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总结与思考

植物生物学总结与思考
植物生物学总结与思考

植物生物学总结

与复习思考题

生命科学系

图表总结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外皮层:皮层最外一层,表皮脱落后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皮层薄壁组织:由多层富有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成,

皮层常含淀粉粒。

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具卡氏带(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

呈带状局部加厚)。

中柱鞘:常由一或二层薄壁细胞组成,可形成侧根、不定根、

不定芽及一部分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初生原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簿壁细

韧皮部胞组成,但原生韧皮部常缺少伴胞。

后生韧皮部

维管柱原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水纤维、木薄壁细胞组

初生成、原生木质部由环纹、螺纹导管和管

木质部胞组成

后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由梯纹、网纹、孔纹导管和管

胞组成。

髓:多数无

2 、双子叶植物根生构造。

表皮和皮层破坏脱落。

木栓层:细胞壁栓质化、不透水、不透气。

木栓形成层:第一次产生于中柱鞘、以膈在次生

周皮韧皮部发生。

栓内层:一、二层簿壁细胞,内切向壁呈弧形。

初生韧皮部:由于维管形成层分裂活动,维管柱不断扩大,

最后被挤压破坏。

筛管

次生韧皮部伴胞

韧皮簿壁组织

韧皮纤维

维管柱维管形成层

次生维管导管

组织次生木质部管胞

木簿壁组织

木纤维

韧皮射线(次生韧皮部内)横向

维管射线木质射线(次生木质部内)系统

3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表皮: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有气孔器和表皮毛,通常外壁角质化,具

有角质层。

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簿壁组织组成,有时还有纤维或石细胞。皮

层最内一层,一般不存在内皮层或具有淀粉鞘。

初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分化顺序

后生韧皮部为外始式

初生形成层(束内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分化顺序

维管柱原生木质部为内始式

髓射线:介于两个维管束之间内连髓部外通皮层的簿壁组

织。

髓:位于茎的中央,由簿壁细胞组成。有的具髓腔或环髓带。

轴向维管

纺锤状原始细组织系统

4 、维管形胞(长梭形细胞

成层的

活动与侧横未缩

其衍生向向端扩大

的次生分分一形成

组织裂裂整短始层周

体胞径

径向分裂

射线原始细胞

射线原始细胞韧皮射线(在横向

(近等直径次生韧皮部内)组织

细胞)系统

(和茎轴

切向分裂垂直)

木质射线(在

木质部内)

木栓

周皮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后均至次生

韧皮部)

5 、双子栓内层

叶植皮层(尚存或破坏)

物茎初生韧皮部

次生次生韧皮部(其中具韧皮射线)

结构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其中具木质射线)

维管柱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

髓射线

6

花柄-→果柄

花托-→果柄的顶部或果实的一部分(假果)

花萼-→缩存或凋落

花冠-→凋落

生殖核精子

雄蕊花药→花粉囊→花粉粒→雄配精子

花花丝(凋落)子体营养核

柱头(凋落)

花柱(凋落)

珠柄→种柄

珠脊→种脊

珠孔→种孔果实雌蕊玻被→种皮

胚珠珠心→消失或外胚乳

胚芽种子

细→合子→胚胚轴

胞胚根

子房胚囊子叶

极核→胚乳

助细胞→消失

外果皮

子房壁中果皮果皮

内果皮

7、被子植物生活史图解

?

母细胞

囊胚珠被

花粉囊

8、根和茎的比较

9、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结构比较表

10、双子叶(木本)植物茎与裸子植物茎结构比较表

11、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基本结构的比较

12、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

1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种子来源比较

14、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区别

15、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复习思考题

1、有哪些生物分界,他们分别把生物分成那几界,各有哪些特点?

2、试解释和比较原生质体、原生质、和细胞质;纹孔和初生纹孔场;中胶层、

初生壁;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表皮和周皮;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导管和管胞;筛管和筛胞;内分泌结构和外分泌结构等,同时掌握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

3、组成植物体的细胞既有活细胞,也有死细胞,列出死细胞的类型、

分布和功能。

4、从输导组织的结构与组成分析,为什麽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

级?

5、常言道“树怕剥皮”,然而药用树杜仲(Eucommia ulmoides)却可剥

皮不死,分别阐述其原因。

6、如何区别一片大形复叶和一个幼嫩枝条?

7、百年古树若茎干中空了,还能存活吗?

8、从结构与功能上区别:早材与晚材;边材与心材;周皮与树皮

9、松叶的结构有哪些特点?有何适应意义?

10、若将短日植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时,其花期会出现怎样的变

化?

11、试述光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2、菊花一般在秋季开花,你用什麽方法可使之提前开花?

