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品追溯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品追溯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品追溯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品追溯白皮书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为产品追溯开启新篇章 (1)

(一) 产品追溯的内涵 (1)

(二) 产品追溯的变革 (2)

(三) 产品追溯的整体视图 (3)

二、全球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6)

(一) 全球发展态势 (6)

(二) 我国政府策略 (8)

(三) 网络基础设施 (10)

(四) 技术标准体系 (11)

三、产品追溯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13)

(一) 缺乏顶层设计,体系不够健全 (13)

(二) 数据开放不足,无法有效利用 (15)

(三) 开放主导空位,缺失链条效应 (16)

(四) 开放缺乏途径,基础设施不足 (17)

(五) 数据规范匮乏,信息孤岛割裂 (19)

(六) 存在信任危机,需要保障安全 (20)

(七) 价值体现不足,商业模式质疑 (21)

四、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3)

(一) 逐步构建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 (23)

(二) 有序推进产品追溯数据开放 (24)

(三) 构建产品追溯体系基础设施 (26)

(四) 制定产品数据规范及融合机制 (27)

(五) 夯实可信认证公共服务体系 (28)

(六) 挖掘数据附加值及衍生服务 (30)

五、推动我国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的措施建议 (34)

(一) 政策引导 (34)

(二) 实施路径 (36)

(三) 生态环境 (36)

(四) 试验示范 (37)

(五) 标准体系 (38)

(六) 国际合作 (39)

一、工业互联网为产品追溯开启新篇章

(一) 产品追溯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加速融合,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一系列新的生产方式、

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正在推动全球工

业体系的深刻变革。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

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

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产品追溯将成为工业互联网驱动产业变革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

它是指产品从制造、流通、消费到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利用标

识技术记录和查询产品状态、属性、位置等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全方

位记录产品信息数据,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和

用户之间信息的有效共享,提高工业企业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标识及标识解析技术是实现产品追溯的核心关键。其中,工业互

联网标识,就类似于互联网域名,赋予每一个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

唯一的“身份证”,实现资源区分和管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类似

于互联网域名解析,可以通过产品标识查询存储产品信息的服务器地址,或者直接查询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服务。

如图1 所示,以某企业生产一台空调为例。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分发销售到使用,产品(空调)具有唯一的标识,

但产品信息分散在不同信息系统中,通过标识解析系统将分散的产品信息关联起来,提供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控制等智能化服务。

图 1 工业互联网产品追溯应用场景

(二) 产品追溯的变革

工业互联网对产品追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品信息采集手段得到提升。即通过条码、二维码、光学字符识别(OCR)、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实现工业产品的单品级细粒度标识记录和查询,通过与物联网感知系统、定位系统、工业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业产品数据的全方位感知、采集、关联、处理。

二是产品信息传递方式得到健全。即通过工厂内网络与工厂外网络的充分结合,企业内私有标识系统与公共标识解析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工业产品数据的充分流动和无缝集成。

三是产品信息利用价值得到彰显。即通过工业大数据建模与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形成基于产品追溯数据分析挖掘所产生的系统性智能,实现产品使用信息与产品制造信息共享(智能化生产)、

产品需求信息与产品设计信息共享(个性化定制)、企业间产品设计信息共享(网络化协同)、产品制造信息与产品服务信息共享(服务化转型)等模式创新。

四是产品信息共享机制得到保障。即通过构建涵盖工业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从产品标识到产品追溯信息的采集、查询和使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加密、访问控制、隐私保护等保障措施,做到在产品追溯信息共享过程中信息来源可信、信息使用可查,信息滥用可究。

(三) 产品追溯的整体视图

工业互联网对产品追溯这一典型应用场景的支持,如图2 所示,是由包括硬件、软件、平台在内的多种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图 2 工业互联网产品追溯的整体视图

(1)硬件:主要是指产品信息采集终端,包括以下要素:

?标识载体:条码、二维码、RFID 电子标签、智能IC 卡、芯片

等可以存储产品标识以及其它更加丰富的产品信息的实体;

?封装打印:将标识数据与计算单元、存储单元、通信单元融

合的过程及相关设备;

?读写设备:基于射频通信等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的、可批量

的,与标识载体进行标识数据交互;

?感知设备:基于射频通信等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的、可批量

的,与标识载体进行产品信息数据交互;

?测试设备:对上述标识载体、封装打印、读写设备、感知设备

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指标进行检查和测试。

(2)软件:主要是指产品信息处理软件,包括以下要素:

?编码软件:主要是指根据编码规则,由必要的产品属性生成

产品身份标识,再通过指定算法,将该标识转发及压缩后,嵌入标识载体的软件装置;

?解码软件:主要是指根据编码规则及指定算法,还原产品身

份标识及其他必要产品属性的软件装置;

?数据清洗:主要是指去除因误读、漏读、错读等原因所导致

的标识数据不准确、不完整;

?异构识别:主要是指自主适配不同的编码规则,对特定标识

体系采取预先指定的处理模式;

?数据关联:主要是指将产品标识与其他产品信息关联起来;

?语义映射:主要是指将异构的产品信息,如身份、属性等,

借助本体等语义技术,实现统一理解和利用;

(3)平台:未来,我国将逐步建成“国家标识解析中心-行业标识解析平台-企业标识解析系统”所组成的三级工业互联网标识

解析体系。

其中,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装置包括:

?查询客户端:是指安装在用户侧标识具体应用终端中,可以

发起标识解析查询、获取解析反馈的软件装置;

?解析服务器:是指安装在服务侧的各级标识解析服务器中,

转发标识查询请求、查询标识映射信息的软件装置;

?边缘代理:是指安装在本地网络边缘,作为用户终端向服务

器发起请求的安全控制终端,实现用户发起查询的安全性校验,提供标识匹配、标识转换等功能。

其中,标识解析的主要服务模式包括:

?标识注册:是指申请标识编码,并将标识与产品信息(或者

存储产品信息的位置)这一关联记录存储在特定地点的服务;

?标识解析:是指通过产品标识查询存储产品信息的服务器地

址,或者直接查询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服务;

?标识搜索:是指通过产品标识查询多个不同来源的产品信息,

从技术角度看,可能通过搜索引擎等模式来实现;

?标识认证:是指通过安装条码、二维码、RFID 电子标签等外

部身份标识,或在其芯片、操作系统内嵌入SIM 卡等内部身份标识,通过产品制造商、产品拥有者、产品本身的三方身份标识关联,实现对智能产品的有效防伪认证。

二、全球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一) 全球发展态势

放眼国际,早在20 世纪90 年代,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欧盟、美国较早开展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其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追溯技术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健全和最完善的。

图 3 国外重要产品追溯法律法规建设时间线

美国。9·11 事件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反恐,在2002 年推行的“生物反恐法案”中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同时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都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农场初级原料生产标准和召回追溯系统,强制召回受污染食品、扣留不安全食品、限制或禁止来自某个地区的不安全食品流通以及就可能违规情况索取相关数据等。1998-2008 年这十年间,美国与鱼类有关的食品污染爆发次数超过了450 次。为应对这类问题,2016 年2 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

