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改

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改
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改

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引言

近年来,总部经济、体育经济、社区经济、培训经济等各种新的经济术语所蕴含的商机、能量一次又一次地给政府和精明的商家带来了“惊喜”。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大都市悄然而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眼球”,这就是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知识与经济相结合、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结果。发展楼宇经济,对于开拓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内涵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等都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有效化解经济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的矛盾,是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中心区域效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楼宇经济当前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吸引着许多城市不断推出发展楼宇经济的规划。楼宇经济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并成为国内一些城市经济最活跃的部分和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为占地少、污染少、产出高,有人形象地把“楼宇经济”称为新型财富效应,比作都市里的“垂直印钞机”,概括为“一幢写字楼税收赛过一个县”。近年来,一些城市的中心城区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举措,积极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青岛、宁波等城市把培育和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宣传、推介、扶持和服务楼宇经济。面对土地、空间、资源、环保等要素的制约,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已成为杭州集约利用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迫切要求。

二、文献综述

(一)楼宇经济的基本内涵

1、楼宇经济发展研究

在国外有关楼宇经济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相关CBD的研究。

1954年,墨菲(Raymond.Murphy)和范斯(James.E.Vance)在美国《经济地理》对CBD定义为“CBD是城市的心脏,是反映城市中最高地价和最高建筑物的办公楼和零售商店高度集中的地区”。开始关注商务楼宇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CBD特指“经济中心城市的市中心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关联的主要以商务办公为主的中央商务区”。把商务办公作为中央商务区的主要特征,楼宇经济的雏形初步显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信息科技和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各种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汇聚CBD,进驻各大商务楼宇,楼宇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楼宇经济在我国的提法始于上世纪9O年代,是经济学界提出的一种复合概念。楼宇经济的概念和实践首先出现在深圳和上海,随后出现在沿海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杭州、宁波、福州、大连、天津等),并且也日益被其它一些城市政府所接受。

2、楼宇经济的概念

楼宇,英译Building,最早是指土木建筑类的建筑物,随着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这个词逐渐地演变为特指高层或超高建筑物了。这类建筑物的共同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限内,可容纳不同数量的人从事社会交际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经济交往活动和旅游活动等社会活动。楼宇广义上包含了商务楼宇、商业楼宇、城市综合体、科研楼宇、工业标准厂房、保护建筑、农居SOHO;狭义上仅指写字楼、商务楼。

楼宇在旧上海被称为“写字楼”,这个称呼一直流行到现在,也流行在全世界华人中间。但是当年“写字楼”不仅仅是指商务,而是包含了所有的非体力劳动的场所;真正把现代“楼宇”概念带入中国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引来了无数外资企业的竞相入驻,加上世界500强战略重心的转移、国内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民营经济的日

益强大等等,推动了对“楼宇”需求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商业分销、中介服务、旅游、娱乐等行业的逐步开放,对“楼宇”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楼宇”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这种产业形态是一种服务形态、头脑经济、创意产业,是与知识经济紧密相结合的产业,提供的主要是金融、服务、咨询、高科技研发等高端的产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楼宇经济以极小的土地资源集聚起最大化的经济和财富效应。

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凡是利用城区新开发楼盘和闲置用房,通过出租、售卖、合作等形式,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企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培植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通称为楼宇经济。简言之,楼宇经济就是以商务楼为载体,通过从事商务活动产生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活动方式。

3、楼宇经济的构成要素

楼宇经济的构成要素很多,随着经济水平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楼宇经济的构成要素会发生一些变化。结合当前大部分城市的情况,比照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楼宇经济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要素:从需求方,租户角度分析的楼宇经济构成要素:地段、政府的配套政策、楼宇品味、物业服务、与本行业相关的会展频率;从供给方,业主角度分析的楼宇经济构成要素,主要由投资回报率决定,具体包括三个要素:收益率、每年实收租金与预算年租金回收率之比、客户租用的平均年限;从政府的角度分析的楼宇经济构成要素:CBD区域的产出规模和CBD区域的资产规模。

(二)楼宇经济的功能

楼宇经济具有集聚性、辐射性、体制外性、流动性等特点。形成楼宇集聚的区域一般都具有以下4个共性:楼宇的形成区域一般都有悠久的中心商业街(区)历史、文化的沉淀背景;与当地的经济、金融、交通、信息等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楼宇所在区域是人才比较集中、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年龄较轻的区域,能为商务活动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支援;楼宇所在的区域一方面改变了“同行是冤家”传统观念,追求“双赢”而是非“零和博弈”,往往是几十幢、上百幢楼宇集中在一起,一些相同的行业也会集中在同一幢或者相近的楼宇中。另一方面在一幢楼宇中集中的又不完全是单一的某一种产业,而是多种不同产业的组合,便于楼宇中各种组织之间进行商品、信息交换和各种社会活动,产生产业集群效益。

可以说发展楼宇经济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发展总部经济、文创经济、税源经济。楼宇经济作为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域,对推动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从产业层面上来分析楼宇经济的经济业态。如果从“产业链”层面上分析,则研发、销售、管理等环节往往在楼宇中进行。“研发经济”、“总部经济”属于楼宇经济,且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特别是总部经济,是楼宇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楼宇经济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挑战和发展的期盼,是“隐藏”在楼宇中的城市新兴经济和新的增长点,也是城市经济追求“空间”和“高度”效益、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风向和现代都市新的“掘金地”。它具有城市形象塑造、引资示范、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带动、信息交汇等功能。

(三)楼宇经济发展的原因

楼宇经济在我国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所自然出现的经济现象。其主要原因如下:

1、楼宇经济的崛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需要集约化利用土地。目前我国大城市土地资源越

来越短缺,城市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集约利用土地,需要一种以集约化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经济形式的出现。楼宇经济正是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形态。

2、楼宇经济的崛起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和辐射的必然结果

现代服务业、知识经济的发展,为楼宇经济发展提出大量需求。随着各大城市工业的外迁和比例的降低,现代服务业在各大城市日益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日益成为各大城市产业发展的支柱和方向。城市知识型服务业对城市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市场都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需要楼宇提供办公空间。

3、楼宇经济的崛起是价值链分解的必然结果

在全球分工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价值链不同环节呈现出快速分解的态势,而相同或相近的环节在同一空间中不断积聚,以至于出现各种专业性极强的功能区域。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企业在办公空间上是一体的,研发、管理、设计、生产等位于同一办公地点。但随着企业价值链的分解,管理与研发、生产分离,企业由单一中心、独立行为、地方观念向多个中心、相互依存、全球观念转变。企业的管理功能更趋向于市中心,而研发功能更趋向于专业的科技园,生产功能更趋向于低价便宜的郊区或工业区。价值链各环节的分解和同类集聚,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企业自建自用的办公场所,新的集聚需要新的商务楼宇提供空间支持。

4、楼宇经济的崛起是楼宇本身集聚的要求

在楼宇出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楼宇的集聚能提升楼宇集聚区的空间形象和吸引力,保持楼宇租金的增值。

5、楼宇经济的崛起也是城市政府规划引导的结果

城市政府为了促进本城市、本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加强规划的引导。城市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功能区的集聚规划,规划了各式各样的城市功能区,而各功能区的功能实现必然要通过楼宇的建设提供空间载体。

