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例析物理竞赛中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李进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计算一个电路的电阻,通常从欧姆定律出发,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实际电路中,电阻的联接千变万化,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方法,通过等效变换将复杂电路转换成简单直观的串并联电路。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复杂电路等效电阻的方法。

1、等势节点的断接法

在一个复杂电路中,如果能找到一些完全对称的点(以两端连线为对称轴),那么可以将接在等电势节点间的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断开(即去掉),也可以用导线或电阻

或不含电源的支路将等电势节点连接起来,且不影响电路的等效性。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等势点,然后分析元件间的串并联关系。常用于由等值电阻组成的结构对称的电路。

【例题1】在图8-4甲所示的电路中,R i = R2 = R3 = R4 = R5 = R,试求A、B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基本的等势缩点的事例,用到的是物理常识是:导线是等势体,用导线相连的点可以缩为一点。将图8-4甲图中的A、D缩为一点A后,成为图8-4乙图。

答案:R AB = 3 R o

8

【例题2】在图8-5甲所示的电路中,R i = 1 Q,R2 = 4 Q,R3 = 3 Q,R4 = 12 Q,R5 = 10Q,试求A、B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模型分析:这就是所谓的桥式电路,这里先介绍简单的情形:将A、B两端接入电源,

并假设R5不存在,C、D两点的电势相等。

因此,将C、D缩为一点C后,电路等效为图8-5乙

对于图8-5的乙图,求R AB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只要满足R =壬的关系,该桥式

电路平衡。

答案:R AB = -- Q。

4

【例题3】在如图所示的有限网络中,每一小段导体的电阻均为 间的等效电阻R AB 。

B

A

2、电流分布法

设有电流I 从A 点流入、B 点流出,应用电流分流的思想和网络中两点间不同路径等电 压的思想,(即基耳霍夫定理),建立以网络中各支路的电流为未知量的方程组, 解出各支路

电流与总电流I 的关系,然后经任一路径计算 A 、B 两点间的电压

R

U AB

R

AB

U

AB ,再由

I

即可求出等效电阻。

【例题1】7根电阻均为r 的电阻丝接成如图所示的网络,试 求出A 、B 两点之间的等效电阻 R AB 。

【例题2】10根电阻均为r 的电阻丝接成如图所示的网络,试求出 A 、B 两点之间的等

效电阻R AB 。

【例题3】8根电阻均为r 的电阻丝接成如图所示的网络, 而成,试求出A 、B 两点之间的等效电阻 R AB 。

C B

D

B

R ,试求A 、B 两点之

【例题4】用导线连接成如图所示的框架, 求AB 间的总电阻。

ABCD 是正四面体,每段导线的电阻都是 1

C 、

D 之间是两根电阻丝并联

电流叠加原理:直流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都可以看成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分别 作用时,在此支路中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 所谓电路中只有一个电源单独作用,

就是假设将

其余电源均除去,但是它们的内阻仍应计及。

【例题4】“田”字形电阻网络如图,每小段电阻为

R ,求A 、B 间等效电阻。

以上两套公式的记忆方法:

Y :分母为三个电阻的和,分子为三个待求电阻相邻两电阻之积。 Y :分子为电阻两两相乘再相加,分母为待求电阻对面的电阻。

当Y 形联接的三个电阻相等时,与之等效的△形联接的三个电阻相等,且等于原来的

三倍;同样,当△联接的三个电阻相等时,与之等效的 Y 形联接的三个电阻相等,且等于

原来的1/3。

3、Y —△变换法

在某些复杂的电路中往往会遇到电阻的 Y 型或△,如图所示,有时把Y 型联接代换成等效 的△型联接,或把△型联接代换成等效的

Y 型联

接,可使电路变为串、并联,从而简化计算,等 效代换要求Y 型联接三个端纽的电压 U i2、U 23、U 31及流过的电流h 、^、4 与△型联接的三个端纽相同。

⑴将Y 型网络变换到△型电路中的变换式:

R R 2

R 2 R 3 R 3R 1 R R 2

R 3

R 2 R 3 R 3R 1 R I

R 2 R 2

R 2 R 3 R 3R 1

R 1

⑵将△型电路变换到 Y 型电路的变换式:

R l2

R

3I

R 2

R

l2

R 12

B

R l2

尺2 R

23

R 31 R 23

【例题1】对不平衡的桥式电路,求等效电阻 R AB

提示:法一:“―”变换;

法二:基尔霍夫定律

【例题2】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用两种变换方式计算)

x 2 x a 0。所以

1

1 4a

x

2

这就是物理学中解决无限网络问题的基本思路, 那就是:无穷大和有限数的和仍为无穷

大。

⑴一维无限网络

【例题1】在图示无限网络中,每个电阻的阻值均为 R ,试求A 、B 两点间的电阻 R AB 。

图 0-11

解法一:在此模型中,我们可以将“并联一个

R 再串联一个R ”作为电路的一级,总电

路是这样无穷级的叠加。在图

8-11乙图中,虚线部分右边可以看成原有无限网络,当它添

AB 、CD 间等效电阻。 无影响, (a > 0)

x 是由无限多个 a 组成,所以去掉左边第一个 即剩余部分仍为x ,这样,

就可以将原式等效变换为x

■- a 对x 值毫

ift R

I 。(分别应

【课堂练习】分别求下图中

A R &

4、无限网络

在求x 值时,注意到 (答案:0.5R; R PQ =4 Q )

加一级后,仍为无限网络,即

R AB // R + R = R AB

解这个方程就得出了R AB的值。

答案:R AB = 1-R O

2

解法二:可以,在A端注入电流I后,设第- 级的

并联电阻分流为I i ,则结合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和应有的

比例关系,可以得出相应的电流值如

图8-12所示

对图中的中间回路,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有

(I I i )R + (I

解得I i = I

2

很显然U A - IR - I i R = U B

即U AB = IR + 5 i IR = J— IR

2 2

最后,F AB =如=! 5R O

I 2

【例题2】如图所示,由已知电阻ri 等

效电阻R.(开端形)

r2和r3组成的无穷长梯形网络,求a、b 间的【例题3】如图所示,由已知电阻

等效电阻R ab .(闭端形)

ri、r2和r3组成的无穷长梯形网络,求a、b间的

⑵双边一维无限网络

【例题4】如图所示,两头都是无穷长,唯独中间网孔上缺掉一个电阻r2,求e、f之间的等效电阻。(中间缺口形)