13、从结构与功能上说明:等面叶,两面叶,运动细胞,C3 植物,C4

植物

14、解释和比较单叶和复叶;真果和假果;种皮和假种皮;胚乳和外胚乳;

孤雌生殖和单性结实,伞形花序和伞房花序,瘦果和颖果,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和多体雄蕊,二强雄蕊和四强雄蕊。

15、试解释和比较内起源和外起源;内始式和外始式;早材和晚材;维管射

线和髓射线;原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枝剌和叶剌;硬树皮和软树皮;

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

16、一个成熟的果实,你如何判断它是真果还是假果?

17、什么叫种,种的命名法规是怎样?植物界的进化规律是怎样。

18、藻类植物有何主要特征?共分几门?分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9、兰藻门有何主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比较原始的藻类?

20、地衣有什么特征,分布在哪些地方?根据其外形可分几类?

21、为什么从苔藓植物起属于高等植物?

22、苔藓植物有何主要特征?苔藓植物如何适应陆生生活?

23、蕨类植物有何主要特征?它们与苔藓植物的特征有何异同?

24、裸子植物有何主要特点?共分几纲?各纲举一代表植物。

25、银杏何以有活化石之称?在科学上及经济意义如何?我国还有哪些活化

石?

26、裸子植物如何适应陆生生活?

27、试述被子植物对环境的种种适应方式。

28、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有何特点和意义?

29、被子植物分类有哪些特征作为分类的标准?

30、什么叫个体发育?什么叫系统发育,两者有何相互关系?

31、你认为被子植物占据当今植物界绝对优势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32、说明植物激素的基本特性。

3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34、举例说明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5、种子植物非常适应现代的地球环境,为优势植物,结合形态和结构

等方面特征,举例说明它们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36、为什么木兰目和毛茛目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

37、为什么菊科是双子叶植物、兰科是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类群?

38、植物界演化过程中,有些植物特征被不断强化,而有些则被简化,

为什么?

39、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被子植物各主要类群的系统关系。

40、试分析遗传变异在植物进化中的作用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070903)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需要的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人才,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1.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古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分类、生态、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学科,而与古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地层学则研究地壳物质的形成顺序、时空更替、环境变迁和地壳发展的阶段及其规律。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是沉积矿藏勘探与开发的必备资料。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理论古生物学;(2)古生物系统学;(3)微体古生物学;(4)古生态学;(5)古生物地理;(6)生物事件与环境;(7)地层学及矿产地质;(8)古海洋与古气候;(9)沉积与古地理。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并经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的人员。《基地班》本科生入学后三年完成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学分积达到要求者,可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并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及面试均合格的人员。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硕-博连读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第一外语(4学分) B类: 大陆岩石圈动力学(3学分)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2)

思考题 第二章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 1. 名词解释: 细胞(cell)、细胞内膜、生物膜(biomembrane)、单位膜(unit membrane) 2. 试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3. 试述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何区别? 细胞(cell)一切生命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膜(cell membrane)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的,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又称细胞质膜。 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内膜和质膜的总称。具有界膜的功能,还参与全部的生命活动。单位膜(unit membrane)电镜下生物膜呈现的2层电子密度大的深色带夹1层电子密度小的浅色带 原核细胞有何结构特点?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拟核、核物质和少数简单的细胞器(核糖体、中间体),没有内膜结构和核膜,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有些还有荚膜、纤毛、鞭毛、质粒等。 真核细胞有何结构特点? 光学显微镜下,真核细胞可区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核中可看到核仁结构。电镜下,在细胞质中可看到由单位膜组成的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等骨架系统。在细胞核中可看到一些微细结构,如染色体、核骨架。 试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①大小:原核细胞1~10μm,真核细胞10~100μm②细胞壁:原核细胞中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或磷壁酸,真核细胞中主要成分为纤维素③细胞质: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无胞质环流;真核细胞有各种细胞器,有胞质环流④核糖体:原核细胞70S,真核细胞80S⑤细胞骨架和内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真核细胞有⑥细胞核:原核细胞为没有核膜核仁的拟核,真核细胞有完整细胞核⑦染色体:原核细胞为一组,由非组蛋白和单个双链环状DNA 组成;真核细胞为多组,由组蛋白、非组蛋白、多个DNA分子注册⑧细胞分裂:原核细胞为无丝分裂,真核细胞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传膜运输 1.名词解释: 细胞膜(cell membrane)、外在蛋白、内在蛋白、载体蛋白、通道蛋白、脂锚定蛋白、受体介导的胞吞(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连续性分泌、受调分泌、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2.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特性。 3. 膜蛋白介导的穿膜运输有哪些? 4. 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通道扩散各有何特点? 5. 主动运输有哪些方式?请举例说明其中的一种。

