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

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
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

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能直接反映膜受损程度。相对电导率能够表示细胞膜透性的大小,可以反映植物细胞膜在逆境条件下透性的变化和受损伤程度嘞]。齐曼·尤努斯等在对新疆大果沙枣的研究中发现,叶片细胞膜透性与膜脂过氧化程度呈正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膜透性的大小和丙二醛的含量都与盐处理的浓度成正比。因此,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可以作为鉴定植物耐盐性的生理指标。 植物在遭受逆境胁迫时,产生的氧自由基数量增多,为了抵抗逆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植物主要利用抗氧化酶系统来清除氧自由基,阻止氧化损伤,其中,抗氧化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 MDA含量的测定 取经250mMNaCl处理不同时间的水稻的叶片,用自来水洗净,用吸水纸把水分吸干,剪成小段。称取0.2g叶片,放于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并加入2ml0.1%的TCA,研磨成组织匀浆。把匀浆转移至25ml的离心管中,每个处理至少做三个重复。加5ml0.5%的TBA于提取液中,摇匀。将离心管放入沸水中煮10-15min (从离心管溶液表层开始出现均匀的小气泡开始计时)。到时间后,将离心管取出后放入冰浴中。待离心管溶液冷却后,4℃,3000g,离心15min,吸取上清液,量其体积,用0.5%TBA作为空白,分别测定450nm,532nm及600nm处的吸光度。 质膜透性的测定 取经250mMNaCl处理不同时间的水稻的叶片,用自来水洗干净,并用去离子水冲洗,用吸水纸把水吸干,用剪刀将植物材料均匀剪成1㎝左右的小段。称取适量的植物材料放入试管中,加入去离子水(0.1g材料+8.0ml去离子水)。用真空抽气泵抽气放气3次,使细胞间的气体放出,是样品沉入水中,利于离子的向外扩散。室温静置1-2h,使用电导率仪测试管中溶液的电导率值,记录为原电导率值高温将样品材料煮死(100℃,5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测电导率值,记录为总电导率值。 相对电导率(%)=原电导率值/总电导率值×100% Na+、K+含量测定 不同部位的干样,磨碎,将样品倒入干燥的小烧杯中,在通风橱中加10ml浓HNO3,170℃下微波硝解后,定容到10ml,用美国热电公司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分别测定地上部和根的Na+、K+含量。 (1)将烘干至恒重的植物材料磨碎,取一定量的粉末,放于50ml干燥的小烧杯中。 (2)在通风橱中加入10ml浓HNO3,烧杯盖上表面皿放于170℃电加热板上,微 波消解2h。 (3)将烧杯内消化后的溶液转移至10ml比色管中,高纯水定容至10ml。 (4)用IRISIntrepidⅡ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Na﹢、K﹢含量

稻谷的干燥储藏方法

稻谷的干燥储藏方法 我们应该都见过这样的照片或场景:稻谷收割后都要进行晾晒,使稻谷干燥,这样的画面富有生活气息且不失美感,但是你知道稻谷需要干燥的原因是什么吗? 稻谷的特性 在我国南方的早稻产区,新收获早稻的平均水分在30%(湿基)左右,谷粒间的水分差也较大,标准偏差值在3~4;南方晚稻或北方单季稻,新收获稻谷平均水分躲在20%24%(湿基),谷粒间水分的标准偏差值在3左右。 收获后的稻谷是有活力的有机体,一定的水分含量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可进行呼吸作用及各种生物酶催化作用。呼吸作用会产生呼吸热,同时消耗营养成分,逐渐降低稻谷的生命力,稻谷的品质也会逐步下降。(信息来源:诚邻粮食Neighborly food)呼吸作用越旺盛,释放的呼吸热越多,消耗的营养物质越多,稻谷生命力下降越迅速,稻谷陈化速度越快。 稻谷的呼吸作用受自身水分含量与温度的影响,水分越高,呼吸作用越强。通过干燥降低稻谷水分含量,从而控制或减轻稻谷的呼吸作用,可减少稻谷贮藏期间消耗的营养物质量,降低稻谷生命力下降与品质劣变。 稻谷不干燥的严重后果 如果稻谷水分含量过高,呼吸作用强烈,还会使粮堆温度上升。稻谷往往附带着大量微生物。一般每克稻谷上都有百万个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等。霉菌生育的基本条件是高湿、中温。条件适宜时,霉菌会在稻谷上迅速繁殖,致使稻谷霉变,降低稻谷的生活力,丧失食用价值。防止霉菌生长的根本措施是创造干燥和低温环境。稻谷还受与稻谷共生的仓虫危害。仓虫是指一切危害贮藏物的仓库害虫,如米象、麦蛾等。仓虫剥食谷粒,其活动使稻谷堆发热加剧,促使稻谷霉变。条件合适时,仓虫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一般仓虫适宜的生活环境是相对湿度70%,稻谷水分含量过高,加之较多呼吸热导致的水分蒸发,会使粮堆或粮仓相对湿度条件变得适宜仓虫生长、繁殖。 稻谷干燥的好处 综上所述,收获后的稻谷必需干燥。第一,干燥使稻谷含水量及时降低,能一直稻谷籽粒的呼吸作用,从而最大限度保持其营养物质和更长时间储藏;第二,干燥后的稻谷籽粒变硬,有利于稻谷研磨成大米产品;第三,干燥后的稻谷,质量、体积等减少,有利于包装和流通。

