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与月相

1.左图是1968年某日阿波罗八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近月球表面轨道拍摄的“凸地”照片,右图中的拍摄位置与照片情景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为杭州市某同学在黎明时分观察到的部分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天体中表示土星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杭州和嘉兴两位同学,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区域天空中的天体位置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两地

A.纬度相同 B.天气状况相同

C.观测角度一致 D.水平距离较短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下列各题。

1 / 6

4.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5.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在西方低空偶见金星与木星的双星拱月天象,如图(拍摄地点厦门)。完成下列各题。

6.该图的拍摄时间是

A.清晨 B.正午 C.午夜 D.傍晚

7.此时月亮、金星和木星的仰角约为17°、19°和20°。月球在星空中每天自西向东运行约12°,若第二天晴日在同一地点和钟点进行观察,则

A.月亮与金星、木星的夹角变小B.月亮与金星、木星的相对位置不变

C.月亮落下的时间较前一日提前D.月亮的仰角大于金星和木星

8.下图为某日傍晚明亮的金星与一弯娥眉月相会图

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图片的是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A.B.

C.D.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下图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完成下面小题。

9.图片中照射在月球上的太阳辐射最强能量主要集中在

A.紫外区B.可见光区 C.红外区D.X射线区

10.“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

2018年5月21日,我国中继星“鹊桥号”发射升空,为“嫦娥四号”登录月球背面进行探测提供地月间的通信联系。完成下列各题。

11.登录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需要中继星转发信号才能将数据传输到地球,其原因主要是A.距离地球过于遥远 B.受太阳活动的干扰

3 / 6

C.月球引力过于强大 D.受月球本体的阻挡

12.“鹊桥号”中继星获取探测器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AR C.GIS D.GPS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下左图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右图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

A.T1~T2时段B.T2~T3时段C.T3~T4时段D.T4~T1时段

14.“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

15.“月掩金星”是月球恰好运行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某地学生在日出前观赏到“月掩金星”,此时天体相对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 B.

C.D.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宇航员位于近月轨道上,此时看到的地球右上部分是明亮的,所以说明太阳在明亮部分那一侧,排除AD两个点,当在C位置时,此时看到的地球应当恰好右侧那一部分是白天,看到地球的一半是是明亮的,显然和“凸地”照片图不相符,所以正确答案选B。【点睛】

技巧点拨:全球永远昼夜等分,但是晨昏线的位置是移动的,根据此可推断地月太阳三者的位置。

2.B 3.D

【解析】

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可以肉眼可见。其中土星距地球最远,故选B。

3.在地球上,不同的观测者,由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不一样,不同纬度和经度的人即使同时看到的星空也不会相同。天体位置可以用以地球为中心的极坐标系来描述,就是一个角度加上这个天体与地球间的距离。地点不同的两人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区域天空中的天体位置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两地水平距离较短。故选D。

4.B 5.D

【解析】4.读图可知,图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现在夜空,说明此时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侧为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会有如此明亮,A错。此时金星位于西侧地平线上,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远离地球的一侧此时随着月球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刻,B 对。③位置为夜晚,金星不会出现在夜空,C错。④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于东方天空,D错。故选B。

5.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错。流星是彗星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错。由于月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的,C错。嫦娥四号位于月背,有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和太阳会同时在出现在星空中,D对。故选D。

6.D 7.D

【解析】6.从图中信息可知的月相为上玄月或下玄月,应该为清晨或傍晚。上玄月为上半夜西方的天空西边亮。故该天象为傍晚拍摄。

7.月球围绕地球一月公转一周,其在天球(天空)的角度每天大致相差12°。在上半月的第二天,其位置偏高约12°,远大于金星和木星的视运动角度。

【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8.C

【解析】

【详解】某日傍晚明亮的金星与一弯峨眉月相会,观测者位于夜半球。傍晚金星与峨眉月位于西部天空。地球自转、月球公转、金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图中呈逆时针方向。选项C与图片相符,C对。图A金星、月球位于东部天空,为下半月峨眉月,A错。图B、图D 金星与地球位于太阳两侧,白天肉眼不易看到金星,B、D错。

