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复习

食品安全学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复习题

选择10,判断10,填写空白20,名词解释10,简短回答30,大问题20 1,名词解

释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根据其原始目的准备和食用食物时不受损害的保证。2.

食品卫生:食品卫生是指在食品链的各个阶段为确保食品安全和适宜性而必须采取的所有

条件和措施。

3.新资源食品:是指在中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

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

4.变质:一般指食品在某些环境因素和微生物主导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失去或降低

食品食用价值的所有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各种变化。

5.发酵:是指人类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的成分(如酶)等生产各种产品的有益过程。

6.条件性致病菌:存在于人体某些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当身体

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疾病。

7.转续宿主: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进入正常终宿主后,仍能继

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8.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

的宿主。

9.实质等同原则:也就是说,如果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成分与现有食品或食品

成分实质等同,则可以认为它们是安全的。

10.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

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

现象。

11.动植物的天然有毒物质;指一些动植物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

或因储存方法不当而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成分。12.无污染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指原

产地环境、生产工艺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并经专门机构批准使用无公

害农产品标签的食品。

13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二、填空

1.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1)农药控制物质(2)农药残留(3)食品添

加剂(4)动植物天然毒素(5)真菌毒素(6)食源性病原体和病毒。2.CAC:食品法典委

员会3粮农组织:粮农组织4世卫组织:世界卫生组织

5.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7.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1)微生物(2)食品特性(3)环境因素

8.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1)产生厌恶感(2)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3)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

9.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原理:(1)阻止或消除微生物的污染(2)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3)杀死微生物。10.食源性疾病的特点:(1)食物为传播媒介(2)病原物是食

物中的致病因子(3)临床特征为急性感染或中毒。

11.食物中毒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和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

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12.霉菌产毒有三个特点:(1)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是

不断变化的。(2)产毒菌株产生的毒素没有严格的特异性。(3)产生毒素的霉菌需要

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毒素。霉菌污染食物并在食物中繁殖是前提,霉菌能否在食物中繁殖

与食物种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

13.病毒产毒特点3个:个体极小;专性寄生;没有细胞结构。

1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五个步骤:吸附、入侵、复制、组装和释放。15.饮食中硝酸

盐和亚硝酸盐的四个来源:(1)食品添加剂;(2)自然环境中氮的吸收和生物有机体

的利用;(3)使用含氮肥料(包括无机和有机肥料)和杀虫剂;(4)工业废水和生活

污水。直接来源是食品添加剂,主要来源是肥料的广泛使用。

16.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

耐药性(4)菌群失调(5)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6)激素的副作用。17.动植物性食

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1)人体遗传因素(2)过敏反应(3)食用量过大(4)食品成

分不正常。

18.食品辐照射线应满足三个条件:(1)充分穿透;(2)食物分子的原子结构破裂

不足以制造食物放射性物质;(3)考虑到成本和操作的简单性。

19.影响食品辐照效果的4个因素;(1)辐照剂量(2)食品接受辐照的状态(3)辐

照过程环境条件(4)辐照与其他保藏方法的协同作用20.毒理试验4个阶段;(1)急性

毒性试验(2)遗传毒性试验(3)亚慢性毒性试验(4)慢性毒性试验。

21.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在四个方面的差异(PPT表);

21.无公害食品标志有效期3年,管理部门为农业部

22.绿色食品标志有效期为3年,管理部门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3.有机食品标

志有效期1年,管理部门为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三、简答

1.GMP和SSOP的定义和区别:

gmp:食品gmp是一种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其宗旨是在食品制造、包装和贮藏

等过程中,确保有关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均能符合良好的生产条件,防止食品在不卫

生的条件下,或在可能引起的污染或品质变坏的环境中操作,以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稳定。

SSOP:又称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是食品企业为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洁、消

毒和卫生维护,使加工食品符合GMP规定的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操作性文件。

gmp与ssop的关系:

1.不同状态:GMP规定了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的基本要求。由政府食品卫生主管

部门以监管和强制性标准的形式发布。食品企业必须执行,否则加工食品不得上市。SSOP

的主要内容是将GMP法规中的健康要求具体化,并将其转化为非强制性的操作指导文件。

2、表现形式不同:gmp的规定是原则性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是相关食品企业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ssop的规定是具体的,主要是指导卫生操作和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当于iso9000中的作业文件,制订ssop的依据是gmp,gmp是ssop的法律基础,生产出安全卫生的食品是制订和执行ssop的最终目的。

