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材料采购成本计算

管理会计材料采购成本计算

管理会计是指以经营决策为导向,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一种会计体系。在管理会计中,材料采购成本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采购决策和成本控制。本文将详细介绍管理会计中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

1. 材料采购成本的定义

材料采购成本是指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和办公用品等物资时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

成本。直接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运输费用、关税和税金等;间接成本包括采购部门的管理费用、采购过程中的文件、存储和搬运费用等。

2. 材料采购成本计算方法

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1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按照不同的采购时间和采购价格对材料采购成本进行平均分配。

材料采购成本= ∑(采购数量 * 采购价格) / ∑采购数量

2.2 FIFO法

FIFO法是指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将最早进入库存的材料作为采购成本加以

计算。

材料采购成本 = 采购数量 * 第一次采购价格

2.3 LIFO法

LIFO法是指按照后进先出的原则,将最后一次进入库存的材料作为采购成本

加以计算。

材料采购成本 = 采购数量 * 最后一次采购价格

2.4 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指按照实际发生的采购价格对材料采购成本进行计算。

材料采购成本 = 采购数量 * 实际采购价格

3. 材料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

材料采购成本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材料采购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市场价格上涨,材料采购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下跌,材料采购成本也会相应减少。

3.2 采购数量

采购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材料采购成本的增加,因为采购数量增加意味着更多的材料需要购买,相应地产生更多的采购成本。

3.3 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对材料采购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采购价格可能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3.4 采购策略

采购策略的制定对材料采购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采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例如通过集中采购来获得更好的价格优势。

4. 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

为了控制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4.1 与供应商协商

与供应商协商可以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达成优惠的采购协议,从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4.2 提高采购效率

提高采购效率可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电子采购系统、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系统等来提高采购效率,从而减少采购过程中的时间和成本。

4.3 优化库存管理

优化库存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精确预测需求、及时补充库存以及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等手段来优化库存管理,从而减少材料采购成本。

5. 总结

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材料采购成本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材料采购成本的因素和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的材料采购成本计算和控制,企业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材料采购成本计算

管理会计材料采购成本计算 管理会计是指以经营决策为导向,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一种会计体系。在管理会计中,材料采购成本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采购决策和成本控制。本文将详细介绍管理会计中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 1. 材料采购成本的定义 材料采购成本是指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和办公用品等物资时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 成本。直接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运输费用、关税和税金等;间接成本包括采购部门的管理费用、采购过程中的文件、存储和搬运费用等。 2. 材料采购成本计算方法 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1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按照不同的采购时间和采购价格对材料采购成本进行平均分配。 材料采购成本= ∑(采购数量 * 采购价格) / ∑采购数量 2.2 FIFO法 FIFO法是指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将最早进入库存的材料作为采购成本加以 计算。 材料采购成本 = 采购数量 * 第一次采购价格 2.3 LIFO法 LIFO法是指按照后进先出的原则,将最后一次进入库存的材料作为采购成本 加以计算。 材料采购成本 = 采购数量 * 最后一次采购价格 2.4 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指按照实际发生的采购价格对材料采购成本进行计算。 材料采购成本 = 采购数量 * 实际采购价格 3. 材料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 材料采购成本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材料采购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市场价格上涨,材料采购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下跌,材料采购成本也会相应减少。 3.2 采购数量 采购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材料采购成本的增加,因为采购数量增加意味着更多的材料需要购买,相应地产生更多的采购成本。 3.3 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对材料采购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采购价格可能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3.4 采购策略 采购策略的制定对材料采购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采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例如通过集中采购来获得更好的价格优势。 4. 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 为了控制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4.1 与供应商协商 与供应商协商可以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达成优惠的采购协议,从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4.2 提高采购效率 提高采购效率可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电子采购系统、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系统等来提高采购效率,从而减少采购过程中的时间和成本。 4.3 优化库存管理 优化库存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精确预测需求、及时补充库存以及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等手段来优化库存管理,从而减少材料采购成本。 5. 总结 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材料采购成本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材料采购成本的因素和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的材料采购成本计算和控制,企业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计算题部分)