管理局(NOAA)发布公告,就《进口水产品应对IUU 及水产品欺诈的追溯识别机制》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内容包括要求企业进口指定17 种类水产品时需向公共追溯系统提供进口产品的相关信息,经审核确认该水产品是合法后方可进口。

欧盟。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在2006 年建立了一套在欧洲范围内通行的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即欧洲药品验证系统(EMVS),以解决欧洲多国各自的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并没有统一的编码标准的问题。基于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理念,EMVS 选择国际通用的二维矩阵码作为其信息载体,采用“ 配药点验证” (Point-of-Dispense Verification)的运行方法,由药品供应系统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欧洲境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配药点验证” 先由生产企业对药品进行赋码,再由药剂师在销售前对药品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省去了批发商验证环节。成本低、效率高、推行较容易,符合欧洲药品安全监管执行的实际特征。2011 年7 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又通过了《欧盟反伪造药品指令》,明确要求为欧盟境内流通的每一份药品建立“可供验证其真实性”的安全档案,并建立一个欧盟国家通行的数据库,储存药品安全信息。

日本。日本从2001 年起引入欧盟推动的“食品可追溯制度”,

并建立牛肉可追溯系统,随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农产品种类。至今,日本已经对所有农产品实现了可追溯管理并通过推行一系列标准法案,在

强制推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的同时,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自行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可追溯体系。

(二) 我国政府策略

在国务院发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 号)以后,各省市均以此为标准并结合各省市实际情况发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目的是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追溯体系建设融合发展,实现重要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促进质量安全综合治理,保障消费安全和公共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方

案的目标是到2020 年以前完善追溯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市场环境、增强社会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提升重要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追溯意识、接受度、提高采用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的企业比例。

大部分省市均已建立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

特种设备、危险品为重点的六大追溯体系为主要任务。其中,上海市、山

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厦门市获得全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示范省,由商务部和财政部支持开展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工作。根据国务

院的部署,这四个省市将主要推进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升级;开展

乳制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权威统一的追溯大数据库,并向社会有序开

放数据资源;选取1 到2 个产业链完整但受假冒伪劣影响较重的特色

产品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打造特色产品绿色供应链条。

图 4 全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示范省和特色产品追溯体系分布在确定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之后,一些省份还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山西省和福建省为例,实施步骤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善阶段。

准备阶段(2016 年-2017 年)根据在国务院发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 号),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产品名录,明确建设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提出具体措施,发表各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选取有条件的市、县开展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实施阶段(2018 年-2019 年)实施阶段分为两步,一是建立部门追溯系统平台,指导督促企业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建立部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子平台。二是统一数据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规范

及编码规则,建立全省追溯系统平台。推进部门网络互联互通和系统数据共享,推动企业数据和系统接入,实现政府与社会追溯数据融合。开通统一的公共服务窗口,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

完善阶段(2019 年-2020 年)根据前阶段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运行工作情况,对工作机制、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实施进度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整改,进一步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三) 网络基础设施

标识解析系统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与物联网相比,工业环境中面临工业制造设备、工业控制系统、复杂网络环境、异构信息等大量复杂性设备及系统,同时,工业互联网软硬件设备由于供应商范围广泛,生产数据结构不统一,导致工厂内外及供应链上下游不互通,严重影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和互联网发展之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物联网领域中采用标识解析系统实现物品、信息、机器的识别和管理,是物联网的关键基础资源,互联网领域中采用DNS 域名服务系统实现整个网络的互联互通,因此,工业互联网作为物联网的延伸,标识解析系统是实现工业环境中设备、系统、数据、网络互通的基础设施和重要基础。

标识解析系统多样化发展。目前,国内外存在多种标识解析技术及平台,包括国际性Handle 标识解析平台、OID 标识解析系统、GS1 编码体系;我国Ecode 编码体系、NIOT 标识解析平台。于此同时,

各行业和地方也纷纷构建基于产品特点的标识解析平台,例如以婴幼

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追溯为主要试点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

稀土产品溯源平台、航天云网横沥模具产业追溯平台等(如图 5 所示)。标识解析系统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产品追溯、供应链

管理等应用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各标识系统在我国的行业领域应

用中已形成一定规模,各标识系统之间能够实现兼容互通。

企业与标识平台对接是工业互联网发展重要趋势。工业领域中大

量工业企业中采用企业内部闭环标识,企业内各生产线间、工厂间,

以及企业之间存在大量非标准化的标识,未实现与主流标识体系的对接,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企业面临标识体系的构建新的需求和挑战,与

标识解析平台实现对接是工业互联网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图 5 标识解析平台分类示意图

(四) 技术标准体系

产品追溯体系有待完善。产品追溯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编码技术、

载体技术、发现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其中编码技

术、载体技术以及发现技术是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是解决

信息的编码、自动采集及系统间信息交互的问题的重要抓手。当前各

项技术已具备一定的应用基础,随着新的产品追溯种类和场景需求的

发展,产品追溯技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编码技术是对可溯源产品的编码格式进行数据结构定义、分配及管理的技术。编码的分配主体及数据结构是由编码命名体系本身的适用范围决定的。目前国内外主流的编码技术体系包括GS1 编码、EPC、Handle、OID、uID、Ecode、NIOT 等。载体技术是产品追溯编码信息承载方式及载体选择技术,包括一维条码、二维条码、RFID 标签、传感器等。标识发现技术主要解决查找产品追溯标识的运动轨迹信息,即找到与该标识相关的其他所有标识,这些标识的拥有者可以是同一个主体,也可能是不同主体。发现技术是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的典型应用场景的核心。一个商品从制造到出现在消费者手里,需要经

历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该商品标识都会留下信息,而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管理主体管理。标识发现技术就是找到该商品标识留下信息的所有环节对应的标识,例如每个环节的信息服务器IP 地址,这些信息服务器会记录该商品标识在本环节产生的相关信息。异构识别技术针对产品追溯编码不一致,全生命周期“一物

多码”的现状,分析出当前产品追溯异构标识的编码规律及趋势,针对产品追溯异构标识识别的冲突问题,提出适用于现有工业互联网领域产品追溯异构标识识别的冲突检测模型及判定算法,为未来新的工业互联网异构标识编码制定提供防冲突策略,并针对已冲突异构标识设计后向兼容机制,最大程度解决产品追溯异构标识识别中的冲突问题。

各国家和组织构建自由产品追溯标准化体系。产品追溯标准化体

系主要由各国标准、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构成。各国家标准包括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和118/2002 号法令、美国《食品安全跟踪条例》

和《联邦安全和农业投资法案》、日本的《牛只个体识别情报管理特别

措施法》、加拿大《食品追溯数据标准第一版》和《食品追溯良好规范》等。国际标准包括ISO 22005:2007《饲料和食品链中的可追溯性.系

统设计和执行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GS1 的《GS1 可追溯性标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产品追溯标准等。在我国,产品

追溯涉及奶制品、肉制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多种产品,由于每种

产品的质量要求不同、监管主体不同导致我国产品追溯标准体系的建设

根据产品类别建立,例如商务部提出的CPC(Commerce Product Code)商务产品编码、农业部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以及各地方、行业的