(四)发展楼宇经济的益处

作为新兴的一种经济形态,楼宇经济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拓宽城区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楼宇经济,可以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楼宇经济所依托的商务写字楼汇聚了大量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了高价位上的土地再开发,达到可观的利润空间,财富效应显著。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商务楼最密集的城区。目前,在其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已竣工的商务楼面积接近1000万平方米,平均租售率超过87%。这里汇聚了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7家国家级和市级要素市场、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多家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聚集了数百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上千家投资机构和贸易公司。一幢高楼就是一个磁场,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流动,形成显著的“财富效应”。据统计,落户陆家嘴的外资银行的资产和贷款额,占到全国外资银行的一半以上;在陆家嘴高档写字楼里上班的金融人才超过2万人。写字楼里不断攀升的人气和财气,刺激着大楼自身和周边地区的会展、旅游、餐饮、健身、休闲、购物等产业一路走红。

第二、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楼宇经济,众多的商务写字楼集聚在一定的区域内,产生大量的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和物业市场,能够带动周边的信息、金融、餐饮、购物等企业聚集发展,加快形成功能良好、配套齐全的商圈,同时楼宇中聚集大量企业和员工,产生大量知识培训、文化娱乐、交通住宿等需求,这些都是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楼宇经济还能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现代服务,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楼宇经济是现代服务业不可分割的“伴侣”。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高度发达的楼宇经济,也就没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受“楼宇经济”的辐射和拉动,浦东东方

路、潍坊路、崂山东路一带已形成酒吧、美食、美容等“特色街”。总投资4.5亿美元、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正大广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堪称亚洲规模最大的“销品茂”。

第三、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行政配套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商务写字楼宇,必将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同时致力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和新型业态到城市落户,可以加速信息、销售、决策在城区的集聚,不断提升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大大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88层的金茂大厦,是目前国内最高的现代化楼宇,堪称“楼宇经济”的成功典范。其1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写字楼,最高日租金达每平方米1.5美元,出租率超过90%。这里聚集了荷兰银行、德累斯登银行上海分行、富国基金总部、康柏中国投资、道琼斯办事处、中化国际、华为等90家中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及跨国集团地区总部,其容量和能级超过外滩,被誉为“站着的金融街”,而其53层到87层的超五星级金茂君悦大酒店,在过去的三年累计营业收入近20亿,金茂88层观光厅,开业头三年共接待游客330万人次,年收入累计达1.3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旅游效益。金茂总投资逾54亿元,按目前的运营状态,预计1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三、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的现状

楼宇经济的出现,突破了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匮乏的空间限制,在更深层次拓展了城区经济的空间,为城市经济发展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深化的转变提供了重要途径,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楼宇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新的商务功能区、金融功能区、都市型工业区的形成,优化了城市的产业布局,增强了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

(一)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概况

楼宇经济在全国许多城市雏形已现。杭州写字楼市场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下城区庆春路金融街的形成,当时出现了以中山花园、西子花园、

东清大厦为代表的商住楼盘,并很快成为一些小型民营企业的办公场所。2007年底,全市八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竣工可供对外招商的楼宇总建筑面积为461.43万平方米,可供对外招商面积有165.13万平方米;已批准建造并于2008年及以后竣工用做对外招商的楼宇200多幢,总建筑面积为1578.78万平方米,预计可供对外招商的面积有1219.96万平方米。到2007年底,全市税收在3000万元以上的有36座楼宇,共创造税收31.3亿元。楼宇用户业态主要为IT业、贸易业、金融业、制造业和中介服务业等。

杭州市目前税收超亿元的楼宇共有8幢,在杭州大厦、嘉利中心、广利大厦、嘉德广场等楼宇经济的带动下,武林路女装街、庆春路金融区块一带逐步形成了酒吧、美容、购物、娱乐和休闲餐饮等特色商业街道。依托武林商圈、庆春路金融街等核心区块,下城区2007年引进的2000多家楼宇经济企业,涵盖了金融、咨询、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娱乐服务、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业等国内外各类金融商业企业。可以说一幢高级商务楼就是一条垂直的经济街、金融街。早在2004年,延安路上的标力大厦就创造了一个“楼宇经济”的神话(见图1),该大厦占地11000多平方米(包含了银泰、建行等),共28层,近40家企业入驻,当年全年交纳的税收总额就达到了1.15亿元。浙江外经贸广场新楼建于2007年6月,是一幢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系统先进的现代化楼宇,目前除省外经贸厅外还招引了默沙东、渤海银行、外文书店、朗格语言培训、贝斯特、凯喜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省外经贸厅还联手企业,对建于1984年、设施陈旧落后的浙江外经贸广场南楼投入了上千万元进行了更新、改造、提升,以满足现代化办公需要,吸引了太平洋人寿保险、上海百丽、齐鲁证券、平安保险、汉帛集团、浙华设计事务所等一批优质客户。通过建设新大楼、更新老大楼,浙江外经贸广场成了主城区炙手可热的楼宇,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更大贡献。

在2008年2月19日的“杭州推进楼宇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工作专题会议”

图1 杭州标力大厦

上,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说:“杭州将大力发展包括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经济在内的楼宇经济。打造好楼宇经济,关系到杭州的产业升级、和谐创业的建设、招商引资的突破、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

王国平在调研发展楼宇工作时指出,要把握“五大原则”,加快发展楼宇

经济。要坚持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市里主要负责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协调、考核等工作,区里负责楼宇经济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企业主体力“三力合一”,特别要充分调动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要坚持经大带小、以大为主,着力培育亿元楼等大楼宇,带动“农居SOHO”等小楼宇;要坚持高低配套、以高为主,既要培育满足高端业态发展的楼宇,也要关注满足低端业态发展的楼宇;要坚持以存量促增量,推动楼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王国平还强调要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突出招商先行,以“招商一批”带动“管理一批、更新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要以实施“831”工程(培育80幢重点招商楼宇、30幢特色楼宇、10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抓手,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完善楼宇招商机制,建立楼宇经济信息系统,出台楼宇招商扶持政策,加强楼宇招商宣传,培育楼宇招商队伍,实现“招商一批”目标;要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出台楼宇管理导则,特别是建立楼宇星级管理制度,明确星级楼宇评级标准,开展楼宇管理评级活动,对楼宇进行专业化、精品化管理,推进楼宇信息化、品牌化、标准化管理,实现“管理一批”目标;要制定“杭州市城市楼宇更新改造技术标准”,实施楼宇更新计划,强化楼宇更新的政策引导,明确改造标准与内容,充分调动开发商和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楼宇设施,提高楼宇档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实现“更新一批”目标;坚持高起点、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抓好楼宇统计、审批、开工、竣工和使用,实现“建设一批”目标;抓紧编制楼宇经济空间布局规划和业态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实现“规划一批”目标,努力实现杭州楼宇经济跨越式大发展。

杭州市整个外资楼宇招商,其目标聚焦在“两大核心区块”:重点打造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集聚的新楼宇群——黄龙商务区,使其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化商务区;重在培育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集聚的新楼宇——钱江新城,使其成为具有充足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

力的杭州中央商务区。

在近两年,力争引进国内企业进驻楼宇资金400亿元人民币,吸引3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入驻楼宇,培育50家世界500强企业或知名跨国公司为潜在客户。

