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制度_借鉴与完善_艾洪德

个人信用制度_借鉴与完善_艾洪德
个人信用制度_借鉴与完善_艾洪德

收稿日期:2001-01-10

作者简介:艾洪德(1955-),男,内蒙古赤峰市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货币银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蔡志刚(1973-),男,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东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99级博士研究生。

3本文是财政部“九五”规划课题《个人信用制度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课题组组长为艾洪德教授,项目编号是财人字199971。

2001年第3期

(总249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 o.3,2001G eneral N o.249

个人信用制度:借鉴与完善

3

艾洪德 蔡志刚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 116025) 摘 要: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发达

国家在其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迈向市场经济的中国急需建立起符合中国特点

的个人信用制度,面对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应结合现实,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筑起中

国的个人信用制度。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1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1)03-0106-10

一、信用经济、个人信用与个人信用制度

11理论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风险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信用经济。早在100年多年前,德国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诺?喜尔布兰德(Bruno Hildbrand )首次提出“信用经济”概念。其后,大经济学家魏克塞尔将这一概念加以拓展,推广出“纯现金经济”、“简单的信用经济”、“有组织的信用经济”和“纯信用经济”等概念。20世纪8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又在魏克塞尔“纯信用经济”的基础上发展了两种具体模式。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必需承认它有超越国界的技术性格……可归纳于三点:资金广泛的流通、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用……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

信用经济是货币经济的一种高级形式,由此形成的信用经济关系涵盖政府、企业、银6

01

行、居民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各方面。相应地,全社会的信用运行由国家信用及政府信用、机构或法人信用、个人信用和国外信用活动构成,个人信用则是其中的主要一种。由个人信用形成的个人信用制度,主要是指由国家建立的,用于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健康、规范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目的主要是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情况,并通过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提高守约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十分珍惜它,尽力通过各种措施去建立自己的良好信用。因为个人信用制度根据成本———收益原则,使个人信用违约成本大大高于违约收益,所以在使用个人信用的过程中,任何理性行为人都会通过成本———收益的比较,在短期的违约收益和长期的个人信用损失之间做出明智选择,规范自身行为,向守约和长期化发展。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量———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提高守约意识,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21发展历程与效用。

西方现代个人信用制度虽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在美国,较为正规的个人信用市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最近几十年以来,美国无论在社会、人文、法规监管、经济和技术条件上均产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美国的个人信用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自80年代末,美国最主要的消费贷款承办者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发放进入低潮期。直到1993年初,个人信用增长才重新增速。但在90年代的整个个人信用中,银行的信用卡信贷仅在1994~1995年之中就增长了77%,其它消费信贷在1990~1995年之间则增长了19%。相比之下,银行的工商贷款同期仅上升6%。90年代美国银行信用卡贷款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主要原因于美国的消费者不仅将信用卡作为传统的贷款来源,而且更多地利用其便利的特点。换言之,美国消费者在购物时愈来愈倾向于以信用卡取代现金和支票。

日本虽然从很早就开办了个人信用业务,但是真正将个人信用业务规范化、制度化则始于60年代初。1962年,与某种特定商品相结合的合作式个人信用开始流行,主要有住宅、汽车、电器、乐器、家具等方面的个人信用以及用于旅游、结婚等方面的服务性信贷。另外还有一种叫非合作方式的个人信用,如教育信贷和没有指定资金用途的个人信用等。个人信用的债务担保一般是通过专门作债务担保的信用保证公司或其他的担保机构来进行。香港个人信用也始于60年代,1966年底个人信用仅为318亿港元,占香港本地使用贷款的比重仅为619%,至1978年,贷款总额已达88165亿港元,所占比重上升至1517%。1978~1998年,受经济和居民货币收入大幅增长、贷款结构的变化和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的影响,致使住宅按揭贷款需求增长较快,个人信用总额年平均递增达24%,其中住宅按揭贷款年平均递增2611%,信用卡贷款递增3617%,其他私人贷款递增919%。

个人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促进经济的增长。据估计,若不采取分期付款这一方式,西方国家汽车的销售量会减少1/3。个人信用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提高消

701

费者当前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一些使用周期长、价格昂贵的耐用消费品及住房等,很难获得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支持,而利用个人信用就可以大大提高这部分社会阶层的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当然个人信用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比如消费需求增长超过了生产扩张能力限度就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推进物价上涨。因此,对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同一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时期个人信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消费者个人来说,过度利用个人信用可能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陷入困境。

就美国的经济来看,个人信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消费者方面,由于大多数人得到个人信用,从而它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因为个人信用普遍,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物质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金融机构方面,它不但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种有利可图的资产来源,带来利差收入和非利差收入,还为金融机构打下零售顾客基础。这些作用不仅刺激了美国银行积极地寻求扩张个人信用业务,而且近些年来吸引了新的竞争者,诸如美国巨型企业(如AT&T)和投资银行(如美林证券公司)。

二、个人信用制度的国际经验

个人信用一直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不断扩大、金融产品日益创新的今天,个人信用依然是银行赚取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11成熟的制度体系。

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①。个人资信档案登记。金融机构在向消费者发放个人贷款之前,都需要向有关机构查询该贷款者的资信情况,而提供这类服务的机构往往是专业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构。它由两部分组成,取得与借款有关的信用资料,并在获得资信资料后应对其进行调查和核实;个人资信评估。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级模型、运作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资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客户的授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为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业务进行辅助决策,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消费信贷评估有两种方法,即判断分析法和信贷统计计评方法;个人信用风险预警。银行在发放个人信用贷款之后,预警机制的构件将成为控制风险的关键一步,如果预防风险得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后续的风险管理难度。风险预警措施具体为严格实行贷后风险监测,跟踪信贷资金流向;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各大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制订相关法规和契约,依法约束信用借款人的行为。二是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措施,其遵循的基本方针是“系统管理”。三是运用尖端技术防范风险,这一点在信用卡的防伪和冒用方面尤其突出;个人信用风险转嫁。具体措施是,利用抵押贷款担保、信贷保险和个人信用保险来转嫁部分风险。

