传统报纸网站和另类新闻网站做了比较,认为它们有可能在内容和表现上都呈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区别[6],其中虽然并不将中国作为分析对象,但无疑可以供强调“中国特色”的新闻界和学界作为镜鉴。

4.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探讨:记者专业主义和公民专业主义

在新技术主导的以社交平台和公共参与为重要特征的新传播形态下,呈现的是新闻从业者和社会公众等每一个个体,在新闻信息生产和传递的网络节点上不断的相互介入,相互挤占,相互渗透。当职业记者和公众都在以新闻的形式传递信息时,他们也在一同界定什么是新闻,一同实现对新闻的理解。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等在《“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7]一文中提出“液态新闻”的概念。在液态新闻中,记者的身份和角色不再是稳定的,而是在职业记者,公民记者,社会大众之间不断转换。职业记者和公民记者有各自的新闻共同体阐释社群,但是两者不同的新闻生产群组之间相互影响,重构工作目标、时间准则和新闻业的意识形态。

文章指出,如果我们将新闻专业主义不仅视为有关媒介公共性好记者职业角色的期许,也将其视为以自由表达和公共参与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组成部门,那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话语实践,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话语资源,并且具有新的普遍关照的理论意义。在陆晔教授看来,新媒体时代记者专业主义和公民专业主义是相互存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新闻业的进步和发展。

5. 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批判

南京大学胡翼青在《新闻专业主义批判: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8]一文中提出新闻专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媒体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方式,但是为了掩盖其高度功利性的实际功能,它通常被标榜为新闻业的职业操守和最高信仰。究其历史成因,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美国科学管理思想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因此,当代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世纪是对传统的新闻管理模式的挑战。人们永远需要专业的新闻,但不一定需要资本主义的新闻企业。

王维佳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提出,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独立和专业的口号越响亮,新闻记者在整体上把握社会问题的能力反而却越降低。不仅如此,在市场逻辑下,排除政治和社会责任意识,新闻业的低俗、造谣、煽情等负面现象大量出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新闻产业化过程及其

周璇

相伴的新闻思想所带来的负面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新闻实践当中。如何真正回归我们自己的生活世界来解读和研究新闻业的实际问题才是新闻学界和业界努力的真正方向,而不是一味强调功利主义本质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6. 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在《反思新闻专业主义》[9]一文中提出,未来新闻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如何更为灵活、精准、开放、透明。新闻工作者应该把获取公众信任置于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重新检视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业承担的内容生产社会责任的关系中,在信息爆炸与众声喧哗中寻找到独立新闻价值才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关键之所在。即使是偏重算法的技术型公司,目前都设了人工编辑岗位,他们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识别与把关能力仍然超过人工智能。换言之,无论未来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业态如何改变,无论新闻专业主义是否要重构,但一些核心的东西,仍然会存在下去,知识不再仅仅是人的规则,也会成为机器的法则,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业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吴飞教授同年还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新闻专业主义是媒体精英建构的乌托邦》的文章[10],迅速引起广泛讨论,随即潘忠党与陆晔又以宣言式的姿态,通过《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表明立场。

芮必锋指出,新闻专业主义表达的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媒体及其从业者的“专业权力”,它有助于纠正媒体“过分倚赖于行政权力”而出现的种种弊端。同理,郭镇之指出,“新闻专业主义是理想的目标和实践中的表率,它可以促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政府、媒介关系的健康发展”[11]。

但这并非是忽略体制对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结构性制约。一方面,体制设定了专业主义新闻业可能生长的局促空间,如卢跃刚指出的,新闻媒体有“两面性”:“1) 既是社会公器,又是商业机器;2) 既是利益集团的监督者,又是独立的利益集团;3) 既被打压,又享有特权”。另一方面,体制又赋予新闻媒体权力的诱惑,引发胡舒立所抨击的“新闻寻租”。她指出:“中国的多数媒体有官方背景和政府隐性支持,其实具备‘准公权力’性质,倘缺乏自律与他律,则极易发生在市场与权力之间的‘套利’行为”,因此,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和承诺是中国新闻人的“立身之本”[12]。

7. 小结

如此种种,均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不仅在实践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并由此可能过渡到新闻专业主义2.0阶段;而且也面临着由于政治立场、媒体归属、理论导向等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与重构。这也正应了当年黄旦在《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中所言,自大众传播勃兴后的任何一个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都会作为一种话语,成为学界与业界不断对话的空间[13]。那么,未来这样的冲突与对话依然可以预见。

参考文献

[1]吕自珍. 2005-2015年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J]. 新闻知识, 2016(8): 80-82.