【例题5】如图所示,两头都是无穷长, 唯独旁边缺一个电阻r2,求f、g之间的等效电

阻?(旁边缺口形)

【例题6】如图所示,求g 、f 间的等效电阻。(完整形)

小结:一维无限网络利用网络的重复性。 ⑶二维无限网络

【例题7】图为一个网格为正方形的平面无穷网络,网络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四个电阻与 上下左右四个节点分别相联,每个电阻大小均为 R ,由此,按左右、上下一直延伸到无穷远 处.A 和B 为网络中任意两个相邻节点,试求

A 、

B 间的等效电阻R AB ?

模型分析:如图,设有一电流I 从A 点流入,从无穷远处流出?由于网络无穷大,故网

络对于A 点是对称的,电流I 将在联接A 点的四个电阻上平均分配?这时,电阻 R (指A 、

B 两节点间的电阻)上的电流为

1/4,方向由A 指向B ?

【例题9】有一个无限平面导体网络,它由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 网眼组成,如图所示。所有六边形每边的电阻为

R

0,求:

(1) 结点a 、b 间的电阻。

(2) 如果有电流I 由a 点流入网络,由g 点流出网络,那么流过 de 段电阻的电流I de 为多大。

解:(1)设有电流I 自a 点流入,流到四面八方无穷远处,那么必有

同理,再设一电流 的对称点,因此在电阻 I 从无穷远处流处,从节点 R 上分得的电流也为1/4,

B 流出 方向也是由A 指向B ?

将上述两种情况叠加,其结果将等效为一个从节 点A 流入网络,又从节点B 流出网络的稳恒电流I , 在无穷远处既不流入也不流出?每个支路上的电流 B 也是网络

i

I

也是上述两种情况下各支路电流的叠加.因此, R

电阻上的电流为1/2 ?所以A 、B 两节点间的电势差 为: 【例题8】对图示无限网络,求

A 、

B 两点间的电阻R AB

I /3电流由a

由于网络无穷

大,

流向C ,有I /6电流由c 流向b 。再假设有电流I 由四面八方汇集b 点流出,那么必有I /6 电流由a 流向c ,有I / 3电流由c 流向b 。

I

I I

3 6 2 (由a 流向c ) I

I I

3 6 2 (由c 流向b )

因此,a 、b 两点间等效电阻

(2)假如有电流I 从a 点流进网络,流向四面八方,根据对称性,可以设

I 1 I 4 I 7 I A

I 2

13 I 5 I 6 I 8 I 9 I B

应该有

3I A 61 B I

因为b 、d 两点关于a 点对称,所以

I de I be

I A

2

同理,假如有电流I 从四面八方汇集到 g 点流出,应该有

I de

I B

最后,根据电流的叠加原理可知

I de I de I de

S A I B 2

1 1 3I A 6I B

I

6

6

⑷三维无限网络

【例题101假设如图有一个无限大

NaCl 晶格, 每一个键电阻为 r ,求相邻两个Na 和Cl

原子间的电阻。

【例题111在图示的三维无限网络中,每两个节点之间的导体电阻均为 R ,试求A 、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R AB 。

当A 、B 两端接入电源时,根据“对称等势”的思想可知,

C 、

D 、

E …各点的电势是彼

此相等的,电势相等的点可以缩为一点, 它们之间的电阻也可以看成不存在。 这里取后一中 思想,将CD 间的导体、DE 间的导体…取走后,电路可以等效为图 8-13乙所示的二维无限 网络。

将以上两种情况综合,即有电流

I 由a 点流入,自 b 点流出,由电流叠加原理可知 ac

cb

U AB

R o

乙图8-13

【答案】2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 等效变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例析物理竞赛中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李进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计算一个电路的电阻,通常从欧姆定律出发,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实际电路中,电阻的联接千变万化,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方法,通过等效变换将复杂电路转换成简单直观的串并联电路。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复杂电路等效电阻的方法。 1、等势节点的断接法 在一个复杂电路中,如果能找到一些完全对称的点(以两端连线为对称轴),那么可以将接在等电势节点间的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断开(即去掉),也可以用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将等电势节点连接起来,且不影响电路的等效性。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等势点,然后分析元件间的串并联关系。常用于由等值电阻组成的结构对称的电路。 【例题1】在图8-4甲所示的电路中,R1 = R2 = R3 = R4 = R5 = R ,试求A、B 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基本的等势缩点的事例,用到的是物理常识是:导线是等势体,用导线相连的点可以缩为一点。将图8-4甲图中的A、D缩为一点A 后,成为图8-4乙图。 3R 。 答案:R AB = 8 【例题2】在图8-5甲所示的电路中,R1 = 1Ω,R2 = 4Ω,R3 = 3Ω,R4 = 12Ω,R5 = 10Ω,试求A、B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模型分析:这就是所谓的桥式电路,这里先介绍简单的情形:将A、B两端接入电源,并假设R5不存在,C、D两点的电势相等。 因此,将C、D缩为一点C后,电路等效为图8-5乙

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word版)