稻谷加工工序

稻谷加工工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大米的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稻谷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程序成为大米,而加工过程中如加工精度、爆腰、碎米等会对米饭的蒸煮食味性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可能会有一些农药残留在表面。诚邻粮食严谨对待每一步加工程序,以高要求保证大米的最终品质。 稻谷脱壳 在稻谷的机器加工过程中,第一道工序是脱壳。砂盘砻谷机具有上下两片圆形金刚砂盘,上砂盘固定,下砂盘转动,谷粒在砂盘两片间隙中受作用力而脱壳。适当调节两片砂盘之间的扎距,可获得适宜的脱壳效率,减少米粒损伤。 蒸煮过程中一定量的碎米存在会增强淀粉的糊化、溢出,增强米饭的黏弹性。为了保持米粒在煮饭过程中吸水稳定均匀,做成的米饭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均较好,大米中的碎米含量也不可过多。研究发现:大米约含3%左右的碎米时口感最佳,当大米中碎米含量超过5%时会导致米饭的整体食味变差。 碾米阶段 从砻谷机出来的只是糙米,不是白米。糙米连续通过三道碾白作用不相同的碾米机碾白,其效果是保证碾磨出来的白米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95%以上,并且提高去皮的均匀度,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加工精度决定了米粒皮层和米配的保留程度,同时改变了直链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因此,对米饭的品质有重大影响。随着碾减率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而粗蛋白和粗淀粉先快速减小后缓慢降低,大米吸水率和膨胀体积均呈上升趋势,米饭的硬度降低,米饭色泽明显提高,饭粒的完整性降低。米饭综合评分增加,但当碾减率达到一定水分时,米饭综合评分增加的幅度均减小。 大米色选 因为筛选后的优质大米中,还会混杂有极少数褐色米、黄粒米等杂色米粒,它们在优质大米中特别显眼,严重影响米粒外观美感。诚邻粮食通过色选,可以将一些没有完全成熟或者有病变的米粒剔除出去。 大米抛光 大米一般采用湿米加工技术进行抛光,机器中的雾状液体使米粒表面湿润,米粒在机械力的作用下相互摩擦,最终使外表面变得光滑油亮。(信息来源:诚邻粮食Neighborly food) 通过抛光处理,不仅可以清除米粒表面浮糠,还起到使米粒表面淀粉预糊化和胶质化作用,淀粉糊化弥补裂纹,从而获得色泽晶莹光洁的外观品质,提高大米的储藏性能和食用品质。