[2]李良荣. 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当代命运[J]. 新闻与写作, 2017(9): 36-37.

[3]钟大年. “颠覆”还是“重构”——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J]. 现代传播, 2014, 36(9): 140-144.

[4]Oppegaard, B (2016) Boundaries of Journalism: Professionalism, Practices and Participation.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93, 3.

[5]Graves, L. (2016) Reinventing Professionalism: Journalism and News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New Media & Society,

18, 521-527.

[6]Michael, H. (2016) Journalism after All: Professionalism, Content and Performance—A Comparison between Alterna-

tive News Websites and Websites of traditional newspapers in German Local Media Markets. Journalism, 16,

周璇1062-1084.

[7]陆晔, 周睿鸣. “液态”的新闻业: 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以澎湃新闻“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报

道为个案[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 23(7): 24-46, 126-127.

[8]胡翼青, 汪睿. 新闻专业主义批判: 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 现代传播, 2013, 35(10): 46-51.

[9]吴飞, 孔祥雯. 反思新闻专业主义[J]. 新闻记者, 2017(10): 16-28.

[10]吴飞, 龙强. 新闻专业主义是媒体精英建构的乌托邦[J]. 新闻与传播究, 2017, 24(9): 5-25 + 126.

[11]芮必峰. 描述乎? 规范乎?——新闻专业主义之于我国新闻传播实践[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1): 55-62.

[12]胡舒立. 访美记: 新闻专业主义视野下的考察与操作[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2.

[13]黄旦. 传者图像: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640654.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330-4766,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640654.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640654.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jc@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640654.html,

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

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 ——一种媒介审判视角 2015级新闻学楚俊玉2015020091 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新闻业最重要的专业理念。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中国,并逐渐在新闻界和业界生根。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大多数学者是基于威伦斯基提出的职业转变为专业的五个阶段来建构的。丹尼尔.C.哈林和保罗.曼奇尼在《比较媒介体制》一书中也提到了新闻专业的三个维度,即自治、独特的专业规范以及公共服务取向。在该书中,作者还提到专业化可能既受到政治工具化,也受到商业化的威胁,而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的确同时威胁专业化。在当下中国,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有偿新闻、恶性炒作、媒介审判、侵犯公民隐私等新闻报道随处可见,新闻专业主义严重失守,新闻业开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低迷不景气的媒介市场,导致媒体生产低劣的新闻产品,而低劣的新闻产品又反过来损害新闻业声誉,从而进一步导致内体市场低迷。本文即选取一种媒介审判视角,从最近的热点新闻报道出发来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 所谓“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抢先对涉案人员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是一种严重的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 2015年12月1日,一篇来自《郑州晚报》关于“大学生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的新闻报道,经由“新浪河南”转发后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掏鸟这样一项颇具娱乐性的乡村活动,居然不小心变成了重罪”。随后网友开始质疑法院判决,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现象。但随着事情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案件本身并不像《郑州晚报》那篇通讯稿描述的那样,参考判决书和更多消息来源后发现,该报记者将判决书中的“树林中”换成了“家门口”,将判决书中的“猎捕”换成生活化的“掏鸟窝”。此外,本案中的同案犯王亚军其身份为农民,而该报记者并没有提及,只是将重点置于闫啸天的大学生身份。这正是大规模舆论热议的起点,使部分网友未了解全部事实,引发了法院的舆情危机。 同样,在12月3日,新浪新闻将两个没有可比性的案件放在一起,《掏16

