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影法

检影的原理与方法

检影验光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 。眼的屈光系统相当于58D的凸透镜。如果在眼前适当位置放一发光点,其发出的发散光线经过眼折射后肯定会汇聚成一焦点(也叫像点,以下同)在眼底的黄斑部;根据光线可逆原则,黄斑部某点发出的光线经过眼折射后同样会在眼前的某一适当位置汇聚成焦点。这样的发光点与焦点就是一对共轭点。在做检影时我们人为地将这对共轭点位置固定下来: 比如在1米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1米处;(相当于远点在1米,也就是近视-1.00D) 比如0.67米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0.67米处;(相当于远点在0.67米,也就是近视-1.50D) 比如0.50M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0.50米处;(相当于远点在0.50米,也就是近视-2.00D) 。再通过在眼前增加镜片来改变眼内射出光线的聚散度,使射出光线在指定距离处聚焦。 。检影镜射出的光线为弱发散光线,进入眼后回照亮视网膜,视网膜黄斑部必定会将光线反射回来,反射光经眼屈光系统后: 1,如果刚好在检影距离1.0米聚焦,则光影不动,眼近视1.00D; 2,如果在检影距离1.0米内聚焦(意思是到达检影距离前反射光已经聚焦了),则光影逆动,眼近视在1.00D以上;3,如果在检影距离1.0米后聚焦(意思是到达检影距离时反射光还未聚焦),则光影顺动,眼远视,或1.00D内的近视,或正视; 方法:以一米距离检影为例 1,相对暗室,客人背靠墙,直腰,平视一远方固定目标点,你与客人面对面偏侧而坐,视线等高,你眼与客人眼相距1米。 2,执检影镜于你右眼前,通过镜的小孔正对客人的右眼瞳孔观察,分别在水平和垂直方位晃动检影镜,同时观察影动的状况:1)光影不动,不需加近视片,镜片为0,则0—1.00=-1.00,说明近视-1.00D;2)光影逆动,在眼前加近视片,直到光影不动,所加的片比如为-4.00,则-4.00-1.00=-5.00,说明近视-5.00D; 3) 光影顺动,在眼前加远视片,直到光影不动,所加的片比如为+0.50,则+0.50-1.00=-0.50,说明近视-0.50D; 比如为+1.00,则+1.00-1.00=0,说明正视; 比如为+4.00,则+4.00-1.00=+3.00,说明远视+3.00D; 3,用带状光检影,先将光带转到任意位置,在与光带垂直的方向晃动,观察瞳孔区的反射光带是否与眼外皮肤上的光带平行,不平行则有散光存在,需要调整检影镜光带使两者平行,记住此光带方位为经线A,与此光带垂直的方位为经线B,再分别测定经线A,和经线B上的屈光度数。 比如都用球镜来中和两个主要方向的屈光度的方法:将光带随意转到30度,与光带垂直(120度)的方向晃动,观察瞳孔区的反射光带不与眼外皮肤上的光带平行,则有散光存在,调整检影镜光带到150度,才两者平行。(这样150经线方位和60经线方位就是两个主要方位)1,将光带调到15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的方向(即6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2.00D达中和,则60度经线为-3.00D; 2,将前面那块镜片取下,把光带调到6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方向(即15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3.00D达中和,则150度经线为-4.00D;完毕,该眼为-3.00-1.00*60. 3,也可不取下前面那块镜片,把光带调到6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方向(即15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1.00D达中和,即在原基础上加的镜片就是散光了,轴线就在此时的光带位置;完毕该眼为-3.00-1.00*60. 总结: 。检影有点类似镜片的中和,不过影动方向,影动的速度刚好相反。 。瞳孔大,反射出来的光量多,比较容易观察。 。刚好中和时,焦点在你的眼位置,你看到的光会很明亮,晃动检影镜时不会有影动。 。度数越高,你观察到的光会越灰暗,以致看不到光动,需要加大镜片,所见的光才会越来越亮,影动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需要客人配合,眼睛固定不动,只有检到黄斑部的反光才准确,如果是视网膜周边的反光就会有偏差,有时甚至很大。 广信眼镜2009年11月23日

检影法验光

检影验光第一章概述 检影验光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 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检影验光的优点: 1 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 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 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 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 1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

不正。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驰调节。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初学难以掌握。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 2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因此只能旁中心检影,但应控制投射光束与视轴夹角在5度左右。 3检影法是客观验光的方法,但需要验光师的主观体会与分析。检影应熟练、精确。初学者不易做到,需反复训练,细心揣摩,才能掌握检影法的真蒂。 负球镜片:矫正近视,检测眼镜片。 正球镜片:矫正远视,矫老视,检测眼镜片。 正柱镜片:矫正远视散光,检测眼镜片。 负柱镜片,矫正近视散光,检查眼镜片。 棱镜片:矫正复视,检查斜视,训练眼外肌。 附件:

常用验光操作技巧

常用验光操作技巧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常用验光操作技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眼镜消费也逐年增加。眼镜行随处可见,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却参差不齐。许多验光员并未经过正规的技术培训,这些人应该称之为“电脑验光员”。之所以称他们为“电脑验光员”,是因为他们只会使用电脑验光,一旦离开了电脑验光机便无从操作。 电脑验光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操作简便,速度快,但在瞬间的操作过程中,只能对被检者的屈光状态作出大致的预测。而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这包括被检者的年龄,戴镜历史,身体状况,工作性质,用眼习惯,接受能力以至心里感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验光操作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和参考的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用验光配镜操作技巧,希望对那些初涉眼镜业的人能有所帮助。 一、掌握透镜中和原理 1)球镜片中和方法 乃用一度数相同,符号相反的镜片将其度数中和。透过两个合并在一起的镜片观察物象不动的方法。 首先观察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凸透镜中心厚周边薄,透过镜片看物体放大,轻摆镜片看物体逆动;凹透镜中心薄周边厚,透过镜片看物体缩小,轻摆镜片看物体顺动;如果是凸透镜则用负球镜片中和至轻摆镜片时透过镜片看物体不动,所用的负球镜片度数即该凸透镜镜片的屈光度;如果是凹透镜则用正球镜片中和至轻摆镜片时透过镜片看物体不动,所用的正球镜片度数即该凹透镜镜片的屈光度。

2)柱镜片中和方法 正柱面透镜中心厚两边薄,负柱面透镜中心薄两边厚,柱面镜透过镜片看一直线时轻摆镜片直线扭动。 柱镜片中和的方法。首先将该镜片的轴向确定,用球镜片将一个轴向的度数中和,继续增加球镜度数至另一垂直轴向的度数也被中和。首先被中和的一轴向的度数为球镜度数,两轴向中和度数之差为柱镜的度数,柱镜的轴位在屈光度小的轴向。 3)怎样查找镜片的光学中心 将镜片端平,透过镜片看一直线或灯管。当在镜片中看到的直线与镜片两端边缘以外看到的直线连成一线时,此直线即是通过镜片光学中心的直线。当直线未通过镜片的光学中心时,在镜片中所看到的直线与镜片两端边缘以外所看到的直线是错位的。延通过光学中心的直线画一横线。然后,将镜片旋转90度,在与前一直线相垂直的方向,用上述方法寻找通过光学中心的直线,延通过光学中心的直线再画一横线。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相交点即该镜片的光学中心。 例一: 一顾客手持一小块镜片残片要求能按原镜度配制镜片,该镜片系2cm见方边缘不规则碎片。无法使用焦度计测量。透过镜片观察物体缩小,判定为近视镜片,用+中和,透过镜片观察物体逆动,说明该近视镜片的屈光度小于;用+中和透过镜片观察物体顺动,再加+透过镜片观察物体不动,则该近视镜片屈光度为。 学会镜片中和方法可以在没有焦度计的情况下判定眼镜片的屈光度。那么既然有了焦度计为什么还要学会镜片中和原理呢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镜片中

浅谈检影验光

浅谈检影验光 泰兴张勤眼科专科门诊部 【摘要】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真谛。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此种检查方法,工具简单,价格便宜,检查结果也不依靠被检者的主观状态,无论被检者是儿童或智力低下者,或对主观分辨不很确切者,此法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检影验光;静态检影;动态检影 1.检影验光概述 检影验光全称为视网膜检影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所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眼时发现一个特殊运动的反光。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 应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用检影这个名词。视网膜检影法这个词是由Parent于1881年所提出。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 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

“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镜有两类: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 2.检影前准备 ①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②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③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④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⑤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3.静态检影 3.1规则散光的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在散瞳麻痹睫状肌或不散瞳眼放松调节 下检影验光。检影要在光较暗的验光室中进行。散瞳检影,瞳孔较大,影动往往不易中和。瞳孔的中央部己中和,而周边部分在逆动。这是因为眼的球面象差所致。验光师在检影时要专注瞳孔区中央部的影动,忽视周边部的光影移动。这在模拟眼上训练时,用不同大小的瞳孔做比较。临床上大多是小瞳检影。要防止调节对检影准确性的影响。松弛调节的方法,除了令患者注视远处视标外,还要使患者在整过验光

