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对精准扶贫的看法

群众对精准扶贫的看法

【篇一: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

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11月,他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

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

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公

仆情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

辩证思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同志重要论述,认真查找不足,努力补齐短板,做到头脑有方向、

心中有感情、手里有办法、脚下有印迹,当好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

富奔小康的“主心骨”,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对照中央要求找差距,着力补齐认识短板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

大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时常自问“四个有没有”,才能对脱贫攻

坚任务认识到位。

有没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从执政目

标看,无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们党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

都深刻表明人民幸福就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标。从执政规律看,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

们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贫

困问题虽然直接涉及的是少数人,但事关促进共同富裕和实现共享

发展,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

意度。

有没有从头等大事、第一民生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当前,

无论在总量、均量、质量上,还是在经济、社会、民生上,我们距

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还有一定差距。就湖北省而言,还有59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存在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贫困地区最需要发展,也最具有后

发优势。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第一民生。对于脱贫攻坚,在工作安排上应高度重视,在时间、精

力和资源投入上应优先安排。

有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我们要的脱贫不是

平均脱贫,而是一个也不许落下;不是暂时脱贫,而是稳定脱贫、

拔除穷根。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想

毕其功于一役,指望来几次突击就能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心

要热,头脑要冷静,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也不能掉

以轻心、仓促上阵。有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性和综合性。脱贫攻坚不仅关系经济能否行稳致远,而且关系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

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这些迟早要干的事,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干,既

可以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凝聚发展正能量,又可以补齐

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为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拓展空间。抓好脱贫攻

坚可以带动全局,一子落而满盘活。

认识深度决定工作力度。只有把思想认识提升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的高度,站在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角度,才能以特事特办的力度来思考、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扶贫工作,

以认识提高促进行动自觉。

对照为民宗旨找差距,着力补齐感情短板

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重要体现,是锤

炼党性的内在要求。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不断加深。应当认识到,扶

贫工作是雪中送炭,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贫困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千帮扶万帮扶,带着感情才是真

帮扶。如果感情不够深厚,就会把职责当任务来完成,交差了事;

就会把经常当偶尔来看待,应景作秀。这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更不可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应把贫困群众当恩人。湖北省的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革命老区、移

民安置区和生态功能区,这些地区的人民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

了巨大贡献。饮水思源,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好贫困人口帮

扶工作。今天的帮扶,既是对他们付出的回报,也是让无私奉献精

神薪火相传。

应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点滴,将他们的冷暖疾

苦挂在心上,把亲情体现在细微之处,在群众困难时送去及时雨。

比如,在农忙时搭把手,有好门路好信息时捎个话,找到致富路子

时添把火,逢节日、婚丧嫁娶送上问候,让心越走越近、让人常走

常亲。

应把贫困群众当朋友。进村入户,扶贫帮困,给钱给物固然必要,

但不能形式化,更不能高高在上,搞成一种施舍。要把自己与贫困

群众放在同等位置,戒掉官腔、放下架子,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听群众拉家常、诉苦衷,向群众掏心窝、递

真情,通过与群众真交心、交真心来加深感情、赢得支持。

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着力补齐能力短板

根据中央确定的到2020年达到“两个确保”(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

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总体目标,结合

湖北省实际,我们提出到2019年底实现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48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国家和省定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和享受片区政策的3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为此,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否做好这些

工作,既是能力素质的考验,也是补齐能力短板的努力方向。

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立下“去穷志”。摆脱贫困,首要

的是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

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他们共同致富。通过细心工作和

耐心引导,发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

成攻坚合力。

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很多贫困地区有特色

优势资源,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思路一变天地宽。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

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不仅降低了贫困群众脱贫

能力,还会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教育

扶智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不能让贫困地区

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贫困地区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实施贫困县教育培训项目,完善

教育信息网络,开设网上课堂,落实高校招生贫困地区专项计划、

贫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政策。

做好规划引导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

方人的地方,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

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科学规划十分重要。不仅要做

好土地空间规划、房屋建设规划,而且要统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小城镇建设规划、就业和致富规划,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强基础”。贫困地区最大的发展

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欠账较多。利用中央财力向中西部地区和贫

困山区倾斜的机遇,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快宽带网络覆

盖贫困村步伐,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兜底线”。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

救助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扶贫、低保五保救助扶贫、养老保障扶贫,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救济政策,让完全或部分丧

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织

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要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勤于实践,带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深入

基层拜群众为师,多到扶贫一线找答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

能力素质,锻造一支脱贫攻坚的过硬队伍。

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着力补齐作风短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

不得丝毫马虎。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严与实体现在脱贫攻坚

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准、实、严”。“准”即“精准”。这体现在识别

和施策两个环节。扶真贫必先识真贫。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员干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

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

人口搞清楚。精准施策就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和贫困户需求,精准

制定扶贫规划、拟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对路。

“实”即责任要实、措施要实。坚决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贫困县

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形成有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只要有