①见陈波:“西方个人信用制度的启示与借鉴”,《投资研究》1999年第5期。

801

21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国家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登记的内容评分包括企业信贷信息登记和个人信贷信息登记,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该系统主要由政府出资,建立全国数据库的网络系统,信息主要是供银行内部使用,服务于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决策。二是由几个商业性个人信用机构组成信用局而形成的国家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如美国全国的企业、个人征信公司、追账公司等从盈利目的出发,形成目前全美信用管理协会等著名商业性征信公司为主体的美国信用管理体系。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这些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有偿服务,包括资信调查、资信评级、资信咨询、账款追收等等。三是以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国家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如日本,国内能提供个人资信情况的机构有3家,即银行系统的“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邮购系统的“CIC”以及消费金融系统的“全国信用信息联合会”。其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会员提供客户的借款情况、账户和信用卡的使用等情况,供会员银行共享。这是在严格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向会员提供客户资信的,而且只限于会员作审批个人信用方面的参考,若用于其他目的则一律不予提供。

31众多的业务机构参与者。

在美国,个人信用主要由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储蓄机构、信用社及其他机构来提供。自1946年起美国的商业银行就攫取了全美个人信用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截至1998年底,商业银行共持有39%的总消费信用贷款、35%的汽车贷款、38%的循环信用贷款及48%的其他个人信用,大约60%的房屋净值信用余额;到1998年底,财务公司持有的价值约1685亿美元的消费贷款,市场份额占1415%,在名次上仅次于商业银行;1980年后,随着法规监管的放松,储蓄机构迅速成为个人信用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其市场份额从1979年底的317%达到1987年的顶峰918%,但到1998年又跌落至4%。此外,美国的信用社、部分非金融企业,诸如零售商、加油站等也从事一部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在日本,从事个人信用业务的机构很多,除银行以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贷款或贷款中介业务的各类公司,主要有专门向工薪阶层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公司、票据贴现公司,还有当铺、信用卡公司、邮购公司和综合租赁等,其中专向工薪阶层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公司在此间迅猛发展,越来越引人瞩目。据官方统计,1997年末,通过金融公司发放的个人信用余额达6兆5179亿日元,为10年前的3倍。

41种类多样的业务品种。

英国银行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多年,业务品种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个人信用形式主要有房屋抵押贷款、个人贷款、信用卡和支付卡和透支等种类,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美国,个人信用包括:①消费分期贷款;②一次付清性贷款;③信用卡;④个人抵押的信用额度;⑤用于购买汽车、游艇、飞机、娱乐器材的贷款;⑥用于暑假、家庭住宅修缮的贷款;⑦用于其他服务和消费耐用品的贷款;⑧二次房屋抵押、住房证券贷款;⑨学生贷款。香港个人信用主要有住宅按揭贷款、信用卡贷款和其他私人信贷,包括教育贷款、税务贷款等。日本的个人信用业务中,占比例最大的是住房贷款,约占个人信用业务

901

的90%,另外还有信用卡和浮动利率贷款。

51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

从国外情况看,个人信用管理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法律支持,在这方面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如英国订立了个人信用业务的法律准则,《1974年个人信用法》规定了英国个人信用业务在牌照、广告和推销、订立合法协议方面的法律准则。牌照。所有从事个人信用业务的机构需获得“公平交易办公室”总裁颁发的从业执照,约束了提供信用、贷款、商品出租信贷及其辅助业务等极其广泛的贷款业务;广告和推销。银行禁止推销下列两种业务:金融超过215万英镑的借贷和某些经纪人协定、债务调整及债务咨询;订立合法个人信用协议。内容是指个人为借债人、信贷额不超过215万英镑的信贷协议,协议必须包括信贷额、信贷额度、利息率和偿还条款,如果上述任何一项未写入协议,则协议不是完全可执行协议。美国也相继颁布了系列法律、法规,如1968年颁布的《个人

《公平信贷报告法》、《信用平等机会法令》,70年代颁布的《诚实借贷法》、

信用保护法》、

《破产法》,1980年

《公正贷款对账法》、

《社会再投资法》、

《信用卡发行法》、

《诚实贷款法》、

出台的《个人信用限制计划》等。这些法规不仅对贷款者确定了信息公开披露方面的条件,而且允许贷款机构开发新的个人信用产品,在更长的时期提供更大规模的贷款。

三、中国个人信用制度发展评介

11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轴心运转的,金融活动实质就是信用运动。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信用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很便捷地得到消费信用的支持,而信用劣迹者会使信用的提供者敬而远之。同时,严格的法制制度和社会准则,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规模,都对每个人形成种种外部约束力,使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终身受害,使违约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其收益。当这种个人信用成为全社会恪守的信用准则时就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秩序,从而减少信用中的道德风险。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制度,信用是交换的基础,因此发达的信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要以发达的信用和完善的信用制度为基础。但是,除了企业间、法人机构间的各种合约及各种信用往来以外,发达信用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极致”到个人。没有个人的信用制度,没有对个人提供信用支持的机会和规则,绝大多数消费者就永远是无力的需求者。同样,政府的福利政策、政府对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和秩序的维护、个人所得税征收、经营性收入征税,以及整个社会的安稳运行,都需要以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经济活动会在多个层面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这些都需要有强有力的个人信用制度的支持。因此,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信用消费以扩大内需,为此政府连续出台了降息、开征利息税等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措施,各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个人信用业务实施细则,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的个人信用是在没有个人信用基础的情况下推行的。如果011

建立了个人信用制度,银行、商业企业、政府部门各项鼓励消费的政策就会在个人信用良好的居民中加以落实,从而达到拉动需求、启动消费市场的目的。并且,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个人信用问题更加迫切地推到了前台: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住房制度改革和住宅商品化的需要,是培育以个人需求为主体的住宅市场的需要,更是强化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个人资产业务和个人中间业务的开展,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个人有形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个人入股、自然人担保、个人参与股份制企业的资产重组等活动,提高居民的投资收益。另外,通过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加之已推行的储蓄存款实名制和建立个人账户体系,能够有效减少公款私存,为税收部门依法征税和司法部门公正办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达到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目的。

21建立个人信用制度面临的问题。

2000年7月份,上海市率先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其后,大连市、广州市于10月下旬也宣布在本地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这标志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开始由试点步入推广阶段。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意义虽然十分重大,但是在现阶段实施起来依然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到目前为止,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相应的主客观条件较欠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缺乏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相关资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信用活动主要表现为一种借贷资金的价值运动形态,即借贷关系及其衍生出的各种复杂形式,因此得到或提供信用必须满足三个基本的条件:借款人的品质、偿还能力和担保品。与此相应,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由自然人的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账户和收入来源及个人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资产所组成。但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居民能够提供的信用文件为,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前两项都不具备经济担保性质,只有第三项与经济有关,而它只能提供个人的存款余额,这些数字既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能提供个人以往的信用记录,更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另外,有关个人的社会信息资源分散在公安、街道、单位、银行等各部门,没有个人或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对个人的现金收入、支出及债权债务的分布等无系统的报表,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和材料,使对个人信用评估无从下手。