追溯系统,例如上海市经信委生猪追溯系统、北京奥运食品追溯系统等等。

工业产品追溯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产品种

类多、加工环节复杂,如何实现多层级、多任务、复杂网络环境、多

种控制系统和应用场景的对接互通成为工业互联网中产品追溯体系

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亟需“因地制宜”,制定面向工业互联网

产品的追溯标准体系。

三、产品追溯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缺乏顶层设计,体系不够健全

虽然近年来我国各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机构围绕食用农

产品、食品、药品、稀土产品等重要产品,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促进监管方式创新、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统筹规划滞后、制度标准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距离建立一套满足“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产品追溯体系仍有相当差距。

1.政府原因,没有完整的产品追溯体系顶层设计

国家虽鼓励开展追溯系统建设,但却未明确给出追溯系统的具体法律依据或标准规范,也缺乏遵循信息公开和大数据原则进行的顶层设计。各部门构建的可追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引导,系统从硬软件设施到关键技术的使用都不尽相同,可追溯系统的兼容性差,影响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使得可追溯系统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行业原因,各个行业的需求、场景都很不一样

少数地区和产业链已经建立起的可追溯系统也面临同样的情况,由于各个系统的需求场景和开发目标不同,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溯源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流程不一致、系统软件不兼容,往往只能在一定的环境和地域内发挥功能,不能很好地覆盖整个全社会各阶层的多样性需求,对跨地区突发性事件原因的分析也存在滞后性。

3.大企业问题,只有自己的方案,不关心别人的

在追溯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和兼容共享的大环境下,有技术有能力的大企业只能基于自身业务理解,开发建设满足自身生产、销售实际需求的产品追溯系统,解决自身面临的上下游供应问题和销售问题,

缺乏向社会主动开放数据和追溯服务的意愿和驱动力。

4.小企业缺乏实施能力和意愿

一套独立封闭的可追溯系统包括检测设备的购置、软件开发及信息平台硬件建设,以及信息采集、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等后期投入,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是大型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也面临巨大的财务负担,更何况供应链中的多数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了即使下游厂商建立了可追溯系统,也难以在供应链上游小企业推广。此外,消费者对可追溯系统普遍认识不足,还未建立起及时查询相关信息的意识,更不愿意为可追溯产品进行额外消费,这也是小企业缺乏建立可追溯系统动力的原因。

(二) 数据开放不足,无法有效利用

资源互通共享和协作生产是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诉求之一,工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和产品追溯贯穿供应链的特点对工业企业标识数据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识数据开放不足是制约产品追溯发展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基础,工业数据作为核心信息其安全性是各国政策规范的重要方面。我国在《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 号)》,明确要求保障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加强核设施、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石油石化、电力系统、油气管网、交通运输、水利枢纽、城市设施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因此工业标识数据的开放需要细化行业领域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企业开放共享意识不足。标识数据是贯穿企业设计、采购、加工、流通及销售全过程的“链接”,虽然标识数据仅是起到桥梁作用,并未

涉及企业核心商业机密,由于企业对标识数据基本认知缺乏,对标识

数据开放采取紧身态度,因此,给标识数据开放的推进带来一定困难。

缺乏有效的开放管理机制。当前部分龙头工业企业已针对标识数

据开放开展了智能工厂样板应用,对于供应链上下游数据不互通问题,

主要采取中间件及接口开发的解决方案,工作任务重、费用高,解决方案扩展性较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缺乏通用的标识数据开放机制。

开源工具供给不足。传统工业企业信息系统复杂,缺乏先进制造

信息化改造经验,目前的追溯信息化解决方案针对“点对点”互通问

题大部分依靠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缺乏开放的开源工具,导致各

解决方案差异性大,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此亟需研究开放性工具

提高标识数据开放驱动力。

(三) 开放主导空位,缺失链条效应

国内追溯缺少主导力量。国外追溯系统主要是市场驱动,着眼于

实现信息可追溯,重点解决产品流通链条各个节点的向上一步、向下

一步的信息可追溯,通过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最终构成产品流通链

条信息流的无缝连接。国内追溯系统主要是政府驱动,着眼于解决产

品追溯、召回、企业诚信等监管难题,重点构建产品流通全链条的可

追溯体系,协调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往往难以长期可持续运营;企业建立的平台多是用于产品防伪、防窜货和积分兑换、营销等,较少用于追溯,即使用于追溯,也只是某个环节的追溯,无法真正实现全链条的追溯;行业平台也有很多,但是并没有一个行业平台可以得到全行业各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往往一个行业内有数个不同主体建立的行业追溯平台。

追溯系统相互孤立缺乏互通能力。拿一件由农产品为原料的商品来说,种植过程由农业部来监管,流通过程由食药监来管,各部委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各个部委之间的平台相互独立互不连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除此之外,全国很多省市都有独自的追溯平台,行业有自己的一个甚至多个行业追溯平台,当产品发生跨省市或者跨行业流通、应用时,就会遇到彼此数据无法互相通用的问题。因此,供应链各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各省市和各部委之间的系统需要打通,而这就离不开标识数据的开放。而由于开放涉及的各方角色太多,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谁来主导开放就是产品追溯体系发展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

(四) 开放缺乏途径,基础设施不足

近几十年期间,通信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机器之间信息的通信得到规范,如 TCP/IP 通信协议。作为连接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的工业互联网,同样也需要拥有一套良好的信息管理标准和解析体系,针对同一个或一类物体在企业内部、行业内部、跨企业、跨行业信息应用过程中进行统一表达。因此,我们需要建设一套完整

科技有限公司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发放编号: 1非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涿州分公司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QEH-ATNR-ZF/B-7-05 版本: A/0 编制:生产运营部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年月日 实施日期:年月日

