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报告

无锡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报告
无锡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报告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

(2016-2020 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十三五”( 2016-2020 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 年 11 月 15 日

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

发展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无锡农业要按照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无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积极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物质装备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制订《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回顾

“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委、市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2012年,无锡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产值255.6亿元、农业增加值158.3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55元。根据农业部《201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我市得分81.7分,在全国153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五,在地级市为主体的示范区中排名第一,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根据《2014年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报告》,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达到85.1分,名列全省第二。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

一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推进规模化水稻生产基地、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等保供基地建设。粮食自给率、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以上,叶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二是特色产业质效齐增。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健康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阳山水蜜桃、璜土葡萄、张渚茶叶、马山杨梅、双泾葡萄、洋溪萝卜等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农业“三品”数量达到1057个。三是生物农业迅速发展。扎实推进生物农业“一谷两园”建设,建成生物农业企业129家,2015年生物农业年产值达到66.2亿元。四是休闲农业异军突起。宜兴市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阳山镇桃源村成为2013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宜兴市洑西村被认定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兴望农业休闲文化园、篱笆园农家乐、绿缘农业观光园、东港镇山联村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宜兴市湖父镇洑西龙山村、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等3个村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农家乐集聚村示范村。

(二)改进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增强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128家重点现代农业园区,至2015年底,全市农业园区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46.6%,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9家。二是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建设钢架大棚、喷滴灌、

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组织培养等各类生产设施。至2015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61.8%,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19.5%。三是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无锡市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以地级市政府作为主体的整体推进单位。锡山台创园被评为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中农物联网、太湖米业、新坤兴、鹏程农业等4家公司入选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单位。

(三)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活力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6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37亿元,有力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伽力森主食、弘宇农业、上农股份、亚夫农业、当家易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二是农商协会平台作用突出。2014年组建成立无锡农商协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系统都是第一家。协会下设九大分会,拥有企业会员100名,有效提高主体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发展。大力发展农技推广、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业信息、农民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39%。“12316”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达到100%。四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前景广阔。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改造农业。全市建成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网店)565个,全市农业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2.66亿元,成为创新农业经营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宜兴市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惠山区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江阴顾山镇、宜兴丁蜀镇、惠山阳山镇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新亮点

一是生态修复保护富有成效。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加强生态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森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至 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6.8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4%,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二是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程、氮磷生态拦截工程、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率达97%以上。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全面确定了生态补偿的范围、对象、方式和标准,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保障。

(五)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级财政从2012年起设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累计扶持金额达到1.84亿元。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组建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到5亿元,完成对悦禧玫瑰、正大畜禽、联业生物、西诺花卉、益家康等5家企业投资,投资规模达到1.35亿元。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组建成立了无锡现代农业研究院、太湖水稻研究所、益家康蔬菜研究所、明珠水产研究所、吴越花卉苗木研究所、阳山水蜜桃研究所、无锡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现代农业“一院五所一中心”,有效增强了我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二、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农业发展思路更加明确。习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期间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都对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为新常态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江苏“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了“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目标,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四个特征”、“三个加快”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对农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政策支持更加有力。中央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农业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支持“三农”发展上也是不遗余力、舍得投入。2016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在财力安排、资源配置、干部配备等方面更加注重向三农倾斜。“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物质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从而切实增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农业转型条件更加成熟。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近两年,中央重点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这对无锡农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又是一次重大机遇。无锡工业基础雄厚、信息技术发达,特别是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以来,“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的战略理念深入人心。新形势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积极运用各类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产量增长、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精细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四是农业改革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中央、江苏省在深化农村农业改革方面,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支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金融制度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特别是在2016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央明确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重点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举措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真正做到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为创新农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形成了良好氛围和有力保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二)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在农业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无锡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27亩,不仅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1.35亩,也明显低于全省13市平均水平0.87亩;而且,无锡耕地很多被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分割包围,分布零碎、难以整合。由于耕地资源限制,既给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增加了压力,也影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农业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仍然是短板。