(2)缺乏明确的个人信用记录和专业评估机构。个人信用一般是通过记录建立起来的,没有记录就无法判别信用的好坏,而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民个人信用记录普遍缺乏。目前尚无专门的公司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收集查询,各家金融机构、商业企业及公用事业单位对居民个人有关信用记录的记载根本就没有,即使是发生信贷关系较多的各家商业银行也没有对个人信用进行规范系统的记载,且各家银行的记录互相独立,缺少有效沟通,缺乏对居民个人信用完整的判断。没有信用记录的保护,没有同业信用记录的联手,银行就无法避免信贷风险。

(3)缺乏成熟的市场环境。首先,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包含从分配住房到各种实物分配等许多非货币的成份,此外还有许多灰色收入甚至黑色收入,使个人

111

财富无法做到真实透明。其次,缺乏必要的信贷担保制度。我国目前已有的担保法规尚缺针对个人信用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申请个人信用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担保形式。此外,由于房地产二级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抵押的住房产权难以变现,不能为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再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差别也很大,不利于制定统一的信用标准。

(4)缺乏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保障。如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产申报制度等尚未出台。由于未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及家庭的收入状况不透明,不但隐藏着严重的法律与道德风险,同时也使个人资信评估难以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推广。

四、构建中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诚然,我国居民个人的信用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但在金融业中一系列旨在推动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举措正在悄然进行,表明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也符合时代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借鉴国外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

11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

个人信用实码制实际上就是将可证明、解释和验查的个人信用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筹码上,个人所有必要的资料都可存储在该编码下。在个人需要向相关者提供自己信用情况时,只要出示个人的信用实码,对方就可以查询到所需的资料,以衡量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减少信用风险。个人信用实码可以在目前身份证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因此一方面需要将个人信用实码与个人信用信息连接起来,形成个人信息库,以个人信用实码作为“入库”的钥匙;另一方面,则要在编码技术上提高保密性和安全性,如可考虑设立三个编码区,即系统随机编码、个人出生日期和个人保密号。个人信用实码制的实现和运行,必须获得计算机全国联网技术的支持,从而使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可以跨地区实现,同时提高查询效率与降低查询成本。

21建立个人账户体系

个人账户就是居民个人在银行开立的以储蓄实名制为基础的综合性信用账户。应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先进的综合网络等信息传导手段,将个人的一切资金往来置于这一基本账户之下,统一管理个人的资产、负债等业务,为个人提供所需的一切金融服务。在具体的操作上,以个人基本账户为核算基点,分类连续记录个人客户的金融业务活动。银行通过建立个人基本账户系统,最终实现为客户服务的多项功能,也为推行个人信用制度奠定基础。现实中,应在现已部分实行的个人工资账号的基础上将个人的现金收入来源逐步归结到个人银行账户系统中,通过严格的财务制度,把现金的支取改为以个人银行账户为基础、统一由指定银行支取的方式。这一措施的实施可为住宅金融的发展提供一种稳定和规范的信用制度基础,同时对实现个人所得税等个人税种的征缴,以及开发和利用各种消费信用工具以促进消费的增长,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11

31建立个人信用管理机构

尽快建立一个设置科学、机制灵活、管理方便的个人信用管理机构,是建设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前提。可考虑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和规划下,充分联合国务院有关部委,在银行业内部建立一个专司其职、依靠国家主要金融机构参加的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只负责宏观管理、政策制订和实施监督。这个机构全面负责全国的个人征信管理,并集业务、技术管理与一体,具体实施征信、信息加工、提供征信产品、维护和完善系统等工作。由于该机构介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又有与其紧密的联系,实施管理有相当的权威性,具体操作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保持系统的有效运行,实现服务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目标,并逐步向社会提供征信产品。同时通过对会员银行缴纳的会费、向非会员收取有偿信息咨询服务费以及国家财政的部分拨款来保证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可以保证系统进行自我更新和发展。另外,该机构以在银行业内部通过协商形成的行业自律条规进行管理和约束,还可以较好地解决一些法律障碍问题。

41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个人资信进行科学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仅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金融、家庭理财等业务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补充。个人信用评估就是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级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授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配合个人信用制度的实施,应尽快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台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由于我国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别很大,在制定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时,还应适当考虑地区差异,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基本指标值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的地区,给以一定的上下浮动幅度。

个人信用评估可由两个体系组成,即价值体系和信誉体系。价值体系建立在个人资产的原值、净值、收藏价值、市场价值、获利能力、发展潜力等基础之上,采用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等对其进行量化;对个人的无形资产,还要根据专利、商标、著作版权等的分类,以及对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在投资中的使用方式,采取超额收益法、提成收益、成本及成本加成法进行评估;对商标、版权的评估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信誉体系包括个人基本素质、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商业信誉、金融信誉、社会保障、司法信誉等,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建立计算机评分模型,进行评级。

51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必须有健全的个人信用组织机构作为组织保障。要依据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培育我国的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中介机构,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在此基础上,由个人信用评估公司建立起统一的个人信用记录的档案,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个人社会信息资源(如司法、纳税状况,金融资产等)在统一的原则下集中到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以对个人信用做出整体评价,做好资源共享。现阶段则应尽快设立区域内统一的个人信用记录档案管理机构,为此,必须运用计算机技术,以保证信用记录的动态贮存,同时要注意保养技术运用,防止数据的泄露、篡改和丢失。这一机构的建立可以直接为银行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减轻资信审查工作,保证个人贷款发放的效

311

率和质量。同时该机构作为外部约束力量可激发社会成员的守信自律,通过外在的组织或制度设定,引导人们内在的心态变革和素质提高,逐步确立新的伦理道德规范、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最终使社会秩序得以自动稳定和维护。