细胞生物学课后题

一、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的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主要分为一下三种类型: COPⅠ包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Ⅱ衣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介导质膜→胞内体、高尔基体→胞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物质运输 二、试述物质跨膜的种类及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被动运输: 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特点: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2、促进扩散:特点: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②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③特异性;④饱和性。 (二)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③都有载体蛋白。(三)吞排作用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试述Na+—K+泵的工作原理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 四、试述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 1)、细胞间隙连接 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2)、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 3)、化学通讯 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3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医学细胞生物学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1.请描述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604年荷兰眼镜商詹森发明了第一台显微镜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最早观察到细胞 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活细胞 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 1、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细胞来源”:一切细胞只来源于原来的细胞,一切病理现象都基于细胞的损伤 2. 如何理解细胞生物学说在医学科学中的作用地位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医学重大课题的解决,治病机理的阐明、诊断、治疗、预防都依赖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4.简述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结构特点: (1)两条脱氧核苷酸组成双链,为右手螺旋。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 (2)亲水的脱氧核糖——磷酸位于螺旋的外侧。 (3)双螺旋内侧碱基互补配对:A=T;C≡T;A+G=C+T(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4)碱基平面垂直螺旋中心轴,每10对碱基螺旋一周,螺距 功能: (1)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载体; (2)表达:产生生物的遗传性状——作为模版转录RNA,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突变:产生变异,引导进化

6.试比较DND和RNA的异同 相同点: (1)其基本单位都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构成 (2)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不同点: (1)两者基本单位的五碳糖不同,DNA的是脱氧核糖,RNA的是核糖 (2)DNA的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RNA的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 (3)DNA为双链,RNA为单链 7.试描述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特征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局部或某一段肽链的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有以下几种构象单元: 1.α-螺旋:右手螺旋,每一周有3.6个氨基酸,螺距0.54nm 2.β-折叠:锯齿状,不同肽链间由氢键维系 3.其余有β-转角、无规则卷曲、π螺旋等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主要依靠R基团(侧链)间的相互作用维持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所组成的蛋白质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列和相互接触的布局 8.简述膜脂和膜蛋白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膜脂: (1)磷脂:是细胞膜中最重要的脂类,通常大于膜脂总量的50%,磷脂酰碱基+甘油基团(鞘氨醇)+脂肪酸,前二者为极性头部(亲水),后者为非极性尾部(疏水) A 甘油磷脂: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因丙三醇柔性好,故甘油磷脂分子较柔软; B 鞘磷脂:以鞘氨醇为骨架的磷脂类。鞘氨醇分子刚性强,故鞘磷脂分子较硬(2).胆固醇,有极性头部(羟基)、非极性的固醇环和烃链。散布于磷脂分子间,其功能是增加膜的稳定性,调节膜的流动性 (3).糖脂:寡糖+鞘氨醇+脂肪酸 由糖基和脂类组成,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SM相似,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膜蛋白: 1.内在蛋白(整合蛋白):占膜蛋白的70-80%,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运输蛋白、酶、受体等)。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类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为跨膜蛋白。以疏水键和共价键镶嵌在膜内,与膜结合紧密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切活细胞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证据是什么想像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很早时期。可否假设那个原始的祖先细胞是所形成的第一个仅有的细胞 1、关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假说有许多方面的证据。对活细胞的分析显示出其基本组分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程度,例如,各种细胞的许多新陈代谢途径是保守的,在一切活细胞中组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合物是一样的。同样,在原核与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蛋白质有很相似的精细结构。最重要的过程仅被“发明”了一次,然后在进化中加以精细调整去配合特化细胞的特定需要。●人脑质量约1kg并约含1011个细胞。试计算一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变化很大),假定每个细胞完全充满着水(1cm3的水的质量为1g)。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正方体,那么这个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为多少 2、一个典型脑细胞重10-8g (1000g/1011)。因为1g水体积为1 cm3,一个细胞的体积为10-14m3。开立方得每个细胞边长2.1 × 10-5m即21 μm。 ●假定有一个边长为100μm,近似立方体的细胞 (1)计算它的表面积/体积比; (2)假设一个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至少为3才能生存。那么将边长为100μm,总体积为1 000 000μm3的细胞能在分割成125个细胞后生存吗 3、(1) 如图1所示,该细胞的表面积(SA)为每一面的面积(长×宽)乘以细胞的面数,即SA=100 μm ×100 μm ×6 = 60 000 μm2。细胞的体积是长×宽×高,即(100 μm)3=1 000 000 μm3因而SA/体积的比率=SA/体积=60 000μm/ 1 000 000μm= 0. 06 μm-1。 (2) 分割后的细胞将不能存活。125个立方体细胞应有表面积300 000μm2, SA/体积的比率为0.3。如果要使总表面积/体积达到3,可以假设将立方体边长分割成n份,每个小方块的表面积为SA l,总面积为SA t则有: 分割后的小方块表面积为SA l = 6 × (100/n) 2(1) 总面积为SA t = 6 × (100/n) 2 × n3(2) 根据细胞存活要求SA t/V = 3 (3) 即: 6 × (100/n) 2 × n3 / 1003 = 3 (4) 由(4)可知n=50,即细胞若要存活必须将其分割成125000个小方块。 ●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4、基因组,细胞质膜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图1 边长为100μm的立方体与分割成125块后的立方体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分析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查明地层成因、时空分布,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区域地层系统格架,恢复古地理、古环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对揭示地球的发展历史,认识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向: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演化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 (02)微体古生物学 (03)古生态环境学 (04)古生物地理学 (05)综合地层学 (06)沉积地层学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