脂质过氧化

脂质过氧化英文名称:lipid peroxidation 定义: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超氧化物能使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非酶性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的过程。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脂质(二级学科) 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在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协调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着体内许多生理生化反应和免疫反应。一旦这种协调与动态平衡产生紊乱与失调,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新陈代谢失常和免疫功能降低,形成氧自由基连锁反应,损害生物膜及其功能,以致形成细胞透明性病变、纤维化,大面积细胞损伤造成进神经、组织、器官等损伤。这种反应就叫脂质过氧化。 脂质过氧化原理 脂质过氧化过程中发生的ROS氧化生物膜的过程,即ROS与生物膜的磷脂、酶和膜受体相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侧链及核酸等大分子物质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脂质过氧化产物(Lipid PerOxide, LPO)如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和4-羟基壬烯酸(4-hydroxynonenal,HNE),从而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ROS活性氧簇 需氧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包括:O2 -·、 死平衡,除了引起细胞凋亡、坏死的功能,低浓度的ROS 更广泛的生理意义在于其对转录因子的激活以及对细胞增殖、分化的促进。 4-羟基壬烯酸(HNE)ELISA分析 4-羟基壬烯酸(HNE)ELISA分析(OxiSelect? HNE-His Adduct ELISA Kit):4-羟基壬烯酸(HNE)是两个强毒力的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之一,常常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卜凡琼 (班级:食研5班学号:2016309120048) 摘要:大豆脂肪氧合酶是存在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其活性很高,在食品行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底物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很好的改善食品质量。能增加食品香气,形成二硫键,增强面筋蛋白强度。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水浸提法,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分离沉淀法,缓冲液提取等方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合酶,分离纯化,食品品质 1. 大豆脂肪氧合酶简介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EC1.13.11.12, LOX),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其中尤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⑴ 属氧化还原酶,通称脂氧酶(LOX) o LOX中含有非血红素铁,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 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对其分子加氧,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风味前体物[2]。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砺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3]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将脂肪氧合酶(LOX)分为5-L OX ,8-LOX ,12-LOX 和15-LOX。大豆LOX -I 属于15-LOX ,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结构性质模型⑷大豆植物组

织中含有多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其中LOX-I和L0X-2是主要的同工酶。 2. 大豆脂肪氧合酶结构及其生化特性 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LOX )含839个氨基酸,是一个单 链肤蛋白,整体结构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N末端的B与1条a螺旋组成的部分;另一个是包含22条a螺旋和8条B折叠股的主要区域。在空间结构上,LOX的主要区域以一条长的a螺旋为中心,其他结构环绕在其周围。非血红素铁原子靠近酶中心位置,其附近有一个特殊的三圈n螺旋,并以配位键与3个组氨酸侧链和梭基末端的C00- 结合,从而形成酶活力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⑸。 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大豆子叶LOX的研究,发现每个LOX是一条M:为96000左右的多肤,每个多肤中含一个铁原子。有实验证明,大豆子叶的LOX处于静止、无活性状态时,铁以Fe态存在;当加入底物后,LOX中的Fe处于Fe (A)态,使LOX具有催化活性。大豆种子中的LOX都是球形、水溶性蛋白。LOX i, LOX2, LOX3的等电点分别为5.65, 5.85,6.150 3种同工酶的生化特性是丄0X1的反应最适pH值在9.0处,LOX:在pH6. 5处,LOX:在pH7. 0处。除催化原初反应外,LOX还催化次级反应而形成脂肪酸的二聚苯和淡基二烯酸,类胡萝卜素的漂白即是由LOX次级反应实现的⑹。 3.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王辉,周培根⑺以大豆为原料,经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 G200分离沉淀,得到2种脂肪氧合酶(LOX): LOX-1 , LOX-2。对

日处理稻谷300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

《谷物加工工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日处理稻谷300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

2015年6 月21 日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一·前言 4 1.1设计的目的 4 1.2设计的要求 4 1.3设计的依据 4 二·工艺流程分析 6 2.1基本工艺流程 6 2.2清理工序 6 2.3砻谷工序 6 2.4碾米及后处理工序7 三·设计计算9 3.1流量的计算9 3.2设备的选用与台数计算9 3.3仓容的计算13 四·设备清单15 五·设计总结16六·参考文献16 七·工艺流程图附图

《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选题与设计题目 日处理稻谷300 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等的技能;培养粮食加工的基本工程素质。 三、课程设计步骤、任务及主要容要述 1、设计准备:选填参数和依据完成本书,并理解;查阅资料等。 2、设计:自主设计、计算及校核;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 3、成果上交及要求:以设计说明书的形式上交设计成果。装订顺序为: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不含附件)、目录、正文、小结(或其它)、参考文献、工艺流程图、工艺设备明细表等。 四、课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1、米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生产规模:日处理稻谷300 吨; 原料主要特性:[产地] 南方;[品种] 籼稻;[水分] 14 % ;[含杂总量] 1.5 % (其中:含并肩石10 粒/Kg,;[不完善粒含量] 正常;[其它] 无; 成品种类与规格:[产品类别]国标精米;[加工精度]以国标一级为主;[包装规格]常规,兼顾生产; 成品质量要求:按标准执行;若为非国标产品参照标准或行业(地方)推荐标准,及市场需求自行确定; 物料垂直提升方式:升运(斗式提升机);稻壳和米糠采用风运; 其它:自拟。 注:不要求对风网进行设计计算;题目3类不包括后处理部分的工艺设计。