二是在农业经营主体相对偏弱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由于本地工业经济发达,本地劳动力专门从事农业的很少,所以老龄化兼业化外来化现象明显,“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缺少类似南京雨润、徐州维维这样等家喻户晓的、能够带动大量农户、联系上下游产业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由于企业经营并未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市场影响力也难以拓展,往往在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昙花一现、盛极而衰的现象。

三是在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无锡这座被誉为“太湖明珠”的城市而言,加强太湖水环境保护是无锡承担的重大使命。长期存在的太湖水环境治理压力对农业投入品使用、主要农产品保供、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农业增产增效与投入品减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在保护太湖水环境、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将追求产量增长的粗放模式,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集约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是“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建设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四是在农业科技力量和农业实用人才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本区域内长期以来缺少大中型农业科研院所的支撑,现代农业“一院五所”等民营科研机构刚刚起步,农业主体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农业龙头企业的科研创新投入仍然不足。农业实用人才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亟需加强,特别是基层农技队伍力量薄弱,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知识偏旧、人员老化等问题,难以胜任指导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

五是在“双重挤压”背景下,如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和生产成本地板效应的“双重挤压”日趋突出,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体系尚不健全,农业担保机构发育不充分,农业抵押物缺乏的问题仍未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领会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等“四个特征”的深刻内涵,对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等“三个加快”的重要部署,牢固树立“农民朋友至上”的意识,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

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奋力推动无锡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城乡统筹为目标。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全域统筹、城乡融合、“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不断促进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的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农工功能互补、产城经济联动和基础设施共享,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以产业转型为方向。深入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依托城市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大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无锡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拓展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有力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提升无锡市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全面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工作,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打破传统农业发展路径依赖,加快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农业支持保护、农业科技等制度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力度,突出抓好畜禽污染整治,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科技兴农为途径。充分利用无锡综合科技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人才,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集成创新,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和农民,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三)发展定位

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领域、新方向,围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内涵特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积极探索无锡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将无锡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生态农业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市、特色农业精品化发展的示范市、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的示范市、都市农业融合化发展的示范市和“互联网+”农业智慧化发展的示范市,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

——精心打造无锡生态农业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为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三品”建设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整体绿化工作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相结合。大力实施农业面

源污染治理,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排放。深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加强农业产学研合作,重点研发推广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区。

——精心打造无锡特色农业精品化发展的示范市。按照“大农业”“大食物”的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完善区域布局,稳定种植规模,提升设施装备,强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加强农业“三品”认证工作,推进“一村一品”乡镇建设,大力推动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精品园艺、健康牧业、特色渔业等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向精品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着力打造一批附加值高、影响力强的稻米品牌、蔬菜品牌、园艺品牌、渔业品牌和畜牧品牌。

——精心打造无锡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的示范市。以全市规模以上园区为主要对象,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培育扶持一批特色型园区建设。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工商资本入驻园区,把园区打造成我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平台,使园区真正成为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载体、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载体、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业经营主体的载体。

——精心打造无锡都市农业融合化发展的示范市。以无锡特色现代都市农业为基础,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广泛挖掘传统文化、积极彰显地方特色,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农业+文化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健康养老,着力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突出影响力和良好知名度的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点、生物农业产业园和综合性多功能园区,力争使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

——精心打造无锡“互联网+”农业智慧化发展的示范市。立足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无锡传感网创新中心、江南大学等本地研发单位作用,以台创园农业物联网示范中心、中农物联网、富华科技、汉和航空等企业单位为主体,以本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着力加强无锡农业物联网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和示范应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形成一批农业物联网装备研发企业和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示范基地,力争使无锡农业物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走向全国。要积极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着力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业电商平台,研发互联网思维的农业创新项目,探索大数据下的新型订单农业模式。

(四)主要目标

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产业,有力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推动无锡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

——农产品保供持续相对稳定。粮食、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左右,粮食亩产达到492公斤,“三品”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55%。

——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到 2020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3.2:1 以上,生物农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休闲农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0 亿元。

