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甘露醇作为治疗颅内高压常用药,在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挽救患者生命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药疗效显著,无“反跳”现象。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因忽视了该药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和损伤,因此,静脉滴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静脉炎与外渗

1.1 静脉炎相关因素及处理由于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引起血浆pH改变、机械刺激、各种微粒因素、药物浓度的影响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20%甘露醇为高渗性利尿脱水剂,快速滴注进入人体,分布于组织外液中,其渗透作用可将细胞内及血管外液摄入血管,同时以高渗性利尿作用使组织压很快降低,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发挥作用。另外,甘露醇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增加氧利用率使组织压尽快降低,并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但也会对局部静脉产生一定的损伤而引起静脉炎。经临床观察20%

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与局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有关,也与甘露醇的温度有关。有报道把20%甘露醇对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与生理盐水作对照研究,静脉滴注2次,两者无差别,大于4次时,静脉滴注甘露醇的血管周围出现炎症、血管内淤血现象,则说明多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后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的损害作用。据有关报道,甘露醇加温35℃后溶液中的微粒数量明显减少到最低水平。处理方法: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应尽量减少在同一静脉连续穿刺的次数,使血管壁在使用后得以修复,以提高血管的使用率。使用甘露醇时,应尽量使药液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当出现静脉炎时,及时局部热敷,还可局部超短波理疗或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1.2 血管外渗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当甘露醇外渗进入皮下组织时,不易被组织吸收,并损伤组织,同时提高了组织液的压力,造成梯度的反差,促使更多的液体由血管内渗透到组织中去,加重了皮肤、组织的损伤,从而出现局部肿胀、刺痛。临床护理中处理甘露醇外渗有多种方法,效果不尽相同,用50%硫酸镁湿敷在临床上是较为简便易行的减轻外渗的方法,硫酸镁的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此外用烫伤膏外涂,0.25%奴夫卡因局部封闭,或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 生理盐水中局部浸润注射等,均可缓解局部症状。应注意的是禁止局部热敷,因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促使组织坏死,同时还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局部水肿。甘露醇外渗有时伴局部淤血,因局部组织损伤不仅来自本身,还有外渗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对局部组织及血管的刺激,造成血管痉挛,导致局部淤血。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在静脉输液时选择粗而通畅的血管,尽量少用或不用手、足背的小静脉。(2)静脉穿刺时,一旦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2 静脉滴注速度问题

在临床治疗中为建立有效渗透梯度,要求快速输入甘露醇,有研究报道,血脑屏障结构完整时,快速输入甘露醇后迅速扩容,脑血流量增加,可致一过性颅内压增高。当速度过快时,又因组织脱水太快使血容量猛增,导致血压过高,引起一过性头痛、头晕和视力模糊等,也偶见心绞痛和尿糖阳性者。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患者中一过性头晕、胸闷者较为多见,所以必须注意控制甘露醇的滴注速度。一般要求20%甘露醇250ml应在30min内输完,观察并询问患者对滴速的感觉及反应是最重要的问题,儿童及老年患者应适当放慢滴速,宜在40~50min内滴完。对危重患者更要密切观察,应掌握先慢后快的原则,避免因速度不当给患者造成医源性损害而延误治疗。

3 对肾脏损害

20%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剂,主要经肾脏代谢,如长期大量使用或使用不当,易使甘露醇中的草酸钙物质沉淀于肾小管,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药物对肾脏的不良反应。轻者出现肉眼血尿、少尿或无尿、蛋白尿、尿比重、血清尿素氮异常,重者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有报道静脉滴注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损害21例,应用剂量为每天>200g,即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所以,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一般应用剂量为每天75~150g,也不可因脑水肿严重而随意增加甘露醇的剂量和次数。因此,患者在接受甘露醇治疗前要做尿常规检查及血检尿素氮、肌酐。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随时观察尿量、尿色、尿常规变化,对年老体弱和脑部重症患者尤应注意。如出现少尿、无尿或血尿,应考虑停药。若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后,应立即停用甘露醇及肾毒性药物,改用其他脱水剂如呋塞米,或给予肾区热敷等。对无少尿的患者也应提高警惕,防止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使用甘露醇期间,避免使用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4 其他