一人不脱贫就不放手。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出台配

套措施,推动决策部署方案化、具体化,不搞大而化之、大水漫灌。细化扶贫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地方实际,

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严”即考核结账要严、工作督办要严、工作纪律要严。严格考核程

序和标准,加强对脱贫绩效的社会监督,引入群众评价、第三方评

估等考评方式,既要做到已脱贫或摘帽的应退尽退,又要防止弄虚

作假。仿照军事化机制,制定“作战计划”,划分“作战区”,层层签

订“军令状”,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年一结账。严格政治纪

律和政治规矩,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扶贫资金

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允许被侵占和挪作他用。

【篇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工作感想与思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工作感想与思考 2016年 1月初,我

受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委派,作为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精淮扶

贫、精准脱贫帮扶麦积区三岔镇新岔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长兼第

一书记,我有幸与同时帮扶新岔村的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禁毒大

队教导员曹德军、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三岔派出所民警白俊峰及

三岔镇政府驻村干部汪琪昌,让我们这群中、青两代人组成了驻村

帮扶工作队,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时刻牢记责任和

使命,克服生活食宿等诸多不便,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农村基

层工作中去,积极配合新岔村村委会开展工作,这也让我更多地体

验到基层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地了解到农村的发展与现状,同时也

深深的感受到各级领导、帮扶部门对农村工作、农业发展和农民生

活的关心重视与倾情支持。多半年来,我通过坚持走村路、访村户、窜村组、摸村情,概括了解了村容村貌、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也

正是这一学习、工作、思考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让我

这位今生从事人民警察的公安人,能又一次投入到农村精准扶贫攻

坚主战场,倍感荣幸,更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村情及帮

扶工作措施和成效

新岔村位于麦积区三岔镇的西北部,渭河北岸,距离镇政府13公里,全村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平均气温6.3℃,无

霜期170天,海拔1100m,耕地面积1650亩,绝大部分为山地。全

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共148户625人,全村人均收入4274元,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户261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2674元,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41.8%,2015年底脱贫了12户52人。

技术返贫的,更多的是受山区自然条件制约,群众思想观念滞后,

受教育程度低,靠天吃饭,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扶贫攻坚任务相

当艰巨。

自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新岔村在省、市、县三级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努力工作下,贫困户产业发展、村级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展步伐良好。一是协

助村委会确定了全村65户261人为精准扶贫对象。从程序上严把了

关口,确保了精准扶贫户的准确性。二是深入精准扶贫户进行了入

户核查,全面详细的掌握了贫困户的基础信息及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并反复核对,力保数据的准确性,为精准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深入贫困户家庭进行了大数据信息采集,并完成系统录入工作。四是对贫困户落实了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在反复入户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户减贫标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五是帮助扶贫

户产业发展资金的扶持,完成了国家精准扶贫财政贴息贷款。六是

为了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工作队员协助村委会确定了全村

产业富民的具体思路,大力加快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农村贫

困户的产业发展规模。目前大多数农户的花椒园处于新旧交替换茬

的时期,我们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委组织动员农户进一步扩大了花

椒种植规模,新增花椒园200亩。为了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加快脱贫步伐,在三组核桃湾新栽植核桃苗树60亩,确保贫困

户依靠产业实现稳步脱贫。对果园路道路进行了整修补砂,改善果

农的生产条件。精准扶贫,争取资金,为新岔村新建村卫生室一处,方便群众就医。七是积极同县扶贫办、人社局取得联系,对该村扶

贫户80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的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帮扶部门给予了贫困村贫困户项目、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倾情支持,在上级部门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

新岔村村文化建设帮扶了体育和健身器材,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

另外再配套资金3.8万元为村文化广场安装活动健身器材和帮助村上修建村文化广场,目前项目资金已定敲定,即将付之实施。麦积公

安分局联村联户的干部定期和不定期的会用大车拉着农药化肥以及

米面油等物资来帮扶和慰问贫困农户,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一起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驻村帮扶工作受到的启发

“精准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两字上找准符合乡情村情经济社会发展

的路子,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找准贫困“症疾”是关键,着力找准

脱贫路子,强化“输血”功能是基础,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

产业发展是根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驻村帮扶让我增强了感恩之心。在驻村帮扶工作期间,我接触

的对象就是农民。我时时刻刻牢记我也曾是农民的后代,农民群众

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在开展工作中,要时刻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上,心系群众,增加沟通和了解,或许很多不理解就能变成相互理解,

很多疑难问题就不会那么难以解决。要真正扎根到群众中去,切实

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职责就是带

领农民群众致富,让他们真正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与群众打成

一片、抱成一团。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

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

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作为一名驻村帮扶

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更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

之所难。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农民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心交心。

三是驻村帮扶增强了工作信心。村干部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

的情况比较了解,有非常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我充分抓住这次驻

村帮扶机会,虚心向包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请教,驻村后,为吃透

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扑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严格按照驻村要求,坚持吃住在村,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