1、华强公司今年生产甲产品1000件,每件售价80元,其安全边际率为25%,要求:计算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经营杠杆率。 解:安全边际率=(实际销售量-保本销售量)÷实际销售量 =(1000-保本销售量)÷1000=25% 保本销售量=750(件) 保本销售额=750*80=60000(元) 经营杠杆率=1/安全边际率=4 2、长城工厂生产电视机,每年需要甲零件2000个,如果向市场购买,每个零件的买价是30元,假设工厂的一车间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制造这种零件,估计自己制造零件时单位变动成本为24元,分摊的单位固定制造成本为8元,要求作出零件外购还是自制的决策。如果车间的剩余生产能力能够出租,每月可获得租金1200元,这时该零件应该外购还是自制? 解:(1)外购成本=30*2000=60000(元) 自制成本=24*2000=48000(元) 故,零件自制有利。 (2)自制成本=48000+1200*12=62400(元) 故,零件外购有利。 3、友利公司对下年度的经营进行预测,假定确定的目标税后利润为20万元,所得税率为30%,单位产品的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分别为100元、80元、10万元,要求:计算保利销售量。 解: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20÷(1-30%)=(100-80)*保利销售量-10 保利销售量=1.93(万件) 4、前进工厂5月份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1)单位标准成本资料: 直接材料50公斤*9元/公斤450元 直接人工45小时*4元/小时180元 变动制造费用45小时*3元/小时135元 合计765元 (2)本月实际产量20件,实际人工小时950小时,实际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900公斤*10元/公斤9000元 直接人工3325元 变动制造费用2375元 合计14700元 要求:计算分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解: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材料消耗量=50*20=1000公斤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人工工时=20*45=900小时 材料价格差异=(10-9)*900=900(不利) 材料用量差异=(900-1000)*9=-900(有利) 实际工资率=3325÷950=3.5 工资率差异=(3.5-4)*950=-475(有利) 人工效率差异=(950-900)*4=200(不利)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2375÷950=2.5 变动费用开支差异=(2.5-3)*950=-475(有利)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950-900)*3=150(不利) 1、某公司的加工成本的标准如下: 成本项目价格标准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4元/工时 2元/工时 1元/工时 3工时/件 3工时/件 3工时/件 上述费用分配率是按50000件标准产量计算的。 本月份该公司实际生产40000件,其实际加工成本资料如下:实际工时总数125000工时 实际制造费用(其中变动费用255000)411000元要求:分析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 解: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40000*3=120000(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55000÷125000=2.04 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255000-120000*2=15000(不利)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2.04-2)*125000=5000(不利)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25000-120000)*2=10000(不利)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411000-255000-120000*1=36000(不利)

管理会计-期末考试计算题整理-(附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 (3)销货成本 (4)营业利润。 解:1、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 (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贡献边际=40×600-(22×600+4×600)=8400元 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 2、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 (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 (4)营业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 2、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价为15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件;每年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180 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性的,每年发生额为25 000元。 要求: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第一、第二年的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 解:贡献式利润表单位:元

传统式利润表单位:元 3、已知:某厂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如下表: 资料单位:元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1.直接材料分配率= 量(或定额成本)之和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或实际成本) 材料实际总消量 直接材料分配率=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实际成本) 材料实际总消+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甲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直接材料分配率 乙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乙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直接材料分配率 2. 直接人工分配公式= 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直接人工分配率= 乙产品生产工时 甲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 甲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甲产品的生产工时*直接人工分配率 乙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乙产品的生产工时*直接人工分配率 3. 制造费用分配公式= 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总额 制造费用分配率= 乙产品生产工时 甲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总额 +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甲产品的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乙产品的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4.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分配率= 劳务量 对其他辅助部门提供的提供劳务总量-辅助生产辅助生产费用总额