4.1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在应用甘露醇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可在静脉给药后3~6min内出现打喷嚏、流清涕、舌肿、呼吸困难、紫绀及意识丧失等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4.2 预防低钾血症患者使用甘露醇利尿的同时排出体内的大量钾离子,因此应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如患者腹胀、乏力、心悸等症状。鼓励患者进食含钾高的食物,或遵医嘱静脉补充钾离子,以保持血钾在正常范围之内。

4.3 注意事项

(1)该药常用制剂的浓度为20%,是甘露醇的高渗溶液,常有结晶析出现象,出现结晶时可用80℃左右的温水溶解,但在用药前需降温同体温后再使用;

(2)糖尿病患者慎用或禁用,孕妇禁用。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甘露醇作为治疗颅内高压常用药,在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挽救患者生命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药疗效显着,无“反跳”现象。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因忽视了该药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和损伤,因此,静脉滴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静脉炎与外渗 静脉炎相关因素及处理由于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引起血浆pH改变、机械刺激、各种微粒因素、药物浓度的影响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20%甘露醇为高渗性利尿脱水剂,快速滴注进入人体,分布于组织外液中,其渗透作用可将细胞内及血管外液摄入血管,同时以高渗性利尿作用使组织压很快降低,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发挥作用。另外,甘露醇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增加氧利用率使组织压尽快降低,并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但也会对局部静脉产生一定的损伤而引起静脉炎。经临床观察20%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与局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有关,也与甘露醇的温度有关。有报道把20%甘露醇对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与生理盐水作对照研究,静脉滴注2次,两者无差别,大于4次时,静脉滴注甘露醇的血管周围出现炎症、血管内淤血现象,则说明多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后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的损害作用。据有关报道,甘露醇加温35℃后溶液中的微粒数量明显减少到最低水平。处理方法: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应尽量减少在同一静脉连续穿刺的次数,使血管壁在使用后得以修复,以提高血管的使用率。使用甘露醇时,应尽量使药液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当出现静脉炎时,及时局部热敷,还可局部超短波理疗或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血管外渗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当甘露醇外渗进入皮下组织时,不易被组织吸收,并损伤组织,同时提高了组织液的压力,造成梯度的反差,促使更多的液体由血管内渗透到组织中去,加重了皮肤、组织的损伤,从而出现局部肿胀、刺痛。临床护理中处理甘露醇外渗有多种方法,效果不尽相同,用50%硫酸镁湿敷在临床上是较为简便易行的减轻外渗的方法,硫酸镁的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此外用烫伤膏外涂,%奴夫卡因局部封闭,或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局部浸润注射等,均可缓解局部症状。应注意的是禁止局部热敷,因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促使组织坏死,同时还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局部水肿。甘露醇外渗有时伴局部淤血,因局部组织损伤不仅来自本身,还有外渗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对局部组织及血管的刺激,造成血管痉挛,导致局部淤血。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在静脉输液时选择粗而通畅的血管,尽量少用或不用手、足背的小静脉。(2)静脉穿刺时,一旦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2 静脉滴注速度问题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6790776.html,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作者:吴起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30-02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组织脱水剂,其渗透压为1100mOsm/L。药理作用主要为脱水和利尿。临床应用广泛,在急诊科常用于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因其渗透压高加之使用中滴速快,易对血管造成损害且不易恢复,轻者可有局部酸、麻、肿、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有文献报道,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h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也有文献报道,利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125ml,q8h静脉滴注,观察5天,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9.47%。由此静脉滴注甘露醇所造成的静脉炎问题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为了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许多护理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实用的方法综述如下。 引起静脉炎的因素 1.药物因素药物因素包括药物的酸碱性、浓度、刺激性和毒性等。正常血液的PH值为7.35~7.45,若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炎症。20%甘露醇的PH值为4.5-6.5偏酸性,是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之一。20%甘露醇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有害的影响,可以激活炎症介质和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直接引发血管内皮细胞亡,血浆渗透压的增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当输入高渗液体时,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影响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肿、痛等等静脉炎症状[1]。 2.输液总量过多临床发现每天输注甘露500ml以上,连用3d以上,静脉炎发生率可达80%,使用总量越多,发生的概率越高。 3.给药温度过低研究发现[2}不同温度的甘露醇对局部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温度越低,损害越重。当甘露醇加温至35°C时溶液中微粒数量明显减少至最低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输液微粒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只要超过这个直径的微粒就不容易通过毛细血管,直接造成静脉栓塞,引进静脉炎。 5.其他因素在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不适当的穿刺部位或在同一条血管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选择血管不当、静脉弹性降低针头固定方法不妥等均可导致输注甘露醇静脉炎的发生