2.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简介,包括主要内容(六项标准):(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

量标准(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4)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5)绿色食品储运标准(6)其他绿色食品相关标准食物

3.当食品受到辐射剂量不足产生后果有哪些;(1)辐射对食品中微生物菌丛的选择

性提高。(2)存活微生物的突变几率提高。

(3)亚致死辐射剂量被重复使用,以提高抗辐射能力。

(4)辐射后,微生物的鉴定特征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类或菌株不能正确的鉴别。

(5)有毒细菌或霉菌的毒素生成增加。4.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例子:

(1)人→环境→人,如隐孢子虫、贾第虫、蛔虫、钩虫。

(2)人类的→ 环境→ 中间宿主→ 人类,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肝带绦虫。(3)保护宿主→ 人类,还是保护宿主→ 环境→ 人类,如旋毛虫和弓形虫。5.简要描述转基

因植物的安全特性:

(1)标记基因使受体植物在自然界的竞争力下降(2)外源基因的次生效应

(3)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变成杂草

3

(4)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5)抗虫转基因效应的潜在危害(6)产生新

病毒的可能性6环境污染的三个特征:

(1)环境污染一般是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

人和其他生物。

(2)环境中的环境污染通过生物或物理化学作用转化、中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

变原有的性质和浓度,产生不同的有害影响。

(3)环境污染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

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7.如何有效控制兽药残留:

(1)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检测体系建设(2)加强合理用药

(3)严厉查处违禁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4)谨慎使用抗生素

(5)饲料生产中药物添加剂污染的控制

(6)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制定动物性食品药物的最高残留量(mrl)

8.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塑料包装材料安全存在的问题:

(1)基本要求:

有机物不能被释放到食物中;它不能与食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2)塑料包装材料

的安全和健康问题:A.塑料包装的表面污染。

b塑料制品中未聚合的游离单体及其塑料制品的降解产物向食品迁移的问题。c油墨、印染及加工助剂问题。d回收问题。

E树脂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

9.何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哪五个要求: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质量、色、香、味、防腐和加工工艺而添加

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使用时应满足五个要求:

1、食品添加剂本身原则上经过规定的《食品安全发生毒理学评价程序》证明在使用

限量范围内对人无害,也不应含有其他有毒杂质;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2.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最好参与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或通过正常的脱毒过程脱

毒后完全排出体外,或因其不能被消化道吸收;

3、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加工目的后,最好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被破坏或排除,使之不能摄入人体,则更安全;

4.食品添加剂应有质量标准,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度;

5.食品添加剂不得用于掩

盖食品缺陷或作为伪造手段。10.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1)人的可能摄入量,除一般人群的摄入量外,还应考虑特殊和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及高摄入量人群)

(2)人体资料

(3)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数据

(4)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推论到人,一般采用安全系数的方法,安全系数通常为100倍,但应随情况而改变。

(5)原则上,代谢试验数据应尽可能使用与人类代谢途径和模型相同的动物菌株。

(6)综合评价,必须在受试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其可能的有益作用之

间进行权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结论不同。四、大题

1.食品添加剂根据安全性分为几类:

第一类;为安全使用的添加剂,即一般认为是安全的添加剂,可以按正常需要使用,

不需建立adi值

第二类是A类,是ADI和JECFA制定的暂定ADI的添加剂。它分为A1和A2

a1类;经过jecfa评价认为毒理学资料清楚,已经制定出adi值的添加剂。a2

类;jecfa已经制定出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时允许用于食品。

第三类为B类。JECFA已进行了安全性评估,但毒理学数据不足,ADI值尚未确定,

或未进行安全性评估,分为B1和B2两类

b1;jecfa曾经进行过安全评价,因毒理学资料不足,未建立adi值。b2;jecfa未进

行安全评价。

第四类为C类。JECFA进行了安全评估。根据毒理学数据,应禁止或严格限制的食品

添加剂分为C1和C2

c1;jecfa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应该禁止使用的添加剂。c2;jecfa认为应

该严格限制,作为某种特殊用途使用的添加剂。2.ssop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八个基本内容:

SSOP:又称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是食品企业为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洁、消

