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奋力开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4月26日)

徐东升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校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奋力开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新征程。

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9年鲁东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校“一二三四”发展思路,认真践行“学在鲁大”办学理念,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以获批“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标志,办学层次达到新高度。获批省级重点学科9个,新增一级学科硕

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23个,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新增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承担国家级项目211项、省部级项目656项,到账科研经费1.99亿元,发表被SCI、SSCI、CSSCI索引的学术论文1560篇,出版学术著作186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03项。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以获批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标志,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学团队各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专业1个,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精品课程43门。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本科生年均获国家级创新竞赛奖励268人次、省级奖励545人次。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承担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65项,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13篇,其中被SCI索引286篇,获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6项。培养普通本专科毕业生53874人,研究生3537人,留学生6314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生32846人。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以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突破600

名为标志,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新水平。大力实施“126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新增省级以上人才称号46人次,现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71人次。引进博士348人,其中海外博士36人。现有专任教师1346人,占教职工的67.5%。实行“骨干教师提升支持计划”,53名教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深造,128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75名教师外出进修访学,具有三个月以上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达到140人。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以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为标志,办学国际化迈出新步伐。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新增43所国外友好高校和机构,与国外高校合办卢瓦尔孔子学院。获批省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省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中心、省华文教育基地,成为“孔子学院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加强与港澳台高校的交流,与23所台湾高校结成友好学校。积极拓展校地校企合作,与烟台17个县市区政府、部门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600余家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完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在读函授生1.3万余人,年均开展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连续八年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

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以发布《鲁东大学章程》为标志,依法治校进入新阶段。全面启动学校综合改革,建立实施二级单位年度发展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激发二级单位办学积极性。着力推进学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教授委员会制度。稳步推进岗位

聘用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社区制”改革,探索构筑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扎实推进后勤管理改革,基本构建起保障有力的后勤服务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全力推进“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和谐文明、安全稳定。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以校舍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为标志,办学条件迈上新台阶。学校收入快速增长,2016年收入6.2亿元,较2009年翻了一番。着力拓展办学空间,新增土地575亩,总占地面积达到2709亩;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103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12.5亿元,总额达到24.4亿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亿元,总值达到3.2亿元;新增纸质图书43.9万册、电子图书14万种,总数分别达到228.2万册、100万种。完成民生工程100多项,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凝聚思想共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能力水平、工作作风、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以任期制和整体换届为主要内容的处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构建试用期满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届满考核“三位一体”的处级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准确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建立实施报备制度、述廉述责制度、约谈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全力配合省委专项巡视,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巡视整改任务,对查实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深刻的党风廉政教育。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重视加强统战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支持工青妇、侨联等群团组织发挥应有作用。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使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同志们,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励精图治的结果,是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鲁东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向为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在不同岗位上勤奋工作的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

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着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学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内涵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目标定位,统筹协调好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歇,改革创新不停步,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用开放的视野拓展发展空间,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突破。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尊重和落实

师生主体地位,凝聚全校的智慧和力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视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主要是:思想不够解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需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满意度存在一定差距;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和优化;学科整体水平不高,特色不够鲜明,学科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缺少高层次、标志性、原创性科研成果,存在重个人发展、轻团队建设,重理论研究、轻成果转化的倾向;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主动性不强,存在着闭门办学、因循守旧、小成即安等现象;全校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个别部门的全局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服务意识、执行能力还不够强,有的干部还存在脱离群众、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庸懒散拖等“四风”问题,抓落实不到位,解决师生诉求不及时。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办学资源稀缺与高教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引发的新旧理念冲突逐步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化解困难和矛盾,必须从大局出发,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探索和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模式。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紧迫

感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内涵发展,努力在破解学校发展难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把学校治理能力、办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总体要求