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神经外科病人的功效及护理要点

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神经外科病人的功效及护理要点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滴注;功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92-01 20%的甘露醇(以下简称甘露醇)是神经外科普遍使用的一种药物,常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高压及颅脑手术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甘露醇在使用时强调快速静脉滴注,所以常从静脉给药,由于其渗透性高,在快速静脉滴注时局部血管内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坏死、引发静脉炎。因此,做好甘露醇的静脉用药护理非常重要。具体情况概括如下: 1 甘露醇的作用 1.1 脱水利尿 甘露醇通过“血- 脑”和“血- 脑脊液”间隙渗透压差而发挥很强的脱水利尿作用,起效迅速,使用10分钟后即能增加尿量,2~3小时内达到高峰,药效可维持6小时以上。 1.2 扩张血管 甘露醇在血管中从体液中吸收水份,有扩张血管

的作用,间接降低血压。 1.3 清洗肠道 甘露醇不易被人体胃肠道吸收,是一种温和的轻泻剂。 2 用药及护理 甘露醇在临床上有很多作用,但因其药理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应注意。以下笔者将在临床应用甘露醇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2.1 用药前应注意的问题 2.1.1 药物质量检查 认真查对药物名称、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絮状物及结晶。 2.1.2 静脉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且直的弹性血管,按从远端向近端的顺序使用,尽量少用或不用足背静脉[1]。输液过程中勤观察,对躁动不合作患者予适当约束;输液处如有渗出、肿胀应重新穿刺;勿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使血管壁能够得以修复;可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减少穿刺点局部刺激[2]。 2.2 给药与护理问题

浅谈甘露醇的使用方法

浅谈甘露醇的使用方法 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及其副作用。 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仍可应用。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 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成人一次用量。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 ⑴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 ⑵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⑶颅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30-40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速尿40mg,并可短期内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

甘露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复方甘露醇注射液 商品名:丰海露 汉语拼音:fufang ganluchun zhusheye 【药品介绍】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甘露醇、葡萄糖和氯化钠。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高渗制剂,通过高渗性脱水产生直接的药理作用,消除脑水肿,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主要成份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极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1)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份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0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2)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它溶质的重吸收。 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4千卡(16.7千焦)热能,用来补充热量,另外也有一定的组织脱水作用。 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占血浆阳离子的92%,总渗透压的90%,故血浆钠量对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8~ 106mmol/l。人体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液体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药代动力学] 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注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排出,t1/2为100min。 葡萄糖口服吸收迅速,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也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贮存。一般正常人每分钟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6mg/kg。 氯化钠在胃肠道,通过肠粘膜细胞的主动转运,几乎全部被吸收。钠主要由肾脏排泄。 [适应症] (1)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2)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 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3)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利尿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 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精心整理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 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 4.????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 5.???? 6.???? 7.???? 8.???? 9.????10.?? 11.??当处理; 12.??; 13.??14.??15.??16.?? 17.??18.??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19.??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20.??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 21.??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 22.??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 23.??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 加入10ml 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 ,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 ,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 ,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24.??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 25.??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26.??注射用细辛脑:可引起用药部位损害:如注射部位皮疹、注射部位麻木、静脉炎等; 27.??注射用泮托拉唑:极个别病例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28.??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可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或烧灼感;罕见外周局部缺血,血栓静脉炎/静脉炎; 29.??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本品在静脉推注使用时,可能出现疼痛、静脉炎等血管刺激症状,建议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 30.??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引起浅表静脉炎; 31.?? 32.?? 33.?? 浓度在2mg/ml,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药物浓度过高可引起静脉炎; 44.??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本品静脉注射前应确保输液管通畅,严格避免药液外渗;一旦发生渗漏,可能产生血管痛、静脉炎、注射部位硬结坏死,建议迅速回吸药液,局部利多卡因封闭,必要时硫酸镁湿敷合用激素治疗; 45.??注射用盐酸阿柔比星:个别患者出现静脉炎; 46.??替加氟注射液:局部注射部位有静脉炎; 47.??紫杉醇注射液:在持续监测过程中偶见静脉炎;部分病例中,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可能在一个长时间输注过程中,或者输注后1周或10天后发生; 48.??注射用硫酸长春地辛:有局部组织刺激反应:可引起静脉炎,应避免漏出血管外和溅入眼内; 49.??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有时可发生静脉炎;