毒和卫生维护,使加工食品符合GMP规定的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操作性文件。八项基本内容:

1、与食品或食品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

2、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和安全

3、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

4.操作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设施的维护和卫生5。防止食物被外部污染物污染

6、正确标示、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

7、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8、

虫害、鼠害的防治

3.绿色食品认证程序(PPT图):

5

4.什么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A.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食品中含有

的某些外来化合物进行毒性试验和人群调查,确定其健康标准,并根据该标准判断含有这

些外来化合物的食品是否可以商业化。

b.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1)中国的所有创新物质通常都需要进行所有四个阶段的测试,尤其是对于那些化

学结构表明可能存在慢性毒性、遗传毒性或致癌性的物质,或者那些产量大、使用范围广、摄入机会多的物质,必须进行所有四个阶段的毒性测试。

(2)凡属与已知物质(指经过安全性评价并允许使用者)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

生物或类似物,则根据第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第四阶段的毒性试验。

(3)如果是已知化合物,且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每日允许摄入量,且申请人有数据

证明中国产品的质量规格与外国产品一致,则可先进行第一和第二阶段毒性试验。如果试

验结果与国外产品一致,一般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毒性试验,否则应进行第三阶段毒性试

(4)农药、食品添加剂、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工具及设备用

清洁消毒剂的安全毒理学评价试验的选择原则。

食品安全学知识点整理

食品安全学知识点整理 食品安全是指人们在选择、购买、储存、烹饪和食用食品的过程中,保障食品符合卫生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对于每个人来说,了 解食品安全知识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选择和处理食物, 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文将整理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学知识点, 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维护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的意义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 常生活。不合格的食品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等 疾病。因此,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护 个人和家人的健康。 2.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食品安全法规是一系列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各国 都有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用于监管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环节。例如,在中国,食品安全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了解这些法规和标准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在 购买食品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评估 和分析的过程。这包括对食品成分、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

风险评估。通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可以有效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减少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变食品的性质、保持其 新鲜度或者增加食品的可食性而加入的物质。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 性非常重要,因为某些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者 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了解是否含有可能引起过敏或其 他健康问题的添加剂。 5. 食品中的常见危害因素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常见危害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化学 物质等。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肠胃疾病等健康问题。因此,在购买和处理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避免购买和食用 不新鲜、有异味或不洁净的食品。 6. 食品储存和烹饪的原则 食品的储存和烹饪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储存和烹 饪可以有效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防止食物中毒。储存食品时, 应保持食品干燥、通风和清洁,避免与生鲜食品接触。在烹饪过程中,要确保食材煮熟,温度达到杀菌标准。 7. 追溯系统的重要性 追溯系统是通过标识和记录食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实 现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追踪和监控。追溯系统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快速

山农大《食品安全科学复习题-专升本》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科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以下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 苏丹红 B. 山梨酸钾 C. 三聚氰胺 D. 孔雀石绿 2、冰箱在0-10℃低温条件下保存食品的目的是() A. 冻死食品中的细菌 B. 抑制细菌繁殖 C. 防止细菌污染 D. 食品长久存放不会腐败变质 3、以下哪些食物食用后容易造成中毒() A. 河豚鱼 B. 煮熟的豆浆 C. 脱水的蔬菜 D. 发芽的大蒜 4、长期使用铝制品作为食品容器会引发下列哪种疾病() A. 肠胃疾病 B. 甲状腺肿大 C. 老年痴呆症 D. 癌症 5、食品污染来源不包括() A. 生物性污染 B. 化学污染 C. 土壤污染 D. 物理污染 6、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的是() A. 油炸类食品 B. 汽水可乐类食品 C. 熟食卤味类食品 D. 烧烤类食品 7、长期使用含氯霉素的化妆品可能导致()等不良症状。 A. 心脏病 B. 贫血 C. 癌症 D. 高血压 8、叶类蔬菜中含有的硝酸盐,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生成致癌性的()物质。 A. 生物胺 B. 亚硝酸盐 C. 杂环胺 D. 亚硝胺 9、烧焦的鸭中含有的极强致癌物质是() A. 苯并芘 B. 二恶英 C. 亚硝胺 D. 黄曲霉毒素 10、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绿色食品可细分为两个等级,即()A.安全级和优质级 B.A级和AA级 C.合格级和优质级 D.A级和B级 二、名词解释 1、真菌性食物中毒 2、食品生物安全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题 食物中毒部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C)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B)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A)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C)

