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影眼光技术

检影眼光技术
检影眼光技术

检影验光技术

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日本早稻田大学视光学教授大岛佑说,当今电脑全自动验光仪己风糜全世界,但在验光时还要强调和重视检影法。

恩师沈侠人先生从事检影验光凡60年,检影技术炉火纯青。观摩先生验光是一种心灵享受。先生工作时的全神贯注的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程式化的规范动作,使患者充满了信任感。先生检影时一般更换三块镜片即可找到中和点。而且是精确中和。验光结束,先生总是面带满足感和成就感。先生检影的精确度可达到球镜、柱镜度不超过0.25度误差; 柱轴误差不超过5度。真是叹为观止。正如《视光学理论和方法》所说:“检影法是通过对反射光线的主观理解而客观判断的结果。所以将检影法定为艺术。如同其它艺术一样,对那些执着追求而又能深刻理解的人会有无限的回报。“恩师己仙逝7年,他的五位徒弟都精通检影术,都是高级验光技师。

第一章概述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最早的验光方法是主觉验光法。我国清代吴江人孙云球所创的“随目对镜法”。此法即插片验光的初期,在一定远处画上大小不同的汉字,在患者眼前用正負不同、光度不同的镜片试验,哪一种镜片能看清楚小字,即用此光配镜。这种方法当然不准确。1893年包曼首先使用检影镜看到视网膜反射,开拓了他觉验光检影法的先河。1926年柯佩兰德(copelamd)首推出带状光检影镜。提高了检影法验光的精确度。尤其对散光的检影,对散光光帶的检影既准确又易辨识。

最早的检影镜,是用一长方形或园形平面反射镜,中间开一2-4毫米直径的园孔成将中间镀银层刮去一园孔。加一手持柄。(如图1)。光源,是用一园筒,如同可乐罐一样,侧面开一直径大约2厘米的园孔。筒中间放一灯泡。灯光从园孔中射出,入射检影镜再反射至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眼底。被照亮的视网膜又会将这束光线反射出,再到检影镜,穿过检影孔,被验光师窥见。沈侠人先生一直使用这种检影镜,且爱不释手。为了增加观察效果,验光室必需很暗。检影镜直到现代,仍是分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类。各验光师喜好不同,会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检影镜。验光师用惯了的检影镜,可是个宠儿。别人碰不得,也不会大方的借给别人用。天津眼科医院王之佐主任验光师曾向我展示他那极钟爱的检影镜。虽然镜筒己久经岁月,烤漆剥落为古铜色,王老谈起来津津乐道,就像自己极宠爱的儿子。带状光检影镜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发射的光束是带状光。且可以改变聚散为散开光束、平行光束和会聚光束。在检影时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带状光可以通过套筒的旋转改变360度方向,方便检查各子午线的屈光状况。上下移动套筒改变光束聚散。散开光束作一般屈光检查;会聚光束作高度屈光不正检查;平行光束精调散光轴。因此得到大多验光师的喜爱。

检影验光的优点:

1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

1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不正。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驰调节。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初学难以掌握。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

2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因此只能旁中心检影,但应控制投射光束与视轴夹角在5度左右。

3检影法是客观验光的方法,但需要验光师的主观体会与分析。检影应熟练、精确。初学者不易做到,需反复训练,细心揣摩,才能掌握检影法的真蒂。

第二章检影验光设备

一验光室。供检影及验光的场所。分普通验光室和综合验光仪验光室两类。

1 普通验光室。面积最少为2.6X1.5米。通过平面反射镜将视力表至患眼距离5米。验光室宽度要能够放标准镜片箱和坐椅。最好验光室的空间大一些,有利放松调节。验光室不希望有杂乱无章的光线,最好不要有透明窗,用空调排气扇。只要视力表灯和验光室照明灯。检影时保持验光室半暗,不影响观察影动即可。验光室太亮,会看不准影动;太暗,易产生视疲劳和暗室性近视,影响检影的准确。

验光室的视力表挂在患者坐椅上方,1.0位置与患眼等高。照度200-400勒克斯。患者坐椅需柔软有扶手,并可调节高低。在检影时可以保持患者与验光师四眼在一水平。患者左侧或右侧置有托柜的标准镜片箱。侧面放一小写字台,验光师写处方用。验光师的坐椅可以旋转而无扶手,柔软而舒适。所有开关和验光工具伸手可及。验光师在工作时心情舒适而愉快,才能在检影时松驰调节,使检影准确。

2综合验光仪验光室。综合验光仪验光室。长度3-5米,宽度不小于1.7米。验光室内放综合验光仪,侧面置投影视力表。对侧挂反光板,承接投影视标用。其它要求同普通验光室。综合验光仪是现代规范验光的标准和必备设备。推荐使用综合验光仪检影和验光。

二视力表。普通验光室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综合验光仪配合使用投影视力表。

1 标准对数视力表。1990年5月1日,我国卫生部将标准对数视力表定为我国视力检查的法定视力表。它改进了国际标准视力表的缺点视标更准确了;每行视标大小相差1.259倍,更能反应视力的均衡变化;视力的记录改为5分记录法(与小数记录法同时使用),对视力的记录从盲到正常都可以用数字记录下来。

2投影视力表。投影视力表,视力表 ,(包括:E字表、C字表、数字表、字母表、儿童视力表等),双色试验图,散光表,蜂窝状视标,worth四点图,各种偏振视标,(包括:隐斜检查、注视视差检查、不等象检查、双眼平衡检查等)。

三标准镜片箱或综合验光仪的镜片组合。

负球镜片:矫正近视,检测眼镜片。

正球镜片:矫正远视,矫老视,检测眼镜片。

正柱镜片:矫正远视散光,检测眼镜片。

负柱镜片,矫正近视散光,检查眼镜片。

棱镜片:矫正复视,检查斜视,训练眼外肌。

附件:

黑色遮盖片;遮盖未检查眼。

针孔片;鉴别眼病与屈光不正,提高最高矫正视力。

裂隙片;检查散光度与散光轴位。

十字片;测量瞳孔距离,调整试镜架。

红色滤色片;精调单光、双眼平衡、融合功能。

绿色滤色片;检查单光、双眼平衡、融合功能。

磨砂片;儿童遮盖未检查眼;避免恐惧感。

平光片;检查诈盲。

马氏杆(Maddox);检查隐性斜视。

±0。25交叉柱镜;检查散光、精调散光度与散光轴位。

±0。50交叉柱镜;精调单光,老视加入度检查。

四检影镜。有两类: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

1点状光检影镜。从结构来看分两部分:镜头部分和镜柄部分。镜头部分由小电珠,聚光镜和45度平面反射镜组成(如图2);镜柄是电源部分,可以用电池或交流电(如图3)。国产点状检影镜使用的是3V小电珠,选电珠特别重要,要形状圆,灯丝位置正。发出光线成圆团状。不能椭圆。圆点光直径不宜大,且清晰。45度平面反射镜镀膜质量要好,反射光线均匀,中间未镀膜小圆孔直径2mm,孔太大暗影就大,会影响影动的观察。最好镀膜用半透半反膜。检影镜发出光,无中间暗影,电珠与电源之间有一聚光透镜。将电珠发出光会聚,仍是散开光线。只是光束相对集中。电源要稳定。使用电池的检影镜虽然方便,但是检影镜亮度会因电池电压不足而变暗,影响检影。交流电能保持稳定的亮度。

2 带状光检影镜较复杂,总体也分为镜头部分和镜柄两部分。镜头部分有一电珠。电珠要特殊加工,灯丝是一直线状,发出光线为光带。45度反射镜要求较高。镜膜层既能反射又能透过光。如果只能镀反射膜,中间留一圆形不镀膜部分。不镀膜圆孔不宜大,只能2mm左右,孔太小影响观察,孔太大圆孔投影也会影响观察影动。最好是镀半透半反射膜(进口带状光检影镜),镀膜不需留无膜层小孔。聚光凸透镜(光源与电珠之间),与电珠之间距离可以改变。靠近电珠为散开光线,用于一般屈光不正检影和屈光系统混浊观察,增加电珠与聚光凸透镜距离可将检影镜出射光束变为会聚光线,用来检影高度屈光不正的近视或远视。中间距离可使检影出射光束为平行光线,投射在眼皮上为一狭窄细长光束,可以准确确定散光光轴。镜柄部是电源部分可携带3V电池或交流电,增加两种结构。1,可改变电珠与聚光凸透镜距离的移动套管(上述)。2,可改变检影镜出射光带360度位置的旋转套管。检影时可精确检查各子午线的屈光状态。

不论点状光检影镜还是带状光检影镜。其光路也分为两部分。

入射光路:检影镜投射光线一般虽微散开状。于被检眼前1m、0.67m或0.5m远,投射至患眼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直到视网膜。这一光路为入射光路。入射光路受到屈光系统混浊的干扰。如角膜混浊,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等。不论屈光系统哪一部分混浊,都会影响视网膜的照度。再就是受到瞳孔大小的影响。(相当于孔径光阑)瞳孔大,入射光束宽,便于检影但易暴露眼的球面像差。瞳孔小则入射光束窄。不易准

确观察影动。带状光检影镜可以改变入射光束的聚散。散光光线用来作常规检影,会聚光束作高屈光检影。平行光束用来精确散光轴。

反射光路:检影镜投射光线到达视网膜后。视网膜尤如平面反射镜。再将这一束光射回来。光束沿着原光束路径。从视网膜一玻璃体一晶状体一房水一角膜再到检影镜,从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由于个体屈光状态差异。从眼底视网膜反射的光线可能平行、分散或会聚。摇动检影镜会发现光影的顺动、逆动或不动。在被检眼前添加一定消解镜片就可使影动中和,完成检影工作。检影技巧

一.检影前准备

1.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

2.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

3.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

4.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

5.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二.名词解释

1.光与影:光也称映光,是检影镜下,视网膜的反射光,验光师在检影孔所见为一圆,形成椭圆形红光反射。是桔红色,直径与瞳孔相同。“影”是检影镜在瞳孔区未被照亮的部分,其与影相连。尤如人在光下总有一影相随一样。