甘露醇快速点滴与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例次率比较

甘露醇快速点滴与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例次率比较 目的探讨甘露醇快速点滴与静脉注射两种不同方法在减轻患儿疼痛、减少局部渗出和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20%甘露醇100ml 进行治疗,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研究组实行快速点滴甘露醇;对照组采取静脉注射甘露醇,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快速点滴组局部疼痛、局部渗出和头痛、眩晕的发生例次率(15.8%、11.2%、6.8%)低于对照组(37.4%.20.6%、17.8%),药物输入所需时间和留置针保留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结论快速点滴20%甘露醇,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减少药物局部渗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药物输入所需时间和留置针保留时间,同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儿科病房应用100ml以上剂量的20%甘露醇推广使用。 标签:甘露醇;快速点滴;静脉注射;不良反应 我科是小儿神经内科,每天有较多的q4h、q6h、q8h的静脉推注甘露醇治疗,工作量较大,因甘露醇高渗,对血管刺激大,静脉推注时压力大易导致局部渗出和疼痛,又因神经内科患儿病程长,保护血管是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1-2]。我科2013年6月份开始采取快速点滴甘露醇,效果良好,减轻了患儿疼痛、减少了局部渗出,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保护血管,从而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00例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20%甘露醇100ml进行治疗,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以住院号尾数是单号的设为研究组,尾数为双号的设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共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4.31±1.23)岁,3~4岁37例,4-5岁45例,5~6岁18例。其中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2±1.21)岁,3~4岁18例,4~5岁23例,5~6岁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0±1.25)岁,3~4岁19例,4~5岁22例,5~6岁9例,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疗方法及观察指标如下: 1.2方法研究组:将100ml 甘露醇放入吊瓶中,取下吊瓶針头同时取下留置针肝素帽,进行消毒注射2ml0.9%生理盐水确认静脉管路通畅后排气,将吊瓶接头直接连接留置针,以80~100滴∕min快速滴入,输完后将肝素帽消毒连接留置针,用0.9%生理盐水2ml进行封管。对照组:用50ml注射器2付,分别抽甘露醇50ml取下留置针肝素帽,消毒后注射2ml0.9%生理盐水确认静脉管路通畅后接抽取好甘露醇的注射器直接推注,100ml推完后用2ml0.9%生理盐水进行封管。 1.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研究对象入院后用药前10次情况,如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输入时患者疼痛人次、局部渗出人次,留置针保留时间以及输入甘

【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2.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 3.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 4.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 5.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本品耐受情况良好,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 6.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局部不良反应有静脉炎,发生率为1.86%; 7. 注射用头孢他啶:本品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少数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 8.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引起静脉炎; 9.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局部反应:肌内注射时,本品耐受性良好,偶有一过性的疼痛;与其它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一样,用静脉插管输注时,有些患者会有输注部位静脉炎; 10.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最常见的局部反应:静脉注射后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后可有局部硬结压痛; 11. 注射用美罗培南: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12. 注射用氨曲南:静脉给药偶见静脉炎,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不适或肿胀,发生率分别约为1.9%和2.4%; 13. 注射用磷霉素钠:注射部位静脉炎; 14.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5.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静脉炎罕见; 16.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和无菌性脓肿; 17. 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可出现静脉炎;故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剂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

