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

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
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

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2)

录入时间:2011-2-23 9:13:34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四)Vitek Ⅱ:

在第一代Vitek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有4个架子,每个架子能容纳15片试验卡。司同时容纳60片试验卡,每片试验卡包含64个反应孔,采用快速荧光法测定细菌,2小时提供鉴定报告,鉴定敏感度高,分辨能力强。可在鉴定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可分级报告(先完成的药敏结果先报告)。该仪器具有高级专家系统,可根据药敏试验的表则结果提示有何种耐药机制的存在,对耐药机制推断准确性大于90%,MIC 平均药敏检测所需时间9.74小时,比传统方法缩短1天检测时间,能对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解释性”判读。该专家系统还能自动复核检验结果,如发现鉴定与药敏不符合的现象,即发出提示,要求进行复查。

(五)SENSITITRE MICROBIOLOGY SYSTEMS ARIS英国先德荧光快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工作原理

1.概述:

SENSITITRE MICROBIOLOGY SYSTEMS ARIS由英国Accu Med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生产。1996年12月美国惠好公司正式成为SENSITITRE在中国的总代理。分为全自动SENSITITRE Aris和半自动Auto-Reader两种组合。可鉴定细菌180种。数据库含500种细菌资料。可对200种抗生素进行分析,在全世界有800家用户。1996年12月进入中国。国内5家用户。

2.原理:

(1)鉴定原理:

通过检测荧光的增加间接地测定MIC值。SENSITITRE系统采用传统生化反应,8进位数码鉴定及荧光分析项结合。荧光分析是用荧光标记细菌表面特异酶的底物,经细菌水解底物产生荧光来判断结果。不同

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即可鉴定不同的细菌。Sensititre的96孔鉴定板中共有32个生化反应,每4项生化反应为一组,第1项生化反应阳性值为“8”,第二项反应阳性值为“4”,第三项反应阳性值为“2”,第四项反应阳性值为“1”,各项反应阴性记为“0”。将每组4项反应的阴、阳性结果转换成数值并相加,如2、3项生化反应为阳什,其组值为“6”。若组值超过9,则以字母代表,如第1、3项生化反应为阳性,组值应为“10”,此时就以“A”表示,若组值为11,则以“B”表示,以此类推。将各组反应的组值相加,32项生化反应可得到一组8位数的生物数码。

(2)MIC测定原理:

采用NCCLS推荐改良的微量肉汤稀释2-8点,在每一反应孔内参与荧光底物,若细菌生长,表面特异酶系统水解荧光底物,激发荧光,反之无荧光。以最低药物浓度仍无荧光产生的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首创荧光快速分析技术,鉴定/药敏分析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更准确。

卓越的药敏分析技术,可进行全值药敏和阈值药敏分析。全值8点药敏分析法。

采用最先进的荧光8点药敏分析法,他是将每种抗生素稀释成8种不同浓度进行药敏分析,从而达到更准确的药敏结果,实现真正的MIC,对药剂量的控制更准确,大大提高临床检测及治疗水平。

3.结构组成

(1)硬件

模块式组件:手动、自动、全自动可自由组合,易于升级。在ARIS的孵育箱有可盛放64板的转盘。鉴定实验中无需添加试剂和另测试验。

A.Sensitouch(手动装置)

B.ARIS(全自动装置)

C.AutoReader(自动装置)

D.AutoInoculatot(全自动加样器)

(2)软件

采用功能强大的UNIX工作站系统软件平台,可直接进入全院网络同应用,软件适用于各种组合的硬件系统。根据NCCLS标准设定强大的流行病学统计功能。可随时通过软件升级来增强系统功能。

(3)耗材

96孔国际标准板,独创3个样本/每块板、鉴定板、全值药敏板、阈值药敏板、鉴定/药敏组合板、自由设定板。超过500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全世界最多最新的(300多种)抗生素药敏分析,各种板有效期为18-24各月。全部消耗品常温保存,避免预升温过程。

4.性能特点

(1)首创荧光快速鉴定/药敏分析

(2)95%的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在5小时内完成。

(3)独创每块板上分析3个样本

(4)干燥试剂技术使各种板有效期为18-24个月

(5)全部消耗品常温保存,避免预升温过程

(6)符合NCCLS标准的全值药敏分析技术

(7)半自动组合可升级为全自动装置。

(六)BD Phoenix System“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

1.概况1998年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公司Phonenix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

2.原理

(1)鉴定原理:采用荧光增强原理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结合的原理。

(2)药敏试验原理:通过传统比浊法(Turbidity)和BD专利呈色(Chromogenic)反应双重标准及荧光的增加间接地测定MIC值。

3.结构与组成

PHOENIXTM100主机(PHOENIXTM50);BBL比浊仪;BDXPertTM微生物专家系统;BD EpiCenterTM微生物实验室专业数据管珲系统。

4.性能特点

(1)同时检测100份鉴定/药敏标本,分别检测100份鉴定标本及100份药敏标本,总标本量为200份。

(2)140 GP database 80%ID 6 Hrs革兰氏阳性标本鉴定时间仅需4小时.准确度91%-95%;

160 GN database 95%ID 3-5 Hrs革兰氏阴性标本鉴定药敏时间仅需3小时,准确度91%-95%;

78种药物GN—90% in 5 Hrs;GP—80% in 6 Hrs,95% in 10 Hrs?真正的MIC实验结果。药敏试验时间4-6小时,准确度95%。无需附加实验.