=劳务量总和 对辅助部门以外提供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 (2)交互分配法 进行两次分配。 (1)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2)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1)对内交互分配率=或劳劳务总 辅助生产提供的总产品辅助生产费用总额 (2)对外分配率 = 产品或劳务总量 的其他部门产车间对辅助交互分配-提供的以外生转出的成本费用 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 二、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分配标准 完工产品分配标准待分配费用 +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分配标准 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分配标准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在产品成本为零) 月末在产品成本=0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年初固定数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他费用

在现代管理会计的常规成本计算分类

在现代管理会计的常规成本计算分类 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常规成本计算分类是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1. 直接成本计算 直接成本计算是指直接可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这些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或服务中,便于跟踪和监控。 2. 间接成本计算 间接成本计算是指那些无法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这些成本通常包括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租金等。间接成本往往需要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之间进行分配,以公平地反映每个产品的成本。 3. 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基于作业或流程的成本计算方法。它通过分析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作业环节,确定每个环节的成本,并分配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中。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优化流程并降低成本。 4. 标准成本计算 标准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标准成本通常是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所需资源而设定的目标成本。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揭示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 5. 实际成本计算

实际成本计算是指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实际成本包括所有实际发生的费用,如原材料、人工、租金等。实际成本计算可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信息,便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6. 目标成本计算 目标成本计算是指以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基础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为生产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所设定的目标利润下的成本。通过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可以评估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表现。 7. 可变成本计算 可变成本计算是指那些随着产量或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这些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可变成本的变动与产销量直接相关,因此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产量和销售情况。 8. 固定成本计算 固定成本计算是指那些在一定期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不受产量或销量的影响的成本。这些成本通常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的总额在一定期间内是固定的,因此可以用于评估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盈利能力。 9. 期间成本计算 期间成本计算是指那些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这些费用通常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成本的计算通常在确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时进行,以确定当期的利润状况。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措施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措施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管理会计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和评估企业资源的使用情况,发现成本问题,实现企业管理上的优化和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那么,具体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措施有哪些呢? 一、直接成本核算措施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地归属到某一个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劳动力和制造费用。直接成本核算具体措施如下: 1. 原材料成本核算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原材料库存管理制度,对原材料采购、收发货、检验、质量监控、使用、结账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及时核算原材料成本。 2. 直接人工成本核算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对劳动力数量、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等信息的记录和分析,实现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3. 制造费用核算 制造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间接成本,如设备维修费用、工厂管理人员薪酬等。企业应建立制造费用明细表,以便将制造费用按照成本汇总到产品成本中。 1. 分部门核算 企业应将间接成本逐步分摊到各个部门,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通过分部门核算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到各部门的成本状况。 2. 分产品线核算 针对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应进行分别核算,具体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运营成本等。通过分产品线核算,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各种产品或服务的盈利情况,优化产品线和服务线布局。 变动成本是指与产品量规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等。通过变动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到不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支持。 总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成本核算措施。通过严格按照成本核算规定执行,可以挖掘出企业的成本隐患,发现优化的空间,有效提升企业效益水平。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1.总成本公式: 总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 2.单位产品成本公式: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量 3.直接材料成本公式: 直接材料成本=开始库存直接材料+本期购进直接材料-结束库存直接材料 4.直接人工成本公式: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工资+直接工时单位费用 5.制造费用公式: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间接制造费用 6.间接材料成本公式: 间接材料成本=开始库存间接材料+本期购进间接材料-结束库存间接材料 7.间接人工成本公式: 间接人工成本=间接工资+间接工时单位费用 8.间接制造费用公式:

间接制造费用=工厂租金+水电费+工厂修理费+设备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福利费+其他制造费用 9.平均成本公式: 平均成本=(开始库存成本+本期发生成本)/(开始库存数量+本期发生数量) 10.盈亏平衡点公式: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利 11.边际贡献率公式: 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12.边际贡献分析公式: 边际贡献分析=销售数量*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13.折旧费用公式: 折旧费用=资产原值*(1-去除残值比例)/使用年限 14.制造业成本率公式: 制造业成本率=制造费用/营业成本*100% 15.权重平均成本公式: 权重平均成本=各类资本成本×对应权重之和 以上是成本管理会计中常见的公式总结,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实现成本控制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但需要注意

