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答案【篇一:2015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1)

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练习 (5)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9)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梳理 (15)

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 (17)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23)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30)

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35)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43)

八年级上期中测试 (49)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梳理 (56)

第四章光现象同步练习 (61)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68)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 (81)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 (84)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梳理 (89)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 (92)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95 八年级下期中测试.. (101)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知识点梳理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什么,时间单位是什么?

长度单位是:米时间单位是:秒

2.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分别是什么?

测量长度: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秒表。

测量时间:秒表。

3.误差可以避免吗?怎样减少误差?

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少。多次测量去平均值可减少误差。

4.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5.刻度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错误与误差的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及单位间进率。

8.时间单位有哪些及进率。

9.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第2节,第3节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知识点二:物体和质点

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忽略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

没有质量的点,我们称之为“质点”。当我们在研究某物体时,如果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

知识点二:参考系

参考系: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任何物体都可以做参考系。但是,为了简单方便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通常取地面或者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态为参考系。

3.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4.运动时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5.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知识点三:坐标系

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需要在坐标轴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知识点四:时间和时刻

时刻:表示某个瞬间的时刻,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点来表示。

时间:表示某个时间段,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知识点五:标量和矢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矢量: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知识点六:路程和位移

路程: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从始发点指向终了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是矢量。

知识点七:速度

1、速度a.定义: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b.公式:v=s/t

c.矢标性: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d.单位:常用单位,或者。

e. 1m/s=3.6km/h(给学生讲解推导过程)

f.正负:速度为正,说明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速度为负说明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2、平均速度a.定义:物体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

b.公式:v=s/t=总路程/总时间(注意单位的统一性)

c.矢标性: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3、瞬时速度物体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知识点八: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2、速度:vt?v0

3、位移:x = v?t 0

知识点九: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1、从v-t图像中分析物体的速度;

2、从v-t图像中分析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从v-t图像中分析物体的位移。

知识点十一:位移时间图像(s-t图像)

1、观察x-t图像,分析物体做什么运动;

2、从x-t图像中,分析物体的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一、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

注意点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v=s/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课后同步练习

【篇二: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重点、难点:

1. 用刻度尺测长度

2.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

知识点分析:

(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二)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si制):米(meter)(m)

在我们的物理学中统一国际单位制。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

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最后应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代表的长度值不仅

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量程和分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②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1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

能“悬空”。

2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

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有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3)长度单位的换算

(4)正确认识误差

①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

因素等。

②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

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

量的平均值。

(5)在长度测量中,常遇到一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如球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但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特

殊方法是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的。下面是在测量中常用到的几种长

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①化曲为直:

②以多测少或以少测多:

③替代法:

④利用工具平移:

【典型例题】

例1. 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

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a. 1mm

b. 1cm

c. 1dm

d. 1m

解析:本题要求“由数据推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根据的是记录

数据的规则。根据规定,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那么倒数

第一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本题中该位

(数字“3”所在位)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分米,所以本题应选c。正确答案:c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测量结果的正确记录。

例2. 某人用学生三角尺测同一个木块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据:

①6.78cm,②6.74cm,③6.771cm,④6.93cm,⑤6.75cm。其中

哪几个数据的记录是正确的?平均测量值是多少?

解析:第④组数据的准确数与其它四组不同,这肯定是读数错误造

成的。由于学生三角尺最小刻度值为毫米,因此第③组数据记录到

0.01mm时就出现了二位估读数,属无效数据。在计算平均测量结果

时应排除无效的和错误的,同时仍应保留一位估计数,第二位应四

舍五入。第三位不用出现。

正确答案:

答:第①②⑤组测量数据是正确的。木块的平均长度为6.76cm。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正确挑选实验数据和利用平均值法减小误差的

方法

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只要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解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

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

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正确答案:选bcd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误差的理解

例4. 手边有三把刻度尺,第一把分度值是1 dm,第二把分度值是

1 cm,第三把分度值是1mm,请问哪把刻度尺最好,为什么?