(3)自动维护、自动质控。

(4)细菌鉴定种类革兰氏阳性菌112种,革兰氏阴性菌158种、厌氧菌、酵母菌、奈瑟氏菌及嗜血杆菌等。药敏实验所选抗生素98种: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氨基苷类、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真菌药、抗菌复合剂。

(5)鉴定板、药敏板、或鉴定/药敏复合板。鉴定/药敏复合板51孔用于鉴定实验,85孔用于药敏实验,可同时进行17种抗生素5种浓度或28种抗菌素3种浓度的MIC药敏实验。

(6)BD微生物专家数据处理系统对鉴定/药敏结果进行能够专业性分析判断。

(七)MicroScan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工作原理

1.概况

MicroSca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由DadeMicroScan公司生产,其中包括全自动系列Walkaway 40和Walkaway 96以及半自动系列AutoScan-4。MicroScan系列是美国最普遍使用的(全自动、半自动、手工)鉴定系列之一,庞大的菌种资料库可鉴定近500种细菌。

1984年半自动AutoScan-4研制成功投入市场

1989年全自动Walkaway研制成功,1991年正式上市。

2.原理

MicroScan的WalkAway系列则采用8进制计算法分别将28个生化反应转换成8位生物数码。计算机系统自动将这些生物数码与编码数据库进行对比,获得相似系统鉴定值。快速荧光革兰阳(阴)性板则根据荧光法的鉴定原理,荧光物质均匀地混在培养基中,将菌种接种到鉴定板后,通过检测荧光底物的水解、底物被利用后的pH变化、特殊代谢产物的生成和某些代谢产物的生成率来进行菌种鉴定。

3.结构

系统主要由WalkAway96仪器、测试板、快速接种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

1.WalkAwav96仪器部分测试板放入孵育箱后,在20min到3h内(山测试板的型号决定)系统要对测试板进行一次初读,初读的结果将作为以后读板结果的对照。通过比色法测定的测试板经适当的孵育后,有些测试孔需添加试剂,此时WalkAway系统会自动添加,并延长孵育的时间,一般为5-30min。通过荧光法测定的测试板不需添加试剂,孵育完成后,系统立即读板并将各孔的检测数据自动储存起来。

WalkAway的荧光测定系统可直接对荧光测试板各孔中产生的荧光进行测定,并将荧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数据管理系统将这些电信号转换成数码,与原已储存的对照值相比较,推断出菌种的类型及药敏结果。常规测试板则直接检测电信号,从干涉滤光片过滤的光通过光导纤维导入测试板上的96个测试孔,光感受二极管测定通过每个测试孔的光量,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从而推断出菌种的类型及药敏结果。

在特殊情况下,药敏测试板会出现读板失败的现象,此时可以用肉眼来校读。直接观察各孔中细菌的生长情况,若长菌,则记为阳性,若不长菌,则记为阴性,将结果输入微机中,数据管理系统会得出药敏结果。

2. 测试板采用96孔塑料板作为测试板,孔内包被有用于菌种鉴定的生化反应的底物,或是用于测定MIC 的不同稀释浓度的各种抗生素,每孔可容纳120μl的液体。每个板中均设有对照孔和生长孔。若读板时检测到生长孔中的细菌生长量不够,就会给出“生长不充分”的提示,系统自动延长孵育时间。MicroScan

测试板的类型各测试板上都附有条形码,上机前经条形码扫描器扫描后可被系统识别,系统会自动给测试板编号,以防标本混淆。

MicroScan测试板的类型

革兰阴性板普通显色革兰阴性板快速荧光革兰阴性板

革兰阳性板普通显色革兰阳性板快速荧光革兰阳性板

快速荧光显色板厌氧菌板酵母菌板苛氧菌板

3.快速接种系统系统配有真空接种器,可一次完成96孔菌液的接种。需指出的是,有许多细菌自动鉴定系统都配有自动接种器,大致可分为两类:真空接种器和活塞接种器,以真空接种器应用较多。并且接种器上一般都配有标准麦氏浓度比浊仪,操作时只需将稀释好的菌液放入比浊仪中确定浓度即可。

4.数据管理系统负责数据的转换及分析处理,并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可进行菌种发生率、菌种分离率、抗生素耐药率等流行病学统计。

四、注意事项

1.待检细菌在用该系统测试前必须作涂片和革兰染色,根据染色反应选择所需试卡。

2.菌悬液配制后应在20min之内接种完毕并放入孵箱读数器。

3.测试卡号必须书写清楚。

4.被测试细菌要求培养时间在18—24h之间,新培养物最长不应超过48h,厌氧菌培养物不应超过72h。5.加样器和盐水瓶应保持清洁、无菌。

6.认真标记外加试验。

7.卡片要轻拿轻放,防止气泡产生。

8.待检菌同时作鉴定和药敏试验时,二卡片应写同一测试卡号并放置同一卡片架上。

9.严格按手册规定进行开机和关机,防止因程序错误造成信息丢失。

五、细菌快速检测仪的仪器维修

1.定期清洁真空仓、封口器和读数器反光镜,避免由于灰尘而影响判断的正确性。

2.定期(3个月)用ATCC标准菌株测试各种试卡一次,并作好质控记录。

3.建立故障和维修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故障的时间、内容、性质、原因和解决办法。