(二)杭州楼宇经济的范本——下城区

1、下城区楼宇经济发展优势

美国纽约有曼哈顿、法国巴黎有拉德方斯、日本东京有新宿……这些世界知名的中央商务区(CBD),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香港有中环、北京有朝阳区、上海有陆家嘴和外滩……这些国内著名的中央商务区,正搭建起一个个国际商务大平台。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有自信地说:在浙江、在杭州,有武林中央商务区。在2008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创新国际论坛上,在众多国内城市中央商务区参加的“200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评选中,下城区的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成为唯一当选者,是楼宇经济的一个生动范本。

下城区,楼宇经济起步较早、集聚度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一批以二轻大厦、东清大厦等为代表的商务楼盘,形成了下城区楼宇经济的雏形。目前,在下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武林商圈、庆春路金融街等地段的商务楼宇已成气候。

下城区域面积31.46平方公里,其中:南部8.95平方公里,面积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一,税收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北部22.51平方公里,面积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税收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全区税收的70%来自楼宇经济,其中南部地区楼宇税收更是占了南部地区总税收的95%以上。截至2008年11月30日,下城区纳入楼宇信息系统统计的楼宇共有152幢,其中已使用94幢、在建25幢、待建33幢。各类商务楼宇建筑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入驻的楼宇企业已达4500余家,聚集了世界500强设立的企业13家,全国500强和民营500强14家,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内外资总部企业130余家。其中有河滨商务楼、凤起大厦、标力大厦等六幢亿元楼宇,以武林广场

为中心的2.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每平方公里财政总收入达到14.66亿元,6幢税收亿元楼每平方米产生年税收3139元,最高的达每平方米4041元。

杭州(武林)CBD核心区以武林广场和西湖文化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南起庆春路,北到文晖路,东邻中河北路、上塘路,西到武林路、环城北路转密渡桥路接京杭运河,面积约2.5平方公里。

在这片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济繁荣,交通便捷,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聚集。在这里,以武林广场为核心的武林商圈年商贸零售额超过100亿元,杭州大厦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商场单店销售额之首;在这里,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1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总部企业达到9家;在这里,商务楼宇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其中6座楼宇税收过亿元;在这里,金融经济风生水起,武林CBD内庆春路、延安路、凤起路一带聚集了浙江近80%的省级银行总部,云集了百家银行分支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营业额占杭州城区的70%以上,形成了杭州乃至浙江金融服务业的核心区。

目前,武林CBD核心区块的建设正紧锣密鼓,武林CBD品牌化提升工程已经启动。在这三年时间里,“杭州大厦扩张”和“银泰百货东扩”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两大商贸巨头在武林商圈的竞争力;投资约50亿元、在延安路中段开工建设的杭州嘉里中心项目,将基本形成规模;武林路、丝绸城借助“扩容”契机进一步提升,实现向都市高端休闲消费场所转型;庆春路、延安路和凤起路架构起的“工”字状金融街区,积极整合建筑空间,计划再引进20家以上的金融保险类大机构……喜得宝地块开发、新时代动力广场项目,以及西湖文化广场商业配套服务项目等一系列建设的陆续展开,也将大大提升武林CBD的品牌化效应,使其成为辐射长三角南翼城市的区域性中央商务区。此外,正在建设中的杭州地铁一号线,也将给武林CBD带来全新机遇。加快“四站一中心”拆迁进度,促进沿线商业潜能的开发,使地铁物业成为拓展商业空间、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渠道。

通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下城区经济发展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

从土地招商到无地招商的转变。从“拼地”到“拼楼”,变“平面经济”为“立体经济”。二是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到高端产业的转变。通过楼宇招商,总部经济、金融经济、中介服务、文创产业、风险投资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区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87%。三是实现了从楼宇企业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服务的转变。拉近了政府和企业间的距离,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环境。

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杭设立各类总部,形成一批研发、创意、软件、外包、商务、总部楼宇,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打造中国民营企业总部中心和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对杭州而言,发展楼宇经济是事关科学发展全局、事关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全局的重大抉择。面向未来新一轮发展,下城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实际,深深地领悟到,中心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要载体就是楼宇,楼宇经济是中心城区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增长点。

2、下城区楼宇经济发展模式

作为杭州核心城区,下城区面积小、人口多、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非常有限。下城区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主渠道”和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向蓝天要土地,向空间要效益。

目前下城区提出了“南有CBD,北有新天地”的目标,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新打造商务楼10余家,实现每栋楼宇创造税收1亿元。通过加快构筑“两核三带七区块”的功能布局(见图2),“做精南部”、“加快北部”、打造“四个中心”,形成杭州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楼宇经济,一要有规模,二要有特色;既要看总产,更要看单产。下城区坚持一手抓“筑巢引凤”提增量,一手抓“腾笼换鸟”促产出,着力提升楼宇经济发展水平,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以“3671”(六推力、六标准、六要素、七任务、一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多楼+高产”模式。这被称为楼宇经济发展的下城模式。

图2 杭州市下城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强化“六推力”,形成联动机制。下城区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并从楼宇经济发展的特性出发,细分参与主体,整合服务资源,形成了六个方面的推进合力。

把握好政府主导力。一是发挥部门的政策指导作用。建立区发改局、经贸旅游局、科技局、财政局等12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楼宇经济的政策制定、业务指导等专项服务和管理。二是发挥街道的属地协调作用。建立街道发展楼宇经济工作小组,负责本辖区内楼宇经济发展的分规划制定、数字信息收集上报、楼宇业主和物业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络等具体工作。

发挥好企业主体力。一是鼓励楼宇业主“招大引强”。在楼宇功能定位、

开发建设、选商引资各个环节提供帮助,引导楼宇业主主动进行楼宇功能调

整完善,实行“有限准入”,提升楼宇品质。二是扶持入驻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入驻企业的服务和培育,引导科学经营、规范经营,促进企业提升规模档次和产业层次。

运用好市场配置力。一是打造中介服务品牌。抓住下城区被列为杭州市“中介服务业发展试点区”的机遇,积极打造广利大厦、宏都商务楼两大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加强与香港贸发局、戴德梁行等世界知名中介公司的信息对接,引进了有“世界500强办公室”之称的雷格斯,加强与优质品牌企业的联系沟通。二是做大行业协会平台。推动引进企业与属地行业协会的对接,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性联络作用,并通过各地的浙江商会,加强与外地浙江企业的联系,实施“浙商回归工程”。

第二、制定“六标准”,创新管理方式。按照“资源利用集约、优势企业集群、重点行业集聚”的要求,下城区在发展楼宇经济中积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建设现代化。一是建设理念现代化。坚持产业战略前导和规划先行,加快开发增量、有效调整存量、优化楼宇质量,提高楼宇整体承载能力。如以城市综合体为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新天地、嘉里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出喜得宝、重机厂等地块,形成高品质商务楼宇集群。二是楼宇设施现代化。在引导楼宇企业建设高智能化综合性楼宇的同时,鼓励实施楼宇升级工程,浙江外经贸广场南楼通过改造提升,吸引了太平洋人寿保险、上海百丽、齐鲁证券、浙华设计事务所等一批优质客户。三是楼宇形象现代化。树立大气、开放、和谐的“楼宇观”,提升楼宇的外部环境,着力优化产业和环境两个“生态圈”。