A.高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D)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D)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C) A.鱼肉 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D)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哪种解毒剂?(B)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A)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ACE)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哪些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ABCDE)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 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包括哪些?(ABD)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

食品安全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加简答论述

1⁻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⑴食品安全 ①《食品安全法》定义: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②WTO定义: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问题。 ⑴食品安全的内涵: ①食物的供应充足。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 ② 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1-2 什么是食品污染?食品污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食品污染导致什么? ⑴ ⑴食品污染是指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⑴食品污染的特征 ①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制品外,多半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的; ②造成的危害,除引起急性疾患外,更可蓄积或残留在体内,造成慢性损害和潜在的威胁; ③ 被污染的食品,除少数表现出感官变化外(如细菌污染),多数不被感官所识别; ④ 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尤其是非生物性污染。 1-3 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食品卫生三者关系中,食品安全为什么不能理解为比食品质量更大的概念? 三者概念 ①食品质量:食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 ②食品安全:按食品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③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三者区别 ①食品质量包含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 三者关系为: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卫生 ②食品质量可以我们好坏来形容,是一个中性词,后两者不能。 ③食品安全是对最终产品而言,而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是为保证食品安全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1-4 如何成为优秀的食品相关从业人员并在自己的岗位保障食品安全? ①遵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对顾客健康负责;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③端正经营思想,

食品安全学期末复习题

《食品安全学》绪论 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机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2、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关系(P5): 3、食品安全研究的意义:P10 1、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保证食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3、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 4、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国际贸易 5、保障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食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P30 1、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2、食源性疾病3、食品的安全评价4、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5、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规范 6、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 7、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8、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第二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生物性污染概念: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生物危害的类型:1、可能进入食物链的动物传染病原2、有食物传播的病原 3、新媒介或新情况中新出现的常见病原 4、与食物传播有关的新病原 3、根据引起中毒原因的不同细菌污染类型:感染性食物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混合型食物中毒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细菌污染类型:胃肠型食物中毒、神经型食物中毒 4、外毒素: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到军体外的有毒代谢产物。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只有在细菌死亡和裂解后才释出的有毒物质。 5、黄曲霉毒素的特性:P55 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原因:由活菌和内毒素的协同作用所致:活菌随失误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和结肠内繁殖,作用于肠粘膜,使其发炎、水肿、充血、出血;内毒素致使发烧、胃肠蠕动增强而发生呕吐和腹泻。 7、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原因:由肉毒毒素引起,与菌本身及芽孢无直接关系,肉毒梭菌毒素随食物进入消化道,胃酸和消化酶稳定,不受其破坏,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选择性作用于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一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 8、寄生的概念: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以摄食其养分生活,并往往对宿主构成损害的一种生活方式。 9、通过畜产品传播给人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10、寄生虫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有哪些: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11、什么是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 12、口蹄疫病毒:P69 属于RNA病毒,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 13、豆类植物中,有毒、有害的因子有哪些: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植物红细胞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抗维生素因子、苷类和酮类 14芽马铃薯中毒原因芽马铃薯中含有难溶于水而溶于薯汁中的茄碱,是一类胆淄烷类生物碱,引起中毒。 15、白果中毒原因:白果的质外皮含白果酸,果仁含有白果白酚和白果酸,经皮肤吸收或食入白果的有毒部位后,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毒。