检影验光法的原理

检影验光法的原理 检影验光法是一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和最准确的客观验光法。检影时,用检影镜照亮被检眼的眼底(黄斑区),然后通过检影镜的窥孔,直接观察被照亮黄斑区的反光及影动,从而对被检眼的屈光状况做出客观的判断。检影验光的原理是从光学的角度分析检影验光的过程。 1检影镜的光学结构和用法 检影镜是检影验光的工具。从光学的角度,检影镜包括投射系统和观察系统。 1.1投射系统 投射系统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和套管组成(如图1所示),其作用是照亮被检眼的眼底。由检影镜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聚光镜的折射和反光镜的反射进入被检眼。图1中S′表示光源S的像。相对于反光镜,间接光源S′是光源S的像。可以简单地认为,由间接光源S′发出的光进入被检者的眼底。检影镜套管(图2)的作用是调节投射光束的聚散度。它可以将检影镜发出的光变为会聚光束、发散光束和平行光束。上下移动检影镜的套管,能够改变光源和聚焦镜之间的距离。当光源在聚焦镜焦点之内时,检影镜发出的是发散光束。当光源在聚焦镜焦点之外时,检影镜发出的是会聚光束。 1.2观察系统 观察系统由眼底光斑、窥孔和检查者组成(如图3所示),其作用是观察被检者的眼底反光。由检影镜发出的光在被检眼眼底形成光斑。被检眼的眼底光斑可看作是间接光源,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检影

镜窥孔进入检查者眼睛。图3中fov表示检查者通过检影镜窥孔所能看到的眼底范围。眼底光斑位于fov的中心。检查者使用带状光检影镜时,会看到如图3所示的影光图像。 1.3检影镜的用法 检影时,检查者需要转动检影镜才能观察被检眼的影动。如图4所示转动检影镜,眼底光斑也随之移动。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间接光源移至光轴下方,它所对应的眼底光斑移至光轴上方。因此,检影镜转动的效果是:检影镜向上转动,眼底光斑向上移动;检影镜向下转动,眼底光斑向下移动。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 一、检影验光简介 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 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1881年由P 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二.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 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 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 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 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 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 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 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 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 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三.检影验光分类 (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验光方法

浅谈中老年人老视验光注意事项及验光方法 郑亚丽/刘玥 中国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主力,在生活当中更是青年人的后盾力量。老视眼(老花眼)常常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过去中老年人因生活条件有限,配一副花镜或买一副成品花镜用很多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且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得靠书报或网络,如果视近功能出现障碍,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更多的中老年人选择正规的眼镜店去验光配镜,并且老花镜更换的频率为2~3年,所以老视验光也变得非常重要。 一:老视眼的症状; 老视眼俗称“老花眼”。老花眼的症状:早期为看不清小字阅读物,会把所看目标远移时间长出现眼部疲劳,看远后近读出现短时间模糊;近读时间长看远会出现短时间视力不清。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花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就出现头痛,恶心;眼球发胀难以忍受,大部分中老年人如没有配花镜会放弃视近。老视眼的程度不但取决于年龄,同时决定于屈光状态;阅读习惯;近处的工作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二:老视眼的形成及其他因素 老视眼大概归类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非屈光性老花眼也称为生理性老花眼。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囊弹性逐渐减退,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变弱,睫状体调节功能逐渐下降,晶状体的表面不能达到预期的弯度,因而不能产生预期的焦力,出现视近困难,便形成老视眼(即老花眼)。但40岁以前生理性老花都无明显的感觉,超过40岁后,随着调节进一步下降,视近时眼的储备调节逐渐不足调节幅度的1/3~1/2就会逐渐出现视近困难,出现这种老花眼的现象并非屈光不正,称之为生理性老花。第二种就是屈光不正性老花眼。远视眼的调节幅度通常较近视眼和正视小,老视的情况出现的较早。第三种就是个体差异与工作环境有关系的老视。年龄在40左右的人群长期近距离精细工作及照明条件不足引起的老视眼出现的较早,发展较快(例如:财务人员,现在流行的绣十字秀的人群)。第四类老视情况是因病理原因,用药物治疗引起睫状肌功能减弱,老视症状出现的较正常人早(例如:长期服用胰岛素;镇定剂;抗过敏药物,利尿剂等)。 三:验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验光法: 在为顾客验光的过程中要为顾客做全面的检查:包括远近视力的检查、屈光间质的检查,角膜是否有翳、有无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有无异常;有无青光眼,有无弱视等。如果有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要看对顾客远用视力的矫正情况有无影响再对老视验光做调整。弱视的老视验光要看远用视力的情况如:顾客只能看0.5视标,那么老视的视力矫正也不可能高于近用0.5视标。有青光眼的顾客及生理性疾病的顾客在服用药物时(如:胰岛素镇、定剂、抗过敏药物、利尿剂等)一定要等顾客病情稳定停药一段时间再验光。 (一):生理性老视因与个体差异、年龄及调节有关的验光: 年龄:45、50、55、60、65、70 调节力:+3.50、+2.50、+1.75、+1.00、+0.50、+0.25