任何负担,真正按驻村工作队纪律要求,住得下,从而做到了心入、身入、深入群众。通过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晰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

题的办法,共商脱贫致富的大计。根据村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寻

找技术优势。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村内确立调整农作物种

植结构,大力发展果产业、养殖业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充实开展农

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驻村精准扶贫增加了我人生的阅历。驻村精准扶贫虽则条件艰苦,远离县城、远离工作单位,寂寞、孤独和生活的单调枯燥,但

正是这种工作环境,将在我人生中是一份沉甸甸的积累、一份宝贵

的资源。而且能同国家、省市部门帮扶工作队的领导一块工作,让

我增添了工作本领,学到了没有学到的东西,让我在驻村帮扶工作

期间,坚守信仰、守住清贫,激励我在日后工作中爱岗敬业,增添

服务人民的资本。

在驻村帮扶工作的日子里,我们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积极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

展意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帮助村委会建立

帮扶台帐,确保精准扶贫。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找准和发现问题,

收集民意和掌握干部群众发展意见,建立帮扶工作台帐;协助村委

会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做好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指导村

干部立足当地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原则,

帮助村“两委”科学制订并组织实施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四是

帮助村委会协调衔接落实项目。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的同时,必须根据贫困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

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

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如期实现脱

贫目标。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积极组织动员贫困群

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劳务输出。因地制宜助推驻

点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户经济效益,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在发展产业的同盟时,不断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协助上级党委、政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指导村“两委”不断改

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协助村“两委”抓好农村社会管理,及时化解矛盾,维

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了解

了当前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新

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找到了做好

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掌握了做好新时期精准扶

贫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

三、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随着短暂的多半年驻村帮扶工作,通过我身体力行的驻村工作体会

和思考,结合三岔镇新岔村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就精

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两少一多”即扶贫资金少、工作人员少、工作任

务多这一客观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做好该村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如下

我个人浅薄的思考。

(一)、在争取领导重视和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认识上下功夫,努力消除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认识误区。如何消除认识误区,我认

为要从两个层面下功夫:

1.对上要多向领导汇报农村当前贫困现状、农村扶贫面临的形势和农

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识,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上级领

导的大力支持,让人们都知道精准扶贫工作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的一项业务工作而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

2.对下要多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宣传扶贫开发的政策、目的、要求及

措施,让他们消除施舍即可论和低保养活论这些认识误区。通过对上、对下两个层次,汇报和宣传两种形式,让全社会认识到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

为之奋斗的梦想,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要求,是一面旗帜、一项事业、一种责任、一个挑战、一种荣耀。

(二)、要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增强精准扶贫的目的性和精准性。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难”,即:对象识别难、缩小差距难、规划落实难、产业培育难、资源整合难。如何解决精

准扶贫工作中的五难问题,就需要我们找准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性

和精准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加以探索:

1.找准扶贫对象,明确扶贫靶向,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农村贫困地

区扶贫工作力量薄弱造成对象难以找准的问题,可以与低保年度核

查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基层工作人员和力量,在进行年度核查时来

解决扶贫对象找不准、靶向不明的问题。同时将扶贫信息系统进一

步做实、做强、精淮。

2.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将以往“大

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范围精准、对象精准、

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集

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

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

富不罢休。通过改“大水漫灌”的方式为“精确滴灌”的方式,抓好开

发到村、扶贫到户工作,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针尖上,

切实起到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

3.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项目分开、资金分割、部门分权、领导分心

的工作现状,要充分利用双联办、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能力,最大限度地整合

【篇三: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4 年1 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2014 年开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从而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014 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 万人。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

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二、目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扶贫工作很难做到“精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扶贫对象界定模糊,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

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三)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

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

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三、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

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

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

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

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

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

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防范

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出现。

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让扶贫资金直接与扶贫对象发生作用,避

免扶贫资金在层级分割的行政部门不断下移过程中被挪用,铲除滋

生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

的单一扶贫方式,导致贫苦地区的群众“等”、“靠”思想严重,返贫

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扶贫机制,成立帮扶对子,由定点挂钩单位主抓帮扶村的扶贫工作,真正“扑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中,像习总书记一样真正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帮扶村进行“造血扶贫”,同时完善扶贫开发的问责机制,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的成本。

另一方面,改变扶贫资金投放形式,将之前“直接投放”扶贫资金转变为致富奖励、银行贷款贴息或是生产保险金等多种形式,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

贫困的原因很多,或为自然条件恶劣,或为天灾人祸,或为基础太差,或为技术贫乏,或为缺少创业的勇气,这就要求扶贫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自然条件恶劣者可采取退耕还林予以补偿的方式,鼓励帮助贫困对象搬迁至集镇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谋发展;对缺技术的贫困者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传授致富技能;对于经济方面的极度贫困就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资金“输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疾病缠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对于缺少产业的贫困对象,要帮助其依据自身优势,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