新闻稿标题导语范文

新闻稿标题导语范文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消息和通讯是新闻的两种基本且重要的体裁 消息是以直接、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 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尽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 体裁 消息和通讯共有的特点是讲究时效性、讲究新闻性;不过通讯的时效性不如消息但通讯的详尽性和生动性要强于消息 对于通讯标题的研究段业辉先生贡献最大他对通讯标题的词汇、语法和修辞都进行了研究其他研究者基本上由写作学角度来谈有阎 家波、谢青、资庆元、丁柏铨等人 总体上说通讯新闻标题的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的角度比如通 讯标题的词类、通讯标题与文艺标题的异同通讯标题在党报和都市报中的分布问题都是通讯新闻标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通讯标题的词类、修辞格和标点符号进行考察希望其 结论促进通讯新闻标题的研究也有助于通讯这种新闻体裁的写作通讯标题的词类 汉语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根据是否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和 有无词汇意义分实词和虚词 前者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并且有词汇意义;后者不能单独充 当句法成分无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

(一)实词 1.名词 经过考察笔者发现通讯标题的主题经常出现植物名词和动物名词副题中出现指人名词或部门名词 例如: 暴风雨中的海燕 ——唐海刑警09年大案侦破纪实(《唐山劳动日报》XX年11月16日第5版)缫尽蚕丝始见蛹 ——乐亭县公安局侦破“10·24”重大杀人案纪实(《唐山劳动日报》XX年11月30日第5版) 上述例子中主标题出现的名词有“暴风雨”、“海燕”、“蚕丝”、“蛹”副标题出现的主要名词为“刑警”和“公安局”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通讯的主标题一般为虚题所以用植物名词和动物名词表示;而通讯的副标题要为实题因此用具体的部门名词或指人名词称呼 2.动词 笔者发现通讯标题的主标题中动词使用规律不明显而副标题中一般都出现了标记动词:前标记动词“记”后标记动词为“纪实、述评、纪事、见闻、侧记、写实、综述、启示、掠影、扫描、探秘、小记、速写” 例如: 塞上春来展新图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比较》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是Fa i rclough , Fo w ler , K ress ,vanD ij k , vanLeeuven , W odak等。其代表性的论著如 语言与权利 ( Fai rc l ough1989) , 语言、权利、意识形态 (W odak1989)以及 话语中的偏见 ( vanD ij k1984)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他们或者以语言分析为主,或者从社会理论出发,对语篇的语言特征并不分析描述, 或者把社会理论与语言特征分析结合起来。根据他们研究的不同侧重点, 可以把这些学者分为以Fa i rc l 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 Lancaster Schoo l )的社会变革论, 以W 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 iennaSchoo l )的语篇历史法,以W et h -erell为代表的拉夫堡学派( LoughboroughSchoo l )的话语心理学, 以K ress和V anLeeuw 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 anD ij 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其中, Fa i r -clough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尤为突出。 Fai rcolugh提出了独特的话语概念, 即: 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它介入到社会中建构和改变社会的现实和政治关系。Fai rc l ough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语篇( tex t),口语或书面语; 话语实践( d iscoursepractice)和社会实践( soc ialpractice)。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 descri pt i on); 对语篇与话语实践过程之间的关系做出阐释( i nterpreta -t i on) ;对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之间关系做出解释( ex -plainat i on)。Fairco l ugh将这种三维话语和话语分析观图示如下:

浅谈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现实意义

浅谈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现实意义 2010年08月09日17:22 全看杂志赏析【大中小】【打印】共有评 论0条 【摘要】本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从西方引入我国后,之所以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欢迎,成为研究热点是由于我国新闻界存在的新闻真实性要求的降低,记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报道有失公正等问题。而要在中国实践新闻专业主义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做很多努力。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真实;客观 近年来,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从西方引入我国,并在国内新闻学界引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应该在中国大力提倡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努力实践新闻专业主义。何以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受到欢迎,我们该如何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笔者将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涵义、由来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之外,担负独特地社会责任等一系列规范和行业标准。 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新闻界中发展起来一种“公共服务”信念,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并以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为最高理想;其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中立性和客观性。学者把这种信念称为“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实践中具体要求把关人在作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当批评社会和国家时,它们是人民的代言人;同时,它们又是人民的教化者。在报道争议问题时,他们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而“客观性”则要求新闻报道者抛弃个人的任何偏见、情感和观点,这种客观性新闻学理论要求事实和意见的分离,要求事实的准确和报道方式的冷静。由于公众已经对党派新闻和黄色新闻泛滥很反感,这种在新闻报道上强调客观性的论调受到新闻界和受众的欢迎。 二、中国应大力提倡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因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把传播真实、真相作为最高理想,这和我们所说的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是相一致的。而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一直致力追求的,在中国新闻史上曾书写过辉煌一页的“新记”《大公报》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较早体现了对客观公正的追求。可以说新闻专业主义理念里很多理论对我们来说并不新

