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复习学案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复习学案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复习学案教科版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复习学案

时间:2020-03-18

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感受个人发展与民族、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 了解我国50年来的发展变化。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

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学习

二、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回溯五千年历史足迹,感受百年沧桑巨变,感悟中华民族之魂,记取历史的启示,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一)自学导航

1.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创伤的表现是什么?

2. 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如何?

3. 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4. 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5. 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三、分层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基础知识题

1. 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

A. 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自强不息 B.勤劳

勇敢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示人们

A.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C.每一个人都应承担为国分忧的重担

4. 在当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我们

A.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们青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

⑥《尼布楚条约》

特别是要把弘

D.团结统

C.爱国主义

()

B.国家的兴旺与衰亡,普通人没有责任

D.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只与政治家有关

B. 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没有必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合作

C. 心中只有国家社会利益,不谋求任何个人利益

D. 应该胸怀祖国,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关爱社会的责任

(二)中等题:

5?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的原因包括()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B.国家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D.封建统治者好战

6.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

“伟大壮举光辉历程一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

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下列对长征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A.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B. 长征精神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 长征精神仅是革命年代所需要的精神

D.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全部内容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有井冈山精神,有长征精神,有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有

()

A.大庆精神

B. “两弹一星”精神

C.抗洪精神

D.载人航天精神

8.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不要问美国给你们什么,要问你们为美国做了什么。”这句关于责任

的经典话语激励了无数美国青年。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要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B.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C.美国青年与中国青年不同

D.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三)提高题:

在2020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夺金牌,女排姑娘用她们的汗水和成就一步步将“女排精神”点燃,

“女排精神”是一种象征,一个民族在新世纪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象征。

(1)结合材料说明“女排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什么?

(2)“女排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作

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是什么?

业:

【课后反思】

最新-九年级政治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0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 1.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 )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要把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 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爱国主义 D.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示人们 ( ) A.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B. C.每一个人都应承担为国分忧的重担 D. 4.在当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我们 ( ) A. B.发扬自力更 C. D.应该胸怀祖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项正确选项,只选一项得1.5分;若有三项正确选项,每少选一项即少得一分;若有四项正确选项,选三项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每小题3分,共12 5.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的原因包括 (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B. C.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D. 6. 2018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

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下列对长征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 A.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B. C.长征精神仅是革命年代所需要的精神 D.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全部内容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有井冈山精神,有长征精神,有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有 ( ) A.大庆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抗洪精神 D.载人航天 8.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不要问美国给你们什么,要问你们为美国做了什么。”这句关于责任的经典话语激励了无数美国青年。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B.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美国青年与中国青年不同 D. 二、概括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各题包含的道理。每小题4分,共8 1.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五四运 2. 三、简答题(4 在2018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夺金牌,女排姑娘用她们的汗水和成就一步步将“女排精神”点燃,“女排精神”是一种象征,一个民族在新世纪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象征。 (1)结合材料说明“女排精神” (2)“女排精神”

美国历史发展启示录

活动探究课——美国历史发展启示录 鹿泉市石井乡中学李运清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究美国历史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到美国社会的发展得益于对欧洲文明成果的继承,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政府对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 2、通过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具体认识,感受社会革命与改革,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认识中国当前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活动方式: 学生演讲为主,图片展览为辅。 活动资源: 1、历史教科书和课外读物涉及的相关内容。 2、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 活动记录: 师:?同学们!美国独立到现在,它的历史虽然只有短暂的二百多年,但是却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美国‘经济强国’称号立于世界百年不倒,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美国是如何走上强国之路的?它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会得到哪些启示?大家在课下进行了探究,请展示你们的探究结果吧。? 1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认为,美国历史虽然短暂,但它呈跳跃式发展势态—它嫁接了欧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边展示图片:第一艘欧洲移民船—《五月花号》边介绍)17~18世纪的美洲居民大多来自西欧,这些具有冒险精神和崇尚自由的人们,一方面把西欧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到美洲,另一方面也把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独立、自由、民主思想带到这里,由此可见美国历史发展起点高,它几乎没有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直接跨入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发展速度较快。?师:?1组同学的发言很有见地,大家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有哪些要补充呢?? 学生A:?美国的发展超越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呈现出不完整性特