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理论考试试题(上海交大) 1、(35分) 如图,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半球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半球顶点上有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匀质小 球。某时刻,小球收到微扰由静止开始沿半球表面运动。在运动过 程中,小球相对半球的位置由角位置θ描述,θ为两球心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己知小球绕其对称轴的转动惯量为225 mr ,小球与半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 速度大小为g 。 (1)(15分)小球开始运动后在一段时间内做纯滚动,求在此过程中,当小球的角位置为θ1时,半球运动的速度大小1()M V θ和加速度大小1()M a θ; (2)(15分)当小球纯滚动到角位置θ2时开始相对于半球滑动,求θ2所满足的方程(用半球速度大小2()M V θ和加速度大小2()M a θ以及题给条件表示); (3)(5分)当小球刚好运动到角位置θ3时脱离半球,求此时小球质心相对于半球运动速度的大小3()m v θ 2、(35分) 平行板电容器极板1和2的面积均为S ,水平固定放置,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d ,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记为U 。不带电的导体薄平板3(厚 度忽略不计)的质量为m 、尺寸与电容器极板相同。平板3平放在极板2的 正上方,且与极板2有良好的电接触。整个系统置于真空室内,真空的介电 常量为0ε。合电键K 后,平板3与极板1和2相继碰撞,上下往复运动。假设导体板间的电场均可视为匀强电场;导线电阻和电源内阻足够小,充放电时间可忽略不计;平板3与极板1或2碰撞后立即在极短时间内达到静电干衡;所有碰撞都是完全非弹性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1)(17分)电源电动势U 至少为多大? (2)(18分)求平板3运动的周期(用U 和题给条件表示)。 已知积分公式 ( 2ax b C =+++,其中a >0,C 为积分常数。

等效替代法

替代法测电阻 一、解题思想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最为人称道的是曹冲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请尝试利用“等效替代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二、测量的电路如图所示. 图 三、实验步骤 1、S接1,调节R2,读出A表示数为I; 2、S接2,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使用A表示数仍为I; 3、由上可得R X=R2. 四、误差分析 1、该方法优点是消除了A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缺点是电阻箱的电阻R1不能连续变 化. 五、其他类型 1. 利用电池、开关、一个标准电阻箱、若干导线和一个刻度不准但灵敏性良好的电流表测量待测电阻R x。 (1)按照图1的方式把实物连成电路,调节电阻箱R0,使电流表指针指向一个适当的位置,记下这时R0的阻值R1。 图1 (2)再把R x从电路中取下,调节R0的电阻,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向刚才测量的位置,记下这时R0的阻值R2。 (3)由于R1加上R x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与R2相同(电流表指针指示同一位置),则有R1+R x=R2,故有R x=R2-R1。 2. 现有两节电池,三个开关,若干导线,还有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各一个,

请用以上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未知电阻R x的值(电阻箱的最大阻值大于R x)。 (1)按图2连接好实物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值。 图2 (2)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使电流表的示数为某一合适 的数值并记为I0。 (3)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3并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数值仍为 I0,则R x的阻值就等于此时电阻箱R2的阻值。 点评:这里用电阻箱R2(已知阻值电阻)等效替代了待测电阻R x,电路中的电流仍为I0,所以R x=R2。测量方法突破常规思维,非常独特、新颖。 若在此实验中,将电流表改为电压表,其他器材不变,试用上述等效替代法测出未知电阻R x的阻值。 解析:测量方法和操作步骤与上题大同小异,它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解略。 图3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例析物理竞赛中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李进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计算一个电路的电阻,通常从欧姆定律出发,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实际电路中,电阻的联接千变万化,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方法,通过等效变换将复杂电路转换成简单直观的串并联电路。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复杂电路等效电阻的方法。 1、等势节点的断接法 在一个复杂电路中,如果能找到一些完全对称的点(以两端连线为对称轴),那么可以将接在等电势节点间的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断开(即去掉),也可以用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将等电势节点连接起来,且不影响电路的等效性。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等势点,然后分析元件间的串并联关系。常用于由等值电阻组成的结构对称的电路。 【例题1】在图8-4甲所示的电路中,R1 = R2 = R3 = R4 = R5 = R ,试求A、B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基本的等势缩点的事例,用到的是物理常识是:导线是等势体,用导线相连的点可以缩为一点。将图8-4甲图中的A、D缩为一点A后,成为图8-4乙图。 3R 。 答案:R AB = 8 【例题2】在图8-5甲所示的电路中,R1 = 1Ω,R2 = 4Ω,R3 = 3Ω,R4 = 12Ω,

R5 = 10Ω,试求A、B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模型分析:这就是所谓的桥式电路,这里先介绍简单的情形:将A、B两端接入电源,并假设R5不存在,C、D两点的电势相等。 因此,将C、D缩为一点C后,电路等效为图8-5乙 对于图8-5 的乙图,求R AB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只要满足 2 1 R R= 4 3 R R的关系,该桥式 电路平衡。 答案:R AB = 4 15Ω。 【例题3】在如图所示的有限网络中,每一小段导体的电阻均为R ,试求A、B两点之间的等效电阻R AB。 【例题4】用导线连接成如图所示的框架,ABCD是正四面体,每段导线的电阻都是1 。求AB间的总电阻。 A B D C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一、(25分)填空题 1.一个粗细均匀的细圆环形橡皮圈,其质量为M,劲度系数为k,无形变时半径为R。现将它用力抛向空中,忽略重力的影响,设稳定时其形状仍然保持为圆形,且在平动的同时以角速度ω绕通过圆心垂直于圆面的轴线匀速旋转,这时它的半径应为。 2.鸽哨的频率是f。如果鸽子飞行的最大速度是u,由于多普勒效应,观察者可能观测到的频率范围是从到。(设声速为V。) 3.如图所示,在一个质量为M、内部横截面积为A 的竖直放置的绝热气缸中,用活塞封闭了一定量温 度度为 T的理想气体。活塞也是绝热的,活塞质量 以及活塞和气缸之间的摩擦力都可忽略不计。已知 大气压强为 p,重力加速度为g,现将活塞缓慢上提,当活塞到达气 缸开口处时,气缸刚好离开地面。已知理想气体在缓慢变化的绝热过程中pVγ保持不变,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γ是一常数。根据以上所述,可求得活塞到达气缸开口处时气体的温度为。