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能在研究中应用计算机,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基本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且经过严格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综合研究的训练,成为能在古生物学及地层学领域和其相关领域,如石油、煤炭、区域地质测量、综合考察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611)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 (827)岩石学或(830)地史学或(831)古生物学或(827)岩石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 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6、课程设置:(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第一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数值分析;C++程序设计;综合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现代古生物学。 二、就业前景 地层和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生命演化的石质记录。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了解认识地球、探寻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21世纪,石油、煤炭、天

地层与古生物学阶段性作业3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层及古生物学课程作业3(共3次作业)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10章——第14章 一、名词解释 南丹型 磨拉石 贡瓦纳古陆 印支运动 二、简答题 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 2.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 3.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地史意义 4.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 三、论述题 1.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2.寒武纪扬子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3.泥盆纪华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4.任举中国地史中的二个成煤期并说其古地理环境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南丹型:“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磨拉石:磨拉石,又称磨拉石建造,板块碰撞(陆—陆碰撞或陆洋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巨厚的砂,砾岩占优势的陆相沉积。岩石成熟度差(分选,磨圆岩差,矿物成分复杂),相变急剧,是一种快速堆积。 贡瓦纳古陆:冈瓦纳古陆指古生代初或更早至中生代早期(联合古陆解体之前)存在于南半球统一的大陆,它包括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巴次大陆,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大陆。因具有相同的“古羊齿植物群”而得名。冈瓦纳植物群与欧美区植物群相对立,凡欧美区植物,在冈瓦纳都未发现。 印支运动:印支运动1934年法国地质学家J.Fromaget)将印支半岛,晚三叠世前诺利克期与前瑞替克期的两个造山幕,命名为印支褶皱,1945年黄汲清首先将阿尔卑斯旋回划分为印支,燕山,喜马拉雅三个亚旋回,以印支旋回称呼我国中生代初期的地壳运动,目前一般认为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甘孜、西岭及南岭的印支褶皱带。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 二、简答题 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 早、中三叠世继承了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古地理格局;以岭海槽为界,显示出“南海北陆”的特征,南部海区以龙门山—康滇古陆为界,东为华南稳定的浅海;西为活动的多岛洋盆地,晚三叠世华南为海陆交互和沉积,随着江南古陆为主体的湘黔桂方地的形成,华南分为东西两个滨浅海沉积区。西部龙门山,滇黔桂一带早期为浅海海湾,晚期海退为近海盆地。 晚二叠世末,北方华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两伯利亚及劳亚古大陆连成一体,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陆河湖盆地,大型的有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宁武—沁水,此外,还有东北零星分布的小型的山间盆地。 2.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 (1)陆核的形成,太古宙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太古代以基性喷发为主,陆源沉积物较薄表壳岩零星出现,中太古代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仍很发育,但沉积岩类已遍布全区,代表表壳岩分布的沉积厚度明显增大。晚太古代沉积岩比例明显增大,火山岩以夹层形式出现,沉积岩有明显分带现象。,蒙等地甚至出现富含有机碳质的沉积,表壳岩已广布于华北地区。早、晚太古代的花岗岩侵位发生在三个时期:32.4亿年花岗岩及云英闪长岩侵位;29亿年花岗岩类侵位;27—25亿年花岗类侵位。其规模逐步增大,说明硅铝壳不断扩大、增厚,至晚太古代末期,硅铝壳已初具规模,形成华北板块的锥形——陆核。 (2)陆核增生和原始板块形成——古元古代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1、名词解释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受体: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多数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或二者复合物。 第一信使:由信息细胞释放的,经细胞外液影响和作用其它信息接收细胞的细胞外信号分子 第二信使: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2、细胞信号分子分为哪两类?受体分为哪两类? 细胞信号分子:亲脂性信号分子和亲水性信号分子; 受体: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主要识别和结合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主要识别和结合亲水性信号分子(三大家族;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3、两类分子开关蛋白的开关机制。 GTPase开关蛋白:结合GTP活化,结合GDP失活。鸟苷酸交换因子GEF引起GDP从开关蛋白释放,继而结合GTP并引起G蛋白构象改变使其活化;随着结合GTP水解形成GDP和Pi,开关蛋白又恢复成失活的关闭状态。GTP水解速率被GTPase促进蛋白GAP和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所促进,被鸟苷酸解离抑制物GDI所抑制。 普遍的分子开关蛋白: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活性调节蛋白质活性。 4、三类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各有何特点? (1)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主要存在与神经、肌肉 等可兴奋细胞,对配体具有特异性选择,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其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信号需与G蛋白偶联,其受体在膜上具有相同的取向,G蛋白耦联受体一 般为7次跨膜蛋白,会产生第二信使,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3)酶连受体信号转导特点:a.不需G蛋白,而是通过受体自身的蛋白酶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跨膜转换;b.对信号的 反应较慢,且需要许多细胞内的转换步骤;c.通常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生存相关。 5、试述cAMP信号通路。 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Rs)→G蛋白(Gs)→腺苷酸环化酶(C)→ 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细胞质中靶蛋白→细胞反应 →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表达 6、试述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Gq蛋白→磷脂酶C(PLC )→PIP2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靶酶(如CaM蛋白激酶)→细胞反应 →靶蛋白→细胞反应 →DAG→激活PKC →抑制蛋白(磷酸化)→基因调控蛋白→调控基因表达 →MAPK(磷酸化)→基因调控蛋白→调控基因表达 7、试述RTK-Ras信号通路及其主要功能。 细胞外信号→RTK二聚体化和自身磷酸化→接头蛋白(如GRB2)→GEF(如Sos)→Ras与GTP结合并活化→ MAPKKK(即Raf)活化→MAPKK(即MEK)磷酸化并活化→MAPK(即ERK)磷酸化并活化,进入细胞核→其他激酶或转录因子磷酸化修饰→基因表达→细胞应答和效应 8、比较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由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和效应器三部分构成 不同点:产生的第二信使不同,CAMP信号通路主要通过蛋白激酶A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种胞内信使,分别启动IP3/Ca2+和DAG/PKC两个信号传递途径。 第九章细胞骨架 1.名词解释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架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 分子发动机:是一类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物质运输或运动的蛋白。 2.细胞质骨架由哪几种结构组成?各结构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微管主要分布在核周围,并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支架作用、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轨道、鞭毛和纤毛的运动、参与细 胞分裂