的是,公式只是工具,处理成本问题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角度进行分析。

管理会计的成本

管理会计的成本 管理会计中主要有六对成本概念,它们分别是:(1)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 承诺成本和酌量成本;(5)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6)产品成本和期 间费用。 管理会计首先将所有成本(总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一个混合成本(即有变动部分,也有固定部分)也可以分解为变动 成本和固定成本。无独有偶,经济学也假设总成本由变动成本与 固定成本组成。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和经济学都是"向前看'的思维 模式。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针对某个"成本动因'而言的。如果一个 成本随某个"成本动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变动成本。如果一个成本不随某个"成本动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 成本就是固定成本。因此,一个成本对这个"成本动因'而言是变 动的,而对另一个"成本动因'而言则是固定的。例如,一般来说 讲师课酬的成本动因是天数,也就是说对授课天数而言它是变动的,但对同学数量而言它则是固定的。 最常见的"成本动因'是销售量或生产量,如果没有特别说明, 那么一般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动因默认为销售量或生产量。例如,在"本量利分析'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动因

'就是销售量("本量利分析'假设销售量等于生产量)。如果以销售量或生产量为成本动因,那么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销售提成等;典型的固定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管理者费用等;典型的混合成本包括:运费、电费等。 2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分工与流程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工 1.现代大中型的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纳自动化管理,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进行成本核算,如库房的领料、人力部门的考勤、车间的产量及废品率等;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结账及出报表。 在车间专设成本核算员,负责输入、收集及整理与生产产品有 关的数据;在财务上专设成本会计,依据ERP系统调出打印的单据、成本核算员及人力部门提供的各种成本汇总表,输入记账凭证, 进行账务处理。 2.小型的生产企业目前一般还是采纳手工处理,岗位设置不是 非常明确、细致,可能会在车间的生产工人中指定一个人,负责 收集领料单、工时产量记录单等与产品成本有关的单据,待月中 或月底送给会计,再由会计编制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2号—标准成本法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2号——标准成本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进而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相应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当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时,形成超支差异;当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时,形成节约差异。 第二条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揭示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对不利差异予以纠正,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善产品成本。 第三条标准成本法一般适用于产品及其生产条件相对稳定,或生产流程与工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 第二章应用环境 第四条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五条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要求处于较稳定的外部市场经营环境,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相对平稳。 第六条企业应成立由采购、生产、技术、营销、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跨部门团队,负责标准成本的制定、分解、下达、分析等。 第七条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取得标准成本制定所需要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第三章应用程序

第八条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一般按照确定应用对象、制定标准成本、实施过程控制、成本差异计算与动因分析,以及修订与改进标准成本等程序进行。 第九条为了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应根据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环境,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确定应用对象。标准成本法的成本对象可以是不同种类、不同批次或不同步骤的产品。 第十条企业制定标准成本,可由跨部门团队采用“上下结合”的模式进行,经企业管理层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一般应结合经验数据、行业标杆或实地测算的结果,运用统计分析、工程试验等方法,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就不同的成本或费用项目,分别确定消耗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二)确定每一成本或费用项目的标准成本; (三)汇总不同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 第十二条产品标准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构成。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和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 第十三条直接材料成本标准,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标准,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价两方面。 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会同技术、财务、信息等部门,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替代材料,并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 (二)在对过去用料经验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过去用料的平均值、最高与最低值的平均数、最节省数量、实际测定数据或技术分析数据等,科学地制定标准用量。

管理会计计算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销售价格X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p-b) 边际贡献(TC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 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X100%=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X100%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X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X100%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X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某种产品的销售比例=这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各种产品销售收入合计=∑(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率X各种产品销售比例)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X该种产品销售比例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X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预算(或实际)销售量(额) 营业利润=安全边际(数量)X单位边际贡献 营业利润=安全边际(金额)X边际贡献率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率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目标利润目标利润=预计资产平均占用额X投资报酬率 经营杠杆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变动百分比 经营杠杆系数=预计边际贡献/预计利润总额 计划期利润百分比=销售变动百分比X经营杠杆系数 成本无差别业务量=两方案固定成本之差/两方案变动成成本之差 以P表示本金,F表示本金和利息之和,i表示利息,n表示存款年数 按单利计算F=P*(1+i*n) 按复利计算F=P*(1+i)n次方 现值pv=终值FV*现值系数 终值FV=现值PV*终值系数 年金终值FVA=年金A*年金终值系数 年金现值PVA=年金A*年金现值系数 年金A=年金终值FVA/年金终值系数 年金A=年金现值PVA/年现值系数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该年营业收入-该年付现成本-该年所得税 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该年税后净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额