——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到 2020 年,全市农业园区化比重达到50%,设施园艺面积比重达到2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0%以上,高效农业五项机械化水平平均值达到55%,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到 2020 年,建立健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到50%,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深入。到 2020 年,全市种植珍贵彩色树种583万株,化肥、农药施用量相比2015年保持“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7%以上。

(五)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上,打造宜北生态农业功能区、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惠澄精细果蔬农业功能区、宜南特色农业功能区、山水风光带休闲农业功能区等五大农业功能区。

1.宜北生态农业功能区。在宜兴市西部、北部以及渎边公路西侧的平原农业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畜禽和水产,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产业结构,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万亩水稻园区和规模畜禽养殖园区、特色水产园区。

2.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在锡澄路以东地区,包括江阴市东部、锡山区、新区,重点发展高档花卉、设施苗木、药用植物和生物农业,强化江苏省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无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建设新吴区鸿山生态园区、新吴区吴文化博览园、中国(锡山)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区、安镇凤凰山现代农业园区和太湖生物农业谷等。

3.惠澄精细果蔬农业功能区。在江阴市西部和南部、惠山区,重点发展以水蜜桃、葡萄、蔬菜为代表的优质果品和精细蔬菜产业。重点规划建设惠山阳山水蜜桃科技园,江阴市璜土现代农业园区、江阴市月城现代农业园区、惠山精细蔬菜产业园区等。

4.宜南特色农业功能区。在宜兴市南部渎边公路以西地区,结合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茶叶、干果、竹制品等特色产业,重点规划建设宜兴市阳羡茶产业园区、竹产业基地、竹产业加工集中区。

5.山水风光带都市休闲农业功能区。在滨湖区、宜兴市、惠山区等地沿湖、沿山地区,利用山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规划建设马山休闲农业示范区、阳山田园东方综合体、九龙湾生态农业示范园、雪浪山现代农业园区、龙寺生态园区、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宜兴阳羡茶博览园、宜兴华东百畅生态园等。

(六)重点产业

立足无锡农业产业布局基本情况,用3到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无锡农业“三个百万亩”的目标体系,确保农业“三个百万亩”落实到位,即:保供产业基地(水稻+蔬菜)、特色产业基地(园艺+渔业+经济林木)和生态林地(林地、湿地等)。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结合无锡经济社会现状,着力构建“5+2”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包括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和健康牧业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生物农业、休闲农业等两大新兴产业。

——优质粮食产业: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大农业”“大食物”的要求,优化粮油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涵养区域生态环境,稳定种植规模与布局,积极推进稻田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整治,建立工厂化育秧基地和优质水稻示范园,推进精准化种植技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发展优质稻米,逐步推广高钙、高纤维稻米等功能性、特色性新品种,建设高标准水稻生产基地,打造以宜兴隆元、锡山吴越水晶、江阴华西村等为代表的

稻米知名品牌。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江阴市南部、宜兴市西北部平原、锡山区东部、惠山区西北部等四大优势产业区。

——精细蔬菜产业: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抓手,引进、示范和推广蔬菜特色优质品种,大力推行绿色种植模式,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建设连栋大棚、温室智能系统、工厂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设施,完善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质量检测体系,重点建设市属蔬菜基地和省级“菜篮子”工程项目,全面实现园区化,打造以太湖百合、洋溪萝卜、万石水芹、马山芋头等为代表的特色知名品牌。该产业主要分布在锡山区、惠山区、江阴市南部、宜兴市渎边等四大优势产区。

——精品园艺产业:依托无锡农业特色资源,以“一村一品”建设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品种改良繁育、品牌宣传营销的力度,重点发展名、特、优、新的高档应时水果、精品茶叶、珍稀高档花卉苗木、竹制品产业和药用植物,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提高产量,重点发展水蜜桃、茶叶、葡萄、百合、红豆杉为主要内容的园艺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镇、特色村和特色农业园区,重点打造以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大浮杨梅、璜土葡萄、双虹葡萄、鸿山葡萄为代表的优质水果品牌,以阳羡茶、斗山茶为代表的精品茶叶品牌,以红豆杉、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为代表的药用植物品牌。该产业主要分布在锡澄片区、惠澄片区、滨湖区和宜兴丘陵地区等四大优势区域。