第三章 检影验光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检影验光 验光就是指测量眼综合屈光不正程度。根据检查的特点和思路,分为主观验光和客观验光两种。所谓客观验光是指在检查过程中,无需被检者根据自己的感觉作出判断和回答,只由检查者使用仪器直接检查被检眼的屈光状态,并确定矫正镜片的屈光力。 本章只介绍客观验光的主要方法,即检影验光。其他方法在下一章节介绍。 第一节检影和检影镜的发展 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1884年 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1881年由P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1926年柯佩兰德(copelamd)首推出带状光检影镜。提高了检影法验光的精确度。尤其对散光的检影,对散光光帶的检影既准确又易辨识。 最早的检影镜,是用一长方形或园形平面反射镜,中间开一2―4毫米直径的园孔成将中间镀银层刮去一园孔。加一手持柄。光源,是用一园筒,如同可乐罐一样,侧面开一直径大约2厘米的园孔。筒中间放一灯泡。灯光从园孔中射出,入射检影镜再反射至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眼底。被照亮的视网膜又会将这束光线反射出,再到检影镜,穿过检影孔,被验光师窥见。沈侠人先生一直使用这种检影镜,且爱不释手。为了增加观察效果,验光室必需很暗。检影镜直到现代,仍是分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类。各验光师喜好不同,会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检影镜。 检影是一种客观测量眼球屈光状态的方法,我们利用检影镜将眼球内部照亮,光线从视网膜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成分后发生了改变,通过检查反射光线的变化可以判断眼球的屈光状态。 检影法和其他验光方法相比,具有所需用附属设备少、成本低、携带方便、验光质量可靠、精确等优点。虽然如此,但由于检影验光所涉及的光学基础知识和原理较为复杂。表面上看来操作简单、入门容易,但实际要求操作者必须要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技术才行。对于初学习检影验光的人,如果没有进取心和耐心是不容易学好和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这也是目前国内眼镜店内没有普及检影验光的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虽然有电脑验光机等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检影验光法仍然被眼镜行业和医院眼科公认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最可靠、最精确的验光方法之一。同时,在医院眼科检影被普遍地应用于眼的屈光不正检查。

渐进多焦点眼镜验光技巧

近年来渐进多焦镜在我国逐渐增多,从渐进多焦镜技术、生产和市场的发展趋势看,我国验配渐进多焦镜的数量将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以往人们过多地强调渐进多焦镜的品牌和生产光度的准确性,并不重视验光技术在验配过程中的作用,一般人员误认为渐进镜不过是在原来远用光的基础上加上适合其年龄的下加光既构成渐进多焦的光度,却不知有统计资料表明,渐进多焦验配中所出现的问题,近70%是通过调整验光度加以解决的,因此渐进多焦镜的验光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才能适应渐进多焦镜在我国市场发展的需求。 一、渐进多焦镜验光问题的提出目前渐进多焦镜的验配教程和相关论述文章都非常强调的验光准则为“远光准”。但如何做到所谓的远光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诸如:1、年龄较大的验配者经常会投诉远用的确很清楚,但近用光区却很窄,崎变区的变形比中年人戴渐变多焦要严重的多,造成中、近光区的实际使用很差。2、顾客原镜的光度矫正视力1.0-,当验光师将其远用光验到1.0+或1.2,就造成新配的渐进多焦镜近光区不舒服了。3、顾客原镜没散光,但远光矫正视力不如加些散光;但当渐进多焦镜加上散光后,大多数顾客却投诉近光区不舒服了。4、对于大散光和散光轴不对称的顾客,按顾客原来很舒服清晰的远用镜和近用镜光度做成渐进多焦镜,却造成顾客的近用光区很差,甚至找不到阅读区。所以“远光准”并不能理解成远光矫正视力越高越好,也不能简单理解成按以往清晰、舒服的远用镜光度,加上一个适合于其年龄的下加光就是渐进多焦镜的验光准则。渐进多焦镜由于其光度和光区变化的特殊性,使配戴者的使用与原有的单光远用镜和近用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如何更好地给配戴渐进多焦镜的顾客验准光,的确有一些技巧需要掌握。 二、渐进多焦镜的特殊性1、下加光对中、近光区的影响渐进多焦镜的下加光是渐变的,所以就造成渐进多焦镜有远光区、中距离使用的渐变过渡区、下光区和崎变区等区域之分。一般而言,远光区比较平坦开阔;中距离使用的渐变过渡区较窄;下光区有一定的宽度,但光度是由渐变到相对稳定的渐进多焦镜区域所组成的较低位的光区。同样的设计方式渐进多焦镜的下加光越大,其中、近光区就会变得更窄,同时崎变区就越向中部挤压,崎变程度也就越大。顾客使用渐进多焦镜时,视线必定要从远用光区穿过中距离光区这个渐变过渡带才能到达下光区,所以渐变过渡的宽窄以及周边的崎变程度都会影响到配戴的舒适度,同时下光区的大小以及周边崎变程度也会影响到阅读的舒适度。由此可见,下加光越大,渐进镜的中、近光区的视野和周边的变形会变差,因此渐进多焦镜的验光除要保证下光足外,还要考虑下加光不能过大,特别是对老年人,由于其调节能力下降后,他们对渐进多焦镜的适应性会差,下加光要给的适当,一味地加大下加光是不可取的。 2、渐进多焦镜与单光镜近用的差异 如前所述渐进多焦镜的下光区是在较低的位置,渐进多焦镜设计和生产中,通常将垂直方向的棱镜度为零点放在镜片的坯片的几何中心,切割后一般在瞳孔所对“+”点的下方2mm或4mm处,当镜片做减薄处理后,此点相应地会提高,一般会在“+”点的上方;而下光稳定光区的点一般设计在“+”点下方1 5 m m以下。由此可见,渐进多焦镜的下光区距垂直棱镜最低点有一定距离,因此渐进多焦镜的下光区的光度和所视物体的位置都会因棱镜作用造成与单光镜的中心区的效果不同。渐进多焦镜与单光镜近用的差异,在单眼视时主要表现在散光光度和轴位的变化,但双眼视时,还表现出双眼融像的变化,造成与单光近用镜同样光度的渐进多焦镜下光区,在使用中出现诸多问题。 3、用渐进多焦镜和单光镜看近时,人眼会发生哪些变化