管理会计标准成本习题

例1:某企业计划期的生产量标准为1000 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工资总额为7000 元,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3000元,其中变动费用预算总额为5000元。制造每件 A 产品的直接人工的定额工时为80小时,直接材料的消耗定额为30千克,每千克材料的标准单价为60 元,计算A 产品的标准成本. 例2:某企业购进甲种材料1000 千克,每千克的实际价格为 2.1 元,标准价格2元;购进乙种材 料500千克,每千克的实际价格为 6.8元,标准价格为7元;甲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1000 千克, 标准用量950 千克,乙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500 千克,标准用量480 千克.求两种材料的价格差 异和数量差异. 甲材料价格差异=1000* (2.10-2.00)=100(元)(U) 乙材料价格差异=500* (6.8-7)=-100(元)(F)甲材料数量差异=2* (1000-950)=100(元)(U) 乙材料数量差异=7* (500-480)=140(元)(U) 3: , 甲产品本期的实际产量为1200 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预算总额为5000 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的

根据表格 ,进行差量分析 . A 材料的用量差异 =2* ( 11400-1200*9.6 ) =-240 (元)(F ) B 材料的用量差异 =3.6* ( 3840-1200*3.0 )=864(元)(U ) 直接材料的用量差异 =-240+864=624 (元)( U ) A 材料的价格差异 =11400* (1.9-2.0) =-1140(元)( F ) B 材料的价格差异 =3840* (3.8-3.6) =768(元)(U )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 =-1140+768=-372 (元)( F )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624+( -372)=252(元)(U ) 直接人工工时差异 =4.0* ( 5760-1200*5 )=-960(元)(F )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5760* (4.1-4.0)=576(元)(U )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工时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960+576=-384 (元)( F ) 变动性制造费用工时差异 =1.0* (5760-6000)=-240(元)(F ) 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 =5760* (1.1-1.0)=576(元)( U )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 变动性制造费用工时差异 +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 =-240+576=336 (元)( U ) =3000-1200*3.0=0.6* (5000-6000)=-600 (元)( F ) =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168+(-600)=-432(元)(F ) 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 * 实际价格 -标准用量 * 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 * 实际价格 -实际用量 * 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 * (实际价格 -标准价格) +标准价格 * (实际用量 -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 +用量差异 用量差异 =纯用量差异 =标准价格 * (实际用量 -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纯价格差异 +混合差异 =标准用量 * (实际价格 -标准价格)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 =3168-3000=168 (元)( U )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

管理会计直接材料计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例2】某企业生产A 产品,每件产品的材料标准消耗量为8公斤,每公斤的材料标准价格 为1.2元。又已知本月购进直接材料20000公斤,实际支付款23000元,本月生产耗用14520公斤,共生产A 产品1760件。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 23000/20000—1.2 )×14520= -726(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14520 -1760×8)×1.2=528(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198(元) 差异分析 用量差异:工人操作水平;采购材料质量 价格差异:采购部门负责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格差异+效率差异 【例3】 某企业生产A 产品,每件产品耗用标准工时0.5小时,每小时的标准工资率为6元,本月实际耗用直接人工792小时,实际支付人工成本5148元。其他相关资料参阅[例2]。 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得: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792-1760×0.5)×6= -528(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148-792×6=396(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528+396= -132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一般由生产经理负有主要责任! 效率差异原因分析 1、生产技术 2、生产环境 3、停工 4、材料质量 5、设备故障 6、生产计划不合理 7、生产准备时间过多 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 =耗费差异+效率差异 【例4】承前例2、例3的资料, 又已知该企业预计应完成产品1 890件,制造费用预算为3 150元,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为1元。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3 5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633.6元。 根据公式计算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33.6/792-1)×792= -158.4(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792-1 760×0.5)= -88(元)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 =-158.4 -88 =-246.4 (元