4.定期由工程师作全面保养,并排除故障隐患。

六、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进展趋势

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可以缩短微生物的鉴定时间,并可促进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标准化,但是,它的试剂消牦费用、一次性设备投入都很高,在某些情况下其结果还需要候补方法确认。今后仍将致力于发展低费用,减少或取消候补方法确认,快速报告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提高智能化水平。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检验科陶庆春安鹏陈晓丹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方案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 实验基本步骤:样品→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鉴定→普通肉汤培养基增殖培养→药敏实验。 1 病料采集 1.1 准备材料:试管、载玻片、手术刀、手术剪、结扎绳、记号笔、冰块、泡沫箱、口罩、手套(该灭菌的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冰箱。 1.2 取材部位:血液、肝脏、脾脏、肠内容物,若有鸡胚感染则去鸡胚及卵黄物。 1.3 操作方法:将病死鸡浸泡在消毒剂溶液中,打开腹腔,无菌采集肝脏、脾脏放于事先准备好的灭菌试管内,将带有肠内容物的肠管两端结扎放于灭菌是试管内。将有明显病变的脏器入肝、脾进行触片,做好标记。都贴上标签,标示采集样品,来源地,采集时间,采集人。将装有病料的试管放在放有冰袋的泡沫箱中,及时返回实验室,置于4℃冰箱待检。 2 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1 准备材料: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手术刀、接种环、平皿、恒温箱、高压锅、摇床、酒精灯、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等微量生化发酵管,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 pH7.4),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每100 mL蛋白胨水中加入葡萄糖1g)、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VP指示剂、超净台。 培养基: A. 普通琼脂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蒸馏水1000ml,ph7.3±0.1), B.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0g、牛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5g,乳糖10g、结晶紫0.001g、中性红0.025g,ph7.2±0.2。), C. 营养肉汤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蒸馏水1000ml,ph7.2±0.2)。 2.2 样品触片镜检 涂片镜检:取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2.1在玻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作用1min,水洗。 2.2.2 加革兰氏碘液于玻片上媒染,作用1min,水洗。

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及步骤

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及操作步骤无菌取血液或脏器、淋巴结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面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 h,观察其生长特性。目前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加热分离法与实验动物分离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这就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离接种方法。它可以从被检病料中通过划线可使细菌分离、分散生长而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以便挑选可疑菌落作纯培养加以鉴定。具体操作: 1、右手持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火焰灭菌; 图1 病料采集图2 接种环灭菌 2、待接种环冷却后,挑取被检料少许,左手持琼脂平板,以食指为

支点,用拇指与无名指将平皿揭开一空隙。大约20℃时,迅速地将接种环轻轻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边缘。 3、在涂布处来回移动作曲线形划线接种。(注意:划线时,以腕力使接种环在琼脂平板表面划动,尽量不要划破培养基,划的线条要密,但不能重复旧线,以免培养物形成菌 苔。) 图3 平板划线接种法 4、划线完毕,合上平皿盖,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入37℃温箱内培养

18-24小时。 注意:分离培养用的平板培养基应表面干燥,可于临用前置37℃孵育箱内30分钟,这样表面即干燥有利于分离培养,又使培养基预温,对培养某些较娇弱的细菌有利。 细菌药敏试验方法操作步骤药敏试验就是抗菌药使用以前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一个正确的药敏结果能够科学的指导养殖户用药,减少抗菌素使用的盲目性,从而减少养殖户损失。在临床实际生产中具备重要意义。 1、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 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图4 接种环划线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 1、实验原理 (1)微生物鉴定原理 微生物鉴定卡中含有几十种生化反应培养基,当微生物在培养基中代谢基质时导致pH值的改变而使指示剂发生变化;同时微生物生长产生各种酶,可与相应的荧光标记底物发生反应,使荧光强度发生改变。仪器通过检测这些变化得到待检微生物的生化特征,自动与数据库内几千种菌株的生化参数进行比对分析,并自动计算得出鉴定结果。 (2)药敏分析系统工作原理 药敏分析系统使用药敏测试板(卡)进行测试。将抗生素微量稀释在条孔或条板中,加入菌悬液孵育后放入仪器或在仪器中直接孵育,仪器每隔一定时间自动测定细菌生长的浊度,或测定培养基中荧光指示剂的强度或荧光原性物质的水解,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得出待检菌在各药物浓度的生长斜率,经回归分析得到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2、实验步骤 (1)取洁净菌液管,加3mL 0.45%的无菌盐水,将纯培养的待检菌配制成浓度为0.5~0.63麦氏单位的菌悬液,将菌液管放入带芯片的专用试管架,在紧挨待检菌液管的位置放入一空的菌液管(供药敏试验用)。 (2)打开检验信息录入工作站电源,仪器自检完毕后按F2键,仪器进入操作程序。将试管架放入工作站,芯片中的数据自动清零。 (3)手工输入待检菌样品编号,扫描输入鉴定卡和药敏卡的ID号,将鉴定卡和药敏卡放入相应的槽位,进样管插入相应的菌液管中。取下试管架,关闭工作站电源。 (4)打开鉴定仪,仪器自检完毕后自动进入检测程序,按要求设定好参数。(5)进样指示灯为绿色长亮时,打开进样盖,将试管架放到传送船上,关好进样盖。仪器自动检测并读取样品信息,自动完成稀释、进样、封口程序,并将卡片送入孵育监测单元。传送船回到进样口,指示灯闪烁时,取出试管架。 (6)由计算机控制的读数器定时对卡片进行扫描并读数,动态记录反应变化。一旦卡内的终点指示孔达到临界值,则表示整个实验已完成。 (7)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完成后,检测数据自动传入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经人工确认后即可打印报告。 1