最新细胞生物学习题(有答案)

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 B、Leeuwen Hoek C、Grew D、Virchow 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1、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A、80S B、70S C、 60S D、50S 2、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 A、支原体 B、细菌 C、蓝藻 D、植物细胞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4、蓝藻的遗传物质相当于细菌的核区称为() A、中心体 B、中心质 C、中体 D、中心球 5、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观战越来越有说服力。 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 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都不对 6、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中心粒 D、质体 7、目前认为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其直径约为() A、0.01μm B、0.1~0.3μm C、1~3μm D、10μm 8、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 A、中心粒 B、叶绿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9、SARS病毒是()。 A、DNA病毒 B、RNA病毒 C、类病毒 D、朊病毒 10、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A、细胞质中 B、质膜上 C、线粒体内膜上 D、类核区内 11、在英国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 A、朊病毒(prion) B、病毒(Virus) C、立克次体 D、支原体 12、逆转录病毒是一种()。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双链RNA病毒 D、单链RNA病毒 1、由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一B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称()。 A、单克隆抗体 B、多克隆抗体 C、单链抗体 D、嵌合抗体 2、要观察肝组织中的细胞类型及排列,应先制备该组织的() A、滴片 B、切片 C、涂片 D、印片 3、提高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常用的方法有() A、利用高折射率的介质(如香柏油) B、调节聚光镜,加红色滤光片 C、用荧光抗体示踪 D、将标本染色 4、适于观察培养瓶中活细胞的显微镜是() A、荧光显微镜 B、相差显微镜 C、倒置显微镜 D、扫描电镜 5、观察血细胞的种类和形态一般制备成血液() A、滴片 B、切片 C、涂片 D、印片