主观验光有哪些方法

主观验光有哪些方法 主观验光是指检查时只凭被检查者主观的感觉。这需要被检查者高度合作。如果在小瞳孔下检查,由于调节因素的影响,屈光度数很难准确,故必要时应散瞳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的方法如下: (1)视力检查、分析判断屈光性质法:先查远视力,然后再查近视力,远、近视力的检查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远视力好只能说明是中心视力良好,并不能排除屈光不正、调节异常或某些眼病;如果近视力好,远视力差,除近视外很可能无其它眼病。因此,对远视力和近视力的分析,能初步判断被检查眼有无屈光不正,或判断出是哪神屈光不正,以及有无眼病等。 (2)镜片矫正法:根据患者的视力,将镜片放在被检眼前进行视力矫正,以主观视力进步的情况,确定最适宜矫正镜片的度数,故称镜片矫正法。可分别用远视镜片、近视镜片、散光镜片以及老视镜片等进行矫正。(3)交叉柱镜及散光矫正器验光:交叉柱镜是一混合柱镜片,在互相直交的两个子午线上,力量相等,符号相反,校正柱镜片的力量和校正柱镜片轴向。 散光矫正器为任意变换度数的交叉柱镜,可测试近视、远视、散光及轴向。 (4)散光表检查法:是主观检查有无散光和判断散光的轴向位置的一种简便验光方法。 (5)云雾法屈光检查:在被检眼前加一较强的凸球镜片(+3.00D~+4.00D),使被检眼的睫状肌呈休息状态,被检眼变成暂时性的近视,远视力模糊,如在云雾之中,故称云雾法。由于被检眼的睫状肌处于休息状态,进而过到静止时验光的结果。此法对不能进行散瞳验光,如青光眼患者最为适合。 (6)针孔片及裂隙片检查法:针孔片是中间有一直径为1毫米圆孔的圆形黑色金属片,根据针孔成像原理,可判断视力减退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还是由眼病引起的。当针孔对准视线,视力能提高时,被检眼必有屈光不正;如在针孔镜下,视力仍无改善,则表明被眼有损害视力的眼病。 裂隙片为中间长25毫米,宽2毫米的裂隙黑色圆片,对于低视力又不能作出满意检影验光的患者,可用此法检查。 (7)二色试验法:红、绿二色试验法是应用于屈光检查的方法。将黑色视标绘在红色和绿色的背景上作为视标进行检查,是根据眼生理光学缺陷----色像差而设计的,进行屈光不正的判断。 (8)针影检影法:检查屈光不正时,可交替遮盖一小孔片,被检查者注意观察,出现交叉复视为远视,同侧复视为近视,检查散光时,将小孔片转动找出两条子午线上的屈光力量。 (9)激光散斑图法:用激光散斑图检查屈光不正,方法较简单,由被检者判断运动的方向,回答是顺动或逆动,便可确定屈光状态。幼儿及文化低的患者亦可应用此法。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定稿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 田振宇安军生杨为中 [摘要] 目的探讨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了96例(155眼)混合性散光患者进行正柱定轴正负 柱镜检影(试验组80眼)与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检影(对照组75眼). 将散光分为3个区(<3.00D,3.00D~6.00D,>6.00D),根据中和影的形态, 轴位准确度,检影时间与镜片组合综合评价检影效果.结果散光在 3.00D以下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00D~6.00D与大于6.00D,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较联合 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对检影中高度混合散光更是一种决捷和准确的检 影方法. [关键词] 圆柱镜 ; 散光 ; 网膜检影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cylinders a examination of the eyeball inside the reflection shadow of the method is in mixed astigmatism eyes application Tian Zhen-yu, AnJun-sheng.Allad Ophthalmology Hospital,Zhanjiang 524037, Yang Wei-zhong,The First People Hospital Ophthalmology of Guangzhou Corresponding author: Tian Zhen-yu ,Email: zhaohui0739@16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retinoscopy superiori- ty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s cylinders a examination of the eyeball inside the reflection shadow of the method is in mixed astigmatism eyes application. Method R andom chose 96 cases with mixed astigmatism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 < 3.00D; 3.00~6.00D; > 6.00D ).Retinoscopy of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cylinders was applied ( experiment 80 eyes of set),while retinoscopy of combined positive cylindets with negative cylinders was used (75 eyes of matched control).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neutralized image,the accuracy and facility of the axis judgement ,operating time and of combined lens the comprehensive were evaluated check shadow result. Result In the group of mixed astigmatism less than 3.00D,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ed group;in the groups of mixed astigmatism 3.00~6.00D and >6.00D,significant di 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ed group. Conclusion In higher degree mixed astigmatism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检影验光法是怎么回事