特殊细菌药敏试验规范化操作系列

特殊细菌药敏试验的规范化操作 一、目前我国细菌药敏试验现状 20年以来,我国在卫生部和各地临床检验中心和检验学会的共同努力下引进CLSI药敏系列标准,使全国微生物实验室能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质量控制活动。当前,微生物实验室对常见临床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的水平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对特殊细菌的药敏试验的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还不能得到普及,对目前还无折点的细菌能否做药敏试验,以及如何判断细菌的药物敏感和耐药,仍然概念模糊,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普及。 目前常见错误做法: (一)铜绿假单孢菌的药敏判断标准用于其他非发酵细菌;嗜血杆菌的标准用于卡他莫拉菌等的错误做法时有发生。 (二)借用同属细菌敏感标准 (三)借用同类抗生素的敏感标准 二、各菌属的药物敏感性报告及试验方法的CLSI药敏标准 (一)“嗜麦芽”菌属药敏报告标准 1.CLSI对“嗜麦芽”纸片药敏判断标准 药物名称纸片含量ug/片耐药 R 中介I 敏感S 米诺环素30 ≤1415-18 ≥19 左氧氟沙星 5 ≤1314-16 ≥17 复方新诺明 1.25/23.75 ≤1011-15 ≥16 2.CLSI对“嗜麦芽”稀释法判断标准 药物名称S I R 替卡西林/棒酸≤16/232/2-64/2 128/2 头孢他定≤816 ≥32 米诺环素≤48 ≥16 左氟沙星 2 4 ≥8 复方新诺明≤2/38- 4/76 氯霉素≤816 ≥32(二)无折点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报告 1. 其他药物的敏感性报告: CLSI推荐的药物可以报告MIC值和敏感度(S、I、R),临床需要的其他药物的药敏试验报告可以直接报告MIC值但不报告S、I、R。 2. 不要用认为相近细菌的折点代替报告S、I、R,这会误导医生用药。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产品技术要求珠海迪尔生物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与结构 a)外观应端正、清洁,表面涂、镀层应无明显剥落、擦伤、露底及污垢; b)铭牌及标志应清晰、准确、牢固,所有紧固件不得松动;控制器件操作应灵活、可靠。 2.2 功能要求 2.2.1 系统功能要求 a)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以下称:“系统”)可以自动读取试剂板细菌生化鉴定和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的阴、阳性结果; b) 应用程序经分析应可得出被鉴定菌株的名称和抗菌药物MIC结果; c) 应能生成检验报告单; d) 应能打印检验报告单。 2.2.2 软件临床功能纲要 2.2.2.1 检测功能 2.2.2.1.1标本资料录入 提供输入或选择的方式录入标本的姓名、类型及来源等资料。 2.2.2.1.2 出具细菌检测报告 在软件的指引下,用户可选择出具无菌报告或者有菌报告,出具有菌报告时,软件支持自动对试剂板进行检测并生成相应的判读结果,也支持手工录入细菌检测结果,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2.2.2 查询功能 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用户可对历史报告单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2.2.2.3 设置功能 软件提供各种类型的参数设置,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设。 2.2.2.4 统计功能 根据不同的统计条件,用户可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2.5 WHONET功能 根据不同的WHONET数据要求,用户可将历史数据按要求导出。 2.3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性能要求

2.3.1准确性 2.3.1.1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鉴定准确性的符合率应≥95%;2.3.1.2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准确性 的符合性应≥95%。 2.3.2重复性 2.3.2.1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鉴定重复性的符合率应≥95%;2.3.2.2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重复性 的符合率应≥95%。 2.4 温育系统性能要求(适用96A,不适用于D2Mini/D2Plus) 温度准确度及波动 a)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温度稳定后,准确度偏差应不超过±1.5℃; b)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温度波动应不超过3.0℃。 2.5 环境试验要求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应符合GB/T14710-2009中气候环境试验I组,机械环境试验I组及表2的要求。系统的运输试验、电源电压适应能力试验应分别符合GB/T14710-2009中第4章、第5章的要求。 2.6 安全要求 应符合GB4793.1-2007、GB4793.9-2013和YY 0648-2008的要求。 2.7电磁兼容性要求 应符合GB/T 18268.1-2010和GB/T 18268.26-2010的要求 2.8网络安全要求 2.8.1数据接口:应有通用的标准有线网络接口,使用标准TCP/IP协议; 2.8.2用户访问控制:用户应输入与用户名相匹配的密码才能登录使用系统; 用户类型:分为管理员,普通用户两种; 用户身份鉴别方法及权限:系统根据登录的用户名匹配权限; 管理员有检验操作、数据查询、系统管理权限; 普通用户有检验操作、数据查询权限。

微生物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1. 目的: 规范WalkAway40Plus系列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检验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实验室WalkAway40Plus系列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操作和维护保养。 3.依据 本中心实验室WalkAway40Plus系列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配套说明书、《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4.职责 4.1 仪器使用人:执行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4.2 仪器责任监管人:执行《兼职重点岗位的设立与职责》。 4.3 科室计量员:执行《兼职重点岗位的设立与职责》。 4.4 科室仪器管理员:执行《兼职重点岗位的设立与职责》。 4.5 室主任:执行《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5. 操作程序: 5.1开机程序

3.1.1开机前检查:确保打印纸足够,并正确安装;仪器台面清洁无杂物;检查UPS开关应在ON位置。 3.1.2开机:接通显示器开关,接通电脑主机开关,进入Windows界面,打开“西门子”软件Labpro,进入仪器操作界面。 5.2样本信息录入 点击图标→输入样本→病人编号→标本来源等 G-→保存→关闭分离株→分离株(1) →检测方案→ G+ /相关属 阳性 链球菌→β-溶血→→保存→关闭 阴性 5.3打印条码:点击图标→→打印校准→打印→关闭 5.4接种:采用Prompt快速接种法,使用一校准过的专用取菌针去沾取相同的菌落3次,然后用环状的盖帽将针边缘上多余的细菌刮掉,将取菌针插入专用的30ml Prompt接种水瓶中,彻底混匀接种。此方法最适用于快速生长的细菌;菌落的大小要足够大于取菌针的针尖,并且有散在的菌落。 5.5 放板:将打印好的条码贴于板侧有字的一面,点击图标 →(选择1,5,15,30minutes) →访问/关门。 6.查找样本,保存结果: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梅里埃微生物药敏鉴定分析仪操作规程

