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水平及价值

5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水平及价值

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水平及价值

张芳晓章志丹马晓春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由中性粒细胞核内组分释放到细胞外形成的一种网状纤维结构,可由多种病原体或药物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具有限制病原体扩散,分泌杀菌蛋白等多种作用。因此,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可能成为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减轻脓毒症的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判断其对早期诊断脓毒症的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可收治的术后患者43例及健康受试者17例,根据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重症医学会(SCCM)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非脓毒症组20例及脓毒症组23例。入ICU1h经外周静脉采血3ml,37℃条件下,3000转/分速率离心15分钟。离心后取上清100ul,加入picogreen荧光染料100ul,避光孵育5分钟后应用荧光酶标仪检测样品荧光值,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cf-DNA/NETs的浓度。分析血清中NETs的浓度与患者是否诊断脓毒症,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APACHEII及SOFA评分的关系。

结果脓毒症组血清NETs水平(6.15±2.638)较非脓毒症组(3.68±0.726)明显升高(P=0.004),非脓毒症组较健康受试者组无明显差异(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较非脓毒症组无明显差异。脓毒症患者NETs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无相关性,与APACHEII及SOFA评分无相关性。

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NETs水平升高,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无明显关系,手术等因素不影响血清NETs水平。而NETs单纯作为早期脓毒症生物学指标,不能评估患者整体器官受损严重程度。血清NETs水平的测定操作简便,与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量相比可以更好的诊断脓毒症的发生。

01 中性粒细胞功能测定

实验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Assay for Phagocytosis of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实验目的】 ?掌握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原理; ?熟悉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操作方法;?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通称小吞噬细胞,具有吞噬细菌和异物颗粒的能力,在体外将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或异物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孵育后,显微镜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内有细菌或异物颗粒。计数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可反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对疑有吞噬细胞功能障碍的疾病作出诊断。

【材料和试剂】 1.待测样本新鲜抗凝静脉血 2.被吞噬物灭活白色葡萄球菌菌液(6×108/ml)。 3.试剂无菌生理盐水,甲醇,瑞氏-吉姆萨染液。 4.器材EP管,75%酒精棉球、载玻片,微量移液器、恒 温箱,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等。

【操作步骤】 1.白色葡萄球菌液制备。(已制备好) 2.待测血标本制备:静脉采血5ml。 3.在EP管内加40微升血液,20微升菌液,混匀。 4.将EP管置37℃温育30min,每隔10min混匀一次。 5.取一小滴上述混合液,置于载玻片上,推成薄血片,晾干。 6.甲醇固定4-5min,滴加瑞氏-吉姆萨染液A液2-3滴,染色1- 2min,再B液2-3滴,染色5-10min,水洗,晾干。 7.油镜下计数中性粒细胞(>100个)、吞噬的细菌总数。

【推血片方法】 取血混合液一小滴,放于载玻片的右端。将推片置于血滴前端,与载玻片接触,成30°~40°角向后拉动推片,使与血液接触?待血液扩散形成一条线之后,以均速轻轻向前推动推片,则血液均匀地被涂于载玻片上而形成一薄膜。取两张无油脂的洁净玻片,左手拇指及中指夹持载玻片,右手持推片。30° 血滴越大,速度越快、角度越大--血膜越厚

5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水平及价值

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水平及价值 张芳晓章志丹马晓春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由中性粒细胞核内组分释放到细胞外形成的一种网状纤维结构,可由多种病原体或药物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具有限制病原体扩散,分泌杀菌蛋白等多种作用。因此,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可能成为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减轻脓毒症的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判断其对早期诊断脓毒症的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可收治的术后患者43例及健康受试者17例,根据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重症医学会(SCCM)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非脓毒症组20例及脓毒症组23例。入ICU1h经外周静脉采血3ml,37℃条件下,3000转/分速率离心15分钟。离心后取上清100ul,加入picogreen荧光染料100ul,避光孵育5分钟后应用荧光酶标仪检测样品荧光值,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cf-DNA/NETs的浓度。分析血清中NETs的浓度与患者是否诊断脓毒症,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APACHEII及SOFA评分的关系。 结果脓毒症组血清NETs水平(6.15±2.638)较非脓毒症组(3.68±0.726)明显升高(P=0.004),非脓毒症组较健康受试者组无明显差异(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较非脓毒症组无明显差异。脓毒症患者NETs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无相关性,与APACHEII及SOFA评分无相关性。 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NETs水平升高,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无明显关系,手术等因素不影响血清NETs水平。而NETs单纯作为早期脓毒症生物学指标,不能评估患者整体器官受损严重程度。血清NETs水平的测定操作简便,与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量相比可以更好的诊断脓毒症的发生。