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甘露醇是常用的渗透性利尿药,临床常用其20%的高渗液。口服胃肠道吸收少,其对组织刺激强,不做皮下或肌肉注射。因此20%的甘露醇用做利尿、脱水时,必须静脉给药。 1 常规查对药液的质量及有效期 高渗透甘露醇在低温下易析出结晶,结晶多为透明的冰片状,偶有散在的颗粒状,不易与异物相鉴别。有效期内,若颗粒状物经热水浸瓶后溶解,说明药液无质量问题;若久不消失,则不可应用。 2 溶解结晶需以800C左右的热水浸泡药瓶 水温过低,结果不易溶解;水温过高,在低温的环境中会炸裂药瓶,不断振摇使结晶完全溶解。从热水中拿出药瓶后,再次检查药液质量及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置室温下冷却后方可应用。 3静脉穿刺时应选用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 高渗甘露醇静脉滴注时漏出血管外,局部组织吸收较慢。因此,静脉穿刺时应选用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并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滴药。滴注过程中经常巡视,发现滴药不畅,穿刺局部肿胀等情况及时处理。局部肿胀时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进行湿热敷,肿胀严重者可用药物局部封闭。 4甘露醇滴注速度宜较慢 甘露醇滴注速度宜较慢,使其在血液中迅速达到所需浓度,滴速以10t/分为宜。但不要过快,滴注过快可引起一时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不适感觉。由于增加了循环血量,增加了心脏负担,故此药禁用于慢性心动不全的病人。 5 选用穿刺针头 静脉滴注甘露醇应选用7号或8号较粗长的穿刺针头,滴注时抬高药瓶,便可达到所需滴速。若达不到所需滴速需加压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加压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以防发生空气栓塞。 6 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20%甘露醇对血管也有较强的刺激性,而且此药多重复应用,必要时4~6小时静脉滴一次。如果从一条静脉多次输入,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静脉炎。因此穿刺时除应严格无菌操作外,多次用药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若发生静脉炎,局部制动,用95%的酒精或50%的硫酸镁湿热敷后,并感染者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神经外科甘露醇的应用

神经外科甘露醇的应用(3) 甘露醇的滴速 滴速越快,血浆渗透压就越高,脱水作用就越强,疗效会越好。然而要注意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滴速过快可能导致致命疾病的发生。短暂的血容量升高可能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过多的利尿可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可引起血粘稠度增高,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过快的滴速可能对肾功能有损伤作用。 一般要求在20min内滴完。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定。 甘露醇的应用时间 一般7±3d,个别严重者14±3d 。 甘露醇应用时程长(>3d)会导致其脱水效果逐渐下降。 甘露醇的不良反应 内环境紊乱,水电解质失衡。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并发血尿,及时发现停药后多可逆转。 输注时血管刺激性较强,输注静脉出现疼痛、发红等变化,并发静脉炎,应及时予热敷、硫酸镁湿敷等处理。甘露醇加温输入方法,可控制静脉炎症状。 输注中发生渗漏,严重时可致局部皮肤坏死。一旦发生渗漏,需及时处理,可采取50%硫酸镁局部湿敷、0.01%酚妥拉明溶液浸湿纱布湿敷、烫伤膏外敷等措施,可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防止组织坏死。如外渗伴有局部淤血,可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注射,可降低局部血管的脆性,从而减轻或阻止液体的外渗及疼痛反应,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损伤。如处理不及时,超过24h多不能恢复,对已发生局部缺血,严禁使用热敷,因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氧耗增加,加重组织坏死。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少见,偶见哮喘、皮疹,甚至致死。需及时停药,抗过敏对症用药治疗。 当给药速度过快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心律失常、畏寒、视物模糊和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反应,伴有心功能不全者易诱发心衰。 甘露醇应用的并发症 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 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颅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30-40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干预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干预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炎干预 静脉炎是血管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并发症,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可降低颅内压,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脱水药。甘露醇的渗透压为1098mosm/L,有资料显示,渗透压大于600mosm/L在24小时之内即发生化学性静脉炎[1],当静脉输注20%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壁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酶,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变硬、收缩而导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1.76%。 1预防措施 1.1血管的选择根据治疗方案选择的静脉能容纳输液量的传输及提供必需的血液稀释。选择柔软、直、弹性好的血管,有完整的皮肤支持。静脉壁外膜的弹性纤维及疏松组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脆性大,失去弹性的静脉会影响穿刺成功率。中膜的弹性纤维、平滑肌、神经有维持静脉的张力功能。外界温度的变化、物理刺激、激动会导致痉挛,热敷可以使静脉舒张,增加血流流速。内膜由平滑肌的单层弹力内皮细胞组成,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许血小板聚集。内皮细胞层损伤或异物的入侵,将产生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血管的血流率外周小静脉1ml/分,此时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下降,甚至为零,导致渗出进而发生化学性静脉炎,不易选择手足背部的小静脉。 1.2输液器具的选择良好的开端是输液成功的关键,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的标准,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细最