稻谷储藏特性

稻谷的储藏特性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稻国之一,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 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保管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有利因素,压制不利因素,防止发热、霉变、生芽,确保稻谷安全储藏。 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一、不耐高温,容易陈化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稻谷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储藏后渐渐失去种用价值;米质变脆,加工易碎,出米率低;粘性降低,酸度增加,色泽不良,食味不好,失去新鲜感和固有的香气,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陈米味,这种现象称为“陈化”。 稻谷陈化的速度,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水分和不同温度的稻谷是不相同的。通常籼稻比较稳定,粳稻次之,糯稻最易陈化。水分、温度都较低时,稻谷陈化速度慢。 稻谷陈化是生理变化的自然规律,在储藏中除应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储藏条件(如低温干燥、合理通风密闭、严防虫害等)延缓和避免陈化。 二、容易发热、霉变、生芽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即使水分正常,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也会突然上升。稻谷发热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变质、生霉和霉烂事故。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时,霉菌大量繁殖,使粮堆积累湿热,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摄氏度,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和黄曲

表面活性剂作业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由于它的 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生成的 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此外还有一些特殊 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浓度。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 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 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气-液和固-液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 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 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度小,液 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此种现象,表面活 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5)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后,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溶解度显著 增加的这种作用称作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6)洗涤去污作用:洗涤去污作用实际上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固液界面上,降低表面张 力并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从而产生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等各种作用的综合效果。 1 第二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分类。

稻谷储藏

稻谷储藏 稻谷在储藏期间,由于其本身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害虫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储藏特性: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储藏性即比较稳定。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1)容易陈化,不耐高温,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较大水分的稻谷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降低食用品质和工艺品质。水分为20%以上的高水分稻谷,如果进行高温快速干燥或干燥后又吸湿,都会导致米粒曝腰。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如果采用人工加热烘干,就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烘干速度和水分变化,以免爆腰率升高,降低加工大米质量。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在35℃下储藏的各种水分的稻谷,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但是,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2)容易发热、霉变、生芽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粮堆内的积热难以散发,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稻谷水分增加到超过安全水分时,使灰绿曲霉首先生长,粮堆积累湿热,局限曲霉和青霉也随之大量繁殖,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迅速生长,稻谷水分和温度继续增加,黄曲霉菌也大量生长,促使稻谷变色并发生霉味。 第三阶段:在白曲霉与黄曲霉的共同作用下,能使稻谷温度升高到55℃。这些霉菌活动所产生的水汽在稻谷中积聚,会使少量嗜热性霉菌或嗜热性细菌与放线菌大量繁殖,可使粮温继续升高,并使稻谷严重霉烂变质,不能食用。新房式仓稻谷发热的类型,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发热、上层发热、下层发热和垂直发热。 局部发热也称窝状发热,是粮堆某一小范围内的发热。这一发热现象主要是由于稻谷入库时水分不均匀,或杂质聚集在某一区段,或入库后仓房漏雨,使部分稻谷受潮,水分增加,呼吸强度增大和霉菌繁殖造成的。储粮害虫在某一部位大量繁育、活动以及结露等原因也都可造成局部发热。 上层发热通常发生在粮堆上层15—30厘米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入库早稻温度较高,在秋冬季节仍未下降,或水分较高未充分散湿,由于粮堆内湿热空气上升在上层遇冷结露;经过冬季降温的稻谷,在春末夏初气温上升季节,热空气向下扩散遇冷结露;仓内湿度大,上层稻谷受潮,水分增加,春暖后呼吸转趋旺盛,放出热量,同时外界热空气向仓内侵入,致使上层粮堆热量大量积累而形