推介市场化。加大重点楼宇包装推介力度,吸引优质资本和品牌企业。如政府出资租下了位于杭州市创新创业新天地南侧的10幢、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楼宇,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引进了共和网、畅翔网等一批创新创意高科技企业。

功能专业化。围绕商贸、金融、文化、会展“四大中心建设重点,积极引导同一行业、功能相近的企业聚集,促进楼宇内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群、行业群和产品群,楼宇间形成交错的产业集合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了嘉德广场“金融特色楼”,国都发展大厦、海华广场、星汇大厦等“外贸特色楼”。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已正式启动。

服务精细化。实行“一楼六员八人”,为每幢楼宇确定了一个管理服务团队,通过楼宇指导员(街道干部)、招商员(街道招商人员)、管理员(物管)、安全员(片警)、办事员(国税、地税、工商)、联络员(社区干部),定期联系走访楼宇企业,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配套服务。

企业总部化。把楼宇作为总部经济发展的主平台,重点引进各类行政总部、销售公司、采购公司、财务公司、研发中心等总部型企业,促进高能级企业聚集。

发展全面化。积极探索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同发展楼宇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全面发展以商务楼、商业楼、城市综合体、科技孵化器、工业标准厂房等为依托的楼宇经济形态。

第三、落实“六要素”,完善发展体系。下城区着力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服务模式,从完善体系出发,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

完善组织体制。成立了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共同组成的发展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楼宇办”,建立了领导联系楼宇大项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协调。

坚持规划先导。研究制定了下城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和《楼宇招商三年行动计划》,以武林CBD和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区,明确“两核、三带、七区块”重点区域楼宇功能和产业定位。细化目标分解,力争到2010年实现规模楼宇翻一番、楼宇投用面积翻一番,企业入驻率达到90%以上、注册率达到80%以上、税收总量提高50%以上。

强化信息服务。在“街道入户调查、部门数据导入”的基础上,动员街

道、社区、物业、楼宇业主等各方力量,采集每幢楼宇的基本信息、入驻企业、商务房间、招商要求等数据,建立了楼宇动态信息库。同时,按照便捷实用、功能完备、利于操作的要求,自主研发楼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掌握每幢楼的基础信息和入驻企业情况,实现了对楼宇经济的网络化、信息化、实时化管理。

加大政策扶持。出台了下城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楼宇经济培育管理试行办法》、《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管理办法》等多个扶持政策,适时推出一批示范项目,推进楼宇经济多元化发展。

创新考核机制。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年度目标,制定了《下城区楼宇经济考核办法》,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街道和部门间实行“双向考核”,评选街道层面的“楼宇经济贡献奖”和部门层面的“满意服务单位”。同时,加强与楼宇业主、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的互动,提高考核的参与面和公信度。

搭建招商平台。在区政府网建立了“楼宇招商”专题网站,编制《读楼手册》、《楼宇地图》和楼宇沙盘,提高楼宇推介的准确度。夯实招商工作基层基础,区街两级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6名工作人员,充实到楼宇招商安商一线。

第四、理清“七任务”,明确发展方向。下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总体目标是: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为导向,“筑巢引凤”与“腾笼换鸟”并重,努力打造楼宇经济示范区,为杭州楼宇经济跨越式大发展提供先导。重点是通过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更新一批、管理一批、招商一批“五个一批”的途径,全面落实“以百人队伍,盯百幢楼宇,招百强企业,引百亿资金,带百亿投入,建百万平方米楼宇,创百亿税收”七项任务,努力实现楼宇经济两个“三年倍增”目标,三年内培育12幢税收“亿元楼”和46幢税收千万元以上“主题楼”、“特色楼”。其中,世界500强楼(层)2幢,集团总部楼2幢,金融特色楼2幢,上市目标楼2幢,文化创意楼4幢,商住

SOHO楼群幢中介服务楼5幢等。

第五、创新“一指数”,推进科学决策。下城区把建立“楼宇经济指数”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动态监测的核心、考核评定的依据,重点对楼宇经济入驻单位、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创新情况和环境状况等5个领域20个指标进行评价,并按照20%、25%、25%、20%、10%的权重形成相应的五大指标。在对全区楼宇经济实际状况进行准确评估的同时,为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200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评选组委会,对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如此点评: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依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区域优势得天独厚。其自身独特的定位、活跃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的大力培育,都让我们看到了它深厚的投资价值。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的潜力会越来越明显。更优的发展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发展品质,武林CBD将沿着“精致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道路走下去。

四、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杭州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为楼宇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二,具有优越的综合环境;第三: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第四:具有活跃的民营经济基础。楼宇经济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形态,但发展并非“通天坦途”,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都市相比,杭州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规划滞后、功能定位不清

从规划布局上看,商务楼宇发展自发成分较大,缺少统筹,缺乏超前谋划、整体运作,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商圈,致使楼宇经济的聚集度低。从功能定位上看,楼宇经济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与其会展、商业、星级酒店、文化娱乐等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关系。商务楼、住宅楼混建混杂现象突出,不能突出楼宇商务功能,使楼宇经济难以发挥其综合经济效益。从产业分布上看,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混杂,重新整合难度较大。

(二)产业集聚度不高,缺乏特色楼宇

首先,受商务楼宇的租赁买卖方式的影响,多数的商务楼宇经营形式不是单一的租或卖,而是混合式的,其中还有一定比例的炒楼者,这就造成了无论是资源掌控上,还是在统一管理和招商导向的选择上,都比单一的整体打包租赁的形式难度大,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难以调控。其次,楼宇投资人重招租,对入驻企业缺乏筛选,入驻企业关联度低,楼宇专业化不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

(三)配套不完善、设施陈旧

从外部环境来看,交通、停车、市容卫生等问题影响着楼宇的发展。从内部环境看,由于商务楼宇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及物业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了整个商务楼宇的档次。在政策扶持上,由于缺乏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考核办法及物业管理企业的奖励政策,很难形成利益一致,导致楼宇闲置和税源流失。

(四)提高认识,推进发展

楼宇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复合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楼宇经济在城市发展中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亟待提高对楼宇经济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楼宇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本着向空间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的思路,将楼宇作为招商引资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载体和空间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从而聚集人气、商气,激活楼宇市场。

五、杭州市发展楼宇经济的途径

目前杭州经济发展已受到土地资源短缺的约束,通过新增平面的发展空间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未来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化解招商引资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的一个途径是发展楼宇,进行楼宇招商,向城市空间和高度要效益。楼宇经济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已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重要突破口。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树立杭州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