2.影动:摇动检影镜时光和影互换位置称为影动。检影镜做水平、垂直、45度、135度摇动。光和影在检影镜水平摇动下,原光在右影在左,变为光在左影在右;检影镜垂直摇动时,光在上,影在下,改变为光在下影在上。事实上验光师在检影孔下,观察影动时,只关注光的动向,而忽视影如何动。

3.顺动和逆动:顺动,检影镜向右摇动,光向右移动,反之检影镜向左摇动,光向左移动;检影镜向上摇动,光向上移动。反之光向下移动,也就是影动与检影镜摇动方向一致。逆动,检影镜向右摇动,光向左移动,反之检影镜向左摇动,光向右移动;检影镜向上摇动,光向下移动。反之光向上移动,也就是影动与检影镜摇动方向相反。4.中和点:检影消解过程中,顺动,用正球镜片消解;逆动用负球镜片消解;顺动光带用正柱镜消解;逆动光带用负柱镜消解。逐渐光变亮,影动速度加快,直到原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顺动光带转逆动光带,或逆动光带转顺动光带的转折点。这转折点称为中和点或反转点。中和点有如下特征:1,视网膜反射光线在检影镜上的焦点。2,视网膜反射光线会聚结束,散开开始的点。3,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4,正像停止倒像开始的点;5,摇动检影镜看不出顺动逆动的点;6,检影过程中最亮的点;7,顺动结束,逆动开始;8,仔细观察就是中间稍有顺动,周边稍有逆动,表现为眼球的球面像差(尤其在散瞳情况下,中顺周逆现象明显)。

5.顺动光带与逆动光带:摇动检影镜,其中一条子午线的影动已中和,与之垂直的子午线仍在顺动,称为顺动光带。反之,一条子午线影动中和,与之垂直方向在逆动,称为逆动光带。在检影时,验光师一般喜欢消解顺动光带,而不消解逆动光带。因顺动光带易辨识,指示光轴较明显。

6.消解:检影的目的是寻找中和点。而手段是通过对顺动、逆动光带的消解。消解的方法是:顺动,在患眼前逐渐递增正球镜片,直到中和逆动,在患眼前逐渐递增负球镜片,直到中和;顺动光带,先找出光轴,摇动检影时,哪一条子午线影动不动(中和),此子午线即为散光轴,这时在镜片箱取出正柱镜,柱镜的轴与散光轴对准。逐渐增加正柱镜,直到中和;逆动光带。也是先寻找散光轴,影动不动的子午线即为散光轴,用负柱镜的轴与散光轴对齐,放在试镜架上,逐渐增加柱镜度。直到出现中和现象。

7.影动四要素:顺逆、速度、亮度、形态。

顺逆:检影时,首先辨识影动的顺逆。中低度屈光不正,顺动、逆动易辨识。高度屈光不正顺、逆就不易辨认。用点状检影镜检影,需仔细辨认。带状光检影镜,需将套筒下降至出射光线为会聚光线,这时观察高度远视为逆动,高度近视为顺动,很易区分。逆动用正球镜消解。顺动用负球镜消解。

速度:检影镜下,影动的速度与屈光不正程度有关。影动速度快,屈光不正程度低;反之,影动速度慢,屈光不正程度高,至于影动速度的快慢要在实践中细细体会。

亮度:检影时,映光的亮度是估计消解镜片的重要依据。如果顺动,眼前添加正球镜,直到中和,患者屈光程度中低度,更换几片镜片即可找到中和点。如果高度近视或远视,则更换太多块消解镜片,使检影的时间延长,精度下降。映光的亮度越亮,越接近中和点,越暗,越远离中和点,因此在检影镜摇动下,光亮者,消解镜片用低度逐渐递增,“光”暗者,消解镜片就要用高光度。这样可以提高检影精度,减少时间。

形态:有散光者,映光至椭圆形,散光越高,映光愈狭窄。反之无散光的映光,则呈圆团状。带状检影镜检影时,只能通过光带的宽窄来断定散光多少。光带愈窄,散光愈高,反之,散光度就少,检影时,根据影动四要素合理选择第一片消解镜片,有经验的验光师,根据映光亮度、速度、形态、顺逆,第一片消解镜片就可接近中和点,更换三块镜片,就可以完成一只眼的检影。

三.检影技巧

1.检影镜的使用:持检影镜正确方法:一手把握住检影镜,带状检影镜拇指贴在推板上,食指在旋转套筒上。镜柄垂直,肘自然下垂。千万不可斜握、肘抬高检影镜柄(如图)。这样验光师手臂僵直,不易松驰调节。做到“三个右,三个左”。右手持检影镜。用验光师右眼检查患者右眼;左手持检影镜验光师左眼观察患者左眼。这样检影镜出射光线,与患眼视轴夹角较小,患者可以通过验光师肩膀看5m远视标,使调节放松。2.观察影动方法:能看到影动对初学者不是易事,在检影时,要做到三孔成一线,方可看到影动。所谓“三孔成一线”,是指验光师瞳孔、检影孔、患者瞳孔必须成一条直线。初学者不易很快做到。可以用检影镜光将患者瞳孔照亮,验光师的眼睛再贴在检影孔上。检影时,验光师为了能保持松驰状态下检影,必须睁开双眼检影,初学者不易做到,可以先闭上一眼,找到红光反射后再睁开闭着的眼睛,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3.寻找中和点:检影的目的是寻找中和点。严格讲中和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是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的转折范围,初学者,找中和点比较困难,当消解到接近中和点或超过中和点者,可能认为是中和点,消解至中和点方法有两种。

过矫法:初学者,每次检影都要用此法。在检影消解时,接近中和点,继续递增镜片度,直到出现相反影动,退回一点即为中和点。如一患者,右眼检影呈逆动,影动速度快,映光亮、圆,在患眼前加-1.00DS,再摇动检影镜仍是逆动,只是映光更亮,影少,速度快。逐渐增加至-1.50DS,只有光而无影,影动不明显,疑是中和点,再继续加至-1.75DS。出现顺动。确认-1.50DS,是中和点。

前倾后移法:当检影消解时,已疑为中和点,验光师可以身体向前倾一点,减少检影镜至患眼距离,应是顺动;再将身体向后移一点,增加工作距离,为逆动。证明已找到中和点,这一点即是顺动结束,逆动开始的点。如果不是前倾顺动,后移逆动,那一定不是中和点。

跨骑法:检影过程中,有光带一定有散光,当光带消解至中和时,用跨骑法,可验证散光轴是否准确。检影镜沿已中和好的散光轴45度、135度摇动。如果45度、135度均已中和,证明检影的散光轴准确,如果45度与135度有不同程度顺、逆动,说明原散光轴有误。需将散光轴调整。

4.迅速摇动法与徐缓摇动法:摇动检影镜的技巧很重要,为了能一直保持三孔成一

线,最大限度地清楚观察到影动。检影镜的遮盖罩要与验光师的眉毛紧贴,保持检影孔与瞳孔的相对位置。摇动检影镜时,利用腰部肌肉带动头水平、垂直、45度、135度平摇检影镜。检影镜不要离开瞳孔位置。平摇检影镜比转动检影镜有更大的视场,影动观察明显。

迅速摇动法:检影开始,用迅速摇动法。检影镜沿90度、180度45度、135度子午线方向。每方向摇动1~2次,幅度2~4mm,迅速根据四要素定性,选择消解镜片。如果顺动、亮、快、圆。首先用+1.00DS消解。如逆、暗、慢用-10.00DS消解等。快速定性,接近中和点,在接近中和点时用徐缓法。

徐缓摇动法:检影定量用此法。消解过程:接近中和点,检影镜摇动要慢,幅度要小,免得超过中和点。如果仍是迅速摇动检影镜,会加速周围光线加速运动,以致误认为未到中和点或超过中和点。

四.练习模拟眼检影。

模拟眼是专供检影练习的仪器。如图:影动情况与真实眼相似,初学习检影时,需用模拟眼练习。模拟眼有一凸透镜,代替眼屈光系统;可拉伸改变长度的镜筒,横置。镜筒上有刻度,表示不同的屈光不正患者,凸透镜前有光圈。表示眼瞳孔,并可改变大、中、小三种瞳孔大小。初学者用检影镜将光束投射至模拟眼中,再由模拟眼的眼底(模拟眼也可供练习检查眼底图)反射到检影孔,再到验光师的眼屈系统达眼底。模拟眼眼底反射光线在瞳孔区形成红光反射。改变模拟眼镜筒长度,可显示为顺动、逆动。在模拟眼前插片槽可以柱镜片,可以显示光帯。

1检影距离。检影的目的,是寻找中和点。中和点意味着从患者眼底反射的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和消解镜片后会聚在检影镜上。而矫正眼屈光的目的是,通过镜片消解,患者眼底与无穷远产生共轭。也就是说,患者眼底反射光仅会聚在1米处的检影镜上是不够的,这反射光还必须为平行光,才能使眼底与无穷远共轭。这时需在已中和的患眼前加-1.00DS即可使反射光变成平行光线。也就是说,在一米距离检影,找到中和点的消解镜片的光度,还必须加-1.00DS才是患者的屈光徊正。如果检影距离是0.67米,需加-1.50DS;在0.5米远检影,需加-2.00DS。这称为人工近视。临床上,验光师常用0.67米距离检影。身高比较矮的男性或女性验光师可用0.5米检影。用这不同距离检影,可方便更换消解镜片。但一旦选择了你方便的检影距离,就不要随便改换。本文为了讨论方便,以下都是采用一米距离检影,也就是人工近视为-1.00DS。

2远视眼的检影。将模拟眼的套筒刻度分别调到+0.50、+3.00、+5.00。检影距离一米。模拟眼高度与验光师眼等高。检影镜射出光线与模拟眼的视轴重合。打开检影镜电源开关。将检影镜遮尘罩顶端与验光师眉骨相接。使“三孔成一线”。检影镜沿患眼垂直、水平、45、135度摇动。

