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汇编(人民版)

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汇编(人民版)
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汇编(人民版)

专项训练·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2018浙江温州选考13】“作为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一原则的核心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不结盟D.独立自主2.【2018浙江宁波联考16】1971年4月3日,一份不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的报告送给毛泽东批示,毛泽东想了很久,才在4月6日犹豫地画了圈,表示同意。但是,毛泽东反复思考,晚上11点多,终于改变了主意,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并催促马上通知外交部,“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促使毛泽东改变主意的重要因素是

A.朝鲜战争结束B.中苏关系恶化C.美国实力上升D.经济建设的需要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3】一部纪录片对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的作用曾有如下评述:“周恩来及时地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打破了在划分集结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这次会议是

A.联合国大会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4.【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6】右图漫画表明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C.美国一贯说一套做一套D.美国阻挠两岸关系发展

5.【2019江苏海门一模10】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

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6.【2019届新高考摸底联考20】2004年,在一次研讨会上,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的提出

A.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成熟运用B.着眼于反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C.淡化了我国与邻国的意识形态分歧D.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步人世界外交舞台7.【2019届浙江丽金十二校一模16】1971年7月15号,一条新华社公布的公告震动了世界。世界上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消息

A.中国重返联合国B.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C.尼克松即将访华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8.【2019届百校联盟高三质检15】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夫妇,并说:“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将高兴地同他谈;他当作旅行者也行,当总统也行。”毛泽东此举意在

A.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B.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

C.缓和新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D.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

9.【2019届河北唐山高三摸底31】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的时候,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A.联美抗苏B.和平共处

C.一边倒D.不结盟

10.【2019届河南洛阳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14】1970年1月8日,中国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同日,美国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这些现象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C.第三世界迅速崛起D.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11.【2019届湖北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15】下图是《人民日报》不同历史时期与援助有关的报道的占比柱状图。以下解读合理的是

A.60年代报道情况可能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B.70年代外国援华报道变化受中美建交的影响

C.80年代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关

D.从整体上看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

12.【2019届湖北武汉新高三起点17】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二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1949—1956年B.1949—1978年C.1966—1976年D.1978—2012年13.【2019届江苏苏州高三调研11】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

14.【2019届江苏南京调研12】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A.实行“一边倒”战略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C.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5.【2019届浙江七彩联盟联考15】20世纪50年代,某次国际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等亚非29个国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存同求异”的方针。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于下图哪一处

A.①B.②C.③D.④

16.【2019届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14】右表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著作是

A.《周恩来飞往万隆》

B.《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

C.《尼克松总统访华》

D.《面向未来:田中访华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17.【2019届广东佛山顺德二模30】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的展览为主。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D.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

18.【2019届广西柳州高三模拟31】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A.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

19.【2018清华标准诊断31】下表为1956年—1967年共青团组织参与重要国际活动一览表,该表反映了

A.“一边倒”政策阻塞中西交往B.国际活动深受外交形势影响

C.“文革”严重影响国家外交活动D.“求同存异”得到人们一致认可

20.【2018浙江11月选考17】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A.“不结盟”B.“万隆精神”C.“单极―多极化”D.“日内瓦精神”21.【2018届江西崇义高三月考6】有西方报纸对某会议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

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B.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2.【2019届云南民族附中期中22】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

A.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

C.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D.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

23.【2018-2019年浙江十五校联合体高一23】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曾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4.【2018-2019年浙江十五校联合体高一28】下图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

A.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B.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

C.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D.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

25.【2019届陕西渭南尚德高三质检一24】“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26、【2019届陕西渭南中学高三质检三22】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

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D.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7.【2018-2019浙江温州九校联盟高一联考25】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美国的挑拨和煽动下,处于两大阵营之间的、特别是邻近中国的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对新中国存在种种疑虑和偏见。

如何处理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新中国以主动姿态采取的举措主要是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参加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谋求重返联合国

28. 【2019届吉林长春实验高三期中14】学者沈志华指出:“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该时期“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有( )

A.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日建交

C.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中美建交

29.【2019届北京西城六校联盟高三期中34】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30. 【2018学年浙江温州校联合体高一期中23】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曾说:“我们的对外关

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1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 )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 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2.1950—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3.[2018·河北衡水模拟]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4.[2018·安徽合肥质检]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5.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所产生的影响是( ) A.亚非会议的顺利召开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初步提出 6.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的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 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二、非选择题 7.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针对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作出的主动反应,而是基于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作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及对外政策。 1.对外关系: (1)西汉: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2)唐朝:遣唐使(日本后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招提寺); (3)明朝:①郑和下西洋(印度洋),促进经济文化交流;②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 ③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澳门遭到殖民侵略。 (4)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落后西方。 2. 对外政策: (1)西汉: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2)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3)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到闭关锁国。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3.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再到对外开放。 4.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发: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5.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1)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的影响:限制了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使近代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由于落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2)国运的盛衰与不同对外政策的关系: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 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主要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1)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2)不平等条约及危害: 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3)外国列强从不平等的条约中获得的特权及其对列强和中国分别产生了的影响 特权: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①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财富,输出了大量商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中国由于这些条约的签订,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业分层测评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业分层测评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新中国成立后,这段话在外交方针上表现为( ) 【导学号:】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 【解析】由材料中的表述可以看出是外交方针的“一边倒”原则。 【答案】 A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关于“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故选A项。 【答案】 A 3.(2015·上海高考)“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导学号:】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反映出,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与亚非国家要求同存异,寻找共同基础,展开合作。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美苏争霸,故A项错误;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错误;新中国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重组大国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4.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这主要是