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总(直接打印版)

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总(2017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感动中国》秉承过去15年的传统不变,广泛吸纳观众意见,通过多种投票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3月1日晚,“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看看他们都是谁? 201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卢永根: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事迹: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她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辞: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廖俊波:芳兰生贵里山河澄正气 事迹: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颁奖辞: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杨科璋:英雄归厚土浩然天地秋 事迹: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颁奖辞: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卓嘎和央宗:乡心正无限凤德咏馀芬 事迹: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颁奖辞: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住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 ▍刘锐:倚天持报国关山万里程 事迹:刘锐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的部队后,他作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随后,刘锐一鼓作气,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形成一批战法、数十套突击方案,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颁奖辞:脱翎换羽,展翅高飞,这是大国利器。穿越海峡,空巡黄岩,你为祖国的战机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蓝。巡天掠海,为国仗剑,强军兴军的锐一代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可以飞得更远。 ▍黄大年:一心中国梦功德冠群英 事迹: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

时政新闻的特点

时政新闻在现如今的党报或者一般报纸上比比皆是,大多是在第一版就会以较大的篇幅来呈现。而对于这样的政务新闻有多少人会细细去看呢,至少我不会。这时政新闻,我想大概可以比之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方面,它枯燥乏味,毫不生动:但是想要了解国内的政治动向就不得不从这些时政报道中察言观色。 时政报道就是对政治新闻的报道,是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的报道。时政报道的范围很广,只要和政治搭边都可以成为时政新闻。和其他新闻相比,时政新闻的特点也很明显。 进入三月,学雷锋就变成了一件不可不提的事。《人民日报》(2012年03月03日01版)《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就是一篇典型的时政新闻。现在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来谈谈时政新闻的一些特点。 首先,时政新闻作为一篇新闻来说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必须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这篇文章符合这些特点,第一时间报道学雷锋活动座谈会的情况,这对整个三月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时政报道都是最新发生的政治动向的报道,时效性很强,这也是其优点之一。 第二,既然是时政新闻当然具有相当强的政治色彩。本来是一般的节日报道,但是加上副标题“李长春出席并讲话”就明显强调了它的政治意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之后文章主题三段分别以“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李长春强调”、“李长春强调”开头,主要写了座谈会上李长春的讲话,这其实就是中央对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于是节日就和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直接挂钩,地方就应以时政报道基础,了解国家及党对国内各项事务的方阵政策方向。 第三,时政报道内容科学严肃,过于空泛,缺乏新闻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时政报道的内容给人以整体的映像应该就死某某官职的某某领导出席了什么重大会议,或者是又去了某国访问,充斥全文的大概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这篇文章自然也符合这个特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云山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