顺动影动在检影中较易辨识。三孔成一线后即可看到影动。模拟眼镜筒刻度+0.5,检影镜沿水平、垂直、45、135子午线用迅速法摇动检影镜。每子午线方向摇动10次。仔细体会映光的亮度、影动速度、形态。再将模拟眼镜筒刻度调为+3.00和+5.00,仍然沿垂直、水平、45、135度子午线方向摇动检影镜。比较三次远视屈光状态不同,影动四要素的差异。体会屈光度愈高映光愈暗、影动速度愈慢。这样的练习要反复多次,细心体会。

接下来进行消解训练。在摇动检影镜下,发现为顺动,影动速度快、光亮且园。说明模拟眼光度低。第一块消解镜片可用较低正球镜片。逐渐递增镜度,接近中和时,检影镜的摇动改为徐缓法。摇动频率减少、幅度变小,在动与不动之间。直到刚出现逆动,退回一点光度,如+1.50度顺动,+2.00逆动。+1.75度即为中和点;当模拟眼镜筒缩短到刻度为+5.00时,出现影动速度较慢,光较暗。第一块消解镜片就要用中高度正球片。

动会快起来,光会亮起来,这时检影镜的摇动改为徐缓法,摇动频率要慢、幅度要小。消解到出现逆动,再减少一点正镜度,即为中和点。达到中和点的消解镜片光度要加-1.00度人工近视,即为屈光不正度。如+5.75D中和,该模拟眼应是+4.75D。对照模拟眼镜筒上的刻度,就可验证你检影是否正确。

凡是远视眼一定是+1.00D以上的顺动。低于+1.00D顺动是近视,如顺动消解度为+0.5D,加-1.00D人工近视后是-0.5D。该眼为-0.5D。顺动消解至中和点等于+1.00D为正视。

3,近视的模拟眼检影。距模拟眼一米检影,近视状态可能有三种影动方式。顺动:-1.00D以下近视;中和:-1.00D近视;逆动:-1.00D以上近视。

检影条件如顺动。

将模拟眼刻度调到-0.5。摇动检影镜,各子午线均顺动,映光亮、影动快。模拟眼前添加+0.5D即中和,+0.75D出现逆动。+0.5D为中和点。加-1.00人工近视后,该模拟眼为-0.50D。检影镜沿各子午线各摇动10次,反复体会影动要素。

将模拟眼镜筒刻度调到-1.00。检影镜沿各子午线摇动,应该各子午线方向均处于中和。此时只有光而无影。加+0.25D为逆动;加-0.25D为顺动。计算该眼屈光不正为0+(-1.00)=-1.00D。该中和点的检影,初学者要反复揣摩,滥记于心。

将模拟眼镜筒刻度分别调至-1.50;-5.00,再在眼前镜片槽上加+5.00D标准镜片,即-10.00D的模拟眼光度。检影镜沿模拟眼90、180、45、135子午线方向,用迅速法摇动检影镜,每子午线摇动10次。比较模拟眼三次不同刻度的影动速度、光的亮度和形态。应该是影动速度:-1.50>-5.00>-10.00;光亮度:-1.50>-5.00>-10.00D

逆动的消解。

1),模拟眼刻度-1.50。摇动检影镜有这样几个特征:逆动、影动速度快、映光亮、园。预示用低度负球镜消解。第一片用-1.00D,出现顺动,退回至-0.5中和,再退至-0.25逆动。证明中和点是-0.50D。计算模拟眼光度为:-0.50+(-1.00)=-1.50D。

2),模拟眼刻度-5.00。摇动检影镜各子午线检影。发现逆动,影动速度较慢,光较暗。预示光度较高。第一片消解镜片用-3.00。再摇动检影镜,影动快、映光亮。继续更换镜片消解,直至-4.00中和。模拟眼光度为:-4.00+(-1.00)=-5.00D。

3),模拟眼镜筒刻度-5.00再加+5.00D。使模拟眼成-10.00状态。摇动检影镜检查各子午线方向的影动状况。发现光非常暗,影动非常慢,甚至几乎辨认不出影动。仔细辨认是逆动。带状光检影镜将套筒降到最低位置,可看出是明显顺动。这是典型的高度近视影动。第一片消解镜片就用-10.00D。在检影镜下,映光突然亮了,影动速度快了,但己是顺动。退回至-9.00D是中和点。该眼光度应是-10.00D。此三种状况的影动,临床很常见。初学者要反复训练,仔细揣摩,才能掌握技巧。

4,散光的模拟眼检影。

1,)顺动光带的检影。将模拟眼镜筒刻度调-1.00。在模拟眼前镜片槽上分别置-1.00DC 轴180、-2.00DC轴45、-3.00DC轴90。检影要点如前。点状光检影镜在做水平摇动时,影动己中和。亦加+0.25D为逆动;添-0.25D为顺动。前倾检影为顺动,后移检影是逆动。散光轴是在摇动检影镜影动中和的子午线方向。此散光轴在水平方向,即180。检影镜做垂直摇动,影动是顺动。带状光检影镜检影。水平摇动时,映光充满瞳孔,无顺逆动;垂直摇动时,瞳孔区见一横置映光带,亮、窄且顺动。摇动检影镜方向始终与检影镜光带方向垂直。此时首先是定散光轴。水平摇动时己中和,初步判定散光轴在180。精确判断散光轴还须根据下列情况:观察模拟眼映光横向光帯与检影镜发出光带是否有夹角?如果没有夹角,说明散光轴可以定;如果有夹角,应稍调整摇动方向,直至映光横向光帯与检影镜光帯夹角为0。其次,确定散光轴。将带状光检影镜套筒下降至光带

最狭窄时套筒停止下降,光带两端所指模拟眼光轴刻度,即为散光轴。如:检影镜垂直子午线摇动时,映光光带横向,检影镜光带横向且与映光光带夹角为0。降低套筒检影镜光带两端所指示为180,光轴即180。

消解方法。根据影动要素,亮、快、顺。选低度正柱镜片,轴180消解,逐渐增加柱镜度,直到刚出现逆动光带,退回0.25即为中和点。此例加+1.00D可找到中和点。最后再用跨骑法验证一下散光轴。模拟眼的屈光度为:-1.00DS/+1.00DCx180。

模拟眼镜筒调至-1.00,镜筒前镜片承接架置-2.00轴45。摇动检影镜垂直、水平、45、135各子午线方向。发现只有45度方向摇动时有中和现象,轴45。135子午线方向摇动时,顺动光带,亮、快、窄。且检影镜光带与映光光带夹角0。取低度正柱镜,轴45添加在模拟眼前。逐渐增加镜度直至中和。本例用+2.00DC轴45为正确。模拟眼屈光度是-1.00DS+2.00DCx45。

模拟眼镜筒刻度调到-1.00,镜筒前置-3.00轴90。摇动检影镜,垂直方向中和,水平方向有一竖直顺动窄光带。映光亮度、影动速度稍差。判断:用正柱镜消解,轴90。取+2.00DC轴90,递增柱镜度,直至中和。该例正确消解度为+3.00DCx90。模拟眼度为-1.00DS/+3.00DCx90。

一般认为,顺动光带比较容易辨识。点状光检影镜下的顺动光带边缘较平直,指示光轴较准。所以用点状检影镜的老一辈们喜欢消解顺动光带。而带状光检影镜检影的技巧和控制方法较多,不一定需要消解顺动光带。

2,)逆动光带的检影。将模拟眼镜筒刻度调至-1.00,模拟眼前分别置+0.5DC轴180、+1、5DC轴90、+5.00DC轴5。

1) 模拟眼前插片槽置+0.5DC轴180。检影要点如前。检影镜水平摇动己达中和点。垂直摇动有逆动,且亮、快、宽。判断用低度负柱镜片消解,轴180。添加-0.50x180,垂直、水平均已中和。计算模拟眼屈光度为:-1.00DS/-0.50DCx180。

2) 模拟眼前加+1.50DC轴90。检影要点同前。垂直摇动检影镜,影动己中和。水平摇动检影镜,见有一垂直光帯且逆动,光带显示窄、亮、快。在模拟眼前镜片槽置负柱镜轴90,由低向高递增,直到出现顺动光帯,退回0.25D,即为中和点。跨骑法验证45、135均无影动。所用消解镜片为-1.50DCx90。该模拟眼光度:-1.00/-1.50x90。

3) 模拟眼加+5.00DC轴5。检影要点同前。摇动检影镜沿水平方向,影动中和态。垂直摇动,发现检影镜发出的带状光与眼底反射光帯有一夹角,也就是光帯不同行。证明散光轴与180有偏差。稍调整检影镜光帯角度,使带状光与光帯夹角为0,下降套筒使检影镜发出的带状光变为一细长线,这细长光两端所指模拟眼刻度为散光轴。此例散光轴应是5度。影动特征是,逆、稍暗、稍慢、非常窄。消解光度应是-5.00DCx5。模拟眼光度是-1.00/-5.00x5。

3,)复性光帯的检影。

复性光帯,是指近视联合近视散光或远视联合远视散光。如:-2.50DS/-0.75DCx180或+1.50DS/+2.00DCx75。临床常见的是复性光帯。前面所讲的几种影动的检影,只是基本功的练习。可以在模拟眼上多次反复地摇动检影镜。迅速摇动和徐缓摇动区别不明显。在复性光帯的检影中,就要注意这两个问题。实际临床检影的时间不能长,摇动检影镜的次数不能多。尤其是定性的迅速摇动法,每个子午线方向(90、180、45、135)只能摇1-2次,检影纯熟者只用检影镜绕患眼旋转一圈,就可了解影动四要素。一般在定量时的徐缓摇动法用的时间梢长一些。

有些复性散光在初检影时,不知道有无散光。在消解顺逆动的过程中才会发现散光帯。检影、消解用上述方法即可。初学者可在模拟眼上任意拉长或缩短镜筒,并在模拟眼前插片槽中任意放置正负柱镜片,其轴也可任意放置。在模拟眼上可以反复训练。但在实