61创建必备的外部环境

①大力普及电子化支付手段,推行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上的现金流通,就需要大力推行银行卡、电子钱包、个人支票、网上支付等先进的支付手段,完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普及,最大限度地提高支付方式的现代化。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全面推进金融电子化步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以构筑个人信用制度的物质基础。②建立健全个人有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如房地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包括债券、股票、实物资产的长期投资,以及汽车、高档耐用消费品等,按照有关资产评估的原则、原理、办法进行科学评估,从中把个人资信评估推向更高的层次。③建立个人财务会计体系。从长远来讲,必须要建立个人财务申报制,并实行三化,即个人会计档案社会化、个人会计薄记代理代和个人收支状况公共化。④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无偿还可能的形势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是对社会经济的有效调整,也是重建个人信用的重要方法和对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个人破产制度需要限定破产人在豁免债务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个人破产之后不得进行高消费,并在进行个人信用时给予更严厉的条件。⑤建立对违背个人信用制度者的制裁措施。首先进行金融制裁,银行不再继续贷款;其次结合社会信用制裁,降低个人信用等级;再次应采取舆论制裁,使其难以立足;最后对情节严重者动用法律制裁,维护社会信用。

71落实相关的配套措施

个人信用制度的良好运行也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抵押贷款担保制度、保险制度等相关制度,这一点已在西方信用制度的演进过程中得到证明。当前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个人还款能力的风险系数。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基金的统一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形成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社会保障基金的行政管理和基金经营要明确分工,并建议由社会公众代表和政府部门聘请的专家成立社会监督组织,监督基金收支、运营、管理。基金经办机构在保证正常支付和安全性、流动性前提下,可依法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购买国家债券和证券基金组合投资,以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8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411

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Joseph F.S inkey,Jr:《C 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Service Industry》,Third Edition,Macmil2

lan Publishing C om pany,1989.

[2] Joseph F.Apadoford:《Credit Quality:CE Os Set the T one》,Magazine of Bank Administration,June19881

[3] D?B?格拉思、A?H?斯宾赛尔、W?布隆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4] D?马克维滋:《商业银行高效资产负债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

[5] 陈波:“西方个人信用制度的启示与借鉴”,《投资研究》1999年第5期。

[6] 徐世杨:“对建立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几点思考”,《金融与经济》1999年第5期。

[7] 李守军:“关于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探讨”,《中国金融》1999年第9期。

[8] 贾广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时候了”,《中国房地产金融》1999年第11期。

[9] 杨磊等:“个人信用:通向消费信贷的桥”,《现代商业银行》2000年第4期。

[10] 石晶:“在我国建立个人信用制度问题初探”,《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

[11] 梁明高:“个人征信制度正在推向前台”,《经济日报》2000年11月14日,第11版。

Abstract:Pers onal credit system has over one hundred2year′s history and now has bee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market economy.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sum up rich experience in this filed.China is striding forward in the market economy,therefore,it is urgent im portant for China to establish the pers onal credit system meeting with Chinese2character.In the paper,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China facing the problems should build up the pers onal credit system based on its own reality and als o with the reference of other countries′success ful experiences.

K ey w ords:pers onal credit system,pers onal credit,market economy

(责任编辑:毕志勇) (校对:BZ)

511

试论建立国家信用制度_宪法论文.doc

试论建立国家信用制度_宪法论文程旭光 当前,我国在加大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政府也加强大了整顿经济秩序、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净化了经济建设的环境。但是,在经济领域,涉嫌经济犯罪问题还相当严重,不讲信用导致经济纠纷、经济案件发生的现象比比皆是、枚不胜举。笔者就建立国家信用制度问题作一些探讨,为今后建立这种制度提供一些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切经济活动中,人们最痛恨的就是欺诈行为,轻者违法、重者犯罪。笔者前年主办了一个经济合同诈骗案件,罪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浙江省多个县市注册了五家私营独资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以合同的形式多进货少付款,合同诈骗成功了之后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受害单位和个人不少,涉案金额巨大。去年下半年,笔者又经办了一起徇私枉法,造成国有公司严重亏损,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的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涉及到一个个体户〈另案处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在浙江杭州、丽水、云和等市县,注册了四家私营独资公司和私营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亏损的私营独资公司作控股的法人股,重新向外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私营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如此反复不断,一个国有公司为其经营担保数千万元,最后导致国有公司严重亏损。类似案件多的无法列举,为什么犯罪分之能屡屡得手?

究其原因:就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没有一种评判标准,没有建立一种国家信用制度。 一切经济活动,就信用而言,需要一种制度,也是一种行为规则。 这种信用制度,就是国家对所有从事、参与经济活动的法人、所有年满18周岁的具有完全刑事、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公民〉建立信用等级的一种制度。作为公民来说,只要参与经济活动,就有出示信用等级证件、提供信用保证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种评判标准,就是国家信用制度。是评判、衡量所有从事、参与经济活动的法人、自然人〈公民〉信用程度的一种尺度。使那些在经济活动中不讲信用的法人、自然人〈公民〉就没有立足的余地和生存的空间。 二、国家建立信用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所谓“国家信用制度”是指国家对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法人或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完全刑事、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公民〉进行信用等级鉴定,出具信用证明,规范使用方法的一种制度。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建立国家信用制度的基本条件,建立这种制度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建立国家信用制度的基本条件: 〈一〉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政权的高度集中和最广泛的影响力,建立国家信用制度,可以在全国施行