——特色渔业产业:充分发挥无锡渔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特色养殖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依托水产科研技术支撑,优化渔业品种结构,创新水产养殖技术模式,通过开展生态养殖、水产病害防治、渔民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养殖等模式,实现渔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重点建设20万亩高效渔业基地,重点打造“长江三鲜”“太湖三白”“河荡三青”和“滆湖湖鲜”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知名品牌。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江阴沿江地区、宜兴沿滆湖地区、锡山鹅湖地区等三大优势区域。

——健康牧业产业:综合考虑太湖治理和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生态与生产并重,加强生猪、家禽、肉羊养殖基地建设,控制奶牛,保护我市地方遗传资源“二花脸”、太湖鸡、太湖鹅、华中中蜂,鼓励企业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推动我市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完善畜禽疫病防治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健康化养殖、园区化管理,构建自饲料生产、养殖到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畜禽养殖产业链。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江阴市西北部、东南部、宜兴市西部、北部和南部山区等优势区域,在市辖区适当保留污染较轻的禽蛋产业。

——生物农业产业:以生物农业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引进与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以招才引智、招商引企为手段,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原则,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培育农业总部经济模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反应器、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等高科技应用项目,重点建设“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南园——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北园——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该产业主要分布在锡山区东部、新区、江阴西南部、宜兴市东北部以及惠山区西北部等地区。

——休闲农业产业:依托无锡市生态资源优势,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消费为核心,以“以农为本、农旅结合”为方针,按照“以生态为主线,以山水为脉络,以田园为依托,以村落为载体、形成城市与农村、生产与休闲、生活与度假的生态交错区”的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品牌培育,强化公共服务,打造一批农业旅游精品项目,培育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特色体育小镇和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集农业生产、生态景观、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普教育、康体养生和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斗山茶文化园、鹅湖玫瑰园、东港山联村等为代表的东部农耕文化农业旅游圈,以马山拈花小镇、雪浪山现代农业园区、阳山东方田园等为代表的中部养生文化农业旅游圈,以宜兴茶博园、宜兴竹海、白塔村等为代表的西部茶文化农业旅游圈,重点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30个、示范点(园区、企业)30个,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10条,力争使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和营业收入分别年增长10%以上。

(七)主要任务

1.加快提升无锡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紧扣无锡农业特色,立足自然禀赋,壮大传统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为重振无锡产业雄风作出新贡献。(1)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加强“三个百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保护,推进耕地资源有序集中整合,稳定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左右。围绕农业功能区布局方案,引导全市农业结构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品牌营销战略,推动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健康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基地,鼓励引导本地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2)培育壮大农业新兴产业。立足无锡市农业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注重产业融合配套,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新兴产业。推进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和重点项目引进,大力培育发展生物育种、生物反应器、生物饲料等生物农业产业企业和集群,到2020年,生物农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和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休闲农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0 亿元。加快完善粮食、“菜篮子”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集成示范一批精深加工新产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构建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3)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农业+互联网”新业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对接第三方平台等形式,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吸引一批国内外优秀电商企业参与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园区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商务模式。积极创新研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个性化、体验式的农村电子商务项目。探索大数据驱动的订单农业,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带动农民增收。

2.加快提升无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创新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组织领导、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优惠、人才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服务引导,优化要素配置,构建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努力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1)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加快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引导专业大户、返乡大学生、职业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加快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能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家庭农场牵头或参与组建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合作社兴办、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完善各主体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行业协会、工商协会、技术协会等载体组织,规范生产标准,强化品牌营销,统一准入准出制度,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素质。到2020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2)大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公益性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建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公共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服务等基层公益性服务能力。发展培育农机作业、农村金融、动物诊疗等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经营性服务。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探索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3)大力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以“提升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老农民、吸引一批有能力想创业的青年农民,引进一批有创造愿务农的知识农民”为思路,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措施、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以现代农业“一院五所”、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为主要载体,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三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根据产业、工种、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