操时,就不能用患者的眼做练习。要规范操作和程序。尽可能缩短检影时间,一定要找到中和点,才算检影结束。

4,)混合光帯的检影。

混合散光是指近视联合远视散光或远视联合近视散光,而且散光的绝对值要大于近视或对远视的绝对值。如:-0.50DS/+1.75DCx90或+1.00DS/-2.50DCx175。

摇动检影镜会发现,互成垂直子午线方向的影动相反。如90方向顺动,180逆动;60逆动,150方向顺动等。初学者往往无法消解。此时处理的方法,先用负球镜消解逆动光帯。当逆动光带被负球镜消解找到中和点后,与之垂直子午线顺动更加严重。按常规再消解这顺动光帯。所有子午线均消解找到中和点,再加-1.00DS为模拟眼光度

第四章静态检影

一,规则散光的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在散瞳麻痹睫状肌或不散瞳眼放松调节下检影验光。检影要在光较暗的验光室中进行。请被检查者端坐可调节柔软的座椅上。验光师面对而坐,相距一米或0.67米、0.5米(根据验光师习惯,选择合适距离。一旦固定距离就不要随意更动)。调节患者座椅的高度,使之与验光师等高。患者双眼睁开,令患者注视5米远处最大视标,以便松弛调节。先查右眼再查左眼。验光师用右手持检影镜,右眼检查患者右眼;左手持检影镜,左眼观察患者的左眼。患者可以通过验光师肩膀看见平面反射镜反射的视标。检影镜发出的光束与患眼的视轴有一小夹角,约5度左右。嘱咐患者一定不能注视检影镜。在综合验光仪上检影稍有不同。要在附件上调R键至视窗,该R键用来抵消-1.50人工近视(0.67米检影)。其它相同。

散瞳检影,瞳孔较大,影动往往不易中和。瞳孔的中央部己中和,而周边部分在逆动。这是因为眼的球面象差所致。验光师在检影时要专注瞳孔区中央部的影动,忽视周边部的光影移动。这在模拟眼上训练时,用不同大小的瞳孔做比较。临床上大多是小瞳检影。要防止调节对检影准确性的影响。松弛调节的方法,除了令患者注视远处视标外,还要使患者在整过验光过程中保持松弛状态。如:座椅要舒适,坐姿端正松弛,心情轻松愉快等。

如果患者有不规则散光,出现在影动中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在模拟眼中是未见过的,在后面还要述说。屈光系统如有混浊,白内障、角膜云翳、斑翳、玻璃体混浊等,检影时光影受阻挡而变暗,或部分暗影。要配合裂隙灯显微镜做眼前节检查。

静态检影技术,是建立在模拟眼检影基础之上。为了概括临床各种影动状况,下面举例说明。

例1:一中学生患者,主诉:远视力不好,看近无影响。

电脑验光仪测试:右-2.50DS;左-2.00DS。

检影:验光师右手持检影镜,面对患者而坐,相距一米。调整患者座椅。令患者双眼张开,注视平面镜反射5米远0.1视标。摇动检影镜沿垂直、水平、45、135子午线检查。发现影动是逆动,且速度快、光亮、园。

判断:1,用负球镜消解;

2,根据影动要素特征,光度较低。

消解:第一片消解镜片用-0.5DS。再检影,影动仍是逆动,亮、快、园。第二片用-1.00DS,仍逆、亮、快、园。第三片-1.50DS,发现己变成顺动。退回到-1.25DS是中和点。验光师再用左手持检影镜,检查患者左眼。方法同右眼检影。左消解至中和点镜片是-1.00DS。计算:右-1.25+(-1.00)=-2.25DS 左-1.00+(-1.00)=-2.00DS

用此光度进入主觉验光阶段。

例2:一位4岁小患者。主诉对远近均视物不清,且伴内斜视。1%阿托平散瞳每天二

次,第四天来就诊。

常规检查(略),电脑验光仪测试:右+8.00DS;左+7.50DS。

检影:先检查右眼,遮盖左眼(因有内斜视,需遮盖非检查眼。如果没有斜视,两眼应放松地睁开)。验光师右手持检影镜,用右眼检查患者右眼。固定距离沿眼各子午线摇动检影镜。用迅速摇动法。发现影动特征是:光很暗、影动速度很慢、几乎不能辨认是否顺动或逆动。仔细辨认是顺动。带状光检影镜将推板降到最低,影动为逆动。

判断:1,用正球镜消解;

2,光度很高。

消解:第一片消解镜片用+8.00DS。摇动检影镜,发现影动特征:顺、亮、快、园。再次判断要添加正球镜片。直到换成+10.00DS才出现中和点。在中和点附近检影时,要用徐缓摇动法,并直到出现逆动再退回0.25DS为中和点。再检影左眼,遮盖右眼。中和点的消解镜片是+9.50DS。

计算:一米远处检影,人工近视是-1.00DS。因此该患者总和远视度是:

右+9.00DS;右+8.50DC。阿托平散瞳,需一个月后复查。复查的光度会低于总和光度(见生理光学篇)。

复查:右+7.50DS=0.3;左7.00DS=0.4。该例是先天性远视兼弱视。除了屈光矫正外,还应做弱视训练。定期复查。

例3:中学老师,年龄48岁。近来阅读困难,看电视字幕也不甚分清。买成品老花镜,总不滿意。欲验光配镜。

电脑验光仪测:右-0.50DS/-1.00DCx180 左-0.50DS/-1.00DCx180

检影:令患者双眼睁开,注视5米远视标。验光师摇动检影镜先查右眼。影动特征:水平顺动,垂直中和;亮、快、宽。

判断:1,根据垂直影动不动,水平顺动证明有散光。

2,根据垂直摇动检影镜是中和点,判断散光轴在90。

3,根据影动特征,判断光度低。用正柱镜消解。

消解:第一片镜片+0.50DCX90。摇动检影镜,在水平子午线上仍有顺动,且映光亮影动速度快。

再次判断:仍有散光,应再增添轴90的正柱镜消解。

再消解:第二片+0.75DCX90

第三片+1.00DCX90。垂直、水平均到中和点。

跨骑法验证:45、135摇动检影镜均呈中和态。检影结束。

计算:+1.00DCX90+(-1.00DS)=-1.00DCX180

进入主觉验光阶段。

例4,一在读大学生。原戴近视眼镜,因光度加深,欲配镜。眼常规检查(略)。

检影:右手持检影镜,令患者注视远处视标,检查右眼影动。发现映光中等亮度,影动中等速度,逆动。

判断:1,用负球镜消解。

2,光度中等。

消解:当右加至-5.25DS时水平中和,垂直仍在逆动。

再判断:1,有散光,轴180附近。

2,用负柱镜消解。

再消解:在-5.25DS基础上加负柱镜,轴180。当加到-0.75DCX180时,水平垂直都中和。右眼检影结束。

计算:-5.25/-0.75X180+(-1.00)=-6.25/-0.75X180。同法再查左眼。进入主觉验光。

例5,一老年患者,原戴散光眼镜。要求配镜。眼常规检查(略)。

检影:先查右眼。在检影镜摇动下,垂直子午线方向呈逆动,水平为顺动。初学者往往无法处理,不知首先用什么镜片消解。消解原则是:第一片消解片用负球镜片,消解逆动光带。这时正交子午线上的顺动光带会更严重。当逆动光带消解后,再用较高的正柱镜片消解顺动光带。

消解:第一片-2.00DS,垂直子午线中和。再加+4.00DCX90,水平光带也中和。左眼同此法。中和光度同右眼。

计算:右-2.00/+4.00X90+(-1.00)=-3.00/+4.00X90

左-2.00/+4.00X90+(-1.00)=-3.00/+4.00X90

以上述光度进入主觉验光阶段。

二,不规则散光的检影

在模拟眼上练习检影,不常见不规则散光。而在临床实践上会发现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无法消解至中和点。初学者会感到棘手。下面几类较典型的不规则散光和消解方法。初学者在临床上发现不规则散光,要仔细揣摩体会。尽可能消解至接近中和,配合主觉验光,得到较好的、较舒适的视力。

1,剪刀影动散光。在同一子午线方向检影时,尤其在垂直方向摇动检影镜。会发现有两条相反运动的光带。犹如剪刀一样,一张一合。其中一条光带呈逆动;而另一条光带为顺动。消解逆动光带,顺动光带就更严重;反之消解了顺动光带,光带逆动就更大。消解的原则:先消解单光。当出现剪刀影动时,仔细观察这两条光带,顺动成份大还是逆动程度大?如果顺动成份大,逆动光带小,当做顺动光带消解,直至顺动光带与逆动光带相等;逆动程度大,顺动光带小,做为逆动光带消解。顺动光带与逆动光带运动相等,在瞳孔中央合二为一,离开中心部又分成两条光带。可以看做中和。再与之垂直子午线上摇动检影镜,观察顺逆。按常规处理。

2,球面差散光。在摇动检影镜时,或在检影过程中,发现在瞳孔中心部分与周边部分影动相反。中心顺动周边逆动,或中心部逆动周边顺动。给消解带来困难。这二种情况称为球面差散光。

1,)正球面差散光。正球面差散光是指在检影镜下,中心部影动顺动周边部逆动。这多是眼的球面象差引起,尤其在散瞳检影时常见。是属正常范围。矫正视力预后较好。消解时,只要使中心部影动中和,而忽略周边影动。

2,)負球面差散光。检影过程中,发现瞳孔中心部影动呈逆动,周边顺动。这类影动较少见。大多是眼病理性的园锥角膜而表现的影动状态。矫正视力预后较差。常伴随高度近视出现。园锥角膜也是近视激光手术最严重的后遗症。检影消解时,关注中心部的影动。有时园锥顶点会偏斜,应消解这偏斜的顶点位置。这位置往往是近视度最高处。而其余的周边处的影动,则可忽视。