美国信用体系的几个特点

与传统信用文化所理解的信用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两个经济主体或多个经济主体之间,为了某种交易和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履约能力。对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作为信用交易保证的信用调查评级、信用支付工具和信用管理技术,是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用产品已经成了在市场上可以生产加工、销售的商品,其商品的销售量越大,信用交易的规模就越大。美国的信用体系,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和信用产品的基本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重视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为建立信用体系提供了丰厚的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公开,又称行政公开,其主要含义是,政府有义务公开政府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信息,或者说公民个人或团体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文件、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美国建立了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最重要的法律是 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2年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1976年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上述三个法律改变了过去行政机关对政府文件的态度,是美国政治、法律领域一次革命性变革。其核心思想是,原则上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公开即保密是例外;政府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一切人获得信息的权利是平等的;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提供拒绝的理由;政府机关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法律规定公众可以利用三种方法了解和获得政府信息:一是必须在联邦登记(一种政府公报)公布的文件,主要包括机关组织、机关职能和工作方法、程序方面的制度,对公众权利和利益有影响的政策和规则;二是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文件,这些文件也是用来指导行政机关行动的,实际效果相当法律法规,行政机关不能实施秘密的法律;三是依请求而公开的文件,一切没有免除公开的政府文件都可以依请求公开。法律还要求美国行政机关的会议必须向公众公开,允许公众观察,每次举行会议时,会议机关应在一星期前发出举行会议的通告;举行不公开的会议,要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在信息公开的同时,美国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出发,对信息保密也相当重视。法律同时规定免除公开的信息有九个方面:(1)国防和外交领域的信息,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根据总统行政命令规定的标准,特别授权予以保密的文件,二是根据总统行政命令已经被定密的文件;(2)纯属行政机关内部人事规则和惯例的文件;(3)其他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免除公开的文件,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适用这类免除公开的规定,一是法律规定文件对公众保密的方式非常严格,没有授予行政机关任何自由裁量权,二是对应予以保密的文件规定了特别的标准,或列举了应予以保密的特定种类;(4)贸易秘密、从个人以及特权机构或保密机构获得的商业或金融信息;(5)行政机关内部或行政机关之间的备忘录或往来函件;(6)公开后可能明显地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人事的、医疗的以及类似的档案;(7)执行法律的记录和信息,在妨碍执法程序、剥夺公正审判或公平裁决的权利、不正当地侵犯个人的隐私权、泄露秘密的信息来源和秘密的信息等六种情况下可以免予公开;(8)关于金融机构的信息,主要指联邦储备系统、联邦国内贷款委员会、联邦储蓄保险机构在金融活动中收集的大量非常敏感的信息;(9)关于油井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另外,对举行免除公开的行政会议,法律也作了相应规定。为了保证信息公开,美国实行了定密官制度和定密制度。1996财政年度综合定密数为 5789625项,在所有政府秘密中,中央情报局占52%,国防部占44%,国务院占2%,司法部占1%,其他政府部门占1%。大量公开的政务信息,为信用服务公司收集与信用有关的政务信息提供了重要来源。二、重视对信用产品特别是评级结果的运用,为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美国政府注意为信用产品的应用创造市场需求。特别是金融监管机构和州政府,越来越多地利用评级结果,作为确保银行、保险公司及养老基金,能使其所持固定收入或证券组合维持在足够信用水平上的一种保障。美国政府利用多种手段引导更多的交易者参加信用评级或利用评级结果。 1.在法律中对此作出明文规定。(1)对已评级的证券,可以通过提供简略形式并注明参考出处使得信息披露的负担最小化;(2)注册时,可以在不必得到nrsro(全国承认的评级组织)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将nrsro的评级放入注册材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征信与数据库管理期末论文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征信通常是指以了解企业资信和消费者个人信用为目的的调查,包括一些对交易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核实和依法传播的操作全过程。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得以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征信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目前业务活跃的征信机构已达300多家,征信市场已初具规模,征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由于征信立法滞后,监管缺位,市场秩序混乱,征信服务不规范,我国征信业依然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性征信机构。我国亟需借鉴国外经验,使我国征信业规范发展。 一、征信体系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就征信制度而言,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和会员制模式 (一)、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以美国、英国、加拿大及北欧部分国家为代表。在该体系模式下,征信机构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政府只负责对征信业进行必要、有限的监管。 (二)、政府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兼有私营征信机构的社会征信体系,该体系以德国和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为代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公共征信机构,具有基础性地位,但并不排斥民营征信机构的发展。 (三)、会员制模式 日本采用的是以行业协会为主建立信用信息中心的会员制模式,为协会会员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息互换平台,通过内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的。征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依靠法律和行规运作,只有会员才能享受到信息机构提供的信息。

个人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XXX支行信用贷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满足优质客户的贷款融资需求,挖掘信贷市场潜力,提高我行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行相关信贷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信用贷款是指本行向资信良好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个人经营用途的,无需提供担保的人民币贷款。 第三条信用贷开办原则是“定向发放、择优准入、差别授信、总额控制、动态管理”。 定向发放指定向经营正常、资信良好的个体商户、正式在编在岗的公职人员(不含临时工、合同工、内退人员、劳动代理人员等)发放。 择优准入指优先选择资信状况良好,收入较高且稳定,还款能力强的商户和公职人员发放。 差别授信指根据商户和公职人员信用状况、职级、收入水平、还款能力等额度测算,进行差别化设定授信额度。

总额控制指根据个体商户和公职人员贷款总额不得超过我行最高制定额度,不得化整为零。 动态管理指强化贷后管理,结合客户经营、资信状况等变化,及时调整授信额度,严格控制风险。 第四条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个人信用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 第五条信用贷款坚持高效、灵活、限时办结原则。 第六条信用贷款严格执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第七条信用贷款办理应遵循“一次建档、自助办理、自动审核、综合授信、随用随贷”的原则。 一次建档: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将客户信息导入为客户建立信息档案; 自助办理:客户通过微信、客服电话等渠道申请贷款; 自动审核:系统根据行内数据、客户经理调查数据、征信信息等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准入筛选; 综合授信:系统根据客户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信息,自动测算客户综合授信额度; 随用随贷:在综合授信额度内客户可根据自身资金需求随时用款、还款。

中国个人信用制度研究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问题研究 邱伟 1.3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意义 1.3.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轴心运转的,金融活动的实质就是信用运动。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信用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很便捷的得到消费信用的支持,而信用劣迹者会使信用的提供者敬而远之。同时,严格的法制制度和社会准则,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规范,都对每个人形成种种外部约束力,使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终身受害,使违约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其收益。当这种个人信用成为全社会恪守的信用准则时就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秩序,从而减少信用中的道德风险。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制度,信用是交换的基础,因此发达的信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要以发达的信用和完善的信用制度为基础。但是,除了企业问、法人机构间的各种合约及各种信用往来以外,发达信用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极致”到个人。没有个人的信用制 五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问题研究 度,没有对个人提供信用支持的机会和规则,绝大多数消费者就永远是无力的需求者。同样,政府的福利政策、政府对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和秩序的维护、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经营性收入征税,以及整个社会的安稳运行,都需要以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经济活动会在多个层面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个人信用制度的支持。因此,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3.2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信用消费以扩大内需。信用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之一。信用消费作为信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营者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西方国家每年汽车销售若不采取信用消费的方式,销量要减少三分之一。我国消费信用起步较晚,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还不发达,规模偏小,去年我国消费信贷仅为710亿元,占GNP比例不到1%,而美国同比为55%,我国香港为23%,韩国为11%。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以每年7.5%的速度增长,个人拥有的金融资产达到8万亿元,居民个人拥有巨大的潜在购买力和较充分的偿债能力,因此,发展个人信贷消费成为国家激活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政府连续出台了降息、开征利息税等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措施,各家商业银行也推出了个人信用业务实施细则,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的个人信用是在没有个人信用基础的情况下推行的。要激活个人消费信用,迫切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商业企业、政府部门各项鼓励消费的政策就会在个人信用良好的居民中加以落实,从而达到拉动需求、启动消费市场的目的。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个人信用问题更加迫切推倒了前台: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住房制度改革和住宅商品化的需要,是培育以个人需求为主体的住宅市场的需要,更是强化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个人资产业务和个人中间业务的开展,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个人有形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个人入股、自然人担保、个人参与股份制企业的资产重组等活动,提高居民的投资收益。21世纪是信用经济,也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勃兴与发展一定要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一种新型的充满活力的商业模式渗透到国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另外,通过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加之已推行的储蓄存款实名