4.(本题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电子显微镜中,电子束取代了光束被用来“照射”被观测物。要想分辨101.010m -?(即原子尺度)的结构,则电子的物质波波长不能大于此尺度。据此推测电子的速度至少需被加速到 。如果要想进一步分辨121.010m -?尺度的结构,则电子的速度至少需被加速到 ,且为使电子达到这一速度,所需的加速电压为 。 已知电子的静止质量 319.110kg e m -=?,电子的电量 191.610C e -=-?,普朗克常量346.710J s h -=??,光速813.010m s c -=??。

二、(20分)图示为一利用传输带输送货物的装置,物块(视为质点)自平台经斜面滑到一以恒定速度v运动的水平长传输带上,再由传输带输送到远处目的地,已知斜面高 2.0m h=,水平边长 4.0m L=,传输带宽 2.0m d=,传输带的运动速度 3.0m/s v=。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 10.30 μ=。物块自斜面顶端下滑的初速度为零。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方向与传输带运动方向垂直。设斜面与传输带接触处为非常小的一段圆弧,使得物块通过斜面与传输带交界处时其速度的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2 10m/s g=。 1.为使物块滑到传输带上后不会从传输边缘脱离,物块与传输带之 间的摩擦系数 2 μ至少为多少? 2.假设传输带由一带有稳速装置的直流电机驱动,与电机连接的电源的电动势200V E=,内阻可忽略;电机的内阻10 R=Ω,传输带空载(无 输送货物)时工作电流 02.0A I=,求当货物的平均流量(单位时间内输送货物的质量),稳定在640kg/s 9 η=时,电机的平均工作电流等于多少?假设除了货物与传输带之间的摩擦损耗和电机的内阻热损耗外,其它部分的能量损耗与传输带上的货物量无关。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习题及答案

第2章 习题与解答 2-1试求题2-1图所示各电路ab 端的等效电阻ab R 。 2Ω 3Ω (a) (b) 题2-1图 解:(a )14//(26//3)3ab R =++=Ω (b )4//(6//36//3)2ab R =+=Ω 2-2试求题2-2图所示各电路a 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ab R 。 a b 8Ω a b 8Ω (a) (b) 题2-2图 解:(a )3[(84)//6(15)]//108ab R =++++=Ω (b )[(4//48)//104]//94 1.510ab R =++++=Ω 2-3试计算题2-3图所示电路在开关K 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时的等效电阻ab R 。

8Ω a b (a) (b) 题2-3图 解:(a )开关打开时(84)//43ab R =+=Ω 开关闭合时4//42ab R ==Ω (b )开关打开时(612)//(612)9ab R =++=Ω 开关闭合时6//126//128ab R =+=Ω 2-4试求题2-4图(a )所示电路的电流I 及题2-4图(b )所示电路的电压U 。 6Ω6Ω (a) (b) 题2-4图 解:(a )从左往右流过1Ω电阻的电流为 1I 21/(16//123//621/(142)3A =++++=)= 从上往下流过3Ω电阻的电流为36 I 32A 36 = ?=+ 从上往下流过12Ω电阻的电流为126 I 31A 126 = ?=+ 所以 312I I -I =1A = (b )从下往上流过6V 电压源的电流为 66 I 4A 1.5 = ==(1+2)//(1+2)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一、(15分)在竖直面将一半圆形光滑导轨固定在A 、B 两点,导轨直径AB =2R ,AB 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60°,在导轨上套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圆环,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而细的光滑弹性绳穿过圆环,其两端系与A 、B 两点,如 图28决—1所示。当圆环位于A 点正下方C 点时,弹性绳刚好为原长。现将圆环从C 点无初速度释放,圆环在时刻t 运动到C'点,C'O 与半径OB 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分别对下述两种情形,求导轨对圆环的作用力的大小:(1) θ=90°(2)θ=30° 二、(15分)如图28决—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小车,车两端靠近底部处分别固定两个弹簧,两弹簧位于同一直线上,其原长分别为l 1和 l 2,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放着 一质量为m 1、m 2的小球,弹簧与小球都不相连。开始时,小球1压缩弹簧1并保持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小球2被锁定在车底板上,小球2与小车右端的距离等于弹簧2的原长。现无初速释放小球1,当弹簧1的长度等于其原长时,立即解除对小球2的锁定;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合为一体,碰撞时间极短。已知所有解除都是光滑的;从释放小球1到弹簧2达到最大压缩量时,小车移动力距离l 3.试求开始时弹簧1的长度l 和后来弹簧2所达到的最大压缩量Δl 2 . 图28决—2

三、(20分)某空间站A 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 r A =6.73×106m.一人造地球卫星B 在同一轨道平面作圆周运 动,轨道半径为r B =3r A /2,A 和B 均沿逆时针方向运行。现从空间站上发射一飞船(对空间站无反冲)前去回收该卫星, 为了节省燃料,除了短暂的加速或减速变轨过程外,飞船在往返过程中均采用同样形状的逆时针椭圆转移轨道,作无动力飞行。往返两过程的椭圆轨道均位于空间站和卫星的圆轨道平面,且近地点和远地点都分别位于空间站和卫星的轨道上,如图28决—3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 e =6.38×106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9.80m/s 2.试求: (1)飞船离开空间站A 进入椭圆转移轨道所必须的速度增量Δv A ,若飞船在远地点恰好与卫星B 相遇,为了实现无相对运动的捕获,飞船所需的速度增量Δv B . (2)按上述方式回收卫星,飞船从发射到返回空间站至少需要的时间,空间站 A 至少需要绕地球转过的角度。 图28决—3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习题解答第2章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习题解答 一、选择题 1.在图2—1所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B 。 A .4W ; B .3-W ; C .3W ; D .4-W 2.在图2—2所示电路中,电阻2R 增加时,电流I 将 A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在图2—3所示电路中,1I = D 。 A .5.0A ; B .1-A ; C .5.1A ; D .2A 4.对于图2—4所示电路,就外特性而言,则 D 。 A . a 、b 等效; B . a 、d 等效; C . a 、b 、c 、d 均等效; D . b 、c 等效 5.在图2—5所示电路中,N 为纯电阻网络,对于此电路,有 C 。 A .S S I U 、 都发出功率; B .S S I U 、都吸收功率; C .S I 发出功率,S U 不一定; D .S U 发出功率,S I 不一定 二、填空题 1. 图2—6(a )所示电路与图2—6(b )所示电路等效,则在图2—6(b )所示电路 中,6= S U V ,Ω=2R 。 2.图2—7(a )所示电路与图2—7(b )所示电路等效,则在图2—7(b )所示电路中, 1= S I A ,Ω=2R 。 3.在图2—8所示电路中,输入电阻Ω=2 ab R 。 4.在图2—9所示电路中,受控源发出的功率是30-W 。 5.在图2—10所示电路中,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是20-W 。 三、计算题 1.对于图2—11所示电路,试求:1).电压1U 、2U ;2).各电源的功率, 并指出是 吸收还是发出。