脂质过氧化

脂质过氧化 一、概念: 1、脂质过氧化: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超氧化物能使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生成过氧化物的过程。(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同时也产生大量自由基。而自由基可破坏生物膜的脂质结构,损伤 DNA。) 2、过氧化物:含有过氧基-O-O-的化合物。可看成过氧化氢(H2O2)的衍生物,分子中含有过氧离子(O-)是其特征。过氧化物包括金属过氧化物、过氧化氢、过氧酸盐和有机过氧化物。 3、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体内脂肪的一种脂肪酸,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4、自由基:凡具有未配对电了的原子、原子团、离子或分子均为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氧化构成机体的多种物质,对于组成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细胞膜、线粒体、蛋白质、脂肪、糖类、核酸甚至分子原子均可以产生损伤作用。机体内也有产生和清除自由基的系统,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平衡状态,一旦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失去平衡,人体的功能会发生紊乱乃至生病,自由基与机体的神经系统疾病(如痴呆、巴金森氏症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等)、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硅肺等)、消化系统疾病(化学性与药物中毒性肝病)、休克、衰老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与环境污染也能诱发或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机体产生不应有的损伤,如吸烟者吐一口烟雾,其中就含有1百万到1亿个自由基,所以吸烟有害不仅害自己也害周围人。另外放射线、电磁辐射、二氧化硫(SO2)污染和高温(大于150℃)等均能诱发产生自由基。 二、危害: 1、中间产物自由基导致蛋白质分子的聚合; 2、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的损害:直接结果是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膜脂的流动 性降低; 3、脂质过氧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联系; 4、脂质过氧化与衰老有关。 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凡具有还原性而能抑制靶分子自动氧化即抑制自由基链反应的物质称为抗氧化剂。能与自由基反应使之还原成非自由基的抗氧化剂称为自由基清除剂。几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维生素E。 三、临床意义: 临床上,在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中毒或缺血-再灌注等病理情况下,机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作用于细胞膜上不饱和的磷脂部分,产生脂质过氧化,从而造成组织脏器的损害。应激状态、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过度金属元素复合物释放使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这种高儿茶酚胺也可触发脂质过氧化反应。事实上,上述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都涉及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

药剂学电子书第五版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任何纯液体都具有表面张力,20℃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mN·m-1。当溶剂中溶入溶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因溶质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大小因溶质不同而改变,如一些无机盐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一些低级醇则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下降,而肥皂和洗衣粉可使水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即为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此外,作为表面活性剂还应具有增溶、乳化、润湿、去污、杀菌、消泡和起泡等应用性质,这是与一般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区别。 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由非极性烃链和一个以上的极性基团组成,烃链长度一般在8个碳原子以上,极性基团可以是解离的离子,也可以是不解离的亲水基团。极性基团可以是羧酸及其盐、磺酸及其盐、硫酸酯及其可溶性盐﹑磷酸酯基﹑氨基或胺基及它们的盐,也可以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羧酸酯基等。如肥皂是脂肪酸类(R-COO-)表面活性剂,其结构中的脂肪酸碳链(R-)为亲油基团,解离的脂肪酸根(COO-)为亲水基团。 三、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1.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溶解时,当水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很低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产生定向排列,亲水基团朝向水而亲油基团朝向空气。当溶液较稀时,表面活性剂几乎完全集中在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溶液表面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大大高于溶液中的浓度,并将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纯水表面张力以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最外层呈现出碳氢链性质,从而表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随之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等。如果表面活性剂浓度越低,而降低表面张力越显著,则表面活性越强,越容易形成正吸附。因此,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大小,对于其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2.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极性固体物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在低浓度下其吸附曲线为S形,形成单分子层,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链伸向空气。在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达临界胶束浓度时,吸附达到饱和,此时的吸附为双层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层相反,亲水基团指向空气。提高溶液温度,吸附量将随之减少。对于非极性固体,一般只发生单分子层吸附,疏水基吸附在固体表面而亲水基指向空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时,吸附量并不随之增加甚至有减少的趋势。 固体表面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与前相似,但其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可以从单分子层吸附向多分子层吸附转变。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一些表现出较强的表面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起泡、乳化、增溶等应用性能的水溶性高分子,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维酮等,但与低分子表面活性