中国对外关系史 复习资料

】《中国对外关系史》复习资料 1、天下观念 中国传统世界观念的核心即天下观从属于总体的“天道—天理”观念,它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中国与“他者”的关系上,天下观的本质是一种华夏文化中心论,其秩序是“中国治下的和平”。 从对外观念的角度而言,天下观念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中国人习惯于以自身即人类、以中国即天下的角度观察自身和世界,从文化意义上形成了“天朝型模”的世界观,即以自我为中心,不以平等看待外国。这影响了我们反观自身和审视外族与世界的视角,导致我们在受到侵略时严重的心理失落,思考中外关系的正常思路被长期扭曲。 天下观念对中国人对自己国家身份的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一直以朝代名称代替国家的固定封号,在身份认同方面,国人一方面具有天下一统的大同理想,一方面重视乡土观念,然而却缺乏民族观念,对民族国家的意识不强。这导致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在近代之前始终未能产生。 此外,天下观念中的大同理想,使我们在对外关系中崇和尚礼,很重视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国际道义而非国际法。同时,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习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因此稳定周边、立足亚太成为我们一段时期内摆脱外交困境的出路。 天下观念在体制上和结构上已然崩溃,但却并未导致天下关怀的精神崩溃。天下观念曾经给了中国人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的呵护,走向民族国家观念则使中国人失去了这种呵护,因此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我们只有从民族国家向着天下出发,才有可能摆脱那种现成的符号框架与区域性限定,才有抵达更高的人性的可能性。 2、朝贡体制 朝贡体制是天下观念在中国王朝统一时期的成熟的制度构建。是指附属国向宗主国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贡,以表明国家间关系形态。因为主要表现为物品交换,又称为朝贡贸易,是东亚独特的一套政治、礼治、贸易上的国家关系形态。它来自于商代中央与地方、王朝与附庸之间的礼仪关系,这种礼仪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统属关系。该体制在唐宋时期达到第一个顶峰,在明清时期达到第二个顶峰。 “华夷”秩序是朝贡体制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天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朝贡体制的制度化过程就是将传统的“华夷”观念制度化的过程。根据朝贡国与中国或中原王朝的关系之亲疏远近,可以将这种关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典型而实质的朝贡关系”、“一般性的朝贡关系”和“名义上的朝贡关系”。 朝贡体制的特点有:对朝贡国来使的表文的格式、来使的时间、贡道、贡使团人数、携带货物或其他物品的数量、船数等均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采用册封制度对朝贡体制的政治权利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质量检测

专题质量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 条约签订纪念作战二周年纪念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 A.不结盟原则 B.睦邻友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是在“一边倒”方针的指导下提出的 B.是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 C.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的良好愿望 D.蕴含了新中国建立“和谐世界”的设想 4.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5.为了保住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席位,美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尼克松亲自向许多国家的首脑写信,开展“拉票外交”,和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谈话,并用“准备提供援助”或“准备撤销援助”进行利诱或威胁等。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是得以恢复,其主要国际因素是(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日关系的改善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中国的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6.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二十年来,我们两国隔着一条敌对和猜疑的鸿沟,彼此冷眼相看。”这一局面( ) A.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B.不利于中国统一 C.增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巩固了中苏同盟 7.“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实施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D.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8.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 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要求: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内容,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15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阐述了这一政策,这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基本政策。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策略,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彻底改变屈辱外交、体现独立自主的重要政策,也体现出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的时候,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四、20 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即日内瓦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挫败了西方大国的阴谋,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亚非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使新中 解题关键:可以从国际社会对其反映来思考。 ——————————————被严重削弱; 社会主义形成——————————; 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 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争和——————————运动 : ———————————————————————————————政策 “——————————————”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提出“—————————————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 ————年,在————会议上提出“求同——-——”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综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

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建国初的环境 )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A、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新中国的成立 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外交方针的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第五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五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填空题 1、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____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内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1954年,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5年,中国参加在印尼举行的_________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参加的会议亚非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1971年,第______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作为安理会__________________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_;1979年1月,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_________。 5、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__访华,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_________出席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__________________。 7、200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_________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8、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合作组织--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后来措辞有所修改的是()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平等互惠” D、联合反对殖民主义 5、新中国外交成熟标志是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 A.《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三个世界”的划分 6、1954年以周恩来为团长,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亚非会议D.二十六届联大 7、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对现代中国各个时期重大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掌握,形成这一专题的知识框架,便于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复习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课上主要是强化学生的知识框架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解答问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以下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 难点:我国从建国起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建设需要而有所调整。