同志们!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今后一个时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置身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从世界竞争、国家发展、区域建设的大背景、大格局中审视未来。党中央作出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确立的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为我们科学谋划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高等教育规律性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指明了方向;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等繁重任务,对高校服务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国家、山东省统筹推进的“双一流”建设及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重点突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推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必须发扬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造鲁东大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未来五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党中央统筹推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主题,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推进办学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努力把学校建成教育教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科学研究优势突出、服务社会能力强,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引进高水平专任教师700人以上,教师总数达到2000人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人才称号60人次以上,打造10个以上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实现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团队建设新突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省一流学科1-2个,进入ESI前1%学科1-2个。省级以上教学平台、教学工程项目立项数量位居省属本科高校前列;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20项以上,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

新突破。新增省部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270项以上,科研总经费突破3亿元;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0项以上,实现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新突破。

为了实现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作为办学治校的行动纲领。

——坚持正确方向。方向问题是首要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坚持立德树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示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

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指示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带动,教学和科研两个轮子一起转,育人和服务两大功能齐发力,在服务中求作为、求地位、求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的指示要求,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制度创新,注重基层探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长远大计。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把立德树人落实在教师教学创新上。建立教师教学创新评价奖励制度,科学构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和荣誉体系,重视非课堂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和绩效分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工作质量。优化激励机制,设立教师教学创新奖,突出全过程和大样本评价,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

建设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着眼于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把立德树人落实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树立“知识探究、能力建构、品格养成”的教育教学理念,按照“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养、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以荣誉感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系,以人生境界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体系,以适应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育体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学术水平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力度,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开放办学上。完善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力、以教学科研为主题的对外交流合作机制,构筑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平台。实施留学鲁大计划,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实施学生国际化视野拓展计划,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建设计划,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建设,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空间,加快办学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办好孔子学院,扩大

对外文化交流。

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习实训、教师指导为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驱动计划,建设基础学术、科研训练、科技竞赛、创业实践四大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水平。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育苗工程”,择优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其加速形成科研成果。支持学生依托创新创业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学生按照需求导向开展科学研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创业学院建设,配备创业导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管理,建设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基地,争创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把立德树人落实在校风建设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健全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加强教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以道德追求、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筑牢课堂、公寓和网络三个主阵地,推进“社区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扩大学风建设成果。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训校风校歌校史育人功能。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

发展、成人成才创建优良环境。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实施大学生读书修身工程,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文化修养。

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增创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人才的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打造高端人才队伍。解放思想,宽广胸怀,树立“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统筹校内人才培养和校外人才引进,聚四方英才而用之,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成功舞台。进一步提高引进高端人才待遇,实施校内高层次人才特殊补贴。依托国家、省各类人才建设工程和培养项目,加大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造就一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端人才队伍。坚持“学科+领军人才+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结合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打造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力引进优秀博士,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学位,稳步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统筹优化师资队伍配置,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充实师资力量,重点向应用型专业倾斜。加强人才储备,形成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实施教师国际化素质提升计划,提高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的比

例。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拓宽兼职教师聘用渠道,创新人才柔性引进使用机制,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优化师资引进与管理政策,实行分层次引进和首聘期目标任务管理,着力提高引进人才的层次和水平。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校内人才工程,给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学术骨干政策扶持和相关待遇,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高层次人才学术休假等人才服务制度,促进人才自身健康发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产出。

完善师德建设体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的师德专题教育。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新入职教师宣誓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年度评议等制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

五、实现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新突破

高水平的科研和学科是大学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标志。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指示要求,深入实施学科立校战略,以打造一流学科为目标,以提升科研水平为重点,以学位点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的新突破。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各类研究平台为载体、以学术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力争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或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学术成果。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拓展研究空间,突出研究特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为导向,构筑高水平理论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

提升自然科学研究水平。注重理论原创性和学术前沿性,开展面向国际前沿的基础科学研究。注重技术突破性和行业贡献度,开展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鼓励跨学科开展科技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新机制。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按照科研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协同推进的原则,以提升科研创新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释放各创新要素的活力,着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科研