点。? 学生B:?正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不完整性特点---跳跃式发展,才使美国不受落后制度的束缚,轻装上阵跑得快。?(因说的精彩引起一片赞许的掌声) 师:?第一组同学和刚才两位同学的见解很有道理,他们揭示出美国社会发展的‘跳跃式’特点,值得我们深思。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下一组同学的探究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请第2组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2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认为美国历史发展的动因是两次社会革命和美国政府对统治政策的不断调整。第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是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和宽松的环境。第二次社会革命是美国南北战争,通过这次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另外,美国政府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或者说改革)也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如: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由于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避免了类似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丑剧在美国上演,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又如:20世纪80年代初上台执政的美国总统里根,面对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衰退,制定了‘经济复兴’计划,使美国经济得到平稳回升。再如:2 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新经济’时代,使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以上是我们的观点,请大家对我们的发言提出宝贵意见。?师:?2组同学有一些观点很新颖,使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畅所欲言吧。? 学生C:?无论美国政府如何调整经济政策,它都不会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此周期性的经济衰退便不可避免。? 学生D:?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经济调整政策确实对经济恢复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无论是美国的社会革命,还是后来美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整,都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只是美国的两场社会革命的作用更大、更突出,因而更引人注目。? 学生E:?我不由想起中国的革命和改革,20世纪中期中国新民主主义

安徽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 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2.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4. 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

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5.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 实记录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反映了 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 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科学引领未来。最早提出图2原理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瓦特C.牛顿D.爱迪生 8.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C.浪漫主义D.蒙昧主义 9.“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普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史实结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九年级政治 全一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

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3.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4.让学生了解爱国志士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 5.引导学生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的道理。 6.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教材分析 进入九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思想品德课程应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国历史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学习人类文化所必需的基础。因此将本单元设置为《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首先引导学生回溯中国历史的长河,领略祖国光辉灿烂的文明,初步感受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百年屈辱的诉说、不断抗争的记录,让学生了解历史,从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是上一课的自然延伸,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然就转接到对青少年学子的期望。本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并能将远大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 本单元建议教学8课时。 单元主题前后联系 在感受个人与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方面,本单元是七年级《情感世界》的主题延续,也是对八年级《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深化;在责任感教育方面,本单元更是与各册诸多单元互相补充、互为印证,如七年级《在分数的背后》《共同的责任》中,涉及了责任感的问题,八年级将责任问题提升,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关系,认识到只有将这些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的理想才能有实现的可能。从七年级第一单元《扬帆起航》一直到九年级最后一个单元《新的旅程》,都贯穿了理想教育,本单元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更有价值。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形成对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 2.通过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认识“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认识勤劳、智慧与开拓、科技等在创造财富中所起的作用,懂得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的潜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4.懂得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

资治通鉴启示录

《资治通鉴》启示录 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2、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3、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悔恨的。

4、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译文】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译文】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6、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译文】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7、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8、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

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复习学案(教科版九年级)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复习学案 九年级1班备案人:方联明时间:2011-03-18 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感受个人发展与民族、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了解我国50年来的发展变化。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学习 二、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回溯五千年历史足迹,感受百年沧桑巨变,感悟中华民族之魂,记取历史的启示,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一)自学导航 1.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创伤的表现是什么? 2. 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如何? 3. 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4.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5. 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三、分层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基础知识题 1.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 )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⑥《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 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爱国主义 D.团结统一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示人们 ( ) A.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B.国家的兴旺与衰亡,普通人没有责任 C.每一个人都应承担为国分忧的重担 D.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只与政治家有关 4.在当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我们 ( ) A.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们青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 B.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没有必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合作 C.心中只有国家社会利益,不谋求任何个人利益 D.应该胸怀祖国,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关爱社会的责任 (二)中等题: 5.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的原因包括 (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B.国家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D.封建统治者好战 6. 2006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下列对长征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 A.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B.长征精神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长征精神仅是革命年代所需要的精神 D.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全部内容

初中政治问答题集锦

初中政治问答题集锦 1.通过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你知道了哪些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分别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①正是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启示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③只有社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启示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④落后就要挨打。这启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阅读材料,回答2-3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千缶同击迎贵宾”、“宏伟历史画卷展文明”、“活字印刷”表演、三个“和”字的出现等等,诠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 2.对我国的中华文明用成语来概括一下。 参考答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等。 3.谈一谈你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③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⑤我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 4.作为当代中学生,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①落后就要挨打;②要树立忧患意识;③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5.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参考答案: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②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③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④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8题: 材料一:小强的母亲说:“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是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D.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6.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 7.《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 8.(3分)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 9.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 10.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九年级政治基础知识练习题 教科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练习题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1、中华民族是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一部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 2、西方国家曾经把强盛的中国称为“______________”。世界各国曾纷纷派遣全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破坏我国的_______________,侵犯我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的祖国积弱积贫,备受欺凌。 6、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是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证明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充分证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当代中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0、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树立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 12、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国共产党员是________________的先锋队,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锋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核心。 1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7、面对历史使命,当代青年应怎样做?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导学案新人 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自己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中华文明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知识链接】 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马可·波罗行纪》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纪实,兼及途经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仔细、认真阅读教材P2—P4内容,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知识要点)划出来,完成自主学习。把理解有障碍的问题列出来,以便小组讨论、交流。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面貌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五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4.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合作探究】 5.材料一:法国巴黎当地时间2011年6月24日17时55分,第三十五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是对世界遗产类型的重要补充,对传达东方文化审美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俄罗斯圣彼得堡当地时间2012年6月29日,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 元上都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说起端午,人们便联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带香袋,吃“五黄”、熏“五毒”的传统,可是到了今天,端午等传统节日却大有演变成为“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之势,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人文氛围。 (1)截止xx年6月,中国有40多处文化、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三。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针对材料二中所反映的问题,你又有什么感想? 答:(1)感想有:①中华文化独具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②中华民族悠久

