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知识点最新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知识点最新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知识点最新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营养成分:

成分代谢类型生态作用地位实例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物

质和能量

必需

阳光、热能、空气、水、

无机盐

生产者自养生物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

栖息场所和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必需

主要是光能自养型生物

如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

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

消费者异养生物对植物传粉、受精、种子

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非必

分为初级、次级、三级

消费者等

分解者异养生物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逐渐分解为无机物

必需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

2. 营养结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因食物关系而形联系。分为:捕食链、腐生链、寄生链通常所指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以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因食物链彼此交错而形成的复杂联系,

其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和竞争

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途径。

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和杀虫剂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转化、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的输入: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途径:

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存在

①通过细胞呼吸供自身生命活动消耗

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以粪便、遗体、残枝落叶中化学能

形式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以食物(有机物)中化学能式流入下一营养级

4.特点:单向流动、不循环;逐级递减;

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约为10%-20%,根据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计算。 原因:能量输入光能,输出热 能;食物链关系单向。

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能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不能完全同化。

直观表示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关系图有

能量金字塔、生物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其中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最准确的反映各营养级数量关系。 5. 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能量来源: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能量去向:

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遗体、残枝落叶等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流入下一营养级

④储存于体内有机物中未被利用

6. 食物链计算 ① 关系

② 传递效率

(二)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范围:生物圈

2.特点:具全球性,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3.举例:碳循环 ①循环形式: CO 2 ②过程:如图

化石燃料燃烧打破碳循环平衡,导致温室效应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食物链生物

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大型肉食动物 成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环节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营养级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下一 营养级

呼吸

未同化

同化

能量 摄入

未利用部分

分解者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流动以元素形式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

范围主要在生物群落内生物圈,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伴随着物质的合成、分解。

(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

(3)研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生态农业。

②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草原生态系统:合理放牧,确立草场合理的载蓄量。

(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任何能引起生物生理、生化和行为变化的信号

2.信息种类及实例:

种类实例

物理信息蝙蝠的回声定位、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声、光、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昆虫的性外激素(信息素)、植物的生物碱和有机酸

行为信息蜜蜂的舞蹈、鸟类的求偶炫耀

3.作用: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生物防治。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表现:三大功能类群齐全,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即结构相对稳定);

物质输入输出稳定,能量输入输出相对平衡(即功能相对稳定)。

3.包括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二者关系:两者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4.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调节形式——反馈调节

包括:负反馈调节调节(普遍存在,基础,维持平衡状态)、正反馈调节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②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若外来干扰超过了此限度,稳定就被破坏。

5.生态系统的恢复是通过(对污染物的)自身净化作用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实现的。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的特点:持续增长,属于J型增长曲线。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消耗大量资源,加剧环境污染。

(三)应对人口增长的策略:

1. 控制人口增长: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颁布相应法律。

2. 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湖、还草,防治沙漠化)。

3. 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污染。

4.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

5. 推进生态农业。

二. 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三. 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

全部基因以及各种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

包含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药用、工业原料、实用、科研、美学);

间接价值(生态功能);

潜在价值。

3.保护意义: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重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4.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易地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四. 生态工程

1. 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

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2. 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废弃物资源化、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体系

3. 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

整体性原理、(自然、经济、社会)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五. 生态农业——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1. 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2. 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

3.具体措施:农作物多样化,开展养殖业,开发利用分解者(如培养食用菌、修建沼气池)

充分利用生产者未被利用的部分;

4. 优点: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农业投入,创造就业机会)

5. 目的: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学好初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