梅里埃ATB微生物药敏鉴定分析仪操作规程1 主要技术指标 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融合了自动化、电脑化及微 生物微量生化反应测试方法,可同时进行微生物分析鉴定(ID)与 药敏(MIC)检测,使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1.1完善的分析系统: 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 统计分析/院内感染监测专家系统 联网功能 1.2药物种类: 呋喃类,磺胺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 1.2鉴定范围: 肠杆菌科,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真菌, 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弧菌属 1.3院内感染检测 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疗用品, 消毒剂及保存液,血液透析 2 适用范围 梅里埃ATB微生物分析系统(包括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两大功能);是对己分离培养出来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并同时测定该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耐药程度的专用设备。

3 工作原理 自1880年郭霍(Koch)发明固体培养基,对细菌的研究技术有了重大的 突破之后,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细菌的研究和认识已经得到了极大 的成就,对细菌分类的理论根据和方法已趋成熟,命名已经统一,对繁 浩的各种细菌众多的生物学、物理学特性己基本明确,从20世纪初 开始,形成了利用各种细菌之间生物学、物理学特性的差异或不同,来 区别和鉴定细菌种类的方法,不断丰富发展,沿用至今,成为细菌鉴定 的常规方法。 但由于细菌种类繁多,生物学性状错综复杂,实验操作繁琐、费时,不仅初学者不易掌握,有经验者也常感困惑。20世纪70年代,由于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有人首先利用信息编码来签定细菌,将复杂的各种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建立数据库,被检菌的各种生物性状测出后,输入电脑与贮存信息相比较即刻可判断未知菌的种属。八十年代初己设计出各种多项生物学试验的套装组合,与电脑贮存的项目内容相对应,即细菌的编码鉴定法,很快在全球得到了重视,迅速推广应用。随后,在上述编码鉴定的基础上,又开发研究了各种类型的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器。 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 /药敏分析系统,与国际上的其他同类仪器一样,都是按照上述的原则和技术基础而设计和投产的,设计时,细菌的分类、命名、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依据,各项鉴定试验,特别是“关键性试验”的方法和标准,抗生素药物与浓度的选择和敏感度判断标准等,全部按卫生部印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NCCLS药敏试验法规 (2001)》等权威性文献执行,这些文献己与国际接轨,因此,它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质和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 4 操作步骤与功能特点 梅里埃ATB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分为“半自动”和 “自动”两种,半自动系统由电脑软件和测试板两部分组成:自动系统 是在半自动的基础上再加自动判断装置。使用半自动系统时,先将被测

细菌药敏试验

实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操作方法,能够利用本试验方法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兽医临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 材料准备 1.器材:温箱、天平、打孔机、滤纸、无菌试管及吸管、镊子、接种环、酒精灯等。 2.试剂:蒸馏水。 3.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 4.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物。 5.药品: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 6.硫酸钡标准管:取1%~1.5%氯化钡0.5ml加1%硫酸溶液99.5ml,充分混匀即成,用前充分振荡。 方法步骤 将抗菌药物置于接种待检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抗菌药物通过向培养基内的扩散,抑制敏感细菌的生长,从而出现抑菌环。由于药物扩散的距离越远,达到该距离的药物浓度越低,由此可根据抑菌环的大小,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一)含药纸片的制备 1.滤纸片最好选用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直径6mm的滤纸片,放在小瓶中或平皿中,在121.3℃灭菌15min,再置100℃干燥箱内烘干备用。 2.药液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将各药稀释成以下浓度:磺胺100mg/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多粘菌素1000μg/ml。 3.含药纸片的制备将灭菌的滤纸片用无菌的镊子摊布于灭菌平皿中,按每张滤纸片饱和吸水量为0.01ml计算,50张滤纸片加入药液0.5ml。要不时翻动,使纸片充分吸收药液,浸泡1~2h后于37℃温箱中烘干备用。对青霉素、金霉素纸片的干燥宜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法,干燥后立即放入瓶中加塞,放干燥器内或置-20℃冰箱中保存。纸片的有效期一般为4~6个月。 (二)测验方法 1.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落各4~5个,分别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4~6h。 2.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培养菌液,使其浊度相当于硫酸钡标准管。装有以上两种成分的试管须相同,硫酸钡应用前需充分振动。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操作规程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维护保养仪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的使用操作。 3、程序 3.1开机: 1 先开稳压电源,然后开UPS、打印机、终端、读数器,最后开电脑。 2 等待屏幕出现,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双击VITEK 2-compact软件进入主菜单。 3 点击Enter图标,进入试卡编辑菜单。 4 点击试卡图标,选中BAR CORD。 5 扫描试卡;载卡架信息:可以用条码扫描器输入,也可自下拉菜单选择。 6 输入实验号和菌株号保存。 3.2测试标本 1 标本的稀释:选取经纯培养18~24小时后,大小为3mm左右的待测菌落2~3个,置于装有3 mL 0.45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进行稀释,用标准比浊计测菌液浓度(如浊度高加生理盐水,浊度低加菌落)。最后的菌液浓度必须达到测试卡所要求相应标准度。将试管放到样品架上。 2 卡片标记:从冰箱中取出测试卡,放置2~3分钟,使温度与室温相同。 3 卡片充样:将测试卡放在载卡架上,输样管浸入装有待测菌液的标准管中。将载卡架放入仪器的填充仓,按START FILL触点开关,约70秒左右,填充完毕。 4 填充完毕后,待蓝色指示灯闪烁,将载卡架取出,在十分钟之内取出并放入