古生物地层学重点考点

第一章生物界及其进化 1、进化: 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在其形态构造的复杂变化和生理机能的提高。 2、发生在种内个体和居群层次上的进化成为小进化;种和种以上的进化被定义为大进化。 3、小进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突变、迁移、遗传漂变、适应和自然选择 4、大进化的形式 (1)适应辐射: 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 (2)趋同与平行演化: 趋同是指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构造向同一个方向改变。平行演化是指不同类型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它与趋同有时不易区分,但平行演化常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类或几类生物。 (3)线系渐变与间断平衡: 线系演变模式认为生物逐代的微小变化可以随时间积累导致主要的进化。间断平衡模式认为大进化的主要方式由长期的进化停滞期和短期的快速进化期所组成,新种是以跳跃的方式快速形成,新种一旦形成则处于停滞的进化状态,表型上不会有明显变化,直到下一次成种事件发生之前。 5、大爆发: 在生命进化史上可以发现阶段性地出现种以上分类单位的生物类群快速大辐射现象 6、大灭绝:

大灭绝又称为集群灭绝,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的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级别上的灭绝。 7、生存条件: 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的基本外界条件。 8、生活环境: 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生物生存跳进的总和 9、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10、化石群落营养结构主要包括两类描述指标: 生态类群、时空分层结构 11、原地埋藏化石的主要特点: (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分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瓣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数量比例大致为1: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时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第二章古生物学基础 1、古生物学: 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研究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遗迹及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 第1-2章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14.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9. 什么叫地史时期? 现代全新世生命开始发生地壳固结 ⊥——————————————⊥ 1.0万年36亿年46亿年 23. 为什么地球可以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 1.优益的位置:地球处于太阳系中的位置距太阳不近不远,太阳的辐射能达到地球正好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2恰当的质量,质量不大不小,它能保持稳定的大气层,使大气中的主要气体不致逸散。 3.迅速的自转,地球昼夜交替,平均12小时,白天不因日光照射时间太长而使地球温度过高;晚上不因时间过长热量完全散失。 4.小的公转偏心率,地球轨道偏心率e不大不小,使近日点时温度不会太高,远日点温度不会太低。 5.有较大的固体卫星,月球的存在在保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它的引力影响着地内软流层和板块运动,产生的潮汐使滨海生境丰富多彩。 6.宝贵的液态水,生命离不开水。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海洋的行星。 7.神奇的大气圈,只有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氧和氮组成,这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中有占大气体积约0.03%的二氧化碳,这不多不少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为保持地球表面温度起到温室效应。 24. 地球上生命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 (1)形成有机化合物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N、H、O、CO、CO2、H2O、NH3、H2S、Hcl、甲烷)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下形成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核甘酸、多糖、类蛋白质、脂肪酸) (2)形成生物大分子阶段: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复杂有机物(甘氨酸、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3)形成生命阶段:复杂有机物经多个生物大分子聚集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初步的生命现象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后思考题word精品

课后思考题 1请描述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604年荷兰眼镜商詹森发明了第一台显微镜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最早观察到细胞 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活细胞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 1、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细胞来源”:一切细胞只来源于原来的细胞,一切病理现象都基于细胞的损伤 2. 如何理解细胞生物学说在医学科学中的作用地位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医学重大课题的解决, 病机理的阐明、诊断、治疗、预防都依赖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4. 简述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结构特点: (1)两条脱氧核苷酸组成双链,为右手螺旋。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 (2 )亲水的脱氧核糖一一磷酸位于螺旋的外侧。 (3)双螺旋内侧碱基互补配对:A=T; g T; A+G=C+T (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4)碱基平面垂直螺旋中心轴,每10对碱基螺旋一周,螺距 功能: (1)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一一遗传信息的载体; (2)表达:产生生物的遗传性状一一作为模版转录RNA,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 )突变:产生变异,引导进化