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

地理: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生态系统知识点的总结1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纲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 式 地位 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光、热、水、土,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 菌、化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 基石 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异养型 生态系统最 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蛔虫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 关键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的渠道。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如课本中的阳光不能纳入食物链,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间不能做任何停顿,否则不能算作完整的食物链。 2、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如书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昆虫、鼠。 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如书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既是捕食又是竞争关系。 5、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外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食物链分析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为依据。 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考纲知识梳理】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①源头:太阳能。 ②总值: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传递 ①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完整版)《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决胜高考之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信蔡哥考本科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 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大气污染物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 【考纲要求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P 2~3 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空间,包括_______环境(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 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和________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P 7~9及图1—1—16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_______ ______________,并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________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___。 ★3.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10~12、P17~22 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4.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P14~16及图1—2—13、图1—2—16、图1—2—17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即伴随着________问题、_______问题和_________问题而出现,其本质是______________问题,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走______________ __之路。) 结合图1—1—16和图1—2—13,回答: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考纲要求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5.土地资源问题:P32 我国土地现状:①_____多,_____少;②______和______区域大;③______面积有限, 而且分布______;④人口多,人均耕地少。 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土地污染以及土壤 _______________等。 拓展: 1、我国西北草场退化、荒漠化的原因?解决措施? 原因: 环境问 题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编制:李德明审核:潘新春 第一章:环境及环境问题 1、环境的分类(按其属性)天然环境及人工环境 2、人类及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四个矛盾。 5、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 6、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①人地关系:人地对立②基本观点:征服自然③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基本观点:保持平衡及协调。③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及防治 一、水污染 1、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天然水的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2、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在风力较小,阳光充足,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而导致大量营养物质富集。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等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起步晚、基础差、发展的速度快。从内外接待来看是先国外、后国内,以接待国外带动国内旅游。现在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无烟工业”产业。它在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中,独具“朝阳产业”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部门、地方、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我国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1.工业“三废”造成对旅游的严重污染?据有关方面 报导,昆明滇池、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旅游区,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有的形成沿江段污染带,例如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汇流处形成了一条长年不消的黑色污染带;江苏苏州著名的寒山寺下有一条黑臭的河流是造纸厂排放液所致,使得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的大佛和寺院大煞风景,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又据了解,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这些年来污染呈增长趋势,山下共有市属企业150个,乡镇企业95个,监测数据表明,每年废气排放量达92.7亿标立方米,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中等污染状态。大气污染还引来酸雨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的危害,峨眉山顶冷杉大片死亡。这些都是工业“三废”对文物古迹造成的腐蚀和灾害。?

2.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以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各种类别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已有30多家,生活煤灶273座,每年排烟尘22.5吨,烟尘和二氧化硫分别超标率为100%和46.2%,生活污水年排放约20.2万吨,使景区内水体质量逐年下降,景区内垃圾每天总量约6.5吨,有的不加处理,有的埋于林内,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种种生活污染,影响了游客的欣赏情趣和游览心境。 3.旅游区内资源和景观的破坏与日俱增?许多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渡假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随意砍树、采石、偷盗国家保护的野生生物、修建违章建筑、设置过多的旅馆饭店、辟地摆摊设点、任意开辟索道,随地抛弃垃圾和果皮等等。 例如峨眉山风景区内开荒种植黄连木;海南省青皮林保护区内开采矿石;青岛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辽宁千山风景区的开山采石,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偷猎大熊猫,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大量捕杀野象以及峨眉山、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石碑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二轮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精编)

2020届二轮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9·湖南省郴州市生物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 C.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正确;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苔原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 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弱,B正确;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 的间接价值,C错误;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C。 2.(2019·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三期末)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 药,以鸭子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 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 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棚以便防雨、防高温等的管理。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 和能量多级利用 C.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 为显著 D.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解析]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可能也会增加新的食物链,A错误;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了空间,实 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 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不会出现抗药性,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C正确;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D正确。 3.(2019·安徽省淮南市生物二模)有人研究某弃耕多年荒地中的一条食物链:植物→田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 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1)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他有氟氯烃等。 (2)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3)原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各国农 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4)产生原理:CO2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 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 烧煤炭、石油、天然气释放的CO2.森林植被大量砍伐,使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加。 (5)解决措施: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 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废气 处理后再排放。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生态旅游的意义范文