1.目的 为使公司的原(辅)材料正确使用和产品的标识,保证生产过程的物流畅通明晰,杜绝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确保满足产品的可追溯性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文件采用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生产运营部品管科是标识的归口管理部门。 4.2生产运营部品管科负责对产品生产全过程标识有效性的监督,组织并协调追溯工作的进行和控制。 4.3 库房负责对原辅材料和最终产品(入库物品)的摆放、标识及管理,详见《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4.4 制带车间负责制带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及流转。 4.5 成品车间负责分重卷、包装的标识及流转,以及铁芯产品的标识。 4.6检测负责对检验样品进行标识及标签的建立工作。 5.工作程序和要求 5.1原辅材料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5.1.1 原辅材料进厂时,库管员应将所收原辅材料放入待检暂存区,并在适当位置上或其包装箱上贴上必要的“物料卡”,内容可包括:名称、型号/规格、供应商、进厂日期、数量、供应商生产批号。 a)检验合格的物料,粘贴“合格”标签并将其放置在合格品区域。 b)检验不合格,但做让步处理的物料,在标签上标识“让步接收”并在其放置区域设“让步接收”标识牌。 c)检验不合格做退货处理的物料,标识“不合格品退货确认签”并将其放置在不合格品区域。 d)入库的物料,仓库应记入台帐。 5.1.2 物料发放时,应核对物料与领用要求的一致性,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5.1.3 如材料的标识遗失时,应进行鉴别后重新标识。 5.1.4 原辅材料的标识应能追溯到该材料的供应厂家和质量记录等。 5.2生产过程中流转物品的标识 5.2.1 生产过程中产品具体标识方法见《产品牌号和生产批号管理办法》,具体要求如下: 1)产品的标识(产品编号)必须是唯一的。 2)产品标识一旦建立,在产品生产、检验的各个环节均使用统一标识。 5.2.2 生产过程中由各工段按照规定要求对产品进行标识,填写产品工艺流转卡或标签,在产品上粘贴标签或直接标注(或专用记号笔书写)产品编号。 5.2.3 生产现场的物料要用标签标明其名称和状态,防止错用。分区摆放时,区域必须进行标识。标识方式可以是挂牌、立卡、墙面标识牌或在产品盛装容器上标识。 5.2.4 生产过程中如果某个作业过程不能保留产品的原有标识,必须进行产品标识转移。相关工序操作人员操作前需在原始记录和《工艺流转卡》上记录原有标识,并按《产品牌号和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 A/0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QN/SG7.5-05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发布 实施 1目的 为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或混淆;实现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处置状态的可追溯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购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批次化管理及检验状态的标识。 3 权责 3.1生产部是产品标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标识的使用和管理,不同检验状态产品的分区摆放及所有标识的维护。 3.2技术部以文件形式规定产品标识及标识的方法,品管部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出现问题时进行追溯。 4 管理内容及要求 4.1采购材料的标识 4.1.1材料供货时,供应商标识产品的材质、规格、炉批号,附产品质量证明书。 4.1.2经检查员检验合格的材料,仓库保管员负责将其分区域摆放,并进行颜色标识,作好原材料入库记录。 4.1.3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保持原标识,作好“不合格”标识放入不合格料区,待处理。。 4.1.4 原材料入库必须按炉号分类堆放,并挂好状态标识,标识卡如下: 原材料标示卡 4.1.5原材料提用时,由仓库记录下料时间、下料数量、及结余数量。

4.2生产过程中的标识 4.2.1下料、碾尖(对产品进行钢印编号标记)工序完成后,在坯料上栓转序卡,卡上注明炉号、规格材质与钢印号。 产品编号标记表示方法: □□□□□□□□ 弹簧编号 批次号 月份代号 年份代号 公司代号(大写英文字母) 产品编号标记打在弹簧端尖侧面,位置如图: 打钢印处 4.2.2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转序时,在流转框上挂号转序卡,注明产品基本信息与工序

交接。 4.2.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填写隔离处置卡,挂在不合格弹簧上,标识处理状态,放入不合格品区待处理;产生的废品,,进行标记放入废品区。 4.3成品标识 4.3.1单件成品用转序卡标识。 4.3.2包装成排的成品转入成品库分区域存放。 5产品的追溯 5.1从进料开始,到产品交付止,各部门及工序应认真填写及保存特定的相关记录,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5.2当顾客有追溯请求或产品工艺评定需要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追溯。 6 形成记录 a.生产通知单 b.转序卡 c.工序质量记录 d.检验与试验记录 e.隔离处置卡 7 附录 附录A 钢材的颜色标识 QN7.5-05.1批次管理细则 附录A 钢材的颜色标识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目的 用适当的方式对公司的物料和产品进行标识,以防止混淆或错用,并使物料和产品实现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性物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客户提供的物料的标识和追溯。 3、权责 3.1物料控制部:负责向供应商提出采纳、外协加工的标识,并监督供应商实施标识。仓库人员负责在库材料的分类存放与标识。 3.2生产车间:负责生石灰现场的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 3.3质量部:负责对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进行确认,对检验状态进行标识。 4、定义 4.1可追溯性:指通过有记录的标识,对某个物品或某项活动的历史情况、应用情况以及目前所处的位置或阶段进行追溯的能力。 5、流程图(无) 6、作业程序 6.1物料入厂的标识 6.1.1负责采购和外协的要员就其对外采购、对外委托加工的物料和零部件,需在下发的采购订单才外协加工保同上,明确规定向供应商 提出物料、零部件的标识方法和标识内容的要求,标识包括实物上 的标识和质量证明文件上的标识。并监督供应商按规定的要求进行 标识。具体参照《采购管理程序》和《对外委托加工管理程序》6.1.2进料检验员负责对来料标识方法和标识内容进行确认。合格的物料和零部件以《IQC检验报告》入库。不合格的物料和零部按《不合 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6.1.3仓库管理人员对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6.1.3仓库管理人员对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接收。将来料信息输录到计算机系统。并填写《仓库物资收付卡》。 6.1.4仓库管理人员发放物料时按领料单所列名称、编号、规格和数量如实发料,订单号和批号在领料单上注明。 6.2生产过程的标识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QG/ZHD09-7.5.3-2014 A版1.目的和范围 为在接收、生产、交付及安装的所有阶段对产品及其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适当标识,防止混用,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可追溯的目的,编制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原辅材料,铸件产品及其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和必要追溯。 2.引用文件 QG/ZHD09-4.2.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3.1 本程序引用GB/T 1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有关术语。 4.职责 4.1 本程序由质量管理部归口管理。 4.2 采购部仓库保管员负责采购物资标识及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施加和管理。4.3 生产车间负责产品标识的施加和移植,质量管理部检验员负责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施加。 4.4 各生产车间和仓库保管员应保护好各类标识不受损。 4.5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标识和追溯性的全面监督和检查。 5 程序内容 5.1 产品标识的方式和编号方法 5.1.1 产品标识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铸字、油漆书写、文件记录、挂标签或标牌等种类。 5.1.2 编号由类别号、年代号及顺序号组成 a)公司代号表示方法 泰州润骐防务科技有限公司代号:R 小圆筒 01 大圆盘 02 小圆盘 03 枣核1 04 枣核2 05 枣核3 06