Sartorius赛多利斯用于细胞分析的试剂和耗材

Sartorius赛多利斯用于细胞分析的试剂和耗材 优化的试剂盒,以用于免疫肿瘤学分析、基于免疫的药物发现、细胞系开发及抗体发现。 赛多利斯拥有各种各样的经过验证的特定应用试剂和耗材,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肿瘤学分析、基于免疫的药物发现、细胞系开发和抗体发现的效率。 活细胞分析系统搭配 IncuCyte试剂、细胞系和耗材使用,作为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应用广泛。通过使用赛多利斯的检测试剂盒、活细胞标记试剂、预标记细胞系、专用微孔板、专用图像采集和分析软件,您能够实现实时定量的活细胞分析。 经验证的 MultiCyt 试剂盒专为 Intellicyt iQue Screener PLUS 设计,具有灵活的通量规格和免洗配方,不仅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可重复性,还能满足微量化测定需求。 IncuCyte试剂和耗材

IntelliCyt 试剂和耗材 细胞分析仪器 ●IncuCyte 活细胞分析系统 能够直接在培养箱内对数天、数周及数月的细胞健康、运动、形态和功能进行实时成像和分析。 ●全新的! Intellicyt iQue3流式细胞仪 一款更快速、更智能的流式细胞仪,支持多路复用细胞表型,可帮助您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样本中获取可执行的结果。

活细胞分析加速药物发现和开发 活细胞分析系统搭配试剂、细胞系和耗材使用,作为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应用广泛。通过使用赛多利斯的检测试剂盒、活细胞标记试剂、预标记细胞系、专用微孔板、专用图像采集和分析软件,无需从标准培养箱中取出,您便能够对一定时间内的各种细胞变化进行实时定量活细胞分析。 ●细胞健康(细胞凋亡、细胞毒性、细胞增殖) ●细胞球 ●免疫细胞杀伤 ●细胞迁移/侵袭 ●趋化作用 ●抗体内化 ●免疫细胞化学 ●吞噬作用 ●神经突动力学 ●血管新生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致死(NETosis) 通过使用赛多利斯的检测试剂盒、活细胞标记试剂、预标记细胞系、专用微孔板、专用图像

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的研究

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的研究 摘要中性粒细胞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pmns),是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pmns的灭菌方式主要分为呼吸爆发和形成胞外杀菌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后者的效率远远高于前者。胞外杀菌网络由核酸物质和颗粒蛋白组成,在诱导因子刺激下形成网状结构,捕杀病原体,其内在杀菌机制成为近年pmns 杀菌功能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杀菌机制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92-03 research on the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of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liang ya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guangzhou 510091 guangdong province abstract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pmns)are one of the first defenses against invading microbes. there are two ways for pmns to kill bacteria, phagocytosis and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which is much more effective. nets are composed of dna and protein. after the stimulation

人体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人体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人体内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它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正常5000—10000/mm3。 一、种类及特点 根据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特点,可把白细胞分为两大类: 有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正常时各种白细胞数目保持一定比例,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情况下数目如下: 疾病状况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都可发生改变。 二、白细胞的功能 ①中性粒细胞白细胞 : 吞噬和消化侵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各种坏死细 胞,包括衰老和受损红细胞.是机体防御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内溶酶体丰富,并做变形运动。 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变形运动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在组织液内游走(趋化性)。如果白细胞的的溶酶体释放的酶量过多,不仅能杀死和溶解细菌,本身也将致死,死亡的白细胞连同细菌分解物一起成为浓液组成部分。 ②嗜酸性粒细胞: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中的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当机体患某些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有人认为她和机体的过敏性反应有关。 ③嗜碱性粒细胞: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肥大细胞相似,细胞颗粒中能合成组织胺和过敏性慢作用物质。