位,提高城市竞争力。

为加大杭州市楼宇招商力度、提升发展楼宇经济理论水平,杭州市政府于2008年11月在黄龙饭店召开第十届西湖国际博览会投资峰会——楼宇经济发展论坛,论坛邀请了权威专家研究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模式的楼宇指数。遵循科学性、导向性、综合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杭州市的楼宇经济的发展实践,最终确定了杭州楼宇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楼宇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专业特色商务楼宇会不断涌现,因而该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完善。该体系能够科学地测度和计量楼宇经济的发展程度,动态地跟踪楼宇经济的进展情况,准确了解和把握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不足,并提出对策和措施,为编制楼宇经济规划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务院最近公布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为杭州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支撑产业的楼宇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从国际、国内看,经济形势都非常严峻,对浙江、对杭州来说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型升级。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葛立成认为,通过大力发展杭州楼宇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这是实现杭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要途径。怎样推动杭州楼宇经济发展呢?葛立成说,杭州发展楼宇经济重在改善供给。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认为,杭州发展楼宇经济,适应了城市和地区的功能,也就是所谓“时势造楼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发展杭州楼宇经济。

(一)整合盘活楼宇资源

在杭州,尽管黄龙重点商圈、武林商圈、庆春路金融街地段的商务楼宇已成气候,但综观现有的163座商务楼宇,处于中高端的不多。以上城区为例,47座商务楼宇中,80%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楼层不高,外观陈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讲环保、求质量,特别是对人身健康、财产安全方面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而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政府的行政基础、管理范围、行政方式和管理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级政府都着力于提升自身服务社会、推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小政府大服务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XX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有有效融入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才能有所作为。 一、正确把握服务、履职、发展之间的关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企业的需要 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扮演好XX部门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强化、优化和深化服务,XX部门才能有作为、有发展。只有真正把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想政府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才能得到社会的赞誉、企业的拥护、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有立足点。作为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都有各自地方经济的特点,都存在各自发展的背景和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县原国有企业华日集团曾经是我国十大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具有生产电动车的优质

条件。2002年,引入青岛澳柯玛集团对华日集团下属企业——蒙德摩托车公司实施重组,将电动车作为新上重要项目。当年便生产销售电动车6.8万辆,挤身同行业前列。该项重组的成功,既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又实现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已形成以澳柯玛(XX)新能源电动车公司、绿源(山东)电动车有限公司、格仑特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等整车企业为龙头,新大洋机电科技公司等配套企业为龙身的电动车产业集群。集群内核心企业5户,从业人员近万人,电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产品有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轿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旅游观光车、电动货运车等五大系列50多个花色品种,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我局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抓住XX电动车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充份发挥XX部门的标准、质量、计量等职能优势,以争创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加快XX相关机构建设,完善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平台,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上档升级,提高地方整体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在争创活动中,局领导通过多方协调,在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通过了“创建山东省优质电动车生产基地”验收,并且“山东省电动车检测中心”于今年5月予以立项并正在筹建中,开创了一种“政府搭台、XX唱戏、企业受益”的新模式,推进了全县电动车产品的上档升级,加快了电动 2

杭州市区楼宇经济业态规划

杭州市区楼宇经济业态规划 2010-01-29 前言 楼宇经济是以楼宇为主要载体的经济形态,作为近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和理论界的关注。楼宇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处于工业发展平台期、调整期的杭州来说,发展楼宇经济意义更为重大,是事关科学发展观全局,事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大关和“两个率先”(率先迈入发达城市行列,率先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目标的实现,事关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全局的重大抉择。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区楼宇经济空间布局规划》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专项规划,以及《杭州市2008—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分类及发展导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为促进杭州楼宇经济引领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前进,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在对杭州楼宇经济业态现状分析和国内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明确杭州楼宇经济业态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有利于楼宇经济业态发展和合理布局的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 本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近期为2009-2011年。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概念界定

(一)业态 业态(Type of Operation),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概念。它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一般认为,“业态”就是“零售商业形态”,是指具有相同经营方式和相同经营技术、方法的零售商业机构的集合,具体包括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 本规划所称业态是广义的概念,是指产业形态。所谓产业形态,就是指人们对于产业所能感知出来的所有状态、样式和特征等。产业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使用形态、价值形态、知识形态、资本形态、虚实形态等。其中最基本的是使用形态,即从产业所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用途来划分不同的产业形态。 (二)楼宇经济业态 楼宇经济是以楼宇为主要载体的经济形态。就杭州来说,作为楼宇经济载体的楼宇主要有商务楼宇、商业楼宇、科研楼宇、标准厂房、城市综合体、保护建筑和农居SOHO等七种。 所谓楼宇经济业态,是指楼宇经济的产业形态。楼宇经济的不同产业形态构成了楼宇经济的多种业态门类。对楼宇经济的产业形态的规划研究,有助于提高政府制定和实施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时的针对性和政策的 有效性。 (三)楼宇经济业态门类 楼宇经济业态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类,按使用形态,即产品或服务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商贸、金融、商务等;按价值形态,即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可以分为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呼叫经济等;按资本形态可以分为本地资本、外地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等;按虚实形态可以分为虚拟经济、实体经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学院·091·沈超·09271143 【摘要】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文章就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作用 【正文】 一、区域文化的形成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即“知识、信仰、、道德、、习俗,以及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哈耶克认为“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的环境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虽然人们对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普遍认识到文化是由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多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文化的内容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用具和其他物质产品,而且也包括最基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宗教、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风俗习惯等。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并进而形成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演变,各个文化群体流派的交流碰撞的深度、广度、频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长期以来独特的不对称的文化心理积淀,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不同区域内人们各有千秋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征,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成果。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某些地理区域出现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质,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区域文化就这样产生了。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与其他区域的文化相区别。 二、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打牢商标事业发展基础 按照总局领导提出的商标事业发展要坚持一个依靠、四个借助的指导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工商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商标代理机构参与服务的商标发展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申请商标注册目标任务责任制。落实 xx 期间市商标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申请商标注册不少于件,并分解落实到各分县局,同时在个乡镇工商所推行一所一标制度,与其他工商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开展商标代理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底,组织在全市家商标代理机构中首次评选出了家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并在社会上公开表彰宣传,充分发挥其在商标事业发展中的中介服务、工商助手和联系企业桥梁等作用。 三是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制度。从开始,通过登记注册窗口或委托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向企业经营户免费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三年来,累计发送万多份建议书。 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商标代理机构每季度向市局报送《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季度统计表》,以便于工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各工商机关同时向商标代理机构通报企业经营户登记注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实行商标注册补助奖励制度。积极协调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项经费,实行商标国际、国内注册补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立、注册、运用、保护自主商标品牌。 三方联动工作机制运行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件,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以上,是前年商标注册申请总量的倍;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量每年在件以上,是目标任务的倍。截至底,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强化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基层执法干部全员培训。适应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所面临的新形势,上半年,由市局统一组织,对全系统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了商标执法业务知识全员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商标执法人员多人。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依托远程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网上商标监管培训学校,设有商标法律法规查询、问题解答、外埠信息、案例分析等8个栏目,方便基层执法人员自主学习。每半年组织一次网上商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编印《商标监管执法工作手册》,发给全体商标监管执法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 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 3 15 、 4 26 活动,组织开展商标维权法律咨询宣传;在《都市报》举办《商标法》知识竞赛,在广场地下通道设立市驰著名商标展示长廊;协调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万元,在《日报》开设了市著名商标企业展示专栏,截止目前,已经刊登期。