2018年度继续教育提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试题和答案解析

考试计时 2018/6/29 下午1:15:22 考试时长: 90分钟 已用时间: 00:12:08 剩余时间: 01:17:51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线考试 时间限制:90分钟

离考试结束还剩1小时17分51秒(到时间后将自动交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 )是爱情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A 各自独立 B 相互猜疑 C 相互信任 D 以金钱为唯一目的 2.目前作出环境信用评价的主体是? A、政府 B、环保部门

C、第三方检测机构 D、公众监督部门 3.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的。 A、国家富强 B、社会和谐 C、人民 D、经济发展 4.《公平信用报告法》主要规定了消费者信用报告通常情况下不得包含的容,此类容主要是超过一定期限的公共记录中的()。(答案不确定) A正面信息 B负面信息 C公共信息 D私人信息

5.( )的造假、欺诈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A 教育行业 B 财经行业 C 科技行业 D 医疗行业 6.()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工作信息 B.家庭信息 C.财产 D.可识别身份 7.( ) 是指医生违背医学规和理论准则,脱离病人的实际病情需求,实施不恰当、不规、超常规的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 A.过度医疗

B.态度冷漠 C.收取红包 D.数据失真 8.“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个论述是在()中提出来的。 A、《“十二五”规划纲要》 B、《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C、《十八大报告》 D、《征信业管理条例》 9.抓好了( ) ,就能推动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带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A 诚信建设 B 经济建设 C 思想政治建设 D 社会建设

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

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 篇一: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 一、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1、商业信用:a、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交易紧密结合在一起;b、商业信用过程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工商企业;c、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d、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分散性和自发性。2、银行信用:a、银行信用中提供的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的资本b、银行信用反映着以银行为一方,以其他经济主题为另一方的信用关系c、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同d、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3、国家信用:a、安全性高,风险小b、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c、用途具有专一性。4、消费信用:a、非生产性b、期限较长c、风险比较大。5、国际信用:a、规模大 b、风险大且具有双向性c复杂性d方向上不对称 二、为什么把股票集资看作一种信用关系?首先,股份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形式上分离。股东即所有者一般不直接经营,而是邀请经理经营,经理虽有支配实际资本的权利,但没有所有权。其次,股份公司筹集资金后,投资者不必

具体过问生产经营的过程,而只获得股息和分红收入,这一点类似于存款者的存款取息。再次,投资者如需要现金,可以随时出售股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最后,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三、利率的分类1、按市场 规律划分,2、按能否调整划分3、按期限划分4、按市场范围划分5、按实际经济的影响划分(名义&实际)6、按利率的执行情况(一般&优惠)7、按融资主体(再贴现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五、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率2、经济运行 周期3、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4、物价水平5、央行的货币政 策6、银行的成本和贷款对象7历史利率水平8国际利率水平 六、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对宏观经济的调节:1)聚集社会闲置资金2)调节经济结构3)调节信贷和投资规模4)调节货币流通5)影响企业的生产、投资规模6)调节国际收支平衡2、对微观经济的调节:1)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2)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八、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及含义:概念:指示剂货币供给和真实货币需求基本一致,表现为物价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三层理解: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和真实需求基本相等2均衡包括供求总量的相等和供求结构的一致,各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摘要:个人信用具有担保、理财、放大个人投资和消费的作用。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从明确政府职能、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入手,加快我国信用制度设。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征信;失信惩罚机制;联合征信数据库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从2007年7月1日全国首个关于个人信用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个人征信管理试行办法(颁布开始实施,为有效地防范和规避信用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的信用观念以及信用关系的发展还基本上停留于社会道德的范畴,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信用制度发育程度低,信用缺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企业信用的缺失!非法传销的泛滥都是因为个人信用状况的恶化,同时也导致了个人消费信贷!助学贷款!银行卡的发放等个人金融业务难以展开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不仅可以规范金融秩序,而且能够更好地激活个人消费信用!拉动我国消费市场,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虽然起步晚,但短短几年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中介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等建议。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了“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人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等个人收入管理制度、2000年4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该制度的推行成为建立我国个人基本账户和个人信用资料库的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于2()00年2月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这是国内 第一部联合征信的政策性管理办法,为联合征信 拟定了初步的法律框架。这一系列文件规定的 颁布对促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2、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我国已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华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等。200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并正式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首批110万上海市民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已进入服务系统的数据库。所谓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是指由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将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和信誉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系统了解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同年10月,大连、广州等市也相继建立了当地的个人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这些资信公司通过有偿采集个人资信信息、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自收自支模式的运作,基本形成了联合征信的框架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目前实现了银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诚信建设》试题及答案-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1)

1.建立并完善诚信评价机制是开展诚信评价的有力保障,确保诚信评价的()、客观、公平、公正,最终起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A.全面 B.全速 C.有效 D.专业 答案:A 2.诚信观是人们对于诚信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综合因素的认知总和,属于()范畴。 A.思想意识 B.情感态度 C.价值观 D.人生观 答案:A 3.打击学术造假,需()保证。 A.机制 B.法律 C.道德 D.诚信 答案:A 4.()败坏,将引发社会的混乱,从而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 A.作风 B.道德 C.社会风气 D.诚信 答案:C 5.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A.腐败 B.失衡 C.不公正 D.社会不满 答案:A 6.在我国诚信建设过程中最能体现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 B.坚持制度保障、规范约束

C.社会平等原则 D.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答案:D 7.()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A.诚信 B.爱国 C.守法 D.知识 答案:A 8.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A.法制 B.诚信 C.道德 D.文明 答案:A 9.近年来,为了顺利的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在企业诚信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经济诚信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 A.市场诚信建设 B.社会诚信建设 C.经济诚信建设 D.企业诚信建设 答案:C 10.坚持廉洁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加强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建设。 A.政策 B.法律 C.制度 D.条例 答案:C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国家,必须充分发挥()的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逐步建立起“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诚信激励约束机制。 A.社会诚信 B.商务诚信 C.政务诚信