大风帽 07 小风帽 08 …… 以此类推,特殊产品(如大圆筒)按照客户要求编制炉号。 5.2 采购物资标识方法 铸造熔炼用原辅材料的化学成份必须提供给炉前。 ·铸造用原辅材料(指铁合金、生铁、镍板等)购进公司后,按程序送检至质量管理部相关检验员、同时附送质保书; ·经检验合格后的原辅材料,相关检验员出具“物资质量验收入库单”(JL10-03),同时出具加盖本公司质量检验专用章的化学成份报告传递至仓库保管员; ·仓库保管员首次发放同成份同批次的材料时,必须同时将上述化学成份报告传递至领料人; ·领料人必须及时将化学成份报告交至电炉炉长手中; ·炉长根据成份报告进行配料,直到该种成份的材料用完为止。 5.2.2所有铸造用原辅材料必须采用挂标签或标牌的方法标明名称和规格。 5.3 生产过程产品标识 5.3.1 铸件标识 a)铸造车间根据生产安全部的铸件计划按顺序设定所生产铸件的冶炼炉号、铸件号,同时出具“铸造车间生产调度通知单”(JL08-01)交相关检验员,铸件号应直接铸制于本体上的图纸规定位置。 b)铸件合格后,相关检验员依据生产调度通知单上冶炼炉号、铸件号、零件图号、名称及材质、数量做好相关记录,并出具“产品入库单”(JL10-17)和质量保证书; c)有追溯性要求的产品零件,生产安全部根据用户规定在铸件计划上注明零件编号,生产班组负责根据生产计划用白漆在铸件上醒目部位加注零件编号,检验员做好记录; d)有机械性能要求的产品零件还需提供试棒毛坯,由生产班组在试棒毛坯上加注编号,检验合格后,检验员做好检验合格标识。 5.4 标识控制 5.4.1 标识应与生产原始凭证、质量记录相一致。 5.4.2 生产制造过程中零件标识被去除时,应由此道工序操作者用记号笔、油漆或钢字码将其移植,相关检验员监督其实施。 5.4.3 后续工序操作者应监督前道工序产品标识,当发现未加标识或标识不清时,应返回 前道工序操作者,通过追查记录等补加正确标识,确难分辨时应重新标识。5.4.4 产品零件上的标识应该清晰、牢固、易于辨认,不因下雨、生锈等原因而被消除。 5.5 追溯办法 铸件的追溯通过图号名称及铸件号追查到“铸件最终检验记录”(JL10-19)“炉前冶炼(浇注)检验记录”(JL10-12)“铸件热处理检验记录”(JL10-13)等,最终追查到生产班组。 5.6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5.6.1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可分为四类: a)待检---产品未经检验和试验的状态标识; b)合格---产品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为合格的状态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1.目的 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各阶段检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标识,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确保只有合格品才能转入下序或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中检验、实验状态的控制及产品生产和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标识。 3.引用文件 ISO 9001:2000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质量手册》7.5章 4.定义 无 5.职责 5.1质检科负责产品标识的制定并对与标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追溯,负责各 种检验、试验状态的判定及标识形式的制定与审批。 5.2各生产班组负责制造过程中检验状态的标识及产品标识的使用和保管。5.3质检科负责进货及最终检验、试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 5.4仓库管理员负责库存物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并正确使用和保 管好各种物品标识。 6.程序内容 6.1质检科制定产品及其状态标识,相关部门使用产品及其状态标识。 6.2各种标识要求不易脱落或丢失、破碎,字迹要清楚。产品标识可以用标签、 标牌。标识的主要内容反映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或地点、方位 等。产品状态标识可用如下方式表示:标签(如合格证)、印章(如合格 率、不合格品率)、区域、标牌、各种记录(如工艺流程单)等。 6.3当产品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时,由质检科会同相关部门查明原因后补加相应 识。 6.4对供方提供的原料或本厂生产的最终产品均由质检科质检员执行《监视和 测量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应标识。其质量记录中应对标识作相应记录。 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6.5生产车间在制造过程完成时,应在产品包装箱内及外包装箱上按有关规定 放置产品标识。 6.6 产品标识应具有可追溯性,当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追溯时,由质检科依据标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通过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确保对产品及其状态识别和可追溯性。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及其状态标识、批次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采购产品及产品实现全过程的管理。

3 引用文件 4 职责 4.1生产部负责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批次管理的组织实施; 4.2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标识、检验状态标识、批次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5 程序 5.1产品标识的一般要求 5.1.1从原材料、半成品直至最终产品均应有产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标识与产品同步流转,保证其可追溯性。 5.1.2在产品和包装上进行标识时,技术部在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上规定具体标识的形式、内容和位置。 5.1.3产品标识要清晰、易于识别和可追溯性,在产品规定的使用与贮存期内不应消失或模糊不清。 5.1.4具有标识的母体被分割为若干子体时,进行标识移植,且保持母、子标识一致。 5.1.5当前面工序的标识被后面工序加工掉时,对有追溯意义的应恢复原标识,标识的代替在工艺文件中做出规定。 5.1.6产品标识不应对产品质量特性产生不良影响。 5.1.7产品可追溯性的标识 当合同、法律法规、质量控制、产品批准管理以及其它规定需要追溯的场合时,有唯一性的产品标识,并且做好记录,可追溯性的标识可直接在产品上标识或在随件周转记录或文件(如装配记录、合格证等)上附有唯一性标识。

5.2产品标识 5.2.1外购产品标识 5.2.1.1采购产品进厂时要有明显的标识,一般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有效期等,由检验人员负责进厂检验验收,验收完成后贴《物料标签》 5.2.1.2库管员根据《物料标签》上的检验状态,合格的产品办理入库手续,并移至“合格区”,不合格的移入“待处理区”,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2.1.3采购产品发放时,产品标识应随器材转移或移植。 5.2.2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 5.2.2.1生产过程中一般用《工艺流程卡》或《制造大纲》进行产品标识,明确产品的名称、图号、数量、质量状态、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及日期等信息。 5.2.2.2对产品装配和质量特性有追溯要求的工序,在产品上直接标识,工艺规程明确标识形式和位置。若不易在产品上直接标识时,采用标签的方式,应确保标签与产品不易脱落或脱离。标识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等内容。 5.2.2.3紧急放行的标识 生产部使用“紧急放行”的原材料时必须单独流转,并将其隔离存放。在产品工艺流程卡上注明《紧急放行申请单》序号及“紧急放行”字样作为标识。以确保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当后来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时,可以追回产品。 5.2.2.4让步接收的标识 生产过程中出现让步接收时,产品要单独流转,在产品工艺流程卡上注明让步接收并在产品上挂“让步接收”作为标识。 5.2.3成品的标识

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在接收及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使用适宜的方式标识产品,防止不同类型及规格的产品混用或错用,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实现追溯,并能有效地进行产品的识别、隔离等。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在接收、过程及出厂和服务过程对产品标识和追溯。 3. 术语和定义 3.1标识:以指定的方式提供用以区别产品状态的标记。 3.2可追溯性:为溯源,根据产品标识,对产品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判断。 4. 职责 4.1 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4.2 库房负责产品接收、贮存、出厂及服务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3.3 质量部负责过程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能力检查。 5. 工作程序和要求 5.1 标识的手段和方法 5.1.1 印章:“合格”与“不合格”章; 5.1.2 检、试验区域:“待检区”、“合格品区”、“退货区”; 5.1.3 产品区域:“成品区”、“半成品区”、“原、辅材料区”、“发货区”、“不合格品区”; 5.1.5 标识卡/牌:“物料管制/标识卡”和“产品标识卡”; 5.1.6 检验状态标识牌:“待(重)检”、“合格”、“不合格”; 注:当客户有对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有要求时,严格执行客户规定;无要求时,按此程序规定执行。 5.2标识的类别 5.2.1产品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即从投入到产出标识不变(不因生产过程改变而改变),通常以产品型号、规格、产地、数量、日期、批次号等进行标识。 5.2.2状态标识按照产品所处的检验或使用状态进行标识,状态标识是可以改变的,通常采用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为标识,也包括返工、返修、降级、让步接收、拒收、报废等,采取分区管理;设备的状态标识采用报废、停用、闲置作为标识。 5.3 入库过程标识 5.3.1 采购、外加工品入库过程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TX/Q-18-2017 1.目的范围 建立并实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保持可追溯记录,使潜在不安全产品和如果发生不安全产品召回时能够进行及时进行处理。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 2.职责 化验室负责规定所有标识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需要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各相关科室负责所属区域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对所有标识进行维护。 3.产品标识 ①原辅材料标识、包装材料标识: 原辅材料库、包装材料库应根据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名称、类别设置相应的“物料标识卡”。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入库记录台账上应记录“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产品数量、生产单位家”等内容。 ②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产品标识: 各生产车间应根据产品的生产状态设置不同的“物料标识卡”。如:“合格品、不合格品、待检品、待处理品”等不同的标识卡对产品状态予以标识。