9.B 10.D

【解析】

9.太阳辐射按照波长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其中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故选

5 / 6

B。

10.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使岩石被风化成颗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故选D。11.D 12.A

【解析】

11.登录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需要中继星转发信号才能将数据传输到地球,其原因主要是月球背面背向地球,受月球本体的阻挡,影响信号传输,D对。距离地球与月球朝向地球一面差异不明显,A错。与太阳活动的干扰无关,B错。月球体积、质量小,引力小,C错。12.“鹊桥号”中继星获取探测器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A对。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C错。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D错。AR不是地理信息技术,B错。

13.A 14.D

【解析】13.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T2时段),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T2时段,A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

14.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使岩石被风化成颗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所以选D。15.B

【解析】

【详解】地球和金星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C、D图的公转方向错误;“月掩金星”是月球恰好运行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金星、月球和地球三者位于一条直线,故B图符合。选B。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7章 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复习特训第七十八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7章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复 习特训第七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红月亮指的是月亮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人类眼睛这段产生的颜色变化。但月全食时也会出现红月亮。这是一种很罕见的情况。"红月亮"又被称为血月"。今年1月31日,全国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天文奇观“超级蓝色血月”,这是152年来超级月亮、蓝月亮和月全食将首次同时出现。我们同时看到一个肉眼可见的超级月亮和月全食。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当天的月相接近新月 B、当天,地月连线与地日连线几乎相互垂直 C、当天晚上,镇海地区的我们没有亲眼目睹,是因为天气不佳,云层遮挡 D、当天晚上,月亮发出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人类眼睛时多为蓝光,所以看到蓝月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必定发生日食现象

B、当月相为满月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 C、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被遮掩的现象 D、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国家航天局明确表示,将在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 B、表面没有大气层,环形山遍布 C、自身能发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当地月日三者连成线时,一定能看到月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月相的成因( ) A、太阳、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B、太阳、地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C、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D、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预计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在学校举行的“我想象中的月球车”科技活动中,爱动脑的小强提出了以下有关设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B、可在月球车上安装重垂线,以便观察倾斜程度 C、应该配备指南针,以便确定方向 D、可为月球车安装备用汽油机,以便应急使用 【答案】: 【解析】: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月球与月相

四季与月相课题 2.2 四季与节气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3、知道公历、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使学生了解四季、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难点:地球公转特点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以教师的演示结合地球绕日公转课件与讲解想结合,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互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特点及农村广为人知的《节气歌》、《九九歌》,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进一步领会。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引入课题 观测杆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杆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杆影日变化的启示 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杆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 度的概念。 【思考P64】问题1: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杆影最短?(中午杆影最短)问题2:中午的杆影方向是指向什么?(方向正北) 2、探讨杆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杆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 节变化规律。 【思考P64】问题3:一年中哪个季节的杆影较长,哪个季节的杆影较短? (冬季杆影长,夏季杆影短) 3、探讨杆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杆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 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杆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思考P64】问题4: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长? (冬至日(12月21或22日)最长) 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短? (夏至日(6月21或22日)最短) 一、地球的公转 1、归纳上述杆影长短的特点: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在一天),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根本教师与学生配合演示地球绕日公转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公转特点并结合讲解说明 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同时学生配合演示思考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会怎么样?可以作为课后思考内容去探究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课件说明

2015秋华师大版科学七上73《月球与月相》练习题

月相变化习题 月相的变化规律就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就是( )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瞧到的月相被称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就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就是( )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与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就是( )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瞧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就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读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回答: (1)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农历十五,此时可能 发生(天文现象)。 (2)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为上弦月,月面 朝。 (3)月球位于D点、B点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就 是,此时海上出现潮。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月相成因的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此题涉及月相的成因,日食、月食的成因,此外还涉及到了潮汐现象的成因。 错解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对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不清楚;也可能因对月相的成因规律掌握不熟练而出现错误;还有可能,潮汐中大、小潮与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没有掌握好。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7章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习题2(无答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7章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习题2(无答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一、选择题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6.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8.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 A.晨线上 B.昏线上 C.晨昏线 D.不可能在晨昏线上 9.1999年12月22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69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A.月球运行到近地点 B.适逢满月 C.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D.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 10.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 D.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11.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西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12.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相是月球面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 B.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 C.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为7天 D.从朔到望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 二、填空题 1.阅读下面的图,回答问题。 (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有可能产生的