解析: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度值,但它还和测量时需要

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

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用哪把尺最好。

答案:不能说哪把刻度尺好。因为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它的分

度值,但它还和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

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用哪

把尺最好。

例5. 如图所示,用两种尺来测两个物体时记录数据应为:a图为,

b图为。

解析:刻度尺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

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最后应看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

正确答案:2.0 2.50

考点分析:考查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例6. 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解析:由于一张纸的厚度非常小,比平常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无法直接测出,但是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以少测多,可测n张纸

的厚度再除以n;测细铜丝直径可测出密绕后n匝的宽度再除以n

正确答案:取同样的纸1000张,然后测出其总厚度为d,则每张纸的厚度就为d=d/1000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填空题: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0.00026m= km= cm。

(3)0.5m2= cm2= mm2。

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8l ;

王刚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12.9 。

6. 教室后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1:600万,则在地图

上长l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 km,地图上l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m2。

二. 选择题:

7. 体育老师想测量新整修过的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老师从下面

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a. 长为40 cm,分度值为1 mm的钢尺

b. 长为1.5 m,分度值为1mm的塑料尺

c. 长为4 m,分度值为1 cm的钢卷尺

d. 长为30 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

8. 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9. 八年一班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新的仙鹤牌

hb圆铅笔的长度,

记录数据如下,其中()数据是错误的.

a. 171.2 mm

b. 1.712 dm

c. 0.01712 km

d. 0.1712 m

10. 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

的宽度,然后把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

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个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相比将会()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比较

11.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

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13.44 cm、

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a. 13.447 cm

b. 13.45 cm

c. 13.46 cm

d. 13.44 cm

三. 实验题:

12. 随着老城的改建,李奶奶家买了一套新居,新居客厅有一扇窗户,看上去窗户的高度好象比窗户的宽度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

请你帮李奶奶设计一个比较窗户的高度与宽度长短的方法。写出你

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

一.教学内容:

1. 认识运动

2. 运动的描述

二. 重点、难点:

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4.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 知识点分析

(一)认识运动

1. 宏观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

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对参照物的理解: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一、填空题

1. 关于下列物质世界常见的运动方式,各举两个典型例子

(1)物体的机械运动

(2)分子热运动

(3)原子内部运动

2. 宇航员在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时,它们之间是相对

3. 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为参照物;地球东部卫星点静止在

地球某处上

【篇三: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2)八年级物理练习册上

答案】

class=txt>第一章机械运动

(2)1.2。(3)小于。能力提升4(1)5min(2)72km/h。5、

80km/h。200km 。探索研究6(1)测出一盘蚊香的长度l; 测出长

为l1的蚊香燃烧时间t1;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 。

(2)t = lt1/l1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1、dm。cm。min。s。2、20。18。3、1.2米每秒。每秒通过1.2米的路程。4岸边。静止。5静止。后。后。6、1250。7、闪电。传播时间。停表。s=vt。8、白烟。提高。12、29。二、9d。10c。11b。12b。13c。14c。15d。16a。

17a。18b。19a。三、20、1mm。3.15。21、(1)0.6000。(2)20。(3)s/t。0.9。22、以茶盘为参照物,茶杯是静止的;以房间

为参照物,茶杯是运动的。23、用钢卷尺测出车轮周长,在轮上系

一个醒目的红布条,骑车从家到学校,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用圈

数乘周长,就得到从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骑车时,注意交通安全,尽量走直线。四、24、53m。25、39s。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基础知识 1、振动。2空气。电子通讯设备(无线电)。3、

介质。不能。4、时间。种类。温度。340。5、回声。区分开。响亮。6c。7b。能力提升 8、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声。不会。

9b。10c。探索研究 11(1)乙。丙(2)甲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2、1836m。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基础知识 1、音调。响度。音

色。2、频率。赫兹。hz。3、超声波。次声波。4、高低。频率。强弱。振幅。远近。5、音色。6b。7b。8c。能力提升 9、响度。音调。10、(1)(2)(4)(7)。11c。12b。13a。14c。15c。探索研究 16(1)慢。低。(2)大。强。17(1)能。(2)几乎听不

到(或听不到)手机铃声。(3)真空不能传声。第三节声的利用

基础知识 1、超声。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2、b超。3、能量。能量。4d。5b。6c。能力提升 7a。8a。

9、b超;声呐;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洗牙。探索研究 10、利用超

声波传递能量的原理。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知识1、无规则振动。干扰。2、90.。