食品安全学知识点

食品安全学知识点 【篇一:食品安全学知识点】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 qs 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 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 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 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 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哪些种类?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下列类别: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一、名词解释(5个,每题2分,10分) 1.食品卫生 2.食品腐败变质 3.环境污染物 4.有机食品 5.绿色食品 6.无公害食品 7.转基因食品 8.农药残留 9.寄生虫 10.发酵 11.防腐剂 12.抗氧化剂 13.食品添加剂 二、选择题(10个,每题1分,共10分) 相关内容,全面看书。 1.不属于“食品腐败”定义的内容是()。 A.蛋白质受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被分解。 B.生成各种有毒物质 C.生成不愉快气味 D.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使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感观指标等品质发生改变 2.和真菌毒素有关联的是()。 A。蘑菇 B. 霉菌 C。病毒 D. 细菌 3.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中毒的机理是()。 A. 消化系统障碍 B。神经障碍 C. 循环系统 D. 过敏 4.HACCP是( )。 A.Hazard Assesment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B。 Hazard Assesment Crisis Control Point C。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D.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5.正确的食品保存说明是 ( )。 A. 低温杀菌处理的食品里不存在微生物 B。冷冻食品可提高食品品质 C.Aw越低微生物越容易繁殖 D. 好气性腐败菌的防止最好是密封罐装法 6.评价餐厅空气卫生质量的指标中“可吸人颗粒”不包括( )。 A.尘 B.烟 C.雾 D.粒 7.我国食品卫生法中对未作必须消毒的规定( ) 。 A。餐具 B.饮具 C.炊具 D.熟食品容器 8.餐具消毒时,限用漂白粉是因为( ). A.杀菌不彻底 B.不能灭活病毒 C.成本高 D.游离性余氯污染周围环境1.下列食品污染物中属于生物性污染物的是()。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汇总

1.1平安食品: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对食品平安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食用方式合理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1.2常规食品: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到达了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1.3无公害食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平安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1.4绿色食品: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分为A级和AA级 1.5有机食品: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2.1食品腐败的营养成分: 如肉、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容易受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很强的变形杆菌、青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 米饭等含糖类较高的食品,易受到曲霉属、根霉属、乳酸菌、啤酒酵母等对碳水化合物分解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 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易受到黄曲霉和假单孢杆菌等分解脂肪能力很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酸败变质。 2.2牛奶乳酸菌、大肠菌群、腐败微生物〔嗜冷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2.3肉类变质现象和原因 ①发粘微生物在肉外表大量繁殖后,使肉体外表有粘状物质产生,这是微生物繁殖后所形成的菌落,以及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产物。这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所产生。当肉的外表有发粘、拉丝现象时,其外表含菌数一般为107cfu/平方厘米。 ②变色肉类腐败变质,常在肉的外表出现各种颜色变化。最常见的是绿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肉质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硫化氢血红蛋白〔H2S-Hb〕造成的,这种化合物积蓄在肌肉和脂肪外表,即显示暗绿色。另外,粘质赛氏杆菌在肉外表所产生红色斑点,深兰色假单胞杆菌能产生兰色,黄杆菌能产生黄色。有些酵母菌能产生白色、粉红色、灰色等斑点。 ③霉斑肉体外表有霉菌生长时,往往形成霉斑。特别是一些干腌制肉制品,更为多见。如美丽枝霉和刺枝霉在肉外表产生羽毛状菌丝;白色侧孢霉和白地霉产生白色霉斑;草酸青霉产生绿色霉斑;蜡叶芽枝霉在冷冻肉上产生黑色斑点。 ④气味肉体腐烂变质,除上述肉眼观察到的变化外,通常还伴随一些不正常或难闻的气味,如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恶臭味;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的酸味;霉菌生长繁殖产生的霉味等。 2.4气调保藏: 作用: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降低果蔬对乙烯作用的敏感性;延长叶绿素的寿命;减慢果胶的变化;减轻果蔬组织在冷害温度下积累乙醛、醇等有毒物质,从而减轻冷害;抑制食品微生物的活动;防止虫害;抑制或延缓其它不良变化。因此,气调保藏特别适合于鲜肉、果蔬的保鲜,另外还可用于谷物、鸡蛋、肉类、鱼产品等的保鲜或保藏。 方法:MA〔Modified atmosphere〕:用改进的气体建立气调系统,在以后贮藏期间不再调整 CA〔Controlled atmosphere〕:在贮藏期间,气体的浓度一直控制在某一恒定的值或范围内,这种方法效果更为确切。要想控制食品的贮藏气体环境,那么必须将食品封闭在一定的容器或包装内。如气调库、气调车、气调垛、气调袋〔即CAP,或MAP〕、涂膜保鲜、