3,万花筒式影动。检影镜摇动下,影动顺逆没有规律。好象万花筒一样。这类影动大都是角膜疤痕引起的角膜表面凸凹不平,对进入眼的光线屈折毫无规则。检影时无法消解。但也可以采用中心检影方法。观察中心部影动:顺动为主,用正球;逆动为主,加負球。再结合主覚验光,做出结论。

第五章动态检影

上面介绍的各种检影技术都属于静态检影。是在患眼调节松弛下,检影的屈光度。但眼不但要看远,而且还要看中距离近距离。需要在动态下(调节下)进行检影。这就是动态检影。

动态检影是在静态检影的基础上操作。在检影镜上加一卡片,上写一些较小文字或符号。在检影时,患眼注视这些小文字,保持双眼的集合和调节状态。常用动态检影法检查眼

调节滞后或调节超前。也可检查眼的调节幅度。吴爕灿先生研究出还可做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检查。

1,检查调节滞后或超前。静态检影消解镜片加双眼前,如果综合验光仪验光,去除R 键;试镜架验光加-1.00DS。检影镜距患眼33CM,令被检者两眼注视检影镜上小文字。摇动检影镜。如果影动呈中和态,说明调节反应等于调节刺激;有逆幼,应是调节超前;有顺动,是调节滞后。加正球消解。正常调节滞后在+0.5到+0.75D。大于此数,会形成阅读困难。调节超前也会出现视疲劳。在综合验光仪上动态检影。可将近读卡移至患眼前33CM,普通检影镜检影,顺动为调节滞后,检影镜后退,直到中和,患眼到中和处距离(米)的倒数-3.00D为调节滞后量。逆动,检影镜前移检影,直至中和。患眼到中和距离倒数-3.00D,即为调节超前量。

2,调节幅度测定。距患眼33CM,检影,逐渐前移,到中和,患眼至检影镜距离(米)的倒数,即为调节幅度。如检影镜移至眼前20CM处中和,调节幅度:1/0.2=+5.00D。检影顺动,逐渐后移直至中和。距离倒数为调节幅度。如:后退至1米中和。则调节幅度为+1.00D。

3,区别真假近视。吴爕灿教授首创。选青少年远视力低于正常,近视力正常者。两眼前置+2.25DS,在33CM处摇动检影镜。逆动是真性近视;顺动为假性近视。其正确率高达90%以上。

检影的原理与方法

检影验光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 。眼的屈光系统相当于58D的凸透镜。如果在眼前适当位置放一发光点,其发出的发散光线经过眼折射后肯定会汇聚成一焦点(也叫像点,以下同)在眼底的黄斑部;根据光线可逆原则,黄斑部某点发出的光线经过眼折射后同样会在眼前的某一适当位置汇聚成焦点。这样的发光点与焦点就是一对共轭点。在做检影时我们人为地将这对共轭点位置固定下来: 比如在1米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1米处;(相当于远点在1米,也就是近视-1.00D) 比如0.67米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0.67米处;(相当于远点在0.67米,也就是近视-1.50D) 比如0.50M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0.50米处;(相当于远点在0.50米,也就是近视-2.00D) 。再通过在眼前增加镜片来改变眼内射出光线的聚散度,使射出光线在指定距离处聚焦。 。检影镜射出的光线为弱发散光线,进入眼后回照亮视网膜,视网膜黄斑部必定会将光线反射回来,反射光经眼屈光系统后: 1,如果刚好在检影距离1.0米聚焦,则光影不动,眼近视1.00D; 2,如果在检影距离1.0米内聚焦(意思是到达检影距离前反射光已经聚焦了),则光影逆动,眼近视在1.00D以上;3,如果在检影距离1.0米后聚焦(意思是到达检影距离时反射光还未聚焦),则光影顺动,眼远视,或1.00D内的近视,或正视; 方法:以一米距离检影为例 1,相对暗室,客人背靠墙,直腰,平视一远方固定目标点,你与客人面对面偏侧而坐,视线等高,你眼与客人眼相距1米。 2,执检影镜于你右眼前,通过镜的小孔正对客人的右眼瞳孔观察,分别在水平和垂直方位晃动检影镜,同时观察影动的状况:1)光影不动,不需加近视片,镜片为0,则0—1.00=-1.00,说明近视-1.00D;2)光影逆动,在眼前加近视片,直到光影不动,所加的片比如为-4.00,则-4.00-1.00=-5.00,说明近视-5.00D; 3) 光影顺动,在眼前加远视片,直到光影不动,所加的片比如为+0.50,则+0.50-1.00=-0.50,说明近视-0.50D; 比如为+1.00,则+1.00-1.00=0,说明正视; 比如为+4.00,则+4.00-1.00=+3.00,说明远视+3.00D; 3,用带状光检影,先将光带转到任意位置,在与光带垂直的方向晃动,观察瞳孔区的反射光带是否与眼外皮肤上的光带平行,不平行则有散光存在,需要调整检影镜光带使两者平行,记住此光带方位为经线A,与此光带垂直的方位为经线B,再分别测定经线A,和经线B上的屈光度数。 比如都用球镜来中和两个主要方向的屈光度的方法:将光带随意转到30度,与光带垂直(120度)的方向晃动,观察瞳孔区的反射光带不与眼外皮肤上的光带平行,则有散光存在,调整检影镜光带到150度,才两者平行。(这样150经线方位和60经线方位就是两个主要方位)1,将光带调到15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的方向(即6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2.00D达中和,则60度经线为-3.00D; 2,将前面那块镜片取下,把光带调到6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方向(即15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3.00D达中和,则150度经线为-4.00D;完毕,该眼为-3.00-1.00*60. 3,也可不取下前面那块镜片,把光带调到6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方向(即15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1.00D达中和,即在原基础上加的镜片就是散光了,轴线就在此时的光带位置;完毕该眼为-3.00-1.00*60. 总结: 。检影有点类似镜片的中和,不过影动方向,影动的速度刚好相反。 。瞳孔大,反射出来的光量多,比较容易观察。 。刚好中和时,焦点在你的眼位置,你看到的光会很明亮,晃动检影镜时不会有影动。 。度数越高,你观察到的光会越灰暗,以致看不到光动,需要加大镜片,所见的光才会越来越亮,影动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需要客人配合,眼睛固定不动,只有检到黄斑部的反光才准确,如果是视网膜周边的反光就会有偏差,有时甚至很大。 广信眼镜2009年11月23日

检影法验光

检影验光第一章概述 检影验光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 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检影验光的优点: 1 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 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 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 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 1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

不正。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驰调节。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初学难以掌握。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 2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因此只能旁中心检影,但应控制投射光束与视轴夹角在5度左右。 3检影法是客观验光的方法,但需要验光师的主观体会与分析。检影应熟练、精确。初学者不易做到,需反复训练,细心揣摩,才能掌握检影法的真蒂。 负球镜片:矫正近视,检测眼镜片。 正球镜片:矫正远视,矫老视,检测眼镜片。 正柱镜片:矫正远视散光,检测眼镜片。 负柱镜片,矫正近视散光,检查眼镜片。 棱镜片:矫正复视,检查斜视,训练眼外肌。 附件:

检影验光法的原理

检影验光法的原理 检影验光法是一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和最准确的客观验光法。检影时,用检影镜照亮被检眼的眼底(黄斑区),然后通过检影镜的窥孔,直接观察被照亮黄斑区的反光及影动,从而对被检眼的屈光状况做出客观的判断。检影验光的原理是从光学的角度分析检影验光的过程。 1检影镜的光学结构和用法 检影镜是检影验光的工具。从光学的角度,检影镜包括投射系统和观察系统。 1.1投射系统 投射系统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和套管组成(如图1所示),其作用是照亮被检眼的眼底。由检影镜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聚光镜的折射和反光镜的反射进入被检眼。图1中S′表示光源S的像。相对于反光镜,间接光源S′是光源S的像。可以简单地认为,由间接光源S′发出的光进入被检者的眼底。检影镜套管(图2)的作用是调节投射光束的聚散度。它可以将检影镜发出的光变为会聚光束、发散光束和平行光束。上下移动检影镜的套管,能够改变光源和聚焦镜之间的距离。当光源在聚焦镜焦点之内时,检影镜发出的是发散光束。当光源在聚焦镜焦点之外时,检影镜发出的是会聚光束。 1.2观察系统 观察系统由眼底光斑、窥孔和检查者组成(如图3所示),其作用是观察被检者的眼底反光。由检影镜发出的光在被检眼眼底形成光斑。被检眼的眼底光斑可看作是间接光源,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检影

镜窥孔进入检查者眼睛。图3中fov表示检查者通过检影镜窥孔所能看到的眼底范围。眼底光斑位于fov的中心。检查者使用带状光检影镜时,会看到如图3所示的影光图像。 1.3检影镜的用法 检影时,检查者需要转动检影镜才能观察被检眼的影动。如图4所示转动检影镜,眼底光斑也随之移动。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间接光源移至光轴下方,它所对应的眼底光斑移至光轴上方。因此,检影镜转动的效果是:检影镜向上转动,眼底光斑向上移动;检影镜向下转动,眼底光斑向下移动。

浅谈检影验光

浅谈检影验光 泰兴张勤眼科专科门诊部 【摘要】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真谛。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此种检查方法,工具简单,价格便宜,检查结果也不依靠被检者的主观状态,无论被检者是儿童或智力低下者,或对主观分辨不很确切者,此法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检影验光;静态检影;动态检影 1.检影验光概述 检影验光全称为视网膜检影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所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眼时发现一个特殊运动的反光。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 应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用检影这个名词。视网膜检影法这个词是由Parent于1881年所提出。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 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