杭州市外来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杭州市外来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2-3-5 10:53:18 近年来,随着我市“学在杭州、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战略的实施,再加上发达的民营经济,和谐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杭创业、务工,从而使我市外来务工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经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对我市当前的外来人口状况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供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市外来人口的状况及特征 本文所指的外来人口是指在普查标准时点,居住在杭州市地域内的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户口在杭州市以外)的乡镇(街道)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是我市常住人口的一部分。 (一)外来人口的基本状况 1.总量占全市人口1/4强。我市“六普”870.04万常住人口中有235.44万人是来自杭州市外的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7.1%,也就是说每4个常住人口就有1人来自市外的外来人口。其中来自省外人口为174.27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4.0%。 2.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全市13个区、县(市)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外来人口数超过30万人有萧山区34.15万人、江干区32.63万人、余杭区31.79万人;超过20万人有西湖区23.40万人、拱墅区21.52万人;超过10万人有开发区19.23万人、下城区16.28万人、滨江区15.15万人、富阳市12.43万人、临安市10.47万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开发区61.9%、滨江区47.5%、江干区47.4%。而经济发展相对较缓的淳安县、建德市两县、(市)则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仅有1.04万人和2.7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和6.3%。3.来源地域较为集中。受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流动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市外来人口的来源地相对较为集中。省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省43.95万人、江西省22.77万人、河南省22.49万人,上述三省占全部省外外来人口的51.2%。

杭州市省级开发区的好园区有哪些

搜钱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6122638.html, 杭州市省级开发区的好园区有哪些 杭州市省级开发区的好园区有哪些?杭州市还有6个省级开发区,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他们分别是: 南阳经济开发区 1994年设立。开发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属规划中的大杭州内环线区域,面积7.88平方公里。开发区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环境独特。首期启动的2平方公里工业区块,为萧山区精细化工区域。沿江一带发展钱江大潮观光旅游等项目。 余杭经济开发区 1993年设立。首期规划面积5.32平方公里,远景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开发区以工业为主导,集贸易、仓储、金融、商住、旅游、娱乐多功能全方位开发于一体,水、电、汽、通信、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海关、金融、保险等配套机构齐全,实施“税外无费区”,系统的亲商服务体系,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最佳的创业发展空间。 桐庐经济开发区 1992年设立。开发区座落在风景如画的富春江南岸,紧依320国道,离杭州80公里,开发区规划控制区域21.5平方公里。工业、外贸、商贸、旅游度假四个功能小区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综合环境优势,开发区实行封闭管理,并以更加优惠的条件和优良的服务欢迎外商前来投资。 千岛湖经济开发区 1993年设立。规划面积28.38平方公里,座落于千岛湖镇,东距杭州150公里,西去黄山166公里。开发区供水、供电、金融、邮政电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餐饮娱乐一应俱全,对所有进区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颗公章生效”的高效快捷办事制度,并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富春江经济开发区 1992年成立。开发区毗邻杭州,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捷。在基本完成原银湖、高桥、富春湾、农民城四大区块8平方公里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区依据区位资源优势,新辟13平方公里主体区块,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300公倾,按杭州市“一区多园”的战略构想,隶属于杭州高新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优惠政策。 临安市经济开发区 2001年设立。全区控制区域2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紧靠杭徽高速公路。与杭州相邻。区内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有承载大规模、高科技项目的能力。投资者可享受进口设备缴税后的税收补贴、提供贷款担保等优惠措施。 为鼓励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杭州市在城区还辟有6个科技经济园区,他们分别是上城区科技经济园、下城区科技经济园、江干区科技经济园、拱墅区科技经济园、西湖区科技经济园、滨江区科技经济园。

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优惠政策

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优惠政策 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外埠企业入驻000投资,按照000号文件制定相关办法。 一、相关企业扶持办法 (一)商贸业企业 1、对县域外商贸企业入驻我乡创业投资的,对当年纳税500万元以下的(含500万元),按乡留成财力的5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当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同类企业,按乡留成财力的6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于年纳税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同类企业,按乡留成财力的75%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同类企业,按乡留成财力的85%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超亿元以上的企业,扶持标准一事一议。乡财政所每月暂按纳税额兑付扶持资金,年终再按全年完成额一次性汇算补齐。 2、鼓励各村、部门、个人引资创业。对各村、部门、个人引进创业投资的,按缴纳税收乡留成财力的5%奖励引资人。 3、此项优惠政策适用于县域外注册我乡的各类商贸经营性公司。 4、各税种乡留财力比例为:增值税%,营业税50%,企业所得税30%,城市维护税100%,印花税100%,教育费附加税100%。 (二)建筑、安装业企业 对县域外建筑、安装企业到我乡注册公司的,按营业税%的税率,

企业所得税2% 的税率缴纳税费。对当年纳税100万元以下的(含100万元),按乡留成财力的6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100万以上的,按乡留成财力的7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按乡留成财力的8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一事一议。按缴纳税收乡留成财力的10%奖励引资人,乡留成财力每多留10%多奖励5%给引资人。乡财政所每月暂按纳税额兑付扶持资金,年终再按全年完成额一次性汇算补齐。 (三)运输业企业 对县域外运输企业到我乡注册公司的,按营业税%的税率缴纳税费。对当年纳税100万元以下的(含100万元),按乡留成财力的6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100万以上的,按乡留成财力的7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按乡留成财力的8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一事一议。按缴纳税收乡留成财力的10%奖励引资人,乡留成财力每多留10%多奖励5%给引资人。财政所每月暂按纳税额兑付扶持资金,年终再按全年完成额一次性汇算补齐。 (四)服务业企业 对域外服务企业到00注册公司的,按营业税%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按2%的稅率缴纳。对当年纳税100万元以下的(含100万元),按乡留成财力的6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100万以上的,按乡留成财力的7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按乡留成财力的8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创新;对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一事一议。按缴纳税收乡留成财力的10%奖励引资人,留成财力每多留10%多奖励5%给引资人。乡财政所每月暂按纳税额兑付扶持资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相关行业包括酒店住宿、餐饮食肆、交通运输、零售批发、土特产品、娱乐事业等等。因为有了人(游客),就带来了消费,有了消费,就刺激了生产,当地人就业增加、收入增加。所以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一个地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不同,所以对于旅游业的依靠比重也不尽相同。像是比较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很多旅游胜地,当地的经济支柱就是旅游业,那么旅游业的重要性不必多讲。像是比较依赖工业和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地方,相对来说,旅游就显得没那么重要,当然,任何城市的旅游业都是很重要的,原因很简单,可以为城市做广告,并且是非常的有效果,所以,任何城市即使旅游业不是支柱产业,也会相当重要,对于经济,对于民生,都是生死攸关的。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性、对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正在实现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促进的局面。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不仅具有经济发展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推动中西部和农村的脱贫致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观念;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和传承文化,融洽社会关系;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可见,旅游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它能促进社会个体的和谐发展、社会结构和谐、经济发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 由于强大的辐射效应与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应当在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提升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功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特点看,与工业发展相比,旅游业发展本身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旅游环境是旅游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科学利用和保护的认使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培育了旅游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促进了生态观念的扩散和生态行为的产生。 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 一,直接影响--是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1,国际旅游接待是一种就地”出口贸易”, 2,发展旅游业是回笼/稳定市场大有效途径.二,间接影响--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大发