6. 试比较DND和RNA的异同 相同点: (1 )其基本单位都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构成 (2)都含有磷酸二酯键不同点: (1 )两者基本单位的五碳糖不同,DNA的是脱氧核糖,RNA的是核糖 (2)DNA的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RNA的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 (3)DNA为双链,RNA为单链 7. 试描述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特征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局部或某一段肽链的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有以下几种构象单元: 1. a —螺旋:右手螺旋,每一周有 3.6个氨基酸,螺距0.54nm 2. 3 -折叠:锯齿状,不同肽链间由氢键维系 3. 其余有3 -转角、无规则卷曲、n螺旋等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主要依靠R 基团(侧链)间的相互作用维持 (4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所组成的蛋白质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列和相互接触的布局 8. 简述膜脂和膜蛋白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膜脂: (1)磷脂:是细胞膜中最重要的脂类,通常大于膜脂总量的50%,磷脂酰碱基+甘油基团(鞘氨醇)+脂肪酸,前二者为极性头部(亲水),后者为非极性尾部(疏水) A甘油磷脂: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因丙三醇柔性好,故甘油磷脂分子较柔软; B鞘磷脂:以鞘氨醇为骨架的磷脂类。鞘氨醇分子刚性强,故鞘磷脂分子较硬 (2).胆固醇,有极性头部(羟基)、非极性的固醇环和烃链。散布于磷脂分子间,其功能是增加膜的稳定性,调节膜的流动性 (3).糖脂:寡糖+鞘氨醇+脂肪酸 由糖基和脂类组成,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 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SM相似,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膜蛋白: 1. 内在蛋白(整合蛋白):占膜蛋白的70-80%,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运输蛋白、酶、受体等)。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类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为跨膜蛋白。以疏水键和共价键镶嵌在膜内,与膜结合紧密 2. 周边蛋白(外周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20-30%。水溶性,以非共价键结合在膜的内外表面(内表面较多),与膜结合疏松 3. 脂锚定蛋白(脂连接蛋白):通过共价键方式同脂分子结合。两种类型:直接与脂肪酸结合;通过寡糖链间接和磷脂结合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 细胞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细胞膜上膜脂和膜蛋白的种类? 简述真核细胞中小分子和大分子的跨膜运输途径和主要特点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作用。 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区别 1.什么叫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其功能分别是什么? 2.图示说明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细胞连接特点。 3.试述细胞粘附分子作用机制及分类? 4.介导细胞粘附的是哪四大类粘附分子家族? 1.细胞外基质如何分类? 2.细胞外基质如何与细胞相互作用? 3.概述胶原的结构特点及装配过程 4.简述基底膜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 1.什么叫内膜系统,它包括哪些结构? 2.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3. 内质网的基本类型及功能? 4. 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是什么? 5.被称为细胞内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什么?它的 标志酶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6.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 7.试述(图解)细胞内膜系统的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细胞骨架的成分、结构特点 细胞骨架的功能 简述细胞核被膜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染色质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简述染色体的组装层次; 染色质如何分类? 简述核仁的化学组成及主要功能; 综述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真核基因的结构特点 核糖体的结构特征 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 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翻译的基本过程 1.细胞分裂的种类?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同和不同点是什么?

3.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以及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4.简述有丝分裂4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5. 试述减数分裂有什么意义? (1)信号分子中第一信使、第二信使; (2)受体及其作用特点; (3)信号转导的特点,以cAMP-PKA途径为例说明。 1.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2. 什么叫去分化和转分化; 3. 细胞分化的特点是什么? 4. 组织再生的本质及再生方式。 1、解释下列名词: 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 2、了解衰老细胞的形态特征。 3、举几个细胞凋亡的例子,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4、细胞坏死与凋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医用细胞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细胞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1.简述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重要发展历史事件。 2.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科学的关系。 3.在生命的进化历程中,你认为是先出现蛋白质,还是先出现核酸,为什么? 4.试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5.简述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比较DNA和RNA的异同。 7.核苷酸和氨基酸是如何形成核酸和蛋白质的? 8.生物膜上存在着哪些主要的脂类分子,它们有什么样的化学特性? 9.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类型。 10.举例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1.简述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12.举例说明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13.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14.比较概念: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15.以细胞对Na+/K+的摄取为例,说明主动运输过程及其特点。 16.说明内膜系统各成分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7.简述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特化生化区室及其主要功能。 18.溶酶体酶蛋白前体是如何跨膜进入到内质网腔的? 19.简述溶酶体的类型和及其主要功能。 20.举例说明哪些疾病与溶酶体密切相关。 21.什么是囊泡运输? 22.以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过程。 23.在转运囊泡与靶细胞器膜融合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关键分子的参与。 24.比较组成型的外排途径和调节型外排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25.试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26.简述线粒体基粒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7.名词解释: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28.如何理解线粒体在遗传上的半自主性和母性遗传? 29.简述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30.如何理解细胞骨架是一种动态结构?