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谈新闻报道体裁分类

不同新闻写作的教材书,对新闻报道体裁大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给初学新闻写作的学生或爱好者带来不少困惑,其实也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感到难解的问题。 一 在新闻体裁的传统划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依据这些划分方法,对不同体裁的界定、区分仍很困难。如综合消息(或长消息)与通讯、深度报道,新闻特写与通讯,描写性消息与特写等等。 第二、对一些功能、性质相近的新闻作品,以不同的体裁进行界定、归类也是没有意义的。仍以综合消息与深度报道为例,两者都是运用大量的事实材料,包括大量的新闻背景,对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两者都可以说既有综合的特征又有深度的特征。一般来说,综合了才有深度,或者说要有深度就必须综合。这样的区分反而让一些写作者犯糊涂,难以适从。 第三、有些教材的划分方法,在理解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如《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把新闻体裁归为上下编,即消息和通讯。在消息的编类中包括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在通讯编类中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专访、新闻特写。这个方法很简明,但也有些欠妥,如把分析解释性的新闻作品归为消息类,就会与该书中所说的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就是简要、概括地反映事实这一说法自相矛盾。 第四、对新闻进行体裁分类,其目的是服务、方便于写作。这一点与其他文体并无区别,但在新闻写作中重视却不够。 在《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周胜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一书中,作者指出,区分不同报道体裁的依据是表现手法、口吻与人称、结构布局。不同的新闻体裁中,这些因素的构成是不同的,这种判断主要缘于对不同体裁进行的分类比较,是一种结果。要能有效地成为我们进行新闻写作的手段,我们首先要认清新闻报道的目的,因为目的决定方法和手段。况且,以这些依据去区分一些文体,如上文提到的综合消息与深度报道仍比较困难。 二 在初步学习新闻写作时,一个让多数人为难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告别以前的写作习惯、定势,许多人在写作中不知不觉走上以前写作的路子,写出来的像记叙文、小说或散文。究其根子,仍在于作者没有十分明确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这种目的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大概说来,新闻报道的目的主要分三类。一是告知读者是什么,二是告知读者为什么,三是向读者宣传一个道理,对他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按照这三个目的,可以把新闻报道的体裁分为客观性报道、述评性报道和宣传性报道三大类。下面对这三类体裁略作一些说明。 1、客观性报道。客观性报道是指客观叙述事实,作者不进行任何主观评论,报道目的主要是让读者知道“是什么”。报道只提供事实(包括作为别人的言论的事实),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旁观者,不发表个人意见观点,强调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其主要功能是让读者了解这个事实,由他自己对该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客观性报道包括消息、专访、调查等体裁。消息分为简讯、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等。 2、述评性报道。述评性报道是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加入适当的议论,以揭示反映事实的本质、作者的态度看法。这种报道是让读者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知悉为什么、及将来会怎么样。述评性报道强调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 我们所说的新闻述评、特稿、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特别关注等等都可以纳入这种体裁类型,这些报道的共同点就是可以有作者的主观性评论。再细化功能,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分析说明解释(原因)、总结判断(经验、性质、影响)、预测(趋势、走向)。 3、宣传性报道。宣传性报道是指围绕特定的报道主题,通过对事实材料进行有意识的

新闻稿范文300字 范文9篇

新闻稿件范文9篇 校园新闻稿范文【三篇】 【导语】搜集的范文“校园新闻稿范文【三篇】”,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演讲稿频道。 【一】 求知探索,燃放激情 ――暨“何氏杯”科技展 盛夏五月,由校团委主办、校学生科协承办的第六届校园学术 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何氏杯”科技展于27日上午在沈阳工业大学教学楼C座楼前盛大开幕。此次科技展秉承着“弘扬创新精神,科技编织梦想”的主旨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力。 新颖、独特的科技展品一一陈列在教学楼外的展台上,使同学们大饱眼福。展台上你能够看到在中间有挡板的阻隔状况下仍能看到对面人的“透视墙”;有戴上斜棱镜之后一切给你的感觉都是斜斜的“斜棱镜滚球”;还有展示平面镜反射,*透射以及反射光的合成演示效果的“爸爸的鼻子”,应对面的两个人透过玻璃与镜子的组合拼凑成一个全新的自我,或变形或契合,由此寻找与自我相像的人。一系列展品吸引了许多同学的驻足,都在展台前饶有兴致的研究着。 展览期间每个展台前都有科协的专业人员为大家做讲解,经过