③检验标识: 各检验区域应根据产品的检验要求设置不同的“物料标识卡”。如:“待检区、检验区、待检品、待处理区、待处理、合格品、不合格品”等产品状态标识。 ④成品标识 经检验合格后的成品应按照产品标准要求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及生产批号、产品保质期、贮存方法等。 4.追溯性控制 ①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入库记录台账上应记录“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产品数量、生产单位家”等内容。 ②生产记录上应标明食用原料的生产单位家、生产批号、生产用量等相关内容。 ③产品的销售记录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生产批量等相关内容。 ④产品的销售记录中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销售数量、销售目的地址或销售单位及联系人姓名、电话等内容。 ⑤本单位产品的追溯路径为: 产品销售记录台账→检验报告单→生产记录单→进货台账记录单→原料的生产单位家。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编号:版本:B/ 0页码: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类型:程序文件编号:版本:B/0制定部门:质量部门生效日期:5月10日,XXXX准备/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程序文件编号。:版本:B/0页码:2/ 5版本号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版本记录日期原始版本/当前版本2013/04/28所有A/0-B/0版本汇总调整文件序列号,版本发布修改人的程序文件编号:版本:B/0页码:3/5 1。目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通过标识和记录产品来实现可追溯性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终成品的测量和监控状态进行标识,防止不合格误用和交付。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识别和追溯控制 3.定义:第4条。权力和责任:4.1仓库部:负责检查供应商的来料标识,区分仓库中各种状态的材料、组件和成品,防止无标识和无状态产品的存在4.2质量部IQC:监督材料的标识,标记材料的进货检验状态,并保存检验记录,以便追溯4.3质量部PQC/QC:负责半成品状态的标识,并对生产过程中材料和半成品的标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4.4质量部质量保证:负责公司产品最终检验状态的标识和管理,监督和检查成品标识,确保成品标识准确。4.5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防止标识不当造成产品混入和不良品流出。5.程序5.1进料标识5.1.1进料标识供应商应在外箱上粘贴材料标识。标识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编号、数量和生产日期。进厂后,仓库部负责验证物料标识。对于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楚的物料,库管员应拒收。

产品标识与追溯性管制程序

为确保产品符合质量环境要求并在各阶段都具有完整的可鉴别性,及对产品出货后仍能保留详细资料可供査阅及追溯; 2. 范围 凡本厂生产的产品均适用本程序; 3. 权责: 3.1物流课:负责原物料的标示、分类区分放置、半成品、成品的区分放置、不合格区域 的标示; 3.2生产课:负责半成品、成品的包装、防护、标示、区分放置,生产记录及产品的领料 及入库; 3.3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状况、环保检验的标示、记录及追踪; 3.4开发部:负责在新产品阶段,要求外包厂对产品本体及外箱做好标示; 4淀义 4.1原材料:所有供应商、委外厂商的来料,统称为原材料; 4.2半成品:所有厂内在制品或送委外的产品,统称为半成品; 4.3成品:指在我司已完成所有加工动作,可以出至客户的产品; 5. 作业内容 5.1依产品标识与追溯性作业流程图(附件一)作业; 5.2产品标识: 5.2.1原物料:供应商所交之原材料应标识品名,规格或料号,合格标签; 5.2.2在制品及成品:制造标示料号数量生产日期; 5.3进料追溯:进料检验员填写〈原材料检验记录表〉盖”合格”章;当有异常时必需保留〈进料检验 不合格通知单〉,〈特采申请单〉等相关记录; 5.4制程品追溯: 5.4.1在制品标识生产数量及日期,并记录于生产记录表上,以利追溯产品质量;生产记录表含〈工艺 自检表〉、〈包装日报表〉、〈生产日报表〉、〈领料单〉、〈报废单〉、〈过程巡检记录

表〉、〈生产出货排程表〉、〈合格证〉等;生产现场之物品由现场人员依其类别和状态标识清楚; 5.5成品出货检验需填定〈出货检验报告〉,并于合格证上签章确认,出货人员依〈出货单〉核对数 量; 5.6客户退货或抱怨追溯:当客户对本厂质量有抱怨时需提供问题产品之标识或产品出厂时期及问题 点,或者山业务人员将不合格品拿回来交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分析与处理;分析时依据产品 日期追溯其制程流程; 5.7客户特殊要求则依客户要求办理; 5.8有关追溯的进料、生产、出货之检验记录需按《记录管理程序》保存,以利质量追溯; 5.9合格品/不合格品/特米品/隔离品之标示; 5.9.1零件来料之标示:进料检验员针对零件检验合格后于外箱合格证上加盖“合格”章; 5.9.2制成成品之标示:巡检员于合格证上加盖合格“合格”章; 5.9.3出货品之标示:OQC针对需出货品进行检验,检验OK后于合格证上加盖“合格”章; 5.9.4不合格品之标示;针对零件/成品/半成品进料检验员/OQC/巡检员在检验判定NG时,于外包装 上贴红色不合格标签,不合格标签上需注明:料号、数量、不良原因、检验员.并转入不合格区域; 5.9.5隔离品之标示:针对零件/半成品/成品当发生品质异常需判定时,进料检验员/巡检员/OQC 于外 包装上贴上待判定之标签,并于标签上注明:检验员、数量、不良原因并转入隔离区域,不合格品区域用红色斑马线贴于地板上,明显标示; 5.9.6特采品之标识于外箱上贴黄色特釆票,并于特采票上注明:特釆料号、数量、特采原因、特采单 号; 5.9.7打样,试产产品,生产首件标示: 5.9.7.1当需要对打样之产品进行标示时,进行“样品”标示; 5.9.7.2产品在试产阶段,试产之产品标示,作“试产”标示; 5.9.7.3产品在批量生产前,签核之首件,使用“首件”标示; 6. 相关文件: 6.1 XX-P002记录管理程序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品追溯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品追溯白皮书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为产品追溯开启新篇章 (1) (一) 产品追溯的内涵 (1) (二) 产品追溯的变革 (2) (三) 产品追溯的整体视图 (3) 二、全球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6) (一) 全球发展态势 (6) (二) 我国政府策略 (8) (三) 网络基础设施 (10) (四) 技术标准体系 (11) 三、产品追溯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13) (一) 缺乏顶层设计,体系不够健全 (13) (二) 数据开放不足,无法有效利用 (15) (三) 开放主导空位,缺失链条效应 (16) (四) 开放缺乏途径,基础设施不足 (17) (五) 数据规范匮乏,信息孤岛割裂 (19) (六) 存在信任危机,需要保障安全 (20) (七) 价值体现不足,商业模式质疑 (21) 四、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3) (一) 逐步构建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 (23) (二) 有序推进产品追溯数据开放 (24) (三) 构建产品追溯体系基础设施 (26) (四) 制定产品数据规范及融合机制 (27) (五) 夯实可信认证公共服务体系 (28) (六) 挖掘数据附加值及衍生服务 (30) 五、推动我国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的措施建议 (34) (一) 政策引导 (34) (二) 实施路径 (36) (三) 生态环境 (36)