70.。50.。3、声源。传播过程中。人耳。4b。5d 能力提升 6、噪声。

7、声源。产生。8d。9a。10d。探索研究 11、隔音盘可以反射和

吸收部分声音。

第二章综合练习一、1、振动。音调。空气。2、振动。音色。3、响度。音色。4、响

度大。音调高。5、音调。音色。6、信息,能量。7、振动。响度。340.。8、向一方测摆。能量。9、次声波。10、甲。乙。二、11b。12a。13d。14b。15c。16c。17b。18b。19b。三、20、空气柱。音调。21、介质。22(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液体可以传声。

23、下面。24、甲音调高,乙响度大。25、(1)d。e(2)

③②①④(3)控制变量法。26、丙。乙。甲。丁。27(1)发声的

物体在振动。(2)在桌面上放一些小泡沫球或米粒或轻小物体。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基础知识 1、冷热程度。摄氏度(或℃)。热胀冷缩。37摄氏度。2、乙、丙、甲。3、零下25摄氏度。负25摄氏度。零

上15摄氏度。15℃。4、d。 5、35——42。 0.1。36.5. 能力提升 6、甲。 38.5 。 38.5。乙。15 。7、8b。9b。10d。11b。12c。探索

研究 13、乙正确。甲:不能使温度计立即显示出热水温度。丙:热

水温度可能下降从而不能准确测出其温度。14、b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温度偏高。44。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基础知识 1、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冰。水。水蒸气。2、固态变成液态吸收。保持不变。熔点。 0 。3、凝固。放出。相同。0 。4、甲。乙。5(1)液。固。凝固点(2)液。固(3)吸。放(4)结冰。放。低(5)略6、液。固。7d。8d。9c。10c。能力提升 11a。12b。13a。14b。探索研究 15、冰为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16、(1)小。长(2)快。低。第三节汽

化和液化基础知识1、液体表面。任何。吸。致冷。2、液态。气态。液化。蒸发。沸腾。3、液化。压缩体积。4、液化。放出。上。汽

化吸热。5c。6a。7b。8b。能力提升 9、酒精蒸发能吸收人体的热量。10、35℃。不变。空气流动速度。人体汗液蒸发。室内温度。11、有液态水出现。升高。液化放出热量。12、98℃。小于。吸收。13a。14b。15a。16c。探索研究 17(1)氯乙烷汽化时吸收热量把

皮肤冷冻。(2)湿衣服中的水在蒸发时会吸收人体热量,是人的体

温降低。(3)乙房间气温较高;因为甲房间中的水壶冒出的白雾多,说明水更容易液化,所以甲房间的温度较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基础知识 1(1)液化(2)凝华(3)凝固(4)熔化。2、升华。凝华。

3、凝华。凝华。放出。4d。5a。6c。7c。8c。能力提升9c。10b。11b。12b。13升华。凝华。熔化。1

4、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霜时,温度必须是非常低的,至少低于零摄氏度;雪熔化时需要从

外界吸收热量。探索研究 15、因为当时气温低,“脚下干爽”,没有

熔化的气温条件,更不可能是雪熔化后渗入沙中,所以雪可能是直

接变为水蒸气消失的,发生了升华现象。16(1)汽化、液化、凝华、熔化等(2)合理即可。

第三章综合练习一、1(1)升华(2)熔化(3)液化(4)液化。2、冰水混合物。沸水。3、不能。4、熔化。凝固。5、压缩体积。6、

升华。凝固。7、加快空气流动。吸热。增大液体表面积和加快空气

流动。小李的。8、熔化。汽化。液化。二、9b。10a。11a。12d。13a。14a。15c。16b。17c。18b。19d。20d。三21、(1)测量

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2)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住上表面相平。22(1)冰。52。(2)吸收。23、略。98。四、24(1)液化。(2)纸杯中倒入冰镇饮料后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温度低

的的纸杯外壁便液化形成水珠。(3)bd。25、(1)水的沸点(100℃)低,油的沸点(约300℃以上)高,加热后的油即使没有

达到油的沸点,但也早以超过了水的沸点。当水滴溅入热油中,水

滴会迅速而剧烈地汽化成水蒸气,从而产生震动和“爆炸”声。(2)

无法继续沸腾。因为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当铝壶

从火炉上提起后,水无法继续吸热,所以无法继续沸腾。(3)萘丸

发生升华现象而变小。(4)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附着

在平面镜上,造成平面镜模糊而影响牙医诊疗。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基础知识1:a和d。凸透。中间厚,边缘薄。b、c