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路的等效变换 执教:金陵中学:范世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较复杂的组合电路的简化,了解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学会看懂电路。 2、过程与方法:列举法、感受假设、理想化方法、归纳法、等效法等科学方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体验科学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3、价值观与情愿态度:生活中离不开用电器,用电器工作状态是受电路控制的,电路的设计,离不开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明白电路的基本规律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和科技的基础,增强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看懂电路——能确定电路中各用电器间的串、并联关系是正确分析和计算简单电路的前提,是关键。对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就是在不改变电路中各用电器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前提下对电路进行改画,以使用电器间的串、并联 关系一目了然。 由于学生已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所以,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感受列举法、假设、理想化方法、归纳法、等效法等科学方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感悟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看懂电路。难点:节点电流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展示电吹风和电冰箱电路图,说明生活中离不开用电 R I 器,用电器工作状态是受电路控制的,电路的设计,离不开 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引例1、请同学们用学过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已知ab 间的电压为24V,R2=R3=2R I=20Q, R4=30Q。 引例2:P.47示例。 请学生对 其中一个电路作计算。与引例1 比较,谈体会。

对电路进行分析与计算,关键是要看得懂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才好利用串、并联的基规律解析。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看得懂电路的方法一一电路的等效变换。 对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就是在不改变电路中各用电器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前提下对电路进行改画,以使用电器间的串、并联关系一目了然。 试一试:请说一说上图中各电阻间的连接方式。 2、等效电路的方法: 方法一、按电路层次逐步等效,化繁为简。 (前提:每一部分电阻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试一试:如 图所示的电路中,R仁100Q,ac 间电压为10V。be间电压 为40V。虚线框内电路结构及电阻均不知道,则a、b间的 总电阻为_ Q o(500Q) 引例3:如图所示电路中,R I=R2=R3=8Q, 电压恒为2.4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 A,电压表 的示数为______ V o若将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则电 流表的示数为_ A, 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 V o 是谁的电流、电压呢? 2、如果将电路中的电压表拿掉,电流表用导线替代,会引起各电阻上的电流和电 设问:1、你能看懂该电路中各电阻间的关系吗?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的 压较大变化吗?(理想化方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方法二、在简化电路时,将理想电压表拿掉,而理想电流表用导线替代,可 使电路中各电阻间的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引例4、如图所示电路中,R i=2Q,R2=3Q, R3=6Q, U=2.4V,求两只电流表的示数。 设问:1、用导线替代理想电流表后各电阻间的关系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理论考试试题(2017) 一、(35分)如图,质量分别为 、 的小球 、 放置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球之间用一原长为 , 劲度系数为 .的绝缘轻弹簧连接. (1) 时,弹簧处于原长,小球 有一沿两球连线向右的初速度 ,小球 静止.若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形变范围内,求两球在任一时刻 的速度. (2)若让两小球带等量同号电荷,系统平衡时弹簧长度为 ,记静电力常量为 .求小球所带电荷量和两球与弹簧构成的系统做微振动的频率(极化电荷的影响可忽略). 二、(35分)双星系统是一类重要的天文观测对象.假设某两星体均可视为质点,其质量分别为 和 ,一 起围绕它们的质心做圆周运动,构成一双星系统,观 测到该系统的转动周期为 .在某一时刻, 星突然 发生爆炸而失去质量 .假设爆炸是瞬时的、相对 于 星是各向同性的,因而爆炸后 星的残余体 星的瞬间速度与爆炸前瞬间 星 的速度相同,且爆炸过程和抛射物质 都对 星没 有影响.已知引力常量为 ,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求爆炸前 星和 星之间的距离 ; (2)若爆炸后 星和 星仍然做周期运动,求该运动的周期 ; (3)若爆炸后 星和 星最终能永远分开,求 和 三者应满足的条件. 三、(35分)熟练的荡秋千的人能够通过在秋千板上适时站起和蹲下使秋千越荡越高.一质量 为 的人荡一架底板和摆杆均为刚性的秋千, 底板和摆杆的质量均可忽略,假定人的质量集 中在其质心.人在秋千上每次完全站起时起质 心距悬点 的距离为 ,完全蹲下时此距离变为 .实际上,人在秋千上站起和蹲下过程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假设人在第一个最高点 点从完全站立的姿 势迅速完全下蹲,然后荡至最低点 , 与 的高度差为 ;随后他在 点迅速完全站l 0 a b 爆炸前瞬间 爆炸后瞬间

电路原理习题答案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在电路理论中是很重要的概念,电路等效 变换的方法是电路问题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所谓两个电路是互为等效的,是指(1)两个结构参数 不同的电路再端子上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因而可以互代换的部分)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相代换;(2)代换的效果是不改变外电路(或电路中未由此得出电路等效变换的条件是相互代换的两部分电 路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等效的对象是外接电路(或电路未变化部分)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效变换的目的是简化电路,方便地求出需要求的结果。 深刻地理解“等效变换” 的思想,熟练掌握“等效变换” 的方法在电路分析中是重要的。 2-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若:(1);(2);(3)。试求以上3 种情况下电压和电流。 解:(1)和为并联,其等效电阻, 则总电流分流有 2)当,有