(四) 试验示范 (37) (五) 标准体系 (38) (六) 国际合作 (39)

一、工业互联网为产品追溯开启新篇章 (一) 产品追溯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加速融合,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一系列新的生产方式、 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正在推动全球工 业体系的深刻变革。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 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 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产品追溯将成为工业互联网驱动产业变革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 它是指产品从制造、流通、消费到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利用标 识技术记录和查询产品状态、属性、位置等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全方 位记录产品信息数据,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和 用户之间信息的有效共享,提高工业企业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标识及标识解析技术是实现产品追溯的核心关键。其中,工业互 联网标识,就类似于互联网域名,赋予每一个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 唯一的“身份证”,实现资源区分和管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类似 于互联网域名解析,可以通过产品标识查询存储产品信息的服务器地址,或者直接查询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服务。 如图1 所示,以某企业生产一台空调为例。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分发销售到使用,产品(空调)具有唯一的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1.目的 旨在规范产品标识、产品状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以防止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状态的产品混淆,确保需要追溯的产品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全部状态产品的标识。 3.术语定义 追溯:了解过去的生产过程和细节 4.职责 4.1生产部负责本标准的制订、修改,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产品标识及批次管理的实施、维护保持,并进行考核、监督。 4.2品管部负责产品状态的标识,并监督状态标识的执行情况 4.3PMC 部物控负责采购产品验收前后的贮存标识、发放过程中标识的管理,入库的成品的标识管理,三包和批量退货产品的确认,以及确保信息来源准确确认。 5.作业内容 5.1标识 5.1.1产品状态标识分类(见附件) a.经检验和试验合格产品,标识状态为------“合格” b.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产品,标识状态为----“不合格” c.经检验和试验待处理产品,标识状态为----“待处理” d.经检验和试验判退货产品,标识状态为----“退货” e.经检验和试验需要返工产品,标识状态为--“返工” f.需要紧急放行产品,标识状态为----------“紧急放行”。 g. 特采处理产品标识状态为----------------“特采”。 5.1.2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标牌或者容器进行标识,以示区别:绿色(合格品)、黄色(不合格品)、蓝色(待处理)、白色(退货)、橙色(返工)、红色外框绿色底面(特采)、黑色外框黄色底面(紧急放行)。 5.1.3采购产品的标识 5.1.3.1PMC 部物控仓管员负责采购产品的标识。 5.1.3.2采购产品购进后,由仓管员安排,物料必须放置在待检区。并挂牌标识“待检”状态。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按照 5.1.1 中不同的标识做好标识。仓库对挂有“合格”标签的产品办理入库手续,并做好相关《产品(物料)标示卡》、《收发存汇总表》,委外的产品需做好《外协加工标识卡》,外协加工标识卡必须写明【投产卡号】【转入精加工卡号】;外协来料做《组装流转卡(外协转入-精工转入)》、《收发存汇总表(外协)》,外协仓管员需在组装流转卡的【投产卡号】和【转入精加工卡号】栏中写明《外协加工标识卡》中对应的卡号;汇总表必须注明名称、图号、规格、数量、进厂日期,检验日期;并保存好原采购产品的质量标志。采购物资摆放应按生产厂家和物料种类分开放置,并保证使用时便于“先进先出”。 5.1.3.3采购产品应按同一批次、同一类别领发,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做好发放记录,登记在《收发存汇总表》中以便追踪,防止错发和混发。 5.1.3.4紧急放行的产品需要做好“紧急放行”的标识,仓库与车间生产单批流转。 5.1.3.5特采产品需在产品上做好“特采”标识状态,并注明缺陷信息。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集装箱标识编码规范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集装箱 标识编码规范 Identification and Resolution System for the Industrial Internet—Freight Containers —Identification Coding Specification

目次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编码的组成 (1) 4.1编码原则 (1) 4.2编码结构 (1) 5 标识前缀 (2) 6 标识后缀 (2) 6.1编码结构 (2) 6.2物品类别代码 (3) 6.3物品名称代码 (3) 6.4物品型号规格代码 (3) 6.5物品序列号代码 (4) 6.6日期代码 (4) 6.7企业内部物品编码 (4) 6.8其他(可选项) (4) 附录A (5)

T11/AII 003-2020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集装箱标识编码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装箱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的组成、编码结构、各部分的编码规则以及对应代码表。 本文件适用于集装箱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体系建设以及标识对象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6-2017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ISO 6346:1995,IDT) GB/T 1992 集装箱术语(ISO 830,MOD) GB/T 12418-2001 钢质通用集装箱修理技术要求 GB/T 33574-2017 集装箱生产序列号编码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92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识编码 Identification code 能够唯一识别机器、产品等物理资源和算法、工序等虚拟资源的身份符号。 3.2 标识解析 Identifier resolution 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象网络位置或者相关信息。 4 编码的组成 4.1 编码原则 4.1.1 唯一性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内,标识编码应保证不重复,每一个编码仅对应一个对象。 4.1.2 兼容性 与国内已有的本行业相关编码标准应协调一致,保持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 满足相关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要求。 4.1.3 实用性 以满足本行业资源管理和信息交换为目标,编码规则应符合该行业的普遍认识,考虑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标识实际应用现状,设计相对全面、合理、有用的编码结构。 4.1.4 可扩展性 应根据本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规划合理的编码容量并预留适当空间,以保证可在本编码体系下进行扩展、细化。 4.1.5 科学性 编码结构应简洁明确,必要时设置校验码位、安全码,以保证编码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编码结构一旦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 4.2 编码结构 集装箱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由标识前缀和标识后缀两部分组成,前缀与后缀之间以UTF-8字符“/”分隔,其中标识前缀由国家代码、行业代码、企业代码组成,用于唯一标识企业主体;标识后缀 1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程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等各个阶段对每批、每件产品有适当的唯一标识,为了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标识和追溯,确保在需要追溯时对产品形成的过程实现追溯,给实施追溯提供指导性流程,特制定本程序。 在此过程中,必须满足顾客的和外部的要求。 包括: ?顾客提供的可追溯性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的存档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进货、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标识及记录。 适用于本公司实施追溯的活动,从追溯需求提出直到追溯结果确认及应用。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 本程序涉及的标准条款:GB19001-2008/GJB9001B-2009 7.5.3.1 3. 术语 产品标识 对原材料进货、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唯一标识并予以记录。 产品检验状态标识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在仓库和生产现场以标牌、标签、合格证、容器、区域作为检验状态标识,也可填写在随行的检验记录上作为检验状态标识。 标识在流转过程和仓库内应妥善保管好,缺少标识的产品会导致混批、混料和错误供货,在弄清产品的状态之前,必须予以隔离。 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追溯时机:检验或审核时发现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含安全特性)不合格、产品批量质量事故、顾客重大投诉或顾客要求的其他情形下等。 可追溯性范围包括: ①原材料的来源、批次。 ②生产过程的历史。 ③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及场所。