发展规律的新机制和创新创业环境。按照注重质量、体现差异的原则,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使学术评价更加充分体现不同领域研究成果的质量、社会贡献和业界影响,引导教师从重视数量和指标转向重视质量和贡献。建立科研成果开放评价机制,探索实行市场、社会和行业认可的第三方评价方式,逐步拓宽社会化、专业化评价渠道。

强化平台团队建设。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完善创新团队成长发展和评价考核体系,在科研条件、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培育形成若干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方向凝练、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在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所建设的基础上,分别遴选建设4-5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和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争取3个以上创新团队进入省部级以上行列。推进学术组织管理创新,大力支持参与各类学术组织,深化学术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激发基层组织学术活力。

推进学位点建设上层次上水平。做好学位点建设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凝练方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加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贯彻落实国家学位授权点评估办法,完善学位授权点评估机制,认真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项评估和水平评估,优化学科资源分配。

增强学科竞争力。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基础,本着夯实基础、厚植优势、突出应用、彰显特色、

追求一流的原则,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凝练学科特色,打造若干学科高峰。统筹人文社科与理工农学科建设,促进不同学科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关键发展绩效成果奖励办法,重点加强ESI工程学等学科建设。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一流意识,瞄准一流目标,营造争一流、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争取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创新学科建设模式,做好高等研究院试点工作,拓宽学科建设渠道。完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人才流动机制,以任务为核心的科研合作机制,以共建共享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健全学科建设评价机制,改变重申报、轻建设、少评价的状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科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使命。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服务大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论述,以支撑引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繁荣地方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坚持服务、合作、共享的理念,按照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精准服务、一流服务的要求,探索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文化引领、创新创业一体化的服务社会机制。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聚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等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扎实做好本科教育,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培养适应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广泛开展继续教育,扩大社会培训规模,开发特色培训项目,提高各领域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坚持科技创新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驱动需求对接,探索和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研创新体系。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合作发展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创新联盟,凝聚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提升学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能力。支持教师离岗创新创业,支持学生休学创业。改革成果转化方式和收益分配办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现实生产力。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咨询服务相对接的服务社会长效机制,鼓励教师面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开展应用研究。优化决策咨询,开展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打造特色智库,在区域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品牌策划、科技信息

及电子商务、健康医疗、养老服务、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医药及医疗器械、海洋生物、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作为,助力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加强区域文化研究,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加强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引领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高等师范教育规律,加强教师教育管理,提高各学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水平和质量,擦亮教师教育金字招牌。成立基础教育研究院,加强基础教育研究和学科、团队建设,巩固和发扬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引领胶东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成立教师教育管理机构,统筹教师教育规划、建设与发展,彰显师范特色,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中小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探索成立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平台,输出智力和品牌,共建一批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促进学校教师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的良性互动。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创新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办学模式,理顺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教师教育整体水平和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

七、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要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力量,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整体谋划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坚决破除制约学校发

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定位 一、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定位 学校秉承半个多世纪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经验,经过长期探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依据《高等教育法》,以国民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为主导, 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产学研结合,教学 科研并重,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办学指导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又包括由办学指导思想统领衍生而形成的学校定位、教育思想观念等,其 中学校定位是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最直接、具实的体现。目前 学校定位的主要内容如下: (1)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的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2)类型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3)学科建设定位 以石油为特色,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4)层次定位 巩固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教育,重视成人教育及培训。 (5)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博学、务实、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意识,基础扎实、知识面 宽、适应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 (6)服务面向定位 面向石油、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 (7)发展方向定位 高层次、宽领域、外向型 1 (8)发展战略定位 人才兴校、特色强校、学科建设重点突破、面向国内外开放办学、产学研结合5大战略。 二、办学指导思想的内涵说明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学校办学的政治基础和理论指南。 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高校办学来讲,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伟大事业服务。 ?依据《高等教育法》?,指出了学校办学的法律基础。《高等教育法》的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奋力开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4月26日) 徐东升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校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奋力开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新征程。 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9年鲁东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校“一二三四”发展思路,认真践行“学在鲁大”办学理念,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以获批“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标志,办学层次达到新高度。获批省级重点学科9个,新增一级学科硕