装载仓。 5 仪器自动扫描条码,审核所有输入的卡片信息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自动进行封口和上卡。操作完成后,待蓝色指示灯闪烁时才能打开装载仓门取出卡架。 3.3关机程序: 1 先将读数器状态窗口关闭,待系统接受,退出主菜单。 2 按下仪器上功能键,选择Maintainance键。 3 点击Shutdown键,关仪器。 4 依次关闭仪器电源、UPS、稳压电源。 5关机次序:先关电脑,再其他附件。

16SrRNA在细菌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结课论文 题目名称:16S rRNA 在细菌鉴定与分类中的 应用 学生姓名:刘* 学号:2016304110*** 专业: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结业课程:系统细菌学 中国·武汉 2016 年12 月

16S rRNA在细菌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刘* 2016304110***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摘要]:由于细菌种属间生理生化特征的相似,单凭传统的表型和化学鉴定方法已无法准确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随着包括PCR技术、测序技术等分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菌的分类鉴定也由在最初的表型和化学鉴定演变到分子水平,使人们可以通过对细菌的DNA鉴定来达到区分种属的目的。细菌的16S 核糖体RNA(rRNA)以其在进化上的特征性序列,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应用16S rRNA作为分子指标已逐渐成为微生物检测和分类鉴定的一种强有力工具。本文就16S rRNA在细菌鉴定与分类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16S rRNA;细菌分类鉴定;DNA测序;高级结构 传统的细菌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对细菌进行纯培养,然后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特征以及免疫学特性等方面加以鉴定。大量菌种的分类鉴定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的分类鉴定方法,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科学、精确、快速地找到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细菌分类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许多新技术和方法在细菌分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PCR技术的产生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分类方法,如质粒图谱、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指纹图、rRNA基因(rDNA)指纹图、16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序列分析等。这些技术主要是对细菌染色体或染色体外的DNA片段进行分析,从遗传进化的角度和分子水平进行细菌分类鉴定,从而使细菌分类更科学、更精确。特别是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的出现,使细菌进化与否可以通过试验研究来证实。目前,关于PCR扩增16S rRNA基因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多数细菌的16S rRNA基因均已被测序。本文就16S rRNA在细菌鉴定与分类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1.16S rRNA基因 16S rRNA为原核生物的一种核糖体RNA。目前,细菌系统分类学研究中

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

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药敏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血培养仪(BACTEC9050)和细菌鉴定/药敏仪。 全自动血培养仪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快速培养和检测血液中细菌和真菌的仪器,BACTEC9050血培养仪采用的培养瓶主要有需氧和厌氧标准瓶,加有树脂的需氧和厌氧Plus 瓶以及儿童瓶等。其树脂瓶经现场实验证明能较快地发现瓶中细菌并有较高的检出率。目前此系统在世界上特别是在欧美应用十分广泛。 BD PHOENIXTMM System凤凰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是专业设计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快速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的全自动设备。仪器原理为先进的荧光增强与传统方法的结晶。系统连续监测,试验完成后可立即得出结果;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准确度为95%;细菌的药敏时间较手工方法也大为缩短。从接收标本到出具报告时间仅为48h左右,准确度为95%。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的投入使用,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提高培养基营养条件利于苛养菌生长。二是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控。鉴于目前耐药性的问题日趋严重,该系统能较准确地做好常规的抗生素敏感试验,并保存有关的菌种和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包括耐药趋势的统计分析、耐药机制的检测和研究,重点耐药菌株如MR-SA、VRE 和ESBL等的监测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等。三是帮助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检测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帮助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该系统不仅能正确、迅速检出病原体,而且给临床提供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帮助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四是提供临床(咨询)服务,目前备受人类重视的难治的耐药菌有:①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②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④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⑤耐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⑥真菌感染日益增多;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ESBL);⑧持续高产染色体I型β-内酰胺酶(AmpC)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⑨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随着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以及与临床的及时沟通,对协助临床医生解决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困难也有一定的帮助。

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

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2) 录入时间:2011-2-23 9:13:34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四)Vitek Ⅱ: 在第一代Vitek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有4个架子,每个架子能容纳15片试验卡。司同时容纳60片试验卡,每片试验卡包含64个反应孔,采用快速荧光法测定细菌,2小时提供鉴定报告,鉴定敏感度高,分辨能力强。可在鉴定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可分级报告(先完成的药敏结果先报告)。该仪器具有高级专家系统,可根据药敏试验的表则结果提示有何种耐药机制的存在,对耐药机制推断准确性大于90%,MIC 平均药敏检测所需时间9.74小时,比传统方法缩短1天检测时间,能对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解释性”判读。该专家系统还能自动复核检验结果,如发现鉴定与药敏不符合的现象,即发出提示,要求进行复查。 (五)SENSITITRE MICROBIOLOGY SYSTEMS ARIS英国先德荧光快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工作原理 1.概述: SENSITITRE MICROBIOLOGY SYSTEMS ARIS由英国Accu Med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生产。1996年12月美国惠好公司正式成为SENSITITRE在中国的总代理。分为全自动SENSITITRE Aris和半自动Auto-Reader两种组合。可鉴定细菌180种。数据库含500种细菌资料。可对200种抗生素进行分析,在全世界有800家用户。1996年12月进入中国。国内5家用户。 2.原理: (1)鉴定原理: 通过检测荧光的增加间接地测定MIC值。SENSITITRE系统采用传统生化反应,8进位数码鉴定及荧光分析项结合。荧光分析是用荧光标记细菌表面特异酶的底物,经细菌水解底物产生荧光来判断结果。不同