当需要追溯时,根据产品的生产批号可查出该批产品的《产品跟踪卡》,从而可以追溯产品形成过程的历史,根据《产品跟踪卡》上记录的生产批号追溯到仓库的仓库发料记录从而得到材料的来源。 质管部每月抽查可追溯性。 4. 流程 产品追溯流程: 5. 流程说明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5.1.1 产品标识的作用 5.1.1.1 证明作用:经检查、验收或裁决后,制作标识,表明产品状况。 5.1.1.2 可追溯作用:通过产品标识可追溯到 a. 生产者; b. 检验者; c. 产品生产批次或日期; d. 其它有关该产品的原始凭证。 5.1.2 产品标识的内容 产品标识一般表达下述内容: a. 产品名称、图(代)号; b. 产品状态(如材料、半成品、成品); c. 工序、验收项目; d. 质量状态; e. 生产批次或编号;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研究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研究 作者:毕可骏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年第09期 摘要:从工业1.0到工业4.0发展过程中,生产制造管理从纸质标签逐步过渡到数字标签管理。因标签管理多样化、标签规范不统一,导致工业协同生产过程效率低、时延长、成本高、难度大、易出错等特征。本文首先讨论了现有工业领域标识管理及协同生产现状,其次对现有标识解析技术及标识模型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再次阐述了基于工业协同化需求条件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与标识模型在工业协同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工业生产;制造协同;标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20)09-0072-03 0 引言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作为生产制造业主力军的制造型企业在此次疫情中面临着严峻考验,高效的生产、品质管控、快速协同、精细化管理、供应链全链路标识统一等成为制约制造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生产协同无缝对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 随着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与OT(Operational Technology)深度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在工业制造过程中,覆盖工厂OT网络的大量生产数据、分析数据、运营数据等与IT网络中的管理数据、研发数据、工艺设计数据等异类系统间的数据互通互用需求日益增加。标识解析作为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重要组成之一,针对工业协同领域业务需求,利用标识载体的主动标识载体、通信模组、MCU等、被动标识载体、NFC、一维条形码、二维码等作为系统数据采集的主要来源,覆盖生产协同制造过程的采购、物料、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品质检验、零部件、产品信息等海量要素数据、异构数据,通过统一规范标识、数据分类、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与工业制造过程深度融合,形成标识信息可识别、可互联、可理解、可协同、可互用、可共享,实现跨系统、跨领域、跨企业的标识数据管理新模式、应用新方向。 1 工业领域协同生产现状分析 生产制造过程是工业企业重点关注环节之一,也是供应链全链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蒸汽时代到智能化生产,从工业1.0到工业4.0,工业制造企业不断在发展中积累经验,不断从市场变化中探索新模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制度范本格式

1. 目的 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各阶段检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标识,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确保只有合格品才能转入下序或出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中检验、实验状态的控制及产品生产和出厂过程中对产品的标识。 3. 引用文件 ISO 9001:2000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质量手册》7.5章 4. 定义 无 5. 职责 5.1 质检科负责产品标识的制定并对与标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追溯,负责各种检验、试验状态的判定及标识形式的制定与审批。 5.2 各生产班组负责制造过程中检验状态的标识及产品标识的使用和保管。 5.3 质检科负责进货及最终检验、试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 5.4 仓库管理员负责库存物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并正确使用和保管好各种物品标识。 6. 程序内容 6.1 质检科制定产品及其状态标识,相关部门使用产品及其状态标识。 6.2 各种标识要求不易脱落或丢失、破碎,字迹要清楚。产品标识可以用标签、标牌。标识的主要内容反映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或地点、方位等。产品状态标识可用如下方式表示:标签(如合格证)、印章(如合格率、不合格品率)、区域、标牌、各种记录(如工艺流程单)等。 6.3 当产品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时,由质检科会同相关部门查明原因后补加相应识。 6.4 对供方提供的原料或本厂生产的最终产品均由质检科质检员执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程 序》,并进行相应标识。其质量记录中应对标识作相应记录。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6.5 生产车间在制造过程完成时,应在产品包装箱内及外包装箱上按有关规定放置产品标 识。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版本2.0)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版本2.0)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2019年2月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联合牵头编写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与编写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尔集团、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研究院、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电子六所、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六方云科技有限公司、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编写组成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魏毅寅、李曙春、张萍、柴旭东、侯宝存、王飞、李国栋、朱虹、秦鹏、李云鹏、于文涛、邹萍、姜海森、谷牧、孙博雅、黄健、石伟、黄羿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续合元、石友康、李海花、黄颖、沈彬、张恒升、罗松、刘默、刘棣斐、田慧荣、李艺、杜霖、李南、刘棣斐、池程、田娟、陈洁、林欢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曾鹏、李栋、刘意杨、刘阳、张华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秦尧、李汉涛、张朝辉、王雨晨、彭炎、周亚灵、赵黎黎 海尔集团:陈录城、张维杰、王晓虎、任涛林、张海港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贺东东、王锦霞 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震、孙健、王志宏、张东、李洁、龚晟、张建雄、徐敏捷、程涛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陶耀东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陈晓天、许冬勇、巫灵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陈维、王荣、张峰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刘松、张大江、刘欢、李俊平、胡鑫、杨国彦、刘宇航 清华大学:王建民、王晨 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王战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楚俊生、张博山、李斌、王继刚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曹志月、陆成长、高庆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产品进行适当的产品标识,防止误用,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对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进行检验状态标识,确保只有经检验和试验合格或经批准的产品才能转序使用、安装和交付。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从物资进公司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中对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唯一性标识,下同)和可追溯性的控制和管理。 3 相关文件 3.1 QP/ZFQ014-2010C 顾客财产控制程序 3.2 QP/ZFQ003-2010C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 职责 4.1 质量管理负责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策划和归口管理。 4.2 采购部物资采购人员负责采购的相关进货物资的标识和保持。 4.3 质量管理部进货检验人员负责进货物资的检验或验证后的检验状态的标识“待检品”、“已检合格”;产品检验人员负责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标识和检验后的检验状态“合格品”、“不合格品”、“待处理”、“返修品”、“报废”的标识。 检验人员负责“紧急放行”产品的标识;负责标识移植或遗失后重新标识的确认;负责交检产品“待检验”标识的保持。 4.4 各库房负责库房内相关物资标识的实施和保持。 4.5 销售公司销售人员负责顾客提供物资的产品标识和“待检验”标识,并保持。 4.6 各车间负责生产产品的“待检验”标识;各车间人员和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已有标识的保护和保持。 5 工作程序 5.1 产品标识的方式 5.1.1 产品标识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标签、铭牌、单据、记录、印章、油漆书 写或其他标记等。我公司规定我公司出公司产品以最终产品的标识加上“合格证”作为出公司产品的标识。 5.1.2 标识应清晰、牢固、耐久,并符合规范要求。 5.1.3 进货物资的产品标识的内容可包括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材质、生产公司名、批号或进公司日期、数量、颜色等。 5.2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