“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镜有两类: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 2.检影前准备 ①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②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③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④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⑤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3.静态检影 3.1规则散光的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在散瞳麻痹睫状肌或不散瞳眼放松调节 下检影验光。检影要在光较暗的验光室中进行。散瞳检影,瞳孔较大,影动往往不易中和。瞳孔的中央部己中和,而周边部分在逆动。这是因为眼的球面象差所致。验光师在检影时要专注瞳孔区中央部的影动,忽视周边部的光影移动。这在模拟眼上训练时,用不同大小的瞳孔做比较。临床上大多是小瞳检影。要防止调节对检影准确性的影响。松弛调节的方法,除了令患者注视远处视标外,还要使患者在整过验光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 一、检影验光简介 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 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1881年由P 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二.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 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 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 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 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 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 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 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 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 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三.检影验光分类 (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第三章 检影验光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检影验光 验光就是指测量眼综合屈光不正程度。根据检查的特点和思路,分为主观验光和客观验光两种。所谓客观验光是指在检查过程中,无需被检者根据自己的感觉作出判断和回答,只由检查者使用仪器直接检查被检眼的屈光状态,并确定矫正镜片的屈光力。 本章只介绍客观验光的主要方法,即检影验光。其他方法在下一章节介绍。 第一节检影和检影镜的发展 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1884年 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1881年由P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1926年柯佩兰德(copelamd)首推出带状光检影镜。提高了检影法验光的精确度。尤其对散光的检影,对散光光帶的检影既准确又易辨识。 最早的检影镜,是用一长方形或园形平面反射镜,中间开一2―4毫米直径的园孔成将中间镀银层刮去一园孔。加一手持柄。光源,是用一园筒,如同可乐罐一样,侧面开一直径大约2厘米的园孔。筒中间放一灯泡。灯光从园孔中射出,入射检影镜再反射至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眼底。被照亮的视网膜又会将这束光线反射出,再到检影镜,穿过检影孔,被验光师窥见。沈侠人先生一直使用这种检影镜,且爱不释手。为了增加观察效果,验光室必需很暗。检影镜直到现代,仍是分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类。各验光师喜好不同,会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检影镜。 检影是一种客观测量眼球屈光状态的方法,我们利用检影镜将眼球内部照亮,光线从视网膜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成分后发生了改变,通过检查反射光线的变化可以判断眼球的屈光状态。 检影法和其他验光方法相比,具有所需用附属设备少、成本低、携带方便、验光质量可靠、精确等优点。虽然如此,但由于检影验光所涉及的光学基础知识和原理较为复杂。表面上看来操作简单、入门容易,但实际要求操作者必须要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技术才行。对于初学习检影验光的人,如果没有进取心和耐心是不容易学好和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这也是目前国内眼镜店内没有普及检影验光的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虽然有电脑验光机等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检影验光法仍然被眼镜行业和医院眼科公认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最可靠、最精确的验光方法之一。同时,在医院眼科检影被普遍地应用于眼的屈光不正检查。

验光方法

浅谈中老年人老视验光注意事项及验光方法 郑亚丽/刘玥 中国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主力,在生活当中更是青年人的后盾力量。老视眼(老花眼)常常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过去中老年人因生活条件有限,配一副花镜或买一副成品花镜用很多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且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得靠书报或网络,如果视近功能出现障碍,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更多的中老年人选择正规的眼镜店去验光配镜,并且老花镜更换的频率为2~3年,所以老视验光也变得非常重要。 一:老视眼的症状; 老视眼俗称“老花眼”。老花眼的症状:早期为看不清小字阅读物,会把所看目标远移时间长出现眼部疲劳,看远后近读出现短时间模糊;近读时间长看远会出现短时间视力不清。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花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就出现头痛,恶心;眼球发胀难以忍受,大部分中老年人如没有配花镜会放弃视近。老视眼的程度不但取决于年龄,同时决定于屈光状态;阅读习惯;近处的工作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二:老视眼的形成及其他因素 老视眼大概归类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非屈光性老花眼也称为生理性老花眼。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囊弹性逐渐减退,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变弱,睫状体调节功能逐渐下降,晶状体的表面不能达到预期的弯度,因而不能产生预期的焦力,出现视近困难,便形成老视眼(即老花眼)。但40岁以前生理性老花都无明显的感觉,超过40岁后,随着调节进一步下降,视近时眼的储备调节逐渐不足调节幅度的1/3~1/2就会逐渐出现视近困难,出现这种老花眼的现象并非屈光不正,称之为生理性老花。第二种就是屈光不正性老花眼。远视眼的调节幅度通常较近视眼和正视小,老视的情况出现的较早。第三种就是个体差异与工作环境有关系的老视。年龄在40左右的人群长期近距离精细工作及照明条件不足引起的老视眼出现的较早,发展较快(例如:财务人员,现在流行的绣十字秀的人群)。第四类老视情况是因病理原因,用药物治疗引起睫状肌功能减弱,老视症状出现的较正常人早(例如:长期服用胰岛素;镇定剂;抗过敏药物,利尿剂等)。 三:验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验光法: 在为顾客验光的过程中要为顾客做全面的检查:包括远近视力的检查、屈光间质的检查,角膜是否有翳、有无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有无异常;有无青光眼,有无弱视等。如果有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要看对顾客远用视力的矫正情况有无影响再对老视验光做调整。弱视的老视验光要看远用视力的情况如:顾客只能看0.5视标,那么老视的视力矫正也不可能高于近用0.5视标。有青光眼的顾客及生理性疾病的顾客在服用药物时(如:胰岛素镇、定剂、抗过敏药物、利尿剂等)一定要等顾客病情稳定停药一段时间再验光。 (一):生理性老视因与个体差异、年龄及调节有关的验光: 年龄:45、50、55、60、65、70 调节力:+3.50、+2.50、+1.75、+1.00、+0.50、+0.25

验光技术

验光技术 第一章绪论 一、验光起点 1、病史2、初级检查3、眼健康检查4、静态检影5、角膜曲率测量6、旧眼镜度数测量。 二、验光的验证 1、初次球镜的验证 检影验光→雾视→最高度数的正球镜(或最低度数负球镜)使被检眼得到最好矫正视力(MPMVA)→双色试验。(第一次MPMVA) 2、散光轴向和散光度验证 交叉园柱镜验证散光轴→验证散光量(注意:球柱等价原则)。 3、第二次球镜验证 在散光全矫的基础上,进行再次雾视→去雾视→第二次双色试验。(第二次MPMVA) 4、双眼平衡 双眼同时雾视→通过棱镜(R3△底上L3△底下)使双眼所视目标分离,进行MPMVA(清晰眼加+0.25DS)使双眼调节相等情况下得到两眼的最好矫正视力。 三、终结阶段(处方阶段) 1、试镜2、处方 ※视力记录:⑴小数法(1.0为正常视力);⑵分数法(6/6为正常视力); ⑶英制分数法(20/20为正常视力);⑷5分法(5.0为正常视力)。 第二章检影验光 一、原理 眼的远点 工作距离镜(人为近视) 常用工作距离(0.66米)。 二、光影判断 眼底反光和影动:宽度现象、断裂现象和满月现象 顺动→中和:比较好判断 逆动→中和:比较难判断(可添加负镜片转化为顺动影光) 影光三要素: ⑴速度:远离远点影动慢→接近远点影动快→中和点影不动 ⑵亮度:远离远点亮度暗(屈光不正高)→靠近远点亮度亮(屈光不正低) ⑶宽度:远离光点光带窄→接近光点光带宽→中和光点充满整个瞳孔。 三、检影验光步骤(在半暗室下进行) 1、令患者左眼始终注视大视标(0.05),检查右眼。 2、360°转动检影镜,初步判断有无散光:破裂现象、宽度现象、剪动现象、影动方向、影动速度、亮度。 (光带与散光轴相重合时,影光带会变得又细又亮) 3、若仅有球面屈光不正:

检影验光

用于检影验光的视网膜检影镜根据其出射光形状的不同,分为点状检影镜和带状检影镜两大类,两种检影镜的特点分别是:点状光源发自单丝灯泡,而带状光以带状光作为光源,其他特性两者基本相同,带状光检影镜光带判断更加精确简洁,因此,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影镜是带状检影镜。 1、带状检影镜 结构:第一、投影系统:(1)光源:线性灯丝灯泡或称带状光源,转动检影镜套管就转动了带状光源,我们称之为子午线控制。(2)聚焦镜:设置在光路中,将光源来的光线聚焦。(3)反射镜:设置在检影镜的头部,将光线转90°方向。(4)聚焦套管:套管改变灯泡与聚焦镜之间的距离,将投射光源变为发散光源或会聚光源;套管上下移动改变投射光线的聚散性质,套管上下与光线聚散关系因检影镜的品牌而定,因为有的检影镜的套管移动是移动聚焦镜,而有的则移动灯泡。第二、观察系统:通过观察系统可以窥见视网膜的反光,经视网膜反光的部分光线进入检影镜,通过反射镜的光圈,从检影镜头后的窥孔中出来,因此我们通过窥孔观察视网膜的反射,当我们经检影镜的带状光带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反射光的移动,分析光带和光带移动的性质可以确定眼球的屈光状态。 检影原理:检影时,检影者手持检影镜将光斑投射在被检眼眼底,并沿一定方向来回或上下移动光斑,从而观察通过被检眼折射后的光斑移动方向,这样检影者就能判断出被检眼是否恰好聚焦在检影者眼平面或聚焦在检影者的眼前或眼后,然后在被检眼前放置具有一定屈

光度数的镜片,当放置的镜片使被检眼眼底恰好聚焦在检影者眼平面时,就可以获得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数。了解这个原理必须要明白一个概念,调节远点:是指当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共轭的视轴上的一点。换言之,即当调节静止时,从视网膜黄斑部反射出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的聚散状态。光线离开眼后的聚散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眼的屈光不正状态。如正视眼的出眼光线为平行状态,近视眼的出眼光线为会聚状态,而远视眼出眼光线为发散状态(1倍焦距之内是会聚光线,1倍焦距之外是发散光线)。换句话说,正视眼的调节远点在无穷远处,近视眼的调节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出眼光线为会聚),远视眼的调节远点在眼后某一位置(出眼光线为发散)。检影的原理就是通过添加不同屈光度的镜片将被检者的远点认为的移置检影镜窥孔处,这样就可以是被检查者的视网膜黄斑处与检影镜窥孔处成为共轭点。 为什么需要配合工作镜检影?要将被检查者的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达到正视状态,需要将其远点移至无穷远处,因为正视眼的远点是在无穷远处。而半米处检影验光找到中和点时,被检者的远点是在检影镜的窥孔处即50cm处,所以被检者的真正屈光不正的度数应该是在中和时所加镜片度数的基础上在联合—2.00D,方可将在50cm处会聚的光线发散至无穷远处。例如在50cm处检影,达到中和时所加镜片为—4.00D,则被检者的屈光不正的度数是—4.00+(—2.00)=—6.00D;若在达到中和时所加镜片度数为+3.50D,则其屈光不正真正度数为+3.50+(—2.00)=+1.50D。同理,如果选择在67cm处检影,