烟台大学食品安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学A2022秋复习题 提示:输入题目题干部分文字,按键盘快捷键CtrWF查找题目答案。超越高度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50道小题,总分值IOO分) L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的天然食品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正确答案:错误 2.依照我国法律规定,苏丹红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正确答案:正确 3.食品中使用新原料、新工艺会对食品安全带来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 4.HACCP体系作为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己为全世界所认可,所以它是零风险体系。 正确答案:错误 5.粮食、食品和饲料污染真菌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在农作物的生长、农产品的收获、贮存、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可能污染真菌。 正确答案:正确 6.HACCP是预防性的食品安全体系,不能对饲料进行安全监管。 正确答案:错误 7.《产品质量法》规定了禁止生产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正确答案:错误 8.颠茄中含有生物碱一一茄碱是有毒成分,以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多。 正确答案:错误 9.乳及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但沙门氏菌可以耐受较高的盐浓度。 正确答案:错误 10.沙门菌食物中毒属于毒索型中毒。 正确答案:错误 11.甲型肝炎以秋冬季节发生为主也可在春季发生流行,通过摄食污染了的食品和饮水发生感染。 正确答案:正确 12.铁质工具不宜长期接触食品。 正确答案:正确 13.酶免疫测定法成本低,操作简便,但不能同时快速检测多个样品。 正确答案:错误 14.只要食品被产毒菌株污染,就一定会在受污染的食品中检测出真菌海素。 正确答案:错误 15.酚类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简单酚类、黄铜、异黄酮、香豆素等多种类型化合物,是植物中最常见的成分。 正确答案:正确 16.动物源性食品是指全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 正确答案:错误 17.梭菌芽泡对压力的敏感性比杆菌芽抱高。

食品安全学复习

食品安全学复习 名词解释: 1、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2、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是指有些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 天然物质成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3、食品安全—— 狭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广义:除包括狭义食品安全所有的内涵以外,还包括由于食品中某种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营养成分的相互比例失调,人们长期摄入这类食品后所出现的健康损伤。 4、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 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5、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 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6、食品安全性评价——为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和作用,检测其在食品中的 含量水平,控制食品安全质量,确保食品对食用者健康无害。 7、生物性污染——主要是指微生物、寄生虫和食品害虫对食品的污染。 生物性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和代谢过程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和产品污染后造成的危害。 8、化学性污染——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化学性危害是指有毒有害化学 物质污染食品而引起的危害。 化学性危害: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食品而引起的危害。 9、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 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10、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 自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11、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 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所以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生的杂质。 12、药物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预防动物疾病和影响动物某种生理、生化功能,而 添加到饲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药物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 13、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 的相对能力。 14、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 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以日每千克体重可摄入的量表示,即mg/(kg体重d )。 15、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 量。表示LD50的单位为mg/ kg体重。 16、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于24h之内多次接触(染毒)外源化学 物之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引起死亡效应。

食品安全学【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如何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作为一“种”概念,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 三、安全食品包括哪些层次?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四、食物链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英国C.E.Fisher(1993)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社会或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 ①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②环境污染。 ③农用、兽用化学物质的残留。如化肥、农药、兽药等。 ④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毒素。 ⑤营养素不平衡。 ⑥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⑧食品掺伪。

⑨新开发的食品资源及新工艺产品。 ⑩包装材料。 ⑾过量饮酒。 ⑿其他。 五、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标准化工作正在不断完善食品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网络,其中包括国家级食品检验中心,省、地市及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加上有关行业部门设置的食品检验机构(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质量管理水平取得较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2)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越来越严重 (3)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完整word版)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 1:什么是食品安全学? 答:食品安全学是一门综合应用食品化学、食品分析检验、微生物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作用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害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学科。 2: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哪几类? 答:按食品中污染物的性质,可将食品污染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3类。 (1)生物性污染:由微生物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媒介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其中,以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 (2) 化学性污染: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化学性污染物。例如,放射性降解产物烷基环丁酮. (3)物理性污染: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如玻璃片、木渣、石块、金属片或放射性核素超过规定的含量而对食品的污染。 3: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联系与区别。 答:一、联系。 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均是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二、区别。 首先,涉及范围有一定差异。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简而言之就是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卫生通常不包括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其次,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含结果安全与过程安全两项内容,但是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一、什么是食品的腐败变质?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答:1、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的组成成分与感官性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食品成分降解并伴随着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改变,从而使食品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降低或者丧失。 2、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这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和霉菌占优势,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有选择分解食品特定成分的酶,从而使食品成分分解,发生有一定特点的腐败变质。 (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A、酶:食品原料是动植物,组织中含有各种组织酶,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类活动增强,引起食品组成成分的分解,加速食品腐败变质。 B、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的营养成分组成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增值速度、菌相组成和优势菌种有重要影响。 C、食品的PH值:食品中PH值的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并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之一。PH在4.5以下的酸性食品常常可以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 D、食品的水分活度:各种微生物都有其生长的最适水分活度,水分活度下降时,它们的生长率也下降,水分