短的导管,在外周浅静脉输液的情况下选择套管针,外套柔软而且表面光滑,组织相溶性好,在血管内对血管壁刺激性小,不会刺破血管,可保证输液治疗的安全性,避免了对病人造成医源性伤害。付喜秀等研究的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并发症比较表明[2],采用24G 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而且由于24G静脉留置针直径19mm,小于22G静脉留置针(直径为25mm),前者进入肌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静脉炎,同时24G静脉留置针输注流速最快能达到95滴/分,完全可以满足病人用药需要。 1.320%甘露醇温度是预防静脉炎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是25℃—36℃。因体表温度为36℃—37.2℃,血管内温度是37.8℃,静脉溶液温度在35℃时对组织刺激性小,发生静脉炎发生率最低[3],根据血液流变学的规律,液体的粘稠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粘稠度下降,血流相对流速快,药物进入肌体后很快稀释。另外,加热后的甘露醇溶液中小于25ug的微粒明显低于常温状态时溶液中的结晶微粒,因此应将20%的甘露醇放置在30—35℃的恒温箱内。 1.4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手法过于粗暴,使血管内膜受损,把促发凝血的内皮下细胞外基质裸露发生静脉炎。静脉的损伤与静脉炎发生成正比,同一条静脉连续使用最好少于4次,两次穿刺点距离尽可能远。 2静脉炎的处理与治疗 2.1停止在此外渗处输液,抬高患肢,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

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 的问题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甘露醇作为治疗颅内高压常用药,在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挽救患者生命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药疗效显着,无“反跳”现象。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因忽视了该药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和损伤,因此,静脉滴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静脉炎与外渗 1.1静脉炎相关因素及处理由于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引起血浆pH改变、机械刺激、各种微粒因素、药物浓度的影响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20%甘露醇为高渗性利尿脱水剂,快速滴注进入人体,分布于组织外液中,其渗透作用可将细胞内及血管外液摄入血管,同时以高渗性利尿作用使组织压很快降低,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发挥作用。另外,甘露醇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增加氧利用率使组织压尽快降低,并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但也会对局部静脉产生一定的损伤而引起静脉炎。经临床观察20%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与局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有关,也与甘露醇的温度有关。有报道把20%甘露醇对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与生理盐水作对照研究,静脉滴注2次,两者无差别,大于4次时,静脉滴注甘露醇的血管周围出现炎症、血管内淤血现象,则说明多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后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的损害作用。据有关报道,甘露醇加温35℃后溶液中的微粒数量明显减少到最低水平。处理方法: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应尽量减少在同一静脉连续穿刺的次数,使血管壁在使用后得以修复,以提高血管的使用率。使用甘露醇时,应尽量使药液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当出现静脉炎时,及时局部热敷,还可局部超短波理疗或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1.2血管外渗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当甘露醇外渗进入皮下组织时,不易被组织吸收,并损伤组织,同时提高了组织液的压力,造成梯度的反差,促使更多的液体由血管内渗透到组织中去,加重了皮肤、组织的损伤,从而出现局部肿胀、刺痛。临床护理中处理甘露醇外渗有多种方法,效果不尽相同,用50%硫酸镁湿敷在临床上是较为简便易行的减轻外渗的方法,硫酸镁的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此外用烫伤膏外涂,0.25%奴夫卡因局部封闭,或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局部浸润注射等,均可缓解局部症状。应注意的是禁止局部热敷,因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促使组织坏死,同时还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局部水肿。甘露醇外渗有时伴局部淤血,因局部组织损伤不仅来自本身,还有外渗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对局部组织及血管的刺激,造成血管痉挛,导致局部淤血。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在静脉输液时选择粗而通畅的血管,尽量少用或不用手、足背的小静脉。(2)静脉穿刺时,一旦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甘露醇注意事项