检影验光法是怎么回事

1.William Bowman:最早发现不同度数屈光不正的眼内影动不同者。 2.F?cuignet第一个使用检影镜验光。 3.检影镜的组成:平面反光镜/一个外光镜。 4.检影验光分类: 静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屈光状态。 动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调节状态。 5.检影验光法的基本原理 检影验光是通过找被检眼的远点达到验光的目的。远点指的是被检眼完全调节时,在空间与视网膜的共轭点。共轭点是两个对应点和可逆点,物和像就是共轭点,检影验光的过程就是通过检影镜在空间寻找视网膜的点的过程,该共轭点就是被检眼的远点。 屈光不正:睫状肌松弛状态时,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或后方,称非正视眼也叫屈光不正(加眼轴与屈光力配合关系)A:正视眼: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在睫状肌放松状态时(即在调节静息状态下)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 光学特点: 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②远点位于眼前远穷远,视网膜与无穷远共轭。 B:近视眼:由于眼轴太长或屈光力太强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前方,称为近视。眼轴长是因眼球过度生长,角膜曲率半径过小或晶体小造成的屈光力过强是生长不足的表现,每一种近视以上两种都可能同存在,(近一步阐述近视)光学特点: ①平等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网膜由发散光形成模糊圈。 ②平等光线要经过发散透镜发散才能聚焦在视网膜(即凹透镜)此适当的发现透镜即为矫正此近视的度数。 ③调节范围小,看远点以外的物体不用调节,看近于远点的物体才需调节 ④高度近视看得太近因会聚过度也会出现眼疲劳。 近视眼的远点:远点位于被检眼前真实一点,眼前远点与视网膜共轭。即近视眼远点在眼球前方的距离等于矫正近视所需凹透镜的焦距。 例如:近视-2.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2)-4.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25cm。-10.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0cm。 近视度数越高,远点离眼球的距离越短。前已述及远点是代表眼球的屈光状态及程度,检影法即为确定该眼球远点位置的方法。 操作:检查者与被检者对坐,相距(1m或65cm)右物持灯光照到被检者的眼内,移动检影镜,观察由被检眼光线移动方向,形成和运动速度即可决定屈光的性质,如果用不同的屈光度镜片,分别中和不同经线的屈光力,可测得我性质及度数(检查者必须有较好视力,与其本身屈光不正及调节无关)C:远视眼:由于眼轴过短或由于屈光力不足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方,称为远视。正常人在一生过程中屈光度数是有一些变化的,如以远视而方,在小孩时度数比较高,而进入青壮年度数渐低,在老年期度数又略有增加。 光学特点: 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②除非在眼前加适当的凸透镜或使用调节加强眼球屈光力,否则不论远近物体均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68检影验光步骤

常规检影验光步骤 准备: 1、病人摘去眼镜 2、调整病人的坐高,使病人的视线与医生的视线高度相当 3、给病人戴上试镜架并使试镜架的瞳距与病人的瞳距相等,这时,病人正好从试镜架的中心看出 4、告诉病人整个检影验光过程中,两眼始终是睁开的,在整个验光过程中,未被检查眼应该注视远视力表,医生不能挡住病人注视眼的视线,如果挡住了,要求病人及时告诉医生 5、检影验光过程中,医生的两眼始终是睁开,用右眼检查病人右眼,用左眼检查病人的左眼 6、检影验光必须在暗室中进行 检影验光检查步骤 1、要求病人注视0.05或者0.1视标,首先检查病人的右眼 2、确定病人的屈光不正是球面屈光不正还是散光?通过变化检影镜套管的位置,直到病人的眼底反光最强,然后360度转动检影镜光带,观察有无: (1)破裂现象、(2)宽度现象、(3)剪动现象 *如果屈光不正是球面,瞳孔里的眼底反光将与病人外部光带一致,即无破裂现象;如果是散光,一定有破裂现象。 *当检影光带沿360度转动光带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的光带厚度,在球面屈光不正时,将是不变的;在散光时,将发生厚度变化,即厚度现象。 *在散光眼,当检影镜光带扫描过病人的瞳孔时,只有在检影镜光带与病人眼的两个主要子午线之一一致或者重合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的光带转动方向才能和病人外部光带转动方向一致;在检影镜光带与病人眼的两个主要子午线之一不一致或者不重合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光带的转动方向就不能和病人面部的拦截线的转动方向一致,即剪动现象,球面屈光不正不存在剪动现象。 3、如果是球面屈光不正,观察瞳孔里的眼底反光是顺动还是逆动,在试镜架上增加镜片,直到瞳孔里的眼底反光不动,使用哪一类镜片进行中和,决定于病人的屈光不正状态,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影动方向。 注意:顺动比逆动容易观察和中和,然而,如果出现顺动,病人可能调节,特别是通过增加负镜片得到的顺动;当开始看见为逆动时,可以改变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变逆动为顺动。 4、为了中和散光,首先要确认两个主要子午线,然后分别中和每一条子午线,如果使用综合验光仪,只有负柱镜时,可以一条子午线用球镜中和,另一条子午线用球镜结合柱镜中和;较低度的近视或者较高度的远视子午线首先用球镜中和;在球镜中和的基础上,较高度的近视或者较低度的远视子午线用负柱镜中和,对于新手来说,开始确认哪一条子午线是低度近视比较困难,开始时两个主要子午线可以任选其中一条子午线先予中和,然后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进行球柱镜的调整,如果使用平面镜检影,为了加负柱镜中和散光,一条子午线中和以后,另一条子午线应该显示逆动;如果医生开始中和较高度近视子午线,另一条子午线必须显示顺动,那时你可以加较高度的正镜片去中和第二条子午线;这将使第一条子午线变成逆动;现在,你可以对准散光的轴,加负柱镜。 5、当两条子午线都被中和以后,重新检查球镜中和的子午线,必要时调整球镜的度数,重新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调整柱镜的度数。 6、当达到中和以后,用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分别在平面反光镜和凹面反光镜验证所有的子午线,做出必要的调整。

验光学概论 分享

验光学概论分享 2007-9-7 12:23:48 第一章:验光学概论 验光是视光学主要的临床实践活动,是视觉功能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验光设备有综合验光仪,检影镜,角膜曲率计和镜片测度仪。 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精确阶段和终结阶段。 一、初始阶段:1.收集病人资料,排除各种影响视力的眼疾病 2.了解有关病人眼部屈光状况的资料 3.根据这些资料,预测验光的结果 具体操作:1.问诊,包括目的,病史,全身情况等 问诊是验光师在验光前,对前来验光的作必要的询问,主要了解顾客的验光目的与要求,以及用眼状况和戴镜史,并 让顾客明白,验光的正确与否需要他主动配合,这样的配合在 验光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角膜曲率计检查 测定眼屈光的仪器颇多,角膜曲率计是一种。它的用途有一定限度,切不可误认为是测量散光的唯一仪器,用角膜曲 率计只限于测定角膜表面曲率差别所造成的散光,并未包括眼 球整体的散光,而且并不能确定散光是近视性或远视性,由于 角膜曲率计能测量角膜弯曲度(曲率半径)及屈光力,故为配 验角膜接触镜的必备工具之一。 3.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 电脑验光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自动屈光仪,目前国内较多应用,其原理是以红外线作为检查光源,电脑计算屈光不正度 数及散光轴向,然后以电动打字机记录检查结果。起到快速比 较准确的验光作用。 检影验光: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是一种能诊断眼屈光性质和测定各种屈光不正程度的客观验光的重要和基本的仪 器。检影验光是一种客观检查法,原则上医生应对每一个屈光 不正的病人都应检影验光,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检影度 数配镜,结合自觉情况适当调整,即节省时间又易得出正确的 处方。 4.镜片测度仪检测 用于测量眼镜以及角膜接触镜片的顶焦度和棱镜确定来切边镜片的方位并打印标记以及检查镜片是否确定装在镜框 中的仪器。 二、精确阶段:主要使用综合验光仪,这一步特别强调的是患者主观反应,所

检影验光的原理新解及应用

检影验光的原理新解及应用 检影验光是准确的客观验光方法。对于验光师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检影验光的方法,而且还应掌握好检影验光的原理。检影验光的原理是学习检影验光的基础,以往关于检影验光原理的论述大多是从光束的角度去解释的,这与我们对一般光学现象的解释并不一致。在几何光学中,我们研究的方法一般是从光线的角度分析光学现象,那么能否利用几何光学的基本方法,从光线的角度分析检影,从而研究采用普通方法无法分析的问题呢?经过研究,笔者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视孔,如果将视孔看作是光阑,那么需要从光束的角度分析,才能解释检影的原理。如果将视孔看作是一个几何点,那么就可以利用几何光学的知识,从光线的角度分析检影验光。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采用单一一条主光线分析检影验光的原理,并且以此利用几何光学的基本知识推导出影动相对速度的公式。 1 检影验光的原理 检影验光的光路图如图1所示。由检影镜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在眼底形成一个光斑,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随之向上移动。当检影镜向下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向下移动。在检影镜转动的同时,由于患者眼睛的屈光状态不同,检查者会看到逆动、顺动、中和三种不同的影动图像。