3.加快提升无锡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体系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有力提升无锡市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1)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借鉴工业园区管理模式,以重点园区为载体,创新项目招商、人才引进、市场营销等经营机制,鼓励吸引社会工商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落户农业园区,提升核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支持各类特色型园区建设。(2)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钢架大棚、标准化鱼池等农业设施建设。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装备。着力完善农产品的工厂化育苗、标准化处理、分级包装和冷藏设施等配套设施装备。以实施“互联网+”行动为契机,加快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生长环境监测、智能灌溉、测土配方、动物疾病诊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实现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3)创新农业科研平台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一院五所”的良好平台,围绕生物农业、设施装备、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创新完善“政产

学研”合作模式,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农业科研院校联合组建农业科研机构,形成实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完善农业高层次、专技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与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资金、编制、待遇等方面加大支持,鼓励农业院所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终身教育机制,抓好人员知识更新,及时掌握新技术、新信息,建立完善技术人员与生产一线的挂钩结对制度,充分发挥“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4)加快科技项目攻关。以“挂钩一批院所、引进一批人才、创新一批成果、培育一批企业”为目标,突出生物育种、生态农业、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物联网技术等重点领域,坚持自主研发与积极引进相结合,努力形成一批有可推广、可复制、有实效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大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选育力度,改善育种科研、种子生产、种业监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无锡市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种业企业竞争力。

4.加快提升无锡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1)继续推进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市委《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锡委发〔2014〕52号)等文件为指导,积极稳妥抓好生态补偿工作的推进落实。继续推进实施对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等生态资源的生态补偿工作。(2)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加强畜禽遗传资源资源保护,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推进全市花卉苗木种质基因库建设,严格防范外来物种入侵。(3)加强生态修复建设。坚持绿色化、珍贵化、彩色化和效益化相结合,将沿江、沿河、沿湖水岸林网建设和开展湿地恢复作为全市森林资源新增长点,着力提升我市整体绿化水平。大力加强森林防火、森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推进封山育护林及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由绿色通道、水岸绿化、农田防护林构成的森林生态网络建设。严肃查处和打击非法侵占林地和滥伐林木的行为。加快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确保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27%以上和50%以上。(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太湖水环境保护为核心,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推广有机肥、生物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病虫害物理防治、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发展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划定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和适养区域,明确新建养殖场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完成禁养区域内养殖场的关闭清理任务和限养、适养区域内养殖场的整改提升任务。推进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和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等建设。推广机械化还田、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建立完善秸秆收贮体系,加强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确保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率达到99%。(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投入品使用档案制度,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和环保型农业投入品,实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溯源管理系

统,建立健全全市农业行政执法和检测检验体系,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5.加快提升无锡现代农业支持保障体系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完善现代农业支持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农业改革,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1)全面落实土地流转机制。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引导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流传,发展专业合作型、股份合作型、统一服务型等各类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2)全面落实农业财政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资金整合,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向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倾斜。优化财政支持方式,由项目补助向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贷款、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转变。(3)全面落实农业金融保障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各类农村权利和农业资产的抵押质押模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优化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优化无锡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运作,支持一批成长性好、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项目,加快农业企业上市融资步伐。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全市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全市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现代农业相关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协调服务职能,推进规划组织实施。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把各项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确保全市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现代农业建设各项目标。

(二)政策保障

认真谋划并切实抓好“三农”各项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开创无锡市“三农”工作新局面。要对现代农业规划用地实施严格保护,禁止随意改变用途和占用,确需占用耕地的,报市规划、农委、国土部门审批,并按占用面积以新建基地形式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要制定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在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大的政策支持。

(三)投入保障

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三农”财政投入,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部署,整合资金、优化结构,重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