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23个,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新增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承担国家级项目211项、省部级项目656项,到账科研经费1.99亿元,发表被SCI、SSCI、CSSCI索引的学术论文1560篇,出版学术著作186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03项。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以获批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标志,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学团队各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专业1个,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精品课程43门。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本科生年均获国家级创新竞赛奖励268人次、省级奖励545人次。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承担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65项,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13篇,其中被SCI索引286篇,获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6项。培养普通本专科毕业生53874人,研究生3537人,留学生6314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生32846人。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以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突破60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依法办学行为

马摆小学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在学校的全面贯彻执行,做到秩序井然,风气正。认真贯彻落实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市教育局关于各项规定”的决定,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专心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做到“六认真”。无有偿家教行为。组织教师学习师德标兵,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良好的教育形象。 二、工作目标: 1、坚持校务公开原则,加强校务公开管理。 2、严格执行收费规定,做到不乱收费。 3、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 4、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尊重学生家长,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校路路通,与家长进行正常的工作交往。 5、严格要求全体教职工遵守劳动纪律,自觉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积极参加文化进修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工作措施:

(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招生行为。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编班收费,严禁以招生谋取私利。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规范收费的自觉性。通过行政班子会议,教职工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将收费宣传教育与教职工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依法收费的自觉性。 2、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公开公平公正招生。 3、做好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新生入学和转学工作,做到一视同仁。 (二)、坚决执行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的规定,杜绝一刀切乱收费和乱摊派行为。对教辅用书的征订,严格按照教育局规定,坚决杜绝一刀切乱收费和乱摊派行为。 (三)、抓好教职工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家教行为和收费补课,凡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将严肃处理当事人及责任人。 1、严格执行师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专心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做到教学“六认真”。 2、加强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师德标兵,用先进的事迹教育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良好的教育形象。 3、坚决杜绝补课现象,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开展好兴趣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

——之民生问题 材料物理与化学班姓名:刘维娜学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地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地中国特色.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旗帜、道路、理论三者地辩证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地伟大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统一地整体,构成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地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地旗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对于理论上如此完善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是否早已成为了富强民主文明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了呢?我们是否应该早已过上了我们心中理想地小康社会了呢?我们是否应该早已摆脱了一些看似不重要但却十分贴近我们生活地实际问题呢?答案恐怕是否定地,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孩子上不起学,有多少后买不起房,又有多少人因为看不起病而放弃就医,最终因痛离世,种种现象不得不令我们对我们心中神圣或者说是完美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思考,甚至打上一个大大地问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就调查显示,每年“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总是两会讨论地热点问题,这也是老百姓甚为关注地问题.老百姓唱道:“教育把父母逼疯,住房把钱包掏空,医疗把生命送终”.可见这所谓地“新三座大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地正常生活,可是令人好奇地是,国家政府始终在强调地、百姓怨声载道地“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地问题却一直看不到有实质性地突破进展.我想政府人员应该对此做出回应,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地原因有以下几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其一,我国是民主社会,但是国家政府赋予老百姓地民主权利并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和发挥它应有地作用.以对社会和谐关系重大地医疗改革为例,当初在设计改革方案时,很多部门都可以参与,却偏偏不让患者与老百姓地代表参与.可以说,改革新方案是由相关部门地首长们讨论定案再加上所谓地专家学者地意见综合拟定而成.医疗服务与每个人地利益切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地实际生活水平地提高.而相关部门和专家们,恐怕不能深刻体会到广大民众及生活在最低层地百姓,对医疗服务这个公共产品地具体需求和承受底线.因而,医疗改革不成功也在意料之内,情理之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其二,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过于以营利为目地而忽视了其本职作用.众所周知,我们去一个公立医院,一个普通地感冒甚至可以被说成很严重地疾病,结果是医生给患者开了一大堆药,当然这其中会含有适合病症地药,那其他地药呢,我想应该就是为了拿药商地回扣吧,更夸张地是有些医院开地药在市场上是买不到地,这就不得不使百姓去医院花高额来买这种药.而上学呢,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公立幼儿园而在门外要排上几天几夜地队,而结果却是可能能进入到这个幼儿园,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儿园,各种变相收费又在上演.我想这样地医疗和教育部门应该深刻反省一下,本应该是服务大家地社会机构却变成了从老百姓手里赚钱地机构,他们完全忽视了自己地本职工作是救死扶伤,教育祖国地下一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至于“住房难”这一问题,我想有太多地解释了,什么房地产商过于炒房抬高房价等等,那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与时俱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 ( ) 。 A、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B、把发展文化教育放在首位 C、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D、把军队建设放在首位 A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B、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C、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阶段 C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改革、发展和稳定 C、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7、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建立一个好制度 D、改变我国的落后状态 A 8、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这是指( ) A、我们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 B、我们的对外开放有宽阔的活动领域 C、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梯次展开的