和e。凹透。中间薄,边缘厚2会聚。焦点。焦距3(1)会聚。发

散(2)凸。焦点。焦距。相等。强(3)底边。会聚。发散4c。5a。6略7、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能力提升 8焦点。9、(1)d、f (2)c、e(3)c、e(4)d、f(5)e、f(6)c、d(7)a、b(8)b、c、d(9)e、f

(10)a。10、凸。凹。先变细,再变粗。11a。探究研究。12d。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基础知识 1、凸透镜。胶片。实。对光敏感。

受到光的照射。2、凸透镜。倒立。放大3、凸。会聚。放大镜4d。

5d。提升能力6、倒立。7、像距。光圈。快门8d。9c。10d。11、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像。探究研究 12、方法一:

在阳光下能聚光的是凸透镜;方法二、用它近距离观察物体,能成

放大像的是凸透镜;方法三、用它远距离观察物体,成倒立实像的

凸透镜;方法四、用手摸。13、酒瓶是圆柱形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14、b15、红。凸透镜对红光的

偏折角度小(折射角大),需要较长的距离才能会聚到一点。第三

节凸透镜成像规律基础知识 1、2f。实。2f。实。f。放大。虚。f

与2f。实。f。2d。a.。e 3、15。正立。4、凸。50。5c。6a。能

力提升 7、大于。增大。8b。9d。10c。11c。12b。13、(1)凸透镜。同一高度。(2)前(3)10(4)倒立、放大。探究研究 14c。15(1)上(2)变小(3)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通过凸透镜向蜡烛

方向观察。16因为酒杯底部凹下一块,当斟满酒后,凹下的酒相当

于一个凸透镜,能使杯底画上的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就出现了题

目中描述的情景。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基础知识 1凸透镜。会聚。像

2薄。会聚。厚。大。会聚3(b)。凹透镜。4c。5c。6c能力提升

7前。凹8远视。凸透镜。b。a。9c探索研究 10(1)光屏。晶状

体(2)前方(3)发散。凹(4)a。c。b。d。11(1)光屏中心(2)较大(3)远离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知识 1投影仪。放大。放大镜2物体大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3d能力提升 4大口径。避开云层的影响5、25。无限远。20。6、d 探索研究 7把焦

距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远离眼睛),焦距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靠近眼睛)。在最清楚时看的像比不使用透镜时看到的大。对调

透镜位置以后看到的物体反而变小。如果用两个焦距相同的凸透镜,就没有放大作用了。8天文望远镜物镜做的大是为了能够收集更多的

光线,以便看见更暗的星;目镜做的小,是为了减小焦距,使放大

倍数变大,有利于观察天体的细节。

第五章综合练习一、1放大。虚2、0.2m。3厚。强。凹透镜。发

散4会聚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明亮清晰。5放大。投影机。6平面。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减小。上调。7凸。凹。8变大9大于10cm。

10小于15cm。二、11a。12d。13b。14b。15c。16a。17d。18d。

三、19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阳光又会聚作用,导致叶子被烧坏。20在墙上能看到窗户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类似。21看到

的这两条“鱼”都是虚像,变浅了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变大了

的是被鱼缸放大形成的,因为鱼缸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四22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透镜23略五24(1)正常。近视。远视(2)凹。25

(1)略(2)略(3)最小。最亮。光斑(5)凸起程度。短。强26(1)缩小(2)倒立(3)放大

沿直线传播。9光的折射。虚高。下方。10色散。相同。紫。二、

11c。12d。13c。14c。15b。16d。17b。18a。三19光的折射会

使水中物体所成的虚像的位置偏高。20图中水面以下的勺子没有向

上偏折。光的折射规律。四21略22略。五2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4略。25

(1)较黑暗。蜡烛b(2)重合。相等。垂直。相等(3)b。26(1)成像、反光、聚光可任选一句(2)凹透镜(3)聚光造成火灾

隐患(4)尽量不采用玻璃幕墙,或玻璃幕墙不面向居民区。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基础知识 1物质的多少。m。2千克。kg。3(1)6.6*103

期中综合练习(一)一、1静止。飞机。2自行车。18。3、60。16.7。105。4、可在固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