主题 2 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探究1:《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公报》在内容上有何发展? 提示: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 材料二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提示: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外交政策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它除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还要将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放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去,以便更全面的理解它。 请大家完成【时空定位】 中国 世界 这里有一幅漫画是关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讲解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单选题 1、《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3、下列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②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时提出 ③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④成为解决国语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一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图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三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5、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迎接尼克松②走出日内瓦会场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会见田中角荣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6、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由此可知()A、苏联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缺乏诚意

专题1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概要: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考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考纲;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国外交大政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国际形势: 美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 国内形势: ○1历史: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教训。○2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基本方针(三大政策): [学法点睛]“一边倒”政策

(1)“一边倒”的原因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坚持扼杀新中国的立场,为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避免在新的世界局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国谋求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故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3)“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名师指津】本知识点可归纳为“一、一、二”

史论1图示建国初期外交概况 史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进步性 (1)特点 ①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②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岳麓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一) 一.考试说明考点要求 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了解(识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知道(识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 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新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外交三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 ①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 ②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⑵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⑶万隆会议: ①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②“求同存异”方针:A提出者:周恩来总理B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二、简述(识记)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了解(识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 要史实,探讨(应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重返联合国(扬眉吐气)(乔冠华的笑图片) 1971 年10 月,联合国第26 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二)中美关系解冻 1.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 ⑴1971 年:“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中美关系解冻)。 ⑵1972 年尼克松访华(跨洋握手),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 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专题复习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复习中国的对外交往 一、专题解读提高认识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取得辉煌外交成就,也曾经经历过饱经沧桑的屈辱外交,时过境迁,当今的中国已经重回世界,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展示大国形象,发出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传播着正能量! 本专题回顾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对外交往,感悟中国的对外交往,相信中国外交的未来会朝着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所说的,“中国有信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不同在什么地方?集中体现在中国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搞恃强凌弱;中国追求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 二、紧扣大纲指导复习 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4、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5、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6、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7、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8、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分析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9、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10、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1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三、总结历史梳理知识 (一)古代辉煌外交 1、汉朝: (1)陆上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路线: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的重要商路,即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促进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3)商路的主要贸易货物: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2)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 汉朝时,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也初步形成。 2、宋朝: 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汇编(人民版)

专项训练·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2018浙江温州选考13】“作为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一原则的核心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不结盟D.独立自主2.【2018浙江宁波联考16】1971年4月3日,一份不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的报告送给毛泽东批示,毛泽东想了很久,才在4月6日犹豫地画了圈,表示同意。但是,毛泽东反复思考,晚上11点多,终于改变了主意,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并催促马上通知外交部,“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促使毛泽东改变主意的重要因素是 A.朝鲜战争结束B.中苏关系恶化C.美国实力上升D.经济建设的需要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3】一部纪录片对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的作用曾有如下评述:“周恩来及时地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打破了在划分集结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这次会议是 A.联合国大会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4.【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6】右图漫画表明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C.美国一贯说一套做一套D.美国阻挠两岸关系发展

5.【2019江苏海门一模10】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 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6.【2019届新高考摸底联考20】2004年,在一次研讨会上,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的提出 A.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成熟运用B.着眼于反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C.淡化了我国与邻国的意识形态分歧D.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步人世界外交舞台7.【2019届浙江丽金十二校一模16】1971年7月15号,一条新华社公布的公告震动了世界。世界上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消息 A.中国重返联合国B.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C.尼克松即将访华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8.【2019届百校联盟高三质检15】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夫妇,并说:“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将高兴地同他谈;他当作旅行者也行,当总统也行。”毛泽东此举意在 A.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B.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 C.缓和新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D.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 9.【2019届河北唐山高三摸底31】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的时候,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A.联美抗苏B.和平共处 C.一边倒D.不结盟 10.【2019届河南洛阳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14】1970年1月8日,中国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同日,美国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这些现象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C.第三世界迅速崛起D.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师用书人民版必修1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教材整理1 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依据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2)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 3.内容 (1)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奉行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3)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95“学习思考”,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内工作重点转移之间的关系? 【提示】 从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经验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关起门来是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的外交政策必须适应中国国内工作的需要,两者相互促进,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深度点拨] 不结盟政策的内涵 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是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为借口,

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深化。不是搞“等距离外交”,不是无原则中立,而是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的结合,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教材整理2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前提 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成果 (1)2000年9月,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导举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2)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3.意义 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作用。 误区警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完全是为了应付世界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 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调整对外政策不是单纯为了应付客观形势的变化,而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政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主动调整。这种调整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我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教材整理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背景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展多边外交。 2.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1)成立 ①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并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②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意义 ①丰富了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③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实行外交方针(108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0世纪0年代)(A)(109-110页)(1)(1949-190):与17国建交,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A) (2)193年,周恩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问题的基本准则。(B)(3)19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A) (4)19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B)(113-114(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正式建交。 (4)影响:①在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②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4、新时期外交成就。(20世纪80年代)(B)(114-11页)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第9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美苏两极格局: (1)形成的根本原因:(A)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2)形成的过程: ①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目的),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目的)。 ③军事上: 1949年,美英等国成立“北约”。19年,苏联等国成立“华约”。 标志: 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B) ①直接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