耐心细致的讲解后,同学们纷纷上前亲自动手尝试操作一番,并不时的询问讲解人员这其中的原理,对展品有着极大的兴趣。一件件展品参观实践下来,同学们的好奇心都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纵观整场科技展,展台前参观的同学一向络绎不绝。足以看出 科技展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使同学们发挥动手动脑的潜力,激发同学们对小科技、小发明的浓厚热情,活跃了校园学术科技节的氛围,充分到达了校团委举办此次科技展的目的。 【二】 在原有的线路上接入大功率的电热设备,使其长期过载运行,破坏了线路绝缘,使用移动灯具的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而发热,照明灯具的位置与可燃物的距离过近等都易引起火灾。”21日,继续教育学院400多名学子在2号报告厅听取了湖北省消防协会武汉市消防分局熊海峰教官“珍惜生命,远离火灾”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这是保卫处联合继教学院开展的消防安全大“疏通”,旨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4日,记者从保卫处获悉,他们还将联合各院系开展学生宿舍大检查,收缴存在安全隐患的违规电器,消除消防隐患,进一步增强师生冬季消防安全意识。 校保卫处的消防负责人曾凯表示,宿舍已经安装了“防破解智能限电模块”,用来限制阻性发热功率,因而这次检查不仅仅仅是收缴有安全隐患的电器,还将不断对宿舍配电设施、线路等进行检修,以督促整改。他告诫同学们,不能贪图一时的方便,也不能怀有侥幸心

话语分析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读书报告 1.引言 这学期我所读的第二本关于文体学方面的书籍是《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该书由王得杏编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语言学界很多人关注的课题。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从不同侧面视图揭示话语结构特征和内在运行规律,使它日益成为语言学中一个包罗万象的研究领域。本书既评介各种话语分析途径的理论观点,又综述近期各种研究途径的研究成果,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各种话语分析理论的本来面貌。该书还概述了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在话语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问题的研究成果。 该书发表于1998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这本书对话语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他述评了各个研究途径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全方位的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兴学科。 在下文,读者先介绍该书的内容简介,评价该书的优缺点,再谈读者的对重要部分的理解。2.该书的简介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源流、跨学科性,并列出了关于话语分析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界说如哈里斯、威多森、拉波夫、斯塔布斯、法索尔德和莱文森等。 第二章集中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内容涉及哲学背景、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赛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奥斯汀认为句子有的是用来陈述事实的,而有的是用来实施行为的。这种实施某种行为的句子叫施为语句。他认为施为语句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成功地实施某种行为。他把这种条件称为“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到后期奥斯汀又把言语行为分为三大类即:以言表意的行为、以言施事的行为和以言取校的行为。后来赛尔又补充道以言实施行为时参与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行为。而这种规则被分为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赛尔还从以言实施行为的必要充分条件中抽象出以言实施行为的结构。 第三章分析了谈话隐含。本章先介绍了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要理解该理论必须首先理解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内容摘要】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地记录新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还是尊重良知,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新闻专业主义下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为一对矛盾,记者的社会责任——谋求公共利益,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契合点。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众利益 一.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两难道德抉择 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这就是记者的职责。 同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功能指向,新闻行业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的一种职业理想和职业理念,从职业化的角度讲,记者的基本职责是毫不犹豫的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1】这是记者区别于其它职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特征。 但是在具体的现实采访中,面对突发的的事件,尤其是面对弱者和不幸的时候,记者常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困境中,记者的所作所为也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历史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案例一: 十几年前,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以一张《饥饿的小女孩》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首发后举世震惊,成为南非儿童苦难的一个标本。凯文·卡特名声大噪,但同时,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不明白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有评论家称他见死不救,是另一只秃鹰,人们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只是以新闻专业者的角度,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3个月后,即1994年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了凯文·卡特的尸体,他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据媒体报道,在凯文·卡特自杀身亡的前三个月中,他本人一直处于冲突的痛苦之中。凯文·卡特对朋友辩解说他同情非洲的灾难,“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我心里在说‘上帝啊!’可我必须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话,我就不该来这里。” 案例二: 爱迪·亚当斯在美越战争中拍了一张《枪杀越共》的照片,刽子手将战俘当场打死了。爱迪·亚当斯真实记录了枪决的这一幕,看到这幅照片的人们,包括一些新闻界人士,都责怪亚当斯,当时不应该抓拍这一残酷的场面,而应放下相机阻止屠杀发生。第二年,这幅战地摄影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但是各方面的指责也越来越多,亚当斯由此陷入无休止的困惑之中,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不敢去看自己这幅作品,并且毕生都在寻找为战争创伤赎罪的机会。更让亚当斯痛心的是,当年枪杀越共的警官后来移民美国开了一家小店谋生,但人们去他的小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去看看这个著名的刽子手。这些现实折磨着亚当斯,他挖苦自己说:“两个人的生命因此而毁掉了,而我因此获了奖,我可真是个英雄。”2004年9月,爱迪·亚当斯在纽约辞世。 在坚持报道新闻和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之间,爱迪·亚当斯和凯文·卡特选择了新闻专业主义,他们的报道震惊了世界,甚至影响了历史,但他们自己却因此而承担了无尽的道德谴责和心灵煎熬!从以上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完整版