坚持办学方向突出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办学方向突出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方向突出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和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是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学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育园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窗口。高等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就必须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师生思想引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重点,成效明显。广大师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但是,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彼此碰撞,人 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明显,个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对广大师生的影响越来越直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是高校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高校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抓紧抓好,并切实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工作实践中。 二、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起着引领思潮、培塑价值、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强大作用,必须着眼于当前工作环境、对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把握重点,强力推进。 一是强化师生理论武装。先进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理论。要积极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理直气壮地推进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深度解读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教育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始终保持、不断坚定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解决好广大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 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是人生前进的动力。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起点。在思想文化激荡碰撞、社会思潮跌宕起伏的当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系好理想信念这枚“人生的扣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惨命运和建国以来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的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确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了发展布局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并将继续指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

理论结合实际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理论结合实际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论,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最直接最深刻的回答,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它始终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人类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深深植根中国大地,着眼解决中国的问题,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中国化的表达,汲取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总结历史得出的结论。 从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接力探索,形成发展起来的。十八大报告用简明的语言,精辟阐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高度概括了每一时期我们党的实践成就和理论建树。从理论和实践成果看。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报告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三个方面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有充分的现实根据。 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能够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能够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显著提高,最根本的是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党的旗帜更加鲜明,方向更加明确。这是我们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我们党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也说明我们党是一个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是一个思想解放、充满活力的党。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着眼于未来的。 面向未来,在前进道路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就是要以邓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 1848 年,《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 2)第二次飞跃: 1917 年,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注意: 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期间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二者都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

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 2)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 3)根源: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3.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意义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首先,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次,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再次,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最后,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作品时间: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意义 正文: 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在十五大报告中,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新阐释,既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基本理论,又充分吸纳了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和邓小平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有机整合,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全新内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时有表现。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使文化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国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异域文化的挑战,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抗撷也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全球视域下,各种文化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不平衡,西方特别是以少数发

学校办学方向

学校办学方向-2017 十八大教育方针:教育公平服务人民素质教育人民满意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校精神:同心同德同行同乐 办学宗旨:师生共进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致力立德勉力树人 管理理念:悉心服务精心呵护 发展思路:制度立校质量强校特色亮校人和兴校 工作目标:规范管理树形象注重常规提质量 德育目标:好孩子好学生好少年 师德目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安全目标:人人讲安全时时记心间 安全有序阳光体育文明有礼快乐健体校训:明德慧中尚礼知行 校风:尊师志学诚善快乐 教风:会教善教爱教乐教 学风:会学善学爱学乐学 作风:自律尽责服务协作