技进步、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吸引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各地区要制定形成“十三五”现代农业项目储备库,完善农业招商引资体系,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激发“三资”投农热情。

(四)服务保障

突出现代农业在推进无锡“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为无锡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全面了解掌握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动态,挖掘发现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加快研究本地区、本部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具体政策办法,尽快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环境影响篇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范围为整个规划范围。

(一)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现代化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化肥的大量施用会导致农田土壤板结、酸化;农药的使用会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畜禽养殖场大量粪污露天堆沤会破坏土壤理化性状。二是对水环境的影响。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农药使用会进入水体,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畜禽养殖场粪污的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渔业的高密度养殖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三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秸秆焚烧会严重污染大气;畜禽养殖场的粪污露天堆沤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二)规划环境保护措施

1.规划理念与本地涉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规划等相符。《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在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面,主要有: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着力加强土壤修复,加大农业农村污水、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排放,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深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耕地、水源地、生态林地、生态湿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加强农业产学研合作,重点研发推广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区,精心打造无锡生态农业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市。这些规划理念和措施,符合《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和《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和环境发展方向相符。

2.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规划要求,大力推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确保至2020年,全市化肥、农药施用量相比2015年保持“零增长”。要求在粮食、蔬菜、园艺作物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化肥、农药的使用规定,积极推广科学适量施肥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和生物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流失,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3.推广生态健康养殖。规划要求,在畜牧养殖业上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发展农牧结合、立体种养等模式,明确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域,明确新建养殖场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完成禁养区域内养殖场关闭清理任务、限养适养区的重点小型养殖场关闭任务和养殖场整改提升任务,有效减轻畜牧业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在水产养殖上积极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实现渔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4.推进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划要求,至规划末,秸秆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率达到99%。要求推广机械化还田、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建立完善秸秆收贮体系,加强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

5.加强生态修复建设。规划要求扎实推进生态造林工作,加强森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肃查处和打击非法侵占林地和滥伐林木的行为。加快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促进土壤改良,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27%以上和50%以上。

(三)结论

本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打造宜北生态农业功能区等五大农业功能区,充分发挥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形成生态保护带、生态隔离带效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在重点产业上,用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保供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林地等“三个百万亩”基地,以充分发挥农业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土,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本规划与无锡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相协调的,基本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看,《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是可控的,规划是可行的。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休闲农业园(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书

****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书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体验农业生产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园区将建成以山林、田园、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为、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健身、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休闲农业园的目标市场:首先是区域居民,包括市区及周边县市,目标人群350万;其次是周边的居民,包括我省的市、市、市及周边接壤省份的市、市及市等相邻区域居民,目标人群1800万人;最后是其他城市乃至东北地区及、天津等广大区域,目标人群极其庞大。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休闲农业园成为集生态农业示、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庄园。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1、生态农业示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温室及裸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2、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形成本园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再者就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3、生态旅游、健身娱乐、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健身娱乐(滑草场/滑雪场、狩猎场、垂钓园、温泉洗浴);休闲度假(营造生态酒店,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及****集团产业链项目中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采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等)。 三、建设主要容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一章前言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2002年,为适应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无锡市适时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城市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地区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创建“最安全城市”的重要保障,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自1998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城市消防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火灾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对城市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 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城市预防和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建立无锡市消防安全体系,确保消防安全发展目标和措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创造最安全的人居环境,依据国务院《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新一轮《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由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规划院及有关区局等部门联合重新组织编制《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以适应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及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创造一个良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概况 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东经119°33′至120°38′,北纬31°7′至32°2′之间,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一座古城,东接苏州,距上海128公里,西连常州,离南京183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交界,北依长江,与靖江等苏北地区隔江相望。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048.0毫米,年平均雨日127天,全年无霜期239天,年平均日照数2019.0小时,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2.5℃。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现状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资源潜力也相当有限。 二、社会经济概况 1、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工商传统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代人才辈出。同时,无锡久富经商务工的传统,是我国民族工商业孕育之地,又是现代乡镇企业的摇篮。 2、人口素质较高,科技水平位居前列 无锡每万人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及科技人才均高于全国、江苏省平均水平。2002年,无锡有十一项科技指标获得全省第一。从科技产业状况看,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新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 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 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现在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当然农业园区规划也不例外。制定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统筹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规划是保证项目成功和回避风险的关键。 农业园区规划有利于园区内部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科学的园区规划可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科技的贡献率;优