细胞生物学课本后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恰当的评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2)关系:细胞生物学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其研究内容与范畴往往与生命科学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交错在-起,甚至目前很难为细胞生物学划出一一个明确的范围 2、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在细胞学乃至生物学发展简史中的重要意义? 答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但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1858 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提出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细胞学说、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细胞学说提出了生物同一性.的细胞学基础,大大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的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步。 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答(1) 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 ①细胞的发现(1665- 1674) 1665年,胡克发表了《显微图谱》(《Micrographia))一书,描述了用自制的显微镜(30倍)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r”。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自制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 ②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1858)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因动物学家施旺两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 ⑧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各种主要的细胞分裂形式和细胞器被相继发现,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④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 人们广泛应用实验的手段与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细胞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为细胞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并与生物学其他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分支学科,如细胞遗

地层及古生物学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层及古生物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一、判断题 1. 火山岩中可以找到化石(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2. 恐龙是胎生(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3. 海百合是植物(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4. 生命是起源于海洋(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 5. 植物化石是实体化石(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6. 化石是石头(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 7.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和铸型等总称)A)模铸化石B)印模化石C)模核化石D)实体化石答:A 8. Calamites(芦木)是_______(1分)(A) 根化石(B) 茎化石(C) 髓模化石(D) 叶化石参考答案:C 9. 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称__)(A) 侧生动物(B) 后生动物(C) 原生动物(D) 低等动物答案:C 10. 原地埋藏化石多_______(1分) (A) 个体大小不一(B) 个体大小相近(C) 单瓣分散保存(D) 个体破碎磨损参考答案:A 11. 地球上最早的比较可靠的生物出现距今___)(A)35亿年(B)46亿年(C)6亿年(D 32亿年答案:A 12. 四射珊瑚的鳞板与泡沫板属_______?(1分) (A) 轴部构造(B) 边缘构造(C) 纵列构造(D) 双列型构造参考答案:B 13. 以下有关放射虫地史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1分) (A) 前寒武纪就已出现(B) 泥盆纪末绝灭(C) 从寒武纪到现代(D) 二叠纪末绝灭参考答案:C 14. 种子蕨植物门与真蕨植物门的主要区别______)(A) 根(B) 茎(C) 叶(D) 繁殖器官参考答案:D 15. 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阶段称为_____)(A) 新生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元古代答案:A 16. 石松植物门在哪时期为大型乔木_______(1分) (A) 泥盆纪(B) 石炭纪-二叠纪(C) 中生代(D) 现代参考答案:B 17. 高等植物最早登陆在_______)(A) 早志留世(B) 晚志留世(C) 早泥盆世(D) 中泥盆世答案:B 18.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__)(A) 根特征(B) 叶特征(C) 果实(D) 生活环境参考答案:C 二、单选题 1. 中生代植物物界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类的繁荣为特征,所以中生代也称为____。(6分) (A) 裸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的时代(B) 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 (C) 菊石时代、哺乳动物的时代(D) 松柏类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参考答案:B 2. 白垩纪末出现地史上著名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其中____全部灭绝。(6分) (A) 陆上的恐龙(B) 海中的菊石(C) 陆上的恐龙、海中的箭石、海中的菊石(D) 海中的鱼类答案:C 3. 联合古陆(Pangea)在____时期进入分裂解体阶段。(6分) (A) 三叠纪早期(B) 三叠纪中期(C) 三叠纪晚期(D) 侏罗纪早期参考答案:C 4. 以类蜉游—东方叶肢介-狼鳍鱼为代表的生物组合代表了典型的湖泊相,称为____。(6分) (A) 埃迪卡拉动物群(B) 热河动物群(C) 澄江动物群(D) TPN动物群参考答案:B 5. 三叠纪,特别是早、中三叠世仍继承古生代以来的以秦岭海槽为界所显示的“南海北陆”特征,受中、晚三叠世期间____影响,华南地区明显海退。(6分) (A) 海西运动(B) 印支运动(C) 燕山运动(D) 加里东运动参考答案:B 6. 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具有鲜明特点,以秦岭-大别山为界,“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十分注目,南部的海区,以____为界,东侧为华南稳定浅海,西侧为活动的多岛洋盆地。(参考答案:A (A) 龙门山—康滇古陆为界(B) 秦岭—大别山为界(C) 秦岭—昆仑山为界(D) 龙门山—秦岭为界 7. 华南浅海区三叠系以黔南贞丰剖面发育最好,该剖面下三叠统包括____组。参考答案:B (A) 关岭组、法郎组(B) 飞仙关组、永宁镇组(C) 把南组、火把冲组(D) 把南组、火把冲组和二桥组 8. 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华南大规模的海退,这就是地史上著名的____。(6分) (A) 拉丁期大海退(B) 印度期大海退(C) 安尼期大海退(D) 瑞替期大海退参考答案:A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发育良好,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是中国北部陆相三叠纪的标准剖面,其下统刘家沟组,____为紫红色砂泥质岩。(A) 孙家沟组(B) 二马营组(C) 和尚沟组(D) 铜川组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