x 20%甘露醇注射液作为中国药典收录国家基本药物,作为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青光眼、大面积烧烫伤等引起的水肿、腹水等常用药、首选用药,在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学科疾病治疗中尤其重要。本文回顾性总结了甘露醇在神经学科疾病中的使用情况,提出临床应用中的一些误区及用药经验。 甘露醇的应用误区 ⑴ 只要考虑颅内病变,首先予20%甘露醇静脉点滴。就目前情况看,只要怀疑脑出血或脑梗死时,大部分现场急救的医务人员都会立即应用20%甘露醇。实际上,甘露醇的说明书上很清楚地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除外),且除非有脑疝迹象,否则在最初几个小时内不用或慎用甘露醇。甘露醇使血肿以外的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从而促使血肿扩张或加重活动性出血。有研究表明,自发性脑出血后8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其血肿增大的发生率(85.7%)显着高于8小时以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7.2%)。Hallenbeck等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证明,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塞确有疗效,但疗效的好坏程度与局部脑血流量及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无关。 ⑵ 不了解颅内压,甘露醇用量过大。甘露醇应用最好在颅内压监测下,调整用药。临床上多将颅内压大于 2.7kpa,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界值。提出控制颅内高压阈值的目的是使在防治脑疝形成的同时,也应防止医源性过度降颅压而引起不良后果。 ⑶ 甘露醇用时过长。甘露醇用量过大、用时过长,可使肾小管变性及堵塞,以致出现少尿或氮质血症;实验证明静脉注射甘露醇96小时内即可见到肾脏损害,大量快速静脉点滴时,可造成渗透性肾病(又称甘露醇肾病);甘露醇还可进入血脑屏障破坏区,加重局部脑水肿;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或血浆渗透压超过320mmol/L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酸中毒等。 ⑷ 甘露醇静脉点滴,越快越好。甘露醇的输入速度以10ml/min~15ml/min为宜,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甘露醇输入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容量剧增,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以致头痛、视力模糊,同时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致急性肾功能损害。 ⑸ 脱水时,不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过度脱水。 ⑹ 甘露醇含糖量高,静脉滴注可致血糖升高。甘露醇是一种结晶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的57%~72%,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在人体内代谢与体内胰岛素无关,不是口腔微生物作用的适合底物而不致龋齿。甘露醇作为脱水药和渗透性利尿剂,临床应用不会导致血糖增高,且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以及防龋齿的甜味剂。 甘露醇临床应用经验 20%甘露醇脱水作用快、强,作用时间较长。注药后10min~20min内颅内压开始下降,0.5h降到最低水平,可使颅内压降低50%~90%。约1h后颅内压开始回升,约4h~8h 回升到用药前水平。一般用量:1.d~2g.d,0.25g/次~0.5g/次,3次/d~4次/d。输入速度以10ml/min~15ml/min为宜。 甘露醇应用注意点 (1)静脉点滴过快,短时间内血容量剧增,循环负荷过重而致心衰或肺水肿,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儿童与老年人。 (2)甘露醇中加入氨茶碱、维生素C可提高疗效,减少用量。 (3)每克甘露醇约排尿10ml,进行性肾衰、肺水肿、颅内活动性出血(开颅手术除外)者慎用,老年及心衰者联合速尿,应用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甘露醇外渗处理

20%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性溶液,应用时速度宜快,使其在血浆中迅速达到所需浓度。从而提高血浆渗透压,以形成血浆与脑组织之间的渗透压梯度,使水由脑组织移向血浆,达到脑组织脱水、降低颅压、消除脑水肿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致药物外渗到血管周围,既加重了组织的损伤,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又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为了防止药液外渗,现将甘露醇外渗的原因及防护结合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甘露醇药液渗漏的主要原因 1.1 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甘露醇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 1.2 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1.3 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2 甘露醇药液渗漏的防护 2.1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20%甘露醇属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2 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2.2.1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2.2.2 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2.2.3 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2.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3 甘露醇药液渗漏的护理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案例:静滴甘露醇至静脉炎

案例:静滴甘露醇致静脉炎 患者,男性,58岁,因“高血压,脑出血”住某医院治疗。神志呈嗜睡状态,失语,四肢活动尚好。入院后给予降脑压、止血、营养脑细胞及预防感染等治疗。医嘱: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q12h与5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q12h静脉注射交替。在左手背部选择静脉,穿刺使用套管留置针,一针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及小纸板固定。治疗至第四日晚即发现注射部位出现发红及若隐若现的丘疹,经热敷后消失,第六日出现典型静脉炎症状,即更换输液部位,处理局部后症状消失。 案例分析 1.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入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造成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静脉多次反复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静脉炎是发生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增加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质量的孙俪进行,同时也会引起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不满和投诉。因此,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 2.有关护理杂志介绍:快速静滴20%甘露醇时,穿刺前5分钟用2%山莨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点端20cm局部的浅表血管,使血管扩张,对降低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同时,将20%甘露醇加温至27℃~29℃的恒温输入,使血管受热后管腔扩大,液体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使输液速度加快,有效预防和减轻穿刺局部刺激症状及血管损伤,减轻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病人带来的