秀的园区规划是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保证。 常见的规划误区: 盲目开展,初衷和目标不正确 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出现过热状态。民间资本一哄而上开始大规模涉足农业领域,而国家对农业园区建设又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政策滞后于发展。有些地方政府为树立政绩而跟风建设园区,较为盲目,造成大量形象面子工程,而没有结合市场及地域特色设定园区规划目标,造成资源的浪费园区规划建设步入迷局难以突围。 缺乏专业规划团队指导 在各界社会资本注入的同时,很多不懂农业的投资者开始涉足农业,以致于造成一些地方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建设资金的大量浪费,而且影响农业资源区域优势的发挥。这就要求有专业的农业规划团队对农业园区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企业或者管委会提供及时的建议和指导。 一种是一些投资者以为面积越大越好,还要包罗万象,盲目地从工业或者商业投资的视角看农业园区建设,几年就想收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 【发文字号】农计发[2013]1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3.05.24 【实施日期】2013.05.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计发[2013]15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垦)厅(委、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

件建设,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农业科技整体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工程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建设工程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各级农业部门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组织领导,落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促进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 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休闲农业发展形势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发展休闲农业意义重大。休闲农业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一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二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保障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

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我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日益拓展,模式丰富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二是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三是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逐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四是产业品牌影响扩大。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五是产业效益初步显现。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26、发展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和系统。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 27、研发新一代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28、研制高档数控机床。 29、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30、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机产品。 31、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高性能医疗器械。 32、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 33、研制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34、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成为新增长点。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2013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2013 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休闲农业发展工作要求,以及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制订2013 年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2013 年,新培育休闲农业企业5 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家乐”10 家,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 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 个。创建和评选县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个,年接待能力超过50 万人次,新增直接就业0.2 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 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50 人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二、重点工作 指导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抓好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抓好县重点项目凉舟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麻州湘江绿洲休闲观光农业园、庄埠寨富龙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完善园区规划设计,突显产业特色和丰富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成休闲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县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完善休闲农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四)培育休闲农业精品。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和申报一批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及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开展宣传与推介。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新建休闲项目上报农业部魅力城乡网宣传平台,展示我县休闲农业形象。县电视台开设休闲农业宣传专题栏目。引导开展西瓜、葡萄、枇杷、草莓、蔬菜等采摘活动。积极开展影视院校与园区对接活动,拓展国内外友好交流与合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精心整理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马上为您解读,详 细请看下文。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 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 当前,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

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 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在内的完整体系,而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系没有这么完整。同时,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建立起来,

特别是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将建立起来,各个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同时,新的环保法开始严格实施。”李佐军表示。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工作,李佐军认为,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第一,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即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 明体制改革的大幕。环保领域的业内人士也对“十三五”充满期待。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把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硬性任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为“环境质量目标导向”背书。除了原有的四项常规污染物的总量

浙江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框架DOC

培训部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成就及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上,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对在岗、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形成了双“轮”前进的发展态式。 十二五以来职业培训部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学员就业能力,真正以培训促就业,职业培训部多元化多角度地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确立了前期调研——中期培训——后期咨询服务——第三方评价的培训流程,依据社会需求,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的开展培训工作,共计培训学员4万余人。几年来,在硬件方面,建设专业操作教室,模拟实际操作场景,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软件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师资内涵,创新咨询服务,制作教学课件三十余套,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人员结构由松散型管理到形成团队管理,先后成立了起点咨询公司、失业教研室、农转教研室、创业教研室、教学教研室、实践指导教研室、综合办公室等机构,人员由18人发展到45人;打造了月嫂品牌专业,实现了由政策性培训向收费培训的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职业培训发展形势充满了不可预计的变化,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与困难,职业培训部时刻重视对自身工作的改革与调