1.William Bowman:最早发现不同度数屈光不正的眼内影动不同者。 2.F?cuignet第一个使用检影镜验光。 3.检影镜的组成:平面反光镜/一个外光镜。 4.检影验光分类: 静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屈光状态。 动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调节状态。 5.检影验光法的基本原理 检影验光是通过找被检眼的远点达到验光的目的。远点指的是被检眼完全调节时,在空间与视网膜的共轭点。共轭点是两个对应点和可逆点,物和像就是共轭点,检影验光的过程就是通过检影镜在空间寻找视网膜的点的过程,该共轭点就是被检眼的远点。 屈光不正:睫状肌松弛状态时,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或后方,称非正视眼也叫屈光不正(加眼轴与屈光力配合关系)A:正视眼: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在睫状肌放松状态时(即在调节静息状态下)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 光学特点: 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②远点位于眼前远穷远,视网膜与无穷远共轭。 B:近视眼:由于眼轴太长或屈光力太强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前方,称为近视。眼轴长是因眼球过度生长,角膜曲率半径过小或晶体小造成的屈光力过强是生长不足的表现,每一种近视以上两种都可能同存在,(近一步阐述近视)光学特点: ①平等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网膜由发散光形成模糊圈。 ②平等光线要经过发散透镜发散才能聚焦在视网膜(即凹透镜)此适当的发现透镜即为矫正此近视的度数。 ③调节范围小,看远点以外的物体不用调节,看近于远点的物体才需调节 ④高度近视看得太近因会聚过度也会出现眼疲劳。 近视眼的远点:远点位于被检眼前真实一点,眼前远点与视网膜共轭。即近视眼远点在眼球前方的距离等于矫正近视所需凹透镜的焦距。 例如:近视-2.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2)-4.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25cm。-10.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0cm。 近视度数越高,远点离眼球的距离越短。前已述及远点是代表眼球的屈光状态及程度,检影法即为确定该眼球远点位置的方法。 操作:检查者与被检者对坐,相距(1m或65cm)右物持灯光照到被检者的眼内,移动检影镜,观察由被检眼光线移动方向,形成和运动速度即可决定屈光的性质,如果用不同的屈光度镜片,分别中和不同经线的屈光力,可测得我性质及度数(检查者必须有较好视力,与其本身屈光不正及调节无关)C:远视眼:由于眼轴过短或由于屈光力不足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方,称为远视。正常人在一生过程中屈光度数是有一些变化的,如以远视而方,在小孩时度数比较高,而进入青壮年度数渐低,在老年期度数又略有增加。 光学特点: 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②除非在眼前加适当的凸透镜或使用调节加强眼球屈光力,否则不论远近物体均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68检影验光步骤