个人信用制度_借鉴与完善_艾洪德

收稿日期:2001-01-10 作者简介:艾洪德(1955-),男,内蒙古赤峰市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货币银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蔡志刚(1973-),男,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东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99级博士研究生。 3本文是财政部“九五”规划课题《个人信用制度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课题组组长为艾洪德教授,项目编号是财人字199971。 2001年第3期 (总249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 o.3,2001G eneral N o.249 个人信用制度:借鉴与完善 3 艾洪德 蔡志刚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 116025) 摘 要: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发达 国家在其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迈向市场经济的中国急需建立起符合中国特点 的个人信用制度,面对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应结合现实,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筑起中 国的个人信用制度。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1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1)03-0106-10 一、信用经济、个人信用与个人信用制度 11理论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风险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信用经济。早在100年多年前,德国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诺?喜尔布兰德(Bruno Hildbrand )首次提出“信用经济”概念。其后,大经济学家魏克塞尔将这一概念加以拓展,推广出“纯现金经济”、“简单的信用经济”、“有组织的信用经济”和“纯信用经济”等概念。20世纪8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又在魏克塞尔“纯信用经济”的基础上发展了两种具体模式。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必需承认它有超越国界的技术性格……可归纳于三点:资金广泛的流通、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用……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 信用经济是货币经济的一种高级形式,由此形成的信用经济关系涵盖政府、企业、银6 01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逐渐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资信评估工作也已开始逐步显现一定成效,但离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还很远,个人信用制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0.引言 “信用”在拉丁文中翻译为“Credio”,也就是说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相互的信任和信誉。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经济学领域,信用是经济主体之间在主观上建立诚实守信的心理承诺和客观上约期实践相统一的意志和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交易规则。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个人信用是个人经营活动中与外界发生的一种经济关系,它包括履约承诺和履约能力。履约承诺是主观愿望。它和个人的道德取向有直接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用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 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逐渐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资信评估工作也已开始逐步显现一定成效,但离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还很远,个人信用制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1.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全社会并没有普及信用意识,失信行为十分普遍 目前牵涉到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现象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恶意购房贷款、助学贷款违约不还、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机恶意欠费等,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经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求职者中,有45%的个人简历存在实际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甚至学历造假。我国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规定很少,各行业内的行业惩戒机制也不完备,导致了背信者无法可管、无法能管、任意背信、不计后果的混乱局面。 1.2缺乏专门系统规范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 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国信用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信用管理师师资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部分省市出台的地方法规,但我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调整个人信用制度的专门法律。我国目前仍不存在个人破产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也尚未建立,也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教育考试)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属于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哪个重点领域()。 A、政务诚信 B、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2.企业之所以不注重“信用”,与违规成本过低密切相关。这说明专业技术人员社会诚信缺失的( )。 A 、传统习惯的影响 B 、趋利思想的影响 C 、诚信保障机制不健全 D 、封建思想的影响 3.()是人内在的德性。 A、“伪” B、“诚” C、“信” D、“德” 4.目前作出环境信用评价的主体是? A、政府 B、环保部门 C、第三方检测机构 D、公众监督部门 5.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熟人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人们往往只在自己所熟悉的小社会圈子里靠血缘信,这说明( )。

A.中国古代诚信范围具有相对封闭性 B.中国古代诚信建设过多地依奈构筑道德层面的诚信 C.中国古代诚信趋向重义轻利性 D.中国古代诚信关系具有单向性 6.( )的造假、欺诈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A 教育行业 B 财经行业 C 科技行业 D 医疗行业 7.()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工作信息 B.家庭信息 C.财产 D.可识别身份 8.我国()中的第13条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职务相关的信息,不作为个 A、《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B、《个人信息保护法》 C、《个人信息保护法案》 D、《征信业管理条例》 9.十项惩戒性措施是针对哪类企业执行的()。 A、环保诚信企业 B、环保良好企业 C、环保警示企业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企业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式。文章在深刻分析企业信用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概念;思路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主要经营方式。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交易的80%以上。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显然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成为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根本保障。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相关概念 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利用的资源,可以进行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信用交易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有效地控制风险和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处理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信用管理的意义包括:短期意义:随时监控客户应收账款的回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长期意义:信用管理规范的企业不仅自身信用良好,而且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对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反之则进行现款交易或给予较小的信用额度和较短的信用期,通过优胜劣汰,最终企业会拥有一个稳定守信的客户群,自身形象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信用是融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我国企业的整体信用管理还是处于较低层次,很难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 (一)企业信用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不规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由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领域内还存在着“法律真空”现象。企业信用管理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尚未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规范的企业信用结算制度政策法规体系,只有部分条款散见于《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一些地方政策法规中,其权威性、规范性和指导性都不强,无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用行为进行全面规范管理。 (二)企业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

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制度。 编辑本段个人信用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郭冬乐指出,个人信用制度要发挥作用得有两个支点:完善的个人信用调查机制和规范的个人资信评估机制。个人信用调查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个人资信档案的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提交的贷款申请表,包括贷款历史、居住状况、收入情况、婚姻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是信用管理的专门机构提供的与借款人信用有关的资料,包括未偿还债务记录、信用卡透支状况、在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记录等。其中居民应用量最大的信用卡资料是极为重要和全面的。而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评估是个人资信档案的应用和深化,也是消费者获得银行贷款的必经步骤。在国外,银行一般采取主观判断法和信用评分的数量分析法。数量分析法是在一个信用评分的模式上对贷款申请划分等级进行评分。在实际操作中,主观判断法和数量分析法通常相互结合运用,互为补充。其中数量分析法中最重要的是对“支付能力”的评定。“支付能力”指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主要是指稳定的足够的收入来源,包括专职工作收入、兼职工作收入、投资收入等,这是个人信用评定的基础;二是现金流量,即支出与收入的比率,个人支出包括其它未付账款的月平均额、房租、赡养费、抚养费等,这些月支出的总和与月收入的总和比率在40%以下,则认为借款者有足够的能力偿还贷款。 编辑本段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原因 现代文明社会,凡是有行为能力的正常人的社会行为,都有一种约定。这种约定的履行,对行为人而言就是信用。是否履约和怎样履约,则反映信用度的高低。以此衡量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就构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就个人信用而言,在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号将人们的所有经济活动记录在案,并以此作为个人经济活动的基础,信用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在这些国家,个人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左右,其回报远高于法人信贷,回收周期亦大为缩短,风险较小。越是优质银行,这一比例越发水涨船高,如美国花旗银行的个人业务已在总业务中占到60%。在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信用环境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美、日等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达65%。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如美国目前在全部家庭中持有金融债务的高达70%以上;法国至少40%的家庭负债消费,有1/4的家庭靠银行贷款买房子。在我国,据测算如果消费信贷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重提升到5%~8%,即可增加约2000亿元的消费信贷,就可以带动全国GDP增长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新形势对发展消费信贷十分有利。但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刚刚起步,为此,金融机构在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方面不得不采取严格的审查来保证贷款安全,而长