于敏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五字概括 报国心皎洁 朱敏才孙丽娜 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赵久富 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尖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五字概括 量与江海宽 张纪清(炎黄) 五字概括 涓滴见沧海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陶艳波 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抗争。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五字概括 爱子心无尽 和田民警:木拉提 五字概括 忠诚印寸心 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你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你绝不孤独,因为你的身后是人民。 肖卿福 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五字概括 忘己爱苍生 朱晓晖 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

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践行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640654.html, 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践行与思考作者:熊力颖 来源:《商情》2012年第08期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是理想的新闻业职业标准、态度与行为,然而也会受到国家、统治集团的利益、商业主义和新闻从业者“失律”的影响。随着新技术的广泛运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也引发了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理念的思考。本文试图从中西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比较中来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同时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新闻从业者在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与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实践困境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与分歧 新闻专业主义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美国政党报刊瓦解之后,报业媒体越来越关注经济利益,以普利策与赫斯特之间的黄色新闻大战为代表,报刊越来越低俗化、商业化。与此同时,要求新闻公平客观独立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新闻专业主义作为煽情主义与商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各自的博弈中逐步确立。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上世纪90年代之后,新闻专业主义已成为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该理念涉及到媒体的社会角色,新闻工作的基本性质,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和身份认同,新闻实践的行业规范和评判标准等方面的理念。 从新闻实践操作层面上来看,新闻专业主义自产生之初就伴随着理念与实践的分裂这一深层矛盾。新闻专业主义自身具有难以摆脱的理论困境:新闻专业主义赋予新闻自由过于宽泛的界定,尤其是对其绝对性和相对性、合理空间和必要界限、主体道德自律和外界必要制约等几组对立的命题都尚未有完善的理论加以科学界定。因为新闻专业主义的重点在于强调绝对的客观、中立报道,但现实操作层面上只能实现相对的客观,新闻从业者在力求客观的同时由于自身经历、工作规范、现实环境等因素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这些都会影响到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无论是在政党控制下的报业还是适应商品社会化大生产的报业,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限制,所以新闻媒体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自由独立。 二、新媒体及其传播特点