图1 1.1 逆动 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会在它的共轭焦点(即眼睛的远点聚焦),同时,我们将检影镜的视孔看作是一个几何点。如果眼睛的远点位于检影镜前面(患者的屈光不正度小于检影距离的屈光度w,w为负),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作用,再经过眼睛远点和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它的光路图如图2所示,在图中眼底光斑位于视轴之上,那么它所对应的眼睛的远点应位于视轴之下。在检查者看来,患者眼底反光是由位于视轴之下的位置发出的,检查者就会看到逆动影动。 图2 1.2 顺动 顺动的原理与逆动的原理相似,由眼底眼光斑发出的光线经过检影镜的视孔和眼睛的远

检影技巧

第三章检影技巧 一.检影前准备 1.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 2.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 3.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 4.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 5.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二.名词解释 1.光与影:光也称映光,是检影镜下,视网膜的反射光,验光师在检影孔所见为一圆,形成椭圆形红光反射。是桔红色,直径与瞳孔相同。“影”是检影镜在瞳孔区未被照亮的部分,其与影相连。尤如人在光下总有一影相随一样。 2.影动:摇动检影镜时光和影互换位置称为影动。检影镜做水平、垂直、45度、135度摇动。光和影在检影镜水平摇动下,原光在右影在左,变为光在左影在右;检影镜垂直摇动时,光在上,影在下,改变为光在下影在上。事实上验光师在检影孔下,观察影动时,只关注光的动向,而忽视影如何动。 3.顺动和逆动:顺动,检影镜向右摇动,光向右移动,反之检影镜向左摇动,光向左移动;检影镜向上摇动,光向上移动。反之光向下移动,也就是影动与检影镜摇动方向一致。逆动,检影镜向右摇动,光向左移动,反之检影镜向左摇动,光向右移动;检影镜向上摇动,光向下移动。反之光向上移动,也就是影动与检影镜摇动方向相反。 4.中和点:检影消解过程中,顺动,用正球镜片消解;逆动用负球镜片消解;顺动光带用正柱镜消解;逆动光带用负柱镜消解。逐渐光变亮,影动速度加快,直到原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顺动光带转逆动光带,或逆动光带转顺动光带的转折点。这转折点称为中和点或反转点。中和点有如下特征:1,视网膜反射光线在检影镜上的焦点。2,视网膜反射光线会聚结束,散开开始的点。3,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4,正像停止倒像开始的点;5,摇动检影镜看不出顺动逆动的点;6,检影过程中最亮的点;7,顺动结束,逆动开始;8,仔细观察就是中间稍有顺动,周边稍有逆动,表现为眼球的球面像差(尤其在散瞳情况下,中顺周逆现象明显)。 5.顺动光带与逆动光带:摇动检影镜,其中一条子午线的影动已中和,与之垂直的子午线仍在顺动,称为顺动光带。反之,一条子午线影动中和,与之垂直方向在逆动,称为逆动光带。在检影时,验光师一般喜欢消解顺动光带,而不消解逆动光带。因顺动光带易辨识,指示光轴较明显。

检影

验光知识--检影技巧 视网膜检影法检查过程: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检影技巧 1.检影镜的使用:持检影镜正确方法:一手把握住检影镜,带状检影镜拇指贴在推板上,食指在旋转套筒上。镜柄垂直,肘自然下垂。千万不可斜握、肘抬高检影镜柄(如图)。这样验光师手臂僵直,不易松驰调节。做到“三个右,三个左”。右手持检影镜。用验光师右眼检查患者右眼;左手持检影镜验光师左眼观察患者左眼。这样检影镜出射光线,与患眼视轴夹角较小,患者可以通过验光师肩膀看5m远视标,使调节放松。 2.观察影动方法:能看到影动对初学者不是易事,在检影时,要做到三孔成一线,方可看到影动。所谓“三孔成一线”,是指验光师瞳孔、检影孔、患者瞳孔必须成一条直线。初学者不易很快做到。可以用检影镜光将患者瞳孔照亮,验光师的眼睛再贴在检影孔上。检影时,验光师为了能保持松驰状态下检影,必须睁开双眼检影,初学者不易做到,可以先闭上一眼,找到红光反射后再睁开闭着的眼睛,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3.寻找中和点:检影的目的是寻找中和点。严格讲中和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是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的转折范围,初学者,找中和点比较困难,当消解到接近中和点或超过中和点者,可能认为是中和点,消解至中和点方法有两种。 过矫法:初学者,每次检影都要用此法。在检影消解时,接近中和点,继续递增镜片度,直到出现相反影动,退回一点即为中和点。如一患者,右眼检影呈逆动,影动速度快,映光亮、圆,在患眼前加-1.00DS,再摇动检影镜仍是逆动,只是映光更亮,影少,速度快。逐渐增加至-1.50DS,只有光而无影,影动不明显,疑是中和点,再继续加至-1.75DS。出现顺动。确认-1.50DS,是中和点。

检影验光的优点

检影验光的优点: 1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 1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不正。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驰调节。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初学难以掌握。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 2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因此只能旁中心检影,但应控制投射光束与视轴夹角在5度左右。 3检影法是客观验光的方法,但需要验光师的主观体会与分析。检影应熟练、精确。初学者不易做到,需反复训练,细心揣摩,才能掌握检影法的真蒂。 检影验光的设备: 一验光室。供检影及验光的场所。分普通验光室和综合验光仪验光室两类。 1 普通验光室。面积最少为2.6X1.5米。通过平面反射镜将视力表至患眼距离5米。验光室宽度要能够放标准镜片箱和坐椅。最好验光室的空间大一些,有利放松调节。验光室不希望有杂乱无章的光线,最好不要有透明窗,用空调排气扇。只要视力表灯和验光室照明灯。检影时保持验光室半暗,不影响观察影动即可。验光室太亮,会看不准影动;太暗,易产生视疲劳和暗室性近视,影响检影的准确。 验光室的视力表挂在患者坐椅上方,1.0位置与患眼等高。照度200-400勒克斯。患者坐椅需柔软有扶手,并可调节高低。在检影时可以保持患者与验光师四眼在一水平。患者左侧或右侧置有托柜的标准镜片箱。侧面放一小写字台,验光师写处方用。验光师的坐椅可以旋转而无扶手,柔软而舒适。所有开关和验光工具伸手可及。验光师在工作时心情舒适而愉快,才能在检影时松驰调节,使检影准确。 2综合验光仪验光室。综合验光仪验光室。长度3-5米,宽度不小于1.7米。验光室内放综合验光仪,侧面置投影视力表。对侧挂反光板,承接投影视标用。其它要求同普通验光室。综合验光仪是现代规范验光的标准和必备设备。推荐使用综合验光仪检影和验光。

浅析检影验光

检影验光是一种唯一可以获得患者真实屈光状态的好方法,更是验光师及眼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近年来有不少从业人员虽经培训,但对于检影验光的原理还了解得不够深入,为此,我给我身边的员工及徒工,做了一个很通俗的浅析,以便易懂,在这里也和广大同仁交流探讨一下,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1、检影的原理 1.1光影的产生 检影镜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反光镜反射后的走向,通过被检者眼球的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聚焦在视网膜上,使照亮的视网膜发出返回光,返回的映光又经过眼屈光系统后,离开眼球,射向检影镜,检查者(即验光师)可以从检影镜后面的窥孔中看到被检者眼视网膜照亮返回的光影。通过特定的检影距离和所需的正负读书透镜片,使被检眼与检查者眼二者互成共轭,此时检查者看到被检眼视网膜上的映光,就变成了平行的映光。 1.2平行光 正视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当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发出的返回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离开眼球时也同样是平行光。 1.3集合光 近视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由于屈光系统的改变,当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而到达视网膜上的只是一个集合过后的弥散圆。此时视网膜返回出来的光,经眼屈光系统后,在离开眼球不远的地方即5m距离内,成为一个集合焦点,而在5m外即无限远处也只是一个集合过后的散开光,需要用凹透镜来使其变成平行光。 1.4发散光 远视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由于屈光系统的缺陷,当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落在视网膜上的只是一个未成焦点的光环。此时,在任何一个距离的地方只是一未成集点的散开光,需要用凸透镜来集合它的散开光,使其成为平行光。 2、检影的工作距离 验光师给患者检影时,应选择便于观察屈光状态的距离。根据被检眼的屈光状态及矫正屈光度数的要求,平行光线入眼后,经眼屈光系统传到视网膜时,反射出来的光影,在无限远处也是平行的映光光影。由于在5m以外(即无限远处)作检影验光是不现实的,是无法观察到屈光状况和光影动向的,所以只好把检影的工作距离用合适的透镜变化到有限近距离。根据凸透镜聚焦的光学原理的公式计算,平行光通过1D的凸透镜片折射出来的光,聚焦在1m 的距离处;同样2D的凸透镜片折射出来的光就聚焦在0.5m处;1.5D的凸透镜片折射出来的光就聚焦在0.67m处。即1/检影距离=工作距离透镜片屈光度数。如在0.5m检影时,患者眼前试镜架加放的是+3.00DS正透镜片,光影中和,即3-1/0.5=1D,该眼远视屈光度数为+1D,就需戴+1.00D的凸透镜来矫正。在实际检影工作中,一些验光师及眼科医师都习惯用1m、0.5m和0.67m来检影,以便于计算,其实检影的距离不一定要固定在1m、0.5m和0.67m,只要我们验光人员明确了这个原理,在任何一个合适的有限距离都可以进行检影。比如,为一近视患者检影时,眼前的试镜架加放的是-3.00DS镜片,在0.8m处光影中和,即-3.00D-(+1/0.8)D=-3.00D-1.25D=-4.25D,该患眼就应该配戴-4.25D的近视球镜眼镜。 3、光影的识别方法 在检影验光时,当检影镜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光镜照射在被检者视网膜上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影动,而是视网膜的光点反射在瞳孔区的映光,根据映光的动向来认识集合光、分散光和中和光,从而得知近视、正视、远视和散光。 3.1逆动光、表示为近视 根据检影验光的习惯距离为1m时,被检者眼前试镜架上应放+1D正镜片,用来把无限远处的光集焦在1m距离处,使验光师与患者的光点在1m处中和,互成共轭。此时摆动检影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