3),有 2-2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为已知,且为正值。求:(1)电压和电流;(2)若电阻增大,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 解:(1)对于和来说,其余部分的电路可以用电流源 等效代换,如题解图(a)所示。因此有 2)由于和电流源串接支路对其余电路来说可以等效为 个电流源,如题解图(b)所示。因此当增大,对及的电 流和端电压都没有影响。 但增大,上的电压增大,将影响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因为 显然随的增大而增大。 注:任意电路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均可将其等效 为理想电压源,如本题中题解图(a)和(b)o但应该注意等效是对外部电路的等效。图(a)和图b) 中电流源两端 的电压就不等于原电路中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同时,任意电

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

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panxinw 整理 一、(15分) 如图,竖直的光滑墙面上有A 和B 两个钉子,二者处于同一水平高度,间距为l ,有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橡皮筋,一端由A 钉固定,另一端系有一质量为m=g kl 4的小 球,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钉子和小球都可视为质点,小球和任何物体碰 撞都是完全非弹性碰撞而且不发生粘连.现将小球水平向右拉伸到与A 钉 距离为2l 的C 点,B 钉恰好处于橡皮筋下面并始终与之光滑接触.初始时刻小球获得大小为20gl v 、方向竖直向下的速度,试确定此后小球沿 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的时刻.

二、(20分)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固定于由刚性轻质杆构成的丁字形架的三个顶点A、B和C处.AD ⊥BC,且AD=BD=CD=a,小球可视为质点,整个杆球体系置于水平桌面上,三个小球和桌面接触,轻质杆架 悬空.桌面和三小球之间的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AD杆上距A点a/4 1.试论证在上述推力作用下,杆球体系处于由静止转变为运动的临界状态时, 三球所受桌面的摩擦力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2.如果在AD杆上有一转轴,随推力由零逐渐增加,整个装置将从静止开始绕 该转轴转动.问转轴在AD杆上什么位置时,推动该体系所需的推力最小,并求出 该推力的大小.

三、(20分) 不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刚性柱体,两者之间的摩擦因数记为μ.柱体正视图如图所示,正视图下部为一高度为h的矩形,上部为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柱体上表面静置一质量同为m的均匀柔软的链条,链条两端距地面的高度均为h/2,链条和柱体表面始终光滑接触.初始时,链条受到微小扰动而沿柱体右侧面下滑.试求在链条开始下滑直至其右端接触地面之前的过程中,当题中所给参数满足什么关系时, 1.柱体能在地面上滑动; 2.柱体能向一侧倾倒; 3.在前两条件满足的情形下,柱体滑动先于倾倒发生.

(完整版)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习题及答案.docx

第 2 章 习题与解答 2- 1 试求题 2-1 图所示各电路 ab 端的等效电阻 R ab 。 1 4 3 a a 6 R ab 4 3 R ab 4 2 6 b 2 b 3 (a) (b) 题 2- 1 图 解:(a ) R ab 1 4 / /( 2 6 / /3) 3 (b ) R ab 4 / /(6 / /3 6 / /3) 2 2- 2 试求题 2-2 图所示各电路 a 、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R ab 。 1 5 1.5 4 a 6 10 a 4 9 8 8 3 10 4 b b 4 4 (a) (b) 题 2- 2 图 解:(a ) R ab 3 [(8 4) / /6 (1 5)] / /10 8 (b ) R ab [(4 / /4 8) / /10 4] / /9 4 1.5 10 2- 3 试计算题 2-3 图所示电路在开关 K 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时的等效电阻 R ab 。

4612 a a 48 b 6 K12 b K (a)(b) 题 2- 3 图 解:(a)开关打开时R ab(8 4) / /43 开关闭合时 R ab 4 / /42 (b)开关打开时R ab(6 12) / /(612) 9 开关闭合时 R ab 6 / /12 6 / /12 8 2- 4 试求题 2-4 图(a)所示电路的电流 I 及题 2- 4 图( b)所示电路的电压 U 。 13612 21V I 6V U 12621 (a)(b) 题2- 4 图 解:(a)从左往右流过 1电阻的电流为 I1 21/ (1 6 / /12 3 / /6) =21/ (1 4 2)3A 从上往下流过 3电阻的电流为I 3 6 32A 36 从上往下流过 12电阻的电流为 I12 6 3 1A 126 所以 I I 3 -I12 =1A (b)从下往上流过 6V 电压源的电流为I 66 4A ( 1+2) //( 1+2) 1.5

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一、(15分) 如图,竖直的光滑墙面上有A 和B 两个钉子,二者处于同一水平高度,间距为l ,有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橡皮筋,一端由A 钉固定,另一端系有一质量为m= g kl 4的小 球,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钉子和小球都可视为质点,小球和任何物体碰撞都是完全非弹性碰撞而且不发生粘连.现将小球水平向右拉伸到与A 钉距离为2l 的C 点,B 钉恰好处于橡皮筋下面并始终与之光滑接触.初始时刻小球获得大小为2 0gl v 、方向竖直向下的速度,试确定此后小球沿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的时刻.

二、(20分)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固定于由刚性轻质杆构成的丁字形架的三个顶点A、B和C处.AD ⊥BC,且AD=BD=CD=a,小球可视为质点,整个杆球体系置于水平桌面上,三个小球和桌面接触,轻质杆架 悬空.桌面和三小球之间的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AD杆上距A点a/4 1.试论证在上述推力作用下,杆球体系处于由静止转变为运动的临界状态时, 三球所受桌面的摩擦力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2.如果在AD杆上有一转轴,随推力由零逐渐增加,整个装置将从静止开始绕 该转轴转动.问转轴在AD杆上什么位置时,推动该体系所需的推力最小,并求出 该推力的大小.