组织胺: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并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与人过敏反应有关。 过敏性慢作用物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使平滑肌收缩,特别是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哮喘。总括起来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活性物质可引起哮喘,寻麻疹,食物过敏等各种反应,同时又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聚集这一局部。 ④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 T细胞:骨髓中生成的淋巴系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参与细胞免疫。血液中 80-90% 淋巴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成B细胞,多集中在淋巴结等淋巴器官中。参与体液免疫—抗体免疫。 ⑤单核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后,便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病毒等 三、白细胞测定临床意义 (一)白细胞增加: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超过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可以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临床常见为淋巴细胞增多症。 1、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生理性:如饭后和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和疼痛后等、妇女经期及妊娠等。 病理性: (1)急性感染:某些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病毒(水痘病毒、狂犬病毒)引起的感染; (2)非感染性炎症,如急性风湿热、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等 (3)组织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烧伤等。 (4)急性失血及贫血 (5)急性中毒:如化学毒物及药物中毒、尿毒症等。 (6)粒细胞异常增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 (7)其他:如脾脏切除后。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0.45×109/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与许多疾病有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 3、白血病 是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临床表 现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侵润机体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相应表现。 ⑴病因: 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已肯定是由人T细胞病毒-Ⅰ引起的 放射性核素:其致白血病的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与照射剂量的大 小和部位有关 化学因素:(如烷化剂、细胞毒药物)及化学毒物(苯)可诱发 遗传因素:家族性白血病约占7%。 其他血液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淋巴瘤等最终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 ⑵分类: 按病程缓急及白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自然病程约半年以内。骨髓中以原始和早期幼稚细 胞增生为主,正常造血受到抑制的恶性疾病。成人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儿童以急性淋巴细胞较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继发感染发热及白血病细胞侵润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捕杀病原体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捕杀病原体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1-07-14T10:24:23.7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王陈林1 王钧2 周剑涛3 [导读]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具有细胞内与细胞外杀灭病原体的途径。 王陈林1 王钧2 周剑涛3 (1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 430010) (2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医院 430010;3湖北省黄冈卫生学校 438000) 【中图分类号】R39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211-02 【摘要】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具有细胞内与细胞外杀灭病原体的途径。活化中性粒细胞能形成胞外诱捕网(NETs)构成细胞外杀灭途径。NETs由染色质与颗粒(源性)蛋白质构成。NETs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及真菌有捕获与杀灭作用,对利什曼原虫、牛艾美耳球虫等寄生虫也有捕获与杀灭作用。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具有捕杀微生物的关键作用。Brinkmann等[1]研究指出,中性粒细胞能通过形成胞外诱捕网(NETs),构成NET介导的杀灭途径,参与微生物病原体感染的先天免疫应答反应。 1 NETs的结构与组成成分 在感染或炎症应答期,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形成一种细胞外纤维结构,即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NETs由染色质与颗粒(源性)蛋白质构成。NETs结构中染色质与细胞核内染色质不同,细胞外染色质呈松弛的去致密状态[2]。在形成NET时期,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高表达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PAD4催化组蛋白精氨酸残基瓜氨酸化,电中性瓜氨酸残基替代正电性精氨酸残基促进中性粒细胞松弛染色质结构。Brinkmann等研究报道,DNA是NETs的主要结构成分。用组蛋白抗体证明NETs含有组蛋白H1、H2A、H2B、H3和H4。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NETs含有嗜苯胺蓝颗粒中蛋白质,以及含有其他特异性颗粒蛋白质。 2 ETosis:一种新的细胞死亡途径 研究者证实,中性粒细胞死亡时释放NETs。中性粒细胞这种细胞死亡程序,既不同于细胞凋亡,又不同于细胞坏死,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途径(ETosis)。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其显著特点是细胞染色体的DNA降解,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现特异的梯状图谱。坏死是由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引起的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细胞经ETosis死亡,则表现为细胞核膜崩溃,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基质混合,以及细胞器消失,在胞外形成纤维样捕获网结构,捕获网中DNA未断裂。 3 NETs捕杀病原体的作用 3.1 NETs杀灭细菌的作用由于NETs具有粘性和定位于感染部位的性质,NETs被认为是免疫系统防御细菌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通过NETs构成NET介导的杀灭途径,参与细菌感染的先天免疫应答反应。一旦细菌被NETs诱捕,在NETs结构内,抗微生物分子局部浓度高,能有效降解致病因子和杀灭细菌。 迄今为止,研究证实NETs与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A型链球菌相互作用;与革兰阴性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菌和大肠杆菌相互作用;与菌丝形白色念珠菌和孢子形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志贺菌被NETs捕获在其中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力因子和福氏志贺菌IpaB毒力因子均被降解,并且NETs有能力杀灭这些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介导和组蛋白介导被杀灭。同样,白色念珠菌也被NETs杀灭,但该NETs介导的杀灭途径与颗粒源蛋白质有关,与组蛋白无关。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几乎无人注意NETs对于结核病可能发挥作用。Ramos-Kichik等为了研究细胞内病原体是否能诱导NETs形成,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以时间依赖性方式形成NETs。NETs能够捕获结核杆菌,但不能杀灭结核杆菌。 3.2 NETs杀灭寄生虫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知NETs对寄生虫也有杀灭作用。Guimaraes-Costa等研究表明,当人中性粒细胞与利什曼原虫相互作用时,利什曼原虫以寄生数量-依赖性与原虫表面脂磷聚糖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产生NETs。电镜显示,利什曼原虫被NETs捕获。 Behrendt等首次报道牛艾美耳球虫诱导NET形成。研究组发现牛中性粒细胞与牛艾美耳球虫孢子相互作用,其存活的孢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NET的作用,要比死亡的或匀浆化寄生虫的诱导作用更强。经DNase处理则防止NET形成,用NADPH 氧化酶抑制剂处理则降低NET形成。孢子与中性粒细胞共同培养,发现细胞外纤维粘附孢子,支持NETs捕获牛艾美耳球虫孢子,从而防止感染宿主细胞。参考文献 [1]Brinkmann V,Reichard U,Goosmann C,et al.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kill bacteria. Science,2004,303(5663):1532-1535. [2]周剑涛,丁海峰,夏瑾燕.组蛋白瓜氨酸化介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生命的化学,2009,29(4):495-497.