《7.3 月球与月相》习题1

《3 月球与月相》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A、液态的水 B、空气 C、小草 D、矿产资源 2、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原、山地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国籍是()。 A、美国 B、中国 C、前苏联 D、德国 5、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形状 6、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正确的是()。 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月球—地球—太阳 D、月球—太阳—地球 7、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三

8、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是()。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可以发生在同一天 C、天空一片漆黑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9、儿童节这天的月相可能是()。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都有可能 10、不同类型日食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②时间的不同③月、地距离不同 ④太阳大小的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它们绝大多数是由于而形成的。月球表面没有和,向阳地方温度高达,背阳地方可降到,任何生物都无法生长,是一个荒凉寂静的世界。 2、月球的运动形式有和。月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转周期为;月球的公转方向为,公转周期为。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绘制出新月的月相图; ②重阳节的晚上出现的月相是图中的位置; ③小明说春节看到了月食现象,小强说看到了日食现 象,他们两人中谁的话可信?为什么? 。

2019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7章 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三十六篇

2019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7章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三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国家航天局明确表示,将在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 B、表面没有大气层,环形山遍布 C、自身能发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当地月日三者连成线时,一定能看到月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所描述的月亮是( ) A、圆月 B、残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月球因进入地球的影子而失去了光明的现象被称为月食.某年某月某日上海地区观察到了月全食,这一天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月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月相的变化就是月球形状的变化②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③月相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④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⑤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特点 A、① B、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从地球上看,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金星的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月相”,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月食一定发生在(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对月球和月相的认识(学生版)

第三章对月球和月相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掌握月球的地形地貌及人类探究史 2.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月相 3.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1.月球是地球的,月球围绕着运动。P46 2.1969年7月,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足迹的宇航员是。P46-47 3.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P47 4.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P47 5.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月球的地形主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6.自己能发光的星叫恒星,例如太阳。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的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的星叫做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月球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2.月球是一个、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也就不同。 4.模拟月相实验的步骤是:○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绕运动一个月。○2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同的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下半月。变化周期为。 6.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的过程 7.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8. 初二三初七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 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 2.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人目前公认的观点是“”。P52 4.一些行星、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这种类似环形山的“陨击坑” 5.自人类登月,就在月面设置“月震仪”,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来不曾有过频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动。

【教师版】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与月相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与月相 1.左图是1968年某日阿波罗八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近月球表面轨道拍摄的“凸地”照片,右图中的拍摄位置与照片情景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1.B 【解析】 【详解】宇航员位于近月轨道上,此时看到的地球右上部分是明亮的,所以说明太阳在明亮部分那一侧,排除AD两个点,当在C位置时,此时看到的地球应当恰好右侧那一部分是白天,看到地球的一半是是明亮的,显然和“凸地”照片图不相符,所以正确答案选B。【点睛】 技巧点拨:全球永远昼夜等分,但是晨昏线的位置是移动的,根据此可推断地月太阳三者的位置。 下图为杭州市某同学在黎明时分观察到的部分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天体中表示土星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杭州和嘉兴两位同学,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区域天空中的天体位置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两地 A.纬度相同B.天气状况相同 C.观测角度一致D.水平距离较短 2.B 3.D 【解析】

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可以肉眼可见。其中土星距地球最远,故选B。 3.在地球上,不同的观测者,由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不一样,不同纬度和经度的人即使同时看到的星空也不会相同。天体位置可以用以地球为中心的极坐标系来描述,就是一个角度加上这个天体与地球间的距离。地点不同的两人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区域天空中的天体位置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两地水平距离较短。故选D。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下列各题。 4.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5.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4.B 5.D 【解析】4.读图可知,图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现在夜空,说明此时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侧为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会有如此明亮,A错。此时金星位于西侧地平线上,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远离地球的一侧此时随着月球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刻,B 对。③位置为夜晚,金星不会出现在夜空,C错。④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于东方天空,D错。故选B。 5.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错。流星是彗星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错。由于月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的,C错。嫦娥四号位于月背,有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和太阳会同时在出现在星空中,D对。故选D。 在西方低空偶见金星与木星的双星拱月天象,如图(拍摄地点厦门)。完成下列各题。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2019-2020年浙江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和月相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八):月球与月相 1.左图是1968年某日阿波罗八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近月球表面轨道拍摄的“凸地”照片,右图中的拍摄位置与照片情景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为杭州市某同学在黎明时分观察到的部分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天体中表示土星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杭州和嘉兴两位同学,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区域天空中的天体位置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两地 A.纬度相同 B.天气状况相同 C.观测角度一致 D.水平距离较短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下列各题。 1 / 6