政府导向的楼宇经济社区化发展模式与提升策略

政府导向的楼宇经济社区化发展模式与提升策略 2018-03-04 12:10 来源:中国地级城市研究 随着城市化高速推进和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楼宇经济总量持续攀升、规模急剧扩张, 楼宇经济面临的各类问题也应运而生, 商务楼宇领域成为城市社区治理拓展的重点和难点。维持社会生活的协调运转, 需要政府通过政府行政提供充分而必要的公共物品, 高品质的政府行政需要较好的公共政策和工作效率。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和社会管理最小的组织单元, 是推进城市治理工作落实到基层的主要载体之一, 承担着社会服务、城市管理、文化建设等重要职能。[1](p9-17)社区是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应的重要层级。政府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其在探索楼宇经济创新发展方面的主导地位。在经济规模巨大且高度社会化的现代经济体系中, 外部经济效应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出台必要的政策应对外部经济效应问题。本研究基于政府经济学理论中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视角, 立足于杭州市政府导向的楼宇经济社区化发展实践经验, 从模式源流、演变类型和路径优化策略等多个方面加以回顾总结, 力图展示楼宇经济社区化发展全貌, 以期提升城市楼宇经济整体发展潜能, 优化区域经济治理格局, 丰富城市社会治理内涵。 一、基于政府经济学的楼宇经济发展理论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态势出现了许多新的苗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 其中很多是单靠市场根本无法有效解决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日益紧迫的背景下, 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经济发展职能。从这个角度讲, 政府的经济职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政府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 马斯格雷夫把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归纳为配置、稳定和分配三方面, 其中配置功能强调的是公共部门内外资源的有效配置;稳定功能强调的是税收、公共支出以及公债的利用, 以实现对经济的短期需求管理, 从宏观角度来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全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分配功能强调的是运用公共权力在社会的每个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在城市土地资源非常稀缺的背景下, 如何集约化、高效化地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指导思想。在多种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联合作用下, 楼宇经济逐渐成长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支柱。[1](p9-17) (一) 研究进展情况。 西方学术界早在1973年就开始研究与经济园区建设相关的社会网络模型, 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城市发展的社会网络模型。国内学术界在该领域起步较晚, 以“楼宇经济”为题名,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 目前学术界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关于楼宇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自2001年至2017年已有1038篇题名包含“楼宇经济”的文献记录, 虽然其中793篇是地方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新闻报道, 但仍包括学术期刊论文221篇、硕士学位论文20篇、重要会议论文4篇。这些研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2) 二、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优势逐渐建立 (3) 三、杭州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日趋合理,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4)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根据浙江省旅游局发布的《2016 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2016 年,全省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共接待游客5.84 亿人次,同比增长9.16%,实现旅游总收入8,093.23 亿元,同比增长13.3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120.3 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4.31 亿美元,同比增长9.46%;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25.6 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28 亿元,同比增长3.76%;接待国内游客5.73 亿人次,同比增长9.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99.66 亿元,同比增长13.09%。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245.96 万人次,同比增长8.38%。 作为浙江省最为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发布的《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发展良好:2016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71.84 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62.64 亿元,增长16.98%;旅游外汇收入31.4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接待国内游客13,695.85 万人次,同比增长13.75%;入境游客363.23 万人次,同比增长6.34%;接待中外游客14,059.08 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全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较去年分别上升0.28和0.21 个百分点。2016 年杭州全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均列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前三名。

论述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概要:针对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和金融开放加快都需要健全和完善文化体制和文化建设。社会基础、专业技术以及高端品质的文化体制和社会意识,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和金融行业至关重要。 如果透彻分析当前全球面临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就会发现其独特性来自于国家文化意识和文化体制,就会发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国家经济的利益支持。 以美国为例,观察美国非常独特的金融危机模式,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美国作为金融危机受害国,美元却受到极大的追捧和持有,完全有违于金融危机冲击货币和投资偏好这一普遍规律,全球都在积极购买美国国债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和例证。这种独特的现象来自于什么呢?据笔者观察,来自于美国有效和积极的文化战略和意识。也就是说,美国文化概念高度集中于对美国经济金融问题的表述,美国发达的网络和媒体的焦点都集中于美国的问题、压力、矛盾和困难,而严重忽略美国的实力、势力和地位,进而造成全球采取救助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行动。但实际上,发达国家才是财富积聚的主要地区,是经济发达繁荣的重要力量,更是经济体制和货币模式的主宰。 美国文化战略的有效性是不容忽视的。比如2007年7月美国暴发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金融危机,但是美国经济依然世界第一。美国经济率先发达国家走入经济复苏,美国金融率先国际金融进入稳定盈利,在此过程中美国的文化基础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因为美国文化的底蕴在于风险意识、紧迫意识、改革意识,进而不断渲染自己的问题,不断表述自己的压力,而不是宣传自己的优势、实力乃至霸权。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金融文化意识值得反思。面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们的总结和回顾更多停留在进步与发展层面,对问题和困难有所忽略,这是我们发展观念的巨大误区。其原因是我们的文化意识以突出进步与发展为主,但结果却承受了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的汇率改革不能脱离中国实际状况,尤其是国情与特色。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型金融危机,中国受到的打击和冲击并不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中汇率是一个重要环节,进而带来观念、制度和效率的严重不足与滞后。这就需要思考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向与模式,尤其是文化体制和观念的偏差带来对专业金融的认识不足和错觉。我们的金融改革过于注重形式上与国际接轨,严重忽略精神、文化和品质的对接,进而造成形似神不似的面子工程,使得我们的经济利益和金融利润受损,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和长远的发展,所以说,怎样改变自己的文化意识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30年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的优良品德体现在全民向心力和凝聚力方面,社会普遍性的文化概念是国家利益、企业责任和社会道德,先人后己、先大家后小家,这种朴素的文化概念使整个国家发展起来。然而市场经济改革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单纯的市场化、利润化、商业化出现一些发展扭曲现象,进而破坏了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破坏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这些都需要以文化体制、意识、观念的全面修复和改革,来促进和刺激中国经济正常、合理和高效的发展。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论证,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和金融

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几大问题

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几大问题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所谓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体现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一种现代经济形态。楼宇经济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这里所说的“楼宇”,一般指城市内占地面积较小,容积率较高、建筑面积较大并用于经营性的写字楼、商务楼和工业楼房。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凡是以写字楼、商务楼和都市型工业楼宇为重要物质载体的经济活动,通称为“楼宇经济”。 一、楼宇经济的特点 1、高产出。楼宇经济实现税收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据发达地区有关方面统计,一幢高级商务楼所创造的效益,与城郊几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商户所产生的效益相等,因而被称为垂直的商务街、金融街。 2、集约利用土地。楼宇经济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实现了城市经济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深化转变的新型经济形态,通过把平面土地和空间概念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土地要素得以拓展,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 3、具有环保特点。支撑楼宇经济的产业非常广泛,但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各种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