临床常规化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肝功能各项与正常值本知识 项目参考范围 ALT(谷丙转氨酶)0~40 AST(谷草转氨酶)0~40 AST/ALT(谷草/谷丙)0.80~1.50 GGT(谷氨酰转移酶)7~32 ALP(碱性磷酸酶)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5.0~12.0 TP(总蛋白)60~80 ALB(白蛋白)40~55 GLB(球蛋白)20~30.0 )(1.5~2.5):1 GLU(葡萄糖) 3.89~6.11 BUN(尿素氮)1.7~8.3 CRE(肌酐)53~108 UA(尿酸)202~416 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 CK(肌酸激酶)24.0~195.0 CHOL(总胆固醇)3.35~6.45 TRIG(甘油三酯)0.48~1.71 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0~0.1)×10*9/L 淋巴细胞(0.8~4.0)×10*9/L 单核细胞(0.12~0.8)×10*9/L 血细胞比容(Hct): 微量法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 温氏法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手工法82~92fl 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手工法27~31pg 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CV 11.5%~14.5%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0~50mg/L 高血糖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正常空腹血糖为3.9-6.0mmol/l,餐后两小时不超过7.8mmol/l, 低血糖:≤2.8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0~0.0001 或(0.01%) 增高:见于铅、汞、银、铋等金属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中毒时,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化验名称: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胞外组蛋白表达纯化和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目录 (6) 缩略词 (9) 第一章绪论 (11) 1.1 胞外组蛋白概述 (11) 1.2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 (11) 1.3 胞外组蛋白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现有研究缺陷 (12) 1.4 组蛋白细胞毒性研究的局限性 (12) 第二章重组人组蛋白H3、H4和H3/H4复合物的表达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17) 2.1 前言 (17) 2.1.1 脓毒症概述 (17) 2.1.2 胞外组蛋白概述 (18) 2.1.3 组蛋白与脓毒症的关系 (19) 2.1.4 现有胞外组蛋白定量方法的缺陷 (19) 2.1.5 组蛋白结构特征及分子筛凝胶层析电泳原理 (20) 2.2 材料和方法 (20) 2.2.1 试剂材料 (20) 2.2.2 设备 (21) 2.2.3 实验方法 (21) 2.3 结果 (25) 2.3.1 组蛋白纯化 (25) 2.3.2 组蛋白在37°C稳定性实验 (29) 2.3.3 临床标本组蛋白含量测定 (30) 2.4 讨论 (33) 2.4.1 本研究对组蛋白纯化手段的优化 (33)