痛苦。另外研究证明,20%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与连续使用局部同一血管的次数有关。因此,尽量减少同一静脉注射次数,使血管得以充分恢复,提高血管使用率。 3.输液时抬高输液侧肢体或在输液静脉侧肢体热敷,使局部血管扩张,减少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性。如果已发生静脉炎的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静脉。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远离静脉窦及关节,便于操作和观察的部位穿刺。操作前认真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是否完整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使用透明敷料贴便于观察。辅料贴每2日更换一次,更换时消毒穿刺点范围8cm。 4.另外研究表明,老年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静脉炎的发生于血管管径大小有明显关系。管径越小,置管反应发生率越高,发生时间也越早。管径小于3mm的血管置套管针时,69.9%的病人留置时间小于3天,有的只有1天,4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所以,长期输液者要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开始,选择管径大于或等于3mm的血管穿刺,避免在近关节、硬结、受伤或有感染的部位穿刺。

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29T13:51:40.93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作者:杨巧英 [导读] 20%甘露醇是高渗性组织脱水剂,其pH值5~7,为酸性溶液。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巷道镇卫生院 7343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40例静滴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并采取护理防治对策。结果静脉炎分度:Ⅰ度32例,Ⅱ度5例,Ⅲ度3例。发生原因:药物综合因素30例,护理因素6例,个体差异因素4例。40例静脉炎,5天后全部治愈。结论应用甘露醇前护士应掌握甘露醇的药理特性和毒副作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和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到早期教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可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炎;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91-01 20%甘露醇是高渗性组织脱水剂,其pH值5~7,为酸性溶液。甘露醇作为临床首选的脱水剂,被广泛运用于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高血压、脑外伤和其他各种水肿。也运用于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等,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我院有一部分患者在静脉滴注甘露醇1-2天内穿刺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及周围组织损伤,出现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并以静脉穿刺针眼为中心向上及左右扩散,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并有压痛,静脉呈条索状、变硬、弹性降低甚至消失,部分病人伴有肢体肿胀,不能继续输液,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现对我院接受甘露醇治疗的20例患者采取了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15年40例甘露醇静脉滴注引起静脉炎,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2岁。 2 静滴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2.1 甘露醇的外渗 由于甘露醇浓度高、刺激性强,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大[1],血浆进入组织间隙,静脉压升高,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痛等症状,严重者导致组织坏死,引起水肿、变性。当甘露醇在输注过程中发生漏液时,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2甘露醇的输液速度 由于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剂药物,需在短时间内迅速输入体内,一般250ml的甘露醇需在30min内输完。超过血管对甘露醇应激缓冲的能力,使其在受损的血管处聚集,使内膜受刺激,引起静脉炎症的发生。 2.3甘露醇结晶 在冬季气候条件下,气温下降到低于室温,容易使甘露醇发生结晶,这时如不及时加温,溶解结晶,就会有许多微粒因此而侵入血管内相互碰撞,使血小板减少造成出血,引起静脉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局部缺氧,产生静脉炎。 2.4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因疾病,引起食欲减退,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特别是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皮肤脂肪减少,皱纹增多,血管弹性差,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对甘露醇等药物的刺激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防护措施 3.1心理护理 用药前向病人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施以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取得病人的配合,在用药中、用药后,及时了解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施以健康指导,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3.2合理选择血管,计划使用、有效保护静脉 静脉的选择(1)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避开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2)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与甘露醇合用时尤应注意,对老年患者及有血管性疾病者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2],尽量选择较粗而直的静脉并将注射肢体适当抬高以利于回流。同一静脉应避免反复多次使用。 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输液的各个环节无菌 如严格消毒皮肤,使用无菌敷料严密覆盖针眼等。 3.4提高专业技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操作技巧 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穿刺水平及稳定的心理素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每次失败的穿刺,必会造成静脉不必要的损害。避免反复穿刺,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3.5密切观察 输液过程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察看病人静脉局部情况,发现输液部位红肿、疼痛或沿静脉呈条索状红线,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 4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治疗 4.1发生静脉炎后应立即停止继续使用该静脉输液并抬高患肢。 4.2局部热敷,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3],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其他外敷方法,可使用如意金黄散、湿润烧伤膏,红花冰片,土豆片,云南白药加乙醇等湿敷或贴敷,起到清热、疏通气血、止痛、消肿、消炎的作用。 4.3输入加温液体甘露醇加温输入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可使穿刺针穿刺时因疼痛引起的血管痉挛解除,液体血液黏度下降,血流速度相对加快,液体进入管腔后很快被稀释,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缓解注射部位疼痛及肿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