4.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5.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在西方低空偶见金星与木星的双星拱月天象,如图(拍摄地点厦门)。完成下列各题。 6.该图的拍摄时间是 A.清晨 B.正午 C.午夜 D.傍晚 7.此时月亮、金星和木星的仰角约为17°、19°和20°。月球在星空中每天自西向东运行约12°,若第二天晴日在同一地点和钟点进行观察,则 A.月亮与金星、木星的夹角变小B.月亮与金星、木星的相对位置不变 C.月亮落下的时间较前一日提前D.月亮的仰角大于金星和木星 8.下图为某日傍晚明亮的金星与一弯娥眉月相会图 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图片的是

0wzq雏科学:23 月球与月相练习(华师版七年级上)

、 .~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第3节月球与月相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 A.液态的水 B.空气 C.小草 D.矿产资源 2.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原、山地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国籍是( ) A.美国 B.中国 C.前苏联 D.德国 5.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形状 6.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正确的是( ) 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月球—地球—太阳 D.月球—太阳—地球 7.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三 8.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是( )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可以发生在同一天 C.天空一片漆黑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9.儿童节这天的月相可能是( )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都有可能 10.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 ) A.A→B→C→D→E→F→G→H→A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7章 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练习题第三十一篇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7章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练习题第 三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某星期六的早晨,小红同学看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边天空,此时大约为农历( ) A、二十六、二十七 B、十一、十二 C、十七、十八 D、初七、初八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今年的5月1日(农历三月十六)当天将迎来第128个国际劳动节,如图所为两个月相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天的月相接近满月,如图b所示 B、a图月相时,地月连线与地日连线几乎相互垂直 C、当天太阳光直射于北半球,后续几天太阳直射点继续将向北移动 D、清明、中秋等我国传统节日都是按照月相变化周期划定的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山、山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多时,太阳活动强度小 B、人工降雨时,往云层中撒播干冰,可以增加云层的湿度,促使降雨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少 D、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色球层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月相的变化周期是( )的一个月 A、公历 B、农历 C、儒略历 D、阴阳历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发生日偏食时,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 A、一轮淡淡的圆月挂在蓝天 B、满天的星光下有一轮残缺的太阳 C、能够清楚地看到日珥的爆发 D、明亮的天空明显变得暗淡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②地球是一个球体;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雨交加的天气现象 B、有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 C、彩旗在蓝天下飘扬 D、有日光、彩虹和白云 【答案】: 【解析】:

月球与月相

第三节月球与月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础情况 2.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3.了解日、地、月的相间距离和相对运动,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和朔望月。 5.了解月相的成因并进行月相观测,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6.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二、重点:月相的定义,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难点:月相的成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具使用:教学用球两个,照明光源一个。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找一位同学读下列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引导学生找出三首诗的共同特点,并提问学生:你还能说出与月有关的诗句、歌词或神话故事吗? 【讲述】从古至今,月球一直是人类向往的地方,一说月亮,总会跟一些神话相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等等。那么月亮上究竟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一至三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板书】 一、月球的概况: 1.表面形态:布满环形山 2.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任何生物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小,质量轻。 【多媒体】播放月球概况的电影片段并出示相关图片