管理会计 计算

计算: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边际贡献(贡献毛益) 单位的概念: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综合的概念: 边际贡献=产品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量)/现有或预计销售额(量) 盈利基本模型 •利润= 收入(销售额)–成本 = 业务量*单价- 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 业务量*(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公式一) =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利润= 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公式二) =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公式三)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公式四) 当:P-利润V- 销量SP-单价VC- 单位变动成本 FC- 固定成本TR-总收入TC-总成本 举例1:某商店每月固定成本20 000元,销售甲 商品,单价200元,单位变动成本(进价)150 元,下月计划销售1 000件,则可实现利润为: 1 000*(200-150)-20 000=30 000(元) 甲商品边际贡献率= (200-150)/200 = 25% 保本点即为P为0时。 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FC/MCR 保本点业务量=FC/(SP-VC) 例题:

【例】某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相关固定成本每期8 000元,预计下期销售为1 600件, 计算:(1)边际贡献率,保本点 (2)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 (3)根据安全边际模型计算销售利润(率) (4)假设企业正常产销量为1 600件,则达到 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为多少? 边际贡献率=(20-12)/20=40% 保本点=8000/(20-12)=1 000件 =8000/40%=1000×20=20 000元 安全边际=1600-1000=600件 =600×20=12 000元 安全边际率=600/1600=12000/(1600×20)=37.5% 销售利润=600×(20-12)=4800元 销售利润率=40%×37.5%=15% 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1000/1600=62.5% 1.盈亏临界点是既定。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多(当销售量超过盈 亏临界点时),或者是亏损越少(当销售量不足盈亏临界点时);反之则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大。 2.销售单价越高(表现在坐标图中就是销售收入线的斜率越大),盈亏临界点就越低;反之,盈亏临界点就越高。 3.固定成本越大(表现在坐标图中就是总成本线与纵轴的交点越高),盈亏临界点就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4.单位变动成本越高(表现在坐标图中就是总成本线的斜率越大),盈亏临界点就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成本管理会计计算题

《成本管理会计》计算题 1、某企业在生产丁产品过程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可修复废品100件,有关资料如下: (1)不可修复废品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单件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 (2)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为直接材料2500元,直接人工2000元,制造费用2600元。(3)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1)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2)计算废品净损失。 (3)编制下列业务的有关会计分录。 ①结转可修复废品成本 ②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③结转回收残料及过失人赔偿 ④结转废品净损失。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为800件,原材料费用定额每件产品100元,工时定额每件产品2小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200件,原材料费用定额每件产品100元,工时定额每件产品1小时。要求: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并填写下列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 A产品本月完工8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 要求: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并完成上述产品成本计算单。

4.某企业生产产品经两道工序完工,本月各工序工时定额及月末在产品数量如下表,各工序在本工序中的完工程度均为50%。要求:填表计算各工序的完工程度和约当产量。见表1、表2: 表一工时定额及月末在产品数量表 表二完工程度和月当产量计算表 5.某车间本月生产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54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36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150件,第二道工序130件,第三道工序80件。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合计:直接材料86400元,直接人工75600元,制造费用64800元。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料,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按50%计算。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甲产品总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并做出相应会计分录。 6.某企业生产A产品,分两个步骤由两个车间顺序加工而成。第一车间生产的A半成品完工后直接投入第二车间继续加工成A产成品。企业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本月第一车间A半成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完工半成品成本为10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50000元,直接人工30000元,制造费用20000元。第二车间A产成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完工产成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分别为:直接材料90000元,直接人工45000元,制造费用40000元。要求按半成品成本还原分配率进行成本还原,并计算A产成品总成本和各原始成本项目构成。 7. 某工业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该企业机修和运输两个辅助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修理耗用的材料不多,修理费用均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 根据上述有关资料,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算分配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管理会计常用公式