三、(20分) 不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刚性柱体,两者之间的摩擦因数记为μ.柱体正视图如图所示,正视图下部为一高度为h的矩形,上部为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柱体上表面静置一质量同为m的均匀柔软的链条,链条两端距地面的高度均为h/2,链条和柱体表面始终光滑接触.初始时,链条受到微小扰动而沿柱体右侧面下滑.试求在链条开始下滑直至其右端接触地面之前的过程中,当题中所给参数满足什么关系时, 1.柱体能在地面上滑动; 2.柱体能向一侧倾倒; 3.在前两条件满足的情形下,柱体滑动先于倾倒发生.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等效电路及网络的化简。实际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互换 本章难点:输入电阻 《 第 四 讲 》 2.1 引言 线性电路: 时不变的线性元件 R,L,C(必须都是常数) 受控源的系数必须为常数 线性电阻电路: (纯电阻电路) 电路中的无源元件只有R, 没有L 和C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将电路中某一复杂部分用一个简单的电路替代,替代之后的电路要与原电路保持相等的效用.即两个伏安特性完全相同.(也称为对外等效)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路元件中最基本的联接方式就是串联和并联。 一、电阻的串联 当元件与元件首尾相联时称其为串联,如下图(a)所示。串联电路的特点是流过各元件的电流为同一电流。 + U _ + U _ 目的: 使电路分析和计算更为方便.

根据KVL知,电阻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的叠加。即 称R为n个电阻串联时的等效电阻Req。 由上式可知,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电压的大小与其电阻值的大小成正比。 电路吸收的总功率为 即电阻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消耗功率的总和。 二、电阻的并联 当n个电阻并联联接时,其电路如下图(c)所示。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各元件上的电压相等,均为u。

根据KCL知: 电导G是n个电阻并联时的等效电导,又称为端口的输入电导。 分配到第k个电阻上的电流为 上式说明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上分配到的电流与其电导值的大小成正比。 电路吸收的总功率为 即电阻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消耗功率的总和。 电路如下图所示。求:(1)ab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2)cd两端的等效电阻R cd。

△形与Y形电阻电路等效变换

(a) △形电路 (b) Y形电路

△形和Y形电路之间的相互变换也应满足外部特性相同的原则,直观地说:就是必须使任意两对应端钮间的电阻相等。具体地说,就是当第三端钮断开时,两种电路中每一对相对应的端钮间的总电阻应当相等。例如上图(a)和(b)中,当端钮3断开时,两种电路中端钮1、2间的总电阻相等,即 R1+R2=R12(R23+R31)/(R12+R23+R31) (1) 同理有 R2+R3=R23(R31+R12)/(R12+R23+R31) (2) R3+R1=R31(R12+R23)/(R12+R23+R31) (3) 将△形变换成Y形,即已知△形电路的R12、R23、R31,求Y形电路的R1、R2、R3。为此,将式(1)、(2)、(3)相加后除以2,可得 R1+ R2+ R3=( R23R12+ R23R31+ R12R31)/(R12+R23+R31) (4) 从式(4)中分别减去式(1)、(2)和式(3),可得 R1=R12R31/(R12+R23+R31) (5) R2=R12R23/(R12+R23+R31) (6) R3=R23R31/(R12+R23+R31) (7) 以上三式就是△形电路变换为等效Y形电路的公式。三个公式可概括为 R Y=△形中相邻两电阻的乘积/△形中电阻之和 当R12=R23=R31=R△时,则

R1= R2= R3=1/3 R△ 将Y形变换成△形,即已知Y形电路的R1、R2、R3,求△形电路的R12、R23、R31。为此,将式(5)、(6)和式(7)两两相乘后再相加,经化简后可得 R1R2+ R2R3+ R3R1= R12R23R31/(R12+R23+R31) (8) 将式(8)分别除以式(7)、(5)和式(6),可得 R12=R1+R2+ R1R2/R3 (9) R23=R2+R3+ R2R3/R1 (10) R31=R3+R1+ R3R1/R2 (11) 以上三式就是Y形电路变换为等效△形电路的公式。三个公式可概括为 R△=Y形中两两电阻的乘积之和/Y形中对面的电阻 当R12=R23=R31=R Y时,则 R12= R23= R31=3 R Y 应当指出,上述等效变换公式仅适用于无源三端式电路。

电工试卷(电路的等效变换、戴维南、叠加原理)

科目:专业基础 适用班级: 班 班级: 姓名: 学籍号: ----------------------------------------------------密-------------------封----------------------线------------------------------------------------------ ―――――――――――考――生――答――题――不――得―――过―――此―――线――――――――――――― 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 《电工基础》10月考试卷 本试题使用班级:11(2) 1.试将下图电路化简为电流源。 2.试用戴维宁定理,求通过R 1中的电流。 3.用电源等效变换法,将下图电路等效变换成电压源模型或电流源模型。 4.计算下图电路中的电压U 。

班级: 姓名: 学籍号: ----------------------------------------------------密-------------------封----------------------线------------------------------------------------------ ―――――――――――考――生――答――题――不――得―――过―――此―――线――――――――――――― 5.已知下图电路中,Us 1=Us 2=10V ,R 1=R 2=R 3=10欧,试用戴维宁定理求I 3。 6.将下图化为最简形式 7.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8.如下图,已知Us 1=40V ,Us 2=20V ,Us 3=18V ,R 1=4欧,R 2=2欧,R 3=3欧,试用支路电 流法求解各支路上的电流。