2.4.2 稳定存在的组蛋白对精确定量和毒性机制研究的意义 (33) 2.4.3 组蛋白精确定量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34) 2.4.4 细胞损伤检测方法的比较 (35) 2.5 参考文献 (35) 第三章重组组蛋白H3/H4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及其机制研究 (38) 3.1 前言 (38) 3.1.1 组蛋白毒性研究概述 (38) 3.1.2 组蛋白序列特征及白蛋白拮抗作用 (39) 3.1.3 ITC等温滴定量热法 (40) 3.1.4 IP免疫沉淀和CO-IP免疫共沉淀技术 (40) 3.1.5 组蛋白毒性相关信号分子检测 (40) 3.2 材料和方法 (44) 3.2.1 试剂材料 (44) 3.2.2 设备 (45) 3.2.3 实验方法 (45) 3.3 结果 (48) 3.3.1 高剂量组蛋白短时间细胞毒性 (48) 3.3.2 低剂量组蛋白长时间细胞毒性 (53) 3.3.3 内毒素测定-凝胶法 (59) 3.3.4 白蛋白与组蛋白相互结合作用的测定 (59) 3.3.5 组蛋白结构域分析和小肽活性实验 (62) 3.3.6 组蛋白毒性相关信号分子检测结果 (63) 3.4 讨论 (67) 3.4.1 本研究对组蛋白毒性处理条件的改进 (67) 3.4.2 低剂量组蛋白长时间毒性机制研究的临床意义 (67) 3.4.3 组蛋白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68) 3.4.4 芯片检测结果 (69) 3.5 参考文献 (69) 第四章结论 (74) 致谢 (75)

血常规正常值参考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 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红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红蛋白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值] 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中性粒细胞)