2018学年秋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综合练习卷: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恭贺你!感谢你所创造的美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现看了中国联艺术家高清红赠给教科文组织的勇纸作品科文组教科文组河图)全卷后,欣然题词。剪纸《清明上河图》惊艳联合国织,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引领者世界文化新潮流③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④世界文化具有统一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得到了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 ) ①有着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②有着顽强信念、不屈精神和英勇反抗的抗争史③近代遭受侵略饱受苦难的屈辱史④始终强盛的繁荣史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论断的是( ) ①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 4%②中国2014③“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④2014年中国“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开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精神之一。下列名言警句能体现忧患意识的是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④艰难困舌,玉汝于成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从鸭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下列原因中错误的是( ) A.社会制度的落后 B.政治当局腐败 C.国力的衰弱 D.中华民族没有反抗

6.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②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④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没有产生深远影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 (2017年贵港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国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被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A.彰显了世界文化源远流长 B.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C.丰富了国民认知,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D.促进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传播 8.(2017年临沂市)由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市列主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汲取诗词之营养。这档节目的走红让我们感受到(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人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在增强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18 年中国将隆重推出纪念改革开放活动。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启示我们( ) A.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B.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振兴 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D.只有彻底改革我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才能实现经济大发展 10.“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人经济社会友展有视取和杜会生药有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 ①兴国之魂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④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机密★启用之前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在答题卡上填写字迹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 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 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 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 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 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体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题1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 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 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题1—1图石斧题1—2图骨耜(复原图)D.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 公元前138 年,张骞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题5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 现的朝代是

九年级政治 一句话必背知识素材 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思品一句话必背知识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1.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中国经历百年沧桑的原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落后,外国侵略者的入侵。 3.中华民族铸就的民族之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4.旧民主主义革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归根到底: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5.历史的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6.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8.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就必须: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二单元财富论坛 1.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高标准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3.21世纪中叶我国的奋斗目标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4.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财富基于勤劳。——或:辛勤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6.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7.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有: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是由我国社会 (它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0.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致富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国家的法),还要符合道德规范(心中的法)。 11.在社会生活中,“义”是我们心中的“法”,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则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12.我国的富民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13.正确的财富观是——致富前我们要懂得要通过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途径获得财富;致富中,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即致富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复习学案教科版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复习学案 时间:2020-03-18 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感受个人发展与民族、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 了解我国50年来的发展变化。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 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学习 二、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回溯五千年历史足迹,感受百年沧桑巨变,感悟中华民族之魂,记取历史的启示,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一)自学导航 1.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创伤的表现是什么? 2. 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如何? 3. 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4. 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5. 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三、分层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基础知识题 1. 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 A. 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自强不息 B.勤劳 勇敢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示人们 A.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C.每一个人都应承担为国分忧的重担 4. 在当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我们 A.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们青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 ⑥《尼布楚条约》 特别是要把弘 ) D.团结统 C.爱国主义 () B.国家的兴旺与衰亡,普通人没有责任 D.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只与政治家有关 (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历史的足迹 .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的体现。 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3.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抗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二、历史的昭示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之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表现。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著称于世。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这些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维护着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3.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是干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

历史启示录练习题

第1单元历史启示录 (45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8·常德中考)下列图片分别代表的中华文化名称是() A.清明节儒家思想《水浒传》 B.清明节老子吴承恩 C.端午节道家思想《三国演义》 D.端午节孔子《西游记》 【答案】选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点: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古代名人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要能根据一些文化图片给予某种文化以准确对号。 2.下列对灿烂的中华文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 B.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C.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答案】选A。

【详解】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故A说法错误,根据逆向思维原则,A可入选。 3.西方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纷纷派遣使者和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但近代中国却被列强称为“东亚病夫”,成为其蹂躏的对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长期独领风骚 ②落后就会挨打,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中国为推动世界文明、社会进步作出过突出贡献 ④封建皇帝穷兵黩武导致战争灾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选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所给材料可以看出,西方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表明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社会进步作出过突出贡献,①③正确。但近代中国却被列强称为“东亚病夫”,表明落后就会挨打,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②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4.看到圆明园中被盗国宝“我想回家”图片时,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或认识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