【讲述】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真实的月球与神话中的月球完全不同,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科学家是谁呢,是四百多年前的伽俐略,正是他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究,使得更多的人想了解月球。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 【提问】月球是永恒不动的呢还是在不停地在运动?若运动,它在作什么运动? 引导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作出回答,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这种运动作一次现场模拟。 【学生活动】在教室空地以一个点画一较大的椭圆,同学甲(头较大,可看作地球)站在中心,同学乙(头较小,可看作月球)站在圆弧上,并沿着弧线作逆时针运动,让地球上的人(同学甲)观察月球(同学乙的头)的运动并描述。 【板书】 二、月球的运动 1.公转:月球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北半球向下看逆时针)运动。 2.自转:月球绕自身的轴也是自西向东运动。 3.运动周期:公转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 【讲述】因此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结合刚才的演示,让同学甲(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球(同学乙的头),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即只能看到乙的一只耳朵)。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1号”火箭作环月飞行,人类才看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4.公历: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计时,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讲述】月的长度可分为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因此有月大月小之分。不仅一年之中有月大月小之分,我们在不同的夜晚看月亮时,月亮的大小和形状也是不同的,难道月亮真的也有大小之分吗。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印象,画出几种月亮的形状。并且想一想月亮的相貌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注】让同学们出示所画的图,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来。 【板书】 三、月相 1.定义:月球相貌的变化叫月相。 【讲述】月球之所以有不同的相貌,这与月球的运动和自身特点有关。大家都知道月球自身并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夜晚所能看到的就是它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部分,又由于月亮是在绕地球运动,所以看上去形状会有所不同。不信,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教室空地上以一个点画一较大的椭圆,同学甲站在中心(相当于地球上的人),同学乙手托一只排球(相当于月球)站在圆弧上,并在墙壁上与实验者相当的高度上固定一个点光源(相当于太阳,可用灯泡),拉上窗帘,关上门,将教室变成一个暗室,关掉所有的灯,只留下点光源,让同学乙托着排球沿着弧线慢慢地作逆时针运动,让地球上的人(同学甲)观察月球(排球)上被太阳(点光源)照亮部分的形状变化(月相的变化),并选几个特殊位置要求同学甲画出照亮部分的形状(月相)。也可让其它同学站在中心位置进行观察记录,并将他们所画的月相与前面同学们画在黑板的印象中的月相对比。 【注】对比后引导同学们看书上图 2.3.6和相关内 容,然后出示月相成因的幻灯片,并对照幻灯片或 图2.3.6再次进行实验,实验时针对有代表性的位置 进行讲解。 【讲述】农历初一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对 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 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月球与月相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3节月球与月相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月球的基础情况。 2.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3.了解日、地、月的相间距离和相对运动,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和朔望月。 5.了解月相的成因并进行月相观测,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6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教材内容全解 一、月球的概貌 1.表面形态:布满环形山。 2.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任何生物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小,质量轻。 真实的月球与神话中的月球完全不同,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科学家是谁呢,是四百多年前的伽俐略,正是他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究,使得更多的人想了解月球。 二、月球的运动 1.公转:月球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北半球向下看逆时针)运动。 2.自转:月球绕自身的轴也是自西向东运动。 3.运动周期:公转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 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1号”火箭作环月飞行,人类才看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4.公历: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计时,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月的长度可分为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因此有月大月小之分。不仅一年之中有月大月小之分,我们在不同的夜晚看月亮时,月亮的大小和形状也是不同的。 三、月相的成因 月球相貌的变化叫月相。 月球之所以有不同的相貌,这与月球的运动和自身特点有关。大家都知道月球自身并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夜晚所能看到的就是它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部分,又由于月亮是在绕地球运动,所以看上去形状会有所不同。 农历初一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对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被称为“新月”。又称为“朔”。 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慢慢地转向地球。当它从太阳的光辉中出现时,便出现了一丝蛾眉的弯月,此时为农历的初三、初四,因其形似蛾眉,被称为“蛾眉月”。此后,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地转向地球,当有一半亮面和一半暗面都对着地球时,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的界线似乎像一张弓中没有拉动的弦。此时是夏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这

2019年精选科学七年级上册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一篇

2019年精选科学七年级上册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八十 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日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日食是由于折射造成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造成日食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说明天气条件的不同产生了月相变化 C、月相是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的表现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月全食的初亏是发生在月亮的(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不一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日子中,不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 A、元旦(1月1日) B、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C、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D、国庆节(10月1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月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月相的变化就是月球形状的变化②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③月相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④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⑤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特点 A、①