2.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 1)原理中性粒细胞可吞噬颗粒性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吞噬率(phagocytic rate) 和吞噬指数(phagocytic index)可判断该细胞的吞噬功能,根据被吞噬的细菌是否着色测定杀菌率。 2)技术要点 (1)显微镜检查法将白细胞与葡萄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悬液混合、温育后,涂片用碱性美兰液染色。在油镜下计数吞噬细菌和未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数。对有吞噬作用的白细胞,应同时记录所吞噬的细菌数。按下式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还可根据被吞噬的细菌是否着色测定杀菌率(%)。 吞噬百分率(%)= 吞噬指数= 杀菌率(%)= (2)溶菌法将白细胞悬液与经新鲜人血清调理过的细菌(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37℃。每隔一定时间取定量培养物,稀释后接种固体平板培养基。37℃培养18h后,计数生长菌落数,以了解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杀菌率(%)= 3.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能力测定 1)原理 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剧增,耗氧量也随之增相应增加,磷酸己糖旁路的代谢活性增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使葡萄糖的中间代谢产物6-磷酸葡萄糖氧化脱氢转变为戊糖。如加入硝基蓝四氮唑(nitroblue tetrazolium,NBT),可被吞噬或渗透到中性粒细胞胞浆中,接受所脱的氢,使原来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的蓝黑色甲月替颗粒,沉积于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称NBT阳性细胞。NBT阳性细胞百分率可反映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2)技术要点 将肝素抗凝血加入等量的NBT应用液,孵育。取1滴推片,染色,计数NBT阳性细胞,计算NBT阳性细胞百分率。 3)方法评价此法主要用于检测02的产生能力。正常值为40%~50%,一般以阳性细胞数超过10% 判定为NBT试验阳性。 4.化学发光测定法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经调理的葡萄球菌过程中,出现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化代谢产物(如O2-、OH-、H2O2等)可激活化学发光剂鲁米诺(luminol)类物质,并使之产生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发光量与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相关。 化学发光测定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是氧化爆发检测中最为敏感,并可直接定量的方法。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是怎样的 导语:每个人身体里当中的细胞千千万万,数也数不清,这些千千万万的细胞控制着我们的身体,如果身体患上的疾病,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引发身体的细胞 每个人身体里当中的细胞千千万万,数也数不清,这些千千万万的细胞控制着我们的身体,如果身体患上的疾病,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引发身体的细胞出现很大的问题,随着下面的文章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是怎样的,如何来预防这些急性的疾病发生呢! 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公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 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在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白细胞常达10×109/L以上,其增多的细胞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急性心肌硬死后1~2天内,常见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借此可与心绞痛相区别。急性溶血反应时,也可见白细胞增多,这些可能与心肌损伤和手术创伤等所产生的蛋白分解产生及急性溶血所导致的相对缺氧等,促进骨髓贮备池增加释放有关。 3)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也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 4)急性中毒: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

认识中性粒细胞

认识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监测是尿常规检查中必检项目,中性粒细胞影响着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其是否正常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 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值: 参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二、中性粒细胞的监测意义 1、增多 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但是你会看血常规化验单吗?拿到血液化验单,通常病人都会很茫然,密密麻麻这么多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尤其是看到有几个升高或者下降的箭头,更是内心恐惧,不知道问题是否严重。 专家说,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 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后两者则是白细胞的分类。所以,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下面就教大家该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 ,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 血液检查正常值 ------------------------------------------------------------------- (2009-8-4) (一).一般检查: 总血量65~90毫升/公斤体重 比重全血男性1.054~1.062;女性1.048~1.059 血浆 1.024~1.029 血红蛋白男性127~153克/L 平均140克/L;女性113~136克/ L 平均125克/L 红细胞数男性4.29~5.38×10 12平均4.83 ×10 12; 女性3.83~4.838×10 12平均4.33 ×10 12 网织红细胞 0.5~1.5﹪ 红细胞压积男性42.0~49.0﹪平均45.6﹪;女性37.0~43.0 ﹪平均40.0﹪ 红细胞平均体积 82~92立方毫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7~31微微克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克/L 红细胞直径 7.0~7.6微米平均7.33微米 平均红细胞厚度 2微米 饱和指数 0.85~1.15 血色指数 1(0.9~1.1) 体积指数 0.9~1.1 红细胞沉降率短管法(Culter法)男性 0~8毫米/1小时女性0~10毫米/1小时 长管法(Westergren法)男性0~15毫米/1小时女性0~10毫米/1小时 白细胞总数 4.0~10.0×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平均66﹪ 嗜酸粒细胞 0.5~3﹪平均1.5﹪ 嗜硷粒细胞 0~0.75﹪平均0.5﹪ 淋巴细胞 20~30﹪平均26﹪ 单核细胞 1~8﹪平均6﹪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50~300/毫米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分钟 Lvy法 0.5~6分钟 凝血酶原时间(Quick_期法)11~13秒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秒为消耗正常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5.7±7.1秒 再钙化时间﹤3分钟