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公司。 二、楼宇经济的经济属性 1、楼宇经济是功能板块经济。特定的经济要素必须聚集整合形成一定的功能性板块,才能产生集约化效应。楼宇经济正式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特定的功能定位的集约型、大密度、高效益经济。 2、楼宇经济史产业链经济。整体功能的突出需要经济要素的集聚。各要素以各类经济实体的形式出现,各类经济实体通过物质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相串联,形成产业链,提供一条龙服务。 3、楼宇经济是辐射力经济。特色楼宇经济的形成并非只服务于狭隘的区域范围,在立足于整合经济要素后所产生的集约效应必将扩张整个的城区经济半径,服务范围更趋广泛。 4、楼宇经济是环境经济。不同的经济要与对于诸如交通环境、人文环境、社区环境等各有不同的要求,城区的环境必须围绕楼宇承载的经济要素试试特定的优化,方能吸引相应的经济要素的进入。 5、楼宇经济是培育性经济。由于特色楼宇可以给地方带来稳定的、持续的、较普通写字楼更高的税收回报,并承载和特定的社会、经济职能,单靠市场的手段难以形成,因此,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培育。 5、楼宇经济是现代复合型经济。楼宇经济就其核心而言,就是要求产业结构从原先的马路市场、路边门面式的传统工业、传统服务业、现代城市绿色工业拓展。它要求外迁传统工业实体,优化传统第

(发展战略)科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而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只有依靠科技地方经济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 目前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一、贡献率还比较低,二、支持科技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三、阻碍科技发展的体制因素依然存在,四、政府缺位给科技发展造成的困难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更通畅,也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我们力图从以下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与发展适合表地实际的高等教育相结合 国家兴旺发达,主要依靠人才。人才主要有研发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技能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实践型的人才,关系着好的技术是否能够运营刮

到实际当中去。发展地方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一批掌握“实用、够用”技术的普通劳动者,而这些劳动着主要应依靠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培养。人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训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大量普通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利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必同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地方的竞争力。才能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职业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研究方向增强技术应用开发性,应用型人才更多关注的是人才的技术,而研发型人才更多的关注人才的科研。地方经济要发展,需要一批高科技人才,这对提高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是必要的。培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就需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积极依托产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集中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要将研究领域重点放在地方区域产业上,地方高校科研机构要对与当地经济发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展开科研公关。同时要吸引优秀人才支援地

什么是楼宇经济

什么是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 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凡是利用城区新开发楼盘和闲置用房,通过出租、售卖、合作等形式,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企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培植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通称为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的兴起 近年来,总部经济、体育经济、社区经济、培训经济等各种新的经济术语所所蕴含的商机、能量一次又一次地给政府和精明的商家带来了“惊喜”。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大都市悄然而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眼球”,这就是楼宇经济。楼宇经济在我国的提法始于上世纪9O年代,是经济学界提出的一种复合概念。楼宇经济的概念和实践首先出现在深圳和上海,随后出现在沿海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宁波、福州、大连、天津等),并且也日益被其他一些城市政府所接受。近年来,一些城市的中心城区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举措,积极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楼宇经济在我国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所自然出现的经济现象。其主要原因如下: (1)楼宇经济的崛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城市土地资源短缺,需要集约化利用土地。目前我国大城市土地资源的越来越短缺,城市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集约利用土地,需要一种以集约化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经济形式的出现。楼宇经济正是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 (2)楼宇经济的崛起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和辐射的必然结果。现代服务业、知识经济的发展,为楼宇经济发展提出大量需求。随着各大城市工业的外迁和比例的降低,现代服务业在各大城市日益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日益成为各大城市产业发展的支柱和方向。城市知识型服务业对城市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市场都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需要楼宇提供办公空间。 (3)楼宇经济的崛起是价值链分解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分工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价值链不同环节呈现出快速分解的态势,而相同或相近的环节在同一空间中不断积聚,以至于出现各种专业性极强的功能区域。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企业在办公空间上是一体的,研发、管理、设计、生产等位于同一办公地点。但随着企业价值链的分解,管理与研发、生产分离。企业由单一中心、独立行为、地方观念向多个中心、相互依存、全球观念转变。企业的管理功能更趋向于是中心,而研发功能更趋向于专业的科技园,生产功能更趋向于低价便宜的郊区或工业区。价值链各环节的分解和同类集聚,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企业自建自用的办公场所,新的集聚需要新的商务楼宇提供空间支持。 (4)楼宇经济的崛起是楼宇本身集聚的要求。在楼宇出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楼宇的集聚能提升楼宇集聚区的空间形象和吸引力,保持楼宇租金的增值。 (5)楼宇经济的崛起也是城市政府规划引导的结果。城市政府为了促进本城市、本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加强规划的引导。城市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功能区的集

依法行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范文最新推荐------------------------------------------------------ 依法行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依法行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整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为经济发展服务,不等于不要执法或淡化执法。在做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同时,只有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排忧解难,才能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到位。因此,笔者就依法行政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作初步探讨。一、依法行政职能,挖掘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法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法规,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是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阶段,一些人片面认为,依法行政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一是少数管理者认为依法行政不利于搞活经济,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某些经营者打着搞活经济的旗号,生产经营中从事违法活动,交少量的税收,而损害政府、人民的更大利益;三是一些人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幌子,在工商机关查处的一些本 1 / 14

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中说情干扰,亵渎国家法律的威严,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以上因素的根源就在一个“利”字上,第一种是政府得到的眼前小利,第二种是违法经营者得到的非法私利,第三种是别有用心者得到的腐败权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工商机关在工作实践中的依法行政,不但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依法行政手段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添砖加瓦。南京湖南路一条街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典型例子。原来的湖南路,只依托周边一、两家大商场和双休日的夜市经济艰难发展,但地方工商机关按照国家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要求,坚决查处该地区经营者违法违章行为,对扰乱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营者,当地政府不要小利,支持工商机关依法行政,短短几年间,湖南路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如今的经济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工商机关是经济卫士,而工商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依法行政,更是挖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工商机关在依法行政过程中,通过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法等依法行政工作,把好市场主体准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使地方经济在经营者公平竞争、人民经济生活保障有力、违法违章者无处藏身的良好状态下发展。二、依法行政方式,体现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李岚清同志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大会上曾经指出:“我们不能为整顿而整顿,为治理而治理……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个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的过程,做到在规范中整顿,在整顿中规范,通过整顿和规

杭州区域经济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6122638.html, 杭州区域经济特征分析 作者:王黎波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5期 摘要:杭州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长三角地区,是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其区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尤其是非公经济和金融业高度发达,位居全国前列。从金融业角度分析和总结杭州区域经济特征。 关键词:杭州;区域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17-03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概况 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按照规划将把长三角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以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宁波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台州市十六个城市为核心。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州城市圈也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0%,且年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都稳居全国第一。二、杭州区域经济特征 1.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地理环境优越 杭州都市圈是浙北地区的一个以杭州为核心,湖州、嘉兴、绍兴三个城市为副中心的都市圈。根据由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南京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创新力”课题组共同完成的“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报告,杭州都市圈综合得分位列首位。 依照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杭州全市常住人口为870万。2010年杭州市GDP已达到5 945.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约12%,已连续二十年保持两位数增 长,增速快于全国与全省数字。人均GDP 1万美元是普遍认同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准线,按户籍人口计算,2010年杭州市人均GDP为86 642元,增长11.4%;按常住人口计算,这一数字为68 398元,增长9.7%,以2010年的平均汇率来换算,上述两项人均水 平都双双突破1万美元大关。以世界银行的评价和划分标准,杭州市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迈入“上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2.经济总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