B、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适合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车”的动力装置是( ) A、汽油机 B、电动机 C、空气喷气发动机 D、风力装置 【答案】: 【解析】: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它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没有磁场。根据这些特征,在月球上下列四种情况能做到的是( ) A、用指南针定向 B、用电风扇吹风 C、举行露天演唱会 D、用天平称质量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填写下表中我国节日的农历日期和月相(填字母代号)。 A.新月到上弦月之间B.上弦月到满月之间C.满月D.新月 【答案】: 【解析】: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月球与月相同步测试

第3节月球与月相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 A.液态的水 B.空气 C.小草 D.矿产资源 2.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原、山地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国籍是( ) A.美国 B.中国 C.前苏联 D.德国 5.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形状 6.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正确的是( ) 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月球—地球—太阳 D.月球—太阳—地球 7.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三 8.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是( ) A.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B.日食、月食可以发生在同一天 C.天空一片漆黑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9.儿童节这天的月相可能是( )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都有可能 10.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 ) A.A→B→C→D→E→F→G→H→A B.E→A→G→B→F→C→H→D→E C.F→A→G→B→F→C→H→D→F D.E→D→H→C→F→B→G→A→E 11.不同类型日食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练习题第二十六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练习题第二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今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人类从月球上拍摄因地球形成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此时太阳正处在月球和地球之间 C、此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此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一个月中,从图甲的月相到图乙的月相,大约需要的天数为( ) A、7-8天 B、15-16天左右 C、23-24天左右 D、30天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天晚上,小金在天空中看见一轮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图正确的是( )

A、A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2013年4月28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现象。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和地球运行到与太阳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在“冲日”期间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则看到的土星“星相”类似于(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19年的最后一轮“超级月亮”恰好巧遇春分日。这一天地球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的月相过程的是( ) A、A→B→C→D→E→F→G→H→A

2019年精选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六篇

2019年精选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华师大版习题精选 第三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登月也已被列入了发展的目标。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对登月的宇航员来说,下列设备不是必需的是( ) A、无线对讲机——方便通话 B、专用宇航服——防寒(热) C、专用汽车——用于行走 D、氧气瓶——用于供给呼吸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9年的科幻片《流浪地球》震撼了广大观众,故事中太阳由于某些原因提前步入晚年,而现实中的太阳还有大概50亿年的寿命。那么下列有关于太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黑子的数量,经常代表了太阳活动的强弱 B、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其释放的能量来自重核裂变 C、朝阳升起时,人们通过大气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太阳的虚像 D、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山、山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所描述的月亮是( ) A、圆月 B、残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是我国登月计划的重要一步,以下与月球相关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会发光 B、“嫦娥五号”登月后不会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 C、月球上有氧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自由呼吸 D、“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农历十五、十六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今天(农历五月十七)的月相是上弦月 B、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处的磁场方向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球和月相 教案1

月球与月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的基本情况以及月球的自转和公转;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和朔望月;4、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难点: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法指导: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准备大小不一的玻璃弹子若干个,一个大容器(如塑料盆)中装上2厘米厚的沙子(或面粉等);一枚1元的硬币,4枚1角的硬币。一个手电筒、一个排球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多媒体直接出示本节教学、简洁明了, 学习课题及目标。节约时间 完成第一个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基本情况,小组合作、讨论直接获得知识 目标:了解提问:你对月球还有哪些了解?交流。拓展激发兴趣 月球的基本多媒体展示环形山,设问:活动:做一做玻璃弹子通过活动得到 情况月球上的环行山为什么看起来下落沙面的实验。感性认识,增 彼此都不同?指导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交流强记忆,激发 (多媒体出示活动步骤及问题)兴趣。 完成第二个依flash课件讲解月球的自转和课件直观形象 目标:了解公转,并出示相关知识。易于学生理解 月球的自转和指导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活活动:在地球上看不到月进一步理解月球 公转动步骤及问题)球的另一面(即背面)的的运动。 模拟实验。 教师说明:时间计量单位—月直截了当,便 及“月大”、“月小”于掌握。 探究并理解月创设情景:连续多日夜晚观看月课件直观形象 相变化形成的球,发现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易于学生理解 原理,掌握月相貌经常变化,引出月相。并说 相变化的规律明月相与朔望月的关系。多媒体 演示。