稻谷加工工艺过程简述

?稻谷加工工艺过程简述 稻谷加工工艺过程,按照生产程序,一般可分为稻谷清理、砻谷及砻下物分离,碾米,副产品整理四个工序。 一、稻谷的清理 稻谷清理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一般包括初清、筛选、除稗、去石、磁选等。它的任务是根据稻谷与杂质物质特性的不同,采用一定的清理设备(如初清筛、平振筛、高速 二、砻谷及砻下物分离 稻谷加工中脱去稻壳的工艺过程称为砻谷。稻谷砻谷后的混合物称为砻下物,砻下物主要有糙米、未脱壳的稻谷、稻壳及毛糠、碎糙米和未成熟粒等。根据脱壳时受力和脱壳方式,稻谷脱壳可分为挤压搓撕脱壳、端压搓撕脱壳和撞击脱壳3种。 三、碾米 碾米机主要工作构件由进料机构、碾白室、出料机构、传动机构及机座等组成。碾白室是碾米机的心脏。碾白室由螺旋输送器、碾辊和米筛等组成。组合碾米机还有擦米室、米糠分离机构等;喷风米机还有喷风机构等。NS型碾米机是一种混合型的横式碾米机,有碾米、擦米组合设备。 四、成品及副产品的整理 1.擦米除糠:擦除黏附在白米表面的糠粉。擦米机均用棕毛、皮革或橡胶等柔软材料制成擦

米辊。擦米辊四周围有花铁筛或不锈钢金属筛布,米粒在两者之间运动而被擦刷。也有使用铁辊擦米机将碾米和擦米组合起来的。 2.凉米降温:降低米温,以利于贮藏。凉米一般在擦米的同时进行,通常使用气流与米粒进行逆向热交换,将凉米与吸糠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使用吸风米机碾米和白米气力输送使成品冷却。 3.白米分级:根据成品质量要求分离出超过标准的碎米。大碎米:留存在直径2mm的圆孔筛上,不足正常整米的2/3的米粒。小碎米:通过直径2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mm圆孔 4.稻壳整理: 5.米糠整理: 6.碎糙米的整理: 小麦制粉工艺简述 制粉的基本原理:小麦制粉是利用小麦吸水时,皮层和胚乳膨胀系数的不同,同时结合碾磨、筛理等机械作用,破碎麦粒而刮取其中胚乳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通常,粒度差异与施加压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如一次性粉碎),差异小,面粉与麸皮通过筛理分离困难;力相对小一些(如多次加力),粒度差异增大,筛理效率提高,面粉纯净,这就是现代制粉轻碾制粉的原理。现代制粉工艺围绕扩在皮层与胚乳粒度差而展开,润麦、松粉、光辊技术等的应用也是如此。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小麦的制粉主要包括清理、润麦、碾磨、筛理和成品等过程。

稻谷保存方法

稻谷保存方法 1.稻谷的保管特点 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 2.稻谷的保管方法 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

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学报Chin J Biotech2009, January 25; 25(1): 1-9 https://www.360docs.net/doc/346863607.html,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ISSN 1000-3061 cjb@https://www.360docs.net/doc/346863607.html,? 2009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 CSM, All rights reserved 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胡廷章1,2, 胡宗利1, 屈霄霄1, 任彦荣1, 陈国平1 1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4 2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系, 重庆 404000 摘要:植物脂肪氧化酶(LOX)是一个多基因家族, 是由单一的多肽链组成的含有非血红素铁、不含硫的过氧化物酶。 LOX催化具有顺, 顺-1, 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加氧反应。植物中, 不同脂肪氧化酶的最适pH、pI、底 物和产物特异性、时空表达特性、亚细胞定位等存在差异。LOX参与的生理过程涉及损伤、病原攻击、种子萌芽、果 实熟化、植物衰老、脱落酸和茉莉酸合成, LOX也在正常的植物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作为营养储藏蛋白, 参与脂类迁 移、响应营养胁迫、调节“源”与“库”的分配。对LOX家族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LOX在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新 型植保素的开发、食品加工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脂肪氧化酶, 结构, 催化反应, 功能, 基因表达, 亚细胞定位 Advances in plant lipoxygenases research Tingzhang Hu1, 2, Zongli Hu1, Xiaoxiao Qü1, Yanrong Ren1, and Guoping Chen1 1 Bio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2 Department of Biology,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00, China Abstract:Lipoxygenases (linoleate: oxygen oxidoreductase, EC 1.13.11.12; LOXs) are encoded by a multi-gene family in plants. The LOXs are monomeric non-heme, non-sulfur iron dioxygenases, which catalyze the incorpora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into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ontaining a cis, cis-1, 4-pentadiene moiety. The LOX isoforms are distinguished by differences in optimum pH of the reaction, pI, substrate and product specificity, spatial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The function of various LOXs in plants has been suggested. Some of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which lipoxygenas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clude wounding, pathogen attack, seed germination, fruit ripening, plant senescence, and synthesis of Abscisic acid (ABA) and Jasmonic acid (JA). During normal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lipoxygenases have also been suggested to act as vegetative storage proteins, participate in transference of lipoid, and response to nutrient stress and source/sink relationships.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LOX families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X in crop breeding, research on new-type phytoalexin and food industry. Keywords: lipoxygenases, structure, catalysis, function, gene expressio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Received: June 10, 2008; Accepted: October 8, 2008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771464), the Chunhui Project of Education Ministry (No. Z2007-1-63006),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of Chong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No. 2007BB1196) and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No. 2007-Sxxyyb-04).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ping Chen. Tel: +86-23-65112674; E-mail: chenguop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46863607.htm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771464), 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No. Z2007-1-63006),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No. 2007BB1196), 重庆三峡学院 资助项目(No. 2007-Sxxyyb-04)资助。