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详细解答

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 理论部分 一、 A , B , C 三个刚性小球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皆为m ,用不可伸长的长度皆为l 的柔软轻线相连,AB 的延长线与BC 的夹角α = π / 3 ,如图所示.在此平面内取正交坐标系Oxy ,原点O 与B 球所在处重合,x 轴正方向和y 轴正方向如图.另一质量也是m 的刚性小球 D 位于y 轴 上,沿y 轴负方向以速度v 0(如图)与B 球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设刚碰完后,连接A ,B ,C 的连线都立即断了.求碰后经多少时间,D 球距A ,B ,C 三球组成的系统的质心最近. 二、 为了近距离探测太阳并让探测器能回到地球附近,可发射一艘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携带探测器的宇宙飞船,要求其轨道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在同一平面内,轨道的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0.01AU (AU 为距离的天文单位,表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1AU = 1.495 ×1011 m ),并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绕日运行周期(为简单计,设地球以圆轨道绕太阳运动).试问从地球表面应以多大的相对于地球的发射速度u 0(发射速度是指在关闭火箭发动机,停止对飞船加速时飞船的速度)发射此飞船,才能使飞船在克服地球引力作用后仍在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附近(也就是说克服了地球引力作用的飞船仍可看做在地球轨道上)进入符合要求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已知地球半径R e = 6.37 ×106 m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 9.80 m / s 2 ,不考虑空气的阻力. 三、 如图所示,在一个竖直放置的封闭的高为H 、内壁横截面积为S 的绝热气缸内,有一质量为m 的绝热活塞A 把缸内分成上、下两部分.活塞可在缸内贴缸壁无摩擦地上下滑动.缸内顶部与A 之间串联着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k 1≠k 2)的轻质弹簧.A 的上方为真空;A 的下方盛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A 所在处的高度(其下表面与 y C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主要内容: 1.等效变换概念; 2.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等效变换与 形连接、Y形连接之间的等效变换; 3.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模型及独立电源的串并联等效变换; 4.无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学习要求: 本章内容以第一章阐述的元件特性、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等效变换的思想和几种等效变换对所有线性电路都具有普遍意义,在后面章节中都要用到。具体要求做到: 1.深刻理解电路等效变换概念; 2.掌握电阻不同连接方式下的等效变换方法; 3.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模型及独立电源不同连接方式下的等效变换; 4.理解无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熟练掌握其等效电阻的求取方法; 本章重点: 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 电阻的串、并联; 3.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本章难点: 1. 等效变换的条件和等效变换的目的; 2. 含有受控源的一端口电阻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求解。 计划课时:6 引言 1.电阻电路 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路称为线性电阻电路(或简称电阻电路)。 2.分析方法 (1)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阻电路的依据; (2)对简单电阻电路常采用等效变换的方法,也称化简的方法。 本章着重介绍等效变换的概念。等效变换的概念在电路理论中广泛应用。所谓等效变换,是指将电路中的某部分用另一种电路结构与元件参数代替后,不影响原电路中未作变换的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在学习中首先弄清等效变换的概念是什么这个概念是根据什么引出的然后再研究各种具体情况下的等效变换方法。 电路等效变换概念 一、单口网络 1.单口网络:又称二端网络或一端口网络,它指向外引出两个端钮,且从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子流出的电流的任意复杂电路。 2.单口网络的种类:根据单口网络内部是否包含独立电源,可以将单口网络分为无源单口网络(用N表示)和有源单口网络(用P表示)。

电路原理(邱关源)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测试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在电路理论中是很重要的概念,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是电路问题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所谓两个电路是互为等效的,是指(1)两个结构参数不同的电路再端子上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因而可以互相代换;(2)代换的效果 2-12)33(R R ∞=23,i i 。 解:(1) 2R 和3R 为并联,其等效电阻842R k ==Ω, 则总电流 mA R R u i s 3504210011=+=+= 分流有mA i i i 333.86502132==== (2)当∞=3R ,有03=i

(3)03=R ,有0,022==u i 2-2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为已知,且为正值。求: (1)电压2u 和电流2i ;(2)若电阻1R 增大,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 解:(1)对于2R 和3R 来说,其余部分的电路可以用电流源s i 等效代换,如33R R i R +32R R i R R s +(2但1R 显然s i u s i 图(a 压is u 压源s u 4s 路中s u 中的电流。 2-3电路如图所示。(1)求s o u u ;(2)当(//212121R R R R R R R L +=>>时,s o u u 可近似为212 R R R +,此时引起的相对误差为 当L R 为)//(21R R 的100倍、10倍时,分别计算此相对误差。

解:(1) L L R R R R R +?=22R R u i s +=1R R R u Ri u s o +==1 所以s o u u =(2)设当100=K 10=K 时2-4==21G G 解:有 (b)图 中1G 和2G 所在支路的电阻 所以[][]Ω=+=+=322//2//34R R R R ab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2010年第二十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注意事项: l.请在密封线内填写所在地区、学校、姓名和考号。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3.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为100分。 4.答卷时间: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上午9: 30~11: 10。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分数 复核人 一、(16分)干簧管(也叫干簧继电器)比一般机械开关结构简单、体积小、速度高、工作寿命长;而与电子开关相比,它 又有抗负载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工作可靠性很 高。如图1甲所示为干簧管的结构简图,其中 磁簧片是一种有弹性的薄铁片,被固定于玻璃 管上。 1.当将一个条形磁铁与干簧管平行放置 时,如图1乙,干簧管的磁簧片触点就会闭合, 将电路接通:当条形磁铁远离干簧管时,触点 就会断开。请简述其原理。 2.某同学设想用干簧管制作水位自动报 警器,图2是他设计的一部分情况,请帮助他完成其余部分的设计:(1)设永久磁铁所受的重力为3N,浮球的体积为200cm3,不计滑轮处的摩擦。则要想让此装置能正常工作,浮球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取g =10N/kg)? (2)他手边还有开关、红灯、绿灯和电铃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中的虚线方框内画出报警电路,要求:水位到达A处时,红灯亮,电铃报警;水位到达B处时,绿灯亮,电铃报警。

第1页共6页

二、(16分)小明同学为实验室设计了一个多挡位电加热器,其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其中R1、R 2、R3为发热电阻。三个灯泡为上述发热电阻相应的的工作指示灯, 其所消耗的电功率可忽略不计。小明设想通过开关的组合,使电加 热器能有200W、300W、……、900W共七挡功率。为此他还设计了 下面这份简单的表格,表中的“√”表示对应的开关闭合,相应的 指示灯亮;“×”表示对应的开关断开,相应的指示灯熄灭。功率 栏给出了相应状态时电加热器的功率值。 1.按照他的设想,帮他计算出R1、R2,R3的阻值各为多少? 2.补齐表中其余挡位的空格。 第2页共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