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及步骤

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及操作步骤 无菌取血液或脏器、淋巴结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面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 h,观察其生长特性。目前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加热分离法和实验动物分离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离接种方法。它可以从被检病料中通过划线可使细菌分离、分散生长而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以便挑选可疑菌落作纯培养加以鉴定。具体操作: 1、右手持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火焰灭菌; 图1 病料采集图2 接种环灭菌 2、待接种环冷却后,挑取被检料少许,左手持琼脂平板,以食指为支点,用拇指和无名指将平皿揭开一空隙。大约20℃时,迅速地将接种环轻轻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边缘。

3、在涂布处来回移动作曲线形划线接种。(注意:划线时,以腕力使接种环在琼脂平板表面划动,尽量不要划破培养基,划的线条要密,但不能重复旧线,以免培养物形成菌苔。) 图3 平板划线接种法 4、划线完毕,合上平皿盖,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入37℃温箱内培养18-24小时。 注意:分离培养用的平板培养基应表面干燥,可于临用前置37℃孵育箱内30分钟,这样表面即干燥有利于分离培养,又使培养基预温,对培养某些较娇弱的细菌有利。

细菌药敏试验方法操作步骤 药敏试验是抗菌药使用以前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一个正确的药敏结果能够科学的指导养殖户用药,减少抗菌素使用的盲目性,从而减少养殖户损失。在临床实际生产中具备重要意义。 1、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图4 接种环划线 2、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外径为4毫米、孔径与孔距均为3毫米,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打孔,将孔中的培养基用针头挑出,并以火焰封底,使培养基能充分的与平皿融合(以防药液渗漏,影响结果)。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河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学院牧医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11届动物医学专升本3班学生姓名王张凡 指导教师许兰菊(教授) 撰写日期:2011年5月10 日

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王张凡 (2011届动物医学专升本3班) 摘要:为了对巩义某鸡场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鸡群进行确诊,并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细菌学检验方法对采集的典型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鸡群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为鸡大肠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鸡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雏鸡发病率为100%(5/5),死亡率达60%(3/5)。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血清型为O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和庆大霉素均敏感,对阿莫西林和阿奇霉素为中度敏感;但对罗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本研究结果对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关键词: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of Chicken Escherichia Coli wang zhangfan (Class 3 of Veterinary Medicine, Graduated in 2011)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 for the suspend Chicken Escherichia Coli about chicken house from Gongyi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bacteria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ypical samples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was also adopted. By bacterial separate culture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biochemical tests, animal experiment and serological tests, the pathogen of this chickens is pathogenic E.coli bacteria. The result of animal experiment showed: this Escherichia coli had obviously pathogenic; the morbidity of chicklings was 100%(5/5) and the mortality was 60%(3/5).Serological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e serotype of this strain was O1. The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illuminat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train to ceftriaxone、cefazolin and other 8 kinds of drug were sensitive; and the drug sensitivity to amoxicillin and azithromycin are intermediate;but the strain were drug resistant to roxithromycin and acheomyci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and qualification for exact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o Escherichia coli. Key word:Chicken,Escherichia Coli,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genicity E.coli,APEC)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但雏鸡和产蛋鸡更易发病,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

细菌鉴定仪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自动型和半自动型: 自动型扫描速度快,几十秒内即可完成对细菌药敏一体化鉴定板的扫描,并完成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颜色识别及颜色合成技术、浊度定量检测技术、使机器对颜色和浊度的分辨率达到世界水平。半自动型除需要手工输入各生化试验的阴阳性和药敏试验的浑浊度外,其余功能和自动型一样。 采用光学自适应系统,一次定标校准可以终身不需要再次定标校准。 采用三色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一起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准确性,大大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细菌鉴定: 可鉴定2000余种细菌,12大类的菌属,包括支原体。 附带公司在全国各医院使用多年的微量生化管细菌鉴定系统。 药物敏感度测试: 采用梯度法5浓度MIC药敏定量测试,可定量描述药物敏感度,还可以评估体外检测敏感的药物中,哪些抗生素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可能最好。防止盲目选择抗生素。 提供药敏纸片补充试验扩展功能,用户可以自己增加药敏纸片试验,只要输入抑菌环直径,即可自动计算出药敏纸片敏感度。 医院质控和院内感染监测: 提供医院质控和院感统计系统,其中包括手、物体表面、房间空气、消毒液、一次性医疗用品、灭菌效果、特殊项目监测。提供自动绘制空气细菌两变化图的功能。提供各种强大的院内感染统计。 统计分析: 本系统总共提供60多种各项统计分析,几乎覆盖了所有细菌、抗生素药敏分析、院内感染的各项统计分析功能。是目前国内微生物系统中功能最强大的统计分析系统之一。 特点: 全中文操作,快捷轻松,灵活方便。 90%以上的医院都在使用本公司的细菌检测的产品,产品在用户中已经使用了几十年,得到广大用户对本公司产品的信赖。 试剂相关产品配套齐全,价格合理,专业生产,及时提供。 附带我公司生产的微量生化鉴定管细菌鉴定系统,同时还可以鉴定支原体及药敏分析,以及医院质控和院内感染监控,一机四用。 售后服务有保证,我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微生物试剂生产厂家,在全国范围有健全的销售和技术支持网络,能保证长期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细菌生化鉴定系统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 一、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发展史 细菌的鉴定是细菌分类的实验过程,长期以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一直沿用100多年前由Gram、Pasteur、Koch、Petri等创造的传统的微生物学鉴定方法。这些传统的鉴定方法不仅过程烦琐,费时费力,且在方法学和结果的判定、解释等方面易发生主观片面而引起的错误,难以进行质量控制。 20世纪60年代以后,微生物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对微生物的研究采用了物理的、化学的分析方法,发明了许多自动化仪器,并根据细菌不同的生物学性状和代谢产物的差异,逐步发展了微量快速培养基和微量生化反应系统,使原来缓慢、烦琐的手工操作变得快速、简单,并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微生物鉴定自动化方法,包括(1)临床微生物鉴定系统;(2)气液色谙分析;鉴定厌氧菌和分枝杆菌多用于研究;(3)核酸杂交;多用于研究; (4)化学发光技术;可鉴定一些细菌少数分枝杆菌属和一些真菌。80到90年代发展迅速,并广泛用于临床。1985年第一台自动化细菌分析仪器Vitek-AMS进入中国并成功使用。1999年底法国梅里埃公司推出VITEK2系统,从接种物稀释、密度计比较及卡冲填和封卡等步骤均实现了全自动化。目前已有多种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问世,如 VITEK-AutoMicrobicSystem(AMS)、PHOENIXTM、MicroScan、Sensititre、ABBott(MS-2 System)、AUTOBACIDXSys-tern等。这地自动化系统具有先进的微机系统,广泛的鉴定功能,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卫生防疫和商检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细菌鉴定、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等。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均已大大提高。 二、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原理及性能比较 1.原理: 临床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细菌鉴定过程规范化和程序化,将细菌对底物的生化类型与已建立数据库类型相比较。测试原理主要是利用物质产生PH值变化,能释放色源或荧光源复合物的酶学反应,四氮唑标记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的产生,挥发或非挥发酸产生,或可见生长。鉴定系统反应原理 非发酵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厌氧菌和酵母