正常中性粒细胞是多少 中性粒细胞有什么作用

正常中性粒细胞是多少中性粒细胞有什么作用 在日常的血液检查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中性粒细胞偏多或者偏少的状况,那么正常的中性粒细胞到底是多少呢?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实中性粒细胞的正常时同白细胞、红细胞一样也是一个范围值,它也是随着人体的生长而变化的。 ★  一、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 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值: 参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二、中性粒细胞的监测意义

1、增多 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但是你会看血常规化验单吗?拿到血液化验单,通常病人都会很茫然,密密麻麻这么多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尤其是看到有几个升高或者下降的箭头,更是内心恐惧,不知道问题是否严重。 专家说,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

尊敬的老师,XX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是由我代表我们这个团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性粒细胞。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喜欢锻炼自己身体,比如打篮球,足球等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难免会受一点伤,会出血,会发炎化脓、尤其是最近选修课选报散打、格斗的同学可要当心了。那么伤口为什么会化脓?这就与这次我们所学习的中性粒细胞有关。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人体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大约占总数的50%~70%。按照其细胞内特殊颗粒的染色性,可以分为白细胞分为3种。为什么会叫中性粒细胞,因它胞体内既没有嗜酸性颗粒,也没有嗜碱性颗粒,所以称之为中性粒细胞。 它只有10~12微米,胞质呈浅粉红色,体内中含有马蹄状的核。含有许多细小颗粒,其中浅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浅红色的为特殊颗粒。 它来源于我们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是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当中。 据统计的数据表明:每微升血液中约有4500个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粒白细胞。 当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约停留6~8小时,然后离开,在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而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也吞噬异物。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处理了大量细菌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 特点:寿命短,更新快,数量多 主要参与固有免疫,并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 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当你的手不小心被刀子割破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对此做出什么应答? 当手受伤之后,细菌(敌人)就会感染我们的伤口,细胞受损了,就会导致炎症,这时机体便知道受伤了。 同时上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哨兵),【如何传达信息:中性粒细胞表面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长了脚),使细胞跑到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于是,中心粒细胞便来到了释放趋化因子的地方,受伤的地方的细胞是很多的,要在这么多的生面孔中识别哪个是要遭到中心粒细胞攻击的目标 还得依靠中心粒细胞的模式识别。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团团围住,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 细胞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其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对寄生虫具有杀伤活性。 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

正常检验结果范围

Bas#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10∧9/L), Ba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0-1(%), Eos#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Eos%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 HCT红细胞压积: , HGB血红蛋白: 【男】120-160(g/l),【女】110-150(g/l) Lym#淋巴细胞计数: (10∧9/L), Lym%淋巴细胞百分比: 20-40(%),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0-360(g/l),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 Mon#单核细胞计数: , Mon%单核细胞百分比: 3-12(%),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 Neu#中性粒细胞计数: 2-7(10∧9/L), 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 PCT血小板压积: ,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 PLT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RBC红细胞计数: 【男】(10∧12/L),【女】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WBC白细胞计数: 4-10(10∧9/L) ↑①感染(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N(10-13um)②出血(急性大出血后1-2小时)、 ③中毒(代谢性、化学性、生物性)、 ④损伤(外伤、手术、烧伤、心梗)、 ⑤肿瘤(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①感染(G-杆菌:伤寒、副伤寒,病毒,原虫:疟疾、黑热病);

②血液系统疾病; ③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线、r射线、放射性核素,苯铅汞、氯 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及抗甲状腺药; ④单核-吞噬系统功能亢进;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核左移(不分叶粒细胞>5%):常见于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白血病和类白血病等。 核右移(5叶中性粒细胞>3%):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衰退 : ↑①过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以上) E (13-15um)②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以上) ③皮肤病 ④血液病 ⑤某些上皮系肿瘤(肺癌等) ⑥急性传染病(但猩红热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⑦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退、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意义甚小 ↑①过敏性疾病 B (10-12um)②血液病 ③恶性肿瘤 ④其他:糖尿病,传染病 ↓临床意义甚小 ↑①病毒感染、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L (6-15um) ②肿瘤性疾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 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④移植排斥反应:GVHR、GVHD 注意:再障、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时中性粒细胞减少,故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但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并不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