整,把稳方向,完善流程。2010年通过四个创新:招生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培训项目创新。2011年提出保质保量抓好四个落实,打造精品工程:落实开班审批和班主任跟班制度、落实实名制和电话回访制度、落实授课教师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咨询和实践指导制度。2012年优化五个强化:强化质量监督、强化制度管理、强化创新能力、强化教科研能力、强化培训品牌。2013年结合当地经济,瞄准服务市场,通过四个着重:着重月嫂品牌专业建设、着重创业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有偿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服务领域专业建设。2014年通过质量要数量,实行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检查与评价并重、流程与制度并重。职业培训部逐年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抓住机遇谋划发展,加强内涵提升管理,实现了快速发展。职业培训人的付出换取了丰硕的成果。被授予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省级创业培训基地、鸡西市总工会、鸡西市妇联、鸡西市退役士兵定点培训基地、鸡西市中小企业局定点培训基地、消防安全培训基地等。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建设师资方面没有形成成人教育的543梯队,教师队伍基本素质普遍较低,80%的专业没有专业学科带头人,没有本专业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观念和理念需要更新,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家庭服务业的经验。 (2)没有固定的专业教室,培训教学环境与学院的发展不同步。实训设备、教学辅助设备缺少,需要加大教学硬件和场地投入。

某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项目背景分析 一、国民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充满压抑。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以长三角为例,2005年长三角人均GDP(户籍人口平均)为4061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只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要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们日益向往郊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草、开阔的田野,于是许多人开始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增进健康。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本区域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休闲旅游消费群体,如宁波市民追求“回归自然”、“享受静谧的乡村环境”的休闲旅游消费的比重累计达66.7%。另一方面,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和每年三个长假期制度,使中国公民的公共假期和双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说,每年上班的人用于休息的时间接近于全年总天数的1/3。同时,由于经济收入增加,私家车增多,外出旅游休闲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这些都为城市人到郊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地发展,而且在重视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6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强调提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各地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

无锡市水系规划

无锡市区水系规划 文本 无锡市水利局 二○○七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基本情况 (1) 第三章河道控制标准 (3) 第四章河网水系规划 (5) 第五章管理规划 (7) 第六章规划实施意见 (8) 第七章综合评价 (9) 第八章附则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的管理与保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确保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锡市区水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原则;立足原有水系与发展改良水系相结合原则;不减少区域调蓄水面积率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与时俱进,与各部门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无锡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防洪规划》、《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无锡”的要求,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从适应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市区现有河网水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河道的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健全市区河网布局,优化改良河网水系;建立和健全河道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河道的控制与管理,确保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规划范围:无锡市区162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现状基准年是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第六条规划对象:北塘、崇安、南长区规划至村级河道;滨湖、惠山、锡山、新区规划至镇级河道。 第二章基本情况 第七条自然概况 1、地理特征。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东经119°31’~120°36’之间。无锡市区地处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域,西部位于武澄锡低片,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农业部2014年11月2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休闲农业管理部门: 休闲农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引导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 发展休闲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增加农业单位面积的多功能产出,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把农家的庭前屋后变为经营场所,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发展休闲农业是增加就业容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渠道。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要素流向农村,增加就业容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促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 发展休闲农业是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系统整合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要素,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能够顺应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新期待,把农业文化遗产、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发展休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产区向产区景区融合发展转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农村生态、景观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二、正确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发展休闲农业,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

2017十三五总规划纲要解读

50个常用名词及解释,目的是帮助大家成为问不倒的“理论达人”。 1“五位一体”总布局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五大发展理念 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五大思维”能力 答: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6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是什么? 答: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一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7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 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8一带一路 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9互联网+

答: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答: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两学一做 答:“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2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 答: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3四个自信 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4党面临的“四大危险” 答: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15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6八项规定 答: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17中央政治局强调的“四种意识” 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