管理会计常用公式 1、成本性态模型 2、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已销产品成本-期间费用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税前利润=单价X销量—单位变动成本X销量—固定成本总额 3、边际贡献有两种表现形式: (0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p—b (2)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 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T =(p—b)x 4、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5、二、保本点的确定 (一)单一品种的保本点计算 保本销售量二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二保本销售量X单价或二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二)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点计算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分析方法在实务中应用较广泛的是加权平均边际贡献 率法。(其他如分算法、历史资料法、综合保本图法等). 多品种保本点计算的基本程序如下: 1.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销售总额=刀(各种产品的单价X预计销售量) 2.计算各种产品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所占比重。 销售比重=各种产品的销售总额/销售总额 3.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刀(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X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4.计算整个企业的综合保本销售额 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5.计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与保本销售量 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X各种产品各自的销售比重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各种产品的单位销售价 6、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 1、安全边际量(额)=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保本销售量(额) 2、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3、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销售量(额) 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指标属于正指标,越大越好,保本作业率是逆指标,越小越好。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存在如下关系: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7、保利销售量二(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保利销售额二(固 定成本+目标利润”编辑贡献率 如果企业规划的是税后利润指标,则可运算:税后利润二税前利润X(1—所得税税率)得到以下公式: 税后保利销售量二【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 (1-所得税率)】/单位边际贡献税后保利销售额二【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 (1-所得税率)】/边际贡献率 8、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能引起这种质变的各因素变化的临界值。简 单来说,就是求取得达到保本的销售量和单价的最小极限值以及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最大极限值。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最大最小法。 1、销售量的最小极限值 是指使企业利润为零的销售量,它就是保本销售量 x。—a/(p —b)

管理会计计算题

四、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的甲产品1~8月份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1.解: 高点2100;80000;低点1000;62000 b= 80000-62000/2100-1000=16.36364 a=62000-16.36364×1000=45636.36 y=45636.36+16.36364x 2.某企业200X年1~5月份的某项混合成本与有关产量的历史资料如下表: 要求:利用高低点法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 2. 解: b=1000-600/18-10=50元/件 a=1000-50×18=100元

或a=600-50×10=100元 成本模型为:y=100+50x 3.某企业本期有关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4 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4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1 000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生产量1 000件;销售量600件;单位售价40元..要求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 3销货成本; 4营业利润; 5说明两法产生营业利润差额的原因.. 3.解: 1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10+5+7=22 完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22+4 000÷1 000=26 2变动成本法期间成本=4 000+1 000+600×4=7 400 完全成本法期间成本=1 000+600×4=3 400 3变动成本法销货成本=22×600=13 200 完全成本法销货成本=26×600=15 600 4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40×600-22+4×600-4 000+1 000=3 400 完全成本法营业利润=40×600-26×600-3 400=5 000 5因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多吸收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会计计算题(全)

管理会计—计算分析题(共50分) 1.某企业某产品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0,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15分) 要求:分别按两种方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10+5+7+4=26(元) 期间成本=1000+4000=5000(元) 销货成本= 26×600=15600(元) 营业利润=600×(40-26)-5000=34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 (元) 期间成本=1000(元) 销货成本=30×600=18000(元) 营业利润=600×(40-30)-1000=5000(元) 2.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00,其他条件不变。(15分) 要求:预测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15分) 销售收人= (元) 销售量= (件) 单位售价= (元) 单位贡献边际=15-6=9(元) 固定成本=210000-8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量= (件) 保本额= (元) 3.某企业2006年利润为250000元,2007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如果2007年的销售变动率为5%。(10分)要求:请预测在销售量变动后2007年的利润变动率以及利润变动额. 2007年利润变动率=5%×2=10% 2007年利润预测额=250000 × (1+5%×2)=275000(元) 4.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其中有一种变动成本率为80%的产品于2005年亏损了10000元,其完全销售成本为110000元。假定2006年市场销售、成本水平均不变。(1 0分) 要求:(1)假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2006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