月球与月相

第三节 月球与月相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月球的基础情况 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了解日地、月的相间距离和相对运动,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和朔望月。 了解月相的成因并进行月相观测,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二、 重点:月相的定义,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难点:月相的成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时间: 2课时 四、 教具使用:教学用球两个,照明光源一个。 五、 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找一位同学读下列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引导学生找出三首诗的共同特点, 并提问学生:你还能说出与月有关的诗句、歌词或神话故 事吗? 【讲述】从古至今,月球一直是人类向往的地方,一说月亮,总会跟一些神话相联,如嫦娥 奔月,吴刚伐树等等。那么月亮上究竟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一至三段并回答下列 问题。 【板书】 一、月球的概况: 1. 表面形态:布满环形山 2. 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任何生物生存。 3 .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小,质量轻。 【多媒体】播放月球概况的电影片段并出示相关图片 1. 2. 3. 4. 5. 6. -I 宀儿昏-.

【讲述】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真实的月球与神话中的月球完全不同, 揭开月球神秘面 纱的科学家是谁呢, 是四百多年前的伽俐略, 正是他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究, 使得更多的 人想了解月球。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 【提问】月球是永恒不动的呢还是在不停地在运动?若运动,它在作什么运动? 引导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作出回答, 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这种运动作一次现 场模拟。 【学生活动】在教室空地以一个点画一较大的椭圆,同学甲(头较大,可看作地球)站在中 心,同学乙(头较小,可看作月球)站在圆弧上,并沿着弧线作逆时针运动,让地球上的人 (同学甲)观察月球(同学乙的头)的运动并描述。 【板书】 二、 月球的运动 1. 公转:月球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北半球向下看逆时针)运动。 2. 自转:月球绕自身的轴也是自西向东运动。 3. 运动周期:公转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 【讲述】因此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 一面,结合刚才的演示,让同学甲(地球上 的人)观察月球(同学乙的头) ,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即只能看到乙的一只耳朵) 。直到 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1号”火箭作环月飞行,人类才看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4. 公历: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计时,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讲述】月的长度可分为 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因此有月大月小之分。不仅一 年之中有月大月小之分, 我们在不同的夜晚看月亮时, 月亮的大小和形状也是不同的, 难道 月亮真的也有大小之分吗。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印象, 画出几种月亮的形状。 并且想一想月亮的相貌为 什么会发生变化? 【注】让同学们出示所画的图,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来。 【板书】 三、 月相 1. 定义:月球相貌的变化叫月相。 【讲述】月球之所以有不同的相貌, 这与月球的运动和自身特点有关。 大家都知道月球自身 并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 我们夜晚所能看到的就是它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部分, 又由于 月亮是在绕地球运动,所以看上去形状会有所不同。不信,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教室空地上以一个点画一较大的椭圆, 同学甲站在中心(相当于地球上的人), 同学乙手托一只排球(相当于月球)站在圆弧上,并在墙壁上与实验者相当的高度上固定一 个点光源(相当于太阳,可用灯泡) ,拉上窗帘,关上门,将教室变成一个暗室,关掉所有 的灯,只留下点光源,让同学乙托着排球沿着弧线慢慢地作逆时针运动,让地球上的人(同 学甲)观察月球(排球)上被太阳(点光源)照亮部分的形状变化(月相的变化) ,并选几 个特殊位置要求同学甲画出照亮部分的形状(月相) 。也可让其它同学站在中心位置进行观 察记录,并将他们所画的月相与前面同学们画在黑板的印象中的月相对比。 【注】对比后引导同学们看书上图 2.3.6和相关内 容,然后出示月相成因的幻灯片,并对照幻灯片或 图2.3.6再次进行实验,实验时针对有代表性的位置 进行讲解。 【讲述】农历初一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对 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 而被太 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 27.3 日。 端眉月 丈■* 阳" 光" 新月 嫌眉月 上弦月 凸月 O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