常规检影验光步骤 准备: 1、病人摘去眼镜 2、调整病人的坐高,使病人的视线与医生的视线高度相当 3、给病人戴上试镜架并使试镜架的瞳距与病人的瞳距相等,这时,病人正好从试镜架的中心看出 4、告诉病人整个检影验光过程中,两眼始终是睁开的,在整个验光过程中,未被检查眼应该注视远视力表,医生不能挡住病人注视眼的视线,如果挡住了,要求病人及时告诉医生 5、检影验光过程中,医生的两眼始终是睁开,用右眼检查病人右眼,用左眼检查病人的左眼 6、检影验光必须在暗室中进行 检影验光检查步骤 1、要求病人注视0.05或者0.1视标,首先检查病人的右眼 2、确定病人的屈光不正是球面屈光不正还是散光?通过变化检影镜套管的位置,直到病人的眼底反光最强,然后360度转动检影镜光带,观察有无: (1)破裂现象、(2)宽度现象、(3)剪动现象 *如果屈光不正是球面,瞳孔里的眼底反光将与病人外部光带一致,即无破裂现象;如果是散光,一定有破裂现象。 *当检影光带沿360度转动光带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的光带厚度,在球面屈光不正时,将是不变的;在散光时,将发生厚度变化,即厚度现象。 *在散光眼,当检影镜光带扫描过病人的瞳孔时,只有在检影镜光带与病人眼的两个主要子午线之一一致或者重合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的光带转动方向才能和病人外部光带转动方向一致;在检影镜光带与病人眼的两个主要子午线之一不一致或者不重合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光带的转动方向就不能和病人面部的拦截线的转动方向一致,即剪动现象,球面屈光不正不存在剪动现象。 3、如果是球面屈光不正,观察瞳孔里的眼底反光是顺动还是逆动,在试镜架上增加镜片,直到瞳孔里的眼底反光不动,使用哪一类镜片进行中和,决定于病人的屈光不正状态,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影动方向。 注意:顺动比逆动容易观察和中和,然而,如果出现顺动,病人可能调节,特别是通过增加负镜片得到的顺动;当开始看见为逆动时,可以改变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变逆动为顺动。 4、为了中和散光,首先要确认两个主要子午线,然后分别中和每一条子午线,如果使用综合验光仪,只有负柱镜时,可以一条子午线用球镜中和,另一条子午线用球镜结合柱镜中和;较低度的近视或者较高度的远视子午线首先用球镜中和;在球镜中和的基础上,较高度的近视或者较低度的远视子午线用负柱镜中和,对于新手来说,开始确认哪一条子午线是低度近视比较困难,开始时两个主要子午线可以任选其中一条子午线先予中和,然后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进行球柱镜的调整,如果使用平面镜检影,为了加负柱镜中和散光,一条子午线中和以后,另一条子午线应该显示逆动;如果医生开始中和较高度近视子午线,另一条子午线必须显示顺动,那时你可以加较高度的正镜片去中和第二条子午线;这将使第一条子午线变成逆动;现在,你可以对准散光的轴,加负柱镜。 5、当两条子午线都被中和以后,重新检查球镜中和的子午线,必要时调整球镜的度数,重新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调整柱镜的度数。 6、当达到中和以后,用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分别在平面反光镜和凹面反光镜验证所有的子午线,做出必要的调整。

验光学概论 分享

验光学概论分享 2007-9-7 12:23:48 第一章:验光学概论 验光是视光学主要的临床实践活动,是视觉功能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验光设备有综合验光仪,检影镜,角膜曲率计和镜片测度仪。 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精确阶段和终结阶段。 一、初始阶段:1.收集病人资料,排除各种影响视力的眼疾病 2.了解有关病人眼部屈光状况的资料 3.根据这些资料,预测验光的结果 具体操作:1.问诊,包括目的,病史,全身情况等 问诊是验光师在验光前,对前来验光的作必要的询问,主要了解顾客的验光目的与要求,以及用眼状况和戴镜史,并 让顾客明白,验光的正确与否需要他主动配合,这样的配合在 验光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角膜曲率计检查 测定眼屈光的仪器颇多,角膜曲率计是一种。它的用途有一定限度,切不可误认为是测量散光的唯一仪器,用角膜曲 率计只限于测定角膜表面曲率差别所造成的散光,并未包括眼 球整体的散光,而且并不能确定散光是近视性或远视性,由于 角膜曲率计能测量角膜弯曲度(曲率半径)及屈光力,故为配 验角膜接触镜的必备工具之一。 3.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 电脑验光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自动屈光仪,目前国内较多应用,其原理是以红外线作为检查光源,电脑计算屈光不正度 数及散光轴向,然后以电动打字机记录检查结果。起到快速比 较准确的验光作用。 检影验光: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是一种能诊断眼屈光性质和测定各种屈光不正程度的客观验光的重要和基本的仪 器。检影验光是一种客观检查法,原则上医生应对每一个屈光 不正的病人都应检影验光,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检影度 数配镜,结合自觉情况适当调整,即节省时间又易得出正确的 处方。 4.镜片测度仪检测 用于测量眼镜以及角膜接触镜片的顶焦度和棱镜确定来切边镜片的方位并打印标记以及检查镜片是否确定装在镜框 中的仪器。 二、精确阶段:主要使用综合验光仪,这一步特别强调的是患者主观反应,所