1-新闻稿之一:新闻综述

美丽中国设计驱动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京开幕 3月24日,接力于纽约、伦敦、米兰、巴黎时装周,载中国设计正能量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2014/2015秋冬系列)在北京开启大幕。 本季时装周将有来自国内外的60家品牌和机构、47位中外设计师、近110位设计及模特新秀在北京饭店、751D·PARK等场地举办30场专场发布、4项专业大赛、5个设计展览 以及20余场新闻发布、沙龙论坛、专业讲座等近60项专业活动。届时,将有600多位中外时尚记者参与时装周的现场采访报道。 设计师品牌与设计驱动型品牌形成强力 在增速放缓的国内外宏观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偏向于更为保守和理性的消费行为。他们对衣着类消费品的选择也更多的倾向于个性化和设计感,注重设计风格与个人品味的契合,对中国本土设计师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和接受。中国设计师品牌、以及以设计作为核心驱动的成衣品牌在这一大趋势下凸显了创新带来的强大竞争力,保持甚至逆势实现了平稳迅速增长。 本季时装周上,设计师品牌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传统的商业成衣类品牌也更多的由设计师主导发布,将设计驱动力置于核心。由房莹、计文波、梁子、祁刚、杨紫明、王玉涛等6位“金顶奖”设计师担纲的设计师品牌发布成熟的设计语汇和浓郁的个人风格。此外,陈闻、朱琳、潘怡良、高杨、袁冰、连惠卿、金磊、徐靖、刘明、ECHO CHEN、彭澈、李铂楠、乔齐、KC Gideon、Eugene Leung、黄琪、任铭辉等国内优秀设计师的新作,都格外令人期待。 3月24日,知名女装品牌“玖姿”拉开本季时装周序幕后,BANXIAOXUE、KC GIDEON、DN、112 mountainyam、INJURY、卡宾CABBEEN、SEC、THES&THES、西曼Ximan、依奴珈Enaga、元隆皮草Yuanlongfur、皇家纤紫兰Royal-haony、CRZ、恋维斯LIANVIS 、波司登BOSIDENG、维斯凯VISCAP、爱登堡EDENBO、温馨鸟W&F BIRD、EKOKO créateur、真维斯JeansWest、容子木Rosemoo、Georgette、雅迪斯ARTIS、Enzuvan、Resurrection、RUBI&NA、SHIN JANG KYOUNG、Kumann YOO HYE JIN、d’NIM迪尼姆、与狼共舞Dancing Wolves、天意TANGY collection、JWB、贝迪百瑞BeautyBerry、丝格丽SECCRY、珂莱蒂尔Koradior、PREEN、SIMONGAO、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将带来他们的全新设计作品和趋势发布。 国际观和主场设计 国际化一直是近年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一大战略方向。然而,时装周的 国际化并不能单纯浅显的以国际知名品牌和设计师的参与作为衡量标准。纵观国际惯例,时装周最大的功能和使命还是搭建公共平台、集聚行业资源,帮助植根于本国本地区的设计师与品牌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因此,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始终坚持中国本土设计师 的主场地位,对国际设计师和品牌的邀请更看重他们带来的国际视野与中国设计师的交流碰撞。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最全的,最牛的)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_范宏雅

2003年12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ec.,2003第26卷 第6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l.26 No.6【语言学研究】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范宏雅 (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关键词:话语分析;篇章 摘 要:文章剖析了不同学派对话语和话语分析内涵的理解,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的源起,介绍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指出新的世纪话语分析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话语分析所亟待解决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方法等问题以及我国目前话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3)06-0097-04 一 “话语”和“话语分析”的含义 一般来讲,人们认为话语是大于句子的单位(a unit above sentence),这样的理解不很精确,因为话语的范围很广,可以是词、短语、小句(包括告示、标牌、广告等),也可以是一首诗歌、一篇日记、一次对话、一场演讲、一部小说、一份文件等等。威多森(Widdowson,1979:50)把话语定义为“the use of sentences in Combination”(句子组合的使用),强调其分析单位和功能[1];系统语言学家斯蒂那和伟特曼(Steiner and Veltmen,1988)把话语解释为“作为过程的语言”,强调其动态本质。克拉申(Caire Kransch,1998)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把话语定义为讲话方式、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同时也是某一话语社区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观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话语的本质,同时也表明话语分析的定义因为语言学家不同的着眼点而不尽相同。 有些语言学家从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来定义它。如斯塔布斯(Stubbs,1983:1)认为话语分析是对“自然发生的连贯的口头或书面话语的语言分析”[2]。因此,它的分析单位是大于句子或从句的语言单位,如口头会话或书面语篇。而且这些语言序列是连贯的,同时他强调分析社会语境下语言的使用,即“自然发生的”话语。辛克莱和库尔哈德(Sinclair&Coulthard,1975)认为话语分析是话语语法学[3]。他们同威多森和韩礼德(Halliday)一样,认为话语分析主要是对语篇衔接和话语连贯的研究。 还有一些语言学家从话语功能角度定义话语分析。威多森(1979:52)认为话语分析是对“句子用于交际以完成社会行为的研究”,强调话语的交际功能;[1]布朗和尤尔(Brown&Yule,1983:1)认为话语分析是对使用中的语言的分析,它不仅仅是探索语言的形式特征,更是对语言使用功能的研究。 也有一些语言学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定义话语分析。比如范戴克(Van Dijk,1980)[4]和韩礼德(1978)[5]就指出话语分析是一种社会分析方法,揭示人类如何理解彼此的话语。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Labov,1969)指出话语分析就是制定规则“把 收稿日期:2003-03-06 作者简介:范宏雅(1974-),女,河北新乐人,山西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