学校办学方向·诠释(2017)我们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宏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以此确立了“一种观念,四个思想;一条思路,四个目标;一项规训,四种风气。”的办学规划发展之路,展开教育工作部署,谋求和谐发展,争创管理星校,质量名校。具体诠释如下: 一、十八大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三)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学校精神:同心同德同行同乐 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指为同一个心愿,同一目的而努力。【《尚书·泰誓》:"予有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行同乐:师生共同进步,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快乐、幸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正式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及突破: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采取总分总的教学方式,先在总体上对课文内容作介绍,让学生对整体结构有一个了解,再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述,通过质疑法和联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其次,利用图片或电影片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在党的各次大会上的重要发言,以此归纳邓小平的活动,来突破重点。 难点及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可通过社会主义的概念与根本目的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相关网站:邓小平纪念馆、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中学历史在线、中学学科网 教法学法 ①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先对课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再对每一部分的具体知识点作详细的说明,最后再进行总体归纳。 ②由于涉及的会议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电教手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记忆。 ③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诱导的方式,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 板书设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 学社会主义 姓名:张慧勇 学号: S082121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上课时间:周一第三大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才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这是因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同当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指望照搬书本、照搬外国,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从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富民强国路。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它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逐步走向富裕。从1978年至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7%,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走向富强。中国经济在近30年间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6年迈上了20万亿元的大台阶,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提高了国家影响力,为改善人民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为雄厚的国力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释放出人民创造财富、共谋发展的激情与活力。近30年中,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建设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我们的制度在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目光更加远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日益展现出文明自信、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神面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如果说,在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找到了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那么,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则通过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振兴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上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与优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与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签, 它为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方向。然而,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顾名思义, 就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 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 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 反分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构建、推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鲜明特点。因此,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人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 中国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为人类文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自从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后。战火不断,人类文明停滞不前。历史可以告诉未来,170年的沧桑变化,验证着一个科学的论断,熔铸着一条坚定的信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会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其鲜明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 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 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 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 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发

社会主义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他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前不久,中央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结合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对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作出了部署,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明确任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学习该意见精神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大学课堂教育的具体要求。这一要求,针对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复杂形势和突出问题,切中的是党管意识形态、加强意识形态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众所周知,高校是社会思潮汇聚、意识形态交锋的敏感地带,抓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思想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重大。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核心和实质是价值观教育。因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务必要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大学教育是一项有责任、有义务的神圣事业,是引导人们追求光明和进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实践。大学里所进行的教育,不管是正式的课堂教育,还是课外的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还是思维或者方法教育,背后都包含着价值观,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控制和指引,也都需要培育和塑造既定的价值观念。那么,大学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导向?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分野,不同的人对此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回答。不过,基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教育决不应造成戕害,决不能指向退化,更不能误导受教育者走向迷茫、困惑和堕落,因此,在大学课堂里所进行的教育固然要在解蔽中启蒙、在沟通中赋予,但这种启蒙和赋予不应消解人心向善、人性向上的天性,而需要给学习对象提供一种积极、进步、光明、科学、向上的价值观,让受教育者受到良性引导和正向指引,形成客观、公正、准确和负责任的价值判断,实现个体品性的淬炼和精神的升华。 课堂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传递价值观的神圣殿堂。不论是隐形的还是显性的,不论是技术型的还是思想性的,大学的课堂教育和教学都要创造一种让人们积极起来、向往进步、追求光明和美好的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对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能起到的作用是积极而非消极的,是正向而非反向的。失去了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和正面指引,大学课堂教育和教学无疑就会走向其反面,就会造成对学习者的失职和对教育本身的背叛。 在意识形态分野和对立十分明显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大学在其课堂教育尽管姿态纷呈,形式多样,但无不在政权的指导下奉行为其社会核心价值观服务的宗旨,这既是大学教育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