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起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类别,探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 Abstract:By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tourism, origi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categories in our country,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生态旅游的概念、起源,发展现状、类别,可持续发展及对策。 The key wor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tourism, origi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ategor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对于环境保护也是很有必要的。 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一、关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具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由于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并没有提升旅游经济,更没有把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用于展示国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并把它与会奖旅游结合起来,走一条独特的展示之路。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知识点最新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营养成分: 成分代谢类型生态作用地位实例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物 质和能量 必需 阳光、热能、空气、水、 无机盐 生产者自养生物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 栖息场所和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必需 主要是光能自养型生物 如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 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 菌 消费者异养生物对植物传粉、受精、种子 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非必 需 分为初级、次级、三级 消费者等 分解者异养生物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逐渐分解为无机物 必需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 2. 营养结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因食物关系而形联系。分为:捕食链、腐生链、寄生链通常所指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以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因食物链彼此交错而形成的复杂联系, 其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和竞争 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途径。 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和杀虫剂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转化、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的输入: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途径: 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存在 ①通过细胞呼吸供自身生命活动消耗 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以粪便、遗体、残枝落叶中化学能 形式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以食物(有机物)中化学能式流入下一营养级

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内容总结

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容总结 摘要:矿山环境保护一书针对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及采掘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等,分析了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和生态环境诸方面的影响,论述了矿山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对污染物处理与防治的技术及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矿山清洁生产、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区地方病等容。本文对其中的重点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容、总结。 0前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战略资源,我国95%的能源和80%以上的原材料均来自矿产资源。矿山作为矿产资源的载体,在其矿业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一些矿山粗放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使矿山承受了太多的环境压力。矿山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矿山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矿山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灾区,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薄弱的领域。目前,矿山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矿业自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业兴衰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出的影响滞后性和影响长远性已被人们所认识。矿山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从水、气、声、固废、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和矿区地方诸方面全面论述矿山环境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还介绍了矿山环境管理、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山清洁生产的有关知识。 1 矿山环境问题 1.1 矿产资源的定义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液、气态的天然矿物和矿石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环境问题 一、环境概述 1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按其属性可以分为: 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2)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 2. 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 用的基本成分。包括 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和 社会环境因 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3.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 它是 岁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 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是更重要的原因。 环境因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二、环境问题概述 1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 .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分为 原生环境问题 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自然 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叫作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称为环境质量指数。 根据 并对人类及其他生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壤盐碱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 例: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露事故、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等。 1. 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 箭头代表的含义 ① 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 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③ 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 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④ 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 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 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质量下降) 全 球 变 暖 原因 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乱砍滥伐 1 危害 (后果) 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 加上海水受热膨胀, 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世 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自然灾害增加,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决措施 ①开发和利用新能源②利用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植树造林④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⑤加强国际合作 臭 氧 层 破 坏 原因 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能够显著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氟氯烃等 危害 (后果) 臭氧层的破坏,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 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 严重的危害 解决办法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②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1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臭氧层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危害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论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潘景梅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者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同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其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通常是保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和民间风情风俗之处。此外,生态旅游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和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保护性特征。 3、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知识分享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类型:(了解)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 通过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动物一定是消费者;病毒都是消费者; 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原核生物。 (2)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_________的营养级。 同一营养级上,可以有______________的生物。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_________营养级; ●植食性动物(即初级消费者)为第_______营养级;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 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5、各种组分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联系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食物链:主要为捕食关系,只有_____________无________,其起点:_______ 6、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植物昆虫青蛙蛇鹰 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________或_________。 ②如果蛇减少,植物,昆虫,青蛙,鹰。 7、_______和________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主渠道,也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过程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的相关习题: (1)A、B、C的同化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相应方框前面箭头上的数字。 注意:摄入量=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者能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能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 入到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是指:被消费者______________的能量。 (3)每个营养级同化量得去向: 1、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图中的b1、b 2、b3); 2、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流入到下一营养级(即图中的 ____________ ②生产者的枯枝败叶、消费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遗体被分解者利 用,能量就流向分解者(即图中的________) 3、未利用(仅限于某生态系统有时间限制的情况) 通过下面这道题要深刻理解以上内容: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