细菌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解读

细菌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解读 “医院有的药物不做药敏实验,医院没有的药物做什么药敏实验?”在临床上经常能听到临床医生们抱怨。“药敏报告显示敏感的药物,而临床治疗无效?”有时也让大夫们感到不解。这些问题使得临床医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抗菌药物,那么如何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报告呢。 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药物能能使受试菌最初的活菌总数减少99.9%以上所需要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折点:是最低抑菌浓度或者抑菌圈直径,用于区分离株为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中介、非敏感还是耐药 敏感(S):通过折点来定义,指当对感染部位采用推荐剂量时,具有MIC值等于或低于敏感折点(或抑菌圈等于或高于敏感折点)的菌株通常可被抗菌药物所达到的浓度水平所抑制,产生可能的临床疗效。 中介(I):通过折点来定义,包括这些MlC或者抑菌圈直径在中介范围内的菌株,其抗菌药物MIC接近于血液和组织中通常可达到的水平,而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可能低于敏感株。耐药(R):通过折点来定义,指按常规用药方案,在药物通常可达到的浓度水平时,菌株不能被抑制,表明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可能在一个产生了某种特殊的耐药机制(如β-内酰胺酶)的范围内,而且治疗研究显示该药的临床疗效不可靠。 多重耐药(MDR):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的三种。 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药敏试验目的 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预测抗菌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感染问题选用药物提供依据。 判断标准

HX-21AA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HX-21细菌分析仪 1、前言 一、概述 合肥恒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安徽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立志于实现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提高临床检验水平。已经成功开发了用于临床检验的电解质分析仪,性能达而且有的地方超过进口仪器的水平,产品销售遍布全国。我公司以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一致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 HX-21细菌分析仪是一种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化、标准化程度高的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用于临床上测定各种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及其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该仪器以安徽省临检中心编制的微生物编码鉴定手册及CLSI(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原名:NCCLS(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中有关液体稀释法测定MIC(最低抑菌浓度)的执行标准为基础,由合肥恒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安徽省临检中心、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联合研制而成。安徽省临检中心编制的微生物编码鉴定手册获得了安徽省九五计划科技进步二等奖,用户遍布省内外,是一套准确、实用的鉴定体系。 二、工作原理简介 自临床标本分离的菌株,制备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加入到微孔反应板中后置于35℃温箱中孵育18-24小时。微孔板中组合有细菌鉴定板块及药敏试验板块。检测系统根据指令自动检测微孔板,并记录下每个微孔的色谱值及光密度值。分析系统自动处理接受到的信息,鉴定出细菌的种类及给出药敏试验结果,通过打印机输出报告单。见图2。 1、细菌鉴定的基本原理 1.1、细菌的分类与临床 医学领域中,临床细菌学工作者需要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并识别出细菌是病原菌还是正常菌群或是条件致病菌,并将导致感染的病原菌按照分类学方法正确地鉴定到属或种。而由于细菌的结构和形态较为简单,仅仅依靠形态学特征无法准确区分。因此,需要结合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特征,同时以抗原结构特点、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来阐明各种细菌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在分类体系中准确地定位。因此,细菌鉴定是一项操作繁琐、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 1.2、细菌鉴定的几种方法 双歧索引法:确定细菌的主要特性和次要特性,根据确定的反应次序按照“非此即彼”的原则依次往下区分,直至将细菌准确区分到最小鉴定单位即属或种的水平。该方法适于手工操作,但是较为繁琐,准确性不高。 数值分类法:该方法以细菌的各种特性同等重要为理论基础,根据每种生化反应特性在不同细菌中出现的概率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比较待测菌与分类体系中已知菌的生化特性的相似性,判断待测菌的归属。该方法适于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是自动化分析仪器普遍采用的方法 2、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原理 2.1、基本概念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简称药敏试验):用于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