中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

中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 13级营销一班李思妍23号中心概况: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事业法人单位,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的规章,统一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又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发展: 人民银行于1997年立项建设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2004年2月,人民银行又启动了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同年4月成立银行信贷征信服务中心。2006年1月,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并正式运行。同年7月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成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此期间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一直作为人民银行的金融信息化项目管理,与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合署办公。 2006年11月,经中编办批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正式注册为事业法人单位,注册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2007年4月17日,人民银行党委决定征信中心与征信管理局分设。同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机关,10月8日,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上线运行。 2008年5月9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上海举行揭牌仪式,开始北京和上海两地办公。2009年7月20日,融资租赁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2010年2月22日,人民银行党委宣布成立征信中心党委,并任命王晓明同志为征信中心党委书记。2010年6月26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成功切换至上海运行,并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展望: 在不久的将来,当个人信用体系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除通过银行系统跟踪个人的信用记录外,其他各个相关的部门,如税务、工商管理、公安等系统也都将提供个人信用系统相关的及时资料,每个人只要一张卡,轻轻一刷就能准确的获知此人的资信记录,并且这一记录由于计算机联网,将伴随每个人的终身。

【诚信体系】多选题

【诚信体系】多选题 现代诚信观的特点有( )。 A 、开放性 B 、多元性 C 、义利相兼 D 、情理并重 参考答案: ABCD 社会主义诚信道德观教育要促进社会形成唾弃见利忘义 , 损人利己的行为 , 要倡导( ) , 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A 、诚信做人 B 、诚信处事 C 、诚信经商 D 、诚信为政 参考答案: ABCD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的伟大民族精神。 A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参考答案: ABCD 信用评级的方法具体来说有( )。 A 、自评与同他人互评相结合 B 、组织考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C 、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D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参考答案: ABCD 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法制度 , 这种制度重视个人对( )的道德责任 , 强调个体利益服从家庭、宗族和国家利益 , 主张个人不得有独立的利益和人格 , 只能无条件地为宗族和国家利益服务。 A 、家庭 B 、宗族 C 、国家 D 、社会 参考答案: ABC 综观古代思想家关于“诚”的论述 , 其含义主要有( )。 A 、宇宙万物之“理”, 即“天道” B 、对己真实 , 不自欺 C 、对人真诚 , 实事求是 D 、人生修养的最高道德境界 参考答案: ABCD 诚信评级指标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 A 、思想诚信、学习诚信 B 、经济诚信、生活诚信 C 、工作诚信,择业诚信 D 、文化诚信、思想诚信 参考答案: ABC 创建诚信社会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包括以下哪些? A 、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构成了创建诚信社会良好的社会条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诚信道德准则坚实的经济基础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了社会诚信教育的步伐,为诚信道德观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 内容摘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制度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作为一个人的立足之本,现代市场体系下这中制度更不可或缺,在国际环境下,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尤为重要。诚信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而信用危机却又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现阶段个人信用制度的监管并不完善,信用制度的完善程度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文明,信用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市场经济中国特色国际经验信用文化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经济持续发展,个人信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而且对我国的再就业工程,住房制度改革及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有着重大意义。我国经济正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个人信用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信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制度。 诚信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彼此熟知,信息传递快速,社会舆论对人们的监督管理力度更强。而当今社会与传统社会不同,仅靠人们口耳相传的信息只会局限在有限的范围里,不能够满足新型社会的要求。且人口流动大,人与人之间关系陌生,造就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了市场体制的正常交易。而个人信用制度对人的行为,状态进行信息收集处理评价,弥补了现代社会中信息流通传递的局限性。正式市场体制所需要的。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随着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增加而产生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秩序的深入进行下进一步展开,但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有很多问题存在。国际方面,西方国家经过一百多年发展起来的现代个人信用制度,无论是其法律基础、调控监督体系,还是其管理有效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应对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国消费者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所以应当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又适应经济要求,满足国际发展大环境的个人信用制度。 一、个人信用制度的内容及必要性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现状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现状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商业交易、个人消费等层面出现的失信行为,以及商业欺诈、逃税、骗税、毁约、拖欠账款、抢占字号、虛假投资、虛假广告、虛假新闻报道、互联网虛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信用缺失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一、生产领域里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有13000亿元之多,相当于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国家每年因此损失税收250亿元。而我国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充其量只查处了1/10甚至1/20。正如原全国打假办主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所言:"十年打假,声势浩大,收获甚微"。制假售假不仅表现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的特点,而且已经呈现明显集团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甚至出现产供销一条龙的现象。此外,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因建筑工程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在1000亿元左右,而且至今仍有20%的工程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二、流通领域里贷款和债务拖欠、信用方式退化与合同失信严重并存。 一方面,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

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0年底,在四家国有商行开户的改制企业有62656户,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避债务行为的改制企业有32140户,占51.29%,逃避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贷款本息的31.96%。此外,企业间的"三角债"严重,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的一种瘟疫。另一方面,信用方式退化。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现汇支付仍高达80%。中国城市居民中只有5%向银行借过钱,信贷消费只占国家信贷总额的1%,而在美国,信贷消费占GDP的比重高达55%。此外,我国合同失信现象严重。据有的学者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0%。合同失效率高达40%。而据最新统计,近几年来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换言之,在中国签署的贸易合同中,有一半没有履行。 三、分配领域里偷税漏税现象严重。 偷税漏税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表现。其中"汕头现象"最为典型。近几年来,由于一度偏差的工作指导思想,广东汕头的逃税骗税、逃汇骗汇等"不讲信用"的现象十分猖獗。在过去几年里,当地1000多户出口企业,98%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