食品安全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概念】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一般是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食品安全的含义 (1)食品数量安全——要求既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 (2)食品质量安全——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 (3)食品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3.【名词解释填空】安全食品 定义:安全食品(safety food):安全食品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目前,中国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的可包含四个层次,即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其中,后三者为政府、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倡导的安全食品,属狭义范畴的安全食品。 4.常规食品(conventional food) 常规食品是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这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常规食品的管理和认证由国家质检系统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5.无公害食品(free-pollutant food) 无公害食品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6.绿色食品(green food) 绿色食品是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绿色食品必须经专门机构认定,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它是一类无污染的、优质的安全食品。 7.有机食品(organic food) 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有机食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国际有机运动联盟、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完整)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习题 食物中毒部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 A。高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 A。鱼肉 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 A.胃肠炎型 B。败血症型 C.溶血型 D。神经、精神型 E。脏器损害型 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C.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

食品安全学知识点汇总

《食品安全学》 一、名词解释 食品安全:指食物是否含有损于消费者健康的急性或慢性危害物,确保食品按照其用途进行加工或有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 食品风险:是食品暴露于特定危害时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与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危害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这两项指标的综合描述。 食品质量:涉及针对消费者而言的其他性状,即食品的使用价值,有正面的性状,如风味、颜色、质地、营养;也有负面的性状,如腐败性、变色、变味 食品卫生:指食品链的各环节中,为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适宜所必备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控制:为强化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确保所有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是安全的、健康的适宜人类消费,并保证食品符合安全质量的要求,依照法规所述诚实、准确地对食品的质量与信息予以标注的一种强制性的规则行为。 食品安全学: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降低或

保障食物无危害风险的科学。 风险分析:指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过程。 风险评估:以科学为基础对食品可能存在的危善进行界定、特征描述、暴露量评估和描述的过程。 风险管理: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咨询,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和可接受程度进行讨论,对公平贸易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及对政策变更的影响程度进行权衡,选择适宜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科学工作者、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感兴趣的团体之间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管理决策基础意见和见解传递交换的过程。 危害签定:指识别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效果,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特征描述:指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暴露评估:指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的定性(或)定量评价。

食品安全学知识点整理

绪论 1.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以及各自的概念? 概念:食品质量:(食品中)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卫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联系: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因为食品质量包括感官质量、营养质量和卫生质量等。 区别:食品质量可以用好坏来形容,是个中性词,是一个度的概念,而后两者不能。 食品安全是对最终产品而言,而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是为保证食品安全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与食品卫生相比,食品安全更强调食品标签的真实全面和准确,更强调食品的认证和商标管理,更注重食品使用方法的特殊性和个体的差异。 2.相对安全与绝对安全 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一种食物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消费者要求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发生的不安全食品归因于生产、技术和管理的不当。 而生产者和管理者则从现实出发,认为食品安全性并不是零风险,而是应在提供最丰富的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3. 食品安全的发展趋势 1、生物性污染呈现新旧交替和旧病复发的趋势。 2、化学性污染呈现扩大和日益严重的趋势。 3、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 4、新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5、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落后。 4.建立和完善确保食品安全性的社会管理体系 1)加强食品安全性方面的立法建设 2)加强监督检验工作 3)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4)加强对有害化学药品的管理与控制 5)保护生态环境 6)大力发展农业和食品加工新技术 7)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工作 5.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1)食物中毒安全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 A.高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 A.鱼肉 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 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 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 A.胃肠炎型 B.败血症型 C.溶血型 D. 神经、精神型 E. 脏器损害型 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 C.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 D.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 E.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

2021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平安卫生学总复习题 食物中毒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属食物中毒的畴〔 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 A.高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 A. B. C. D. E.##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 A.鱼肉 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A 〕

二.多项选择题 1.食源性疾病的根本要素包括〔ACE 〕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以下属于食源性疾病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 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以下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病症主要有以下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 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