验光流程—标准话术

主题:验光流程——标准话术和技巧 目的:验光的目的——让顾客产生信任,便于销售配眼镜。信任的程度,决定了这笔生 意是否顺利,这笔生意的金额大小。所以很重要……。 验光过程始终贯穿的是种感觉,让客人感觉我们在关心他、爱护他、重视他。当他全心放心配合你时,来一点小恐吓、小警告。让顾客有个警惕心,这样顾客本身在销售过程中,会为自已的眼睛考虑从而实现我们有目的推销。 电脑验光:头的位置固定好(这样测出的瞳距散光的轴向有参考价值), 话术:请您将下巴放于下额托,上额靠紧上额托,眼睛放松平视前方。 先右后左,单眼三次,注意三次度数变化,变化大需要多打几次取最接近的三次为准。 顾客很想立即知道取的度数加深了多少,此时最好不要马上告诉他,如果告诉他度数的增长会使他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应该这样说:电脑验光仪测出的结果是一个粗略的度数,仅供参考,下面我会用先近的全自动综合验光仪为您精密测试。(给他一个悬念,让他乖乖地与我们配合,同时也给只用电脑验光、插片的同行一个打击,体现我们仪器设备的先进性)。 裸眼测试:单眼测试\ 话术:帮您测试下裸眼视力,注意不要眯眼放松地看。依据电脑单选择需要的视力进行测量。然后强调:“您目前的视力很差了只能看约0.3,您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眼睛(关心他让他感觉到你在为他着想,同时强调他的视力很差,注意度数达到-3.00DS或者散光达到-1.00D的顾客要强调他戴眼镜,来保护视力), 如果父母在场要讲给父母听,同时告诫小孩子:不要长时间看动画片、打电动、打电脑、玩手机、看小说等,不要偏食挑食,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多吃青菜。不要再光线过亮或过暗的地方看书写字,注意看书写字的距离,标准距离是33公分,注意近距离用眼达到30分钟,看远5分钟,充分放松眼睛的调节,这样近视不容易发展。 利眼: 话术:请您跟着我做,先将双手伸直,虎口张开,拇指重叠,成一三角形,将视标图放在三角形中面,请您坚持手跟头不要动,哪一只眼睛可以看得到视标图,那就是您的利眼又称主视眼。让他跟我们做:“这样看得到吗?,这样一定看到了吧!或这样一定看不到吧,”我们一定要提前预知他另外一只眼是否能看到,此是他一定会感觉到我们很专业,同时也会感觉很纳闷,很新鲜所以我立即向他解释清楚:利眼测试是为最后的双眼平衡打基咄,矫正最好的效果是双眼一样清楚,如果无法一样就需要保证主导眼清楚,只有这样配镜才能保证眼睛的舒适,不破坏您的用眼习惯。 测量瞳距:话术:“我们用瞳距仪器为您测量,要精确知道您两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毫米,才能保证研磨出来的眼镜适合您的眼睛”。 0.1视标: 话术:这图形是检查您粗球面的视力,您能看清楚E字视标的开口方向吗? a.若看得到时,请给它加上+300度,让眼睛云雾化,使其去除调节力介入; b.若无法看到时,请看电脑验光上的数据,(例:800-100×180)此时应加-500度,在猪肝上显示的度数应为-500度,再开始-0.25度的往上加,直到看到视标图上0.1的方向为止。

检影验光的原理新解及应用

检影验光的原理新解及应用 检影验光是准确的客观验光方法。对于验光师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检影验光的方法,而且还应掌握好检影验光的原理。检影验光的原理是学习检影验光的基础,以往关于检影验光原理的论述大多是从光束的角度去解释的,这与我们对一般光学现象的解释并不一致。在几何光学中,我们研究的方法一般是从光线的角度分析光学现象,那么能否利用几何光学的基本方法,从光线的角度分析检影,从而研究采用普通方法无法分析的问题呢?经过研究,笔者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视孔,如果将视孔看作是光阑,那么需要从光束的角度分析,才能解释检影的原理。如果将视孔看作是一个几何点,那么就可以利用几何光学的知识,从光线的角度分析检影验光。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采用单一一条主光线分析检影验光的原理,并且以此利用几何光学的基本知识推导出影动相对速度的公式。 1 检影验光的原理 检影验光的光路图如图1所示。由检影镜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在眼底形成一个光斑,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随之向上移动。当检影镜向下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向下移动。在检影镜转动的同时,由于患者眼睛的屈光状态不同,检查者会看到逆动、顺动、中和三种不同的影动图像。

图1 1.1 逆动 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会在它的共轭焦点(即眼睛的远点聚焦),同时,我们将检影镜的视孔看作是一个几何点。如果眼睛的远点位于检影镜前面(患者的屈光不正度小于检影距离的屈光度w,w为负),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作用,再经过眼睛远点和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它的光路图如图2所示,在图中眼底光斑位于视轴之上,那么它所对应的眼睛的远点应位于视轴之下。在检查者看来,患者眼底反光是由位于视轴之下的位置发出的,检查者就会看到逆动影动。 图2 1.2 顺动 顺动的原理与逆动的原理相似,由眼底眼光斑发出的光线经过检影镜的视孔和眼睛的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