吨稻谷加工工艺流程

武汉轻工大学 《谷物加工工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日处理稻谷300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姓名_ 孙华凡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_ 专业粮食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秦先魁 2015年 6 月 21 日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一·前言 4 1.1设计的目的 4 1.2设计的要求 4 1.3设计的依据 4 二·工艺流程分析 6 2.1基本工艺流程 6 2.2清理工序 6 2.3砻谷工序 6 2.4碾米及后处理工序 7 三·设计计算 9 3.1流量的计算 9 3.2设备的选用与台数计算 9 3.3仓容的计算 13 四·设备清单 15 五·设计总结 16六·参考文献 16 七·工艺流程图附图 《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选题与设计题目 日处理稻谷 300 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等的技能;培养粮食加工的基本工程素质。 三、课程设计步骤、任务及主要内容要述 1、设计准备:选填参数和依据完成本书,并理解;查阅资料等。 2、设计:自主设计、计算及校核;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 3、成果上交及要求:以设计说明书的形式上交设计成果。装订顺序为: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不含附件)、目录、正文、小结(或其它)、参考文献、工艺流程图、工艺设备明细表等。 四、课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1、米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生产规模:日处理稻谷 300 吨; 原料主要特性:[产地] 南方;[品种] 籼稻;[水分] 14 % ;[含杂总量] 1.5 % (其中:含并肩石 10 粒/Kg,;[不完善粒含量] 正常;[其它] 无; 成品种类与规格:[产品类别]国标精米;[加工精度]以国标一级为主;[包 装规格]常规,兼顾生产; 成品质量要求:按国家标准执行;若为非国标产品参照国家标准或行业(地方) 推荐标准,及市场需求自行确定; 物料垂直提升方式:升运(斗式提升机);稻壳和米糠采用风运; 其它:自拟。 注:不要求对风网进行设计计算;题目3类不包括后处理部分的工艺设计。 五、设计要求 设计思想与方法正确;态度端正科学;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能解决实际 问题,具备专业基本工程素质;具备正确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 言表达正确、流畅;刻苦钻研、不断创新;按时按量独立完成;图文工整、规范,设 计计算准确合理。 整体设计方案要重点突出其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六、时间安排 计划学时:一周,学生自行安排;设计成果上交截止日:2015年6月25日,次 日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送达1号实验楼508室。 七、成绩评定标准 成绩分五等。以整体设计方案水平以及图纸和说明书的内容与质量、设计技巧与 规范等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具体标准参照相关教学文件。 八、主要参考资料 1、《谷物加工工程》、《碾米工艺与设备》、《制粉工艺与设备》、《粮食工厂设计 原理》等;及同类教材、参考书籍。 2、《粮食工厂手册》等;及本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等。 3、本行业相关专业期刊、论文及其它资料。 4、本书附件一、附件二。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粮食工程系 2015 2015年5月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